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说课稿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冷战说课稿

高中历史冷战说课稿

高中历史冷战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高中历史——冷战”。

冷战是20世纪下半叶国际关系史上的一段重要历史,它不仅影响了当时的世界格局,而且对今天的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仍有着深远的影响。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内容。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冷战的起因、过程、特点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比较和归纳,理解冷战期间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和平的重要性,思考如何在国际关系中寻求合作与共赢。

二、教学内容1. 冷战的起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形势- 美苏两国的崛起及其意识形态差异- 冷战的起始标志: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2. 冷战的进程- 军事方面:北约与华约的建立、军备竞赛、古巴导弹危机- 政治方面:柏林墙的建立与倒塌、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 经济方面:马歇尔计划、苏联的经济改革- 意识形态方面:宣传战、文化冷战3. 冷战的特点- 没有直接的军事冲突,但存在间接的代理人战争- 意识形态的对立成为主要矛盾- 科技竞赛与太空竞赛成为冷战的新战场4. 冷战的影响- 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两极格局的形成与解体- 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全球化的初步发展- 对科技发展的影响:科技竞赛促进了某些领域的突破- 对文化的影响:冷战背景下的文化交流与冲突5. 冷战的结束-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冷战的基本事实和历史背景。

2. 分析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冷战期间的重要事件,讨论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3. 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冷战事件,如古巴导弹危机,进行深入剖析。

4.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增强学生的历史感知。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引出冷战的背景。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 第16课《冷战》 说课讲稿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 第16课《冷战》 说课讲稿

第16课《冷战》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五单元第16课《冷战》。

第五单元主要内容是世界现代史,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而社会主义的苏联是这一时期唯一能与之抗衡的国家,美苏两国之间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冷战对峙局面。

二战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调整统治政策,逐步实现经济复苏,并出现了新的变化。

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就,也遇到不少挫折,改革遭到失败。

与此同时,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

围绕上述内容本单元共安排了《冷战》、《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四课教学。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世界现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了解世界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和总趋势;能够运用材料对历史进行论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增强国际意识,以开放的心态和开阔的视野看待世界,吸纳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树立热爱和平的观念和忧患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立志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本课教学承载着实现上述内容和目标的任务,为此,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和准备、板书设计等全方面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部编版)要求:“知道杜鲁门主义、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二、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冷战》是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的第1课。

本课主要讲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开始推行冷战政策。

冷战开始后,出现了分别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的斗争。

本课包括“冷战的发生”、“德国的分裂”和“北约与华约对峙”三部分内容。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为什么美国和苏联从战时的盟友转变为战后的敌手,冷战对世界造成了什么影响。

鲁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冷战中的对峙》说课稿

鲁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冷战中的对峙》说课稿

鲁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冷战中的对峙》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冷战中的对峙》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冷战时期我国在、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应对策略,以及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内容较为重要,旨在让学生了解冷战时期的历史背景,认识我国在冷战时期的外交政策,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根据我对学生的了解,他们在学习历史课程时,对于历史事件的认识往往局限于表面,缺乏对历史事件内在联系的分析。

此外,学生对于冷战时期的了解相对较少,对于我国在冷战时期的外交政策及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认识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帮助他们建立起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冷战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我国在、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应对策略,以及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冷战时期的历史背景及我国在、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应对策略。

2.我国在冷战时期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3.冷战时期我国外交政策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事件,提高他们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冷战时期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直观认识。

3.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探讨我国在冷战时期的外交政策及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冷战时期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详细讲解冷战时期的历史背景,分析我国在、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应对策略,以及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3.课堂讨论:学生就冷战时期我国外交政策背后的原因和意义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高中历史说课稿冷战

高中历史说课稿冷战

高中历史说课稿冷战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一个对20世纪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全球性事件——冷战。

冷战不仅是一场政治和意识形态的较量,它还深刻地影响了国际关系、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全球文化格局。

一、冷战的起源要理解冷战,我们首先需要回到二战结束后的国际局势。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盟军的胜利告终,但胜利的喜悦并未持续太久。

