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鸭共生鸭的孵化技术
有机稻田稻鸭共作技术
有机稻田稻鸭共作技术有机稻田稻鸭共作和普通稻田稻鸭共作操作基本相同,主要突出鸭子的品种选择、饲料及疾病预防和治疗,鸭子品种要选择地方品种,饲料最好要用有机农场生产的粮食作物,疫病防控不使用抗生素,采用中草药及其他生物方法治疗。
有机鸭的饲养管理鸭品种选择。
选择体型适中、适应性能好、抗病力强、适于在田间放养的本地品种,如高邮麻鸭等。
雏鸭的驯水。
鸭驯水的要求一是早驯水,以便增加雏鸭放入稻田的适应性,二是驯好水,让小鸭在水中锻炼,1-5日龄开始对雏鸭进行下水调教,雏鸭每次下水、出水及喂食时,应呼唤形成条件反射。
大田围网。
水稻插秧后,在稻田的四周要用尼龙网围起来,围网选用2×2厘米网眼的尼龙网,高度70-80厘米,防止黄鼠狼、野猫等天敌的袭击和方便鸭群管理。
鸭子下田时间。
人工插秧后7天,机插秧最早在栽后10天以上,秧苗活棵即可放入苗鸭。
适宜放入稻田的苗鸭一般以7~10日龄的育雏期。
经提前驯水,即可放入水稻田,鸭放入稻田的时间宜选择晴天的上午9~10点为宜。
鸭群数量。
鸭群数量过小不能节约用工成本,过大不便于鸭群放牧管理。
一亩稻田放养15只鸭子较佳,多放需增加饲料喂量。
大面积有机稻田以4000-5000只/群为宜。
人工饲喂。
每天定时、定地点、定人工呼唤2次喂料,时间宜在上午6︰00时和下午4︰00时,前期以鸭全价饲料为主,中后期以饲喂有机农场生产的小麦为主,饲料量的多少根据稻田内杂草、水生小动物的数量来判断,如鸭大草少,适当增加喂食次数。
防雷电。
为防止雷电和暴雨,在稻田的一角为鸭子修建一个简易的鸭舍,在雷电和暴雨来临前将鸭子引到鸭舍。
简易鸭舍地基加高与田埂相当20亩左右一个为宜,鸭舍长10米,宽1.5米,可容纳300只左右鸭子栖息,上盖彩钢瓦,四周围网。
及时收回鸭群。
稻鸭有效共生期一般为75天左右,应在水稻扬花前收回鸭群,换羽前集中填饲,育肥后上市。
疫病防控。
重点做好雏鸭肝炎、禽流感、鸭瘟和大肠杆菌病等的防疫,鸭的饲养全程采用中药防治并定期驱虫,注意休药期。
稻鸭共生技术浅析
稻鸭公司技术浅析1稻田养鸭共生技术稻田养鸭共生技术就是在水稻移栽后10-15天,将雏鸭(脱温后10天)白天放入稻田觅食,晚上收回,直至水稻抽穗灌浆,稻鸭共生时间在60天左右。
1.1稻、鸭品种选择1.1.1水稻品种。
水稻品种选择高产、稳产、抗逆性强、品质优良的广稻二号、文稻一号等。
1.1.2鸭子品种。
鸭子品种选择生活力强、抗逆性好、善运动、嗜食的本地麻鸭、北京鸭等。
1. 2水稻育秧方式1.2.1培育壮秧。
采用旱育秧或湿润育秧,培育秧龄35-40天,带2-3蘖,秧苗外观要求达到敦实矮壮、整齐多蘖、叶片挺举、植株均质富有弹力。
1.3水稻栽插技术1.3.1稻田的准备。
稻田应选择在较为平坦和连片且水源较充足田块。
稻田中应经常保持水深约15厘米,尤其是鸭子在活动时,脚爪能抓到浮泥,起到中耕松土,促进根、蘖生长发育的作用。
1.2.2精耕细作。
大田要求做到三犁三耙,田平泥化。
1.2.3合理施肥。
施足底肥,亩施腐熟农家肥1000-1500公斤。
如果是首次放养鸭子的稻田应一次增施三元复合肥30-50公斤/亩。
1.2.4实行规范化种植。
为了有利于鸭子在稻田间活动,采取宽行种植,株距16厘米,行距23厘米,每穴插2-3苗为宜。
或采取宽窄行条栽,宽行27厘米,窄行17厘米,株距13厘米。
1.4鸭子主要管理技术1.4.1放养前管理1.4.1.1防护网及鸭棚的准备。
为了防御天敌的袭击鸭子在田野里乱窜,鸭子在放入田间前,在稻田的四周必须设置防护网,高度40-60厘米即可, 5-10亩围一个小区。
防护网一般采用价格便宜结实的塑料编织网。
同时,为了防止强光照射和暴雨袭击,也为了便于喂食,在每小区稻田的一角修建1-2个简易鸭棚,为鸭子提供休息、补饲和避护场所。
1.4.1.2选择健壮雏鸭。
体态均匀,绒毛整洁、有光泽,腹部柔软,脐部愈合良好,雏鸭体饱满有膘,手提时挣扎有力,叫声响亮、干脆,手摸鸭子脚有暖感,泄殖腔干净、稍潮湿、收缩有力。
“稻鸭共作”用鸭育雏技术要点
2019/19现 代 种 养“稻鸭共作”用鸭育雏技术要点1.消毒。
(1)笼具消毒:用1%的新洁尔灭擦拭与喷雾。
同时用1%的新洁尔灭浸泡水管。
(2)地面、墙壁(1.4米以下)消毒:用10%的漂白粉或2%的烧碱溶液全面泼洒,8小时后用清水彻底冲洗干净,再用福尔马林(用药量:甲醛40毫升/米3,高锰酸钾20克/米3,热水15毫升/米3)进行熏蒸消毒。
为了提高熏蒸效果,要密闭熏蒸24小时后,再打开门窗,然后通风换气3~4 天。
进雏当天,再用百毒杀溶液全面喷雾消毒1次。
2.舍内温度。
进雏前2~4天,应对舍内保温设备进行检修和调试。
育雏舍内(三层笼具饲养)1.4米高的测定温度为:1~2日龄31℃、3~4日龄29℃、4~5日龄28℃、5~10日龄26℃、10~15日龄24℃。
操作时可根据鸭的情况略作调整,随育雏日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室温,直至与外界温度相适应。
3.舍内湿度。
雏鸭饲养的环境湿度不能过大,地面不能潮湿,垫草必须干燥。
育雏前10 天,湿度应保持在60%~65%,以后逐渐降低到55%~60%。
4.饮水。
雏鸭出壳后第一次饮水叫“开水”。
初生雏鸭能行走自如,并表现有啄食欲望时,便可进行“开水”。
其方法是:用小型饮水器或水盘盛水,让雏鸭自由饮吸,保持盘中水深1厘米左右,以不湿雏鸭绒毛为度。
个别不会饮水的雏鸭应进行调教,可人为将其喙放入水中数下,便可使其学会饮水。
“开水”能刺激雏鸭食欲,促使胎粪排出。
1~3日龄雏鸭的饮水,可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配制0.1%的复合维生素溶液,让雏鸭自由饮用。
这对清洁雏鸭胃肠道,刺激雏鸭的食欲,促进其消化吸收大有好处。
如果是远距离运输,则宜首先喂给其5%~8%的葡萄糖水,其后再改用普通清洁饮水,必要时可饮0.05%的高锰酸钾溶液。
5.雏鸭的“开食”。
让雏鸭第一次采食饲料,俗称“开食”。
雏鸭“开水”后即可进行“开食”。
其方法是:将半生半熟的米饭均匀地撒在塑料布上,让雏鸭自由啄食。
稻鸭共育种养技术
稻鸭共育种养技术稻鸭共育是指将刚出壳十天左右的雏鸭放入稻田中,鸭子会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同时鸭子的运动也会刺激水稻生长,增加水中的含氧量,鸭粪便也能作为肥料,而稻田为鸭也提供了充足的水分以及食物,还有日常活动的场所,这样一种稻鸭相互促进的体系就叫做稻鸭共育。
那么稻鸭共育技术的要点是什么呢?又有什么注意事项呢?今天亲农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如何实现这种稻鸭共育的生态种养技术。
