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专题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专题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答案1、答案:B点拨:图中的火山灰厚度线由中心向西北方向凸出,说明从东南向西北方向的火山灰较与该方向垂直的附近地方厚,由此可推断出这次火山爆发时的盛行风向为东南风。

2、答案:C点拨:火山爆发产生的火山灰进人大气中,大量增加了大气中的尘埃物质,其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增强,从而大大地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导致了全球气温的明显下降。

3、答案:D点拨:火山爆发给人类会造成巨大的灾难,但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火山灰堆积形成的肥沃土壤,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所以该地的许多农民搬到火山口附近居住。

4、答案:A点拨:从图表可以很明显看出干旱造成的死亡人数最多;地震的突发性最强,不易监测。

5、答案:D点拨:火山影响的范围小,且山区人口密度小。

6、答案:C点拨: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为地震多发区。

7、答案:A点拨:自然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与水灾密切相关的因素是地形和降水量、降水时间长短等,新奥尔良市处于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地势低洼,呈碗状下凹地形,洪水不容易外泻。

8、答案:B点拨:台风(飓风)主要成因是海面和温度。

9、答案:D点拨:图中主要灾害区都在坡度比较大的山区,而平原和大型盆地中少,所以为滑坡。

10、答案:C点拨:滑坡必须发生在山区地形。

11、答案:A点拨:P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Q位于华北地区,由于夏季风季节性进退,导致雨带南北移动,若雨带长时间停留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则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华北地区干旱,若雨带迅速北跳到华北地区,则华北地区洪涝,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

12、答案:C点拨:结合两个图,干旱和洪涝都集中在东部季风区,主要地形为平原和丘陵。

这里人口集中、经济发达。

13、答案:D点拨:水利建设能调节水资源的地区和时间分布不均匀状态。

综合题1、(1)①地壳活动频繁,岩层破碎;②地形起伏,相对高差大;③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2)B 地地处内陆,气候干燥,降水稀水2答案:⑴华北平原、华南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⑵冬夏季风的推移速度和强弱影响⑶A地春旱最严重,春季时随着气温回升,蒸发加强,而A地仍受高气压控制,降水稀少,旱情严重,对农作物的生长非常不利。

专题-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课时-自然资源及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课件 (一)

专题-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课时-自然资源及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课件 (一)

专题-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课时-自然资源及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课件 (一)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依托,它对人类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就自然环境对人类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展开探讨。

一、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人类能够利用的自然界储存量或者自然界地域的天然产物。

自然资源的获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例如,粮食作物、畜牧以及蔬菜的生长离不开土地和水资源的支持。

而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则是人类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发展所必不可少的能源。

因此,对于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对于人类的发展进步至关重要。

然而,过度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例如,水资源的过度开采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食品的品质。

同时,过度的森林砍伐也会导致环境的恶化和自然生态的破坏,进而对人类生存造成隐患。

二、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中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所引发的灾害。

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伴随着人类活动受到的毁灭性冲击,例如,之前发生的山东泰安洪水、福建龙岩地震等。

由于自然灾害的随机性,往往人类难以完全避免。

而且,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如:1.生态方面:自然灾害会破坏环境资源,使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动植物资源遭到毁灭。

2. 经济方面:自然灾害不仅破坏了大量财物和基础设施,还会影响生产和交通运输,导致人民生活陷入困境。

3.社会方面: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会造成人员伤亡和失踪等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给灾区居民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还会对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总之,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我们必须加强自然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同时要随时做好自然灾害的预防与应对工作。

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智慧和创造力,实现真正的持续发展和和谐共处。

中考地理总复习知识清单与精练 专题06 中国自然资源+自然灾害(练习)(原卷版)

中考地理总复习知识清单与精练 专题06 中国自然资源+自然灾害(练习)(原卷版)

专题06 中国自然资源+自然灾害(练习)中考地理总复习知识清单与精练据新华社2017年5月18日消息,我国海域“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在南海神狐海域实现连续8天稳定产气,试采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历史性突破。

“可燃冰”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储量巨大,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新型能源。

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A.可燃冰B.天然气C.森林D.核能2.下列关于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冰”清洁无污染,我们应加大对“可燃冰”的研发、开采B.“可燃冰”全球储量足够人类使用1000年,我们可以放弃其他新能源的研究;C.“可燃冰”目前只在我国南海海域有发现D.“可燃冰”试采的成功,说明其商业化开采马上可以实现。

3.下列能源中属于新能源的是①地热能②太阳能③风能④可燃冰⑤天然气⑥海洋能A.①②③④⑥B.①②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D.②③④⑤⑥读“四省耕地、水资源对比图”,回答下面小题。

4.下列说法与图中内容相符的是A.耕地比重河北最小B.水资源比重山东最大C.北部两省区水少地多D.南部两省区水土资源匹配合理5.为解决上题所示问题,我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是A.修建水库B.跨流域调水C.移民建镇D.海水淡化长江经济带做出了重要部署。

要发挥黄金水道优势,促进经济发展,由东向西梯度推进,缩小东西差距,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构建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长江经济带,最有利的条件是()A.长江巨大的航运价值B.长江丰富廉价的水能C.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D.长江流域丰富的矿产资源7.生态安全关系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长江上、中、下游各河段需要解决的生态问题是()①水土流失②洪涝灾害③凌汛④水污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对北京、天津及沿线省区供水。

