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二战后中苏关系的演变和发展529702096 共12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苏关系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苏关系发展史新中国建立后,中苏之间的关系成为世人所关注的话题,中苏关系一直在曲折中发展,充满了坎坷,充满了曲折。
一、中苏关系的演变过程对于中苏关系的发展历史,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50年代,中苏结盟时期。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对新中国的确立和生存具有关键的意义。
苏联诚心帮助了我们,结盟本身表明中国处于被保护的地位,中苏关系是不平等的。
回顾1950年初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其中存在着很多不平等因素,斯大林虽然在旧的中苏条约基础上做出了许多让步,但事实上仍然是在不平等的条件下保证了苏联的战略需求。
此后,由于中国人民在朝鲜战争中无私无畏的英勇表现,新中国和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阵营乃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地位相对提高,而斯大林的去世又为中苏关系的调整提供了可能性和新的转机,使苏联第二代领导人能够在平等的基础上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关系。
1953年9月赫鲁晓夫出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以后,即开始着手调整苏联的对华政策,1954年苏共新的领导集团调整对华政策至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召开前,中苏关系进入历史上的最佳状态。
其对华政策基础的根本性转变,对此期中苏“蜜月”型关系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60年代,从分歧到分裂。
1956年后到1966年是中苏开始论战并走向决裂的阶段。
分歧的开始,固然有思想意识上的关系,但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国家利益的矛盾。
苏共二十大以后,中苏双方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开始出现分歧,主要表现在:关于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问题;关于台湾海峡危机和中印边界冲突问题;关于中东局势的分歧。
由于苏联当局坚持大国沙文主义,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原则,致使中苏矛盾凸显。
到50年代末,中苏两国由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发展到两国关系上的分歧,由内部争论发展到公开化,并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1960年是中苏关系演变的一个决定性年份:1960年7月,苏联片面决定撤走在华的全部专家、撕毁了243个合作书,废除科技合作项目257个。
中苏关系的发展演变精选课件
3.从两党关系破裂到两国关系的恶化
• 中苏两党分歧的公开化 • 中苏大论战 • 中苏边界争端与边界冲突 • 中苏关系的全面对抗
第十页,本课件共有12页
三、中国外交战略调整与中苏关系
中苏关系改善的背景
➢ 苏联
➢ 中国
中苏关系正常化(进程)
➢ 中苏关系正常化中的三大障碍 ➢ 中苏边界谈判 ➢ 邓小平戈尔巴乔夫会晤
1.苏共20大及其对中苏关系的影响
• 苏共20大路线及其实质 • 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由来 • 苏共20大队中苏关系的影响
第八页,本课件共有12页
2.50年代中苏关系的主要分歧
• 苏联大规模援华及中苏分歧 • 苏联队中国核武器研制的援助与限制 • 共产党莫斯科会议及中苏分歧 • 联合舰队、炮击金门及中苏对外政策分歧 • 大跃进、人民公社与中苏对内政策分歧
“结束过去,开辟未来”
第十一页,本课件共有12页
第十二页,本课件共有12页
1964年,苏联:曾提出停止争论;毛泽东:“打打笔墨官司有什么了不起呢?天不会塌 下来;山上草木照样长;女人照样生孩子;河里的鱼照样游。这场争论要进行一万年。”
文革爆发,中苏关系更趋恶化。1969年,珍宝岛事件,边界武装冲突, 战争边缘
70年代,中国外交战略调整,中美联合对付苏联;苏联在中苏、中蒙边界陈兵 百万。1979年,中国照会苏联,《条约》不再延长,同盟被送进历史坟墓
第五页,本课件共有12页
二、中苏关系由盟友到敌人
(一) 导致中苏关系破
裂的基本因素
历史因素
第六页,本课件共有12页
战略因素
意识形态因素
国家利益因素
(最重要、最根本动因)
长波电台
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历程PPT教学课件