一、选育好鸭种首先应选用适于稻间放养的吉安红毛鸭或山麻鸭,这2个品种均属中小型个体,放养稻间穿行灵活,且食量较大,耐粗饲,成本较低,露宿抗逆性强,适应性强。
公鸭生长快,肉质鲜嫩;母鸭产蛋率高。
其次要育好雏鸭,由于早春气温较低,应注意防寒保暖,同时要喂少量浸湿的碎米、碎玉米和细麦糠,并适量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
一般在饲养室(棚)内摆放一些浅容器,内盛清水以提供雏鸭游玩锻炼,提高对水的适应能力。
饲养到20~25日龄,每只体重150g左右时可放到稻田中饲养。
二、放养时机根据水稻生长情况掌握时机:一般以秧苗返青、开始分蘖时放鸭。
但要根据季节灵活掌握,夏秋季气温高时,雏鸭可小一些;早春或秋末气温低时,放牧的雏鸭要大一些。
稻子抽穗扬花后停止放鸭,以免伤害稻子。
此时,如果鸭主翼羽在3cm以上就可上市出售,如不到出售年龄,可转入江河湖泊里放牧。
从本地的实际情况看,除水稻生长期在稻田里可固定放鸭外,还可以充分利用草籽、春花、晚稻收割后的茬地放鸭。
三、放养密度鸭在稻丛间的放养密度一般以180~225只/平方米为宜,最好以500只左右为一群,既有利于避免鸭群密集而踩伤前期稻苗,又能分布到圈定范围稻间各个角落去寻找食物,达到均匀控制田间害虫和杂草的目的。
在放养雏鸭时最好在群里放养3~4只大其他鸭1~2周龄的幼鸭,以起到遇外敌时能预警,躲风雨返回时能领头的作用。
为了增强雏鸭的抗病能力,放养前每只鸭需注射鸭瘟、鸭病毒性肝炎等疫苗。
四、肥水管理鸭属水禽,在稻间觅食活动期间,田面水层要浅,使鸭脚能踩到表土的水层,以利于鸭脚踩泥搅浑田水,起到中耕松土,促进水稻根、蘖生长发育的作用。
稻鸭混合种养技术要点
稻鸭混合种养技术要点稻鸭混合种养模式,主要以水田为基础、优质水稻生产为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可实现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目标的农牧结合、生态化立体生产新模式。
其特点是利用鸭在稻田捕虫、除草、防病、增肥和刺激水稻生长,稻田养鸭、养鸭肥稻保稻。
具有改善生态环境,增强水稻自身生长活力,省工节本,稻鸭产品安全优质的突出优点。
稻鸭混合种养模式,既可以用于单季稻田,也可以用于双季稻田的早稻和晚稻。
该模式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适宜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田采用,特别适合于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和绿色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应用。
技术要点:2.1 混合种养规格水稻种植株行距配置,既要有利于鸭在稻间穿行活动时少伤害稻苗,又要兼顾当地种植习惯。
采用手工或机械移栽的一季中、晚稻或者是连作早晚稻,以宽行窄株的密植规格为宜;采取抛栽或撒直播的一季中、晚稻,或连作早晚稻,由于没有行株距可分,水稻生长前期,鸭在稻丛间间的觅食活动,不同程度会直接伤害一些稻苗,为了补足苗数,除了适当推迟放鸭时间外,还要比不放鸭的稻田多抛一些基本苗,或多播些芽谷。
鸭子放养密度,一般以10亩稻田为一个单元,稻田四周进行塑料纱网围栏,高度0.7-0.8米,内放养鸭子120-150只,田边搭个小型简易棚,进行全天候共育。
2.2 品种选择水稻要因地制宜选择株高中上,株型集散适中,茎粗叶挺,分蘖较强,抗逆性好(包括抗倒伏、抗稻瘟病等)的早、中、晚稻优质高产新品种作为稻鸭共育的水稻品种。
如:两优培九、协优9308、中浙优1号、华优桂99、宜香1577、等等。
鸭子要选用适于稻间放养的中小型个体的品种,成年鸭每只重1.25-1.6公斤为宜,放养稻间穿行活动灵活,露宿抗逆性强,适应性较广,成活率高品种。
如:绍兴麻鸭、半番鸭、康贝尔鸭、湖南攸县麻鸭等等。
2.3 茬口及放养时间安排单季稻地区:冬季作物收获后,接着种植单季晚稻,于单季晚稻移(抛)栽后10天左右或直播后30天左右把经过育雏10-15天的小鸭放入稻田,进行全天候稻鸭共育,直至水稻抽穗并开始灌时收捕鸭子,公鸭以肉用鸭上市,母鸭转移到其他地方进行培育成蛋鸭,以产蛋再增值;水稻收获后再种植冬季作物。
怎么在稻田里养鸭-稻鸭共栖生态养殖技术
怎么在稻田里养鸭?稻鸭共栖生态养殖技术鸭子是一种常见家禽,是一种水、陆两栖动物。
但不能在水中待太久,是卵生动物。
我们知道,鸭肉不仅肉质鲜嫩,易于消化。
而且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所含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较其他肉类多,能有效抵抗脚气病,神经炎和多种炎症,还能抗衰老。
现在随着经济发展,鸭肉的市场需求量在不断扩大,养鸭一直被人们看好,特别是近几年来比较流行的稻田养鸭技术,更是将养鸭推向一种全新的发展方式。
那么,怎么在稻田里养鸭?稻鸭共栖生态养殖技术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怎么在稻田里养鸭?稻鸭共栖生态养殖技术一、饲养前的准备用竹片、树枝和其它秸秆编成高50~60厘米、密度以刚放养的雏鸭不能通过为度的围栏,将稻田四周围起来,并用竹或木条固定,防止鸭外逃。
计划实行稻田养鸭的田块,插秧时在田中间留出一块长150厘米、宽100厘米的小空地,放进一块竹板作为鸭床,高度以露出水面20厘米为宜,供鸭群休息。
二、培育健壮鸭苗因地制宜选用早熟、适应当地饲养、生活力和抗逆性较强的优良鸭种,采取防寒保温为主的鸭苗小群摊养管理技术:(1)防寒保温。
刚出壳的鸭苗幼嫩体弱,易受冻害导致死亡,应采用防寒保温措施,可用箩筐垫好干燥的短稻草,每筐放鸭苗15只左右,放在背风保暖的室内饲养,随时更换稻草,保持干燥清洁。
(2)放水。
鸭苗出壳10~15天后,可短时放水,适当加喂动物饲料;20~25天后,可延长放水时间,直至全天放水。
(3)加强管理。
在饲养期间出现个别鸭苗死亡,往往是卫生管理不良,引起消化道疾病或受冻感冒所致,一定要加强管理,注意饮水、饲料、环境卫生。
早春寒潮来临时,不要放水,以免鸭苗受冻。
三、适龄放鸭进田20~25日龄、重约150~200克的雏鸭,即可放进田中,进田前应进行鸭瘟免疫接种。
放养密度应视稻田肥力、田里的饵料丰缺情况而定,一般中等肥力田亩放25只左右,上等肥力田亩放30只左右。
放鸭入田时间应在早、晚两造秧苗返青后,过早放鸭易造成秧苗脱泥漂浮,不利发挥稻鸭互促互利的生态效益。
稻鸭共生鸭的孵化技术