战后,原本的盟国——美国和苏联——在战时合作的基础上产生了严重的政治分歧。

美国主张自由民主制度,推广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而苏联坚持共产主义,强调国家对经济和社会的控制。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经济体制,成为了冷战爆发的根源。

二、冷战的主要事件冷战期间,虽然没有直接爆发全面的热战,但局部冲突和代理人战争却屡见不鲜。

其中,朝鲜战争(1950-1953)和越南战争(1955-1975)是最为人们熟知的两次热战。

此外,古巴导弹危机(1962)也是冷战期间最紧张的时刻之一,世界一度处于核战争的边缘。

三、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冷战不仅局限于美苏两国,它还影响了全球的国际关系格局。

在美国的领导下,形成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旨在集体防御苏联的扩张。

苏联则组建了华沙条约组织作为回应。

这两大军事同盟的形成,使得世界被划分为两个对立的阵营。

四、冷战对经济和科技的影响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为了争夺全球影响力,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和太空竞赛。

这不仅推动了核武器和导弹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太空探索技术的进步。

此外,为了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自己的政治经济体制,两个超级大国还通过马歇尔计划、科教援助等方式,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

五、冷战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冷战不仅是政治和军事的对抗,它还深刻地影响了文化和意识形态。

在美国,麦卡锡主义的兴起反映了社会对共产主义的恐惧。

在苏联及其盟国,政府对媒体和艺术的严格控制,也体现了对意识形态的坚守。

然而,即便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交流并未完全中断,摇滚乐、电影等文化形式成为了年轻人表达不满和追求自由的方式。

初中历史“冷战”与“热战”说课稿

初中历史“冷战”与“热战”说课稿

初中历史《“冷战”与“热战”》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冷战”与“热战”》,它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两极下的竞争”中的第10课。

下面我从六个方面来说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战后初期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的局面,表明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被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所取代。

美苏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剑拨弩张,形成“冷战”局面。

但这种冷战的格局并不符合战后世界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两大阵营的存在也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很快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转化,是新旧历史阶段交替的一个过渡环节,因此,本课具有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二战后初期的世界形势。

(2)了解铁幕演说和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美苏对峙局面形成背景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世界近代史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梳理,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及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两极格局,初步认识冷战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世界和平的可贵。

(三)教学重点:美苏“冷战”的表现;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四)教学难点:两极格局的认识与评价。

二、说学情本课的“冷战”和两极格局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不密切,较难引起学生的共鸣、激起学生的兴趣。

因此,要借助文字材料、历史图片,以利于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冷战”、两极格局和“热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说教法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课的实际特点,我主要采用谈话法、阅读指导法、问题导学法和直观演示法等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做到在思中学,在学中思。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冷战》优秀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冷战》优秀教案

第16课冷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及其影响、马歇尔计划的实质;了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进而认识美苏争霸给世界和平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归纳、分析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冷战的表现和争霸的三个阶段;通过评价冷战,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体会美苏争霸给世界和平带来的严重影响,认识到反对霸权主义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美苏争霸。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著名香港乐队Beyond创作并演唱了《AMANI》这首歌,抒发了对和平长久的渴望,也警示了人们必须要以自己的努力斗争来争取和平。

歌名“AMANI”源于非洲语,是“和平”的意思。

歌词中,“NAKUPENDA NAKUPENDA WE WE”是“我们爱你”的意思,“TUNE TAKE WE WE”是“我们需要你”的意思。

在当今社会,世界依旧存在不和谐音符的根源是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6课《冷战》,了解那段既缓和又紧张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一)冷战的发生1.材料展示: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的演说中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斯大林在一次谈话中进行了回击,他说丘吉尔“是要在盟国中散播纠纷的种子”,“是号召同苏联进行战争”。

教师讲解:从材料可以看出,二战后美苏关系变得紧张。

丘吉尔所说的“铁幕”暗示社会主义带来的威胁,而斯大林的指责也预示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抗的到来。

