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要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合集下载

气象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象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象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农业1、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如:热带水果与温带水果的差异。

2、影响农作物熟制的分布,如: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之分。

3、影响工作方式,如:旱地、水田、绿洲等。

4、影响农产品产量,如:风调雨顺则收成较高,否则收成低或绝收。

二、生活1、衣:各地区传统服饰差异较大,如中国南方傣族衣着简单凉爽,而藏族服装则宽大厚实。

2、食:各地饮食有很大差异,如中国西南地区湿气较重而喜辣味。

3、住:传统民居在建筑结构上很注重与当地气候相适应,如傣族的竹楼,注重通风散热,而北方居民则注重防寒保暖。

4、行:天气好坏影响出行,如雾气影响交通等。

(1)气象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扩展资料影响因素太阳辐射因子、下垫面因子、大气环流因子和人类活动因子。

太阳辐射因子是气候的根本动力来源。

这类因子有:纬度因素等。

下垫面因子对气候的形成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这类因子有:洋流、地面植被、地形地质等。

大气环流因子本身是气候的组成部分,对某地气候的形成起着直接性的影响。

主要因子有:气团的平均状况、气流的平均状况等。

地理因素对气候形成的影响表现在地球形状、地球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和气流、洋流等上,而地理因素对气候形成的影响终究还是可以主要归结到辐射因素上。

2、人类活动对气候会产生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工业生产和汽车尾气排放的气体,导致温室效应,全球气温不断在升高;对森林的滥砍滥伐,导致地表水土流失,加剧了沙漠化,地表水的分布改变,导致一些地区出现严重的干旱气候;工业排放的含硫气体,造成酸雨天气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有两种:一种是无意识的影响,即在人类活动中对气候产生的副作用;一种是为了某种目的,采取一定的措施,有意识地改变气候条件。

在现阶段,以第一种影响占绝对优势,而这种影响以以下三方面表现得最为显著,即①在工农业生产中排放至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和各种污染物质,改变大气的化学组成;②在农牧业发展和其它活动中改变下垫面的性质,如破坏森林和草原植被,海洋石油污染等等;③在城市中的城市气候效应。

气象要素对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健康效应的影响

气象要素对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健康效应的影响

气象要素对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健康效应的影响目的:研究日均气温对北京市呼吸系统疾病门、急诊人次的影响。

气候的改变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己经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一些高低温现象的频发,使得研究者越来越关注与气候相关的健康效应。

人类生活在气象条件下,气温是我们最直接接触的气象因素。

呼吸系统疾病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它对气温的变化特别是平均气温的变化尤为敏感。

由于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已成为我国国民健康的巨大威胁。

了解气温变化对呼吸系统疾病门、急诊人次的健康效应后,将有助于控制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的意义。

就我们所知,在气温变化对健康效应的研究中,绝大多数的研究者选择死亡率或者住院率作为健康效应指标,在北京,许多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的病床往往处于饱和状态,住院情况不能反映气温对人群的真实效应;死亡率反映的病情较重的人群的健康状况,并不适合反映气温对人群的健康效应。

医院的门诊基本能满意居民的健康需求,因此每天门诊的就诊人次能够较好反映气温对一般人群的健康效应,可以有效评价气候变化对疾病发作的效应。

方法:基于广义相加模型,控制时间的长期趋势,短期波动、气压、相对湿度、风速、降水、大气污染物PM10、S02和N02的影响,排除“星期几效应”、节假日效应及其他混杂因素的影响,拟合日均气温与呼吸系统疾病门、急诊人次的暴露反应关系模型,并探讨对不同特征人群的影响差异。

结果:呼吸系统疾病属于北京地区高发的气温敏感性疾病,主要发生在每年的11-2月份。

日均气温对于全人群、男性和女性滞后 0 d的效应明显,对于65岁以下人群滞后1天的效应明显,对于65岁以上人群滞后4天效应明显。

日均气温与呼吸系统疾病急诊人次之间的关系基本呈“V”字型。

最适日均温度在12℃左右(65岁以上人群在13℃左右)。

日均气温低于最适温度时,日均气温每降低 1℃,因气温降低增加的呼吸系统疾病门、急诊人数,总人群为 1.70%(95% CI of RR:0.9818—0.9841),男性为1.50% (95% CI of RR:0.9835~0.9865),女性为1.96%(95% CI of RR:0.978 7—0.9821);65岁以下人群为1.46%(95% CI of RR:0.9843—0.9866),65岁以上人群为1.37%(95% CI of RR:0.9827—0.9910)。

天气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天气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天气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天气预报就是对未来时期内天气变化的预先估计和预告。

“天有不测风云”,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天气预报的难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在不断提高,人们根据天气预报,可以适时安排生产和生活,使气象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减少气象灾害的损失。

天气预报是根据大气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对某一地区未来的天气作出分析和预测,这是大气科学为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的重要手段,准确及时的天气预报对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趋利避害。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有极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天气预报的时限分:1—2天为短期天气预报,3—15天为中期天气预报,月、季为长期天气预报,1—6小时之内则为短临预报(临近预报)。

天气预报的主要方法,目前有天气学方法(以天气图为主,配合气象卫星云图、雷达等资料) 数值天气预报以计算机为工具,通过解流体力学,热力学,动力气象学组成的预报方程,来制作天气预报;统计预报,以概率论数理统计为手段作天气预报。

以上各种有时互相配合、综合应用,并广泛采用计算机作为工具。

天气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天气变化不仅会给心肌梗塞、肺气肿、气管炎、风湿痛等患者带来痛苦,而且也会给健康的人带来各种各样的影响。

通过医疗气象学的研究已经发现,有77%的心肌梗塞患者,54%的冠心病患者对天气变化的感受性升高。

在高压形势控制下,急性心肌梗塞发病率最多,特别是在冬季,强大的高气压前缘常常伴有冷锋,冷风过境后有大风、降温,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寒潮天气。

由于寒冷的刺激,使人体血管收缩,周围阻力增加,动脉平均压升高,心肌需氧指数(心率与血压的乘积)相应增高,而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狭窄,引起心肌缺氧现象加重,所以,每年到了冬初(特别是寒潮袭来时),心肌梗塞发病特别多。

患有肺气肿和气管炎的病人,由于冬初天气突变,往往在这时旧病复发,尤其在第一次寒潮袭来的头一两天,最容易使病情恶化。

因为寒冷会使呼吸道局部温度降低,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减少。

气象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研究

气象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研究

气象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研究气象条件,这个看似与我们日常生活稍显遥远的概念,实际上却与我们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

从温度的高低到湿度的大小,从阳光的照射到风雨的来袭,每一个气象要素的变化都可能对我们的身体产生影响。

首先,温度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最为直观的。

在炎热的夏季,高温会导致人体大量出汗,如果不能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就容易引发中暑。

中暑可不是小问题,严重的中暑可能会危及生命。

而且,高温还会增加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对于老年人和本身就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更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相反,在寒冷的冬季,低温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风险。

此外,寒冷的天气还容易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因为寒冷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使得病毒和细菌更容易入侵。

湿度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气象因素。

当湿度较高时,人体的汗液难以蒸发,会感到闷热不适。

这种情况下,霉菌和细菌容易滋生,从而引发过敏和呼吸道感染等问题。

而湿度较低时,空气过于干燥,会导致皮肤干燥、瘙痒,甚至出现干裂的情况。

对于呼吸道来说,干燥的空气会刺激黏膜,导致咳嗽、喉咙疼痛等症状。

阳光,作为气象的一部分,对我们的健康有着复杂的影响。

适量的阳光照射可以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 D,这对于骨骼的健康至关重要。

但过度的阳光暴晒则会导致晒伤、皮肤老化,甚至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

此外,阳光中的紫外线还会对眼睛造成伤害,引发白内障等眼部疾病。

风,这个看似平常的气象要素,其实也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的健康。

微风可以带来新鲜的空气,促进空气的流通,有助于减少病菌的聚集。

然而,强风尤其是狂风可能会带来沙尘和污染物,这些物质进入呼吸道后会引起咳嗽、哮喘等疾病。

而且,大风天气还会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对人们的出行安全造成威胁。

雨,是大自然的一种馈赠,但有时也会带来健康问题。

绵绵细雨可能会让人心情愉悦,但持续的暴雨可能导致洪涝灾害,破坏生活环境,引发传染病的传播。

雨后的潮湿环境也容易滋生蚊虫,增加了患上蚊媒传染病的风险。

湿度标准是多少

湿度标准是多少

湿度标准是多少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是一个重要的气象要素,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工业生产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那么,湿度标准是多少呢?在不同的环境下,湿度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室内湿度标准。

