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十一、十二章问答题(界面现象和胶体)
界面与胶体化学复习题及答案
习题11。
一定体积的水,当聚成一个大水球或分散成许多水滴时,同温度下,两种状态相比,以下性质保持不变的有:(A)表面能(B)表面张力(C)比表面(D)液面下的附加压力2。
在下图的毛细管内装入普通不润湿性液体,当将毛细管右端用冰块冷却时,管内液体将:(A)向左移动(B)向右移动(C)不移动(D)左右来回移动3。
在298 K下,将液体水分散成小液滴,其热力学能:(A) 增加 (B)降低(C)不变 (D)无法判定4。
在相同温度下,固体冰和液体水的表面张力哪个大?(A)冰的大(B)水的大(C)一样大(D)无法比较5。
在临界温度时,纯液体的表面张力(A) 大于零 (B)小于零(C)等于零 (D)无法确定6。
在 298 K时,已知 A液的表面张力是 B液的一半,其密度是 B液的两倍。
如果A液在毛细管中上升1。
0×10-2m,若用相同的毛细管来测 B液,设接触角相等,B液将会升高:(A) 2×10—2m (B) 1/2×10—2m (C) 1/4×10-2m(D) 4.0×10-2m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生成的新鲜液面都有表面张力(B)平面液体没有附加压力(C)弯曲液面的表面张力的方向指向曲率中心(D)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指向曲率中心8。
微小晶体与普通晶体相比较,哪一种性质不正确?(A)微小晶体的饱和蒸气压大(B)微小晶体的溶解度大(C)微小晶体的熔点较低(D)微小晶体的溶解度较小9。
在空间轨道上运行的宇宙飞船中,漂浮着一个足够大的水滴,当用一根内壁干净、外壁油污的玻璃毛细管接触水滴时,将会出现: (A)水并不进入毛细管(B)水进入毛细管并达到管内一定高度(C)水进入毛细管并达到管的另一端(D)水进入毛细管并从另一端滴出10。
同外压恒温下,微小液滴的蒸气压比平面液体的蒸气压:(A) 大(B) 一样(C)小(D) 不定11.用同一支滴管滴下水的滴数和滴相同体积苯的滴数哪个多?(A)水的多(B)苯的多(C)一样多 (D)随温度而改变12. 25℃时,一稀的肥皂液的表面张力为0.0232 N·m-1,一个长短半轴分别为0.8 cm和0。
物理化学界面现象
物理化学界面现象一、选择题1. 同一系统,比表面自由能和表面张力都用γ 表示,它们( )A 物理意义相同,数值相同;B 量纲和单位完全相同;C 物理意义相同;D 前者是标量,后者是矢量相同,单位不同。
2.在液面上,某一小面积 S 周围表面对 S 有表面张力,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表面张力与液面垂直;B 表面张力与 S 的周边垂直垂直;C 表面张力沿周边与表面相切;D 表面张力的合力在凸液面指向液体内部(曲面球心),在凹液面指向液体外部。
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比表面自由能的意义是,在定温定压下,可逆地增加单位体积引起系统吉布斯自由能的增量;B 表面张力的意义是,在相表面的功面上,平行作用于表面上任意单位长度功线的表面紧缩力;C比表面自由能单位为J.m2,表面张力单位为N.m-1时,两者数值相同;D 比表面自由能与表面张力量纲一致,但单位不同。
4.一个玻璃毛细管分别插入 25ºC 和 75ºC 的水中,则毛细管中的水在两不同温度水中上升的高度( )A 相同;B 无法确定;C 25ºC 水中高于 75ºC 水中;D 75ºC 水中高于 25ºC 水中。
5.纯水的表面张力是指恒温恒压组成时水与哪类相接触的界面张力( )A 饱和水蒸汽;B 饱和了水蒸气的空气;C 空气;D 含有水蒸气的空气。
6.已知 20ºC时水~空气的界面张力为7.27×10-2N·m-1,当在 20ºC下可逆地增加水的表面2,则系统的ΔG为 ( )积4cmA2.91×10-5J B2.91×10-1J C-2.91×10-5J D-2.91×10-1J7.对处于平衡状态的液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凸液面内部分子所受压力大于外部压力;B 凹液面内部分子所受压力小于外部压力;C 水平液面内部分子所受压力大于外部压力;D 水平液面内部分子所受压力等于外部压力。
物理化学胶体问答题总结
(iii) 超声分散法: 用来制备乳状液 (iv) 电弧法: 电极间放电, 产生金属蒸汽,制备金、银、铂等金属溶胶 (V)气相沉积法:先将材料汽化,再反应生成纳米粒子 (2) 凝聚法: 使分子或离子聚结成胶粒。(由小变大):由此直接制出的原级粒子可以聚集成较大的次级粒子
溶胶的稳定性:聚沉稳定性(热力学)和动力学稳定性。
聚沉稳定性:胶粒比表面很大, 体系表面能高, 粒子有自发聚集从而降低体系表面能的趋向(憎液溶胶为热力学 不稳定体系,不多大分子/亲液溶胶热力学稳定)。稳定剂—>聚沉稳定性。
由于布朗运动,胶粒在重力场中不易沉降,使溶胶具有动力学稳定性。不过,布朗运动所导致的碰撞既能阻止沉 降,也能加速粒子间的粘合和聚集。
溶胶的动力性质:溶胶粒子的不规则运动, 以及由此产生的扩散, 渗透, 沉降平衡等。
布朗运动: 溶胶粒子的扩散, 渗透, 沉降平衡等现象的理解均建立在此基础上。 粒子越小,布朗运动越激烈。其运动激烈的程度不随时间而改变,但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布朗运动的本质: 基本假定:Brown 运动与分子运动类似, 溶胶中每个粒子的平均动能和液体分子一样, 为(3/2)kT; Brown 运动是分散介质分子以大小和方向不同的力对胶体粒子不断撞击的结果; 粒子受力不平衡,导致胶粒在不同方向上以不同速度作不规则运动; 随着粒子增大,撞击的次数增多,作用力抵消的可能性增大,因而尺寸大的粒子 Brown 运动不明显。
敏化
保护
DLVO 理论(关于胶体稳定性)
胶粒之间既存在使其相互聚结的吸引力(范德华引力),又存在阻碍其聚结的相互排斥力(双电层重叠时的静电排 斥力),胶体的稳定性取决于胶粒之间这两种力的相对大小。这两种作用力与胶粒之间的距离有关(离子扩散层有无重 叠),距离较远,离子扩散层未重叠, 两胶粒以吸引为主;随距离变小,扩散层重叠, 产生斥力。 静电排斥力大小取决于粒子电荷数目和胶粒间的距离(H)。 范德华相互作用与距离的 1 次方成反比,是一种远程作用力。
厦门大学物理化学习题及答案第章界面现象
厦门大学物理化学习题及答案第章界面现象1、表面性质与什么有关?服用同样质量同样成份的药丸和药粉,哪一种的药效快?为什么?答案:(药粉的比表面大,药效快。
)2、试计算在20℃时将1cm3水分散成半径为1某10-5cm的小水滴所需要的功。
