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门诊病历
中医内科门诊病历范文完整版本
![中医内科门诊病历范文完整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8945aa05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51.png)
中医内科门诊病历范文完整版本
患者信息
- 姓名:张三
- 性别:男
- 年龄:40岁
- 职业:教师
- 病历号:
主诉
患者主要感到腹部不适和消化不良,伴有食欲不振,大便溏泻,口苦纳差等症状。
现病史
患者经常感到腹部胀闷不适,大便频繁,并且伴随有食欲减退
和口苦纳差等不适症状,已有近一个月。
患者平时饮食偏好冷饮,
容易吃辣食物,工作压力较大。
既往史
患者无重大疾病史,但过去曾多次感到腹部不适和消化不良,
每次经历数天后症状自行缓解。
体格检查
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精神状态正常。
腹部轻压有轻微饱胀感,肝、脾、胆囊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
根据患者的主诉、现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脾胃虚
寒型消化不良。
中医辨证分型
辨认为脾胃虚寒型消化不良,属于中医寒湿内蕴证类型。
中医治疗方案
1. 药物治疗:
- 温中健脾方:包括党参、白术、炙甘草等中药,可补脾养胃、温中健脾,改善消化功能。
- 寒湿泄下方:包括紫苏籽、木香等中药,可祛除湿寒,促进
胃肠道蠕动。
2. 饮食调理:
- 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食物,多食用易消化、温补的食物,如温热粥类、煮熟的蔬菜等。
- 注意餐饮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3. 生活调理:
- 适度运动,增强体质,改善脾胃功能。
- 注意保暖,谨防受凉。
随访计划
患者每周复诊一次,观察症状变化和体格反应。
以上仅供参考,请患者遵循医生的指导,并配合治疗和调理。
中医门诊病历模板
![中医门诊病历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07dbcde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b5.png)
中医门诊病历模板
【基本信息】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业:
电话:
【主诉】
(患者自述):
(患者主诉的时间、部位、性质、有无引起原因、有无加重/缓解因素)
【现病史】
(如有多项症状,分次记录)
时间:
病程:
起病原因:
症状及程度:
治疗方法及效果:
现状:
【既往病史】
(成年前、现患、手术、外伤、输血、疾病家族与本人关系等,包括传染病、内科疾病、外科疾病等)
【婚育史】
(婚姻状态、婚龄、生育情况、经期情况,如有多次婚育与不
规则经历分别记录)
【个人史】
(包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卫生情况、职业暴露史、起居规
律等)
【月经史】
(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量、经色、是否痛经、是否绝经、
绝经前后月经状态等)
【体格检查】
(面色、身高、体重、体型、行走姿势、运动功能检查、测量
血压等)
【舌诊】
(舌质:淡红、深红、暗红、青紫,舌苔:白腻、黄腻、白润、薄白、无苔等)
【脉诊】
(脉象:浮、沉、弦、涩、缓、数、迟等)【辅助检查】
(如有必要,包括尿、血、B超等检查结果)【初步诊断】
(根据患者病情和检查报告给出初步诊断)【治疗方案】
(包括中药处方等)
【随访与评估】
(包括复诊时间、治疗效果、注意事项等)。
中医骨科门诊病历范文60篇(3篇)
![中医骨科门诊病历范文60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853bf44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81.png)
第1篇中医骨科门诊病历范文:患者信息:姓名:张三性别:男年龄:45岁职业:工人住址:XX市XX区XX路XX号就诊日期:2022年9月10日主诉:患者于1周前因搬重物时扭伤腰部,疼痛难忍,活动受限,遂来我院就诊。
现病史:患者于1周前在搬重物时不慎扭伤腰部,当时感到腰部剧痛,活动受限,休息后疼痛有所缓解,但仍感腰部不适。
曾自行服用止痛药,效果不佳。
近日疼痛加剧,影响睡眠,故来我院就诊。
既往史:既往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史。
家族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
体格检查:1. 一般情况:神志清楚,精神可,表情痛苦,体态自如。
2. 望诊:腰部肌肉紧张,压痛明显,局部皮肤无异常。
3. 闻诊:患者无特殊气味。
4. 闻诊:患者呼吸平稳,心率、血压正常。
(1)腰部活动度检查:腰部活动受限,前屈、后伸、侧弯均受限。
(2)腰部压痛点检查:腰部压痛点位于腰骶部,局部压痛明显。
(3)腰部肌肉力量检查:腰部肌肉力量正常。
辅助检查:1. 血常规:未见异常。
2. 尿常规:未见异常。
3. X线检查:腰椎正位片显示L4/L5椎间盘突出。
诊断:腰间盘突出症(L4/L5)治疗:1. 中医治疗:(1)针灸治疗:采用针刺腰部压痛点、足三里、委中等穴位,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2)拔罐治疗:在腰部压痛点进行拔罐,每日1次,每次15分钟。
2. 西医治疗:(1)药物治疗:给予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每日3次,每次1粒。
(2)理疗:采用中频电疗、红外线照射等方法,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3. 日常护理:(1)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加强腰部肌肉锻炼,提高腰部稳定性。
(3)保持良好姿势,避免久坐、久站。
4. 随访:1周后复查,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经过1周的治疗,腰部疼痛明显减轻,活动度有所改善,睡眠质量提高。
继续治疗1周后,腰部疼痛消失,活动度恢复正常。
总结:本病例为腰间盘突出症(L4/L5)患者,经过中医和西医的综合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中医门诊内科病历范文