一般来说,室内湿度应该控制在40%~60%之间,这个范围被认为是最为舒适和健康的。

如果室内湿度过高,容易导致空气潮湿、发霉,对人体健康也会有影响,比如容易引发皮肤病、呼吸道疾病等。

而如果室内湿度过低,空气干燥会导致人体皮肤干燥、容易引发感冒等问题。

因此,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之间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室外湿度标准。

室外湿度标准受到气候、季节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地区和季节对于室外湿度标准也有着不同的要求。

一般来说,夏季的室外湿度标准应该控制在60%以下,这样可以减少炎热的感觉,减轻人体的不适感。

而在冬季,室外湿度标准可以适当放宽,因为冬季空气湿度较低,如果室外湿度过低,容易导致人体皮肤干燥、呼吸道不适等问题。

除了室内和室外湿度标准外,不同行业对于湿度标准也有着不同的要求。

比如在食品加工行业,对于空气湿度要求比较严格,以防止食品受潮发霉;在药品生产行业,对于空气湿度也有着严格的要求,以保证药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湿度标准是多少取决于具体的环境和需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空气加湿器、除湿器等设备来调节室内湿度,保持在舒适的范围内。

在工业生产中,可以根据具体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生产的质量和稳定性。

在不同的季节和环境下,我们也要及时调整对湿度的关注,保持适宜的湿度水平,以保障健康和生产的需要。

综上所述,湿度标准是多少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而是根据具体的环境和需求来确定的。

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节湿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以保障健康和生产的需要。

希望大家都能够重视湿度标准,保持舒适的环境和健康的生活。

气侯因素与人体健康关系研究

气侯因素与人体健康关系研究
皿圆
能源与环境
气 侯 因素 与人 体健 康 关 系研 究 ①
于 慧 斌 ( 河南省濮 阳市气象 局 河南濮 阳
4 70 5 0 0)
摘 要 : 国是最早 重视 气候 - 疾 病关 系的 国家, 黄帝 内经》 出“ 与 天地 相参” 异 常 气候 变化 - 我 h 《 指 人 , h四季 的规律 气候递 变均 影响 着人 体 生理功 能和 病理 的 系列 变化 , 因此对 气候 变化的认 识和探 讨在 防治疾 病中有 着重要 的意义 。 关键 词 : 气候 疾病 人体 健康 中 图分 类 号 : —0 R2 3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7 -3 9 ( 0 0 1 () 1 4 2 1 2 7 1 2 1 ) 1 c一0 3 -o 6 与 外 界 气 候 条 件 周 期 性 渐 变 ( 四 季 更 候 和 肝 炎 病 资 料分 析 研 究 发 现 高 温 环 境 可 支 气 管 哮 喘 等 ) 气 象 要 素 的 关 系 作 专 门 如 替 , 夜轮转) 非周期性 剧变( 风 、 、 昼 或 如 霜 雨、 等天气) 用于人体 , 在机体 内引 雪 作 并
1 季 节性 气候对人 体健康的影响
除 急 湿 , 如 裹 , 热 不 攘 , 筋 软 短 , 筋 弛 的 流 行 。 了 带 来 流 行 病 外 , 性 脑 血 管 首 湿 大 小
急 高血 压等 传 统 非 流 行性 较 弛 , 如 病 、 性心 肌 梗 塞 、 在 低 温环 境 中 , 体 可能 消 耗 体 内细 胞 长 , 短 为 拘 , 长 为 痿 ” 即 : 果 人 受 了 肌 疾 病 也 都 随着 异 常 气 温 、 气压 、 对 湿 度骤 相 就 好 储 备 , 成 组 织 不 可 逆 转 坏 死 。 旺 l等 通 湿 气 , 会 感 到 头很 沉重 , 象 有 东 西 裹 着 造 蔡 2 过 6 7 肝硬 化 中并 发9 例 上消 化 道 出血规 8例 8

最新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

最新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

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摘要: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大气环境中污染物和气象要素变化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一定危害,但大气污染与气象因素对人体健康的短期、长期综合作用的效应报道甚少。

本文对近年来我国大气环境现状对人体健康影响,包括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急性和慢性作用、气象要素的变化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

关键词:大气环境;素;人体健康大气污染物;总悬浮颗粒物;气象因1大气环境与人体健康1.何为大气环境污染 1.何为大气环境污染气排入有害物质的源地称污染源,进入大气的有害物质称污染物。

大气污染源分人工源和自然源,自然源包括火山喷发、森林着火、风吹扬尘等,它们每年向大气排入约5.5 亿吨污染物,人工源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城乡交通和居民生活污染源等,它们平均总计向大气排入的污染物在 20 世纪 90 年代约每年超过 6.5 亿吨,中以工业污染排放量最为主要。

其我国 1990 年工业源共排放大气污染物约 0.4 亿吨,按人口平均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排发水平。

大气污染物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它们的种类超过 100 多种。

从污染源排进大气后,直接污染空气的称一次污染物,其中最主要的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二氧化氮、颗粒物(飘尘、降尘、油烟等)、CO 和氨气、及含氧、氮、氯、硫有机化合物以及放射性物质等。

所谓二次污染物则是由于阳光照射污染物、污染物间相互发生化学反应、污染物与大气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有害物质,光化烟雾就是一种二次污染物。

2.大气环境污染的危害 2.大气环境污染的危害一、气污染对人体和健康的伤害二、大气污染危害生物的生存和发育三、大气污染对物体的腐蚀四、大气污染对全球大气环境的影2响对全球大气的影响明显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臭氧层破坏,二是酸雨腐蚀,三是全球气候变暖。

3.大气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有哪些 3.大气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有哪些大气污染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健康,引起感官和生理机能的不适反应,产生亚临床的和病理的改变,出现临床体征或存在潜在的遗传效应,发生急、慢性中毒或死亡等。

气象要素与人体舒适度

气象要素与人体舒适度

详细描述
湿度过高可能导致霉菌、细菌滋生,引发呼 吸道疾病和皮肤病;而湿度过低则可能导致 皮肤干燥、口唇干裂等。适宜的湿度范围应
根据个人情况和气候条件进行调整。
风速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要点一
总结词
风速对人体舒适度有重要影响,过强的风速可能对人体造 成伤害,而过弱的风速则可能不利于人体散热。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人体的正常体温大约在37°C左右,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这一范围时,人体就 会开始产生不适感。在高温环境下,人体可能会出现中暑、脱水等症状;而在 低温环境下,则可能出现冻伤、体温过低等情况。
湿度
总结词
湿度对人体的舒适度也有重要影响,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可 能引发不适。
详细描述
湿度主要影响人体的散热和蒸发过程。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中 ,人体的汗液蒸发困难,散热效率降低,容易感到闷热;而 在湿度较低的环境中,皮肤容易干燥,甚至出现静电现象。
详细描述
在风速较大的环境中,应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强风中,以免引起不适;在风速较小或无风的天气,可以 选择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等。此外,合理安排活动时间,避免在极端天气下进行户外活动也是保 持舒适度的关键。
根据光照调整作息时间
总结词
光照对人体生理和心理都有影响,合理利用光照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物钟和作息 时间。
湿度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
总结词
湿度对人体舒适度有一定影响。
详细描述
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人体的舒适度。湿度过高会导致汗液蒸发困难,引发闷热、潮 湿等不适感;而湿度过低则会导致皮肤干燥、口渴等不适感。适宜的湿度范围一般在 50%-60%。
风速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
总结词
风速对人体舒适度有一定影响。
VS

温湿度气象条件对照表

温湿度气象条件对照表

温湿度气象条件对照表气象条件对于人类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至关重要。

其中,温度和湿度是两个最基本的气象要素。

本文档将提供一个温湿度气象条件对照表,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不同温湿度条件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