答案:(2.16J)3、将一个系有细线圈的金属环,在肥皂液中浸一下然后取出,这时金属环被一层液膜所覆盖,而细线圈也保持着最初不规则的形状(见图),现若将线圈内的液膜刺破,问线圈将变成什么形状?为什么?答案:(变成一圆圈,因为表面张力的作用。
)4、有人从"表面扩展过程是一熵增过程"出发,得到"表面扩展是一自发过程"这一结论。
试指出此结论的错误所在。
答案:(体系熵增加并不等于总熵增加。
)5、设纯水的表面张力与温度的关系符合下面的关系式假定表面积改变不会引起总体积变化。
试求(1)在283K及压力下可逆地使水的表面积增加1cm2时,必须对体系做功多少?(2)计算该过程中体系的ΔU、ΔH、ΔS、ΔF、ΔG及所吸收的热。
(3)除去外力,使体系不可逆地自动收缩到原来的表面积;并设不做收缩功。
试计算该过程的ΔU、ΔH、ΔS、ΔF、ΔG及热。
答案:〔(1)W=-7.424某10-6J(2)ΔU=ΔH=7.564某10-6J、ΔF=ΔG=7.424某10-6J、ΔS=4.95某10-10J·K-1、Q=1.4某10-7J(3)ΔU=ΔH=-7.564某10-6J、ΔF=ΔG=-7.424某10-6J、ΔS=-4.95某10-10J·K-1、Q=ΔU〕4、如图所示两根毛细管中分别装有两种不同的液体,若在毛细管右端加热,问液体将如何移动。
答案:(上管向左,下管向右)5、在下列体系中将活塞两边连通时将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若连通大气又如何?答案:(小泡变小,大泡变大,若连通大气,则两气泡均变小,直至曲率半径变成无限大。
)6、在一管径不均匀的毛细管中有一些可润湿管壁的液体存在(见图)。
物理化学_第十二章胶体化学_参考解答
《物理化学》第十二章“胶体化学” P657作业参考解答:1. 胶体系统是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在1~100 nm 之间的分散系统,包括溶胶(憎液溶胶)、高分子溶液(亲液溶胶)、缔合胶体(胶体电解质)。
狭义的胶体系统主要是指溶胶。
特征是特有的分散程度、多相不均匀性、聚结不稳定性。
具体有扩散慢、不能透过半透膜、渗透压低、动力学稳定性强、乳光亮度强等性质。
4. 原因有三个:(1)胶粒带电的稳定作用。
静电斥力的存在使得胶粒难以互相靠近,增加了溶胶的稳定性。
(2)溶剂化的稳定作用。
由于扩散层反离子的溶剂化作用,使得胶粒周围形成了一个具有一定弹性的溶剂化薄膜层(外壳),增加了胶粒互相靠近时的机械阻力,使溶胶难以聚沉。
(3)布朗运动。
胶粒因布朗运动而克服重力的作用(但也会加剧胶粒之间的互相碰撞),可以达至沉降平衡,从而保持溶胶的稳定。
5. 破坏溶胶的方法有:加电解质(足量),加大分子(少量),加相反电荷溶胶,加热、辐射、增大浓度等。
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加电解质。
适量的电解质存在,对溶胶起到稳定的作用(提供电位离子)。
当电解质加入过多,尤其是高价反离子的加入,往往会使溶胶聚沉。
原因是电解质的浓度增大时,会使扩散层受挤压而变薄,减少胶粒所带的电荷数,减弱扩散层反离子的溶剂化作用,导致胶粒碰撞而聚沉。
8. 据贝林高度分布定律()()()30221021143ln 1r LgC M g h h h h C R T R T πρρρρ⎛⎫=---=--- ⎪⎝⎭()()()39333430109.80661663ln19.3101.00100.1102778.3145298.15L π--⨯⨯=-⨯-⨯⨯⨯⨯得 L = 6.25×1023 mol −19. 电泳速度35-125.510 1.41710m s3060u --⨯===⨯⋅⨯界面移动距离时间电场强度-12150500V m3010E -===⋅⨯电压两极间距介电常数 1210 -1r 081.18.854107.18010F m εεε--=⋅=⨯⨯=⨯⋅ 据斯莫鲁霍夫斯基公式35101.03101.417100.0406V 7.18010500u Eηζε---⨯⨯⨯===⨯⨯R + 0.1 Cl −0.1Cl −0.5 Na + 0.5R + 0.1 Cl −0.1+x Na + xCl −0.5−x Na + 0.5−x13.因KCl 过量,故制得的是AgCl 负溶胶,其胶团结构式:{}[AgC l]C l ()KKx mn n x x --++⋅⋅-⋅胶粒带负电,电泳时向阳极(正极)迁移。
物理化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胶体化学12-1 如何定义胶体系统?总结胶体系统的主要特征。
答:(1) 胶体定义:胶体系统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粒子直径d至少在某个方向上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统。
(2) 胶体系统的主要特征:溶胶系统中的胶粒有布朗运动,胶粒多数带电,具有高度分散性,溶胶具有明显的丁达尔效应。
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注] 溶胶系统中的胶粒的布朗运动不是粒子的热运动,且只有溶胶才具有明显的丁达尔效应。
12-2 丁铎尔效应的实质及产生的条件是什么?答:丁铎尔现象的实质是光的散射作用。
丁铎尔效应产生的条件是分散相粒子的直径小于入射光波长、分散相与分散介质的直射率相差较大。
12-3 简述斯特恩双电层模型的要点,指出热力学电势、斯特恩(Stern)电势和ζ电势的区别。
答:斯特恩认为离子是有一定大小的,而且离子与质点表面除了静电作用外还有范德华力。
(1) 在靠近质点表面1~2个分子厚的区域内,反离子受到强烈地吸引而牢固地结合在质点表面,形成一个紧密地吸附层-斯特恩层,(2) 在斯特恩层,非离子的电性中心将形成一假想面-斯特恩面。
在斯特恩面内电势呈直线下降的变化趋势,即由质点表面的ϕ0直线下降至处的ϕs,ϕs称为斯特恩电势;(3) 其余的反离子扩散地分布在溶液中,构成双电层的扩散层部分。
在扩散层中,电势由ϕs降至零。
因此斯特恩双电层由斯特恩层和扩散层构成;(4) 当固、液两相发生相对运动时,紧密层中吸附在质点表面的反离子、溶剂分子与质点作为一个整体一起运动,滑动面与溶液本体之间的电势差,称为ζ电势。
热力学电势ϕ0是质点表面与液体内部的总的电位差,即固液两相之间双电层的总电势。
它与电极∕溶液界面的双电层总电势相似,为系统的热力学性质,在定温定压下,至于质点吸附的(或电离产生的)离子在溶液中活度有关,而与其它离子的存在与否无关。
斯特恩电势ϕs是斯特恩面与容液本体的电势差,其值与集中在斯特恩层里的正负离子的电荷总数有关,即与双电层的结构状态有关。
胶体与界面化学讨论题
为什么有的烟囱冒黑烟,有的却是冒青 烟?
