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_宋明理学
合集下载
王倩 1-3宋明理学
“凡眼前无非是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
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
“天下物皆可以理照 ……一物须有一理。” ——《二程遗书》
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程颢 程颐
1.北宋:二程观点 ▲理学奠基人 ①核心: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万物只是一 个天理,主宰万物,先有理后有物 ▲唯心论 ②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 ▲重树纲常礼教的 “人伦者,天理也。”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 权威,规范言行
王守仁, 14721528,世称阳明 ①背景: 先生,浙江人 。 ⑴明朝中期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封建专制 他是著名的思想 统治陷入危机 家、哲学家、教 ⑵程朱理学官方化和成为科举教材以后,功利逐渐 育家,是我国宋 掩盖学术应有的探究精神,崇尚空谈,不务实际, 明时期主观唯心 主义集大成者。 无法解决社会问题 他发展了陆九渊 ⑶为挽救封建统治危机,必须整治人心 的学说,用以对 ⑷继承和发展陆九渊的心学,吸取佛教禅宗“心 抗程朱学派。
不同点: (1)哲学观: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程朱:外在的“理”,客观唯心。 伦理纲常是客观存在的天理所决定 灭人欲,存天理(顺应天理、接受纲常规范) ▲陆王:内在的“心”,人心是“理”,主观唯心论 伦理纲常是人心决定,是人固有的本心 去人欲,致良知(恢复固有善性)
三教合一图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1.东汉至五代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使传统的伦理 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需要重建伦理纲常,维 护封建统治。 2.三教长期的论战与融合使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 击 3.宋代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相对宽松的文化 政策推动了儒学的发展。
三教合一
魏 晋 南 北 朝 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 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北方少数民族大力崇儒兴教。 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 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 影响:儒学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主流思想。
1.3宋明理学
朱熹在历史上 被誉为一代儒 学宗师,地位 仅次于孔子和 孟子。
朱熹
——教材第15页
(二)悟“理”
程 世界观 “理”是世界的本原 朱 理 价值观 三纲五常 学
人生观 “仁者”境界
方法
格物致知
通过实践、学 习以明“理”。
(二)悟“理”
朱熹语录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
而为地。
世界的本原是“理”
(二)悟“理”
朱熹之“仁”
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 仁者境界与佛老境界最大不同在于获得精神的自足和自由 的同时, 还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干预政治,设法“正君心”
(三)得“理”
朱熹语录
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故致知之道,在 乎即事观理,成为以“格仁夫者物”。的途径是“格物致知”
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理比气先
“理”的本质:
世界的本原,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恒存 在的普遍原则。
(二)悟“理”
朱熹语录
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 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理”是伦理道德
其(理)张之为三纲,其“理纪”之即为三五纲常五。常
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存味天,理人,欲灭也人欲。 天理即“三纲五常”, 就是儒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
1、心学的开创:南宋:陆九渊
名言:“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宇宙”
观点:
• 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即理也 • 发明本心,本心就是天理
陆九渊 南宋思想家, 心学开创者
人称象山先生。
2、心学的成熟:明朝王守仁
①“致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乃天 生,不必外求。
1.3 宋明理学
①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 ②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 “致良知”(人固有的善性)
(3)意义:
①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完成 ②理学的重心转向了在儒家信仰支配下的生命实践
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 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 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其学术思 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 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材料四: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是本…… ——《朱子语类》卷一 理比气根本 材料五:理与气本无先后之可言,但推上去时,却如理在先, 气在后相似。 理比气在先 ——《朱子语类》卷一 材料六:人之所生,理与气合而已。 ——《朱子语类》卷四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 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 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 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气之聚散于太虚,犹冰凝于水,知太虚即气,则无 无。” ——张载《正蒙•太和》
4、程颢、程颐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二程” 认为,天理的核心就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仁”。