稻鸭共生鸭的孵化技术摘要从种蛋孵化的条件、看胎施温、机器孵化等方面总结了稻鸭共生鸭的孵化技术。
关键词种蛋;孵化;稻鸭共生鸭中国分类号S8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8-972-02在稻鸭共生技术中,鸭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鸭又是卵生动物,长期的人工选育驯化,鸭已经失去了自身的孵化能力,只有靠人工孵化完成。
鸭蛋的孵化期为28d,即从种蛋入孵到苗鸭出壳,在适宜的条件下,需要28d才能完成。
1 种蛋孵化的条件1.1温度温度是胚胎发育的首要条件,必须严格正确的掌握。
因为只有在适宜的孵化温度下,才能保证蛋中各种酶的活动和胚胎正常的物质代谢,从而保证胚胎生长发育的正常。
发育中的胚胎对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最敏感,只有在适宜的温度下,胚胎才能正常发育并按时出雏。
鸭胚胎适宜的温度范围在37.5~38℃,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胚胎的发育,严重时会造成胚胎死亡。
一般讲,温度高,胚胎发育快,但很软弱,温度超过42℃,经2~3h以后胚胎死亡;相反,温度太低则胚胎的生长发育迟缓,温度低至23℃,经30h胚胎便会全部死亡。
随着胚胎发育阶段的不同,胚胎对外界温度要求也不一样。
孵化初期,胚胎物质代谢处于低级阶段,本身产生的体热少,因而需要较高的孵化温度;孵化中末期,随着胚胎的发育,物质代谢日益增强,胚胎本身产生大量的体热,因而需要稍低的温度。
但不能用一个孵化温度标准,来保证种蛋的孵化率。
如大蛋与小蛋相比,在孵化前期大蛋接受温度的影响要比小蛋为慢,到了后期,大蛋的散热效能又比小蛋差。
人工孵化通常有恒温孵化和变温孵化2种方式。
恒温孵化即在同一个孵化箱中,有批次不同孵化日龄的胚胎时,采取始终不变的温度(37.8℃)孵化,即为恒温孵化。
变温孵化即变温孵化也称多阶段孵化,在孵化箱中只有单批次孵蛋,则可按胚胎各阶段所需要的温度进行变温孵化。
孵化温度受季节、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
所以室内温度低时,孵化器温度就应高些;室内温度高时,孵化器温度就应低些。
稻鸭共作种养技术
稻鸭共作种养技术一、场地要求场地环境应符合无公害食品水稻产地环境条件,并经过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
此外,还应尽量选择具有独立生态小流域、隔离条件较好的区域,稻田地势应相对平坦,排灌方便、不易受水涝旱灾害、土壤病害较少,而且相对集中连片。
稻田附近应具备水体环境好,具有换水功能池塘。
最好是水面5-10亩、水深1.5-2.0米的池塘,池塘边要预留2亩左右的空地。
二、水稻品种选择选用的品种必须通过国家或地方审定并在当地示范成功,米质达国标三级以上,尽量选择加工厂喜欢收购的订单品种或口感较好的优质稻品种。
选择综合抗性好,特别是对当地易发的主要病虫害的抗性强,生育期较长的早晚稻或一季稻品种。
三、播种育秧(一)育秧方式早稻和一季稻宜采用塑盘育秧,晚稻宜采用湿润育秧。
(二)种子处理晒种、浸种、催芽及播种。
浸种前晒种1-2天,应避免直接将种子暴晒在水泥地面上。
晒种后用清水选种,再浸种10小时捞出透气2小时,继续用清水浸种10小时,再捞出透气2小时;然后用药剂浸种消毒12小时以上(种液比为1:1),预防恶苗病等种传病害。
具体参照药剂使用说明。
浸种后置于透气性良好的器具中保持35℃左右,促进破胸露白。
机插秧秧盘播种后,在温度30-35℃、湿度70%-75%的暗室内码放48小时或采用黑膜覆盖保湿48小时(要求秧盘水分充足),待根芽整齐长出后摆放至秧床。
(三)播种期早稻一般在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2℃时,即可抢晴播种并盖膜保温,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初进行播种育秧;一季稻根据品种生育期以使其抽穗期避开7月中旬至8月中旬高温季节安排播种期;双季晚稻应根据早稻收获时间并结合品种生育期及适合秧龄期,以确保在秋季寒露风来临前安全齐穗为原则来安排播种期。
(四)播种量按照不同品种类型、移栽方式等备足种子量。
手工移栽常规稻亩大田用种量2.5-3.0公斤,杂交稻1.0-1.5公斤。
机插常规稻亩大田用种量3.0-3.5公斤,杂交稻1.5-2.0公斤。
无公害稻鸭共育丰产技术
无公害稻鸭共育丰产技术无公害稻鸭共育,就是依靠鸭子在稻株间吃虫(杂草、绿萍、浮游小生物)、排泄等活动,不用中耕除草,不施化肥、农药,使稻鸭和谐共生。
采用这种种养模式不仅省工节本,而且生产出来的稻米、鸭肉等均属于无公害产品。
现将无公害稻鸭共育丰产技术介绍如下:一、稻田和稻、鸭品种的选择1.稻田选择:选择达到无公害产地标准、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相对连片集中种植的田块。
2.水稻品种选择:选择植株较高、株型紧凑、茎粗叶挺、分蘖较强、抗逆性好的优质稻品种。
如早稻可选金优402、金优947;中稻可选两优培九、鄂中5号、红莲优6号;晚稻可选金优928、金优12等品种。
3.鸭子品种选择:选用中小型个体、生命力旺盛、适应性强、抗逆性好、产蛋期早、产出率高、适合稻田放养的优良品种,如荆江麻鸭、沔阳麻鸭、邵兴麻鸭等。
二、水稻栽培技术1.培育壮苗:水稻按旱育无公害壮秧要求,培育成适龄带蘖矮壮秧。
秧龄早稻30~35天,中晚稻30天左右;叶龄4~5张叶片;苗体根白、茎粗、叶绿。
2.大田前期管理:移栽前15天左右灌水,翻耕整平,田间开挖丰产沟,中沟深33厘米、宽33厘米,围沟深16厘米、宽33厘米。
一次性施足基肥,以腐熟长效的有机肥、复合肥为主。
追肥则完全以鸭排泄物和绿萍腐烂还田肥代替。
3.移栽密度:采用宽行窄株移栽,一般行距20~24厘米,株距10~18厘米,每蔸插4~6根苗。
4.水浆管理:第一,鸭在稻田觅食活动期间,田面保持浅水层,以鸭脚能踩到稻田表土为宜,起到中耕松土,促进根、蘖生长发育的作用。
第二,在稻田丰产沟内,始终保持8~10厘米深的水层,供鸭戏水。
第三,分片搁田。
在水稻拔节初期,可先在一半稻田内保持水层,把鸭子赶进去,使鸭子能正常的觅食和戏水,另一半排水搁田,等搁完田再上水,将鸭子再赶到已搁好的稻田中,让另一半稻田搁田。
这样做有利于水稻秆壮、穗大,减轻病虫害。
第四,鸭出稻田后,采取湿润灌溉方法,以增强稻根活力,防止倒伏。
稻鸭共生模式下鸭饲养技术(一)