据图回答下面小题8.有关南水北调工程线路图中线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主要解决我国水资源年际变化大的问题B.输水主干河道是京杭运河C.主要解决我国水资源南北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D.工程起点是长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9.下列各项中,中线输水线路经过的省区有A.鲁、苏B.豫、冀C.皖、豫D.晋、冀王林同学绘制了“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第一部分 专题七 第一讲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第一部分  专题七  第一讲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一、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 台风(飓 台风 飓 风) 寒潮 暴雨洪 涝 干旱 沙尘暴 大风吹扬干旱 地区的沙尘, 地区的沙尘, 加之地表植被 破坏严重
强冷空 连续暴 长时间 形 热带气旋 气入侵 雨或短 无雨或 成 强烈发展 (冷锋 冷锋 天气) 天气 时大暴 异常少 雨 雨
台风 (飓风 飓风) 飓风
3.解决能源问题的措施 3.解决能源问题的措施 解决中国能源紧张问题应立足国内,把节约能源放在第 解决中国能源紧张问题应立足国内, 一位,逐步建立一个节能的社会,实行“节能优先、 一位,逐步建立一个节能的社会,实行“节能优先、结 构多元、环境友好”的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具体措施 构多元、环境友好”的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 如下: 如下: (1)通过产业结构调整、 (1)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开发利用的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 效率,降低能源需求。 效率,降低能源需求。 (2)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2)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考点二
我国常见自然灾害 在复习自然灾害时, 在复习自然灾害时,要加强纵向的系统性 和横向的关联性。在纵向上,要系统掌握每一 和横向的关联性。在纵向上,
命题 方向
种自然灾害的成因、时空分布、 种自然灾害的成因、时空分布、危害和防御措 施等;在横向上,要加强比较, 施等;在横向上,要加强比较,特别是区别气 象灾害的地域差异性, 象灾害的地域差异性,理解地质灾害的成因关 联性。 联性。
沼气
南方地区
[例1] 例
(2010·四川高考 下图是 四川高考)下图是 年河北、 四川高考 下图是2004年河北、甘肃、四川、 年河北 甘肃、四川、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黑龙江四省能源生产结构图。读图,回答 ~ 题 黑龙江四省能源生产结构图。读图,回答(1)~(2)题。

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课件

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课件
E----mail:lixh.hb@
浙江瑞安——李相华地理工作室 李相华地理工作室 浙江瑞安
台风与飓风的区别 台风与飓风的区别
类型 概念 台风 西北太平洋上中心 附近最大风力在 12 级 以 上 的热 带 气旋 西北太平洋 飓风 印度 洋和 大西 洋 上 中心 附近 最大 风 力 在 12 级以上的热带 气旋 印度洋、大西洋
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
阜新 开滦 东胜 大同 石嘴山 阳泉 神府 西山 峰峰 陕西 徐州 平顶山 淮北
黑龙江 鹤岗 双鸭山 鸡西
内蒙古
霍林河
辽宁 河北 江苏 安徽
四川 我国的煤炭资源不仅 在我国的能源中其储 量和产量居首位,而 量和产量居首位, 在世界上其产量也居 第一位。 第一位。
山西
攀枝花
六盘水
河南
源地 影响地区
亚洲东部,我国沿 亚洲 南部 ,北 美 洲 海地区 东海岸
E----mail:lixh.hb@
浙江瑞安——李相华地理工作室 李相华地理工作室 浙江瑞安
资料: 资料:
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的特大洪水使我 年长江、松花江、 年长江 们记忆犹新,其中, 们记忆犹新,其中,嫩江特大洪水是超百年一遇 给内蒙古、 的,给内蒙古、吉林和黑龙江三省人们造成的经 济损失是空前的。 济损失是空前的。 1998年仅洪涝灾害就造成我国直接经济损 年仅洪涝灾害就造成我国直接经济损 多亿元。 失2000多亿元。 多亿元
浙江瑞安——李相华地理工作室 李相华地理工作室 浙江瑞安
专题八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E----mail:lixh.hb@
浙江瑞安——李相华地理工作室 李相华地理工作室 浙江瑞安
主要知识: 主要知识
• • • • • 水资源 矿产资源 土地资源 影响我国的气象和气候灾害 地质灾害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较大 较好
西线 长江上游 (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 黄河上游
需开凿隧道,基本自流
上游 较小
最好
2.土地资源
核 心
❶基本国情__人__多__地__少___:我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3位,人均土地面积仅是世界人均的1/3。
考 ❷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特点:类型齐全,草地所占比重大,_耕__地____、_林__地____所




小 测
途径
针对问题
(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雨热同期;而 且夏季风强弱不稳定,所以降水年际变率很大。) ③水资源的污染与枯竭。
示例
跨流域调水 空间分布不均 南水北调工程、引黄济青工程、引大入秦工程
兴修水库
时间分配不均 三峡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
节约用水
利用率低、浪费 农业节水(喷灌、滴灌)、工业节水、家庭节水(一水多用)
堂 洋资源 等。根据能否再生或恢复的属性,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区别 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重复利用、循环使用 短时间内不可再生
举例 利用
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 有计划、有限制地加以开发利用
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煤炭、石 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
尽可能综合利用,注意节约,避免 浪费和破坏
原因 原因
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农业需水量大 水资源受到污染和破坏,浪费现象严重