![中医门诊内科病历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dd80ca9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03.png)
1.刘某,女,46岁,主诉:尿频,尿急3天。
现病史:尿频、尿急,无尿痛,每日排尿次数最多达16次,小腹发凉,纳可,眠可,大便调。
舌脉:舌淡,苔薄白,脉沉。
诊断:尿频病,肾气不固证。
治以补益肾气,固摄缩尿。
处方如下:熟地、山药、山萸肉、黄芪各20g,浮小麦、煅牡蛎各30g,鸡内金15g,益智仁、桑螵蛸、炒白术、覆盆子、陈皮各10g,砂仁5g,3 剂,每日 1 剂,水煎 2 次,取汁400mL,每次200mL,每日早、晚2 次温服。
二诊:尿频症状无好转,原方加杜仲、续断、桑寄生各15g,3剂。
三诊:8月16日,尿频症状仍无好转,舌淡、苔薄白,脉沉。
改治以温通心阳为法,方用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减,方药如下:瓜蒌、薤白、桂枝各10g,浮小麦、煅牡蛎各30g,豆蔻10g,木香3g,3 剂。
2.赵某,女,52岁,主诉:尿频、尿急5 天。
现病史:伴有尿频遇冷加重,夜尿频甚,畏寒,舌淡暗,苔白微腻,脉沉。
尿常规未见异常。
诊断:尿频,证属肾气不固证,治以补肾固摄为法,处方:山药、山茱萸、益智仁、鸡内金、炒白术、金樱子各15g,桑螵蛸、佛手、丹参10g,砂仁5g,黄芪30g,5 剂。
每日1 剂,水煎2 次,取汁400mL,每次200mL,每日早、晚2 次服。
二诊:尿频未见好转,舌淡暗,苔白微腻,脉沉。
在原方中加入瓜蒌、薤白、桂枝各10g,4 剂。
3.袁某,女,77 岁。
主诉:咳嗽咳痰半个月。
现病史:患者半月前因吹风受凉导致感冒,伴见咳嗽咯痰,色白稀,自行服用头孢呋辛酯片、氨溴索口服液后症状无明显好转。
门诊就诊时症见咳嗽,咯痰,痰色白而稀,量多,口干,活动时感胸闷气喘,胃纳不香,夜寐差,小便调,大便软烂,平素怕冷。
舌质淡、苔白微腻、边有齿痕,脉沉缓。
查体:咽喉部轻度充血。
两肺听诊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啰音。
西医诊断:感冒后咳嗽。
中医诊断:咳嗽(寒饮伏肺)。
治宜散寒解表、温肺化饮。
予小青龙汤加减,具体方药如下:姜半夏、麻黄、杏仁、桂枝各10g,生姜6g,细辛3g,白芍15g,炙甘草5g。
中医门诊病历评分标准
![中医门诊病历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2ae9afd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2a.png)
中医门诊病历评分标准
中医门诊病历评分标准是评价中医门诊病历质量的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病历书写规范性:包括病历书写时间、病历页码、病历标题、病历顺序、病历签名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 病历信息完整性:包括病历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等)、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治疗计划等是否完整记录。
3. 病历描述准确性:包括对患者病情、症状、体征等的描述是否准确、具体。
4. 病历分析合理性:包括对患者病情的分析是否合理、完整,是否能够得出合理的诊断、治疗计划。
5. 诊疗操作规范性:包括对病患的诊疗操作是否规范、合理,是否符合中医基本原理和方法。
6. 病历记录逻辑性:包括病历记录中逻辑关系的连贯性,各部分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否清晰。
7. 病历诊断准确性:包括对患者病情的诊断是否准确、明确。
8. 病历治疗计划合理性:包括对患者的治疗计划是否合理、科学,是否符合中医治疗原则。
以上仅为一般性的评分标准,不同评价机构或个人可能会有所差异。
在实际评分时,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更为详细、具体的评分标准。
中医门诊病历
![中医门诊病历](https://img.taocdn.com/s3/m/97a6cf53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87.png)
中医门诊病历现病史:患者在发病前一周曾有感冒病史,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
伴有咳嗽,痰少而稠,咽痛,乏力,呼吸急促。
曾自行服用感冒药,但症状无改善。
处方:银翘解毒片,每次4片,每日3次;感冒清热颗粒,每次1袋,每日3次;阿莫西林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
医嘱:建议患者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多喝水,饮食宜清淡;如症状持续或加重,请及时复诊。
现病史:患者近期出现腰痛,尿频,尿急,尿痛。
无发热、寒战、恶心、呕吐等症状。
曾自行服用消炎药,但症状无改善。
处方:六味地黄丸,每次8粒,每日3次;三金片,每次4片,每日3次;复方磺胺甲噁唑片,每次2片,每日2次。
医嘱:建议患者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多喝水,饮食宜清淡;如症状持续或加重,请及时复诊。
医师签名:李四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医护理在医疗服务中的地位逐渐提升。
为了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中医护理门诊的建设成为了必然趋势。
本文将探讨中医护理门诊建设的思路与方法。
中医护理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其强调个体化、整体性及预防性的护理原则,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然而,目前中医护理的开展主要集中在住院部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部的中医护理相对较少。
因此,建立中医护理门诊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护理门诊的目标是提供高质量、个性化的中医护理服务,以满足患者对健康的需求。
在确定目标时,应考虑患者的需求、中医护理的特点及医院的发展方向等因素。
中医护理门诊的服务内容包括:提供个性化的中医护理方案,如针灸、推拿、拔罐、艾灸等;开展健康教育,宣传中医养生知识;进行疾病预防与调理,如针对不同体质进行调理,预防疾病的发生等。