稻鸭共生模式下鸭饲养技术(一)摘要介绍了稻鸭共生模式下鸭的饲养技术,包括鸭品种选择、育雏、适时放养、科学管理、疫病防治、及时收鸭等内容,以期为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稻鸭共生模式;鸭;饲养技术稻鸭共生是一项种养复合、生态型的综合农业生产技术,其技术原理就是在水稻栽插活棵后,将雏鸭以科学的放养密度整天放入稻田,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的害虫和杂草;利用鸭子在稻田的运动产生中耕浑水增氧效果,刺激水稻分蘖生长;利用鸭粪作为有机肥料,减少和不使用有机化肥和农药,降低生产成本,节省养鸭饲料,以生产无公害、无农药残留的安全优质大米和鸭子为目的1]。
该项技术的使用不仅挖掘利用了鸭的生物潜力,而且也挖掘了水稻的生物潜力,既继承发扬了传统农业的精华,保护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提高了农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又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改良了土壤品质,保护了生态环境。
望江县是安徽省该项技术的首批示范试点县,2002年在安徽省外专局领导高度重视和农科院专家的指导帮助下,取得了较好的示范试验效果,现已在合成圩现代农业和新农村示范区组建了全国首个稻鸭共生专业协会并建成全国连片规模最大的稻鸭共生标准化生产基地,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鸭子作为稻田的主要耕作者,在稻鸭共生技术中起着主足轻重的作用,现将鸭的饲养技术总结如下。
1鸭品种选择浙江绍鸭是望江县青年鸭养殖的主推品种,饲养周期在105d左右产蛋,笔者通过引进体型较大的杂交肉鸭与浙江绍鸭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杂交肉鸭与浙江绍鸭对水稻田的节本增收差异不显著,但在鸭子的效益上差异显著。
主要原因是杂交肉鸭的营养需求较高,导致后期添料较多,饲养成本较高,利润相对较小。
因此,在鸭子的品种上各地可根据生产情况适当选择。
最好选择浙江绍鸭等中小体型蛋肉兼用品种,公鸭可以育肥,母鸭可以产蛋。
2育雏稻鸭共生田块一般选择在集中联片田块,在6月育雏,属于雷雨期,为提高的抗灾效果,鸭棚需为水泥柱支架结构,四周挂有塑料纸,便于夜间保温。
如何在水稻田里养鸭子稻鸭共育生态养殖技术介绍!
如何在水稻田里养鸭子稻鸭共育生态养殖技术介绍!稻鸭共育是一种集水稻种植和鸭子饲养为一体的生态养殖方式。
通过在水稻田里养殖鸭子,可以有效地解决水稻田间地过度利用、农药过量使用等问题,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稻鸭共育养殖技术,以及相关的管理技巧。
1.选种和养殖环境准备选用适宜的稻鸭共育品种,如爱鸭种、北京种等,这些品种对水稻田生长环境和气候适应性较好。
在水稻田里养鸭子需要合理规划饲养区域,每亩鸭舍可饲养15-20只鸭子,饲养区域内要设置遮阳网,以保证鸭子免受强烈的日光照射。
2.饲料管理稻鸭共育饲料主要有青饲料和饲料粉两部分。
青饲料主要指的是稻谷、水稻秸秆、水生植物等,这些都是鸭子喜欢的食物,可以使用农作物秸秆割碎作为饲料。
饲料粉则是以谷物粉、豆粉、鱼粉等为主要原料,根据鸭子的生长周期和饲养密度来投喂。
3.草药管理在水稻田饲养鸭子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减少农药使用。
在饲养区内适当设置一些草药植物,如茅草、苦草、柴胡等,这些草药对于鸭子的消化系统和身体健康起到很好的调理作用。
4.排泄物管理水稻田里养鸭子,鸭子的排泄物可以作为优质的有机肥料,提高稻田的肥力。
但排泄物过多会对水稻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定期清理饲养区内的鸭舍和粪便,避免积肥。
5.湿地和水分管理水稻田里养鸭子需要注意管理水分,鸭子喜欢在水中觅食,但苗期的稻田不能淹水,要保持浅水状态,待稻苗长大后可以适量增加水深。
在田间设置湿地带,可以利用湿地带的水生植物为鸭子提供食料,同时也可以降低水田中秧苗的病虫害。
6.气候和天气管理在养殖过程中需密切关注天气状况,避免暴雨、强风等极端天气对稻鸭造成伤害或冲走。
同时要根据不同季节调整饲养密度和投喂量,确保鸭子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
7.疫病防控稻鸭共育养殖可以有效降低鸭子罹患传染病的风险,但仍需要做好日常的疫病防控工作。
定期检查鸭子的健康状况,如鸭子出现异常行为、呼吸困难、食欲不振等症状,及时隔离治疗,避免疾病传播。
稻鸭共作技术
【科普惠农养殖技术Y A N GZ H I J I S H U稻鸭共作技术!"#$%&'()*+张晶王永康一、技术概述稻鸭共作技术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先进的环保型农业技术。
稻鸭共作技术就是在秧苗栽插活棵后(7~10d),将脱温雏鸭(7~10d)全天24h都放入稻田,直至水稻抽穗灌浆后收回鸭子,稻鸭共生时间在70d左右。
在不使用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的情况下,生产优质稻米和优质鸭肉两种无公害的绿色食品。
稻鸭共作技术与中国传统稻田养鸭的最大区别在于:将雏鸭放人稻田后,直到水稻抽穗为止,无论白天和夜晚,鸭一直生活在稻田里,稻和鸭构成一个相互依赖、共同生长的复合生态农业体系。
稻鸭共作极大地发挥了水田的生产功能、养殖功能、生态功能,它既是水稻生产的全新变革,也是水禽生产的全新变革。
二、增产增效情况“以稻养鸭,稻鸭共生”的种养方式实现了稻田的综合利用,稻谷丰收,鸭肉长肥,不失为两全其美。
据农业部门测算,每667m2放养12只鸭子相当于施100k g有机肥料,鸭子排出的鸭粪可折合成尿素1.3k g、过磷酸钙6k g、氯化钾0.6k g,能满足水稻对追肥的需求。
每667m2稻田养鸭增收80元,水稻每667m2产量提高20~30k g,整个生产过程中不施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生产成本可以减少近200元。
“稻鸭共作”水田产出的稻米和鸭肉完全是有机食品,没有任何污染,每667m2可比常规水稻种植增收300元左右,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明显。
三、技术要点(一)品种选择:适宜放牧的中小型品种或野鸭和家鸭的杂交品种。
(二)防强光暴雨:为了防止强光照射和暴雨,在稻田的一角为鸭修建一个简易的栖息场所。
