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教案

合集下载

《孔乙己》教案12篇 孔乙己教案教学

《孔乙己》教案12篇 孔乙己教案教学

《孔乙己》教案12篇孔乙己教案教学下面是分享的《孔乙己》教案12篇孔乙己教案教学,以供参考。

《孔乙己》教案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语言目标:语言目标若干词语的理解与积累。

思维目标: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的脉络;理解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的脉络;理解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难点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的脉络;理解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流程环节预设时间教师学生设计意图导入2分钟导入语见ppt①勾连带入文本整体感知6分钟初读课文圈点勾画思考:概述初读后对孔乙己的整体认知。

读书思考,总结概括把握内容,理清结构层次8分钟再读课文,整体把握小说内容和结构。

见ppt③思考:划分结构构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把握小说情节内容与结构层次;整体认识孔乙己形象特点18分钟朗读课文有关部分,完整认识孔乙己形象的特点;从孔乙己周围人的态度看社会,看与其命运的关联。

见ppt④⑤思考:具体表述孔乙己有哪些特点;说出孔乙己活动场所的特点,认识环境与人物命运之间的关联。

小组研讨,集体研讨。

对主要人物孔乙己性格特征,以及人物活动主要场所特征,形成整体认知。

总结6分钟①一句话概述文本内容;②一句话概述孔乙己的外貌特征;③一句话概述孔乙己的生活环境。

见ppt⑥小组研讨,集体汇报:发表观点。

把握文本内容重点;提升总结概括能力。

板书《孔乙己》鲁迅一、前三段为第一部分。

(环境)二、第4段到12段是第二部分。

(主体)三、第13段第三部分。

(尾声)孔乙己:悲凉酒客:冷漠不幸掌柜:刻薄丁举人:残酷不争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教学目标①解析小说语言的内涵,理解小说主题的深刻性。

②解析人物描写手法的运用,提升生动形象塑造人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解析人物描写手法的运用,提升生动形象塑造人物的能力。

教学流程环节预设时间教师学生设计意图导入1分钟鲁迅先生运用鬼斧神工之笔精心塑造了孔乙己的形象,这节课继续研讨。

直接进入专题研讨30分钟思考1: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孔乙己性格的言行来品析。

有关孔乙己教案4篇

有关孔乙己教案4篇

有关孔乙己教案4篇孔乙己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

2.了解孔乙己性格特征。

3.分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

【探究性学习重点】1.掌握__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2.探究孔乙己性格的复杂性,孔乙己悲剧的原因。

【教学方法】质疑,讨论,探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记录质疑。

二、新课导入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当时社会冷遇的苦人儿的形象。

大作家巴金说,《孔乙己》写得好啊!日本一位名作家说,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

据鲁迅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

三、学习字词咸亨酒店附和不屑置辩阔绰羼水蘸着打折腿间或颓唐戕害四、问题讨论1.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明确:通过“我”——咸亨酒店小伙计的口述,记叙了清末下层知识分子孔乙己一生的不幸遭遇和悲惨结局。

2.咸亨酒店里几种类型的人是如何对待孔乙己的?在等级森严、贫富悬殊的社会里,从酒客、掌柜和“我”对待孔乙己的态度中感受遭受凉薄的孔乙己。

孔乙己的命运让世人唏嘘。

叶圣陶说:“孔乙己是潦倒不幸的读书人。

”刘再复(美学家):“贫贱而悲惨的‘多余人’,失去人的尊严与资格,被社会所耻的下层知识分子。

”钱理群(北大教授)说:“值得同情与焦虑的,有着悲剧性、荒谬性地位和命运的知识分子。

”掌柜对长衫客:极力逢迎,恭敬侍候,对短衣帮:不讲情义,恣意剥削,对小伙计:凶狠无情。

说明掌柜虚伪、势利、冷酷,媚富欺贫,唯利是图。

鲁迅塑造的中国社会里这一群看客的形象让人觉得面目可憎,鲁迅说中国的群众都是“戏剧的看客”。

五、作业:1.掌握文中生字词的音、形、义;2.熟读课文,勾画描写孔乙己的句子,分析孔乙己的典型性格。

第二课时一、听写字词并注音咸亨酒店附和不屑置辩阔绰羼水蘸着打折腿间或颓唐戕害二、试从课文中勾画出反映以下内容的语句1.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2.孔乙己对人们的作用。