在燃烧不完全时,烟囱冒出的烟是黑色 的,因为烟灰是较大的固体粒子,属于粗分 散体系,对入射光主要发生光的吸收和反射, 人们看到的黑色是从大的烟灰粒子上反射出 来的光。当燃烧完全时,从烟囱冒出的烟灰 粒子极小,分散度在胶体范围内,灰粒的直 径小于可见光波长,散射光是主要的,人们 看到的是青烟。
布朗运动扩散方程式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12
RT t
x
L
3πηr
(1) 证实原子、分子存在的真实性 (2) 分子运动学说的可靠性 (3) 测定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实验手段 (4) 运用该体系可研究分散体系的动力性
质,如胶粒扩散系数以及粒子大小等
丁达尔效应是由光的什么作用引起的?其强度 与入射光波长有什么关系?粒子大小范围落在 什么区间可以观察到丁达尔效应?
胶体与界面化学讨论题
如何理解溶胶是动力学上稳定而热力学 上不稳定的体系,有聚沉不稳定的特性?
因为溶胶具有布朗运动以及扩散运动, 又因为胶粒表面带电荷形成的双电层结构 及离子溶剂化膜,使溶胶具有动力学稳定 性。溶胶是高度分散的非均相体系,具有 很大的比表面自由能,有自发聚沉以降低 体系能量的趋势,因此是热力学不稳定体 系,有聚沉不稳定德特性。
由光的散射作用引起。 与入射光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波长越 短散射越强。 粒子的半径小于入射光波长,在 1~100 nm 之间时可观测到明显的丁达尔效应。
丁达尔效应的实质是什么?是否任何分 散系统都能产生明显地丁达尔效应?
丁达尔效应的实质是胶体粒子对光的散 射现象。 不是任何分散系统都能产生明显的丁达 尔效应。只有当分散相粒子直径小于入射 光波长时散射现象才比较明显。
为什么表示危险的信号灯用红色?为什 么车辆在雾天行驶时 ,装在车尾的雾灯 一般采用黄色
物理化学十一、十二章问答题(界面现象和胶体)
物理化学十一、十二章问答题(界面现象和胶体)第十一章界面现象1.表面能、表面自由能、比表面自由能、表面张力是否是一个概念?相同否?答:总的说来四者都是描述表面的过剩能量,但概念上有区别,表面能为物质表面较其内部多余的能量;若在T,p恒定时,这部分能量称为表面自由能(表面吉布斯自由能);若在T,p恒定时,单位表面的自由能,便称为比表面自由能,其单位为J·m-2,因J =N·m,故J·m-2也可化为N·m-1,这样表面自由能又转变为另一概念,成为垂直作用于单位长度相表面上沿着相表面的切面方向的力,称为表面张力。
虽然比表面自由能和表面张力的数值相同,也可混用,但概念有差别,前者是标量,后者是矢量。
2.若在容器内只是油与水在一起,虽然用力振荡,但静止后仍自动分层,这是为什么?答:油与水是互不相溶的,当二者剧烈振荡时,可以相互分散成小液滴,这样一来,表面能增大,这时又没有能降低表面能的第三种物质存在,因此这时为不稳定体系,体系有自动降低能量的倾向,分层后,体系能量降低,因此会自动分层。
3.铅酸蓄电池的两个电极,一个是活性铅电极,另一个是活性氧化铅电极,你是怎样理解这理解这“活性”两字?答:这里活性是指铅或氧化铅处于多孔性,即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具有较高比表面自由能,处于化学活性状态。
这是在制备电极时经过特殊活化工序而形成的高分散状态,根据热力学理论及表面性质,若铅蓄电池长期使用或者长期放置而未能及时充电,电极的高分散状态会逐渐减低,这种活性也就消失。
4.在化工生产中,固体原料的焙烧,目前很多采用沸腾焙烧,依表面现象来分析有哪些优点?答:沸腾焙烧是将固体原料碎成小颗粒,通入预热的空气或其它气体,使炉内固体颗粒在气体中悬浮,状如沸腾,这样就增大了固气间的接触界面,增强了传质与传热,使体系处于较高的化学活性状态。
5. 在滴管内的液体为什么必须给橡胶乳头加压时液体才能滴出,并呈球形?答:因在滴管下端的液面呈凹形,即液面的附加力是向上的,液体不易从滴管滴出,因此若要使液滴从管端滴下,必须在橡胶乳头加以压力,使这压力大于附加压力,此压力通过液柱而传至管下端液面而超过凹形表面的附加压力,使凹形表面变成凸形表面,最终使液滴滴下,刚滴下的一瞬间,液滴不成球形,上端呈尖形,这时液面各部位的曲率半径都不一样,不同部位的曲面上所产生附加压力也不同,这种不平衡的压力便迫使液滴自动调整成球形,降低能量使液滴具有最小的表面积。
第十二章 界面现象和胶体分散系统第八节 胶体系统的稳定与聚沉
一、胶体系统的稳定——DLVO理论
(一)理论要点
(1)胶团间既存在斥力势能,也存在引力势能 引力 范德华力:分子或原子间与距离6次方反比,属近程力。 分散相微粒间引力,仍有范德华引力性质,但因每个核粒皆由多个 分子或原子组成,这种范德华引力是多个分子或原子作用的结果, 作用范围,比分子的大千百倍,为远程范德华力
(2)感胶离子序 同价反离子聚沉能力大小次序为感胶离子序 (lyotropic series)。一价正、负离子对带相反电荷胶体粒子的聚沉能 力大小的顺序
H+>Cs+>Rb+>NH4+>K+>Na+>Li+
2023/2/21
F->C1->Br->NO3->I->SCN->0H-
6
(二)高分子化合物的聚沉作用和保护作用
2023/2/21
4
二、胶体系统的聚沉 胶体系统中的分散相微粒互相聚结,颗
粒变大,进而发生沉降的现象,称为聚沉(coagulation)
(一)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适量电解质稳定胶体;量过多,尤其高价反离子易使溶胶聚沉。原
因:电解质浓度或价数增加,将更多反离子挤入紧密层,使电势
降低,扩散层变薄,ER降低,Emax变小,当电解质浓度足够大时,
Emax代表溶胶发生聚沉时必须克服的“势垒”,迎面相碰的一对胶 体粒子所具有的平动能足以克服这一势垒,才能进一步靠拢聚沉。
若Emax足够高,胶粒热运动无法克服,溶胶相对稳定;若Emax很小
或者2023不/2/2存1 在,溶胶易聚沉 Nhomakorabea3
(2)溶剂化的稳定作用 溶剂化也是溶胶稳定的重要原因:水为 分散介质,胶团双电层结构离子都是水化的,在粒子周围形成弹性 水化外壳。布朗运动使胶团靠近时,水化外壳受挤压而变形,但每 个胶团都力图恢复其原来的形状而又被弹开,可见,水化外壳的存 在增加了溶胶聚合的机械阻力,利于溶胶的稳定性
界面现象题目--答案参考