中医护理门诊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的团队,包括中医护理专家、针灸师、推拿师、理疗师等。
团队成员应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良好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中医护理门诊需要配备先进的中医护理设备,如针灸床、艾灸仪、理疗仪等。
同时,门诊环境应舒适、温馨,以减轻患者紧张情绪。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30份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30份](https://img.taocdn.com/s3/m/35fa5843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0a.png)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30份中医门诊病历记录的撰写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工作,它不仅能够帮助医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同时也是医生与患者沟通的重要桥梁。
下面提供五篇中医门诊病历的范文,供参考。
病历范文一:感冒主诉:患者男,32岁,因咳嗽、发热、头痛、鼻塞、咽痛2天来诊。
现病史:患者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达38.5℃,伴有咳嗽、咽痛、鼻塞、流清涕、头痛,自感寒战,未经正规治疗,症状持续存在,故来诊。
体检:体温38.2℃,脉搏7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mmHg。
咽部轻度充血,扁桃体无肿大,肺部听诊无异常。
中医诊断:风寒感冒治疗原则:解表散寒,温中止咳。
方药:麻黄汤加减。
麻黄9g,桂枝9g,杏仁9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4枚。
治疗结果:服药2日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咽痛等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药3日,症状全部消失。
病历范文二:胃痛主诉:患者女,45岁,反复胃痛1年余,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1年前开始出现胃部不适,饮食不规律时症状加重,近1周来胃痛明显加重,伴有烧心、反酸。
体检:腹部软,上腹部轻压痛,未触及包块,肝脾未触及,其他查体无异常。
中医诊断:胃痛症(寒凝胃脘)治疗原则:温中散寒,调和脾胃。
方药:理中汤加减。
干姜9g,白术9g,茯苓15g,炙甘草6g,附子(炮)6g。
治疗结果:患者服药1周后,胃痛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药2周,胃痛症状消失,食欲恢复正常。
病历范文三:失眠主诉:患者女,28岁,失眠2个月。
现病史:患者自述2个月前因工作压力大开始出现入睡困难,夜醒次数增多,早醒,睡眠质量差,伴有心烦易怒,记忆力下降。
体检:精神状态良好,未见明显异常。
中医诊断:心脾两虚治疗原则:养心安神,健脾益气。
方药:甘麦大枣汤加减。
酸枣仁30g,茯苓15g,远志10g,甘草6g,大枣10枚,麦门冬15g。
治疗结果:患者服药1周后,睡眠质量有所改善,继续服药1个月,失眠症状基本消失,精神状态良好。
中医门诊病历模板_共10篇 .doc
![中医门诊病历模板_共10篇 .doc](https://img.taocdn.com/s3/m/4b96af8858f5f61fb73666ce.png)
★中医门诊病历模板_共10篇范文一:中医院门诊病历模板中医院骨科门诊病历模板颈椎病主诉:颈部痛不适伴右上肢疼痛麻木3天。
病史:患者3天前无明显外伤出现颈部痛不适伴右上肢疼痛麻木,无其他肢体麻木、走路乏力,语言清晰。
休息后未见明显缓解,自服活血止痛药物疼痛稍缓解。
饮食睡眠可,二便调。
舌象:舌淡暗、苔薄白脉象:脉弦。
查体:颈部活动受限活动度可,颈项肌紧张,左右双侧压痛,右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右侧压颈试验(Spurling试验)阳性,右前臂、虎口区、手指痛觉减弱,左右上肢肌力正常,病理征阴性。
辅助检查:颈椎MRI提示:C67椎间盘突出。
诊断:中医诊断:痹症(气滞血瘀)西医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处理:(处方引用)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诉:腰痛伴左下肢痹痛8天。
病史:患者8天前无明显外伤出现腰部痛不适伴左下肢痹痛、麻木,无走路不稳、乏力,语言清晰。
休息后未见明显缓解,自服活血止痛药物疼痛稍缓解。
饮食睡眠可,二便调。
舌象:舌淡、苔薄白脉象:脉弦细。
查体:腰椎活动受限活动度可,双侧腰骶部压痛,下腰部压痛、叩击痛,伴左下肢放射痛左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双4字试验阴性,左小腿及足部皮肤痛觉减退,左踇趾背伸肌力减弱病理征阴性。
辅助检查:腰椎MRI提示:L45椎间盘突出。
诊断:中医诊断:痹症(肝肾亏虚)西医诊断:腰椎间盘出症处理:(处方引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主诉:右髋关节疼痛、跛行、活动受限1月。
病史:患者1月前无明显外伤出现右髋关节疼痛、跛行,无小腿以下痹痛,无走路不稳、乏力。
休息后未见明显缓解,饮食睡眠可,二便调。
长期酗酒病史。
舌象:舌暗、苔薄白脉象:脉弦细。
查体:跛行,右髋部压痛,右髋关节活动受限,以内旋及外展受限明显,内收肌压痛,4字试验阳性。
辅助检查:骨盘X光提示:右股骨头坏死。
诊断:中医诊断:骨痹骨蚀(肝肾亏虚)西医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处理:(处方引用)膝关节疾病主诉:左膝关节疼痛、肿胀7天。
病史:患者7月前无明显外伤出现左侧膝关节疼痛、跛行,上下楼梯疼痛加重,无小腿以下痹痛。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模板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e40b0880dd3383c4bb4cd29d.png)
一、疾病名称:胃痛科室医生姓名:杨建新初诊记录姓名:陈××性别:男年龄:35岁科别:中医科2017-8-23,9:00问诊主诉:胃脘部疼痛,反复性发作15年,复发4天,加重1天。