温度温度是指空气中的热量程度,通常以摄氏度(℃)或华氏度(℉)为单位。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温度以及它们可能产生的影响:- 低于-20℃:极低温度,可能导致严重的冻伤和低体温症。

- -20℃到0℃:严寒,可能导致冻伤和低体温症。

- 0℃到10℃:寒冷,可能引起感冒和呼吸道感染。

- 10℃到20℃:凉爽,适宜人体活动。

- 20℃到30℃:温暖,舒适的温度范围。

- 30℃以上:高温,可能导致中暑和脱水。

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它通常以相对湿度(RH)的百分比表示。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湿度范围以及它们可能产生的影响:- 低于30% RH:干燥,可能导致皮肤干燥和呼吸不畅。

- 30% RH到60% RH:适宜的湿度范围,有益于人体和环境。

- 60% RH到90% RH:潮湿,可能引起不适和霉菌滋生。

- 高于90% RH:极度潮湿,容易导致霉菌滋生和爆发性增长。

温湿度的相互作用温度和湿度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它们共同决定了人体和环境的舒适度。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温湿度组合以及它们的影响:- 低温和低湿度:极寒和干燥,可能导致皮肤干燥和呼吸不畅。

- 低温和高湿度:寒冷和潮湿,可能引起不适和发霉。

- 高温和低湿度:炎热和干燥,可能导致脱水和皮肤干燥。

- 高温和高湿度:闷热和潮湿,容易导致中暑和霉菌滋生。

了解温湿度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十分重要。

通过这份温湿度气象条件对照表,您可以更好地判断当前的气象条件是否适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环境的安全。

【2017年整理】温度和湿度对体感舒适的影响

【2017年整理】温度和湿度对体感舒适的影响

一温度、湿度对体感舒适度的影响在诸多气象要素中,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大的是气温和湿度。

大气中的温湿度人为是无法控制的,而室内的温湿度却是可以调节的。

那么如何调节适当的温湿度,既能达到节能的目的,又能使您的工作处于最佳状态、身体健康、生活舒适呢?先来谈谈温度,当室内的温度过高时,会影响到人的体温调节功能,由于散温不良引起体温升高,血管扩张、脉搏加速,甚至出现头晕等症状;温度过低时,又会使人代谢功能下降,脉搏和呼吸减慢,皮肤过紧,皮下血管收缩,呼吸道抵抗力下降。

人体对外界温度的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机体可以借助体温调节保持平衡,但这种调节是有一定的限度,因此,医疗气象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把人体对“冷耐受”的下限温度和“热耐受”的上限温度分别定为11℃和32℃。

再说湿度,夏天室内湿度大时,抑制人体蒸发散热,使人体感到不舒适;冬天湿度过大时,会加速热传导而使人觉得寒冷。

室内湿度过低时,因上呼吸道粘膜的水分大量散失而感到口干舌燥,并易感冒。

研究结果表明,人体适宜的相对湿度上限值不超过80%,下限值不低于30%。

然而,人的体感并不单纯受其一项指标的影响,而是两者的综合作用。

因此,从医疗气象上把人的体感分为7个等级来评价室内温湿度是否适宜。

分别是:舒适、稍暖、暖、热、稍凉、凉、冷。

通过大量实验得出最适宜人的温湿度是:夏天温度23℃-28,湿度30%-60%;冬天温度18℃-25℃,湿度30%-80%。

在此范围内人们感觉舒适的占95%以上。

一般情况下,室内温度控制在22℃-26℃,湿度为40%-50%,人体感觉最舒适,而室内温度在18℃-20℃,湿度为40%-60%时,人的思维最敏捷,工作效率最高。

北京冬季人体预测中性温度为21.3℃。

在冬季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当室内作业温度,低于中性温度时,人们对于偏冷的室内环境表现出耐受性。

而当室内作业温度高于中性温度时,人对于冷环境的适应性被影响,表现出对热的不适应性。

因此,冬季将室内温度维持过高,不仅浪费能源,同时也会引发人们的不舒适感。

气象与健康

气象与健康

换季上火饮食防雨过天晴,气温升。

湿度减小,空气干。

时至3月中旬,我市季节转换的时节,天气变化加快。

前两天还到是处湿漉漉的,天气一转晴,空气相对湿度就马上降到30%以下。

这样的天气容易使人“上火”,也就是容易发生鼻黏膜、口腔黏膜和咽部的炎症。

这里有些饮食降火的方法可以参考。

1、喉干嗓哑可以饮淡盐水;服蜜梨膏;饮橘皮糖茶。

2、常吃生梨能防治口舌生疮和咽喉肿痛;用醋加同量的水漱口,可减轻口腔炎症痛苦;3、口角或口腔长泡可以切几片生姜入口咀嚼,可使水泡慢慢消除;4、嘴唇干裂可以吃黄瓜加猕猴桃榨汁,并且加两小匙蜂蜜于餐前一小时饮用。

另外,嘴唇干千万别用舌头舔,那样只会使嘴唇更干。

5、鼻子上火出血鼻子出血喝些水果西米露。

6、口腔溃疡、咽喉肿痛还可以吃棒冰、雪糕等冷饮减轻疼痛、缓解症状。

当然,吃冷饮不能一次量太多,以防伤着肠胃。

春季天气多变闹肠胃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我市还将有几天的阴雨天气,春季与五脏中的肝脏相对应,很容易发生肝气过旺,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因此导致肠胃病多发。

具体来说,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春天肝气主令,肝气易犯脾胃;第二、春天多风,乍暖还寒,气温变化较大,稍有不慎,人体易受风寒,在外邪之中寒邪最易犯胃,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如果受寒或饮冷过度,使脾胃阳气受伤,就可出现胃肠的病变,尤其是夏秋季有贪凉饮冷习惯的人,到了冬春季节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就凸显出来,而现在出现的阴雨寒冷天气,对脾胃的影响更为明显;第三、早春节日较多,饮食上如果暴饮暴食,胃肠疾病就更易发生。

气候变化与疾病最近我市天气持续地多雨少日,让人们直呼气候不正常。

的确,今年以来,特别是2月份以来,吴江的气候与常年相比有些变化,主要体现在平均气温偏低,日照偏少(为近几年来最少的)。

气候变化对人的健康产生了影响,还容易引起疾病发生。

中医经典著作《内经》认为:如果气候变化急剧,超过了人体调节机能的限度,或者由于人体调节机能失常,不能及时适时调节,疾病就会发生。

气象因子变化与人体健康

气象因子变化与人体健康

夹 燥 感 冒则 一 般 有 鼻燥 咽 干 ,咳 嗽 或 少痰 。 口干 舌 红 等 症 状 。 风湿 性 关 节 炎 较 为 敏 感 ,一 tt内温 度 变 化 在 3度 以上 ,逐 日气
2 “气 象 因 子 变化 ”与 心 血 管病
压 变 化 在 1O百 帕 以上 、逐 日相对 湿度 变 化 大 于 10 时 医 院 患
大 。而 我们 不 无 时 时 刻 刻 处 在 变 化 之 中 。气 象 各 要 素 的某 些 3 “天 气 因 子 变 化”与 人 体 过 敏
变 化 ,经 常 直接 导致 人 的 身 体 不 适 ,诱 发 多 种 疾 病 ,是 导 致 人
人 体 的气 象 过 敏 是 z种 气 象 变 化 的 不 适 应 而 造 成 的 。
为 “暑 湿 ”,秋 季 为 “燥 ”。正 因为 如 此 ,人 们 感 冒 的症 状 就 会 因 点 ,气 温 降 至到 最 低 值 “罗 食 不 耐 五 更 寒 ”。常 常会 诱 发 和 加
季 节 不 同 而有 区别 。 即 所 谓 “四 时 感 冒 ”之 说 。 “风 寒 感 冒” 重 一 些 慢 性 病 ,如 精 神 病 ,肺 心 病 ,气 管 炎 ,胆 石 症 ,风 湿 性 关
面 ”天 气 系 统 带 来 的 ,(锋 面 既 是 “冷 空 气 与 暖 空 气 的交 面 ”) 快 ,高 血 压 等 。从 而 适 当调 节 内分 泌 功 能 ,以保 持 天 气 变 化 前
尤 其 是冬 春季 ,北 方 冷 空 气 不 时 南 下 ,造 成 天 气 的 忽 冷 忽 热 。 后 的 生 理 平衡 ,做 好 预 防 。
【中 图分 类 号]R814
气 象 因子变 化 与 人体 健 康