(5)据上图可知,中线调水线路从丹江口水库引水,经过鄂、豫和__冀___(省级
行政区简称),抵达京、津两市。
(6)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都到达_华__北__平__原__,该地区水资源紧张的主要社会经济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专题复习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专题复习
考点 4我 国渔场 与三 大盐场条件 分析 .
考 点 1自然资 源的 分类 、 . 特征及 开发 利用 与保 护( 1 图 )
( ) 场 条 件 。 ① 从 海 岸 线 看 : 国大 陆 海 岸 线 有 1渔 我 1 0 80 0多 千 米 , 延 曲折 , 成 许 多 风 平浪 静 的港 湾 。近 绵 形 岸 和远 洋 还有 5O o多个 岛屿 。这些 港 湾 和 岛屿 , 0 不但 有 利 于各 种 鱼类 的栖 息 、 饵 、 卵 , 索 产 而且 便 于 渔 船 的 活动 ,
表 1
捞作业 ; ③从 寒 暖 流 看 : 国 近海 既 有 暖 流 , 我 又有 沿岸 流 。 在 两种 海 流 交 汇 的地 方 ,随 着 暖 流 而来 的暖 水性 鱼 类 和 随着 沿 岸 流 而来 的 冷水 性 鱼 类 ,因水 温 的变 化 而暂 时 停
留不 前 , 量 云 集 , 往 集 发成 汛 , 这 一 带 成 为 很 好 的 大 往 使 渔 场 ; 从 地 表 径 流 看 : 人海 洋 的 大 小 江 河很 多 , 输 ④ 流 其 入 丰富 的有 机 质 和 营养 盐 类 ,为海 洋 浮 游 生 物 源源 不 断 地 提 供食 料 。而 海洋 浮 游 生物 的 大量 繁殖 , 过来 又 成为 反 海 洋 鱼类 的 良好 饵 料 。 () 2 盐场 形成 条件 。①从 地 形 条 件 看 : 场 多 分 布 在 盐 地 势 平 坦 、 于 晒 盐 的 泥 质 海 滩 上 ; 从 气候 条 件 看 : 适 ② 要 有 利 于 海 水 蒸 发 的 天 气 , 我 国最 大 的 长 芦 盐 场 , 季 如 春 风较大 、 降水 少 而 利 于 晒 盐 , 台湾 布袋 盐 场 、 南 莺 歌 海 海 盐 场 因地 处 背 风 坡 , 雨 天 少 , 天 多 , 发 旺 盛 而 适 合 阴 晴 蒸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专题复习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专题复习
有 利 影 南 响 对 生 态 效 益 增 加 城 市 用 水 美 化环 境 调 缓 解 过 量 开 采 地 下 水 引 起 的 地 下 水 位 入 区 下 降 . 制 地 面 沉 降 控
水资源 可再生资源 保护 和促进更新并充分利用 气候资源 自然资源
土地 资 源
互联 系见 图 2 。
生 物 资 源
西 气 有
地 区
改善 东
部 大 气 环境
东 利 输 影
工 响 程
经 济 效 益 资 源 优 势 变 为 经 济 优 势 . 为 新 的 经 济 成 增 长 点

西

推 动 西部 地 区 天 然 气勘 探 开发 、 道 等 管
有 明显 的地域 差 异 : 环性 : 时空 南 多 北 少 : 季 淡 化 海 水 . 扩
通 常 以 河 流年 径 流 总 分 布 的 不 节 、 际 变 化 大淡 水 来 源 : 年
量 的 多 少来 反 映 一 个 均 匀性 : 利 大 : 土 配 合 欠 兴 修 水 库 . 水 植 国 家或 地 区 水 资 源 的 用 的 广 泛 佳 : 口 剧 增 , 树 造 林 . 止 人 防 多少 性 和 不 可 经 济 发 展 . 生产 水 土 流 失 : 节
考点 1 自然资 源分 布 、 点及 其 开发 利 用与保 护 . 特
【 命题 角度 】 题 多 以某 区域 某 种 自然 资源 的分 布 、 命 开 发 利用 状况 为 载体 切 入 , 干呈 现 形式 多 样 , 区域 地 图 、 题 有
【 知识 清单 】表 2 ( )
表2 西 气 东 输 工 程 南水 北 调 工 程 对 地 理 环 境 的 影 响
调 引起 长 江 泥 沙 淤积 加 重 使 航 道 淤 塞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专题复习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专题复习
★区域能 源和矿产 资 源的合理 开发 与 区域可持 续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 自然灾害类型最多、频次最多的国家 , 几乎拥有世界上所有 的灾害类型。为突 出重点 , 大纲或考
首先 明确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 的特点 。能源资源包 括水能等可再生资源和煤 、 油、 石 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 两大类 , 且能源对 区域 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关键 ; 而矿产资 源则都是 不可再生资源。 其次 , 会分析某区域 的地理环境 特征 ,以说 明该 区域资源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利 因素和制 约条件 。再次 , 初步学会分析 、 研究区域可持续 发展 的方法。分析一个 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 的合理开发 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 要抓住 以下几个要点 : 一是该 区域 的背景条件—— 区位条件、能源资源或矿产资源的 结构 、地理环境状况 ;二是该区域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 盾; 三是该区域可持续 发展 的主要策略。