《孔乙己》课文教案

《孔乙己》课文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孔乙己》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分析课文中孔乙己的形象特点及其所代表的社会阶层。

(3)能够领会作者鲁迅通过孔乙己这个人物所表达的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思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文本分析、人物解读等方法,全面把握孔乙己的形象特征。

(3)结合时代背景,探讨课文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及其现实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激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孔乙己》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孔乙己的形象特点及其所代表的社会阶层。

(3)作者鲁迅通过孔乙己这个人物所表达的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思考。

2. 教学难点:(1)孔乙己形象的分析与解读。

(2)课文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及其现实意义。

(3)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人生哲理和价值观。

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鲁迅及其作品《孔乙己》。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社会现象和人物形象。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及其所代表的社会阶层。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文本分析:(1)引导学生运用文本分析方法,深入解读孔乙己的形象特征。

(2)分析课文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及其现实意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人生哲理和价值观。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孔乙己形象的特点及其现实意义。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2. 结合课后注释,进一步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孔乙己》教案优秀6篇

《孔乙己》教案优秀6篇

《孔乙己》教案优秀6篇《孔乙己》教案孔乙己教案教学篇一设计目的:《孔乙己》一文的对话描写在全文中占很大的比重,理解文中有关人物的对话,对把握全文、领会主旨有着特殊的作用。

本设计拟从人物的对话切入,以对话教学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去领悟鲁迅先生“画眼睛”“勾灵魂”之白描手法及其作用。

进而引发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激发学生的情感,理解孔乙己悲剧的一生及当时社会世态之凉薄。

设想及步骤:一.以师生课前谈话导入新课教师举例阿累的《一面》引发学生回忆文章里面有关鲁迅先生的肖像描写,指导学生得出感受:每处笔墨均极为简省,可描写的人物形态特点却逼真感人。

让学生体会到肖像描写对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作用,由此引出鲁迅先生描写人物时常用的“白描手法”(即: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同时向学生进一步介绍:在鲁迅看来,一位作家在塑造人物的时候,还有“几乎无须描写外貌,只要以语气声音,就不独将他们的思想感情,便是连面目身体也表示着(《鲁迅全集》第4卷第466页)”的另一高超手法,从而将话题由外貌描写方面自然过渡到语言描写方面。

引导学生从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入手,去分析其对揭示人物性格特征,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和深化文章主题的作用。

从而导入对新课《孔乙己》语言描写这一成功范例的探究性学习。

二.明确人物语言的主要表现形式——对话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对话的概念广义的对话就是人物所说的话,主要指两个人之间的口语交流,即“会话”,但也包括一个人有时的“独白”。

“言为心声”,对话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一面镜子,是人物袒露内心世界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

2.由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对话的段落,并指出其中哪些段落是以刻画人物性格为主,让学生在文中用序号按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标出。

三.师生讨论,共同分析文中的对话1.学生找出文中的七个对话段,并明确其中有五个是以刻画人物性格为主的(学生回答,教师必要时加以指点)。

2.师生先就找出的五个以刻画人物性格为主的对话,依次展开讨论。

孔乙己教案教学设计5篇

孔乙己教案教学设计5篇

孔乙己教案教学设计5篇孔乙己教案(一):《孔乙己》优秀教学设计回到课文[教学目标]1、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教育学生珍惜此刻的学习生活2、在具体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述中,去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揭示孔乙己杯具生活的社会根源。

[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握主题[由整理][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鲁迅的哪些小说?(学生回答教师提示),鲁迅一生写了33篇小说,最喜欢的是《孔乙己》,巴金先生也说,孔乙己写得多么好,日本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又遭到冷酷现实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

鲁迅先生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呢?请让我们一齐来学习这篇课文――《孔乙己》。

二、时代背景介绍具体资料见教学用书。

三、检查预习状况:检查预习,正字注音(出示幻灯片先让一位程度中等的学生注音,然后群众订正)阔绰(chuò)阔气。

绰:宽绰,如绰绰有余羼(chàn)混和,掺杂;绽出(zhàn)突露出来。

比较绽淀字间或(jiàn)偶然,有时候。

注音中间读jian拭(shì)擦蘸(zhàn)在液体粉末或糊状物里沾一下就拿出来;打折(shé)打断附和(hè)(言语动作)追随别人(多含贬义)。

比较:和平he不屑置辩(xiè):认为不值得争辩;颓唐(tuí)精神萎靡,不振作戕害(qiāng)伤害。

戕:杀害。

四、学习前三段请一位同学表情朗读课文前3段,要求其他同学思考下列问题⑴努力掌握叙述和描述的中心⑵作者是怎样描述社会风情的。

请学生回答思考题,教师出行引导和评价。

要点提示:⑴开头三段先说酒店的大概状况,写出孔乙己生活在怎样一个社会环境。

《孔乙己》优秀教案(精选16篇)