现病史:患者15年前因工作紧张、饮食无规律致胃脘部疼痛,经服中药后病情缓解,以后经常反复发作。
2015年8月在某医院做纤维胃镜检查,示“胃窦部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刻下症:此次患者于4天前,因工作不顺心、饮酒过多而再次复发,自服“止痛药”无效。
现患者胃脘部灼痛,纳差,胁胀,情绪不宁,伴吞酸、嘈杂、呃逆。
大便偏干,小便正常。
望闻切诊形体壮实,精神一般。
舌边红苔薄白,脉弦细。
胃脘部触痛。
辅助检查:血常规:RBC4.5×1012/L WBC2.98×1010/L辩证分析:既往有胃脘痛病史,此次因情志不适、饮酒过多,化为火热而侵及肝胃,肝胃不和而致上述诸症。
诊断:中医诊断:胃脘痛肝胃不和西医诊断:1、急性胃炎2、胃溃疡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处方:白芍30克柴胡6克法半夏10克川芎12克香附10克陈皮10克枳壳10克郁金12克吴茱萸4克黄连6克甘草6克3剂,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医嘱:建议做上消化道造影或电子胃镜检查。
进软食,忌辛辣刺激之品,禁酒,戒怒。
医师:杨××复诊记录科别:中医科2017-8-27,9:00问诊主诉:病史同前。
现病史:患者服上述中药3剂后,自觉胃脘部灼痛减轻,胁胀缓解,吞酸好转,但仍呃逆。
二便正常。
望闻切诊形体壮实,精神一般。
舌边红苔薄白,脉弦细。
胃脘部触痛不明显。
辅助检查:同前。
辩证分析:上方服用有效,症状好转。
但呃逆仍在,前方应加上降逆止呃药物生姜。
诊断:同前。
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降逆止呃。
处方:白芍30克柴胡6克法半夏10克川芎12克香附10克陈皮10克枳壳10克郁金12克吴茱萸4克黄连6克甘草6克生姜7片3剂,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中医门诊病历
![中医门诊病历](https://img.taocdn.com/s3/m/dce2692c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67.png)
中医门诊病历
患者姓名:王某某,性别:男,年龄:48岁,职业:司机
主诉:胸闷、气短1周。
病史:患者于1周前突然出现胸闷、气短症状,无明显诱因,前往普通门诊就诊,予以支气管扩张药物治疗后症状未缓解。
患者无其他显著疾病史。
体格检查: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量湿性啰音,心率97次/分,有轻度心律不齐,无明显黄疸,肝脾未触及,四肢无浮肿。
辅助检查:心电图示心房颤动,肺功能检查显示轻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动脉血气分析示三项指标低于正常范围,B超心脏显示左房增大,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升高。
中医辩证:结合患者的主诉及临床表现,为“气滞血瘀型心力衰竭”。
治疗原则:活血化瘀,通络利水。
处方:当归血竭汤加味。
医嘱:饮食清淡、避免过度劳累,遵医嘱规律服药。
约定复查时间。
注意事项:对症治疗,慎用利尿剂,以免加重患者负担。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模板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ffca5705312b3169a451a473.png)
一、疾病名称:胃痛科室医生姓名:杨建新初诊记录姓名:陈××性别:男年龄:35岁科别:中医科2017-8-23,9:00 问诊主诉:胃脘部疼痛,反复性发作15年,复发4天,加重1天。
现病史:患者15年前因工作紧张、饮食无规律致胃脘部疼痛,经服中药后病情缓解,以后经常反复发作。
2015年8月在某医院做纤维胃镜检查,示“胃窦部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刻下症:此次患者于4天前,因工作不顺心、饮酒过多而再次复发,自服“止痛药”无效。
现患者胃脘部灼痛,纳差,胁胀,情绪不宁,伴吞酸、嘈杂、呃逆。
大便偏干,小便正常。
望闻切诊形体壮实,精神一般。
舌边红苔薄白,脉弦细。
胃脘部触痛。
辅助检查:血常规:RBC4.5×1012/L WBC2.98×1010/L辩证分析:既往有胃脘痛病史,此次因情志不适、饮酒过多,化为火热而侵及肝胃,肝胃不和而致上述诸症。
诊断:中医诊断:胃脘痛肝胃不和西医诊断:1、急性胃炎2、胃溃疡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处方:白芍30克柴胡6克法半夏10克川芎12克香附10克陈皮10克枳壳10克郁金12克吴茱萸4克黄连6克甘草6克3剂,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医嘱:建议做上消化道造影或电子胃镜检查。
进软食,忌辛辣刺激之品,禁酒,戒怒。
医师:杨××复诊记录科别:中医科 2017-8-27,9:00问诊主诉:病史同前。
现病史:患者服上述中药3剂后,自觉胃脘部灼痛减轻,胁胀缓解,吞酸好转,但仍呃逆。
二便正常。
望闻切诊形体壮实,精神一般。
舌边红苔薄白,脉弦细。
胃脘部触痛不明显。
辅助检查:同前。
辩证分析:上方服用有效,症状好转。
但呃逆仍在,前方应加上降逆止呃药物生姜。
诊断:同前。
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降逆止呃。
处方:白芍30克柴胡6克法半夏10克川芎12克香附10克陈皮10克枳壳10克郁金12克吴茱萸4克黄连6克甘草6克生姜7片3剂,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精品文档】中医门诊病历范例-word范文 (12页)
![【精品文档】中医门诊病历范例-word范文 (12页)](https://img.taocdn.com/s3/m/9a0acf8769dc5022abea0022.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中医门诊病历范例篇一:中医门诊病历__范例范例一主诉:咳嗽3天。
病史:患者3天前淋雨后,渐咳嗽,恶寒,头重,口淡不欲食,大便不爽,小便调。
舌淡红苔白腻,脉浮紧。
诊断:咳嗽(风寒夹湿)治则:疏风散寒化湿止咳方:杏苏散加减药:苏叶10 防风10 杏仁10 桔梗10 藿香10 苍术10 厚朴10 甘草10大火3碗水煎15分钟分3次温服范例二姓名王福周性别男年龄 43岁1991-1-3 上腹部隐痛1年,伴头昏、黑便1次。
患者自去年初发现上腹部无规律性隐痛,无暧气、泛酸,无恶心、呕吐,腹痛与饮食无明显关系。