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俄罗斯科学家最新研究认为;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人的健康状况恶化..据俄科学信息杂志报道;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人的居住环境发生变化..科研人员经研究发现;在降水比较多的部分陆地地区;由于水位上升;人们食用最多的是靠近地表的水..而地表水的水质也会因地表物质污染而下降;人们食用了这样的水;就会患上诸如皮肤病、心血管疾病、肠胃病等各类传染性疾病..随着居住环境的变化;人的机体抵抗力和适应能力都会下降..届时;肠伤寒、痢疾、疟疾、兔热病等传染性疾病就会成为常见病..而在另外一些气候变得更加干旱、逐渐荒漠化的地区;由于缺水;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将会加重;人们也会被迫食用水质不好的水..同时荒漠化导致土壤盐分增多;将不再适合作物种植..天灾还是人祸虽然全球变暖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每个人都看见了;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地球变暖;在科学界至今悬而未决..马柱国认为;全球气候变化是个长期过程;与大自然自身的变化规律有关;但人为因素加剧了气候变化的速度;因此不容忽视..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有自然过程和人为过程..过度排放温室气体肯定会使地球变暖;但温室效应在地球变暖中占多少份额;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另外;人类的其他一些活动也有可能造成地球气候变暖..比如城市化的加速造成地表植被减少;这势必会使地球的“肾”湿地和地球的“肺”受到损伤..去年;俄罗斯专家指出;全球变暖导致人的居住环境发生变化并影响人的健康状况并非一日之事..未雨绸缪;人类应该及早采取措施以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研究期待深层次全球变暖是上个世纪以来观测到的明显事实..学术界更加关心的一直是探寻这些变化的原因;而被科学杂志认可的气候研究进展却侧重于变化后的观察与适应..但要真正理解或证实这种关系;必须提出理论上的证据;即气候变化的物理机制..这一点国际学术界进展甚微..事实上;对气候变化后果的观测和讨论与气候变化机制研究是密不可分的..由不同原因造成的“气候变暖”对环境和生命带来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即便这种变化的原因像当前主流研究认识的那样单纯———是由于温室气体造成的;研究者对于气候系统本身复杂性的认识也将影响到对于气候变化后果的预料..反过来;对当前人们适应气候变化措施的准确评价对于气候系统本身性质的研究也非常有价值..■相关链接根据一项国际研究显示;到二○五○年;全球变暖将使地球上四分之一的植物与动物消失;这将是自恐龙灭绝以来全球的最大一次物种灭绝..这项研究主要调查了全球变暖与一千一百零三种植物、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青蛙和昆虫之间的联系;并且根据这一研究推断到了二○五○年的情况..研究人员指出;因汽车和工厂废气而导致的气温上升已达到了过去一百至三千万年间从未达到的水平;这威胁了许多物种;全球迫切需要采用新的清洁能源..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健康与环境的关系..天气、气候变化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就意识到了天气、气候与健康的关系..成书于战国前后的黄帝内经使用大量的篇幅表达了顺应天时而养生的理念;“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当如今的生存环境变得看上去日益险恶;气候变化与健康的关系引起了世界每个角落的注意..通过谷歌趋势的搜索引擎可以发现;在2007年及之前对于“climate and health”气候与健康的搜索为0;从2008年2月开始;针对这个关键词组的搜索开始出现;迅速攀上了一个高峰;并在近两年来居高不下..气象与环境科学家们逐渐意识到;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在不同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类的健康甚至生存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发现;南美洲1991年致死性霍乱爆发的元凶可能是厄尔尼诺;太平洋增暖的环流刺激隐匿霍乱弧菌的浮游生物生长;为霍乱在南美洲19个国家流行创造了条件..虽然这种理论颇有争议;但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相信;霍乱爆发只是一种先兆;全球的气候变化可能会给人类健康带来更大危害..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气象学会医疗气象学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式功、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王敏珍、董继元表示;气候变化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各种气象因素作用于人体而产生的;主要表现为光、热、水、气等气象要素通过人体感受器官对人体产生影响..当这些感受器官接受了来自大气环境的刺激后;会引起体内的一系列反应..但并不是所有个体都会有一致的反应..他们认为;气象因素对人体刺激后引起的反应取决于个体的情况;还取决于各人的心理状态与体质..不同性别、年龄的人对气象因素刺激的反应并不相同..在一般情况下;健康的人比较能适应外界的气候变化;但是当气象条件的急剧变化超过了人体调节机能的一定限度时;人们就会感觉不适或进而生病..这些疾病或症状包括伤疤痛、风湿痛、心肌梗塞、栓塞、感冒、中风、多发性关节炎、风湿病和一些传染病等..它们被称为“气象病”..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在这三个问题中;全球气候变暖受到最多关注也最亟待解决..7月28日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与英国气象局共同发布了2009年气候状况的报告;超过48个国家160个研究机构的300名科学家确认;过去十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人类生存的气候条件正在持续暖化..2003年夏;高温热浪席卷印度和整个欧洲;在我国中、南部地区也不例外;世界各地气温破记录地高达38至42.6℃..许多老年人在这样的高温中丧生..王式功等人发现;极端高温产生的热效应;正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健康最直接的影响..在未来;这种热效应将变得更加频繁、广泛和严重..由于高温热浪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增加;以心脏、呼吸系统为主的疾病或死亡人数也会增加..气候变暖的另一结果是气候带的改变..原来热带地区传染病的发病区域如今已经扩大到了温带..2002年夏;“西尼罗河”病毒在美国再次爆发;专家分析;病毒传播速度如此快的主要原因是干燥炎热的天气..西尼罗河病毒是在1937年从热带乌干达西尼罗河区的一位妇女身上分离出来的;近年来却出现在欧洲和北美的温带区域..当这个星球的空气正以缓慢的速度升温之时;适宜媒介动物生长繁殖的环境时空范围也在扩大..全世界每年约有3.5亿疟疾新增病历..这种由按蚊叮咬而引起的疾病被称为全球最严重的虫媒传染病;在一些地区原已被消灭或控制..疟原虫一般在16摄氏度以下难以存活;升高的气温使之正呈现出复发之势..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也正在日趋频繁和剧烈..2008年;加拿大卫生部一份有关气候变化和健康的报告预测称;更多、更频繁的极端天气将带给人类更多伤害、疾病和与压力相关的紊乱症风险..如今;全球可观测到的气候变化事实包括:全球变暖;北极海冰面积退缩;全球大范围的降水量变化;海水盐度变化、风场变化以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多等..全球气候变化、气温升高、极端气候现象频繁;除了对经济的巨大影响外;其最终影响结果是人类的健康..气候变化可以影响安全的饮用水、充足的食物、安全的居所和良好的社会环境等一系列公众健康所必需的条件;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和寿命..以下是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一些具体影响:1 极端天气气候热浪和寒潮热浪可以导致死亡率在短期内升高..如果热浪频率和密度升高;那么相应的死亡和严重疾病的危险性也增高..在极端高热天气中;大多数和高温相关的超额死亡的人都患有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老人、幼儿、身体虚弱的人和慢性病患者都是会被影响的高度危险人群..寒潮一直是北纬地区的一个问题..在那里;几小时内便可以达到非常低的气温并将延续很长的时间..偶然的冷空气暴露主要发生在户外;比如酗酒者、流浪者、温带和寒带气候的户外工作者;还有老年人..飓风、暴风雨雪和洪水飓风造成我国南方沿海地区最常见的气候自然灾害..飓风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害和死亡..飓风;以及伴随的其他气候因素造成的自然环境改变和人群生活、居住条件的恶劣;更是威胁人群健康的危险因素..洪水是最常发生的自然天气灾害;暴雨常与洪水伴行..这些极端天气能摧毁基础设施、人类居住地;给健康带来的影响包括死亡、伤害、传染性疾病、有毒物的污染;以及心理健康问题和因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降低导致慢性病患者治疗困难..暴风雪带来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人类健康的直接影响包括:冻伤增加;诱发心脑血管、消化、呼吸等系统的疾病;食物中毒;精神心理障碍;跌倒、交通事故、一氧化碳中毒、烫伤、雪盲等意外增加..干旱干旱对健康的影响包括死亡、营养失调营养不良、蛋白-能量营养失调和/或微量营养元素缺乏、传染性疾病和呼吸道疾病..极端干旱条件导致人群生活用水;以及饮用水的减少和缺乏;更可导致人群的健康生活习惯的改变和疾病的传播发病..干旱造成农作物的显着减产;降低了食物的多样性和减少了人类可进食物的总体消费量;因此可能导致微量元素和营养缺乏..干旱可以导致人口流动;尤其是从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人群的迁移带来人口的过度拥挤;安全饮用水、食物和住所的缺乏;进而导致传染性疾病、营养失调的增加..此外;干旱还可以通过影响某些传染病的空间分布、密度、季节性周期及其他媒介生存和传播条件;进而影响这些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从而对人群健康产生影响..2 空气污染天气在所有时间尺度上决定空气污染物的发展、传播、分散和沉积..空气污染事件经常同静止的或缓慢移动的反气旋或高压系统相联系..沿反气旋系统侧面的气流能运送臭氧前体物;为一次臭氧事件创造条件..和全球气候变暖相关的一些天气模式可以提高城市热岛效应的发展;从而影响一些污染物的水平和时间..有研究显示;高度的空气污染的暴露同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过敏性鼻炎和其他呼吸道疾病;以及增高的入院率和死亡率有关联..3 致敏原和疾病全球平均气温的升高;导致造成人群敏感的一些过敏原的时间、空间、种类的变化;因而人群中和过敏原有关的疾病的发病频率也会有相应的增多..在北半球;气候改变引起了春天花粉期的提前到来..由此可以推断花粉引起的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等;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季节性的变化..而长期、反复的敏感状态导致呼吸道慢性感染;以及继发的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患和肺心疾患与相关的超额死亡..4 食物的安全性气候的变化可以通过影响食物的安全性来影响人类健康..高温更容易使食物变质有毒;如沙门氏菌的产生..有调查显示;随着每周或每月温度每升高一度;报道的病例呈近似线性增长趋势..同时;温度升高也使一些有害动物的活动更猖獗;如苍蝇、啮齿类动物和蟑螂;从而使食物被这些动物破坏和污染的可能性更大..海水中的有害赤潮产生的毒物可以通过污染贝类从而引起人类疾病;而气候变化可以影响赤潮的产生..比如;当有厄尔尼诺出现的年份;赤潮发生的数量和规模都大大增加..在厄尔尼诺活跃的1998年;我国沿海从南到北发生多次大规模的赤潮事件..又如海水中副溶血性弧菌和创伤弧菌的数量;依赖于沿海海水的盐度和温度..2004年在阿拉斯加沿海水域暴发了一起归因于食用被污染牡蛎引起的食物中毒..5 媒介传播疾病媒介传播疾病传播的重要因素包括:媒介的存活和繁殖;媒介的叮咬率和细菌在媒介生物体内的繁殖速度..