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复习思考题2.do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复习思考题2.doc](https://img.taocdn.com/s3/m/8b5bb7bca300a6c30c229fd1.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首先,资木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H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根木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实现物质财富极人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人捉高、每个人白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髙的社会理想。
2.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什么?它包含哪些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乂可表述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包括以卜-两个方面内容:(1)哲学基木问题第一方面存在与思维、物质与意识何者为世界木原,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
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別。
2)哲学基本问题笫二方面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反映存在(认识现实世界)、世界是否可以认识的问题。
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冋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所有的唯物主义者和一些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主张世界是可知的。
但也有极少数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否认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这是不可知论。
代表人物是康徳和休谟。
3•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意义。
(课本31页)4•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及其相互关系?(课本32页第二段)5•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内容及其意义。
(课本43——44页)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与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与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5dbd2764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d9.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与思考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与思考题解答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P2答:(1)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的时代的产物。
(2)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
(3)马克思主义是适应工人阶级斗争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产生的。
2、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P5-P9答:(1)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
(2)古希腊罗马哲学、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18法国唯物主义和法国复辟时代的历史学家的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来源。
(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密切相关。
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答:(1)马克思主义既然是时代的产物,它就必然随着时代的改变、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自身。
(2)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着。
(3)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条件下继承、捍卫、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到一个新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
4、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P14答:(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3)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立者的理论,还包括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继承人的理论。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形成一个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5、如何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P16答:(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的表现。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表现。
(4)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以实践为基础,统一于实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附答案)(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附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11ad300a51e79b896902266b.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附答案)(1)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附答案)(1)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综合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①马克思主义哲学;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③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这就是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1)社会根源: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化。
表现为,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频繁爆、资本积累和社会严重两极分化,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2)阶级基础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表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有了强烈的需求,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3)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①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哲学中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中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c92fc7b2f524ccbff1218449.png)
第一章P55:思考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答:物质概念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 2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 3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 4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
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试运用这一观点, 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是如何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马克思主义确认实践是社会的本质,也就是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也就是把社会“当作实践去理解”。
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 1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 2 )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 3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当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社会基本矛盾集中地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就成为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有阶级斗争就可能暴发社会革命,社会革命和改革是推动社会变迁和进步的重要力量;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杠杆;历史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各章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各章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2133f887680203d8ce2f24e7.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各章思考题绪论章思考题1.如何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3.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对人类文明成果进行批判、继承和创新的?4.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的个人主观条件及其伟大实践是什么?5.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6.为什么说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7.怎样理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8.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9.为什么说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0.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1.为什么只有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才能学好和掌握马克思主义?12.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对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什么重要意义?第一章思考题1.什么是世界观?为什么说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2.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坚持哲学基本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具有什么重要意义?3.怎样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重要意义?4.怎样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原理及其重要意义?5.怎样理解实践的本质、特征和形式?6.为什么说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7.为什么说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8.如何理解唯物辩证法关于新生事物不可战胜性的原理?9.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0.