《河南程氏遗书》卷二上载:“(二程)昔见周茂 叔(周敦颐),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 为什么理学家特别重视“寻找孔颜之乐”?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 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 金、土……” ——《太极图说》 “孔孟而后,汉儒止有经传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 之,又复横渠诸大儒辈出,圣学大昌。故安定、组徕卓乎有儒者之规范, 然仅可谓有开之必先。若论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端数元公之破暗也。” --黄宗羲 《宋元学案· 濂溪学案》
人民版 高中历史 必修三1.3 宋明理学 31PPT优质课件
一、三教合一(魏晋隋唐儒学的发展)
1.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盛行并本土化,道教传播广 2.隋朝时期 儒学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
红花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来是一家。 《三教图》清·丁云鹏
一、三教合一(魏晋隋唐儒学的发展)
1.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盛行并本土化,道教传播广 2.隋朝时期 儒学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 3.唐朝时期 ①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3.代表人物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兄程颢 弟程颐
(北
宋)
创立
客观唯心主义
朱熹 (南
成熟
陆九渊 王守仁
宋) (明朝)
发
展
主观唯心主义
二、程朱理学
4.思想主张:
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 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 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 而不在。
3.儒学本身思辨性、理论性不足。
(汉唐儒学偏于训诂、注疏,墨守定论,对古代 经典不敢有所突破)
二、程朱理学
1.背景:P黑165
①政治上:长期分裂,纲常松弛,不利统一,统治者 倡导儒学 ②经济、文化上:宋代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科 技文化的进步。理学家对自然及社会规律的思考正是 宋科技文化发展的结果。 ③思想上:从魏晋至唐,儒、佛、道三教长期论争和 融合奠定了基础;北宋初期思想控制较宽松。
“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清雍正帝宣称:“若无孔子之教……势必以小加 大,以少陵长,以贱妨贵,尊卑倒置,上下无等, 干名犯分,越礼悖义,所谓君不君、臣不臣、父不 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其为世道人心 之害,尚可胜言哉!”——《东华录》雍正朝
1.3宋明理学.ppt
朱熹《家训》指出每个人在家庭中应尽的道德责任 和相应的角色义务,构建了彼此关怀、相亲和睦的理 想家庭图景。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宋明理学可取的一面: ①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家庭、国家和谐。 ②具有忧患意识,讲求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 和历史使命,鼓舞历代志士为理想不懈追求。 ③崇尚道德、气节,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促进 进步。 ④强调身体力行、自主自强,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突出贡献。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并成为集大 成者。所以将其通称为“程朱理学”。
三、宋明理学
(二)宋明理学的流派及观点:
1、主要流派之一——程朱理学 A 二程的理学观点(北宋):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 天理,先有理后有物 ★“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人伦即天理
★ 用“格物致知”的方法来把握“理”
白马寺
龙门石窟
东汉时期,明帝遣使西域拜求佛法,为铭记佛法传 入之功,修建了这座白马寺。
与孤零零的白马相比,北魏时期龙门石窟的气魄已
大不相同,历经几百年营建,石窟佛像达到十万多尊, 可以说是佛教盛行的写照和缩影。
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
道家神仙
在外来佛教传入的同时, 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也在东 汉时期形成。
(二)宋明理学的流派及观点:
2、主要流派之二——陆王心学
陆王心学的主要思想
心学的开创者
陆 九 渊
核心命题:“心”是宇宙万物的 本原,“心即理也”
反省内心以求“理”
心学的集大成者
王
守 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宋明理学可取的一面: ①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家庭、国家和谐。 ②具有忧患意识,讲求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 和历史使命,鼓舞历代志士为理想不懈追求。 ③崇尚道德、气节,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促进 进步。 ④强调身体力行、自主自强,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突出贡献。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并成为集大 成者。所以将其通称为“程朱理学”。
三、宋明理学
(二)宋明理学的流派及观点:
1、主要流派之一——程朱理学 A 二程的理学观点(北宋):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 天理,先有理后有物 ★“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人伦即天理
★ 用“格物致知”的方法来把握“理”
白马寺
龙门石窟
东汉时期,明帝遣使西域拜求佛法,为铭记佛法传 入之功,修建了这座白马寺。
与孤零零的白马相比,北魏时期龙门石窟的气魄已
大不相同,历经几百年营建,石窟佛像达到十万多尊, 可以说是佛教盛行的写照和缩影。
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
道家神仙
在外来佛教传入的同时, 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也在东 汉时期形成。
(二)宋明理学的流派及观点:
2、主要流派之二——陆王心学
陆王心学的主要思想
心学的开创者
陆 九 渊
核心命题:“心”是宇宙万物的 本原,“心即理也”
反省内心以求“理”
心学的集大成者
王
守 仁
1.3宋明理学.ppt
ks5u精品课件
“三教合一”的风景名胜
泰山名 胜
— 红门 宫
左侧是佛教的弥勒院,右侧是道教的元君祠,中间是儒家 ks5u精品课件 胜景,孔子登临处。方寸之地,三教会集,巧妙融合。
一、理学出现的背景
1、儒学面临的困境
(1)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 (2) “三教合一”潮流的出现
2、儒学的复兴运动
(1)韩愈和李翱的思想,成为理学创立的先声
天理:封建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 理学实质:用儒家道德伦理遏制人自然欲望,维护封
建专制统治。
ks5u精品课件
材料三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 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怎么才能达到“理”? —格物致知 所谓“格物致知”就是学习实践,深刻探究万事 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ks5u精品课件
3. 如何评价 宋明理学?