媒介、病原体和宿主都在最佳的气候条件下生存和繁殖..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常见媒介传播疾病包括:疟疾、登革热、黑热病、莱姆病、虱传脑炎等..高温、降水变化和其他气候变化将改变许多媒介传染病的时间、空间分布和传播周期;其主要影响是扩大了其分布范围和周期..尤其是蚊类能够传播疟疾和病毒病;如登革热和黄热病..气温升高将提高蚊子的繁殖能力;并缩短病原体在生物媒介内的生长周期..但非常热且干燥的气候条件也能够削弱蚊子的生存能力..6 经水传播的传染病强降雨可以将地球上的微生物病原体转移到饮用水源里;从而导致隐孢子虫病、贾第鞭毛虫病、阿米巴病、伤寒和其他感染..全球变暖改变了海水环境;从而改变了人类消费海鲜而引起生体毒素中毒的危险性..比如;雪卡毒素在热带水域中则扩散更广..升高的海面温度也将提高赤潮的发生率;从而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地表水的质量、数量的改变也可能影响腹泻病的发病率..腹泻病既包括由细菌如霍乱弧菌、志贺氏菌和伤寒杆菌引起的;又包括隐孢子虫病、贾第鞭毛虫病、阿米巴病等寄生虫病;也包括甲肝等病毒性疾病..能否被霍乱弧菌和伤寒杆菌感染取决于水或食物中该细菌的浓度..气候能通过提高传染性病原体霍乱的生物蓄水的增加或通过减少河塘水来提高细菌伤寒的浓度;从而直接提高细菌在水中的数量..洪涝可以引起公共水源被细菌和寄生虫同时污染;干旱能够提高有限水源内细菌的浓度..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是一个多变的、复杂的过程..它主要表征大气各种时间长度的冷与暖或干与湿变化;冷与暖或干与湿相互交替组成了不同的变化周期..这些变化周期并不是严格的;一个周期内前后阶段往往不具有对称性;而且;不同周期的长度也可以相差很大..气候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异常天气现象;如干旱、洪涝、冻害、冰雹、沙尘暴、城市暴雨沥涝灾害、雷电灾害等;造成的严重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给人类生态环境、人类社会以及人类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而人类健康状况水平是国家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物质生活水准以及公共福利水平的综合反映..2001年;由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建立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英文简称IPCC发表了它的第三次评估报告..报告指出:从1860年以来全球地表平均升温0.6℃±0.2℃;最近20年是过去100年来最暖的..而90年代是1000年来最暖的10年..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近百年来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表现在:近百年来我国气候变化的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近百年来;我国气温上升了0.4℃–0.5℃..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在西北、华北、东北地区;从季节分布看;我国冬季增温最明显..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最新资料显示:2004年以来;我国气温普遍较常年同期偏高;成为暖冬已成“定局”;这意味着我国在近50年来将连续经历第19个暖冬..气候变暖对疾病流行性的影响气候与人类健康和人类生存息息相关..气候环境、气候灾害和气候变化直接影响人类健康;极端气候事件的危害更为惊人..由于全球变暖;极端气候事件将会更为频繁;气候灾害对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危害也会增大..许多通过昆虫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例如全球变暖将加剧疟疾和登革热的传播;据有关部门统计;伴随全球变暖;仅疟疾和登革热两种疾病就将祸及世界人口的40%..最不可忽视的是;气候变化造成部分旧物种灭绝的同时必然产生出新的物种;物种的变化可能打破病毒、细菌、寄生虫和敏感原的现有格局;产生新的变种..如2003年春季;相继在我国广东、北京、山西等地爆发的SARS病毒传染病一样;给社会和人民的健康及生命带来极大的危害..全球变暖影响生态系统;带来另一种危险是可能激活某种新病毒..世界卫生组织一份研究报告证实;至少有30种新的传染病在过去20年里出现..对新兴病毒研究的大部分研究人员认为:各种新病毒的出现有可能是人类破坏环境、气候变化扰乱了病毒巢穴的结果;这些原本寄居在野生动物身上;活动于封闭世界中的未知病毒;在人类活动的进程中;新的病毒在今后将不断地被发现..全球变暖引起海平面的升高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会使各种水媒体疾病的发病增加..全球气候变化会加快大气中化学污染物之间的光化学反应速度;造成氧化剂的增加并诱发一些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病..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出现;给生态平衡;尤其是微生态平衡带来了强烈也影响;突出地改变了传染病病原体的存活、变异、媒介昆虫孳生分布及流行病学特征;会对某些传染疾病的传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当蚊子叮咬一个带有传染病毒的人时;这种病毒就会随血液进入某个健康人体内..而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蚊子的繁殖速率和叮咬速率都大大提高;其体内病毒的繁殖和成熟速率也将随之提高..例如;在20℃时;P.falciparum病菌需要26天才能成熟;而在25℃时则只需13天..携带这种病菌的虐蚊生存周期只有几周的时间;这样以来高温就会大大提高该种病菌的传播概率..同时;由于高温现象使得夜晚和冬季温度上升;大大延长、扩展了蚊子的生活期和地域;使得靠它传播的疟疾、猩红热、黄疸、脑炎等恶性传染疾病的发病率提高;高温热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最直接影响之一是由极端高温产生的热效应引起的..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夏季高温日数明显增多;高温热浪的频率和强度随之增加..特别是湿度和城市空气污染的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夏季极端高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热浪对人体健康最直接的影响是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升高.. 2003年夏季;热浪席卷全球;波及印度、巴基斯坦、欧洲、中国;仅印度就有1000多人被热浪夺去了生命..随着高温热浪的增加;心脏病和高血压病人的发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此外;全球变暖还将导致对流层大气臭氧浓度增加;平流层臭氧浓度下降..高温使得病菌、细菌、寄生虫、敏感原更为活跃;同时也会损害人的精神、人体免疫力和疾病抵抗力;全球每年因此死亡的人数超过10万人..上海1998年经历了近几十年来最严重的热浪;7月8—20日、8月1—3日、8月7—17日、8月21日—23日;热浪期间的总死亡人数可达非热浪期间的2—3倍;以65岁以上老年人死亡率增加更为明显..热浪对婴幼儿的威胁也很大;如果婴幼儿患有某些疾病如腹泻、呼吸道感染和精神性缺陷;在热浪期间最易受高温危害..热浪除中暑死亡这种直接影响外;还将导致以心脏、呼吸系统为主的疾病或死亡..研究表明;随着全球变暖;夏季高温日数将明显增加;心脏病和高血压病人发病和死亡率都将增加..我国夏季;35℃以上高温各地时有发生;38℃、40℃或以上的高温也时常出现..2003年6月下旬到8月下旬;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江南、华南一带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高于或等于35℃的日数持续了40余天..江南、华南日最高气温一般为35℃—38℃;部分地区达到38℃—40℃;局部地区高达40℃—43℃..生理学家研究表明;一旦气温升至38℃;人体汗腺排汗已难保持正常体温;不仅肺部急促喘气以呼出热量;就连心脏跳动也要加快速度;输出更多的血液至体表;参与散热..这对于心脏病人来说;是孕育着生命危险的温度..气温生至39℃;由于汗腺疲于奔命的工作;已经无能为力并趋于衰竭;这时;很容易出现心脏病导致猝死的危险..气温生至40℃;高温已直逼生命中枢;大脑已经顾此失彼;以致头晕眼花..可见;在高温情况下人体对气温升高的生理反映是很敏感的..2004年;我国南部省份由于受台风“蒲公英”和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从6月底开始;广东大地被酷热天气所笼罩;7月1日;广州最高气温高达至39.7℃;超过了广州历史最高气温38.7℃的最高记录..6月28日;广东东莞大岭山镇台生家具八厂的一名工人;因工作疲劳加之车间气温太高而晕倒;送到医院后半小时死亡..据广州“120”急救中心负责人介绍;进入夏季以来;仅广州市因高温诱发其它疾病而死亡的人数就达39人;每天比平时日均派出急救车次数约200次增加66%;创急救中心成立10多年以来日出车最高记录..以北京为例;因高温发病到医院就诊的患者;7月比6月增加了40%..上海和甘肃等地;高温病人增加导致临床用血量居高不下;出现了用血紧缺的局面..露天工作者;如交警、公共汽车司机、建筑工人;更是受到了热浪的严重威胁..高温使人们容易疲劳驾驶;爆胎、汽车自燃等重大交通事故屡屡发生..高温酷热还直接影响人们的心理和情绪;容易使人疲劳、烦躁和发怒;各类事故相对增多;甚至犯罪率也有上升..如纽约1966年7月的热浪期间;凶杀事件是平时的138.5%..北京2003年7月高温期间交通事故增多;据北京急救中心资料显示:交通事故增加与天气炎热有很大关系..气温高、气压低时;人的大脑组织和心肌对此最为敏感;容易出现头晕、急噪、易激动等;以致发生一些心理问题..气温升高;致使京城扬沙弥漫;给人类健康带来不利影响一般情况下;北京的沙尘天气主要从3月份出现; 4、5月份为频发期;5月下旬开始逐渐减少;6月已不多见..2004年6月14日傍晚;一股冷空气入侵;造成了强对流形成的短时大风..此前;北京一周持续的高温天气高达38.9℃; 并且;大部分地区滴水未降;持续的高温致使地表干旱;浮土增多;与此次沙尘天气有密切关系;为它的生成创造了条件..造成空气严重污染;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减缓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影响的对策: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同气候环境相适应的生存史..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挑战是不容回避的;为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生存环境;保护地球的气候;并阻止其继续恶化;是我们的共同责任..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大力开展气候变化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研究;建立健全影响公众健康的疾病监测和预警系统;是当务之急..1、要在目前人体健康生活、常见病、多发病的气象指数预报和服务的基础上;将研究和服务领域伸展到传染病领域;开展短、中、长期的传染病预测、预警服务;形成系列产品..2、对主要流行病、传染病开展气候风险评估和气候区划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研究疾病滋生、传播、爆发过程与气候的关系;确定有利和不利的天气、气候条件;研究疾病气候评估模式;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集成疫情、气候和其它环境数据库;进行疾病气候区划;确定各季节、各地区传染病防治的重点;建立疾病的气候监测、预警实时业务系统;建立为公众服务的信息产品制作、发布系统;为社会提供内容丰富、准确、及时、权威的疾病监测、评估、预测、预警;以及疾病预防等各类服务产品..3、开展居室或交通工具中小气候与疾病滋生、传播的研究..加强对气候资源变化的开发利用;减轻自然灾害损失;提高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和预测能力..热浪是可以监测和预测的;目前;在国内和世界上的许多城市都发布高温或热浪警报;按照中国气象局的规定;日最高温度大于35℃;发布高温预报..广东省气象台在2004年6月28日至7月3日期间;共发布红色预警信号23次;如此频繁地发布高温预。