2.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欧和日本同美国展开 了激烈的竞争,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发展速度加 快,它们在很多领域已经赶上并超过美国,而 美国在这一时期经济却陷入了“滞胀”的状态。 西欧和日本不愿意像过去一样受美国的控制, 希望建立与美国平等的伙伴关系,开始积极为 提高自己的国际政治经济地位而努力。这些说 明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动摇。
东欧剧变、苏联 解体,两极格局 瓦解
(1)各种力量分化组合,暂
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
面
多极化 趋势
两极格 局瓦解 以来
(2)美国、俄罗斯、日本、 欧盟、中国在新的世界格 局建立的过程中发挥着越 来越重要的作用
(3)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加
强了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
势
认识
(1)国际关系格局实际上是一种 不稳定、充满矛盾斗争的状态 (2)国际政治格局是建立在实力 基础之上的,各国政治经济发 展的不平衡是导致其变化的根 源
• 3.写病梅,疗梅。表达了作者疗梅的愿望和 决心。(表)
• 摧残人才,拯救人才。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 建统治阶级,表达渴望人才、追求个性解放 的强烈愿望。(里)
1. 理解文中重要文言实词、虚词的
定 向 意义和用法,特别是词类活用和特殊 : 句式。
学 习
2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目 3 .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 标
的人才
品梅标准(曲、选人才标准 欹、疏)——— 奴才 庸才 歪才
文人画士———— 封建统治者
鬻梅者
————
封建统治 者的帮凶
托物言志
托物—— 夭梅病梅; 疗梅
言志—— 揭露社会黑暗,人
才被埋没、扭曲;要求 政治改革,追求个性解 放。
问题三:概括本文的主题。
中苏关系从对抗到缓和的转变及原因
中苏关系从对抗到缓和的转变及原因孔寒冰2013-1-31 11:05:10 来源:《国际政治研究》2004年第2期内容提要: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在中苏关系史上是从60年代末的全面对抗向80年代中后期的关系正常化的过渡。
中苏关系上这种过渡性阶段的出现,既与中苏两国内部政治发展出现的过渡性有关,又与当时的国际局势的过渡性有关。
系统地考察这一时期的中苏关系发展过程,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是研究中苏关系正常化的一个墓本前提。
关镇词:中苏关系;对杭;缓和;过渡时期作者筒介:孔寒冰,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邮政编码:100871)与关系破裂经过一个很长的过程一样,中苏关系的缓和也经过了一个很长的过程。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的中苏关系就是从60年代末的激烈对抗向80年代中后期的关系正常化的过渡阶段。
[1]造成这一时期中苏关系过渡性特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突出是由于当时中苏两国的国内局势和国际形势都带有过渡性。
正是在这种过渡性的氛围里,中苏关系的坚冰逐渐消融,中苏正常化的春天才逐渐到来。
一、对抗余波在一篇专论“文化大革命”时期中苏关系的文章中,我提出:从内容上说,20世纪60年代下半期中苏关系从以意识形态为主向以国家利益为主转变,[2]这种转变在70年代和80年代初更为突出。
与以往的对抗所不同的,这一时期中苏之间的对抗一方面是规模在不断地缩小,强度在不断地减弱;另一方面更多的是围绕着现实的国家利益,理想的意识形态色彩则越来越淡化。
概括起来说,在中苏对抗的余波中主要有这样一些典型的事件:第一,互逐“间谍”。
早在1967年,中苏就以“不受欢迎的人”为借口互相驱逐过外交人员,70年代初互逐外交人员则以“间谍”的名义。
1974年1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消息说:苏驻华使馆马尔琴科等人进行间谍活动被当场拿获,中国政府向苏联政府提出强烈抗议,外交部副部长余湛召见苏驻华大使并且宜布马尔琴科等5人不受欢迎,立即驱逐出境。
中国与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合作和关系
中国与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合作和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与苏联之间的合作与关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两国在战争期间共同抵御了日本侵略,并成功保卫了各自的领土与利益。
本文将探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与苏联之间的合作与关系,并分析其对双方和整个战争局势的影响。
1. 两国建立抗日联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与苏联面临共同的威胁——日本侵略。