这则材料向我们证实了美苏盟友关系开始破裂,而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开启了美苏“冷战”的时代。

教师提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归纳冷战的相关知识。

师生归纳:冷战政策二战后,美国为遏制共产主义,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一切手段进行敌对,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目的为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2.教师提问:归纳出冷战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表现。

冷战与热战说课稿

冷战与热战说课稿

第10课“冷战”与“热战”说课稿教学活动标题:第10课“冷战”与“热战”所属学科或领域:历史适于的学段/年级:九年级下册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初中历史教材九年级下册。

本单元主题是两级下的竞争。

重点:杜鲁门主义,认识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的威胁难点:了解美苏“冷战”格局形成的过程及对历史造成的影响。

本课地位:本课核心内容是冷战局面的形成,研究两级格局成为把握战后历史发展的主线。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美苏冷战的历史有所了解,探其根源和发展过程,会感兴趣。

初三学生的思维由感性向理性过渡,通过材料阅读进一步发展理性思维。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材料阅读,掌握“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及北约和华约的建立等史实,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师生互动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利用多媒体观看侵朝战争侵越战争剪辑,形成感性认识“冷战”中的世界并没能实现和平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使学生认识到“冷战”中的世界并没能实现和平。

通过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理解“和平”与“发展”这两大时代主题。

四、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以现代学生观和教学观为指导,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合作性,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各历史事件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㈠教学准备阶段教师上网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学生预习㈡、教学或活动过程1、导入新课:联系现实导入法当今我们每天听到的见到的最多的国际要闻是:恐怖主义制造的“自杀性爆炸接二连三、伊拉克问题悬而未决、踩踏事件、联合首脑会议的结果不尽人意等等。

为什么会如此呢?原因何在?在学生从自身所见所闻的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导出此课:今天的世界格局走向正是二战后世界格局的一个发展,那二战后世界格局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第三单元两级下的竞争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第三单元前言,和每课一得2、学习新课第10课“冷战”与“热战”一、“铁幕”降临㈠1、铁幕”演说——揭开冷战序幕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以下资料“二战后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宝座和以苏联为首社会主义力量的强大”说明“铁幕”降临的背景材料一: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宝座师讲述:二战后,美国确立了霸权地位,欲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称霸世界,而共产主义制度将是它控制全球的最大障碍,社会主义国家是它的主要敌人。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冷战》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冷战》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冷战》说课稿一、教材内容分析1. 教材概述《冷战》是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二战后世界格局的重塑和冷战的起源、发展和结束等内容。

2. 教材目标通过学习《冷战》,学生将了解冷战的背景和原因,掌握冷战时期各国的对外政策和争夺活动,培养分析历史事件和形势的能力。

3. 教材重点重点内容包括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对立、国际组织的发展与作用等。

4. 教材难点难点内容包括冷战的起因和发展、冷战对世界的影响以及冷战结束的原因和后果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冷战的起因和发展过程;•了解冷战对世界的影响;•理解冷战的结束原因和后果。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形势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考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对和平、发展的珍惜和追求;•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国际关系的价值观和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1. 教学重点•冷战的起因和发展过程;•冷战对世界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冷战结束的原因和后果。

四、教学方法1. 情景导入通过世界地图、图片或演示材料,让学生对二战后的世界格局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合作探究通过小组讨论、问题导引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共同探究冷战的起因、发展和对世界的影响。

3. 多媒体辅助通过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等辅助工具,展示图片、视频等素材,加强信息的传递和学生的理解。

4. 归纳总结对于冷战的结束原因和后果,鼓励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讲述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学习过程(1) 冷战起因的讲解•讲述二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矛盾激化;•介绍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冲突与对抗。

(2) 冷战发展的讲解•讲述冷战的初期: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形成,朝鲜战争等局部冲突;•介绍冷战的高峰期:古巴导弹危机、原子弹竞赛等事件;•简要介绍冷战的结束: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和苏联解体。