(三)放养时间:插秧后1-2周,待秧苗活棵后,将育雏1-2周龄的雏鸭放入稻田。
从刚孵化的小鸭到1-2周龄之间,雏鸭应放在鸭舍里饲养,并在鸭舍里放置一些浅底的盛水容器,让雏鸭进行训水锻炼。
(四)放鸭密度:一般稻田10~20只/667m2,一群100只左右。
稻鸭共生技术规程
稻鸭共生技术规程
稻鸭共生技术是一种农业种植技术,通过种植稻田同时养殖鸭子,相互共生,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
下面是稻鸭共生技术的一些规程:
1. 稻鸭配置比例:稻田面积与鸭子数量的比例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一般可采取每亩稻田养殖鸭子20~50只的配置比例。
2. 稻鸭饲养管理:确保鸭子的饲养条件良好,养殖环境要干净、通风良好,饲料要均衡营养。
定期清理鸭舍,防止疾病传播。
3. 环境保护:在养殖过程中应注意环境保护,避免农药的滥用,以免对鸭子和稻田产生不良影响。
合理利用有机肥料,减少化肥使用量。
4. 鸭子与稻田的互动:科学放养鸭子,让鸭子在稻田中自由觅食,其间可以起到除草、杀虫的作用,并可通过粪便起到施肥的作用,促进稻米的生长。
5. 控制鸭子的数量:合理控制鸭子的数量,避免鸭子过多造成稻田损害,并采取措施防止鸭子损食稻谷。
6. 种植适合的稻品种:选择适合与鸭子共生的稻品种,考虑稻谷的耐鸭性和鸭子的采食习性,以提高共生效果。
7. 定期监测:定期对共生稻田和鸭子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稻鸭共生技术规程的制定应根据具体的农田情况和鸭子的品种选择灵活调整,以确保实施效果。
同时,农民在实施稻鸭共生技术时,需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注重科学管理和经验总结,不断优化技术规程,提高稻鸭共生的效益。
稻田生态养鸭共生技术
。这 种顺 应 自然规 律原
生 态 的立体 种养方 法 ,让稻 鸭互 利互 惠 ,水 稻产 量增 加 ,品质 提升 ,鸭 肉
群 鸭 进 入 稻 田放 养 后 ,不 同 稻 田
隔5 ~ 7 d轮流放养 ,早晨 不饲喂 ,白天
鲜嫩 1 5 1 感好 ,成 本低 价格 高 ,环保 无
局
、J
选择 集 中平坦 ,水 源充 足 均衡 的 稻 田 ,水深 约 1 0 ~ 1 5 m,插秧 规格 9 x 6
每 只鸭大 概 7 0 g左 右 ,或补 饲配 合 饲 料 。对于 刚放养 的雏 鸭 ,早 晚补饲 新 鲜 、有 营养 、易 消 化适 口 的精 饲 料 , 随 日龄增加逐渐减少过 渡 ,体重达 8 0 g 左 右可进 稻 田放养 。成 鸭补 饲量 可根
2 . 3 入 田 时 间 的选 择
切需 求有 机粮食 和无 公害 畜产 品 .宽
城 县 有 机 水 稻 和 无 公 害 鸭 受 到 消 费 者
田放养 鸭群 ,否 则群鸭 吃稻 穗 ,造 成 水 稻减产 。 3 注意事项 ( 1 )做好 防 疫 工作 。1 ~ 3日龄 雏
的特 别青 睐 。大众 消费 意愿催 生稻 鸭 共生 养殖 技术 的发展 热潮 .大 幅 提高
背 风处修 建 鸭舍 .鸭舍 大小 根据 鸭子 的数量而定 ,鸭 舍可建 1 m高 ,含底搭 木 板与地 面 留有空 隙 .鸭舍顶 和 四周 用 粘布 围好 ,防风 雨 、御寒保 暖 ,背 风 处 留进 出 门 口 ,鸭 舍 边挖 排 水 沟 , 鸭 舍要保 持通 风 干燥整 洁 。定 期 消毒 除虫 。稻 田四周设 置 围 网 。防 止鸭乱
甚 至 死 亡
掌 握 了稻 田养 鸭 的基本技 术 ,大 大减 少农 药化 肥 的使用 .同时节 约鸭 饲料 和人 工费用 ,遵循 自然原生态学理论 , 采 取一 系列 可持 续发展 技术 。现 将宽 城县稻鸭共生技术交流如下 。
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技术要点的探究
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技术要点的探究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技术,是指在稻田中同时种养稻谷和鸭子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稻鸭共作能够实现农田的高效利用,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技术的要点探究。
一、场所选择:选择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的平地,湖泊、江河周围的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稻田作为种养场所。
同时确保场所周围环境无严重污染。
二、品种选择:选择适合稻鸭共作的水稻品种,一般选择耐淹耐涝、耐肥耐病的早熟稻、中熟稻和晚熟稻等。
三、鸭种选择:选择一些适合稻鸭共作的鸭种,如鸽子鸭、樱桃谷鸭等。
这些鸭种具有饲料利用率高、捕捉害虫能力强、适应水稻生长的特点。
四、种植管理:合理选择水稻的品种和密度,保证充足的光照和通风,保证水稻生长的良好环境。
适时施肥,注意农药的使用。
五、放养管理:稻田中放养鸭子,控制合理的放养数量,避免对水稻生长的过度损害。
每日早晚放养,白天鸭子在稻田中觅食,晚上鸭子进入压水稻舍栖息。
六、灌溉管理:根据水稻生长的需要,合理进行灌溉,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进行定期排水,避免水稻积水,给鸭子提供合适的觅食环境。
七、收割管理:根据水稻的生长周期,合理安排收割时间。
在收割前,将鸭子从稻田中饲养室移出,防止对水稻收割造成干扰。
八、农药防治:在鸭子迁出或集中的时候,可以适量使用有机农药进行防治,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九、饲料补给:稻鸭共作中,饲料供应是关键之一。
饲料应该营养均衡,适口性好,合理添加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提高鸭子的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
十、定期检查:定期检查稻田和鸭子的生长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定期清理稻田的杂草和积水,确保稻田和鸭子的生长环境良好。