为了共同应对这一威胁,中苏两国在1941年签署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并在1945年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这些条约奠定了两国的联盟关系基础,标志着双方在抗击日本侵略中的共同合作开始。
2. 苏联在中国的支援苏联为中国提供了重要的支援与援助。
在战争初期,苏联提供了大量的军事物资,包括武器、弹药和装备。
1941年底至1942年初,苏联还向中国派遣了一支苏联空军志愿者队,共同参与了中缅印战场的作战行动。
苏联的支援有效增强了中国的军事实力,对中国的战争抵抗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3. 中共与苏共的交流与合作中国共产党与苏联共产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苏联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军事训练和战略指导,帮助其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并在政治上给予了坚定的支持。
这种合作关系促进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至关重要的崛起。
4. 共同参与国际抗日战争中国与苏联不仅在本土抵御日本侵略上紧密合作,还共同参与了国际抗日战争。
例如,中国远征军与苏联红军在蒙古和满洲等地共同作战,对日军进行了有效的打击。
双方的协同行动加剧了日本在中国和东北地区的困境,对整个战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5. 对战后局势的影响中国与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合作与关系对战后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中国在战争中的表现使其成为战胜国之一,为中国的战后地位与权益争取到了更多的国际认可。
其次,中国与苏联的合作有助于推动了世界范围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对冷战时期的全球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中国与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合作与关系是极为重要的。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苏关系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苏关系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是中国抗日战争完整的历史阶段。
事变爆发后中苏关系迅速改善,1932年中苏复交,到1945年8月14 日中苏订立友好同盟条约,这一时期也是中苏关系的一个完整的历史阶段。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与德国建立反苏反共同盟,严重威胁苏联的安全,既是中国的敌国,也是苏联的敌国,应对日本的侵略战争是这一历史阶段中苏关系的主要内容。
中国是弱国,在整个抗战期间争取国际援助是中国外交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从中苏复交之日起,国民政府就极力争取苏联直接对日本参战,建立中苏抗日同盟,共同战胜日本。
在整个抗战前期中国始终将与苏联建立战略同盟列为整个对外政策的优先地位,只是到苏联与日本签订中立条约之后,才将建立战略同盟的目光转向美国。
苏联是强国,但同时面对来自德日两方面的威胁,分化德日同盟,中立德国和日本,至少避免德日同时进攻自己,是苏联外交的重中之重。
苏联对华政策从属于苏联的对德日政策,而不是相反。
中苏彼此战略要求的不同,决定中苏在对日关系上只能结成一定程度的、而且是不巩固的同盟。
因此在与日本订立中立条约、达到中立日本的目的之后,苏联就停止了对华援助。
恰在此时,在新疆问题上中苏之间发生了矛盾,国民政府迅速与美国建立起战略同盟,将对苏关系降到次要地位。
以1941年4月日苏中立条约的签订为界限,抗战期间的中苏关系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1年4月23日日苏中立条约签订为前期,该约签订后至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为后期。
前期。
九一八事变后,关东军占领东三省。
蒋介石集中兵力“围剿”红军,不抵抗日本,谋求东北问题通过国际外交解决。
但美英大国和国联对日本的侵略行径采取绥靖政策,蒋介石外交解决东北问题无望,转而谋求改善对苏关系,争取得到近邻苏联的援助。
“满洲国”成立后,中国与苏联远东地区接壤的中国东北地区的统治者已不再是不堪一击的地方军阀,而是强大的日本关东军。
二战后中苏(中俄)关系的演变和发.
王
2018/9/15
奇
1
前
言
1、自我认知:你对二战后中苏 (中俄)关系发展变化的内 容有多少了解? 2、预期目标:你希望通过这门 课的学习交流掌握什么?
2018/9/15 2
三方面的论述
一、开设本课程的宗旨和意义 ; 二、本课程的内容框架 ; 三、如何学好本学科课程?