(完整版)第16课冷战

(完整版)第16课冷战

第16课冷战一、【课程标准】●知道杜鲁门主义、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冷战政策的含义、冷战开始的标志及冷战的具体表现。

简述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及北约和华约的建立等史实,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文字、漫画、地图、历史照片等相关史料,分析冷战的背景,归纳冷战初期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的影响,逐步提高运用史料说明、分析、归纳相关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分析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必然性及其对历史造成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两极格局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世界和平的可贵,进一步理解“和平”与“发展”这两大时代主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难点:冷战背景及影响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漫画《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较量》学生:描述漫画内容,观察漫画体现了美苏什么样的关系。

教师: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盟友关系破裂走向的冷战,为争夺世界霸主地位展开了长期的争霸。

美苏为何会由盟友变为冷战对手?什么是冷战?为何冷战?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16课《冷战》。

(二)探究新知1.冷战的发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什么是冷战?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

教师归纳:“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与“热战”相对而言。

展示:材料一:战后美国政治、经济、军事实力设问:结合课本内容和材料,分析冷战的原因。

预设:二战后,美国经济、政治、军事实力强大,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盟主。

美国欲称霸世界,而苏联经过战争的洗礼同样变得强大起来,由于社会制度不同,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主要障碍。

教师补充:20世纪上半叶,人类刚刚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人们渴望和平,美苏双方不敢也不愿再把自己卷入另一场新的世界大战中。

华师大版初中历史初二历史下册《冷战》说课稿

华师大版初中历史初二历史下册《冷战》说课稿

华师大版初中历史初二历史下册《冷战》说课稿一、前言本说课稿是针对华师大版初中历史初二下册教材中的《冷战》单元进行的,旨在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冷战的起因、发展及其对世界的影响,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历史事件并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

本单元主要包括冷战的起因、冷战的发展和冷战的结束等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将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积极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单元教学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冷战的起因:通过对二战后世界局势的分析,学生能够了解冷战的起因是由于苏联和美国之间的意识形态和利益冲突。

2.理解冷战的发展:通过学习冷战的发展历程,学生能够了解冷战期间的重要事件和背景,如柏林封锁、朝鲜战争等。

3.掌握冷战的结束:学生能够了解冷战的结束是因为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剧变,进而认识到冷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4.培养思辨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辩论活动,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辨和分析,增强自己的思辨能力。

5.发展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活动和合作探究,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3.1 教学重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1.学生能够理解冷战的起因和发展过程;2.学生能够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3.学生能够参与小组活动,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3.2 教学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难点主要包括:1.如何让学生理解冷战的复杂性和多方面影响;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集体思考和讨论;3.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4.1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冷战的起因:学生将学习二战后世界局势的变化,理解苏联和美国之间的意识形态和利益冲突是冷战的起因。

2.冷战的发展:学生将学习冷战期间的重要事件和背景,如柏林封锁、朝鲜战争等。

3.冷战的结束:学生将学习冷战结束的原因,了解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剧变是冷战结束的原因。

初中历史《“冷战”与“热战”》说课稿

初中历史《“冷战”与“热战”》说课稿

初中历史《“冷战”与“热战”》说课稿历史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初中历史说课稿范文有哪些?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冷战”与“热战”》,它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两极下的竞争”中的第10课。

下面我从六个方面来说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战后初期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的局面,表明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被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所取代。

美苏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剑拨弩张,形成“冷战”局面。

但这种冷战的格局并不符合战后世界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两大阵营的存在也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很快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转化,是新旧历史阶段交替的一个过渡环节,因此,本课具有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二战后初期的世界形势。

(2)了解铁幕演说和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美苏对峙局面形成背景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世界近代史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梳理,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及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两极格局,初步认识冷战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世界和平的可贵。

(三)教学重点:美苏“冷战”的表现;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四)教学难点:两极格局的认识与评价。

二、说学情本课的“冷战”和两极格局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不密切,较难引起学生的共鸣、激起学生的兴趣。