半年后腹痛逐渐加重,且转有规律性,常在饭后2~3小时发生,不放射,偶有暧气、泛酸。
腹部喜暖喜按,得食则安,每次持续约15~20分钟,服制酸剂后症状缓解。
今晨突感神疲乏力,头晕,四肢不温,心悸汗出,解黑色糊状大便约150g,即来院求诊。
脉细数,舌质偏淡,舌苔薄白。
体检神志清楚,血压18/11kPa(135/82mmHg),心,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肋下1cm,脾未触及,无压痛。
检验血红蛋白88g/L,粪隐血试验+++。
辨证分析患者腹痛病史年余,喜暖喜按,得食则安,目前神疲乏力,心悸汗出,四肢不温,脉细数,舌质偏淡,舌苔薄白。
素有脾胃虚寒,病久脉络受损,气病及血,阳络伤则血上溢,阴络伤则血下溢,上下交损,营血亏耗,则头晕目眩,心悸汗出。
处理:1.测血压、脉搏1/4h2.根据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原则,先拟化瘀通络,活血止血:① 云南白药0.5 qid白芨粉6gbid② 3.5%葡萄糖盐水500ml静脉滴入,立即③ 10%葡萄糖液500ml+雷尼替丁0.15g,静脉滴入安络血注射液10mg肌注,bid4.待床入院初步诊断1. 胃脘痛(脾胃虚寒,瘀血阻络)眩晕(气血两亏)2.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失血性贫血范例三陈××男,14岁。
中医门诊病历__范例
![中医门诊病历__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641e6dd0f12d2af90342e6ba.png)
例一主诉:咳嗽3天。
病史:患者3天前淋雨后,渐咳嗽,恶寒,头重,口淡不欲食,大便不爽,小便调。
舌淡红苔白腻,脉浮紧。
诊断:咳嗽(风寒夹湿)治则:疏风散寒化湿止咳方:杏散加减药:叶10 防风10 杏仁10 桔梗10 藿香10 苍术10 厚朴10 甘草10大火3碗水煎15分钟分3次温服小海镇卫生院中医门诊病历余华尔性别男年龄48岁住址小海镇小关村就诊时间2013-8-31上腹部胀痛10天,伴头昏、黑便1次。
患者自去年初发现上腹部无规律性隐痛,无暧气、泛酸,无恶心、呕吐,腹痛与饮食无明显关系。
半年后腹痛逐渐加重,且转有规律性,常在饭后1-2小时左右发生,不放射,偶有暧气、泛酸。
腹部喜暖喜按,得食则安,每次持续约30分钟,服制酸剂后症状缓解。
今晨突感神疲乏力,头晕,解黑色糊状大便约150g,即来院求诊。
体检神志清楚,血压18/11kPa(135/82mmHg),心,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肋下1cm,脾未触及,无压痛。
脉细数,舌质偏淡,舌苔薄白检验血红蛋白80g/L,粪隐血试验++。
辨证分析患者腹痛病史年余,喜暖喜按,得食则安,目前神疲乏力,四肢不温,脉细数,舌质偏淡,舌苔薄白。
素有脾胃虚寒,病久脉络受损,气病及血,阳络伤则血上溢,阴络伤则血下溢,上下交损,营血亏耗,则头晕目眩,心悸汗出。
处理:1.测血压、脉搏1/4h2.根据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原则,先拟化瘀通络,活血止血:①白药0.5qid②3.5%葡萄糖盐水500ml+止血芳酸ml 静脉滴入,立即③10%葡萄糖液500ml+雷尼替丁0.15g,静脉滴入初步诊断中医诊断:胃脘痛(脾胃虚寒,瘀血阻络)眩晕(气血两亏)西医诊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用药:党参炒白术茯苓皮炒六曲炒山楂鸡金炒枳壳炒薏苡仁白芨炒仙鹤草炙乌贼骨医生:小海镇卫生院中医门诊病历例三××男,14岁。
某日放牧中,突然发热恶寒、呕吐、头痛欲裂,项背强急、身体疼痛。
中医门诊病历标准范文
![中医门诊病历标准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82ee3db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3f.png)
中医门诊病历标准范文一、初诊情况。
1.1 患者基本信息。
今天来了个患者啊,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性。
看着人有点发福,精神头不是特别足。
一进来就跟我说啊,他最近老是觉得累得慌,做啥都没劲儿。
1.2 症状描述。
他跟我讲啊,这睡眠也不好,晚上翻来覆去的,就像烙饼似的,好不容易睡着了吧,还老是做梦。
白天呢,头晕乎乎的,就跟脑袋上罩了个雾罩子似的,不清醒。
胃口也差,吃啥都不香,就像那嘴巴里没了味觉似的,以前爱吃的现在瞅着都没兴趣。
而且啊,还老是觉得心烦,一点小事就想发火,这肝火有点旺啊,整个人就像个炮仗,一点就着。
二、诊断过程。
2.1 望诊。
我就先仔细瞧了瞧他。
这脸色有点发黄,没什么光泽,就像那蒙了尘的镜子似的。
眼睛呢,也有点浑浊,缺乏那种清亮劲儿。
舌头伸出来一看,舌苔又厚又腻,就像那地上积了一层泥,这一看就是体内湿气重啊。
2.2 闻诊。
再凑近了闻一闻,他身上没有啥特殊的气味。
但是说话的时候呢,能感觉到口气有点重,这也能侧面反映出他脾胃不太好,消化功能有点紊乱。
2.3 问诊。
我又详细地问了他一些情况。
比如说啊,平时的生活习惯,他说工作忙,经常熬夜,还老吃那些油腻的外卖。
这就难怪了,这就像在身体里埋了个雷,时间长了肯定得出问题啊。
再问他大小便的情况,他说大便不成形,黏黏糊糊的,小便有点黄,这都是体内湿热的表现。
三、诊断结果与建议。
3.1 诊断结果。
综合这些情况啊,我就判断他这是脾胃虚弱,再加上湿热内蕴。
这身体啊,就像一个小天地,现在这个小天地里的环境乱了套了,阴阳失调了。
3.2 建议。
我就跟他说啊,首先这生活习惯得改改。
俗话说得好,病从口入,那些油腻的、辛辣的、生冷的食物就先少吃点,多吃点清淡的,像米粥啊、蔬菜啊。
这就好比给身体这个小天地来个大扫除,把那些垃圾食物都清理出去。
再就是啊,得早睡早起,别再熬夜了,熬夜就像在透支身体的精力,这身体啊,就像个银行账户,精力就是存款,老透支哪行呢?还给他开了个调理脾胃、清热利湿的方子,让他按时吃药,定期回来复诊。
中医门诊病历
![中医门诊病历](https://img.taocdn.com/s3/m/10c4b7d2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5e.png)