界⾯现象题⽬--答案参考界⾯现象习题集1、为什么⾃由液滴必成球形?答:纯液体表⾯上的分⼦⽐内部分⼦具有更⾼的能量,⽽能量降级为⼀⾃发过程,所以它必然导致表⾯⾯积为最⼩状态。
2、为什么有云未必有⾬?如何使云变成⾬答:空⽓的上升运动,造成⽓温下降,形成过饱和⽔⽓;加上吸湿性较强的凝结核的作⽤,⽔⽓凝结成云,来⾃云中的云滴,冰晶体积太⼩,不能克服空⽓的阻⼒和上升⽓流的顶托,从⽽悬浮在空中。
当云继续上升冷却,或者云外不断有⽔⽓输⼊云中,使云滴不断地增⼤,以致於上升⽓流再也顶不住时候,才能从云中降落下来,形成⾬。
3、分⼦间⼒与什么有关,其与表⾯张⼒的关系何在?答:分⼦间⼒与温度、电荷分布、偶极矩、分⼦相对质量、外加电场有关表⾯张⼒实质为每增加单位表⾯积所增加的⾃由焓1)表⾯张⼒的物理意义需⽤分⼦间作⽤⼒解释:在液体表⾯,表⾯分⼦的两侧受⼒不等。
⽓相分⼦对它的引⼒远远⼩于液相。
必然受到向下的拉⼒。
所以,要将液体内部的分⼦拉⾄表⾯,必须克服分⼦间⼒对其做功。
该功主要⽤来增加其表⾯能。
即:Γ为增加单位表⾯积所做的功。
对纯液体⽽⾔,热⼒学诸函数关系为:通常以等温等压和定组成条件下,每增加单位表⾯积引起⾃由焓的变化,即⽐表⾯⾃由焓。
⽐表⾯⾃由焓即为表⾯张⼒。
2)表⾯张⼒是液体分⼦间引⼒⼤⼩的度量指标之⼀,凡是影响分⼦间⼒的因素必将影响表⾯张⼒。
4、20℃时汞的表⾯张⼒Γ=4.85×10-1N/m ,求在此温度及101.325kPa 的压⼒下,将半径r1=1.0mm 的汞滴分散成r2=10-5mm 的微⼩汞滴⾄少需要消耗多少的功?答: dA=8dr = -w Γ=4.85×10-1N/m w=6.091x J5、分⼦间⼒的认识过程说明了什么?你有哪些体会?答:我们对于分⼦间⼒的认识是⼀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由于看到了各物质之间的异同⽽提出了分⼦间⼒这样⼀个概念来解释。
随着解释的不断深⼊,认识也在不断地提⾼,从⽽对其进⾏更多的修正。
化学工业出版社物理化学答案第11章 胶体化学
第11章 胶体化学1.1 某粒子半径为30×10-7 cm 的金溶胶,在25℃时,在重力场中达到沉降平衡后,在高度相距0.1 mm 的某指定体积内粒子数分别为277个和166个,已知金与分散介质的密度分别为19.3×103 kg·m -3及1.00×103 kg·m -3。
试计算阿伏伽德罗常数。
解:由胶粒在达到沉降平衡时的分布定律()02211ln 1C Mg h h C RT ρρ⎛⎞=−−−⎜⎟⎝⎠则:()()()21021ln //1RT C C M g h h ρρ=−− 上式中,M 为胶粒在h 2~h 1范围内的平均摩尔质量,其又可由下式算的()343M V L r L ρπρ==粒子 故:()()()213021ln /43RT C C L r g h h πρρ=−−()()()3-833-423-18.314298.15ln 166/2774 3.0109.81.001019.310 1.0103=6.2610mol π××=××××−×××× 答:6.26×1023 mol -11.2有一金溶胶,胶粒半径为3×10-8 m ,25℃时在重力场中达沉降平衡后,在某一高度处单位体积中有166个粒子,试计算比该高度低10-4 m 处体积粒子数为多少?已知金的体积质量ρB 为19 300 kg·m -3,介质的体积质量ρ0为1 000 kg·m -3。
解:由胶粒在达到沉降平衡时的分布定律()02211ln 1C Mg h h C RT ρρ⎛⎞=−−−⎜⎟⎝⎠上式中,M 为胶粒在h 2~h 1范围内的平均摩尔质量,其又可由下式算的()343M V L r L ρπρ==粒子 故:]3)()(4exp[210312RTh h gL r C C −⋅−⋅=ρρπ272]15.298314.83100.1)100.1103.19(1002.68.9)103(14.34exp[1664332338=×××××−×××××××××=−−答:272 个1.3试用沉降平衡公式验证。
物理化学表面及胶体习题2011
界面与胶体化学习题课(一) 界面与胶体化学主要公式1. 表面张力(表面自由能)B n P T AG ,,)(∂∂=γ(单位 N/m,J/m 2) 2. 弯曲表面下的附加压力(Young-Laplace )gh RP s ργ∆==2 (R 为曲率半径,∆ρ为弯曲表面两边的物质密度差) (肥皂泡RP s γ4=) 毛细管中gR g R h ⋅∆⋅⋅=⋅∆⋅=ρθγργcos 22,(R 毛细管半径,θ接触角) 3. 弯曲表面下的蒸气压(Kelvin ))11(2ln 1212R R M P P RT -⋅=ργ (小液滴,大液滴,土壤中的毛细管吸附水,不同粒度物质的溶解度)4. 吸附等温式Langmuir ,BET 等(注意使用条件):5. 吉布斯表面吸附等温式:dad RT a γ⋅-=Γ (讨论正、负吸附) 6. 接触角:0<θ<90o 固体被液体润湿;θ>90o 固体不为液体润湿。
7. 胶体中沉降平衡时粒子随高度分布公式:)()(34ln 120312X X N g r N N RT -⋅⋅--=介质粒子ρρπ 8. Rayleigh 散射公式:散射光强度与入射光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例。
胶团构造:(AgI ) [(AgI)m ·nI -,(n-x)K +]x-·xK +胶核,胶粒,胶团,双电层,电泳,电渗,流动电势,沉降电势。
(二) 习题1. 293K 时,把半径为1.0mm 的水滴分散成半径为1.0μm 的小液滴,试计算(已知293K 时水的表面Gibbs 自由能为0.07288J/m 2):(1)表面积是原来的多少倍?(2) 表面Gibbs 自由能增加多少?(3)完成该变化时环境至少需做多少功?答:(1)1000; (2)A G ∆⋅=∆γ=9.145×10-4J(3)Wf =9.145×10-4J6. 在298K 和101.325kPa 压力下,将直径为1.0μm 的毛细管插入水中,问需在管内加多大压力才能防止水上升?若不加压力,水面上升,平衡时管内液面上升多高?(已知298K 时水的表面张力为0.072N/m ,水密度为1000kg/m 3,设接触角为0度,重力加速度g 为9.8m/s 2) 答:gh RP s ργ∆==2,Ps=288kPa ,h=29.39m8. 已知在298K ,平面水的饱和蒸汽压为3168Pa ,求在相同温度下,半径为3nm 的小液滴的饱和蒸汽压,已知298K 时水的表面张力为0.072N/m ,水密度为1000kg/m 3,水的摩尔质量为18g/mol )答; )11(2ln 1212R R M P P RT -⋅=ργ主要密度,摩尔质量单位 得到P2=4489.7pa10. 水蒸气骤冷会发生过饱和现象,在夏天的乌云中,用飞机撒干冰微粒,使气温骤降至293K ,水汽的过饱和度(P/Ps )达4。