《孔乙己》优秀教案(精选16篇)

《孔乙己》优秀教案(精选16篇)《孔乙己》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理解、积累“阔绰、颓唐、间或、不屑、置辩”等词语。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体会小说精致含蓄的布局。

过程与方法1.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品尝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教学重难点1.把握小说主题。

2.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亮、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3.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悟小说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认真揣摩鲁迅小说含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以深刻理解人物形象,进而整体把握内容。

2.质疑探究法小说从多个角度鲜亮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

教学中引导同学结合时代背景,深化分析和思索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

3.比较阅读法将本文与《范进中举》对比比较,了解封建末期学问分子的心态。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孔乙己画像“咸亨酒店”的图片资料课时支配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大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大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

据鲁迅先生的伴侣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爱《孔乙己》。

他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钟爱,而孔乙己又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今日,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孔乙己》,去体会它简单的情感内蕴。

(板书文题、)二、资料助读1、写作背景《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

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旧存在,孔孟之道仍旧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

要挽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

孔乙己教案范文

孔乙己教案范文

孔乙己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孔乙己》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孔乙己这一角色的性格特点和社会地位,认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3)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底层人民的关爱。

(2)学会尊重他人,关爱弱势群体。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孔乙己》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分析孔乙己这一角色的性格特点和社会地位。

(3)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底层人民的关爱。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鲁迅及其作品《孔乙己》。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和社会地位。

(2)全班交流:总结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4. 细节描写(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其对人物性格和心理的展现。

(2)学生尝试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自己熟悉的人物。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2. 结合课后习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观察身边的人,尝试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他们的性格和心理。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孔乙己》教案鲁迅经典

《孔乙己》教案鲁迅经典

《孔乙己》教案鲁迅经典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鲁迅的经典小说《孔乙己》,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鲁迅及其作品《孔乙己》的相关介绍,包括作者生平、创作背景等。

2. 故事情节梳理:详细介绍《孔乙己》的故事情节,使学生全面把握作品内容。

3.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包括孔乙己、店主、酒客等,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4. 主题思想探讨: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如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人性的扭曲等,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社会意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作品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等内容。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段落或情节,进行分析解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回答问题等方面的积极性。

2.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方式检验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安排:1. 第1课时:介绍鲁迅及其作品《孔乙己》,学生自主阅读作品。

2. 第2课时:分析故事情节,讨论人物形象。

3. 第3课时:探讨作品主题思想,进行案例分析。

4. 第4课时: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心得体会。

5. 第5课时:总结评价,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资源:1. 鲁迅《孔乙己》原文。

2. 鲁迅生平介绍资料。

3. 相关研究评论文章。

4. 图片资料:孔乙己形象插图。

5. 视频资料:关于《孔乙己》的影视作品片段。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深入分析《孔乙己》。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孔乙己》,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角度分析作品,如人物关系、社会背景等。

孔乙己教案精选三篇

孔乙己教案精选三篇

孔乙己教案孔乙己教案「篇一」教学目的:一、认识封建教育、科举制度的罪恶,学习鲁迅反封建的战斗精神。

二、理解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环境描写在刻画人物表现主题中的作用。

学习本文遣词造句的简炼、精确。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难点:对孔乙己人物性格的理解。

教学时数:三教时。

第一教时一、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本文写于1918年冬,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后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

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

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

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鲁迅先生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的?学习本文之后就可得到明确的回答。

过去有人说,古希腊索福克勒斯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而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