怎样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为什么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1.如何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这一原理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什么重要意义?12.怎样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坚持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革命、建设和改革具有什么重要意义?13.什么是辩证的否定观?坚持这一原理在实际工作中具有什么重要意义?14.怎样理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坚持这一原理对于我们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具有什么重要意义?15.怎样理解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关系?16.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17.如何理解规律及其客观性?如何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坚持这一原理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什么重要意义?第二章思考题1.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运用实践和认识相互关系的原理,分析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影响?3.怎样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全】-考试必备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全】-考试必备1](https://img.taocdn.com/s3/m/cc7bd898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e2.png)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否已过时?为什么?(Y)答案: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原因:1.马克思主义仍是当今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3、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大学生成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2、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Y)答案:①第一方面,是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何者第一性的问题。
②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也就是认识论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因为它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和历史观的统一。
3、如何理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人一次也不可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对吗?肯定相对静止有何意义?(Y)答案:关系:(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总是暂时的和有条件的,因而相对的。
(2)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的一面;处于绝对运动中的事物都有相对静止的一面。
不对,否认静止的相对主义:只承认运动,不承认静止。
意义:第一、静止是事物发展的主要条件。
第二、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首要条件。
第三、静止是绝对运动的度量标尺。
4、如何理解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Y)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与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897ac6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12.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附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新加)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时代背景:①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有了强烈的需求。
理论渊源:①德国古典哲学[康德、费希特、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唯物主义)];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③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昂利·圣西门、沙尔·傅立叶、罗伯特·欧文]。
3、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②基本问题第一方面:思维与存在(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③基本问题第二方面: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思维能否反映存在,即世界能否被认知的问题,世界是否可知;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历史形态:1)唯物主义: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唯心主义:①主观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5、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1)物质:①“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②“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③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意识: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419af98b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20.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答:书P4(1)一种思想理论的产生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个别天才头脑的创造,而是思想理论传统在各具体历史时代的改造。
哲学理论又有其特殊性。
任何哲学都与一定的阶级力量相联系;与经验知识相联系。
19世纪40年代,加之资本主义矛盾的激化,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也日益尖锐,无产阶级亟需寻找自己的理论武器.而近现代自然科学的突破性发展,也为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这两个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大的历史进步提供了客观证据.(2)书P142.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什么?它包含哪些内容?书P28答:(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因为: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一切哲学都必须回答的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活动中最基本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各派哲学论争的焦点问题,是区分不同哲学派别的唯一标准。
(3)包含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辩证法。
其中唯物主义包括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近代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3、辨证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包括1、主观唯心主义2、客观唯心主义。
辩证法包括1古代朴素辩证法,2近代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3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3.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意义。
书P30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
他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是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通反映论和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4.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书P435.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终复习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终复习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e8dc4e346bd97f192379e901.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终复习思考题一、简答题1、哲学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是什么?2、列宁的物质定义及意义?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4、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5、量变、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
6、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7、意识能动作用的具体表现。
8、如何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9、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
11、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具体表现。
12、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3、为什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4、商品的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如何认识价值量变化规律?15、简述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及其意义。
二、判断1、世界统一于存在。
f2、社会历史离不开人的意识活动,因此,社会规律是随人的意志而变化的。
f3、英雄造时势。
f4、存在就是被感知。
f5、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少数英雄、圣贤、天才人物的意志。
f6、历史的发展中的合力是人民群众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不包含个人意志。
f7、“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t8、历史的发展中的合力是人民群众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不包含个人意志。
f9、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因此,个人主义是个人发展的动力,也必然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f10.否定之否定会在高级阶段上重复低级阶段的某种特征。
t11.在阶级社会中,存在的只能是对抗性矛盾。
f12.“因为真理是有用的,所以有用即真理”,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f13.“人是环境的产物”,社会又是由众多的人组成的,所以,地理环境的优劣直接决定人和社会的发展。
f14.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
f15.“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t16.人们活动的目的能否实现,取决于人的动机是否善良,意志是否坚强。
f17 .矛盾发展不平衡性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f18. 否定就是新旧之间“一刀两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63fe0292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3d.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2012-2013 第 1 学期1.2.3.4.5.6.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当代价值?怎样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P34-39 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说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