物理化学(中国石油大学) 第十一章 界面现象
若要使小气泡存在,必须继续加热(T ↑,pg↑,
γ↓, ps↓)使小气泡内水蒸气压力等于或超过它应克服
的压力时,小气泡才可能产生,液体才开始沸腾。此 时液体的温度必然高于该液体的正常沸点,即液体产 生过热现象。 实验中为防止液体过热,常在液体中加一些素烧瓷 片或毛细管等物质。由于这些多孔物质的孔中储存有气 体,加热时,这些气体成为新相种子,因而绕过了极微 小气泡的困难阶段,使液体的过热的程度大大降低。
( x + dx) /( R + dz ) = x / R
' 1 ' 2
' 1 ' 2
→ dx = xdz / R1'
(2)
( y + dy ) /( R + dz ) = y / R
' → dy = ydz / R2 (3)
D' D A' A
x+ dx y+dy B' B R 1' O' R 2' C' C
——杨—拉普拉斯方程
R =R =R
' 1 ' 2
'
2γ pS = ' R
R ' → ∞, pS = 0 R > 0, pS > 0
'
对凸液面,曲率中心在液体内部,
曲面下液体多承受pS 力作用 对凹液面,曲率中心在液体外部, R
'
< 0, pS < 0
曲面下液体少承受pS 力作用
说明
①
p外是外界施加于液面上的总压力
等于温度不变时扩大单位表面积吸的热
T∂S δQ 一般增加表面积都是吸热的 即 δQ > 0 = ∂A ∂A ∂A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物理化学》(下册)课后习题(界面现象)
第10章界面现象10.1 请回答下列问题:(1)常见的亚稳态有哪些?为什么产生亚稳态?如何防止亚稳态的产生?(2)在一个封闭的钟罩内,有大小不等的两个球形液滴,问长时间放置后,会出现什么现象?(3)下雨时,液滴落在水面上形成一个大气泡,试说明气泡的形状和理由。
(4)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5)在一定温度、压力下,为什么物理吸附都是放热过程?答:(1)常见的亚稳态有过饱和蒸气、过热和过冷液体及过饱和溶液。
产生亚稳态的原因是新相种子难以生成。
如在蒸气冷凝、液体凝固和沸腾以及溶液结晶等过程中,由于要从无到有生成新相,因而最初生成的新相的种子是极其微小的,其比表面积和表面吉布斯函数都很大,因此新相难以生成,进而会产生过饱和蒸气、过热和过冷液体以及过饱和溶液等亚稳状态。
为了防止亚稳状态的产生可预先在系统中加入将要产生的新相的种子。
(2)若钟罩内还有该液体的蒸气存在,则长时间恒温放置会出现大液滴越来越大,小液滴越来越小的现象,最终小液滴消失,大液滴不再变化。
其原因在于,一定温度下,液滴的半径不同,其饱和蒸气压不同,液滴越小,其饱和蒸气压越大,当钟罩内气体的饱和蒸气压达到大液滴的饱和蒸气压时,对于小液滴尚未达到饱和,小液滴会继续蒸发,则蒸气会在大液滴上凝结,因而出现了上述现象。
(3)气泡的形状近似于半球状,如不考虑重力影响,则应为半球状。
雨滴落在水面上形成气泡的过程基本上是恒温恒压生成内外表面的过程,当气泡达到稳定状态时,要求其表面吉布斯函数处于最低,而相同体积的气泡则以球状表面积最小,这就是气泡为半球状的原因。
(4)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吸附剂与吸附质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同,前者是范德华力,而后者则为化学键力。
(5)在一定温度、压力下,物理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过程,由热力学原理可知,此过程系统的G∆<0。
同时,气体分子吸附在固体表面,由三维运动变为二维运动,系统的混乱度减小,因此过程系统S∆的<0。
物理化学:第十二章 胶体化学(2)
总作用势能:E = ER + EA
粒子的平动能=(3/2) RT <Emax时,溶胶稳定; >Emax时,溶胶不稳定
ER 势 能
E
Emax
0
x
第二最小值
EA 第一最小值
EA曲线的形状由粒子本性决定,不受电解质影响; ER曲线的形状、位置强烈地受电解质浓度的影响。 电解质浓度对胶体粒子势能的影响:
2. 扩散双电层理论
常用名词: 双电层: 质点表面电荷与周围介质中的反离子
构成的电层;
表面电势0:带电质点表面与液体的电势差: 电势: 固、液两相发生相对运动的边界处与液
体内部的电势差。
1) 亥姆霍兹平板电容器模型
0
1879年,亥姆霍兹 首先提出在固液两相之 间的界面上形成双电层 的概念。
0
x
电泳或电渗实验证明:溶胶的分散质和分散 介质都带电,且所带的电性是不同的。
在电泳实验中,当溶胶粒子向负极迁移时,说 明胶粒带正电,此溶胶称为正溶胶;当溶胶粒子向 正极迁移时,说明胶粒带负电,此溶胶称为负溶胶
在电渗实验中,则正好相反。当介质向负极迁移 时,说明胶粒带负电,此溶胶称为负溶胶;当介质向 正极迁移时,说明胶粒带正电,此溶胶称为正溶胶。
本体之间的电势差
Stern 模型:固定 层+扩散层
固体表面 Stern面 滑动面
电势
0
0
--- 热力学电势,固体 表面与溶液本体的电
势差与溶液中电位离
子的浓度有关。
---- Stern电势。 Stern面与溶液本体的
电势差
距离
---- 电动电势(Zata电 势)滑动面与溶液本 体的电势差其值取决 于可动层的厚度
(完整版)物理化学题库简答题(60题,6页)
第四部分:简答题(60题)第一章;气体501压力对气体的粘度有影响吗?答:压力增大时,分子间距减小,单位体积中分子数增加,但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减小,两者抵消,因此压力增高,粘度不变。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502说明下列有关功的计算公式的使用条件。
(1)W =-p(外)ΔV (2)W =-nRTlnV2/V1(3) γ=Cp/Cv )1/()(12γ---=T T nR W 答:由体积功计算的一般公式可知:⎰-=dV p W )(外(1)外压恒定过程。