问题。 ②非可再生 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对策及其 开发过程 中应采取的环保措施 。③人类对 可再生资源不 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 以及保护、 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 自然 灾 害的 主要 类型 、 点 、 特 分布
自然灾害有多种分类方法 , 了解其 中的一种 即可, 如 按成因分类 。 自然灾害的特点很 多 , 如广泛性与 区域性 、 突发性与 永久性 、 繁性 与不确定性 、 频 周期性 与不 重复性 、 不可避 免性与损 失严重性 以及灾害之 间的关联性等 ,尤其是关
专 曩 点 拨
“ 资源 与 自然 灾害" 白 幸题复 习
●相炜地理研究 室( 7 0 0 260 )
“ 自然资源与 自然灾害” 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 纽带 , 是联系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桥梁 , 历年来都是高考 命题关注的焦点之一。新课标版的地理考试大纲或考试说 明, 对该部分的要求主要有 :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 意义 , 资源跨 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区域能源和矿产 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 用、 保护; 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 、 , 然灾害发生的 特点 分布 自 主要原因、 危害及预防, 我国主要 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中国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中国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2)从发电站能源来看,AB处 为 力发电站,CD处为 力 发电站。 (3)E处能源短缺旳主要原因 是什么?为何本地适合发展核电?
A B
CE D
经济发达,人口多,能源需求量大,而本地能源资源较少; 核电不受空间限制,尤其适合在经济技术发达,资源短缺旳 地方建设。
我国铁矿资源旳分布
甘肃
辽宁 内蒙古 河北
发生旳条件
①地形陡峻 ②有丰富旳涣散物质 ③短时间内大量水流。
与集中降水旳时间相一致, 具有明显旳季节性规律
二、气象灾害
1、台风 2、干旱 3、寒潮
2.1、热带气旋(台风)
热带气旋(台风)主要集中在孟加拉湾北部 及沿海地域,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 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
1.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种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旳国家之一。
低于1千米旳天气现象。
2.发生与防治
(1)沙尘暴发生时间:冬春季节 (2)沙尘暴产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
一是大风——形成沙尘暴旳动力条件; 二是地面旳沙尘物质——形成沙尘暴旳物质条件; 三是不稳定旳空气状态和局部地域旳热力条件。
(3)防治沙尘暴措施:植树造林、种草,增长地表植被覆盖,这么能够减小风速, 降低沙尘暴旳动力条件,增长湿度,调整并变化局部地域旳热力条件;能够减轻沙化 ,降低沙尘暴旳物质起源条件。
土地沙化造成沙尘暴肆虐
治理策略
保护既有植被,防风固沙 利用植物治理沙漠 加大对防沙固沙旳资金投入 建立完善旳法律制度.强化依法治沙 控制人口数量,减轻人口压力 合理调配水资源,保障生态用水 变化农牧业生产方式,优化土地利用格局 调整产业构造,实施保护性开发
土壤盐碱化
分布:我国盐碱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 西北内陆地域及滨海地域.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一、选择题某市泥石流易发生在下列三项条件都同时具备的地方:(1)河道;(2)陡坡;(3)大量松散土石分布。

该市的地理信息经数字化后,处理分析得出来4,如图5。

读图5、6,完成9~10题。

9.图6中,符合该市河流流向的选项是A.aB.bC.cD.d10.该市易发生泥石流的区域是A.甲、庚B.丙、庚C.乙、丁D.戊、辛答案:AD2010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浙江卷)图l是2004年河北、甘肃、四川、黑龙江四省能源生产结构图。

读图回答l~2题。

1.与四省能源生产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以可再生能源为主B. 清洁能源的比重大C. 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D. 有利于降低酸雨危害2.制约①省进一步开发水能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A. 水能资源蕴藏量小B. 水能资源分布分散C. 水能富集地人口分布稀疏D. 水能富集地地质条件复杂答案:1.C 2.D解析:根据四川的能源生产结构判断①天然气比重在四省中突出,同时拥有煤炭和水电判断为四川,②原油比重占主导地位判断为黑龙江,③煤炭虽占主导地位,但是水电比重在四省中最大判断为甘肃,④原煤占比重最大为河北。

1.原煤、原油、天然气都是非可再生资源A错,只有水电是清洁能源,比重很小B错,原煤、原油、天然气矿物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C对,煤的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会增加酸雨的危害D错2.根据判断结论①为四川,综合比较水能富集地地质条件复杂是正确的。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2010年1月,海地发生7.3级地震,几十万人遇难;同年2月,智利发生8.8级地震,数百人丧生。

图3为两次大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两次大地震A.震中都位于太平洋沿岸B.震中都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C.能量源自地球内部D.遇难人数的多少取决于震级的大小6.图中甲、乙两区农业发展条件的相同点是A.地域狭小,耕地规模小B.终年光照充足C.雨热同期D.全年降水分配均匀答案:CA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2010年3、4月间,我国西南数省遭遇大旱,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部分地区却在准备防洪。

地理大一轮优选(全国通用)讲义:第19讲 必考题突破讲座——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含答案

地理大一轮优选(全国通用)讲义:第19讲 必考题突破讲座——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含答案

第19讲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自然资源的分布、资源问题及其应对措施,一直是高考中经常涉及的问题。

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十分巨大,不同区域、不同时间突发的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御措施是高考中命题的重点。

一、自然资源1.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问题及对策对于我国能源问题的掌握和分析,应着眼于现状、原因和解决措施三个方面:(1)我国能源问题的现状①浪费严重,能源短缺。