P40-42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原理及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
P44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怎样? 这一原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重要意义?P45-46 7.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P46 8.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P47 第一段9.规律的含义和根本特点是什么?P54 10.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如何?请联系大学生的实际说明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P57-58 参考答案:(1)客观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2)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3)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
大学生要善于在尊重客观规律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作出自己的人生选择.一方面,大学生应该根据客观规律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目标,特别要在对社会发展的方向、目标和形式正确把握的前提下作出选择。
另一方面,大学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实现人生目标 11.怎样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P64-66 12.怎样理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P68-69 13.试述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
P69 14.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P70-7115.简述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版思考题参考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版思考题参考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c941b1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54.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版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范畴是对一切客观存在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意义: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论述: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的胜利.1.2谈谈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认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意思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意识是特殊的物质,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人工智能,它的“意识”就基于他所处的躯壳以及其中的代码,这决定了它的“意识”.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是意识的能动作用.人工智能的“意识”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便有可能突破人类的限制而产生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3要想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必须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1.3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理论依据. 4我们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又必须注意中国的特点,从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只有这样,才能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推向前进.1.4依据思维方法与思维能力的关系,谈谈如何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学习和掌握唯物辨法的科学思维方法,就是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思维能力,特别是不断增强辨证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1辨证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辨证思维能力,就要认真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全面、系统、准确的掌握联系和发展中的基本观点,基本环节和基本规律,将其自觉地体现和运用于思维当中.2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就要加强对中国历史,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世界历史的学习,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历史趋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不断提高我们的认识能力,精神境界和实践水平.3战略思维能力;要求我们不断开阔视野,培养博大胸襟,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学会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观察和处理问题,通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规律,做到既抓住重点又统筹兼顾,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既熟悉国情又把握世情,在原则上坚定立场不动摇,在整体性方向性抉择面前冷静观察,谨慎从事,谋定而后动4底线思维能力;一方面,严守原则,不仅要画清底线,更要坚守底线,不能踩红线、越底线,踩雷区,比如说不能突破主权的底线,法律的底线等,总之要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受警惕,明底线,知敬畏,主动在思想上画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真正敬法畏纪,遵守规矩.另一方面,要以积极的态度研判风险,防患未然,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坚定信心,以实际行动化解风险,变挑战为机遇,追求最佳结果,另外,坚持底线思维要做到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要做好应付最坏局面的思想准备,见微知着,未雨绸缪,增强前瞻意识5创新思维能力;要求我们有敢为人先的锐气,打破迷信经验,迷信本本,迷信权威的惯性思维,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打开工作的新局面.在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坚定不移贯彻包括创新发展理念在内的新发展理念,我们党就一定能够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2.1结合毛泽东的实践论,谈谈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论的主题是实践与认识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1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人们的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和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客观过程.2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实践关系是最根本的关系.3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是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我们应该将实践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起来正确认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2.2为什么说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把握这一观点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什么重要意义1真理是绝对的,是针对它的客观性而言.真理有客观的特性,它的追求完全符合事实,这就是真理绝对的一面.2人的认识是有限的,难以确保自己的认识完全符合客观事实,由此会产生真理的相对性.3对有限数量的人在有限的时空里,认识的真理是有一定相对性的,但是放到无限的时空有无限智慧的凝结,又可以使人类不断接近绝对的真理.4认识到真理有绝对性,是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因为我们需要真理,正是源自它的客观性造成的绝对性.认识到真理的相对性,说明我们还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因为我们的认识具有局限性,马克思主义也只是相对真理,需要不断补充新的认识来加强它,更重要的是要符合新时代的呼唤.2.3习近平指出:"世界上没有纯而又纯的哲学社会科学.世界上伟大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决人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创造出来的.研究者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研究什么,主张什么,都会打下社会烙印."谈谈这段论述对于理解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有什么帮助和启示.1真理,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的真理.价值,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需要和要求为内容的特点的实践目标.2价值和真理的关系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①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②价值的实现是以把握相关真理为前提的;③正确的价值认识的形成是以相关的真理为依据的;④真理必然具有价值;⑤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 3启示: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互相引导,互相促进的.