[气象与健康] 关于气象与健康的资料

[气象与健康] 关于气象与健康的资料

《[气象与健康] 关于气象与健康的资料》摘要:级日平气温5~7℃或~5℃哮喘病少发或发病较轻,3级日平气温7~9℃或3~℃哮喘发病较多或较重,级日平气温9~0℃或~3℃哮喘病发病多或发病重较易导致并发症“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朝夕祸福”前人常用这样语言说明人与气象关系非常密切随着科学综合研究发展气象部门满足人们对气象预报不把观测到各种气象要素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综合给出各种量化预测指标――气象指数现有关气象与健康相关健康指数整理如下供参考人体舒适指数指数分级人体舒适感受86~88 级人体感觉很热极不适应应防暑降温以防暑80~85 3级人体感觉炎热很不舒适希防暑降温76~79 级人体感觉偏热不舒适可适当降温7~75 级人体感觉偏暖较舒适59~70 0级人体感觉舒适可接受5~58 -级人体感觉略偏凉较舒适39―50-级人体感觉较冷(清凉)不舒适请保暖6~38 -3级人体感觉很冷很不舒适希保暖防寒5℃哮喘不易发生级日平气温5~7℃或~5℃哮喘病少发或发病较轻3级日平气温7~9℃或3~℃哮喘发病较多或较重级日平气温9~0℃或~3℃哮喘病发病多或发病重较易导致并发症5级日平气温0到℃哮喘病易复发发病重并易导致并发症如肺气肿等如有两天以上雨雪、雾天气、气压降低0帕以上哮喘指数-3级其级别将上升级感冒医疗气象指数感冒是生活常见疾病年四季可发生感冒发生是由感冒病毒引起目前已知感冒病毒多达六十多种、亚型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等是较常见感冒病毒感冒病毒传播与繁衍及人体免疫力状况与天气变化有着较密切关系依据有关医学理论及感冒发生季节特分析参考祖国医学将感冒体分风热感冒(二到五月)、暑湿感冒(六到十月)和风寒感冒(十月到次年月)等类型对感冒门诊记录及气候进行分析基础上建立了不类型感冒医疗气象指数数据风热感冒与气压及相对湿关系较密切对气温变化不太敏感发气压明显下降及湿较风寒感冒发生冷空气活动频繁及寒冷节发生率相对较低分析提示强空气影响及严寒天气里感冒少发而冷空气影响升温程容易感染感冒暑湿感冒与气象要素变化关系较复杂尤其是高温湿热天气感冒发生率较高与高温关系较密切但与其它要素关系不太明朗平温≤5℃与日温差及相对湿密切相关指数级别简要说明较安全感冒较少发生级体质弱朋友请适当防3级较易感冒体质较弱朋友请特别加强我保护级容易感冒请加强我保护5级极易感冒特别采取防措施相关热词气象健康。