②采煤引起地面塌陷、农业减产和地面植被破坏.③能源利用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④农村大量使用薪柴燃料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2)产生的原因①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②能源消费结构单一,水能、核能等所占比重较小。

③人口多,人均能源资源不足。

④经济发展快,能源消费量尤其是石油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原油消费国).(3)解决措施①开源:加大国内资源勘探力度,加强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积极开发水能资源,加快发展核电,鼓励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②节流:适度开发,均衡生产,提高能源开采率;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促进节流,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能产业。

③国际协调: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设石油储备基地,保证我国能源的正常供应;将高耗能的产业转移到国外生产,降低能源使用量。

以水资源问题为例的资源问题分析1.概况(1)含义: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衡量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其大小受下列因素影响:2.水资源紧张的原因(1)原因:①自然原因:淡水总量有限,季节变化大;水资源分布不均.②人为原因:人口增加,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大增;水体污染严重,造成水质型缺水;人对水资源的浪费严重。

2022届高考地理专题五第2讲 自然灾害课件(共27张PPT)

2022届高考地理专题五第2讲 自然灾害课件(共27张PPT)
性 联的
分布上 的群发

地质灾害不是独立出现的, 由原发性灾害引发其他灾 害,在空间上形成灾害区, 在时间上具有周期性或同 步性
例子 在我国川、滇、黔接壤地带 形成了以地震、滑坡和泥石 流为主的灾害系统,它们在 成因上是有关联的
地震可衍生地裂、山崩、 滑坡、泥石流、海啸、瘟 疫等群灾,以致于形成恶 性的灾害链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飓风、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
(1)判断甲、乙自然灾害的种类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2)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明确美国东西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 异,并了解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发生机制。(1)飓风是生 成于海洋上的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乙类灾害多出现在墨西 哥湾沿岸及大西洋沿岸,此灾害为飓风。美国西部由于受太 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活跃,多地震灾害,即 图中甲灾害为地震。(2)预防气象灾害重在加强天气预报, 及时躲避,以及加固沿岸堤坝等,将灾害损失降到最小。预 防地震灾害的措施主要是提高人们防灾意识,提高建筑物的 抗震性能等。
风沙 天气
东北、华北、 西北
冬春,以春 季最为严 重
风大,大气含沙量大, 能见度低,影响范 围广;一般与寒潮路 径相同
栏目 导引
2.主要的地质灾害
专题五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栏目 导引
(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分析
专题五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表现形式
成因上 在同一地域内发生的各种 的关联 地质灾害在成因上是有关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1.主要气象灾害 (1)台风:多来源于太平洋的热带、副热带海域,多在我国 东南沿海登陆,台风伴随着狂风、暴雨,来势凶猛,在沿 海地区还会产生风暴潮。台风灾害主要是由强风、特大暴 雨和风暴潮造成的。 (2)干旱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练习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练习

7.干旱最严重的省级行政区有 . A.山西、河北、山东、北京 .山西、河北、山东、 B.陕西、北京、天津、安徽 .陕西、北京、天津、 c.湖北、河南、安徽、江苏 .湖北、河南、安徽、 D.河南、山东、江苏、安徽 .河南、山东、江苏、
8.导致此次气象干旱的主要原 . 因是 A.冬季风势力强,旱区长期 .冬季风势力强, 受冷气团控制 B.夏季风势力强,锋面雨带 .夏季风势力强, 位置持续偏北 C.亚洲高压势力强,沙尘暴 .亚洲高压势力强, 频繁影响我国 D.全球气候变暖,出现暖冬, .全球气候变暖,出现暖冬, 蒸发量增大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小练习
1.“2007年2月27日,意大利 . 年 月 日 西西里岛以北的斯特龙博利山口, 西西里岛以北的斯特龙博利山口, 橘红色的滚烫岩浆顺着山坡缓缓 流下, 流下,碰到冰冷的海水冒出一团 团白烟。 团白烟。”材料描述的自然灾害 是 A.海啸 B.地震 . 水平的提高,人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广度将不断 地拓展。 地拓展。
正确
谢谢! 谢谢!
6、与传统经济模相比,低碳 、与传统经济模相比, 经济所倡导的是 ①提高能源 利用率 ②开发清洁能 禁止CO2的排放 ④ 源 ③禁止 的排放 追求绿色GDP 追求绿色 A、①②③ B、②③④ 、 、 C、①②④ D、①③④ 、 、
2010年10月~2011年2月我 年 月 年 月我 国华北大部及江淮北部等地区 遭遇旱情。 遭遇旱情。图6为“2011年1月 为 年 月 29日我国局部地区气象干旱分 日我国局部地区气象干旱分 布图” 布图”。
2.2008年1月底 月初,我国南 . 月底2月初 年 月底 月初, 方地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低温冰 冻天气, 冻天气,其造成的主要危害有 ①交通严重受阻 ②电力 供应部分中断 ③引发地震 ④农作物普遍绝收 A.①② B.②③ . . C.③④ D.①④ . .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热点试题设计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热点试题设计

º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热点试题设计江苏省淮安市北京路中学(223001) 李善中文章来源:2008年下半年度《试题与研究》一、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热点材料】材料一: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103.4ºE ,31.0ºN )发生了8.0级大地震。