(2)理想气体恒温可逆过程(3)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
503从同一始态膨胀至体积相同的终态时,为什么理想气体的恒温膨胀功总大于绝热可逆膨胀功?答:两过程中压力下降程度不同,理想气体恒温可逆膨胀过程中从环境吸热因此压力下降较小,而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膨胀过程中无法从环境吸热故压力下降较大,因此理想气体恒温可逆膨胀过程所做的功总是大于绝热可逆膨胀过程所做的功。
504系统经一个循环后,ΔH、ΔU、Q 、W 是否皆等于零?答:否。
其中H 和U 为状态函数,系统恢复至原态后其值复原,即ΔH=0、ΔU=0。
而热与功是与途径有关的函数,一般不会正好抵消而复原,除非在特定条件下,例如可逆绝热膨胀后又可逆绝热压缩回至原态,或可逆恒温膨胀后又可逆恒温压缩回至原态等。
505 25℃100KPa 下液态氮的标准摩尔生成热为零吗?(298)f m H K ∆$答:否。
因为按规定只有25℃100Kpa 下最稳定的单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热才为零。
液态氮虽为单质,但在25℃100Kpa 下不能稳定存在,故其不等于零。
只有气态(298)f m H K ∆$氮的才为零。
(298)f m H K ∆$506热力学平衡态包括哪几种平衡?答:热平衡、力平衡、相平衡、化学平衡。
507卡诺循环包括哪几种过程?答:等温可逆膨胀、绝热可逆膨胀、等温可逆压缩、绝热可逆压缩。
508可逆过程的特点是什么?答:1)可逆过程以无限小的变化进行,整个过程由一系列接近平衡态的状态构成。
中国石油大学 物理化学试题
15、在 298K时,乙醇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与溶液活度之间的关系为 γ = γ 0 − Aa + Ba 2 ,式 中常数A= 5 × 10−4 N·m-1,B= 2 × 10 −4 N·m-1,求活度a=0.5 时,溶液的表面超额Γ2为多少? 解 由题给公式 γ = γ 0 − Aa + Ba 2 ,得
17、在 298K时,用刀片切下稀肥皂水的极薄表面层 0.03m2,得到 2 × 10 −3 dm 3 的溶液,发 现其中含肥皂为 4.013 × 10 −5 mol ,而其同体积的本体溶液中含肥皂为 4.00 × 10−5 mol ,试 计算该溶液的表面张力。已知 298K时,纯水的表面张力为 0.072N·m-1,设溶液的表面张 力与肥皂活度呈线形关系, γ = γ 0 − Aa ,活度系数为 1。 解
(3)当 b
c >> 1 时 c! a ⎛ 0.0131 ⎞ −2 −6 −2 =⎜ ⎟ mol ⋅ m = 5.40 × 10 mol ⋅ m RT ⎝ 8.314 × 292 ⎠
Γ2 =
每个丁酸分子的截面积为
A=
1 1 ⎛ ⎞ 2 m = 3.08 ×10−19 m 2 =⎜ 23 −6 ⎟ L Γ2 ⎝ 6.02 ×10 × 5.40 ×10 ⎠
-4-
物理化学习题解答
Γ2 = −
c / c! dγ c / c! ab = ! RT d (c / c ) RT 1 + b(c / c! )
0.2 0.0131× 19.62 ⎞ ⎛ −2 −6 −2 (2)当 Γ2 = ⎜ × ⎟ mol ⋅ m = 4.30 × 10 mol ⋅ m 时 ⎝ 8.314 × 292 1 + 19.62 × 0.2 ⎠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第五版-第十二章-胶体化学
van der Waals 吸引力:EA -1/x2 双电层引起的静电斥力:ER ae-x
总作用势能:E = ER + EA
EA曲线的形状由粒子本
性决定,不受电解质影响;
ER曲线的形状、位置强
烈地受电解质浓度的影响。
ER 势 能
E
n : 分散相的折射率; n0:分散介质的折射率;
:散射角;
l : 观测距离
I= 9 2V 2C 2 4 l 2
n 2 n02 n2 2n02
2
1 cos 2
I0
由 Rayleigh 公式可知:
1) I V 2
可用来鉴别小分子真溶液与胶体溶液;
如已知 n 、n0 ,可测 I 求粒子大小V 。
2. 憎液溶胶的聚沉 溶胶粒子合并、长大,进而发生沉淀的现
象,称为聚沉。
(1) 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聚沉值使溶胶发生明显的聚沉所需电解质的最小浓度 聚沉能力聚沉值的倒数
EA 曲线的形状由粒子本性决定,不受电解质影响; ER 曲线的形状、位置强烈地受电解质浓度的影响。
电解质浓度与价数增加,使胶体粒子间势垒的高度 与位置发生变化。
分散系统: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之中
分散相:被分散的物质 (dispersed phase) 分散介质:另一种连续分布的物质
medium)
(dispersing
分子分散系统
胶体分散系统
粗分散系统
例如:云,牛奶,珍珠
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分类
类型
粒子大小
特性
举例
低分子溶 液(分子分
散系统)
<1nm
12章_界面现象
式中 为比例系数,它在数值上等于当T,P及组成恒 定的条件下,增加单位表面积时所必须对体系做的可 逆非膨胀功。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3-8-26
表面自由能(surface free energy)
考虑了 表面功,热 力学基本公 式中应相应 增加 dA一 项,即:
dU TdS PdV dA B dnB dH TdS VdP dA B dnB dF SdT PdV dA B dnB dG SdT VdP dA B dnB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3-8-26
界面现象的本质
最简单的例子是液体及其蒸气组成的表面。
液体内部分子所受的力可以 彼此抵销,但表面分子受到体相 分子的拉力大,受到气相分子的 拉力小(因为气相密度低),所 以表面分子受到被拉入体相的作 用力。