2-1-2:父子到师生,兄弟到对手;2-3-4:反睦成仇,修复未果; 2-5:正常化;2-6-7:战略协作伙伴
2018/9/15 6
2-8 对中苏(俄)关系呈波浪式矛盾走势特点之分析 及对两国政治、经济体制之比较; 2-9 中苏(俄)美三国关系的发展及其对中苏(俄) 关系的影响; 2-10 中苏(俄)日三国关系的发展及其对中苏(俄) 关系的影响; 2-11 中苏(俄)与欧洲国家关系的发展及其对中苏 (俄)关系的影响; 2-12 中苏(俄)印(度)三国关系的发展及其对中 苏(俄)关系的影响; 2-13 面临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俄两国关系的走势 及其作用。
2018/9/15 5
2、微观角度(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对双边关系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 史人物进行力求客观的解释。
2-1 斯大林时期(后斯大林时期)奠定的中苏两党、两国关系 的特点; 2-2 赫鲁晓夫时期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的特点; 2-3 勃列日涅夫时期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的特点; 2-4 过渡时期(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中苏两党、两国关系 的特点; 2-5 戈尔巴乔夫时期中苏两国、两党关系的特点; 2-6 叶利钦时期中俄两国关系的新发展; 2-7 普京时期中俄两国关系的走势。
2018/9/15 7
三、如何学好本学科课程
1、史学的四大功能(知识积累、伦理 道德、经验借鉴、预测未来)对中苏 (俄)关系史的适用性; 2、成为21世纪优秀人才的神圣历史使 命要求清华学生必须学好这门课; 3、主导与主体之相互关系。
二战时期的中苏关系
二战时期的中苏关系二战时期的中苏关系在学习二战史时,我对这期间(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的中苏关系很感兴趣,想对战前中苏的历史和战后中苏的关系发展有了一探究竟。
一、北洋军阀同沙俄二战前,中国当时当权的是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同沙俄争夺外蒙的实际主权。
1911年,中国进行辛亥革命,沙俄趁机让外蒙宣布独立,处自己势力之内。
1915年,北洋军阀政府与沙皇俄国签定《中俄蒙协约》,中国在外蒙只保存了徒具虚名的领土主权。
二、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在十月革命(1917年)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建立。
1919年,外蒙向北洋军阀请求取消“自治”,中国驻军入外蒙,正式恢复领土主权。
因为直皖战争,中国驻蒙军撤回。
1921年,外蒙趁机成立“自治政府”。
坊间传言,当时许多来不及回国的在蒙华商被屠杀。
三、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1922年),中国与苏联纠葛开始了。
列宁执政时期,年轻的苏维埃曾想通过承认蒙古属于中国的方式,来得到北洋军阀对苏维埃的承认。
但是因为当时北洋军阀看不起苏维埃,认为得到苏维埃对中国在蒙古主权的承认并不能产生实际作用,所以忽略了列宁抛来的橄榄枝。
在斯大林执政期间,由于苏联开始强大,苏联已经在保住自己在俄国的执政地位的前提下,保证苏联对蒙古享有的控制权,所以,在斯大林时期,中国在对苏外交上屡屡受挫。
(一)1924年,在苏联的扶持下,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
(二)1925 年,斯大林获得苏联最高权力。
(三)1928年6月,国民政府统一全国后,时任外交部长的王正廷在南京发动了一场以修订不平等条约为中心的“革命外交”,将列强在华特权分为五类,革命外交将分为五期进行,包括恢复关税自主权、取消治外法权、收回租界、收回租借地,以及收回铁路利权、内河航行权、沿海贸易权等。
(四)1929年,中东路事件,中苏外交停止。
这场冲突持续近5个月之久,双方动用的一线兵力超过20万,使用了重炮、坦克、飞机和军舰等重型装备,是中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冲突,其结局对于东北的局势乃至全国的时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中美苏关系如何PPT课件
年份 美国 苏联 1968 1054 858 1978 1054 1400 1968 656 121 1978 656 1015 1968 545 155 1978 432 135 1968 4300 1300 1978 11000 4500
项目
年份 美国 苏联
现役武装部队 1968 350 340
苏什么态势?优 势在哪一方?