感冒【1 】初诊2012-3-8 9:00am主诉:咽痛鼻塞咳嗽2天现病史:入院前2天掉慎受凉后,消失咽痛.鼻塞,继而消失咳嗽,呈阵发性非刺激性,较激烈,痰呈黄绿色,量少,难咯,并感轻度畏寒,全身酸痛不适,无寒噤高热,无头晕头痛,无胸闷心悸,无腹痛腹泻等,未予留意,未经任何处理,经歇息上述病情无好转,今求诊我院.既往史:既往体键.℃神清神疲,咽红,舌红苔黄,脉浮数,双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性罗音,心率80次/分,腹部未见平常.帮助检讨:血通例:未见平常.初步诊断:中医诊断:伤风—风热西医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沾染诊疗筹划:1.避风寒,慎起居.2.中医治则:辛凉解表,宣肺清热,方取银翘散加减.金银花9 g 连翘9 g 竹叶6 g 荆芥9 g牛蒡子9 g淡豆9 g 薄荷3 g甘草3 g桔梗12 g 芦根9 g水煎X3剂水煎服日一剂3.不适随访.大夫签名:咳嗽初诊2012-3-8 9:00am主诉:咳嗽咳痰8天现病史:入院前8天掉慎受凉后,消失咽痛.鼻塞,继而消失咳嗽,呈阵发性非刺激性,较激烈,痰呈黄绿色,量多,易咯,并感轻度畏寒,无寒噤高热,无头晕头痛,无胸闷心悸,无腹痛腹泻等,就诊于当地诊所,予“药物口服”(具体用药欠祥),咳嗽咳痰无好转,今求诊我院.既往史:既往体键.体魄检讨:T36.8 ℃神清神疲,咽红,舌红苔黄,脉浮数,双肺呼吸音粗,未及干湿性罗音,心率80次/分,腹部未见平常.帮助检讨:血通例:未见平常.胸部平片:双肺纹理增多增粗.初步诊断:中医诊断:咳嗽—风热犯肺西医诊断:急性支气管炎诊疗筹划:1.避风寒,慎起居.2.中医治则: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取桑菊饮加减.桑叶9g 菊花9 g 杏仁6 g 连翘9 g薄荷3 g 桔梗12 g 芦根9 g 黄芩9 g水煎X3剂水煎服日一剂3.不适随访.大夫签名:胃痛初诊2012-3-8 9:00am主诉:上腹胀痛2天现病史:入院前2天饮食不节后,消失上腹胀痛,呈中断性,餐后尤甚,致不思饮食,时有恶心欲吐,无畏冷发烧,无头晕头痛,无胸闷心悸,无腹泻黑便等,就诊于当地诊所,予“药物口服” (具体用药欠祥),上述病情无好转,今求诊我院.既往史:既往体键.体魄检讨:T36.1 ℃神清神疲,舌红苔厚腻,脉滑,双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性罗音,心率80次/分,腹平软,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5次/分,无气过水音.帮助检讨:血通例:未见平常.血淀粉酶:正常.B超:肝胆胰脾肾未见显著平常.初步诊断:中医诊断:胃痛—饮食停止西医诊断:急性胃炎诊疗筹划:1.畅情志,清淡饮食.2.中医治则:消食导滞,和胃止痛,方取保和丸加减.山楂9g 神曲9 g 莱菔子9 g 半夏9 g茯苓9 g 陈皮9 g 连翘9 g 甘草3g厚朴9 g 槟榔9 g水煎X3剂水煎服日一剂3.不适随访.大夫签名:泄泻初诊2012-3-8 9:00am主诉:上腹胀痛2天现病史:入院前2天饮食不洁后,消失腹痛,以脐周为主,呈中断性隐痛,阵发性加剧,同时消失腹泻,呈黄色浠水样,夹有粘液,日10余次,泄后腹痛稍缓解,伴肛门炽热感,时有恶心欲吐,无畏冷发烧,无头晕头痛,无胸闷心悸,无黑便等,就诊于当地诊所,予“药物口服” (具体用药欠祥),上述病情稍好转,今求诊我院.既往史:既往体键.体魄检讨:T36.1 ℃神清神疲,舌红苔厚腻,脉滑,双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性罗音,心率80次/分,腹平软,脐周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10次/分,无气过水音.帮助检讨:血通例:未见平常.血淀粉酶:正常.B超:肝胆胰脾肾未见显著平常.粪便通例:脓球(++).初步诊断:中医诊断:泄泻—伤食西医诊断:急性胃炎诊疗筹划:1.畅情志,清淡饮食.2.中医治则:消食导滞,方取保和丸加减.山楂9 g 神曲9 g 莱菔子9 g 半夏9 g茯苓9 g 陈皮9 g 连翘9 g 甘草3 g厚朴9 g 黄连5 g水煎X3剂水煎服日一剂3.不适随访.大夫签名:眩晕初诊2012-3-8 9:00am主诉:重复头晕视物扭转2天现病史:入院前2天起床如厕时忽然消失头晕视物扭转,较激烈,伴恶心欲呕,出盗汗,经平卧闭目歇息后缓解,之后上述病情重复发生发火,以转变体位时多发,日3-5次,无头痛意识障碍,无四肢麻痹乏力,无耳鸣听力降低,无胸闷心悸,无腹痛腹泻等,就诊于当地诊所,予“药物口服”(具体用药欠祥),上述病情稍好转,今求诊我院.既往史:既往体键.体魄检讨:T37.1 ℃ Bp 130/80mmHg 神清神疲,形体肥胖,舌淡苔白腻,脉弦滑,双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性罗音,心率80次/分,律齐,腹部未见平常.神经体系检讨:颅神经未见平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征未引出,小脑征(-).帮助检讨:血通例:未见平常.颅脑CT:未见平常.心电图:未见平常.初步诊断:中医诊断:眩晕—痰浊上蒙西医诊断:后轮回缺血诊疗筹划:1.避风寒,慎起居.2.中医治则:燥湿化痰,健脾和胃,方取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9 g 白术9 g 天麻9 g 陈皮9 g茯苓9 g 蔓荆子9 g 生姜3 g 甘草3 g水煎X3剂水煎服日一剂3.不适随访.大夫签名:热淋初诊2012-3-8 9:00am主诉:尿频尿急尿痛3天现病史:入院前3天不洁性交后,消失小便次数增多,日20余次,每次量少,尿道口炽热刺痛,轻度畏冷发烧,无头晕头痛,无胸闷心悸,无腹泻黑便,无腰酸背痛等,就诊于当地诊所,予“药物口服” (具体用药欠祥),上述病情无好转,今求诊我院. 既往史:既往体键.体魄检讨:T37.2℃神清神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双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性罗音,心率80次/分,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肾区无叩痛,肠鸣音5次/分,无气过水音.帮助检讨:血通例:未见平常.血淀粉酶:正常尿通例:WBC(+++) RBC(+) PRO(-).初步诊断:中医诊断淋证—热淋西医诊断:尿道炎诊疗筹划:1.畅情志,得饮水.2.中医治则:清热利湿通淋,方取八正散加减. 木通9g 萹蓄9 g 滑石9 g 车前子9 g大黄6 g 栀子8g 瞿麦9g 甘草3 g水煎X3剂水煎服日一剂3.不适随访.大夫签名:。
中医科门诊病历15份
![中医科门诊病历15份](https://img.taocdn.com/s3/m/4f377948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0f.png)
中医科门诊病历15份1. 患者信息:张某,男性,45岁。
主诉:严重胃痛、消化不良。
病史回顾:患者自述有五年左右的胃病史,主要表现为胃痛和消化不良。
胃痛为间歇性,伴随饮食过量或摄入刺激性食物加重。
消化不良表现为不规律的排便、胀气和食欲不振。
2. 患者信息:李某,女性,38岁。
主诉:长期便秘、口臭。
病史回顾:患者自述便秘情况已持续多年,大便干结,排便困难。
口臭严重,影响社交。
3. 患者信息:王五,男性,52岁。
主诉:失眠、多梦、易醒。