因此,要借助文字材料、历史图片,以利于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冷战”、两极格局和“热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说教法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6课 《冷战》 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6课 《冷战》 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6课《冷战》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6课《冷战》,主要讲述了冷战政策的背景、表现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本课通过介绍冷战政策的起源、美国与苏联的对抗,以及冷战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使学生了解冷战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国际局势,认识到冷战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冷战这一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冷战时期的具体历史背景、事件经过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可能掌握得不够全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冷战时期的历史现象,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冷战政策的背景、表现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掌握冷战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冷战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其起源。

2.美国与苏联的对抗及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3.冷战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再现冷战时期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冷战时期的历史问题。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以冷战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为例,分析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2.课件:冷战时期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

3.导学案:为学生提供学习目标和问题引导。

4.板书设计:突出冷战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冷战时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冷战时期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什么是冷战?冷战是如何起源的?”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其起源,引导学生了解冷战时期的历史背景。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6课《冷战》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6课《冷战》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6课《冷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6课《冷战》,主要讲述了冷战政策的背景、表现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本节课通过介绍冷战时期的美苏两国政策,使学生了解冷战对国际、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而理解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以时间为线索,展示了冷战政策的发展历程。

此外,教材还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冷战对当今世界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美苏冷战这一历史事件,他们可能已经有所了解。

但冷战政策的深入内涵、影响及其对当今世界的启示,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学生在本节课中需要把握冷战的时间、背景、表现、影响等关键信息,提高自己的历史分析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冷战政策的背景、表现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掌握冷战时期的美苏两国政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理解冷战对国际、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树立和平、发展的世界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冷战政策的背景、表现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2.难点:冷战时期的美苏两国政策及其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冷战时期的历史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冷战政策。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美苏两国领导人的名言为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和课外资料,了解冷战政策的背景、表现。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冷战时期的美苏两国政策,分析其影响。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讲解,重点阐述冷战政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冷战》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冷战》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冷战》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某中学历史教师,在这里给大家带来本次的课程教学。

今天我们要学习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冷战》。

本节课是一节非常重要的课程,它主要介绍了二战后全球格局的演变以及美苏两大超级大国之间所展开的冷战。

一、课程教学目标:1.了解二战后全球的格局变化以及美苏关系的特点。

2.了解“冷战”概念的形成,以及美国和苏联在冷战期间的争端和对抗。

3.理解冷战的特点,以及冷战对世界和各国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回顾上一次学习的内容,我们了解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及战争的过程、胜败和后果。

这次我们将学习二战后的全球格局变化以及美苏关系的发展,进而了解“冷战”的形成和发展。

2.讲授环节(1)二战后的全球格局变化谈到20世纪上半叶,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两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45年,联合国成立,世界成为两极格局: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

在资本主义阵营中,美国成了第一超级大国;而在社会主义阵营中,苏联成了领头羊。

(2)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对立冷战是指1945年二战后,美国和苏联争霸的对抗。

在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之间有着非常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甚至发展成了恶性的对抗。

(3)冷战争端的主要表现美国和苏联为了争夺全球的霸权,进行了一系列的对抗。

其中,核武器和军备竞赛是比较典型的表现。

此外,两国支持的不同政治体系,也导致了世界各国间的政治斗争与战争。

还有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朝鲜战争。

1950年,朝鲜发动了侵略战争,美国向联合国发出请求,希望各国对朝鲜进行制裁和援助。

其中,苏联表示反对,美国则称这是政治上的影响力争夺。

(4)冷战对世界的影响冷战期间的世界变得异常紧张,战争与和解的氛围充满了全世界。

该时期的谍报、间谍、武器竞赛和核武器的发明,极大地加剧了对世界的不稳定和对人类未来的不确定性。

另外,冷战期间美苏的纠葛,也导致了一系列的冲突和战争。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6课 冷战(说课稿)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6课 冷战(说课稿)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6课冷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6课冷战》这一课主要讲述了冷战政策的背景、表现以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教材通过介绍冷战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使学生了解冷战时期的紧张氛围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于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冷战这一课题较为复杂,涉及众多事件和人物,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清冷战的发展脉络,把握冷战的主要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冷战政策的背景、表现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掌握冷战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冷战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珍视和平、爱好和平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其表现。