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技术的探究,有助于提高农田的效益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养殖方式,可以实现稻田和鸭子的良性互动,达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对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稻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稻鸭共育种养实用技术的研究
关于稻鸭共育种养实用技术的研究稻鸭共育种养是一种集稻田病虫害综合防控、强化生态环境修复和提高稻谷品质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农业生产模式。
稻鸭共育种养技术目前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该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控制稻田病虫害的发生,还可以提高稻谷产量和品质,同时有助于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
本文通过研究稻鸭共育种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一、稻鸭共育种养的基本原理稻鸭共育种养是利用鸭类控制稻田害虫的发生和繁殖,以达到减少农药使用和提高生态环境的目的。
稻鸭共育种养的基本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点:1. 鸭类的草食习性:鸭类喜食杂草和害虫,对稻田的杂草和病虫害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2. 鸭类的覆土性翻浆:鸭类在稻田中覆土翻浆,有助于稻田土壤松散、通气和生物和化学活性的提高。
3. 鸭类的排泄物富含养分:鸭类的粪便富含氮、磷、钾等植物营养元素,可以提供养分给稻谷生长,并且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
稻鸭共育种养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1. 品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环境条件和稻谷品质要求的优良稻种和鸭品种。
稻谷要考虑产量、抗病虫害性和品质等因素,鸭品种要考虑对稻田病虫害的控制效果和适应性等因素。
2. 环境准备:提前进行稻田的整地、平整和水田准备工作,确保土壤肥力和水分供应。
3. 鸭苗的选种和饲养管理:选择健康的鸭苗进行放养,加强饲养管理,提供良好的饲料和饮水条件,保证鸭苗的生长健康。
4. 配置和控制鸭苗的放养数量:根据稻田面积和种植密度,合理配置鸭苗的放养数量,控制鸭苗的密度,保证鸭类对稻田的控虫作用。
5. 小水田改造和稻鸭联合养殖:对于小水田,可以进行合理改造,设置稻田和养殖区域。
通过稻田和养殖池的相互衔接和鸭类自由进出,提高稻田和鸭类的互动效果。
三、稻鸭共育种养的应用效果和发展前景稻鸭共育种养技术的应用效果是显著的:一方面,鸭类能有效控制稻田害虫的发生和繁殖,减少农药使用和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益;鸭类的排泄物能提供养分给稻谷生长,改善土壤肥力,提高稻谷产量和品质。
鸭稻共作技术及其装备
N o n g j i t u i g u a n g 鸭稻共作技术及其装备孙艳华一、稻鸭共作的概念“鸭稻共作”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巧妙利用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共生互利关系,充分利用空间生态位和时间生态位以及鸭子的生物学特性,将鸭子使用围网圈养在稻田中,让鸭子全天都生长在稻田中,鸭子在田间捕食害虫即能降低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的几率,而且鸭子的粪便是一种很好的有机肥,可以代替化肥,在生产高质量稻米同时收获鸭子是一种高效、生态农业生产模式。
稻田养鸭起源于中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驯化野鸭,并直接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国家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吴县加里有鸭城,便是专业养鸭场地。
中国水稻的种植历史已有7000多年,而养鸭的历史也有3000多年。
据史记记载800年前的明朝,稻田养鸭是为了防治蝗虫。
目前,稻鸭共作生态模式是亚洲地区一个独特的农田景观。
二、野外鸭舍的设计1、鸭稻共作的形式。
第一种是,晚上黑天前,人工将鸭子从水田里赶回家里,圈养。
但这样人力消耗比较大,而且作业条件差。
另一种是,在野外建立一个简易的鸭舍。
但问题是鸭子在野外过夜不安全。
基于此,设计了一款自动开关门的鸭舍,既可以防御鹰、乌鸦等飞鸟,又可以防止地面的黄鼠狼、蛇鼠类、野生动物等对鸭子的袭击。
2、开关门时间的确定。
按照天体昼夜运行规律,自动调整开关门时间,由电脑系统自动实现。
早晨鸭子急于外出觅食,因此开门时间可以早点,设置在亮天后10分钟。
为了防止天黑了鸭子不回舍,设置在天黑前30分钟关门。
3、音乐类型与音量的确定。
经过多次试验,发现鸭子喜欢轻音乐,音量在65分贝左右即可。
4、补料量的确定。
根据经验,稻田养鸭中人工适时的补料量(理论给料量)是正常鸭每日饲喂量的20%~25%,本研究取正常给料量的22.5%。
选取22~35日龄、饲养数量为25只/亩的北京鸭。
5、设计基本要求。
四壁等处应能防天敌,保证鸭子安全过夜;太阳能驱动参数可调;便于在负责地形条件下安装、固定,少占耕地;能够快速安装与拆卸、便于运输;防冰雹、暴晒和大风。
稻鸭共作技术
稻鸭共作技术稻鸭共作技术是指将雏鸭放人稻田,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产生中耕浑水效果;同时鸭的粪便作为肥料,最后连鸭本身也可以食用。
在稻田有限的空间里生产无公害、安全的大米和鸭肉,所以稻鸭共作技术是一种种养复合、生态型的综合农业技术。
稻鸭共作技术与中国传统稻田养鸭的最大区别在于:将雏鸭放人稻田后,直到水稻抽穗为止,无论白天和夜晚,鸭一直生活在稻田里,稻和鸭构成一个相互依赖、共同生长的复合生态农业体系。