2021/3/7
肯尼迪
图中两个人物 反分映别美是苏谁争? 霸的态势,优 势在美方
19
第二阶段: 60年代末期至70年代末期
苏
经济危机冲击
美国 侵越战争受挫
攻 势
苏联 入侵阿富汗
美
苏联采取积极进攻战略,把中东、非洲、南
亚次大陆作为扩张的对象,特别是1979 年对阿富汗实行军事占领,标志着苏 20联21/3霸/7 权主义政策发展到顶点。
50年代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之后,对外开始争取 与美国取得平等地位,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
2、经过:
(1)、第一阶段 时间: 五六十年代。
特征: 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占据优势。
原因: 苏联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远不及美国。
表现: 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
2021/3/7
柏林墙的修筑
18
中苏关系恶化
赫鲁晓夫 扳手腕反映美
“A组织”建立于1949年
(4)举二例说明“A组织”在世界上扮
演“的A角组色织是”什成么为? 美国控制世界 霸 权的工具。举例:冷战时期遏 制苏联及社会主义国家;191199 年轰炸南联盟。
归纳:
3.美国冷战政策的三个表现
思考:针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冷战和北约的
成立,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应对?
中苏关系的演变及其启示
中苏关系的演变及其启示作者:史平来源:《现代妇女·理论版》2013年第10期[摘要] 中苏关系在历史上一直是不平坦发展的,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91年苏联解体,中苏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60年中苏关系的演变,我们可以得出启示,在制定外交政策时,应始终把坚持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关键词] 中苏关系;演变;启示【中图分类号】 D8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0-201-1中苏关系在历史上一直是不平坦发展的,这一方面反映了大国之间利益的冲撞,另一方面是国际局势对两个国家的影响。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91年苏联解体,中苏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一、1949年到1959年,是中苏关系的“亲热”期1949年前夕,中国共产党已经取得中国的半壁江山,斯大林急于了解中共取得政权后将采取怎样的立场和走上怎样的发展道路,派遣联共(布)政治局委员米高扬秘密访问西柏坡。
这次访问使双方领导人初步了解了彼此的立场、观点、意向和要求,为双方互访和进一步沟通打下了基础,同时也迈出了中苏走向同盟的第一步。
米高扬访问西柏坡后,毛泽东坚信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和建设,中国必须同苏联结成联盟。
随后,1949年6月,以刘少奇为首的中共中央代表团出访苏联。
这次访问的目的是向斯大林表明中共在国内外重大问题上的立场,为中苏结盟铺平道路,同时争取苏联给予更多的经济和军事援助。
刘少奇向斯大林阐明了中共在两党和两国关系上的原则和立场,即新中国向苏联“一边倒”的方针。
为了向斯大林表明中国与苏联结盟的坚定态度,毛泽东于1949年6月30日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公开宣布新中国将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毛泽东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要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实践证明,“一边倒”战略并不完美,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在当时它确实是一个符合逻辑的战略选择。
冷战时期中苏关系的演变
冷战时期中苏关系的演变中苏两国、两国共产党在当代世界和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所具有的特殊地位,从而使得中苏关系及其影响也在当代世界政治和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因此,中苏关系——无论是友好,还是恶化,都会对当时的世界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重大、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四十余年中苏关系的历史已经表明,中苏关系的发展变化,尤其是中苏双方的论战和对抗,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苏两国国内历史进程和历史面貌的发展,影响了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历史面貌的巨大变化,而且还影响了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巨大变迁。
研究和总结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两个最大的共产党四十余年相互关系的经验教训,这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前途是十分有意义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苏两国关系一直带有突出的党际关系色彩,即党的关系密切,国家关系就友好;党的关系终止,国家关系也即名存实亡。
而在中国和苏联的政治体制下,领袖作为决策者高度介入外交活动。
由此,中苏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种首脑外交或领袖外交。
双方关系中任何重大决策和重要变化都离不开这两党领袖的感知、感情甚或情绪的影响。
毛泽东对苏联认识的发展变化,事实上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的对苏政策,也从一个方面左右着中苏关系的发展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苏联解体四十余年中苏关系的历史,大致分为四个历史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的召开。
这是中苏关系的友好合作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苏双方进行了亲密的互助合作和互相支持。
1949年10月2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二天,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新中国,正式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1950年2月,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其它协定。
特别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对于新中国的巩固具有重大意义。
五十年代前半期,双方分别在政治上和经济上进行密切合作。
1-绪论:二战后中苏(中俄)关系的演变和发展529702096
2019/6/5
#311.