病史回顾:患者自述长期存在睡眠问题,难以入睡,易被惊醒。
伴有头晕、心悸等症状。
4. 患者信息:赵某某,女性,29岁。
主诉:月经不调、痛经。
病史回顾:患者自述月经周期不规律,痛经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5. 患者信息:钱某,男性,65岁。
主诉:高血压、头痛。
病史回顾:患者自述患有高血压多年,长期服用降压药。
头痛为持续性钝痛,常伴有头晕、乏力等症状。
6. 患者信息:孙某,女性,25岁。
主诉:长期疲劳、气短。
病史回顾:患者自述疲劳感严重,即使充分休息后也无法缓解。
伴有气短、心慌等症状。
7. 患者信息:周某某,男性,31岁。
主诉:食欲不振、体重下降。
病史回顾:患者自述食欲不佳,进食量减少。
体重逐渐下降,身体虚弱。
8. 患者信息:吴某,女性,49岁。
主诉:更年期综合症、情绪波动。
病史回顾:患者自述进入更年期后,出现潮热、心悸、情绪不稳定等症状。
情绪波动大,易怒、焦虑。
9. 患者信息:郑某某,男性,60岁。
主诉:糖尿病、口渴多饮。
病史回顾:患者自述患有糖尿病多年,血糖控制不稳定。
口渴多饮,尿多,体重下降。
10. 患者信息:刘某,女性,22岁。
主诉:痤疮、便秘。
病史回顾:患者自述面部痤疮严重,影响美观。
伴有便秘、口臭等症状。
11. 患者信息:陈某某,男性,57岁。
主诉:高血压、头晕。
病史回顾:患者自述高血压病史多年,长期服用降压药。
头晕为持续性症状,影响日常生活。
12. 患者信息:杨某某,女性,34岁。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模板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887522c0941ea76e58fa04c1.png)
一、疾病名称:胃痛科室医生姓名:杨建新初诊记录姓名:陈××性别:男年龄:35岁科别:中医科2017-8-23,9:00 问诊主诉:胃脘部疼痛,反复性发作15年,复发4天,加重1天。
现病史:患者15年前因工作紧张、饮食无规律致胃脘部疼痛,经服中药后病情缓解,以后经常反复发作。
2015年8月在某医院做纤维胃镜检查,示“胃窦部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刻下症:此次患者于4天前,因工作不顺心、饮酒过多而再次复发,自服“止痛药”无效。
现患者胃脘部灼痛,纳差,胁胀,情绪不宁,伴吞酸、嘈杂、呃逆。
大便偏干,小便正常。
望闻切诊形体壮实,精神一般。
舌边红苔薄白,脉弦细。
胃脘部触痛。
辅助检查:血常规:RBC4.5×1012/L WBC2.98×1010/L辩证分析:既往有胃脘痛病史,此次因情志不适、饮酒过多,化为火热而侵及肝胃,肝胃不和而致上述诸症。
诊断:中医诊断:胃脘痛肝胃不和西医诊断:1、急性胃炎2、胃溃疡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处方:白芍30克柴胡6克法半夏10克川芎12克香附10克陈皮10克枳壳10克郁金12克吴茱萸4克黄连6克甘草6克3剂,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医嘱:建议做上消化道造影或电子胃镜检查。
进软食,忌辛辣刺激之品,禁酒,戒怒。
医师:杨××复诊记录科别:中医科2017-8-27,9:00问诊主诉:病史同前。
现病史:患者服上述中药3剂后,自觉胃脘部灼痛减轻,胁胀缓解,吞酸好转,但仍呃逆。
二便正常。
望闻切诊形体壮实,精神一般。
舌边红苔薄白,脉弦细。
胃脘部触痛不明显。
辅助检查:同前。
辩证分析:上方服用有效,症状好转。
但呃逆仍在,前方应加上降逆止呃药物生姜。
诊断:同前。
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降逆止呃。
处方:白芍30克柴胡6克法半夏10克川芎12克香附10克陈皮10克枳壳10克郁金12克吴茱萸4克黄连6克甘草6克生姜7片3剂,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0a1fc4c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58.png)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
姓名:XXX 性别:男年龄:35岁就诊日期:2022年3月15日
主诉:头痛、头晕、失眠半年。
现病史:患者自半年前开始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颈椎病,经过药物治疗症状缓解,但近期症状复发,头痛、头晕明显加重,失眠加重。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手术史。
个人史:平素体健,饮食良好,精神状态一般。
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疾病史。
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面色稍黄,精神状态欠佳,头部无外伤,颈椎活动受限,颅神经查体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颈椎X线片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C5/C6椎间盘退变。
辨证分析:患者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多由颈椎病引起,情绪不稳、睡眠不好也是病因之一。
诊断:颈椎病、失眠。
治疗方案:中医治疗取穴针刺治疗;中药调理颈椎、安神、促进睡眠。
处方:夜交藤15克,天麻10克,黄连30克,钩藤10克,连翘10克,乌梅10克,川芎15克,当归15克,阿胶15克,甘地10克。
水煎服,一天一剂。
患者和家属对治疗方案表示满意,签字同意接受治疗。
医生签名:XXX 日期:2022年3月15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冒
初诊
2012-3-8 9:00am
主诉:咽痛鼻塞咳嗽2天
现病史:入院前2天不慎受凉后,出现咽痛、鼻塞,继而出现咳嗽,呈阵发性非刺激性,较剧烈,痰呈黄绿色,量少,难咯,并感轻度畏寒,全身酸痛不适,无寒战高热,无头晕头痛,无胸闷心悸,无腹痛腹泻等,未予注意,未经任何处理,经休息上述病情无好转,今求诊我院。
既往史:既往体键。
体格检查:T37.1 ℃神清神疲,咽红,舌红苔黄,脉浮数,双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性罗音,心率80次/分,腹部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未见异常。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感冒
—风热