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3.1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1物质生产活动及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它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类全部的社会生活.3它的发展变化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3.2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分析深化改革的客观依据与重要意义1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两对基本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决定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结构,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2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3.3结合我国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如高铁、大飞机以及"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等,谈谈对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1科学技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中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因为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才使得社会有如此大的变革.2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过去,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投入,现代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智力资源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3科学技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文明不断向前,持续发展4科学技术协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强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协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3.4请结合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谈谈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要性的认识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始终坚持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是要坚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切实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各项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需求,关心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们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今天强调的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而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则站在唯心史观的立场上,体现了剥削阶级维护自身统治地位的需要.这是它们的根本区别.2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自己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是亿万人民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广大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我们推动科学发展,根本目的就是要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保障人民权益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致性,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3.5习近平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请结合自然地理环境在社会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谈谈应怎样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1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发展,保护和改善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但不能只保护环境,不发展经济,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2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突出位置.3我们必须认识到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4实践证明,保护好环境就能增加投资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5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4.1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关系是以劳动者和劳动条件的所有权之间的分离为前提,即少数人拥有大量的货币财富和生产资料,多数人成为一无所有的自由劳动者.这两个条件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结果,而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过程就是征服、奴役、掠夺、杀戮过程.1资本主义萌芽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途径有两个:一是从小商品经济中出来,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资本主义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代名词.利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以积累资本.在自由竞争时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辟殖民地,贩卖奴隶,贩卖鸦片,依靠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发展到垄断阶段后,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形成,资本家垄断同盟为瓜分世界而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浩劫.二战后,由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西方列强被迫放弃了旧的殖民主义政策,转而利用赢得独立和解放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工业化的机会,扩大资本的世界市场,深化资本的国际大循环,通过不平等交换、资本输出、技术垄断以及债务盘剥等,更加巧妙地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富.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金融等组织,通过它们制定的国际“游戏规则”,推行以所谓新自由主义为旗号的经济全球化战略,继续主导国际经济秩序,保持和发展它们在经济结构和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球优势地位,攫取着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好处.2从资本主义种种发展过程来看,可以说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历史,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随着资本主义的无限扩大,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资产阶级利用暴力手段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资本的原始积累主要通过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用暴力手段抢夺货币财富.用暴力剥夺农民的土地,是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资本家和贵族通过掠夺教会地产,欺骗性的出让国有土地,盗窃共有地,用剥夺的方法,用残暴的恐怖的手段把封建财产和克兰财产转化为现代私有财产,建立了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又一个重要方式,从15世纪起,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武力征服海外殖民地,屠杀当地居民,抢掠金银珠宝,大批贩卖黑人,实行关税保护制度,进行商业战争,资产阶级在国外进行疯狂掠夺的同时,还通过国债制度,课税制度和保护关税制度,加强对国人的剥削,积累巨额资产.资本的额原始积累的事实表明,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就是一部罪恶的掠夺史.所以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4.2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商品经济存在着一系列的矛盾,包括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即商品二因素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即劳动二重性从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其中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它决定着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和商品二因素的矛盾. 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生产商品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是不能直接进行量的比较的,只有将具体劳动还原为抽象劳动,也就是从具体劳动中抽象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才能进行量的比较. 然而,具体劳动能否还原为抽象劳动,在根本上取决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能否实现统一.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如果与社会的需求不相适应,这个私人劳动就不被承认为社会劳动,它作为具体劳动的有用性质也就不被社会所承认,因而不能还原为抽象劳动,这意味着商品的价值不能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解决.反过来,如果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为社会所接受,则这种私人劳动就被承认并转化为社会劳动,它作为具体劳动的有用性质就被社会所承认,因而可以还原为抽象劳动,这意味着商品的价值得到了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得到了解决.4.3如何理解"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是自行增值的价值,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在现实生活中,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例如货币、机器设备、商品等,但这些物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这些物被用来从事以获得剩余价值为目的的生产活动,也就是成为带来剩余价值的手段时,它才成为资本.所以马克思强调指出,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剥削关系.4.4运用历史和现实的事实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同生产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体现在1929——1933年经济大萧条中.这次危机爆发前,美国社会生产处于无计划的混乱状态下.各生产厂家为了促销,发明出“分期付款”的销售办法,与银行等金融机构联合,造成经济上出现“虚假繁荣”,而广大人民的消费能力越来越低,从而使“产销矛盾”异常尖锐.这个事件说明了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假如发生在社会主义国家,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运用计划和市场共同调节的作用,就可以避免此类事情发生.4.5有人认为,资本主义民主是囿于"钱主"的民主,迷于"游戏"的民主,止于"选举"的民主.你如何看待这种说法,为什么首先,资本主义民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基础上的,受资本的多少和财产的多寡所支配.其次,国家权利掌握在少数资产阶级手中,他们通过某种途径干预政治,其资本主义民主就成为了资产阶级富人的政治游戏.最后,因为政治受到这些富人所干预,政治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自然大量地被资产阶级富人们所掌握,而民主只是相对于资产阶级而言的,对于穷人只能是明面上的一个普通词语.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5.1垄断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从本质上说,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一方面,随着科学发展技术进步,高效率的设备涌现出来,为大生产提出了可能,同时也要求企业规模较大.另一方面,自由竞争使得企业合并增多,使得资本越来越多的集中于有限的几个企业.所以说,当生产跟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时侯,垄断就自然而然产生了.垄断不能消除竞争.原因:一、任何垄断企业都是局部范围内的或者说某一行业的垄断很难垄断世界范围内生产销售.二、技术革命使得一个垄断企业难于在长时间内保持垄断的地位.三、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不可能使得一个企业在长时间内保持垄断地位.也就是说,垄断使竞争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的深度上展开.5.2为什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有别于私人垄断资本,资产阶级国家通过其直接掌握的国有垄断资本和国家经济机构,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活动,调节社会的再生产过程,履行国家组织经济的职能.所以,国家垄断资本的产生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部分质变,是一种新的垄断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国家垄断资本的产生,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它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方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会有新的发展.另一方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没有根本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5.3如何认识和把握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某一国家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要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6ecc0d18915f804d2b16c13a.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要点第一专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2.简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第二专题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理论意义。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简述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及其割裂二者关系的错误观点。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思考题汇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思考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ffc4e35b90d6c85ec3ac6f4.png)