2.冷战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冷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其产生的原因。

2.运用案例分析法,详细讲解冷战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冷战时期的世界地图、历史图片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冷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冷战时期的冷战政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冷战的背景及其产生的原因。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冷战政策的表现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冷战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分享学习心得。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详细讲解。

5.互动环节: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解答学生的疑惑。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冷战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影响。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冷战的主要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背景:二战后,美苏实力均衡,意识形态对抗加剧表现:上的“杜鲁门主义”、经济上的“马歇尔计划”、军事上的“北约”和“华约”影响:世界格局分为两大阵营,形成“冷战”局面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对冷战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二是对教师的评价,主要考察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冷战说课稿模板

冷战说课稿模板

冷战说课稿模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堂关于冷战的历史课。

开头:引入主题冷战,作为20世纪中叶全球政治格局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不仅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发展,也深刻地影响了各国的内政和外交政策。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一起探讨冷战的起源、过程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背景介绍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冷战的背景。

二战结束后,原本作为盟友的美国和苏联,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分歧逐渐显现,导致了两极世界的形成。

美国主张资本主义和自由民主,而苏联则坚持共产主义和集权政治。

冷战的起源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冷战的起源。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了“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国开始积极介入全球事务,以遏制苏联的扩张。

同年,马歇尔计划的提出,旨在帮助战后欧洲国家重建,也是冷战政策的一部分。

冷战的过程在冷战的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的事件和时期。

首先是柏林封锁与空运(1948-1949年),随后是朝鲜战争(1950-1953年)和越南战争(1955-1975年)。

这些冲突虽然没有演变成全面的热战,但无疑加剧了东西方的紧张关系。

军备竞赛此外,冷战期间的军备竞赛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话题。

核武器的竞赛,尤其是在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期间,将世界推向了毁灭的边缘,但也在某种程度上维持了一种恐怖的平衡。

冷战的结束最后,我们来谈谈冷战的结束。

随着苏联经济的衰退和国内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1980年代末,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提出了“新思维”政策,试图缓和与西方国家的关系。

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正式结束。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冷战的历史背景和过程,还认识到了冷战对世界格局的深远影响。

冷战虽然已经结束,但它留给我们的教训和启示,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结尾:课堂互动在课程的最后,我鼓励同学们思考并讨论:冷战结束后,世界是否变得更加和平?冷战时期的经验对我们今天的世界有何启示?希望通过大家的讨论,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冷战这一历史事件。

初中历史《“冷战”与“热战”》说课稿

初中历史《“冷战”与“热战”》说课稿

初中历史《“冷战”与“热战”》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冷战”与“热战”》,它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两极下的竞争”中的第10课。

下面我从六个方面来说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战后初期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的局面,表明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被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所取代。

美苏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剑拨弩张,形成“冷战”局面。

但这种冷战的格局并不符合战后世界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两大阵营的存在也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很快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转化,是新旧历史阶段交替的一个过渡环节,因此,本课具有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二战后初期的世界形势。

(2)了解铁幕演说和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美苏对峙局面形成背景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世界近代史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梳理,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及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两极格局,初步认识冷战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世界和平的可贵。

(三)教学重点:美苏“冷战”的表现;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四)教学难点:两极格局的认识与评价。

二、说学情本课的“冷战”和两极格局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不密切,较难引起学生的共鸣、激起学生的兴趣。