这种作用力使表面有自动收缩到最小的趋势,并 使表面层显示出一些独特性质,如表面张力、表面吸 附、毛细现象、过饱和状态等。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3-8-26
化学动力学测试
8. 400K下,某二级气相反应,以压力表示的速率常数 Kp=10-3 (Kpa)-1.s-1,将Kp换成以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Kc=( ) dm3·mol-1·s-1。 A.11.06 B.3.326×10-3 C.10-3 D.3.0×10-7 9. 某物质A的分解反应为一级反应,其起始浓度CA,0=0.1mol.dm-3, 经50 min后分解了CA,0的20%,则反应的速率常数k=( )min-1。若 CA,0=0.2mol·dm-3,同样分解CA,0的20%所需时间t=( )min。 A.4.46×10-3,50 B.3.22×10-2,6.93 C.4.46×10-3,360.86 D.3.22×10-2,50 10.某一级反应的半衰期在300K时为50min,在310K时为10min,则 该反应的活化能Ea=( )kJ·mol-1。 A.14.97 B.-124.43 C.124.43 D.-14.9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界面现象.表面能、表面自由能、比表面自由能、表面张力是否是一个概念?相同否?答:总地说来四者都是描述表面地过剩能量,但概念上有区别,表面能为物质表面较其内部多余地能量;若在,恒定时,这部分能量称为表面自由能(表面吉布斯自由能);若在,恒定时,单位表面地自由能,便称为比表面自由能,其单位为·-,因=·,故·-也可化为·-,这样表面自由能又转变为另一概念,成为垂直作用于单位长度相表面上沿着相表面地切面方向地力,称为表面张力.虽然比表面自由能和表面张力地数值相同,也可混用,但概念有差别,前者是标量,后者是矢量..若在容器内只是油与水在一起,虽然用力振荡,但静止后仍自动分层,这是为什么?答:油与水是互不相溶地,当二者剧烈振荡时,可以相互分散成小液滴,这样一来,表面能增大,这时又没有能降低表面能地第三种物质存在,因此这时为不稳定体系,体系有自动降低能量地倾向,分层后,体系能量降低,因此会自动分层..铅酸蓄电池地两个电极,一个是活性铅电极,另一个是活性氧化铅电极,你是怎样理解这理解这“活性”两字?答:这里活性是指铅或氧化铅处于多孔性,即具有大地比表面积,具有较高比表面自由能,处于化学活性状态.这是在制备电极时经过特殊活化工序而形成地高分散状态,根据热力学理论及表面性质,若铅蓄电池长期使用或者长期放置而未能及时充电,电极地高分散状态会逐渐减低,这种活性也就消失..在化工生产中,固体原料地焙烧,目前很多采用沸腾焙烧,依表面现象来分析有哪些优点?答:沸腾焙烧是将固体原料碎成小颗粒,通入预热地空气或其它气体,使炉内固体颗粒在气体中悬浮,状如沸腾,这样就增大了固气间地接触界面,增强了传质与传热,使体系处于较高地化学活性状态.. 在滴管内地液体为什么必须给橡胶乳头加压时液体才能滴出,并呈球形?答:因在滴管下端地液面呈凹形,即液面地附加力是向上地,液体不易从滴管滴出,因此若要使液滴从管端滴下,必须在橡胶乳头加以压力,使这压力大于附加压力,此压力通过液柱而传至管下端液面而超过凹形表面地附加压力,使凹形表面变成凸形表面,最终使液滴滴下,刚滴下地一瞬间,液滴不成球形,上端呈尖形,这时液面各部位地曲率半径都不一样,不同部位地曲面上所产生附加压力也不同,这种不平衡地压力便迫使液滴自动调整成球形,降低能量使液滴具有最小地表面积.. 在进行蒸馏实验时要在蒸馏烧瓶中加些碎磁片或沸石以防止暴沸其道理何在?答:若无碎磁片或沸石,由于液体内部不易形成新相( 气相),因若形成新相地刹那间,该新气泡相地凹形表面地曲率很大,则根据开尔文公式,这样微小地气泡便自发消失,因此体系便不能在正常情况下沸腾,便会升高温度形成局部过热地介稳定状态,导至暴沸.如果在液体内加上沸石,则在沸石表面地尖端有较大地凸端,此处( 气泡内压强)>>*(液体饱和蒸气压),因而容易沸腾,并且沸石内部吸附地空气,也因受热而脱附,成为形成气泡气核,又因沸石与瓶底紧密相接,而成为局部过热处,两者相接处地液膜在瞬间过热,>*,便成为微泡,使沸石跳动,结果便成为一新气泡上升..如果在一杯含有极微小蔗糖晶粒地蔗糖饱和溶液中,投入一块较大地蔗糖晶体,在恒温密闭地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这时这杯溶液有什么变化?答:任何物质地饱和溶液,当其中存在着大小不同地被溶解物质晶态物质时,实际上这些大小不同地同种晶态物质地溶解度是不同地,由公式:(*)=σ()ρ()可知,越小,即晶粒越小越微,其溶解度越大,其溶解度大于大块晶体地溶解度*,因此,将这饱和溶液长期放置后,微晶、小晶体便逐渐消失,而大块晶体却逐渐增大..表面吸附量、表面浓度、表面过剩量是否是一个概念?答:表面吸附量、表面浓度、表面过剩量是三个不同地概念.表面浓度是表面上每单位体积中所含溶质地摩尔数.表面吸附量与表面过剩量是同一个概念,表面吸附量是指溶液单位表面上与溶液内部相应部分地所含溶质地过剩量,即表面浓度与本体浓度之差.对于由表面活性剂形成地溶液,由于体相浓度与表面浓度相比,其值甚小,因此,表面浓度之值与表面吸附量之值相近或一致..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是采取定向排列吸附在溶液表面上,还是以胶束地形式存在于溶液中?为什么?答: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形成定向排列,以降低水地表面张力,使体系趋向稳定,但在溶液内部,表面活性剂也能把增水基团靠在一起,形成胶束,一般来说,浓度较稀时以定向排列吸附在表面为主,但溶液内部也可能有简单地胶束形成;随着表面活性剂地浓度增加,表面定向排列增加地同时,内部胶束数量也增多,一旦表面形成单分子膜,这时便达到临界胶束浓度,以后再增加表面活性剂浓度,只增加胶束数量,表面张力不再改变..两性离子型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有何不同?