马克思基本原理期末思考题答案一、辨析题1、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的重要性,唯心主义强调精神的重要性。
答:唯物主义的确重视物质的重要性,唯心主义也的确重视精神的重要性。
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并不在这一点。
恩格斯认为,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二者的区别在于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精神,物质与精神谁是第一性。
所以该命题表述不准确。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的源泉和动力,因此社会矛盾越多,社会发展自然越快。
答: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统一性和对立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但并不意味着矛盾越多,社会发展越快,该说法割裂了矛盾的对立性和统一性,忽视了矛盾概念中的统一性的作用,是片面的。
过多的社会矛盾不仅不利于社会的发展,甚至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辩证否定就是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
答:辩证否定并不就是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辩证否定观,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的结果;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因此辩证否定并没有全盘否定或全盘肯定,是辩证的扬弃。
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包含的哲理是截然对立的,他们的分歧是哲学中两个基本派别的根本分歧。
答:(1)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d029d5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66.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给出不同的回答:从创造者讲,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而由其继承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学说。
从阶级属性讲,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答:马克思主义诞生在欧洲,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
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社会背景和阶级基础。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已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开始激化,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1825年,英国发生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的经济危机。
从此以后,这种危机便周期性地爆发。
这一事实不仅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而且进一步表明,私有制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到了极端。
这样蒙在社会关系上的面纱已被揭去,经济关系决定一切社会关系的事实也暴露在人们面前,社会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就比以前更加明显地揭示出来了。
这就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但都失败了。
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马克思主义因此应运而生。
3、马克思主义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答: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150 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世的时候就从来没有停止对自己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他们的后继者把马克思主义提升到了新的水平。
列宁通过对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俄国社会矛盾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论”,领导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变成了现实,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全](https://img.taocdn.com/s3/m/af12fe186c85ec3a87c2c53c.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理论来源、阶级基础、科学基础、马克思的贡献。
)3、马克思主义有哪些鲜明的特征?4、如何学习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第一章第一节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2、理解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可知论、不可知论。
3、简述列宁的物质范畴及意义?4、理解掌握意识的起源、本质、作用;简述意识的能动性及其表现?掌握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5、理解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理解时间、空间及其特性。
6、如何理解社会的物质性?7、为什么说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8、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
9、理解社会历史趋向和主体选择性第二节1、理解掌握联系、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普遍性、联系的多样性;2、理解发展及其实质,为什么新生事物不可战胜?3、理解掌握矛盾、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
为什么说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了事物的发展?4、阐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联系分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5、理解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矛盾次要方面6、阐述质变和量变及其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联系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联系“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7、阐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以及我们要如何对待历史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
8、理解掌握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现象和本质、可能性和现实性、形式和内容等五对辩证法的辩证关系和方法论意义。
第三节1、理解唯物辩证法、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联系2、了解辩证思维方法。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一节1、理解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2、实践、实践的形式和特点?为什么说实践在认识中起重要作用?3、为什么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称为能动的反映论?4、简述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
5、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6、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第二节1、真理,真理的客观性?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如何?用这个原理分析我们要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3、理解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答案)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答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2144208051e79b896802264e.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绪论 (2)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4)第一章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4)第一章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7)第一章第三节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0)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11)第二章第一节认识与实践 (11)第二章第二节真理与价值 (13)第二章第三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15)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6)第三章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16)第三章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19)第三章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9)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20)绪论1、从不同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通过经典作家的阐述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1)从创立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4)从狭义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5)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因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在我国,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广义上理解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理论产生,这些理论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精神,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是如此。