一、开设本课程的宗旨和意义
1、二战后中苏(中俄)关系的发 展在国际关系发展领域占有举 足轻重的地位,它是联系盘根 错节的国际关系发展的重要纽 带之一。
2 、 培 养 清 华 学 子 成 为 21 世 纪 优 秀人才所应具备的理念、视野 和意识。
2019/6/5
4
二、本课程的内容框架
两国关系的特点; 2-5 戈尔巴乔夫时期中苏两国、两党关系的特点; 2-6 叶利钦时期中俄两国关系发展的新篇章; 2-7 普京时期中俄两国关系的特点; 2-8 梅-普时期中俄两国关系的特点。 1-2:父子、师生、兄弟到对手;3-4:反睦成仇,
修复未果;5:正常化;6-8:战略协作伙伴
2019/6/5
Сергей Викторович Лавров,1950.3.21.-
出任原因
国际级的职业外交家 与欧美关系深厚 欧美关系的平衡器
普京全方位务实外交政策 的执行者
强调俄美仍是战略伙伴 重申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确 保安全 对周边邻国持互利合作的心态 对华持积极态度
10
参考书
• 王奇:《中苏同盟启示录》,北京:清 华大学出版社,2008。
2019/6/5
7
三、如何学好本课程
1、史学的四大功能(知识积累、 伦理道德、经验借鉴、预测未 来)对中苏(俄)关系史的适 用性;
2、成为21世纪优秀人才的神圣 历史使命要求清华学子必须学 好这门课;
3、主导与主体之相互关系。
2019/6/5
8
十月革命以来的十四(十六)位外长
2019/6/5
谢·维·拉夫罗夫
二战后中苏(中俄)关系的 演变和发展
王奇
绪论
《中苏关系史纲》内容梗概
《中苏关系史纲》内容梗概中苏关系始于20世纪中叶的冷战时期,经历了数十年的高潮和低谷。
本文将从不同阶段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交流等多个方面,概述中苏关系的历史发展。
第一阶段:建交与亲密合作(1949-1959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联成为中国最早的国际友好力量,并于1950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中苏两国共同抵制了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干涉,形成了亲密的合作关系。
苏联在中国的军事援助和技术转让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在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事业等领域提供了大量支持。
第二阶段:分歧与对立(1960-1971年)上世纪60年代初,由于意识形态分歧和领导人之间的个人恩怨,中苏关系开始出现紧张和冲突。
苏联对中国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的评价不满,同时认为中国在外交和军事上过分激进。
1960年,苏联撤回所有对华援助人员,中苏之间的联系逐渐断绝。
此阶段中苏关系进入冷淡期,两国在对外政策上出现重大分歧,导致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
第三阶段:和解与合作(1972-1989年)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联合国席位后,中苏关系局势开始缓和。
1972年,中国国家主席毛泽东访问苏联,重建两国外交关系并签署《中苏友好联盟条约》。
随着与美国的关系进一步改善,中苏之间的敌对态势有所缓解。
两国开展了一系列经济、军事和文化交流活动,中苏之间的合作也达到了高峰。
然而,在苏联改革开放的同时,中苏关系又逐渐出现新的问题和隐患。
第四阶段:冷淡与终结(1989年至今)上世纪80年代末,苏联的改革和经济困境导致了内外交困。
1989年,中苏两国发生边境冲突,进一步凸显了两国之间的分歧和摩擦。
苏联的解体使中苏关系得到新的转机,俄罗斯成为新的独立国家。
中俄关系在冷战结束后逐渐修复,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总结:中苏关系经历了建交与亲密合作、分歧与对立、和解与合作以及冷淡与终结等多个阶段。
虽然两国在冷战时期曾是紧密的盟友,但由于意识形态、领导人之间的个人恩怨以及地缘政治等因素,中苏关系屡次陷入紧张和冲突。
中苏关系发展-PPT精选文档24页PPT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中苏关发展-PPT精选文档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3.07.2019
7
三、如何学好本课程
1、史学的四大功能(知识积累、 伦理道德、经验借鉴、预测未 来)对中苏(俄)关系史的适 用性;
2、成为21世纪优秀人才的神圣 历史使命要求清华学子必须学 好这门课;
3、主导与主体之相命以来的十四(十六)位外长
谢·维·拉夫罗夫
二战后中苏(中俄)关系的 演变和发展
王奇
绪论
1、自我认知:你所了解的二战后 中苏(俄)关系发展变化的特 点及相关历史事件、人物?