稻鸭共作具有五大优点:一、除草根据鸭的特性,它喜欢吃禾本科以外的植物和水面浮生杂草,但有时也吃幼嫩的禾本科植物。
同时,鸭在稻田里的活动过程中,它的嘴和脚还能起到除草的作用。
鸭能够比较干净地除去稻田中的杂草。
二、除虫鸭非常喜欢吃昆虫类和水生小动物,能基本消灭掉稻田里的稻飞虱、稻蝽象、稻象甲、稻纵卷叶螟等害虫。
这种除虫效果与使用杀虫剂有相同的功效。
三、增肥稻鸭共作时期内,一只鸭排泄在稻田里的粪便约l0公斤,相当于:氮47克,磷70克,钾31克。
每50平方米放养1只鸭,所排泄的粪便足够稻田的追肥了。
四、中耕浑水鸭在稻田里不停地活动和游泳,产生中耕浑水效果。
水的搅拌使空气中的氧更容易溶解于水中,促进水稻的生长;泥土的搅拌产生浑水效果,会抑制杂草的发芽。
五、促进稻株发育鸭在稻株间不停地活动,鸭嘴不断地在水稻植株上寻找食物,这种刺激能促进植株开张和分蘖,促使水稻植株发育成矮而壮的扇形健康株型,增加抵御强风的能力。
那么,稻鸭共作中,养鸭技术如下:一、鸭品种选择一般选择野鸭和家鸭的杂交品种,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体型的鸭品种。
为避免鸭吃秧苗和压苗情况,注意培育体形较小的品种。
鸭放人稻田的时候,以晴天为宜;寒冷的天气会使鸭体温下降衰弱而死的情况发生,这时应尽早将弱小的雏鸭带回家进行保温处理。
二、防强光暴雨为了防止强光照射和暴雨,在稻田的一角为鸭修建一个简易的栖息场所。
稻鸭共育的养鸭技术
稻鸭共育的养鸭技术稻鸭共育技术是目前我国及亚洲水稻主要生产国家正在大力组织推广的一项优质高效农业技术。
这项技术由于具有降低水稻种植和养鸭生产成本、提高大米和鸭产品品质、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等优点而受到了国内外广泛重视。
稻鸭共育鸭在稻田为水稻除草、除虫、浑水、施肥、刺激水稻生长,稻田为鸭提供了放牧场所和食物饵料,二者互为依存,相得益彰。
一、鸭的品种选择稻鸭共育的鸭品种选择要考虑的因素,一是鸭的个体较小,适宜在稻田秧行中穿行,且行动敏捷,除虫、除草、浑水效果好,同时要求鸭的耐水性强,能长时间在稻田中活动。
二是鸭产品上市的经济性,即饲养日龄、上市体重、上市蜻蜓点日龄。
市场上体重达1.5kg以上、饲养期3月龄以上的麻鸭售价高(作肉鸭可以煨汤,作蛋鸭可即将开产)。
稻鸭共育的鸭种选择,蛋鸭品种推荐饲养绍兴鸭及其配套系(江南一号、江南二号、白壳一号、青壳二号)、金定鸭、苏邮二号鸭、缙云麻鸭、荆江麻鸭等,这类蛋鸭年产蛋平均300枚左右,平均蛋重68~70克,也较适合再制蛋加工需要。
肉鸭推荐饲养肉蛋兼用品种中个体相对较小的沔阳麻鸭,或以高邮鸭等体型较大的地方肉蛋兼用品种公鸭与高产蛋鸭母鸭杂交,生产既适合稻田养鸭又适合市场俏销的优质麻羽肉鸭。
二、稻鸭共育的养鸭设施稻鸭共育的养鸭设施因农户多、相对分散,多采取因陋就简的进行。
饲养数量较多时,可在田边选一地势高燥的地方修建鸭舍,鸭舍地面应高出农田20公分以上。
鸭舍坐北朝南。
推荐搭建塑料大棚鸭舍,棚宽4m左右,棚高1.8m左右,棚长根据养鸭数量而定。
用毛竹做大棚屋架,内层铺无滴塑料膜,中间夹10公分厚稻草保温隔热,外层再铺一层塑料膜防水并固定稻草。
大棚两侧的塑料膜可放下和收起,以利于鸭舍通风和保温。
按每平方养鸭7~8只(育成及产蛋鸭)决定鸭舍面积。
运动场朝向稻田,向稻田倾斜15度,以利排水,并在运动场上搭建1.8m高的防晒网。
运动场按每平方养鸭3只圈围。
为防止鸭舍潮湿,鸭舍可铺竹板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鸭共生鸭的孵化技术摘要从种蛋孵化的条件、看胎施温、机器孵化等方面总结了稻鸭共生鸭的孵化技术。
关键词种蛋;孵化;稻鸭共生鸭中国分类号s8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8-972-02在稻鸭共生技术中,鸭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鸭又是卵生动物,长期的人工选育驯化,鸭已经失去了自身的孵化能力,只有靠人工孵化完成。
鸭蛋的孵化期为28d,即从种蛋入孵到苗鸭出壳,在适宜的条件下,需要28d才能完成。
1 种蛋孵化的条件1.1温度温度是胚胎发育的首要条件,必须严格正确的掌握。
因为只有在适宜的孵化温度下,才能保证蛋中各种酶的活动和胚胎正常的物质代谢,从而保证胚胎生长发育的正常。
发育中的胚胎对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最敏感,只有在适宜的温度下,胚胎才能正常发育并按时出雏。
鸭胚胎适宜的温度范围在37.5~38℃,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胚胎的发育,严重时会造成胚胎死亡。
一般讲,温度高,胚胎发育快,但很软弱,温度超过42℃,经2~3h以后胚胎死亡;相反,温度太低则胚胎的生长发育迟缓,温度低至23℃,经30h胚胎便会全部死亡。
随着胚胎发育阶段的不同,胚胎对外界温度要求也不一样。
孵化初期,胚胎物质代谢处于低级阶段,本身产生的体热少,因而需要较高的孵化温度;孵化中末期,随着胚胎的发育,物质代谢日益增强,胚胎本身产生大量的体热,因而需要稍低的温度。
但不能用一个孵化温度标准,来保证种蛋的孵化率。
如大蛋与小蛋相比,在孵化前期大蛋接受温度的影响要比小蛋为慢,到了后期,大蛋的散热效能又比小蛋差。
人工孵化通常有恒温孵化和变温孵化2种方式。
恒温孵化即在同一个孵化箱中,有批次不同孵化日龄的胚胎时,采取始终不变的温度(37.8℃)孵化,即为恒温孵化。
变温孵化即变温孵化也称多阶段孵化,在孵化箱中只有单批次孵蛋,则可按胚胎各阶段所需要的温度进行变温孵化。
孵化温度受季节、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
所以室内温度低时,孵化器温度就应高些;室内温度高时,孵化器温度就应低些。
一般在蛋源比较充足,一次性装满孵化机时,用变温孵化较为理想。
变温孵化的优点,可根据胚胎和发育情况逐步调整温度,有利于胚胎发育。
孵化中的鸭蛋每天都有一定的发育特征,这种特征在较强的灯光前,可清晰地看到,根据胚胎发育的特征,给予适当的孵化温度供其正常发育,这就是“看胎施温”技术,熟练地掌握鸭胚每天的发育特征,就能正确地判断出孵化天数,从而根据孵化天数调整孵化温度。
1.2湿度湿度对胚胎的发育也有很大的影响,它与蛋内水分蒸发和胚胎物质代谢有密切的关系。
在孵化过程中若湿度不足,蛋内水分会加速向外蒸发;若湿度过高又会阻碍蛋内水分蒸发,湿度过高过低都会破坏胚胎正常的物质代谢。