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有道理的。

那么,孔乙己的悲剧是什么样的悲剧呢?悲剧,往往令人泪下,然而,读了孔乙己的悲剧,眼泪往往向肚里流,心里有隐隐作痛之感。

这又是为什么呢?学习之后我们可得到回答。

这篇文章是举世闻名的著作,情深、意深、含蓄、深沉,必须认真阅读,积极思索,好好领会。

二、检查预习,点出传神之笔。

谁能准确地回答:作品中的主人公姓甚名谁?文中哪一句话形象而概括地刻画了作品主角的特殊身份?这是一种怎样的特殊身份?学生回答后,点明:“孔乙己”是“绰号”,不是姓“孔”名“乙己”。

孔乙己三字出自旧描红簿,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大意是“上古大人孔氏一人而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一个人活在世上,连姓名都不知道,以“绰号”代名字,可想而知这个人物的命运不佳,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文中“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形象而概括地刻画了作品主角的特殊身份。

孔乙己教案优秀10篇

孔乙己教案优秀10篇

孔乙己教案优秀10篇《孔乙己》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精巧的布局和社会环境的描写。

2、认识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

3、分析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二、难点、重点分析1、小说是怎样抓住孔乙己脸色的变化来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孔乙己》中有好几次写到孔乙己的“脸色”,这些“脸色”的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性格特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突出小说的主题思想,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次写孔乙己的“脸色”是在他出场的时候:孔乙己“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

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残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一生穷愁潦倒,既未能进学,又不会营生,再加上他好喝懒做,不愿以自己的劳动去争取生存的劣性,使他的生活连温饱都得不到保障,穷得“将要讨饭了”。

因此,他不可能有上流社会达官豪绅那种“红光满面”、脑满肠肥的“富相”,只能是“青白脸色”。

这“青白脸色”的描写,再配合他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不仅形象地揭示了孔乙己的社会地位,而且为下文进一步刻画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作了铺垫。

第二次写“脸色”是在有人揭发孔乙己偷了书的时候:“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

孔乙己本是“青白脸色”,但当有人肆意耍弄他,揭他的短的时候,他就“涨红了脸”,竭力争辩,企图维护自己“读书人”的面子。

这“涨红了脸”的描写,一方面揭示了孔乙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之深,另一方面也流露了孔乙己内心的羞愧,表明他不是惯偷,而只是不得已偶尔为之。

第三次写孔乙己的“脸色”是在有人问他“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的时候:“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

”这“灰色”脸色的描写,表现了孔乙己因捞不到秀才而被人家取笑戮到内心隐痛时那种失望、颓唐的悲凉心理,显示了他深受封建教育和封建科举制度毒害所产生的头脑僵化、迂腐不堪的习性。

小说最后一次写孔乙己的脸色,是在他被丁举人打折了腿,用手“走”到酒店的时候:“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

《孔乙己》教案精选四篇

《孔乙己》教案精选四篇

《孔乙己》教案《孔乙己》教案「篇一」人教版《孔乙己》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肖像、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了解小说反映的现实生活。

3.体会语言的精练、深刻。

教学重难点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并体会语言的精练和深刻。

教学准备录音材料、课件、小黑板等。

设计思路本单元是“小说之林”,要求学生阅读本单元内容,了解小说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的基本特征。

但因孔乙己生活的时代和社会背景较远,学生不太熟悉,教师要把“学而优则仕”的那种背景介绍清楚。

从多角度切入,对小说进行多角度地观照,由教师设计问题或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讨论,在讨论中加深对小说的理解,进而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导入:一个人活在世上,生与死是性命攸关的大事。

臧克家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对于这两种人的价值我们可以一目了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看看课文主人公孔乙己,人们对他的生与死是怎样的看法,他的生死与社会有什么联系?(板书课题及作者。

)2.学生补充鲁迅的作品。

要求:记住作者。

3.教师介绍背景。

(出示。

课件l。

)《孔乙己》是鲁迅在他创作的33篇小说中最喜欢的一篇,发表于1918年冬。

中国新文化运动已揭开序幕。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出于统治的需要,教育上还在推行复古主义,鲁迅针对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现实,启发人们与二十多年后的当时现状进行对照,懂得批判和取舍。

要求:了解背景。

二、自主学习听录音,完成下列题目。

(出示。

课件2。

)1.掌握字词。

2.孔乙己活着是怎样的一个人?3.假如孑L乙己和丁举人一样爬了上去,请你想像一下他会是一副什么姿态呢?4.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是什么?谈谈你的认识。