西医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诊疗计划:1.避风寒,慎起居。
2.中医治则:辛凉解表,宣肺清热,方取银翘散加减。
金银花9 g 连翘9 g 竹叶6 g 荆芥9 g
牛蒡子9 g 淡豆9 g 薄荷3 g 甘草3 g
桔梗12 g 芦根9 g
水煎X3剂水煎服日一剂 3.不适随访。
医生签名:
咳嗽
初诊
2012-3-8 9:00am
主诉:咳嗽咳痰8天
现病史:入院前8天不慎受凉后,出现咽痛、鼻塞,继而出现咳嗽,呈阵发性非刺激性,较剧烈,痰呈黄绿色,量多,易咯,并感轻度畏寒,无寒战高热,无头晕头痛,无胸闷心悸,无腹痛腹泻等,就诊于当地诊所,予“药物口服”(具体用药欠祥),咳嗽咳痰无好转,今求诊我院。
既往史:既往体键。
体格检查:T36.8 ℃神清神疲,咽红,舌红苔黄,脉浮数,双肺呼吸音粗,未及干湿性罗音,心率80次/分,腹部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未见异常。
胸部平片:双肺纹理增多增粗。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咳嗽
—风热犯肺
西医诊断:急性支气管炎
诊疗计划:1.避风寒,慎起居。
2.中医治则: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取桑菊饮加减。
桑叶9 g 菊花9 g 杏仁6 g 连翘9 g
薄荷3 g 桔梗12 g 芦根9 g 黄芩9 g
水煎X3剂水煎服日一剂 3.不适随访。
医生签名:
初诊
2012-3-8 9:00am
主诉:上腹胀痛2天
现病史:入院前2天饮食不节后,出现上腹胀痛,呈持续性,餐后尤甚,致不思饮食,时有恶心欲吐,无畏冷发热,无头晕头痛,无胸闷心悸,无腹泻黑便等,就诊于当地诊所,予“药物口服” (具体用药欠祥),上述病情无好转,今求诊我院。
既往史:既往体键。
体格检查:T36.1 ℃神清神疲,舌红苔厚腻,脉滑,双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性罗音,心率80次/分,腹平软,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5次/分,无气过水音。
辅助检查:血常规:未见异常。
血淀粉酶:正常。
B超:肝胆胰脾肾未见明显异常。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胃痛
—饮食停滞
西医诊断:急性胃炎
诊疗计划:1.畅情志,清淡饮食。
2.中医治则:消食导滞,和胃止痛,方取保和丸加减。
山楂9 g 神曲9 g 莱菔子9 g 半夏9 g
茯苓9 g 陈皮9 g 连翘9 g 甘草3 g
厚朴9 g 槟榔9 g
水煎X3剂水煎服日一剂 3.不适随访。
医生签名:
初诊
2012-3-8 9:00am
主诉:上腹胀痛2天
现病史:入院前2天饮食不洁后,出现腹痛,以脐周为主,呈持续性隐痛,阵发性加剧,同时出现腹泻,呈黄色浠水样,夹有粘液,日10余次,泄后腹痛稍缓解,伴肛门灼热感,时有恶心欲吐,无畏冷发热,无头晕头痛,无胸闷心悸,无黑便等,就诊于当地诊所,予“药物口服” (具体用药欠祥),上述病情稍好转,今求诊我院。
既往史:既往体键。
体格检查:T36.1 ℃神清神疲,舌红苔厚腻,脉滑,双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性罗音,心率80次/分,腹平软,脐周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10次/分,无气过水音。
辅助检查:血常规:未见异常。
血淀粉酶:正常。
B超:肝胆胰脾肾未见明显异常。
粪便常规:脓球(++)。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泄泻
—伤食
西医诊断:急性胃炎
诊疗计划:1.畅情志,清淡饮食。
2.中医治则:消食导滞,方取保和丸加减。
山楂9 g 神曲9 g 莱菔子9 g 半夏9 g
茯苓9 g 陈皮9 g 连翘9 g 甘草3 g
厚朴9 g 黄连5 g
水煎X3剂水煎服日一剂
3.不适随访。
医生签名:
初诊
2012-3-8 9:00am
主诉:反复头晕视物旋转2天
现病史:入院前2天起床如厕时突然出现头晕视物旋转,较剧烈,伴恶心欲呕,出冷汗,经平卧闭目休息后缓解,之后上述病情反复发作,以改变体位时多发,日3-5次,无头痛意识障碍,无四肢麻木乏力,无耳鸣听力下降,无胸闷心悸,无腹痛腹泻等,就诊于当地诊所,予“药物口服” (具体用药欠祥),上述病情稍好转,今求诊我院。
既往史:既往体键。
体格检查:T37.1 ℃ Bp 130/80mmHg 神清神疲,形体肥胖,舌淡苔白腻,脉弦滑,双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性罗音,心率80次/分,律齐,腹部未见异常。
神经系统检查:颅神经未见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征未引出,小脑征(-)。
辅助检查:血常规:未见异常。
颅脑CT:未见异常。
心电图:未见异常。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眩晕
—痰浊上蒙
西医诊断:后循环缺血
诊疗计划:1.避风寒,慎起居。
2.中医治则:燥湿化痰,健脾和胃,方取半夏白术天麻汤。
半夏9 g 白术9 g 天麻9 g 陈皮9 g
茯苓9 g 蔓荆子9 g 生姜3 g 甘草3 g
水煎X3剂水煎服日一剂
3.不适随访。
医生签名:
初诊
2012-3-8 9:00am
主诉:尿频尿急尿痛3天
现病史:入院前3天不洁性交后,出现小便次数增多,日20余次,每次量少,尿道口灼热刺痛,轻度畏冷发热,无头晕头痛,无胸闷心悸,无腹泻黑便,无腰酸背痛等,就诊于当地诊所,予“药物口服” (具体用药欠祥),上述病情无好转,今求诊我院。
既往史:既往体键。
体格检查:T37.2 ℃神清神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双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性罗音,心率80次/分,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肾区无叩痛,肠鸣音5次/分,无气过水音。
辅助检查:血常规:未见异常。
血淀粉酶:正常
尿常规:WBC(+++) RBC(+) PRO(-)。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淋证
—热淋
西医诊断:尿道炎
诊疗计划:1.畅情志,得饮水。
2.中医治则:清热利湿通淋,方取八正散加减。
木通9 g 萹蓄9 g 滑石9 g 车前子9 g
大黄6 g 栀子8 g 瞿麦9 g 甘草3 g
水煎X3剂水煎服日一剂 3.不适随访。
医生签名:
Welcome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