这次地震强度大,涉及范围广,同时引发次生灾害,造成了陆路交通中断、电力中断、通信中断及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材料二:图1是四川省部分地区城市分布情况。

【试题设计】1.地震发生时,图2四地中昼长夜短且物体日影达一天中最短的是( )图2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2.地震往往会引发一些次生灾害,灾区下列灾害的发生与这次地震无关的是( )A.山体滑坡B.唐家山堰塞湖C.暴雨D.泥石流3.为了将营救出的重伤员及时运送到成都等大城市救治,应选择的最佳交通工具是( )A.火车B.汽车C.轮船D.直升机4.要为评估灾情、抗震救灾、防控次生灾害等提供及时、可靠的决策信息(影像资料),优先选用的现代技术手段是( )A.数字地球B.地理信息系统C.遥感D.全球定位系统5.关于图1中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江市的服务范围较成都市小B.汶川县提供的服务种类较绵阳市多C.成都市与绵阳市的服务范围不可能重叠D.汶川县和北川县的城市服务功能完全相同6.2008年7月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恢复重建合作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与某国两国官员在会上表示,在四川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过程中,中国将充分借鉴该国在这一领域的先进经验。

该国是( )A.英国B.澳大利亚C.日本D.德国7.为了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图1①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②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③制定地震灾害应急预案④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⑤将发生过大地震地区的人员全部迁移到没有发生过地震的地区居住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④⑤8.地震发生时,人们从开始感到摇晃到房屋倒塌一般只有十几秒的时间,这是最可贵的自救机会。

自然灾害及自然资源

自然灾害及自然资源

矿产 资源
耕地 资源
河流年 径流量
森林 面积
资源基本特征
3
3
4
6
6
自然资源大国
人均资源8
1/5 121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地大物博÷众多人口=地大物薄
问题与对策
你认为未来资源 需求量会如何变 化?
各抒己见
面对这种情 况,我们可以 采取哪些措施 呢?
问题与对策
评价园地
6.阅读图文资料,问答下列问题。 资料二:“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中国主要地质灾害 的分布”图如下:
评价园地
(1)读图归纳,完成下表:
自然灾害 洪涝 干旱 台风 主要分布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地区 东南沿海 形成原因 该地区降水集中、丰富。 降水量较少,尤其是春季降水少。
泥石流、滑 坡
人均占有量占 世界平均水平 的比例
评价园地
2.表中数据说明我国资源特点是 ( C )。 A.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B.分布不均 人均不足 C.总量丰富 类型齐全 D.分布不均 类型齐全
3.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C )。 A.森林 B. 河流 C. 煤炭 D.阳光
评价园地
4.下列有关国家资源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当自然灾害发生时,我国 政府能及时调动救灾人员,从 而能有效减轻灾害损失。图为 2010年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 害发生后,解放军和武警部队 官兵在废墟上搜救。
地震的预防
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
允许,应及时、有序撤到安全
的空旷地带;如果不能及时撤 离,可以暂时躲在小空间的墙 角。
泥石流的预防
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
判断:下列资源哪些属于可再生 资源,哪些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专题五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第一讲 气候资源

专题五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第一讲 气候资源

A. 田 为 主 的 耕 地 ( 势 较 高 ) 水 地
B. 田 为 主 的 耕 地 ( 势 较 低 ) 水 地
C. 地 草
( 在 农 业 区主要 农作 物 ) 所
C. 降 水 量 分 别 为 6 0 m 、 0 rm 年 5r 1 0 a 3 a
A. 稻 、 蔗 等 水 甘
维普资讯
专题五
自然 资源 和 自然 灾害
第一讲 气候 资源
交通 : 开气 象灾 害— — 避 ① 公 路 : 意 沿 线 的 暴 雨 及 泥 石 流 、 风 注 大 等 出 现 的 频 率 和 强 度 ② 桥 梁 : 涵 孔 径 大 小 、 基 高 低 要 根 据 桥 路 ③ 机 场 : 选 云 雾 暴 雨 少 风 速 小 , 距 城 宜 及 旅 游 : 季 —— 吉 林 雾 凇 、 尔 滨 冰 雕 、 冬 哈 滑雪 溜 冰运动 等 2气 候 资 源 与 建 筑 . 当地 的 暴 雨 强 度 而 定
或西 北一 东 南走 向 。
的 关 系 进 行 分 析 ,将 下 列 各 项 目资 料 中 的 英
文 字母 代号 , 人 表 内相应 的空格 中。 填
年 E照时数 : l A 13 . B1 7 . C3 0 . .2 92 .9 06 .0 53 B3 .. 6 C56 .. C 10 . .407 ( 一月平均气温 ) A.23 : 一.
行 风 的下风 处或 最小 风频 的上 风处 建 筑设 计 —— 街道 方 位 与 当地 子 午线 成
3 。 ~6 。 的 夹 角 0 0
A. 烟 滞 尘 B. 化 环 境 吸 美 C 净 化 空 气 D. 风 固 沙 . 防 7“ 物 入 侵 ” 指 进 入 某 -- .生  ̄j 的 外 来 e  ̄区 l = 物 打 破 了 原 地 区 的 生 态 平 衡 。 例 如 桉 树 的 突 出特 点之 一 是 能 够 通 过 叶 面 的 蒸 腾 作 用 , 将