三、合作学习1.找出文中你不理解的语句,小组内讨论解决。

2.班内讨论解决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1.给加点的字注音。

(找一位同学回答,如回答有误,其他同学纠正。

孔乙己教案设计及反思(精选11篇)

孔乙己教案设计及反思(精选11篇)

孔乙己教案设计及反思(精选11篇)《孔乙己》教学设计篇一教学重点:1.理解本文思想;2.体会精巧含蓄的布局;3.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4.进行语言训练。

教学难点:本文思想的理解。

教学时数:3课时。

导入新课鲁迅的小说中,哪一篇最好?学生讨论,老师提供鲁迅本人意见:鲁迅先生有一位好朋友孙伏园,他也向鲁迅提过这个问题。

鲁迅回答,他最喜欢《孔乙己》。

原因是,“能于寥寥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讽刺又不很显露,有大家作风。

”今天,我们就学习鲁迅最喜欢的小说──《孔乙己》。

(板书课题)这篇小说的思想和艺术,请先看“预习提示”(指名朗读)。

预习质疑1.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

2.借助字词典和课文注释,自学生字词。

3.孔乙己失踪了,鲁镇派出所要填写一份“失踪人口档案”(印发),请你帮助填写:鲁镇派出所失踪人口档案姓名曾用名或绰号照片性别年龄籍贯现住外貌特征身材面容衣着语言特征性格行为特征职业及工作单位最后露面时的情况时间地点事由当时衣着及外貌特征见证人推测下落联系人姓名地址档案填写人年月日4.提出你的疑问,特别是“无疑之疑”。

课文阅读与研讨一、指名朗读课文前三自然段,研讨以下问题。

1.本文题为“孔乙己”,前两段却不提孔乙己,是否离题?为什么?不写这一段可以吗?为什么?答案:不是离题。

这是交代社会环境(板书)。

小说有“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缺一不可。

人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交代环境,是塑造人物之必需。

2.本段交代了在酒店喝酒的两种人,这两种人有什么不同?写这些有什么作用?答案:一种是“短衣帮”,他们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靠柜外站着喝。

另一种是“穿长衫的”,他们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着喝。

这里一里一外,一坐一站,一贫一富,对比鲜明。

用短衣和长衫区别两种人,具体形象,又为孔乙己的不伦不类埋下伏笔。

板书:短衣──站,外,贫;长衫──坐,里,富。

九年级课文《孔乙己》教案

九年级课文《孔乙己》教案

九年级课文《孔乙己》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孔乙己》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掌握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孔乙己》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和特点。

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第二章:课前准备与教学资源2.1 课前准备准备课文《孔乙己》的文本材料。

收集相关背景资料和文学评论文章。

准备教学多媒体辅助材料,如图片、视频等。

2.2 教学资源课文《孔乙己》原文。

相关文学评论和分析文章。

教学多媒体辅助材料。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方法3.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相关背景资料,激发学生对课文《孔乙己》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题和现实意义。

3.2 阅读理解分组阅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

讨论并回答针对课文内容的问题。

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和特点,探讨其性格和命运。

3.3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孔乙己的短文。

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4 课堂讨论与分析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孔乙己的理解和看法。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展开深入思考。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评估方法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写作练习和讨论表现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观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2 反馈与改进提供针对学生写作练习的反馈,指导其改进。

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建议,帮助其提高学习兴趣和能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与拓展5.1 延伸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孔乙己的生活场景。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写一篇以孔乙己为主人公的故事。

5.2 拓展资源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相关文学作品,如鲁迅的其他小说。

引导学生参加文学社团或阅读俱乐部,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第六章:教学目标与内容(续)6.1 教学目标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

《孔乙己》教案(优秀7篇)

《孔乙己》教案(优秀7篇)

《孔乙己》教案(优秀7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是漂亮的小编帮家人们整理的《孔乙己》教案(优秀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孔乙己》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及小说的创作背景,并掌握本课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2、熟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3、抓住文中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描写,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4、理解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众人对孔乙己的态度,领悟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

【学习重难点】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作者对孔乙己的批判与同情;2、明确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和封建社会的腐朽与病态。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先生的《范进中举》,深刻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鲁迅先生有名小说《孔乙己》,也是讲述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看看在他身上发生了哪些故事?二、知识链接1、作者回顾:鲁迅(1881年-1936年),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