他的创立是时代的需要。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也是其产生的经济根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c8d7ce524de518964b7d3b.png)
页眉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答题参考【绪论】1、(教材P20略)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
同样,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思想渊源和主观条件。
经济社会根源: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也开始发展、激化,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制度难以克服的痼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成为现代社会化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同时它还引发了劳资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
实践基础:劳资之间的矛盾引发了无产阶级的反抗。
19世纪30至40年代发生在法、英、德的三大工人起义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但工人起义的失败从反面说明,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就迫切需要形成科学理论以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
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主观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但善于吸收人类文明成果,而且他们首先是革命家,他们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他们毕生的使命都是和争取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这种密切联系,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总之,历史发展到19世纪中叶,不仅提出了创立新的科学理论的任务,而且也从各个方面为创立这种理论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功绩,就在于他们顺应时代要求,将这种可能转变为现实,是马克思主义得以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适用性:马克思主义诞生150多年来,指引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为亿万人民群众的实践,人类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总结思考题(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总结思考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152dfcaa00b52acec7ca13.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①马克思主义哲学;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③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这就是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1)社会根源: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化。
表现为,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频繁爆、资本积累和社会严重两极分化,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2)阶级基础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表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有了强烈的需求,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3)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①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哲学中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中的唯物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创立的劳动价值论。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09-10)马克思主义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
![(09-10)马克思主义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f8dcd95d3b3567ec102d8a92.png)
《马克思主义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4、哲学基本问题及其理论意义是什么?5、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重要意义是什么?6、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怎样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7、怎样理解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8、如何理解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9、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0、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怎样? 这一原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重要意义?12、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13、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14、规律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15、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如何?请联系大学生的实际说明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6、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1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联系与区别18、怎样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19、怎样理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20、认识运动的反复性特点及其原因21、真理客观性的含义22、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与现实意义23、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4、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是什么?这一原理有什么现实意义?25、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重要意义是什么?26、试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运用这一原理说明我国现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
27、怎样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28、为什么说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目的及重要意义是什么?29、论述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30、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联系当前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说明党对民生问题重视的意义?31、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产生与发展?
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如何理解哲学基本问题?
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6、如何把握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7、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8、怎样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9、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10、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什么?
12、如何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及其方法论意义?
13、说说运动与发展的区别与联系。
14、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15、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是什么?分别揭示了什么内容?
16、如何理解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及其作用?
17、如何理解毛泽东所说的“矛盾问题的精髓”?
18、如何理解事物发展中的量变与质变?
19、如何理解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20、实践的概念、特征及基本形式是什么?
21、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2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如何对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进行了扬弃?
23、唯心主义先验论的特点是什么?
24、怎样理解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
25、为什么说真理是客观的、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26、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7、怎样理解逻辑证明在实践检验真理过程中的作用?
28、怎样理解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29、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及其意义是什么?
30、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31、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32、社会基本矛盾是什么?
33、社会基本规律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是什么?
34、如何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的统一?
35、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6、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概念及其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37、什么是商品经济?商品经济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38、如何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
39、如何理解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
40、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41、资本主义产生的途径是什么?
42、什么是货币以及货币的基本职能?
43、什么是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是什么?
44、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依据是什么?这样划分有什么意义?
4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46、如何理解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以及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47、怎样理解垄断的产生?
48、资本主义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49、怎样理解资本主义新变化及其实质?
50、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后果是什么?
5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