答: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某一定地值时,在溶液中呈等电点,当溶液低于这个值时,即在酸性溶液中,它呈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而在大于该值地溶液中,它呈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溶夜中不能电离,不能成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多含有在水中不解离地羟基(-)和(--)结合地含氧基团,并以这类基团为亲水基团..“物质地表面自由能就是单位表面积地表面层分子所具有地自由能”.此说法是否正确? 答:错误.表面自由能是指单位表面积上地分子比相同数量地内部分子过剩地自由能.或称比表面自由能..一定温度压力下,润湿性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地高度与哪些量成正比?()表面张力 ()毛细管半径 ()液体密度 ()液体粘度答:和..当一毛细管插入水中时,毛细管中水面上升,在处将毛细管截断,此时毛细管上端地现象是()水从上端溢出 () 水面呈凸面形()水面呈凹形弯月面 ()水面呈水平面答:( ).多孔硅胶有强烈地吸水性能,硅胶吸附水后其表面激布斯自由能将()升高 ()降低 ()不变 ()无法确定答:().郎格缪尔吸附公式适用于哪一种吸附?吸附公式主要区别于郎格缪尔吸附公式之处是什么?答:郎格缪尔吸附公式适用于单分子层吸附.而吸附公式主要适用于多分子层吸附.第十二章胶体分散体系和大分子溶液.纯液体有无散射光? 为什么? 一般溶液如何? 溶胶具有乳光现象,但体系透明,为何? 答:() 对于纯液体或纯气体,其=,便应无散射现象,但实际上它们也都有微弱地乳 光,这是由于密度地涨落致使其折射率变化而引起地.()对一般真溶液地散射光是很微弱地,一般低分子溶液,其分子体积很小,乳光很微弱,远不如溶胶明显,因此丁铎尔效应是判别溶胶与真溶液地简单方法.() 溶胶胶粒较大,散射光较强,具有乳光,但溶胶是均匀分散体系,所以是透明.gr ρσ2.超显微镜为何要用强地光源?答:因为根据公式,对一个体系,其散射光地强度与入射光地强度成正比.超显微镜是观察胶粒地散射光,因此使用超显微镜,强光源于能有效地提高超显微镜地观测能力..为何说我们观察到地布朗运动,不是胶粒真实地运动情况?答:布朗运动是由于分散介质地分子热运动不断地由各个方向同时冲击胶粒,其合力未被抵消,短时间向某一方向有一显著作用,而导致胶粒运动,因此布朗运动不是胶粒地真实运动.又因胶粒受不平衡地冲击引起振动,周期约为-秒,而人们地肉眼能分辨地周期最低为秒,因此我们所观察到地胶粒平均位移是胶粒在每秒钟内受各个方向冲击百万次运动变化地宏观结果..布朗运动扩散方程式,可以解决哪些问题?答:根据Δ==πη,解决列问题:() 证实原子、分子存在地真实性.() 分子运动学说地可靠性.() 测算阿佛加德罗常数地实验手段.() 运用该体系可研究分散体系地动力性质,胶粒扩散系数以及粒子大小等..为什么胶体粒子量(胶团量)=()·πρ ?答:因()πρ为一个胶团粒地质量,为阿佛加德罗常数,根据SI制,摩尔地概念是指体系中所包含物质地基本单元地数目与地原子数目(L)相等,所谓基本单元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电子及其它粒子或这些粒子地特定组合,因此对于胶体体系来说,具有×(即L)数目地胶粒,便可谓是地胶粒,这样()πρL便是胶体粒子量(胶团量)..试比较胶粒表面电势,层(紧密层)电势及ζ电势?答:胶粒表面电势是指固相表面由于电离或吸附离子等原因使溶胶粒子带电,固体表面与溶液深处地电势差,是热力学地平衡电势差.层电势是指溶胶粒子表面由于静电或分子间地相互作用而紧密吸附一层地总电势,显然这层电势小于胶粒表面电势.ζ电势(滑动面电势)是指当溶胶粒子在液相中运动时,在上述紧密层之外有一层滑动面,以滑动面地电势与液相内部电势为零处地电势差,称为滑动面电势或称ζ()电势..亚铁氰化铜溶胶地稳定剂是亚铁氰化钾,试写出其胶团表示式,胶粒电荷符号如何?答:以()为亚铁氰化铜地稳定剂,则必然是()-进入溶胶粒子地紧密层内,胶团为{[()]·()-·(-)+}-·+,胶粒带负电荷..如何理解溶胶是动力学上稳定而热力学上不稳定地体系,且有聚沉不稳定地特性?答:由于溶胶地布朗运动以及扩散运动,又由于胶粒表面地双电层结构及离子溶剂化膜, 造成溶胶地动力学稳定性,但溶胶是高度分散地非均相体系,具有很大地表面自由能,有自发聚沉以降低体系能量地趋势,因此是热力学地不稳定体系,有聚沉不稳定地特性..在三个烧杯中各装有同种溶胶,加入电解质溶液使其开始显著聚沉时,在第一个烧杯需加·-溶液.第二个需加地·-溶液,第三个烧杯需加地×-·-溶液.试确定其聚沉值及该溶胶电荷符号.答:在溶胶中加入电解质溶液,当溶胶开始明显聚沉时,每升溶胶中加入电解质地最小体积浓度称为这种电解质地聚沉值().·-溶液聚沉值:××(+)=··-·-聚沉值 ××(+)=··-×-·-溶液聚沉值:××(+)=··-该溶胶是带正电荷地..考虑唐南平衡建立后,大分子溶液渗透压关系如何?答:当唐南平衡建立后,由于电解质对高分子溶液渗透压地影响,溶液两侧地浓度差低于纯高分子溶液地浓度,因此有电解质时大分子溶液地渗透压一般低于无电解质地情况..用与过量地制成地溶胶,试写出胶团地表示式答:[().()].以和作原料制备溶胶时,当稳定剂是和时,胶核所吸附地有何不同?胶核吸附稳定离子有何规律?答:()胶核在过量作稳定剂时,吸附,在时则吸附.胶核吸附离子地规律是,首先吸附使胶核不易溶解地离子及水化作用较弱地负离子..丁铎尔效应是由光地什么作用引起地?其强度与入射光地波长有什么关系?离子大小范围落在什么范围内丁铎尔效应?答;丁铎尔效应是由光地散射作用引起地,其强度与入射光波长地次方成反比.粒子半径小于入射光波长时,可观察到丁铎尔效应..增液溶胶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可逆体系() 不稳定,不可逆体系() 稳定,可逆体系() 稳定,不可逆体系答:().外加直流电场于胶体溶液,向某一电极作定向移动地是()胶核()胶粒()胶团()紧密层答:().下述电动电位描述错误地是()表示胶粒溶剂化层界面至均匀相内地电位差()电动电位值易随少量外加电解质而变化()其值总是大于热力学电位值()当双电层被压缩到溶剂化层相合时,电动电位值变为零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