2、预期目标:你对这门课的目标 期望值是什么?如何实现这一 阶段性目标?
03.07.2019
2
三方面问题
一、开设本课程的宗旨和意义 二、本课程的内容框架 三、如何学好本课程
两国关系的特点; 2-5 戈尔巴乔夫时期中苏两国、两党关系的特点; 2-6 叶利钦时期中俄两国关系发展的新篇章; 2-7 普京时期中俄两国关系的特点; 2-8 梅-普时期中俄两国关系的特点。 1-2:父子、师生、兄弟到对手;3-4:反睦成仇,
修复未果;5:正常化;6-8:战略协作伙伴
03.07.2019
(1990年代始)
03.07.2019
5
2、微观角度(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即:如何对双边关系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 历史人物进行力求客观的解释?
2-1 斯大林时期(斯大林后期)奠定的中苏两党、 两国关系的特点;
2-2 赫鲁晓夫时期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的特点; 2-3 勃列日涅夫时期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的特点; 2-4 过渡时期(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中苏两党、
Сергей Викторович Лавров,1950.3.21.-
出任原因
国际级的职业外交家 与欧美关系深厚 欧美关系的平衡器
普京全方位务实外交政策 的执行者
强调俄美仍是战略伙伴 重申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确 保安全 对周边邻国持互利合作的心态 对华持积极态度
03.07.2019
10
参考书
• 王奇:《中苏同盟启示录》,北京:清 华大学出版社,2019。
• 沈志华主编:《中苏关系史纲》,北京: 新华出版社,2019。
• 薛衔天、周新民主编:《中俄关系中文 文献目录》,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9。
03.07.2019
#131.
谢谢!
12
1、宏观角度:
二战后中苏(中俄)关系呈现出“友好”、 “冲突”、正常化”、“战略协作伙伴”关 系的波浪式走势。
1-1 中苏同盟时期(二战结束-1950年代
末)
1-2 中苏冲突时期(1960年代初-1980年代
上半叶)
1-3 中苏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时期(1980年
代下半叶始)
1-4 中俄关系逐步发展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6
2-9 对中苏(俄)关系呈波浪式矛盾走势 特点之分析及两国政治、经济体制之 比较;
2-10 中苏(俄)美三国关系的发展及其 对中苏(俄)关系的影响;
2-11 中苏(俄)日三国关系的发展及其 对中苏(俄)关系的影响;
2-12 中苏(俄)与欧洲国家关系的发展 及其对中苏(俄)关系的影响;
2-13 中苏(俄)印(度)三国关系的发 展及其对中苏(俄)关系的影响。
03.07.2019
#311.
一、开设本课程的宗旨和意义
1、二战后中苏(中俄)关系的发 展在国际关系发展领域占有举 足轻重的地位,它是联系盘根 错节的国际关系发展的重要纽 带之一。
2 、 培 养 清 华 学 子 成 为 21 世 纪 优 秀人才所应具备的理念、视野 和意识。
03.07.2019
4
二、本课程的内容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