在整个孵化过程中,胚胎对湿度的要求是“两头高、中间低”,即在孵化初期相对湿度设为65%~70%,较高的湿度可使胚蛋受热均匀,减少蛋内水分的蒸发,以利于胚胎羊水和尿囊液的形成;孵化中期随着胚胎生长发育的进展,需要排泄羊水、尿囊液和代谢产物,相对湿度可降至60%;孵化后期又要将湿度提高至65%~70%,较高的湿度可使蛋壳变脆,方便雏鸭啄壳,还能防止雏鸭绒毛与蛋壳黏连。
1.3翻蛋翻蛋可以改变蛋黄和胚胎位置,使胚胎不会与壳膜相连,造成胚胎死亡。
同时翻蛋还会使胚胎受热均匀,有助于胚胎发育及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营养的吸收。
因此,在孵化过程中,要必须经常翻蛋d翻蛋的原则是:前期多翻(每昼夜8~12次),后期少翻(每昼夜6~8次),孵化至最后3d可停止翻蛋。
翻蛋最好达到110~120℃,机内翻蛋系统可设定在2h翻1次,翻蛋时转动的角度尽可能大一点,最好达到110~120℃,翻蛋角度不能少于90℃。
当孵化至25~26d应停止翻蛋,将鸭蛋转入出雏机。
1.4凉蛋对鸭蛋的孵化而言,凉蛋显得更加重要。
鸭蛋脂肪含量高,随着胚蛋胚龄的增加,孵化至16~17d后,胚胎增大,脂肪代谢能力加强,产生大量的生理热,使蛋温急剧升高,对空气需要也大大增加,必须向外散出多余的热量和保持足够的空气量,而且鸭蛋体积大,单位重量蛋表面积小,本身散热能力比鸡蛋低,如果余热不能及时散发出去,蛋温就会过高,影响胚胎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出现“烧死”胚蛋现象,因此,在孵化后半期必须进行凉蛋,才能提高孵化率和获得健壮的雏禽。
在鸭蛋的孵化期内,凉蛋一般从孵化至16d就应开始凉蛋,一日2次,每次30~40min,结合凉蛋向蛋面喷水。
凉蛋时间的长短,一般用眼皮感觉试温。
即将胚蛋靠在眼皮上,感觉既不发烫又不发凉,温温的正好。
现在新型孵化机不需要凉蛋。
1.5通风胚胎从开始发育到孵化结束,都在不断进行气体交换,随着胚龄增长,气体交换量不断加大,所以,孵化机内必须保持空气新鲜,氧气含量不能低于20%;二氧化碳含量应控制在0.3%~0.6%,最高允许含量为1.5%~2%。
当二氧化碳含量超过2%时,胚胎发育缓慢,死亡率增高,会出现胎位不正和畸形等现象。
在整个孵化过程中,孵化机内都要及时通风换气,尤其是孵化中后期,保持空气新鲜特别重要。
2 看胎施温所谓看胎施温,就是在人工孵化过程中,使用灯光照蛋,检查鸭胚胎发育是否符合各个时期的正常发育标准。
其目的在于判断孵化条件是否合适,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查明原因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争取最佳的孵化效果。
另外还可以将无精蛋、死胚蛋等及时挑选出来,以免影响孵化率。
看胎施温,首先应充分了解鸭胚胎发育全过程的形态特征,根据看胎的认识,及时灵活地调节以温度为主的孵化因素,保证胚胎的正常发育。
例如鸭胚蛋孵化至13~14d,尿囊血管在小头合拢,整个蛋除气室外都布满血丝,在孵化术语上称“合拢”。
如果胚蛋在12d就有大部分“合拢”,说明施温太高,可相应将温度略调低一些;如果14d,大部分胚蛋还未“合拢”,则说明施温太低,可将温度再稍微调高一些。
但是孵化的五大条件是相互影响的,不能仅从温度这块来调节胚胎发育异常现象,实际运用时,要遵循规律,分清主次,统筹安排,灵活调节。
3 机器孵化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与提高,人工孵化方法已经逐步被机器孵化所取代。
较人工孵化来看,机器孵化的优点是保温性能好,孵化批量大,节省劳动力,可操作性强,破损率低,孵化率高,消毒简便。
3.1温度的调节经常谈到的孵化温度,指的是孵化器给温的温度。
在生产上又大多以孵化器“门表”所示温度为标准。
但应当指出,在孵化作业中实际存在着三种温度,即孵化给温、胚胎发育温度、孵化器“门表”温度,要清楚地加以区别。
3.1.1孵化给温。
也称设定温度,指固定在孵化器里的感温器件,如水银电接点的温度计所控制的温度,这是孵化技术人员人为设定的温度。
当孵化器里温度超过设定的温度时,它能自动切断加热电源停止供温;当低于设定温度时,又接通电源,恢复加温。
3.1.2胚胎发育温度。
胚胎发育过程中,自身所产生的热量,使胚胎温度逐渐上升,实际操作中,胚胎发育温度指紧贴胚胎表面温度计所示温度或有经验的人用眼皮测得的温度。
3.1.3门表温度。
指固定在孵化器门上观察窗里的温度计所示的温度,也是值班人员记录的温度。
孵化给温、胚胎发育温度、门表温度是有区别的,但只要孵化器设计合理,温差不大,孵化室环境温度适宜,则门表温度可视为孵化给温。
孵化器的控温系统,在人孵后到达设定温度后,一般不要随意变动。
照蛋、停电或维修引起的机温下降,一般不需要调节控制系统,过一段时间它将自动恢复正常。
在正常情况下机温偏低或偏高0.2~0.4℃时,要及时调整,并要观察调整后的温度变化。
3.2通风的调节当恒温时间过长时,说明机内胚胎代谢热过剩,加热系统不需要加热,如不及时降温可能会导致胚胎“自温”超温,因此,当发现恒温时间过长时,就应该打开风门,必要时开启孵化器门来加强通风。
当温度计显示的温度维持的时间与机器加热的时间交替进行时,说明孵化机内通风基本正常。
加热系统工作时间过长,门表温度达不到设定温度,说明新鲜冷空气进入机内太多或排气量过大,需要调小风门。
3.3照蛋在孵化过程中应对入孵种蛋进行3次照检,入孵后的6~7d进行第1次照检,剔除无精蛋和死胚蛋,人孵后第13天进行第2次照检,将死胚蛋和漏检的无精蛋剔除,如果此时尿囊膜已在蛋的小头“合拢”,则表明胚胎发育正常,孵化条件控制合适。
第三次照检可结合落盘进行。
3.4落盘鸭蛋孵化至第26天时,把发育正常的蛋转入出雏机继续孵化,称之“落盘”。
落盘时,如发现胚胎发育延缓,应推迟落盘时间。
落盘后应注意提高出雏机内的湿度和增大通风量。
落盘过程中,要注意提高环境温度,动作要轻、要快,减少破损蛋,并利用落盘注意调盘调架,弥补因孵化过程中胚胎受热不匀而致胚胎发育不齐的影响。
3.5出雏以及雏鸭管理鸭蛋孵化至第27天时开始出雏。
过去认为分批出雏(3~4次)对雏禽的质量有益处,避免了早出雏在孵化器里的时间过长而引起脱水。
但随着孵化技术的提高,种鸭场规模扩大,一次孵化量增大,如果种蛋品质好,胚胎发育整齐度好,在很短的时间里能出雏完毕,则采用一次性捡雏能提高劳动效率。
在出雏末期,对已啄壳但无力出壳的弱雏,可进行人工破壳助产。
助产要在尿囊血管枯萎时方可施行,否则易引起大量出血,造成雏鸭死亡。
出雏结束后,应该抽出水盘和出雏盘,清理出雏机,要彻底清洗水盘、出雏盘,并进行消毒,以备下次再用。
同时,对所出雏鸭进行分级、装箱,及时送往育雏场。
对无母源抗体的雏苗鸭进行小鸭病毒性肝炎性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