幼年时受诗书经传的教育,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影响。

后东渡日本学医,又弃医从文,立志用文学来改变落后的国民精神面貌。

1918年5月发表现代文学史上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从此以后,鲁迅用他手中的一支笔,同旧势力旧思想进行着斗争。

自1918年至1926年,陆续创作并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南腔北调》等专集。

2、写作背景:小说写于1918年冬天,较初刊载在1919年4月的《新青年》上,是鲁迅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当时辛亥革命刚推翻封建帝制,但是中国社会封建势力仍然根深蒂固。

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年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

《孔乙己》教案

《孔乙己》教案

《孔乙己》教案《孔乙己》教案1一、教学内容《孔乙己》是初三第X册第X单元中的一篇小说,本单元是初中阶段最终一次体裁为小说的课文阅读,主要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文学作品的观赏能力。

《孔乙己》是一篇短篇小说,却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社会的世态。

它揭露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残害的读书人的苦痛,是一篇讨伐封建制度以及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

小说充分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鲜亮地表现了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胜利塑造了孔乙己这个封建下层学问分子的形。

教这一课不仅能帮忙学生深刻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而且还能启发学生怎样观赏小说。

二、教学目标教授本课主要是培养学生观赏小说的兴趣和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和提高他们对小说的观赏能力,为今后更好地阅读和观赏小说打下基础。

孔乙己是我国现代文学长廊里很突出的一个人物形象,可以这样说,只要胜利地解读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观赏《孔乙己》这篇小说的目的就能达成。

因此,我们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认知目标:进一步了解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及侧面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能力目标:从理解作品塑造人物形象方法及作品的社会意义的角度入手,初步学会观赏小说的基本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对孔乙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感觉对封建文化教育的忧愤之情。

这样的教学目标,为学生供应了观赏小说的方法和途径之一——通过筛选关键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评价人物的社会意义,理解小说的主题。

依据以上教学目标及教学对象,对孔乙己性格特点的分析是教学重点,而由于学生对小说的背景和小说所反映的当时的社会现实缺乏了解,因此,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缘由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文学鉴赏原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精神活动。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眼光,不同时代的人的眼光更是千差万别。

为此教学中,可设计几个讨论性的问题,让学生对小说中人物性格、主题、阅读感觉进行充分的讨论。

学生的回答,只要是经过专心思考的,表达出来又能自圆其说的,我们就确定。

「2024年部编版九年级下教案」《孔乙己》新篇

「2024年部编版九年级下教案」《孔乙己》新篇

「2024年部编版九年级下教案」《孔乙己》新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

2.掌握鲁迅的写作手法,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

2.理解鲁迅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1.深入挖掘文章内涵,把握鲁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文章。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孔乙己》原文、PPT、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准备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鲁迅作品,如《呐喊》、《彷徨》等。

(2)简介《孔乙己》的背景和作者鲁迅。

2.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

(2)教师简要讲解生词、短语。

3.分析孔乙己形象(2)教师引导学生从外貌、性格、遭遇等方面分析孔乙己的形象。

4.研讨鲁迅写作手法(1)学生举例说明鲁迅在文章中使用的写作手法。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鲁迅如何运用讽刺、对比等手法表现孔乙己的形象。

第二课时1.深入分析文章内涵(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文章主题。

(2)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炼出鲁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2.感受鲁迅艺术风格(1)学生举例说明鲁迅的艺术风格。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鲁迅如何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表现人物形象。

3.课堂小结(2)强调鲁迅作品的艺术价值。

4.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学生对孔乙己的形象是否有了深刻的理解?3.学生是否掌握了鲁迅的写作手法?4.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七、教学延伸1.引导学生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如《阿Q正传》、《祝福》等。

2.组织学生开展鲁迅作品研讨会,分享阅读心得。

八、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测试成绩: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情况。

《孔乙己》初三语文教学教案教学5篇

《孔乙己》初三语文教学教案教学5篇

《孔乙己》初三语文教学教案5篇《孔乙己》是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发表于《新青年》,后编入《呐喊》。

该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迂腐不堪、四体不勤,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孔乙己》初三语文教学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孔乙己》初三语文教学教案1一、讲读分析第二部分(第4节至第9节)。

1.交流漫画作业,加深对孔乙己的印象。

2.指名朗读第4节至第9节的内容,思考:(1)孔乙己一出场就成为人们嘲笑的对象,他为什么会成为嘲笑的对象?别人嘲笑他时,他怎样答对?表现出他怎样的思想性格?学生回答,点明:从他外貌特征看,他既穷困潦倒,又要摆读书人的架子,显示出比“短衣帮”高贵。