中国的地理环境与自然灾害

中国的地理环境与自然灾害

中国的地理环境与自然灾害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地理环境。

然而,由于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特殊性,中国也常常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地理环境如何与自然灾害密切相关,并进一步分析这些自然灾害对中国社会和经济造成的影响。

一、中国的地理环境1. 高山峻岭中国西部的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位于中国的西南部。

这些高山峻岭不仅给中国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水、森林和矿产,也对中国的地理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 平原和河流中国东部地区是一个平坦的平原,以长江、黄河等重要河流为特征。

这些平原和河流是中国农业的发展基础,也是人口聚集和经济繁荣的重要地区。

3. 沿海地带中国拥有长达1.8万公里的海岸线,沿海地带是中国重要的对外交流和经济发展区域。

同时,这些地区也面临着海洋灾害的威胁,如台风、海啸等。

二、中国的自然灾害1. 地震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活动频繁。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发生了许多严重的地震,如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

地震不仅造成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还会导致人员伤亡和社会恐慌。

2. 水灾由于中国地域广阔,降水分布不均,许多地区经常发生洪灾和涝灾。

尤其是长江和黄河流域,常年面临洪水的威胁。

这些水灾不仅破坏了农田和农作物,还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基础设施。

3. 台风和海啸中国的沿海地区经常受到台风和海啸的袭击。

特别是在夏秋季节,台风频繁造成破坏,如沿海城市的洪水和风暴潮。

这些台风和海啸给沿海地区的人们生活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三、自然灾害对中国的影响1. 经济影响自然灾害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灾害导致农作物的损失、基础设施的破坏和贸易中断,给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各个领域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此外,重大灾害还会导致就业岗位减少和贫困人口增加,加大了政府的财政压力。

2. 社会影响自然灾害对中国社会稳定产生了挑战。

严重的灾害事件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失去财产和离散家庭,进而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和社会安全的恶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专题一基本点(一)自然资源概述1 自然资源: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的用于生产、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含一次能源)。

根据地域分类,分为宇宙资源、气候资源、陆地资源和海洋资源四种,根据属性分类,分成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即矿产资源)两大类。

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2 共同特点:a数量的有限性(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数量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供给)――生产规模要适度,资源开采量不应超过环境供给量或资源的再生量,要节约、适度利用自然资源,防止资源耗竭与生态破坏,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b潜力的无限性(科技的进步,可以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改进生产、勘探、开采及资源回收技术,开发新材料和新能源,发展循环经济,降低消耗,挖掘潜力。

c分布的规律性(可再生资源受水热条件制约,一般有地带性分布规律;矿产资源受地质作用制约,也有规律可循)――地域分布的不平衡、利用资源要因地制宜、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d地域组合的整体性――对资源的利用,必须综合利用,统筹兼顾。

3 宇宙资源:主要有空间资源(轨道资源及高真空、强辐射和失重的环境)、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如月球上的氦3)。

空间资源开发属于高技术产业,是高投入、高效益、高风险的事业。

由于空间技术具有重要的军事、经济、科学和政治意义,许多国家都将发展空间技术列为本国发展战略的重点。

(联系:我国的神舟5号飞船、嫦娥探月计划、三大卫星发射基地、3S技术的应用等)4 气候资源:指太阳辐射(光照)、热量、降水和风等,是一种普遍存在、具有数值特征和较大变率的自然资源。

开发利用内容见前几个专题(6-10)。

气象经济:获得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进而趋利避害,从而增加效益或减少和避免损失。

德尔斐气象定律揭示,气象投入与产出之比高达1:98以上。

5 陆地资源:指陆地上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中国和世界的情况见中国、世界地理知识总结相关内容,水资源见水专题,生物资源见自然带专题。

6 海洋资源:①海洋生物资源:影响因素――阳光+营养盐类,分布――大陆架浅海、温带海区、寒暖流交汇或上升流处渔业资源丰富;世界和中国的大渔场的分布与成因。

②海洋矿产资源:滨海――砂矿和金属矿产,大陆架――石油、天然气和煤硫磷等,深海盆――锰结核、可燃冰等。

③海洋空间资源――用于交通运输、生产、通信、电力输送、储藏、文化娱乐,如港口建设,填海造陆等。

7海洋权益:沿海国家拥有12海里(1分经线的长度,约为1.852km)领海主权和200海里(由海岸基线起算)专属经济区的资源管辖权。

注意:中日钓鱼岛问题和东海大陆架划分问题、南海主权之争问题、台湾问题。

要树立海洋意识,开发蓝色国土(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权益,保障国家海洋战略利益和海上安全。

(二)资源问题1 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是紧密联系的,由于无法持续的生产(掠夺性开发)和消费(奢侈浪费)模式、人口数量的空前增长、贫困问题以及社会和经济不平等等一系列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许多基本资源正在枯竭,环境退化正在加剧。

2 世界性的资源问题主要表现有:土地退化(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等)、水资源短缺、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和湿地的消失、物种灭绝、矿产资源耗竭、能源危机、海洋渔业资源枯竭等。

3 中国的资源问题:我国自然资源的绝对数量多,相对数量少,许多资源人均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质量不高,破坏和浪费严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资源的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尖锐,资源不足和生态恶化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硬约束”。

因此,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发展生态农业和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以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和废弃物高效回收为主要特征的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体系。

(补充: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

从物质流动的方向看,传统工业社会的经济是一种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即“资源→产品→废物”。