气象条件对城市空气质量健康效应的影响分析

气象条件对城市空气质量健康效应的影响分析

气象条件对城市空气质量健康效应的影响分析气象条件是指大气环境中的温度、湿度、气压、风速和风向等气象要素的状态。

城市空气质量健康效应则是指城市中空气质量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影响的总体效果。

那么,气象条件对城市空气质量健康效应的影响究竟是怎样的呢?一、温度对城市空气质量健康效应的影响温度是气象条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城市空气质量健康效应的重要影响因素。

研究表明,高温天气会加速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和化学反应,从而使空气质量下降。

特别是在高温、高湿度的条件下,容易形成光化学烟雾,严重影响人们的呼吸系统健康。

因此,对城市空气质量健康影响的改善,需要加强高温天气下的污染物控制和气象条件监测。

二、湿度对城市空气质量健康效应的影响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湿度对城市空气质量健康效应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潮湿的环境中,微生物和细菌易于繁殖,从而增加了空气传播的疾病风险,如感冒、流感等呼吸系统疾病。

此外,湿度还可影响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和有害气体的浓度,从而改变空气质量状况。

因此,在湿度较高的情况下,需要注意加强空气消毒、通风换气等措施,以确保城市空气质量的健康效应。

三、气压对城市空气质量健康效应的影响气压是指大气对地面单位面积的压力。

气压的变化对城市空气质量健康效应具有一定的影响。

气压低时,大气污染物容易停留在城市中,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另外,气压变化还会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呼吸系统的稳定性,加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症状。

因此,对于城市空气质量的健康影响,需要注意气压变化对大气污染扩散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四、风速和风向对城市空气质量健康效应的影响风速和风向是气象条件中的重要因素,对城市空气质量健康效应有着重要的影响。

风速大时,有助于将污染物迅速扩散,减少空气质量的污染物浓度。

而风速小或无风时,空气污染物容易在城市中积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此外,风向也会影响污染源的分布和扩散路径,进而影响空气质量。

因此,在城市规划和环境监测中,需要合理考虑风速和风向的影响,以提高城市空气质量的健康效应。

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不可忽视

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不可忽视

特别关注月后住院了,因运动量过大膝盖积水。

2012年11月广州举办马拉松比赛导致两名年轻人因剧烈运动死亡。

因过度运动致病、致死的人很多。

每个人体质不同,一定要根据自己体质决定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即个性化科学运动。

有人拿季羡林先生的“三不主义”(不嘀咕、不挑食、不锻炼)说事儿。

其实,季老并不绝对不锻练,他说,我并不是反对体育锻炼,而是反对那种“锻炼主义”,要顺其自然,有时间了锻炼一下更好,没时间也不强求。

季老的养生之道是与世无争,淡然处之,不计名利,顺势而为。

近年来,谈到养生总有一些对立的观点出现,搞得人们无所适从,对于运动,也是如此。

我们每个人体质不同,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决定运动形式,才是科学的态度。

著名老中医王行宽说:“‘逸则气滞,劳则气耗’,运动不及易伤身,过度也伤身。

只有保持动静结合,劳逸适度,才能使机体的气血调和,处于阴阳平衡状态。

”何为运动?不是说必须到体育馆或操场锻炼才是运动,平时去市场、散步、做家务也是运动。

养生需要运动,但对运动不能误解,更不可随意曲解。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身心健康。

所以,关注身心健康不受与少受气候变化的危害,对顺应自然、维护身心健康和延年益寿都是非常重要的。

气象要素的特点和对健康的影响一般认为,气候主要以气温、气压、湿度和风速的变化而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影响。

祖国医学认为,气候主要以风、寒、暑、湿、燥、火的形式作用于人体,从而影响人的生理机能和气血运行。

气温变化时,人体皮肤的外感受器使机体迅速作出相应反应,以维持体温的平衡。

气温上升,人体皮肤的温度也上升,但二者的差别则随着气温的升高而逐渐减小。

在高温环境下,人体要通过蒸发汗液来散热以维持体温的平衡。

而在低温环境下为保持机体的热量平衡,则需要增加氧供应和代谢能力,否则机体就会消耗体内细胞的储备,严重时则使组织发生不可逆转的坏死。

人对气压的变化适应能力较强,既可忍受15个大气压的高压,也可忍受0.303个大气压(相当于8882米的高度)的低压。

季节变化和气象要素变化对呼吸道疾病的影响

季节变化和气象要素变化对呼吸道疾病的影响
呼 吸道 疾 病 的 发 病 人 数 与 各 主要 气 象 要 素 之 间 的 相 关 性 。
图 2 20 0 9-2 1 0 0年 1—1 2月 各 主 要 气 象 要 素 平 均 值
从 图 2分析 延安市一年 中各 主要气象要 素月平 均值 , 冬 季 (2月 一2月 ) 1 平均 温度 一1 5 , 均最低 温度 一7 O , .℃ 平 .℃ 平 均最高 温 度 6 1 , 均 相对 湿 度 4 % 。春 季 ( .℃ 平 5 3月 一5 月) 平均 温 度 1 . ℃ , 均最 低 温 度 5 9 , 均 最高 温 度 21 平 .℃ 平

70
60
0 5 广 0
4 O 3 O 2 O 1 O O
1 资料 与 方法


1 0 2 0
本组 资料 为 20 0 9至 2 1 间延 安市宝 塔 区气象 局 的 0 0年
月 份
地面观测资料与 同期 延 安大 学附 属 医院患 呼 吸道疾病 的 门
诊 、 院病 历医疗统 计 资料 。统 计发 病人 数 的月分 布规 律 , 住 计算 出各月主要气象要素 ( 温度 、 湿度 、 力) 风 的平均值 , 分析
季干燥 寒冷 , 季温 度变 化快 , 度 日较 差大 , 春 温 夏季 温暖 , 秋 季多雨空气湿 润。所 以冬 季发病 多 的原 因主要 是 雨雪稀 少 气候干燥所致 , 当空 气湿 度低 的 时候 , 鼻部 和肺 部 呼吸 道粘 膜脱 水 、 性降 低 、 弹 粘液 分泌 减少 、 粘膜上 的纤 毛运 动减 缓 、
关系 。 .
夏秋 两季气温较 高 , 温度 日变 化较小 , 降水 日数多 , 空气 湿度 大 , 而且地 面植被覆盖率高 , 空气 中尘埃 ( 下转 第 2 3页)