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思想毒害,总脱不下那件破长衫。

既穷又懒,衣服又脏又破,那件长衫十多年不补,不洗。

付酒钱时还要“排”。

一个“排”字,传神地刻画出他摆阔的情态。

“夹些伤痕”,又说明在他身上发生过某些事件。

从他语言特点看,满口“之、乎、者、也”,难懂,表现他的迂腐不堪。

当别人揭他“偷”的疮疤时,他的表现是“不回答”,逆来顺受;当别人再挑衅时,他“睁大眼睛”辩解;别人揭穿事实后,他窘得“涨红了脸……”自我解嘲以维护自己的尊严。

这样抓住特征进行描绘,使一个心灵受到侮辱的形象,跃然纸上。

性格刻画入木三分。

比如,在他被侮辱之时,他仍要表现出高人一等,知书识理,满口“窃书不能算偷……”以表现自己的斯文。

可见,迂腐可笑到何等程度。

(2)孔乙己为何只好向小伙计说话?向孩子们说话?孩子对他采取什么态度呢?从教写字和吃茴香豆的事情中反映出他怎样的思想性格?孔乙己感到孤苦寂寞,只好和孩子们说话,以求得安慰。

他社会地位低下,和劳动人民一样处于社会底层,而又由于迂腐和品行不端,更为低下,连小孩都看不起他。

一个“配”字,极其深刻地揭示了他十分低下的社会地位。

教写字和吃茴香豆二事,反映了孔乙己的善良,也进一步刻画其麻木不仁,迂腐可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乙己》教案
卢教院附属中山学校
朱燕萍教学目标:
1、理解肖像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揭示人物悲剧命
运的社会根源。

2、品味文章精妙的语言文字魅力,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从孔乙己的悲惨命运中,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及病态社会的
冷酷。

教学重点:
通过对孔乙己这个下层知识分子形象的分析,让学生初步了解封建科举制
度的腐朽,了解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虚伪。

教学难点:
认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教学过程:
一、导语:先提问学生,你们以前学过鲁迅先生的哪些文章?(主要指小
说和散文、杂文)你最喜欢鲁迅作品中的哪一篇?为什么?(通过这
个提问,强调鲁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
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作为伟大文学家的鲁迅,
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从文学方面讲,鲁迅前期创作成就影响最大的
是小说,而他后期则主要从事杂文创作。

(入选到初中、高中语文书中
的有以下几篇)
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藤野先生》《风筝》
小说:《社戏》、《故乡》
《孔乙己》、《一件小事》
《阿Q正传》(高中阶段)
杂文:(高中阶段的文章)
《论雷峰塔的倒掉》
《“友邦惊诧”论》
诗:《自题小像》《自嘲》
鲁迅一生写了三十多篇小说,他对友人说:他最喜欢的是《孔乙己》,
原因是,“能于寥寥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
描写出来,讽刺又不很显露,有大家作风。

”日本有一位作家也说孔
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

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都对孔乙己这个
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人物留下深刻的印象。

鲁迅先生是怎样精心
塑造这个形象的呢?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经典课文《孔乙己》。

二、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也是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来是去学医的,后从事文学创作,企图改变国民精神。

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学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和揭露,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19年3月,发表了继《狂人日记》之后的又一篇短篇小说《孔乙己》。

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专集,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鲁迅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三、时代背景:
19世纪末期,清政府腐败,民不聊生。

虽然清朝政府在1906年就废除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封建教育仍以其他方式推行,人民仍处在昏沉、麻木的状态。

少数读书人阳奉阴违,爬上了统治地位,但大多数下层知识分子仍然穷困潦倒。

小说《孔乙己》的主人公孔乙己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这样一个典型。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

中国革命的知识分子李大钊等领导和策动了新文化运动,向封建文化教育进行猛烈抨击。

为了愤怒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为了“描绘社会的另一种生活,请读者看看”以“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后,于1919年3月创作了小说《孔乙己》。