因此,要借助文字材料、历史图片,以利于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冷战”、两极格局和“热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说教法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课的实际特点,我主要采用谈话法、阅读指导法、问题导学法和直观演示法等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做到在思中学,在学中思。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说课冷战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说课冷战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和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及作业 说教学反思
探:冷战背景
材料一:
战后初期,美国曾一度垄断了原子武器;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 海军和空军;在56个国家驻扎军队,建有480多个海外军事基地。
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资 本主义国际贸易体系。
联为首的军事联盟——华约。
5.2 讲授新课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和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及作业 说教学反思
政治
经济
军事
美国
1947年 杜鲁门主义
苏联
1947年 共产党和工 人党情报局
1947年 马歇尔计划
1949年 经济互助委
员会
1949年 北大西洋公
约组织
1955年 华沙条约组
板书设计
6.1板书设计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和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及作业 说教学反思
冷 战
冷战的 背景
冷战的 表现
政治 经济 军事
冷战的产物——德国的分裂
冷战的 影响
积极 消极
6.2作业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和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及作业 说教学反思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冷战有关的文献材料、图片等资料,掌握
证据和独立思考,初步学会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的 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形成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意识。
3.2 重难点
工说作教回材顾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教学重点 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 冷战对世界造成了什么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设情境,适时追问,培养能力
——《冷战》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就执教的《冷战》一课进行说课,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生本理念、课后反思五方面说课。

一、说教材
《冷战》一课主要介绍二战后国际关系中最为重要的美苏关系。

课标上对这一课做了这样的说明:学习本课,学生要知道杜鲁门主义、“北约”“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九年级学生对世界历史有初步的了解,储备一定的中外历史知识,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对感性的事物容易理解,但是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有限,所以依据这些我确定了如下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冷战政策及其具体表现,理解冷战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和导学案进行自学,通过对美苏关系转变与其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用唯物史观点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冷战给国际局势造成了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和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树立和平发展的观念,反对霸权主义。

掌握冷战政策及其表现是本课学习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课教学采用提问法、讲述法、图示法、多媒体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手段。

调动学生听课积极性和主动性。

并通过多媒体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思想教育的教学目的。

学生结合导学案采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归纳法学习本课。

“自学法”是本课最大的特点。

三、说教学流程
整个教学我才用了“三学小组”的模式,课堂分为预学、互学、评学三个环节。

导入我采用了做小游戏的方式。

我说:“上新课前我们轻松一下,请这两位同学做个游戏。

要求他们表演扳手腕,看谁力气大?”然后每人给他一个话筒,并告诉他们:“假如(书)这是手榴弹,特别规定:输的人会拉响手榴弹。

”比赛开始后他们都没有把对方扳倒。

然后我问:“结果如何?”同学们说:“平手”。

由此引出漫画“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导入新课。

在学生预学环节,我为
学生提供了预学任务,预学任务围绕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

让学生根据预学任务读课文,梳理知识结构,采用批注法,提高自学效率,采用时间轴和地图梳理史事,让学生有时空观念。

学生自学完成后,我利用自学检测环节,对学生暴露出的疑点难点,及时进行点拨讲解。

互学环节的第一环节,我用两个材料题,来检测学生知识运用情况,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办法,进行思维火花的碰撞,让学生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互学第二个环节:让学生通过材料分析冷战下的中国外交变化,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将历史横向联系,理解一国外交政策是基于国家利益之上的,进行知识迁移;互学的第三个环节:根据十九大的报告中提出的新时代中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任务。

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让学生思考如何避免战争爆发,维护世界和平。

目的是由历史联系现实,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家国情怀这一素养。

评学环节分为课堂小结和随堂检测,对学生的评价采用口头、手势等评价方式,以鼓励为主。

目的是调动学生,巩固所学。

四、说生本理念
我的生本理念是: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

在课堂上用问题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后再教师点拨。

五、反思
这堂课我预设的学习目标基本完成了,导入环节的小游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消除学生的拘束感;在互学环节分析材料的时候,一些学生的反应很快,分析得到位,带给我惊喜,教学中我注意结合中国历史与现实,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比较积极,我通过表情,手势,语言等鼓励他们、表扬他们,努力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处理“冷战政策”这部分知识点是不够干脆,浪费了一些时间,导致后面评学环节的随堂检测没有完成;课堂语言还有待更精炼,对学生的关注还不够,对学生的评价语言比较单一。

总之,这节课堂上的不足之处激励着我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反思中成长。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