四、气象要素与人体舒适度

四、气象要素与人体舒适度

3 4
5
>85( <20) >85(或<20)
>41( <4) >41(或<4)
舒适度指数等级划分
等级 1级 级 2级 级 3级 级 指数 <0 0-27 28-40 感觉 等级 指数 72-75 76-79 80-85 感觉 暖,多数 人舒适 热,少数 人不舒适 炎热, 炎热,多 数人不舒 适 暑热, 暑热,不 舒适 酷热, 酷热,很 不舒适
舒适与否是一种感觉和状态, 舒适与否是一种感觉和状态,具有主观和客观 双重特性和标准。 双重特性和标准。 从感觉的角度来讲,舒适度是人的主观认知和 从感觉的角度来讲, 感受,标准因人而异,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感受,标准因人而异,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从生理学角度分析, 从生理学角度分析,舒适度是人体机能在一定 环境条件下保持正常运转时的一种状态, 环境条件下保持正常运转时的一种状态 , 伴 随着一系列的生物物理和化学过程。 随着一系列的生物物理和化学过程。舒适或不 适所伴随的生物过程是客观存在的, 适所伴随的生物过程是客观存在的,并以一定 的生物指标或生物过程特征为判别标准,所以 的生物指标或生物过程特征为判别标准, 说舒适度又具有客观性。 说舒适度又具有客观性。
(2)其它因子的影响 ①气候适应和遗传的影响 受长期生活的气象环境的影响, 受长期生活的气象环境的影响,人们在 生理上会发生一些相应的变化, 生理上会发生一些相应的变化,对环境 变化产生一定的耐受能力,敏感性降低。 变化产生一定的耐受能力,敏感性降低。 这种因素导致不同气候区域的人群, 这种因素导致不同气候区域的人群, 感 觉上和生理上的舒适度阈值 阈值或指标有差 觉上和生理上的舒适度阈值或指标有差 异。
0级 0KM/H 环境空气温度 ° 体感温度 ° 级 环境空气温度2° 体感温度2° 2级 8KM/H 环境空气温度 ° 体感温度 ° 环境空气温度2° 体感温度1° 级 3级 16KM/H 环境空气温度 ° 体感温度 ° 环境空气温度2° 体感温度-6° 级 4级 23KM/H 环境空气温度 ° 体感温度 ° 环境空气温度2° 体感温度-9° 级 5级 32KM/H 环境空气温度 ° 体感温度 ° 环境空气温度2° 体感温度-11° 级 6级 40KM/H 环境空气温度 ° 体感温度 ° 环境空气温度2° 体感温度-14° 级 7级 56KM/H 环境空气温度 ° 体感温度 ° 环境空气温度2° 体感温度-16° 级 8级 64KM/H 环境空气温度 ° 体感温度 ° 环境空气温度2° 体感温度-17° 级 据统计表明:当相对湿度低于60%时,气温要 据统计表明:当相对湿度低于 时 高到35℃以上才感觉到热; 高到 ℃以上才感觉到热;但相对湿度达到 70-80%时,气温 ℃就开始有热感,如果相 时 气温31℃就开始有热感, 对湿度超过了80%,空气中的湿度更大了,身 对湿度超过了 ,空气中的湿度更大了, 上的汗水不易蒸发,人们就会感到闷热难耐。 上的汗水不易蒸发,人们就会感到闷热难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要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摘要人体的健康很大程度上受到天气气候的制约,随着气象条件的变化,人类生理活动甚至是心理情绪也会随之变化,从而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诱发各种疾病。

近年来,随着气象条件的突变,气象工作者更是感到研究其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责任重大,现就此影响做一些解释。

关键词气象;人体健康;疾病
中图分类号R5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9671-(2012)072-0211-01
人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一旦是天气突变或者是换季,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身体反应,中老年人的反应更为突出。

天气转凉就极易引起流行性感冒,天气闷热又容易中暑……诸如此类的现象数不胜数。

由此看来,气象条件在人类生活环境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人体健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人们必须对其引起重视,正确有效地分析气象要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防止疾病的发生。

1 人体健康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
太阳辐射也被称为日照,通常情况下指的是周围空间接受到来自太阳发射出的电磁波能量。

太阳辐射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能够防止相关疾病发生,增强人们的体质。

某些疾病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病情得到改善,这种治疗疾病的方法叫做日光治疗法。

紫外线是太阳辐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使得血液的杀菌能力变强,破坏一些病毒,如破伤风病毒等。

但过多、过强的太阳肤色,不仅不会对人体健康有益,反而会对人体健康有害,会引起皮肤病,如皮肤红斑、日光性皮炎等,重则出现头痛、体温升高等人体感到不适的反应。

夏季太阳辐射过强的时候,人会感到燥热、口渴、胸闷、呕吐,严重的会引起日晒性皮炎,皮肤红斑等,强烈的太阳光线对眼睛的伤害尤其大。

山西夏季具有高温,太阳辐射强的特征。

所以紫外线辐射很强,外出需做好防晒措施。

2 人体健康受到气温的影响
人体健康影响受到来自气温的影响是所有的气象因素中最为直接的一种影响。

相关数据表明,当环境温度为19℃~24℃的时候,人们的身体会有舒适感。

人类通过气温来调节人体温度,这样来保持人体温度的适中。

假如气温高于35℃,人们的身体无法对生理进行调节,人们的体温会失常,身体出现不适,接着人们会感到头晕、呕吐、恶心,通常被人们称作“中暑”,重则可以致使人昏迷不醒,有生命危险。

2010年7月,山西多日持续高温闷热天气,平均温度几乎都在35摄氏度以上,在这样的气温条件下户外工作超过两个小时,耗费体力大的劳动者体内需要向外释放许多的热量,会引起人们的体温上升,人们会迅速感到呼吸加快,头晕、恶心、四肢乏力,甚至会使得人们昏迷不醒。

冬天,寒潮强势的到来会致使气温降低的幅度在10℃以上。

寒风使人感到不适,另外山西位于淮河以北,空气寒冷干燥,极易诱发感冒以及一些呼吸道疾病,还可导致关节炎、呼吸系统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等。

如果人们经常不锻炼身体,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当气温低于0℃,人们进行户外活动的时候,身体外露的部分极易感染冻疮。

3 人体健康受到气压的影响
气压是大气对地球表面的压力。

气压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根据相关资料计算,大气施加在人们身体的压力约为15.5~20千克,这个压力能够受到人
们体内压力的平衡,所以,通常情况下人们无法感觉到这个压力,但在短时间内气压的突变将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气压通过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生理方面:人们体内氧气的供应主要受到压力影响。

一般来说,人们可以承受气压在正常幅度中变化,一旦气压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很大的变化,人们身体就会出现不良反应,“高山反应”是这种情况的典型表现。

人们在登山的时候,海拔上升,气压会随之下降,人体血液中过少血氧,人们会感到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

如果脑部缺少氧气,甚至出现头昏、胸闷、恶心等反应,重则肺水肿,甚至休克,我们平时谈到的“高山反应”就是这样的表现。

心理方面:低气压环境也会影响人们的心理状况,当人们处于低气压的环境中,不时会感到心情不好、烦躁、抑郁等。

例如,夏天出现雨天的时候,气压相对较低,人们时常心情压抑,情绪躁动,浮动大等。

有的时候会造成血压上升、心率加快等方面的反应。

4 人体健康受到空气湿度的影响
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少即空气的潮湿程度。

这对人体有直接影响就有空气温度和空气湿度。

恰当的空气温度使人体舒适度增强,减少空气湿度的影响。

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下,空气湿度对人的影响很强烈。

闷热夏季中高温高湿的情况时,当气温高于35度时,人体的2/3的余热通过汗液蒸发排泄体内,但是如果在潮湿的环境中,人体则会体温失调使汗液蒸发不顺畅。

山西的冬、春季通常湿度非常低,甚至不足10%,极度干燥的空气会感染呼吸道从而导致干咳以及其他肺部问题。

另一方面,在干燥的空气中病菌更容易繁殖和传播,各种病况容易同时引发。

如果在相对充足的空气湿度中,静风或微风,雾利用水汽凝结而成。

同时构成雾的凝结核是空气中的细菌、尘埃和其他微粒。

人们呼吸带有这些物质的空气会对人体产生极大的危害,然而这样的危害又具有隐蔽性。

雾,尤其是大雾对人体健康产生诸多的不利影响。

雾中的有毒有害的物质呼吸进入人们的体内,容易引发身体出现一系列的疾病。

因此,如果是在大雾的天气,人们应该避免外出,少一些户外活动,一定需要外出必须做好相关的防护
措施。

5 结束语
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气象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气象与人类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天气的突变,气象灾害的不断增多,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都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相关部门详细研究山西气象现状后,各类专业专项天气预报问世,这样的天气预报能够使人们更好的合理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降低恶劣天气对人们的损失。

另一方面人们需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积极有效地预防各类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夏廉博.人类生物气象学[J].北京:气象出版社,1986.
[2]王慧伶,许元良,胡守观.气象因素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的影响[J].海军医学杂志,2002,01.
[3]郑有飞,钱晶.紫外辐射增加对人类疾病的影响的研究[J].气象科技,1999,2.
[4]戴海夏,宋伟民.大气PM_(2.5)的健康影响[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1,05.
[5]童永彭,张桂林,叶舜华.大气颗粒物致毒效应的研究进展[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3,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