线性经济的增长,依靠的是高强度地开采和消耗资源,同时高强度地破坏生态环境。

循环经济的增长模式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

“减量、再用、循环”(即3R)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其中减量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再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循环原则是输出端方法,通过把废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末端处理负荷。

)4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资源的生产和消费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平衡,不同区域资源的差异(结构、数量方面)和经济的差异是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其实质是实现资源的区域优化配置。

注意: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举措-南水北调、北煤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重要物资如石油、煤炭、铁矿石、粮食、木材等在全球输运调配的情况。

掌握输运线路,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及在此过程中对社会、生态方面的影响。

(三)能源资源1 能源:能够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物质的运动。

能源按来源分为三类: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煤炭、石油、天然气等)、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核能-铀矿、地热能)、天体引潮力形成的潮汐能;按利用状况分为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其余的为新能源。

2 能源资源为人类社会活动和发展提供动力,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同时还是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

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依次经历了柴草-煤炭(产业革命后)-石油(二战后)三个时代。

目前,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核能与其它新能源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机”之后有较大的发展。

中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75%左右),但随着中国汽车拥有量的迅速增加,对石油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

3 世界能源问题:能源是左右可持续发展进程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方面,能源为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经济发展所必需。

与此同时,能源消费也可能造成空气污染、全球变暖等健康和环境问题。

能源消费的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发达国家消费了全球大部分的能源,也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者。

目前,世界消耗的能源以非可再生的矿物燃料为主,储量有限而且分布不均,因此保证能源(主要为石油)稳定、充足的供应成为关系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4 中国能源紧张问题:最近中国的油、电、煤、运普遍紧张,加上近来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上涨,能源紧张已日益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解决中国能源紧张问题须立足国内,把节约能源放在第一位,逐步建立一个节能的社会,实行“节能优先、结构多元、环境友好”的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①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的调整提高能源开发利用的效率,降低能源需求②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③加强国内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与调配工作,采取措施保障煤炭的安全生产④开发清洁煤技术,支持煤化工业发展,发挥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⑤通过与其他国家的积极对话和合作,保证境外稳定可靠的油气供应。

5 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中国人均能源资源不足,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能源消费量年年攀升,去年已占世界第二位,其中石油的需求量疾增,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费国。

从1993年起,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并且石油缺口不断扩大,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之一,对能源进口的依赖程度在进一步提高。

保证油气稳定可靠的供应,成为关系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国家战略安全问题。

解决中国能源安全问题,应首先立足国内,发展国内能源生产,节能降耗,开发替代能源,实现能源进口地域多元化和运输形式的多样化,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保护海洋权益和保障海上石油运输线的安全。

(目前在建的四大石油储备基地是浙江镇海、辽宁大连、山东黄岛、浙江岱山)(四)自然灾害1自然灾害是自然界的异常变化作用于人类社会的产物,并对人类社会造成破坏或负面影响。

自然灾害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减轻自然灾害对人类所造成的危害是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

自然灾害的类型有:天文灾害(如太阳风暴导致通讯中断、磁暴等)、气象灾害(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霜冻雪灾等低温冷害、酷热、雷击、冰雹、大风、干热风、龙卷风、浓雾及沙尘暴等)、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山崩、地陷等)、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巨浪,海冰、赤潮等)以及生物灾害(农林病虫草鼠害以及森林火灾等)。

2 自然灾害的发生虽然具有偶然性,但在时空分布上有一定规律可循:区域性、季节性和阶段性以及共生性和伴生性等。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加剧或诱发自然灾害,但人类也可以采取正确的行动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减轻自然灾害包括监测、预报、防灾、抗灾、救灾、灾后援建等一系列工作,是一项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协调行动的系统工程。

灾害高风险区人口、资产密度的提高,是灾害损失增加的重要原因。

然而,经济发展既可能加重灾害威胁,又增加了防灾抗灾的能力。

防灾减灾的重点地区是城市。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频度高,损失大。

减灾就是增加效益,主要的防灾减灾措施有:加强减灾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加强灾害研究工作,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健全减灾工作政策法规体系,完善社会应急机制,加强灾害管理;采取必要的避防措施和抗灾工程措施;加强生态建设;加强灾害保险工作。

(五)主要的自然灾害(海啸与风暴潮见水专题)1 洪涝:江河湖泊水位急剧上涨乃至决口泛滥的现象称为洪,低洼地区积水过多称为涝。

暴雨(24小时降水量超50毫米)是形成洪涝的最主要原因(引起暴雨的天气系统有温带气旋、热带气旋、锋面等,水汽充沛,气流强烈上升,持续时间长),其余的有凌汛(冬半年)、山洪、融雪洪水(春季)等。

洪涝易发生在降水较多的季节和较湿润的地区,因季风气候不稳定,导致亚洲旱涝灾害比较频繁。

我国洪涝多发生在夏秋季节,以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地区受灾最严重,易发生洪涝的水系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中下游及珠江。

防御措施:①监测和预报②工程措施:修筑加固河堤、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建设分洪蓄洪区③生态建设: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保护湿地等④非工程措施:洪泛区土地管理、拟定居民区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2 干旱: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异常偏少而形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干旱对农业生产、水资源供应及生态环境影响较大。

干旱多由于大气环流异常,导致输送的水汽少或持续受下沉气流的影响。

干旱发生的时空范围较广,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易发生,如华北的春旱、长江中下游的伏旱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