四、默看课文,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五、思考问题:(思考、讨论、请代表回答)
1、请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1919年写的二十多年前的浙江绍兴咸亨酒店,从时间上确定孔乙己生活的特定年代和特定环境,为教学目标3作铺垫)
2、朗读课文第一段,找出咸亨酒店里两种人的不同表现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短——长(穷人穿短衣帮,有钱人穿长衫)
外——里(穷人在外屋,有钱人在里屋)
站——坐(穷人在外屋站着喝酒,有钱人在里屋坐着喝酒)鲜明的对比,揭露当时社会的阶级对立,贫富悬殊
3、文中的孔乙己,作者是如何描写的?
(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可让学生根据文中描写孔乙己的语句入手,
从外貌描写上确定孔乙己与别人的不同,完成教学目标2)
先让学生说,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①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表明他的特殊身份:经
济拮据、贫困潦倒,还死要面子
②他身材高大——说明他有谋生的条件
③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说明他营养不良,生活不如

④乱蓬蓬的花白胡子,虽穿长衫,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补也洗,
说明他懒惰
⑤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说明受科举制
度的毒害,孔乙己的精神状态已经到了十分迂腐麻木的程度。

⑥孔乙己读了一辈子书,却连个名字也没有,因为他姓孔,人家便根
据描红纸上的字,给他起了个绰号——表明他的地位低下,也是对当时社会的讽刺
⑦小孩围住他,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表明他心地善良
⑧窃书被打,还强词夺理——表现他死爱面子、自欺欺人、迂腐不堪
的性格。

4、归纳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小组讨论,派代表归纳)
(综合3、4题,完成教学目标2,水到渠成)
孔乙己是一个怀有科举失败隐痛的读书人,他连秀才也没考中,不会营生,好喝懒做,有时还要偷窃,他迂腐可笑、麻木不仁、死要面子,还常常自欺欺人,但他同时也有善良、诚实的品性,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作者对他既有同情,也有讽刺和批判,即所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六、文中许多地方的文字描写可谓“一字传神”,如“排出九文大钱”的
“排”,找一下,体会它们的“精妙之处”(品味文章精妙的文字魅力,完成教学目标2)
让学生在文中再找出一些并讨论,老师归纳:
1、第4节中的“排”:生动表现经济拮据的孔乙己数钱时故作阔气的
寒酸相。

2、第11节中的“摸出四文大钱”的“摸”:表明孔乙己经济的每况愈

3、第1节中的“踱”:表现穿长衫人的养尊处优、悠闲自得的神态。

4、第8节的“罩”:反映孔乙己的善良、诚恳,有点迂腐。

七、重点句理解:(通过以上几点的讲解,以及本题对重点句的理解,明
确作者的写作意图)
1、文中多处写到“笑”,各表现什么内容?
教师归纳:文中用“笑”贯穿全文,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群众的麻

2、“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这句
话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
教师归纳:在文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表明孔乙己的存在可有可无,引出下文孔乙己的不幸遭遇。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的确”矛盾吗?
不矛盾,“大约”是表示猜测判断,“的确”是表肯定判断。

表面看是
矛盾的,但仔细推敲来看,“大约”是因为这些年来从没有人明确讲
过孔乙己死的消息。

“的确”一词是孔乙己悲剧的必然归结。

从孔乙己的社会处境和不幸遭遇看,他的死是必然的。

他在社会上毫
无地位,根本不受人重视,即使死了也是默默的,无人关心的,小伙
计确信其死,但又没听到可靠的消息,所以这样说。

八、作者通过对孔乙己的肖像、以及他所处的生活环境描写,揭示了当时
社会的什么现象?(完成对作者写作意图的讲解,也是本文的重点)
学生归纳:
小结:
小说通过孔乙己悲惨一生的描写,反映了封建科举教育对下层知识分
子的毒害,也表现了当时群众的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揭
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和社会的世态炎凉,使我们从一个侧面认识
封建社会的腐朽与与黑暗。

课后反思:
《孔乙己》是酒店里唯一穿长衫站着喝酒的人,穷酸迂腐,功名难求,
是人们取乐的对象,是一个被封建教育制度侮辱、损害了的灵魂,是几
千年来迂腐麻木的封建知识分子的可悲结局。

作业:
必做题
1、联系课文展开想象,给文章续写一个结尾,200字以上。

2、抄写文中的重点字词。

概括孔乙己的性格特点(50字左右)
选做题
1、去图书馆或网上查阅鲁迅的其他作品。

2、查阅与鲁迅同时代作家的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