ks5u精品课件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深情地引用理学 大师张载的一段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程颢像
ks5u精品课件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 一物需有一理。万物皆有理。万物皆 只有一个天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 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 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人伦者,天理也。
“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宇宙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理”在社会上的体现是儒家道德伦理,即三纲五常。
“三教合一”的风景名胜
泰山名 胜
— 红门 宫
左侧是佛教的弥勒院,右侧是道教的元君祠,中间是儒家 ks5u精品课件 胜景,孔子登临处。方寸之地,三教会集,巧妙融合。
一、理学出现的背景
1、儒学面临的困境
(1)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 (2) “三教合一”潮流的出现
2、儒学的复兴运动
(1)韩愈和李翱的思想,成为理学创立的先声
天理:封建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 理学实质:用儒家道德伦理遏制人自然欲望,维护封
建专制统治。
ks5u精品课件
材料三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 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怎么才能达到“理”? —格物致知 所谓“格物致知”就是学习实践,深刻探究万事 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ks5u精品课件
3. 如何评价 宋明理学?
ks5u精品课件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深情地引用理学 大师张载的一段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程颢像
ks5u精品课件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 一物需有一理。万物皆有理。万物皆 只有一个天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 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 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人伦者,天理也。
“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宇宙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理”在社会上的体现是儒家道德伦理,即三纲五常。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 1.3宋明理学 (共39张PPT)
⑴基本观点
②修养论:把握“理”的方法是“格物致 知”。强调“仁”和“仁者”,强调社会责任感。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 然自有贯通处。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如何获取“理” ?
实践
格物:探求外界事物
致知:获得知识
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 上加深对理的体验,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最 终贯通明理。
2、理学的成熟——朱熹的学说
⑴基本观点
③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 ”;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朱熹
“所谓天理,复是 何物?仁、义、礼、 智、信岂不是天理? 君臣、父子、兄弟、 夫妇、朋友岂不是天 理?”
2、理学的成熟——朱熹的学说 ⑵注解四书 《四书章句集注》
理学的社“会天政理治存则观人:欲亡,
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 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陆九渊:南宋思想家,心学的开创者
①基本观点: 宇宙观:后面
“心即理也” (本心即天理), “宇宙便是吾心 , 吾心便是宇宙”,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主观
唯心论),被称为“心学”。 方法论:
“发明本心”,就是要直达自己的内在良知,
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回归善良的本心。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
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天地之间, 理一而已。然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 化生万物。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朱熹认为世界的本源是什么?理气的关系?
“理”是世界的本源。
“气”,可以理解为物质材料,也可 以理解为人和万物。
2、理学的成熟——朱熹的学说
基本观点: 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②致良知;知行合一
②修养论:把握“理”的方法是“格物致 知”。强调“仁”和“仁者”,强调社会责任感。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 然自有贯通处。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如何获取“理” ?
实践
格物:探求外界事物
致知:获得知识
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 上加深对理的体验,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最 终贯通明理。
2、理学的成熟——朱熹的学说
⑴基本观点
③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 ”;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朱熹
“所谓天理,复是 何物?仁、义、礼、 智、信岂不是天理? 君臣、父子、兄弟、 夫妇、朋友岂不是天 理?”
2、理学的成熟——朱熹的学说 ⑵注解四书 《四书章句集注》
理学的社“会天政理治存则观人:欲亡,
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 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陆九渊:南宋思想家,心学的开创者
①基本观点: 宇宙观:后面
“心即理也” (本心即天理), “宇宙便是吾心 , 吾心便是宇宙”,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主观
唯心论),被称为“心学”。 方法论:
“发明本心”,就是要直达自己的内在良知,
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回归善良的本心。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
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天地之间, 理一而已。然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 化生万物。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朱熹认为世界的本源是什么?理气的关系?
“理”是世界的本源。
“气”,可以理解为物质材料,也可 以理解为人和万物。
2、理学的成熟——朱熹的学说
基本观点: 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②致良知;知行合一
人教版必修三1.3宋明理学说课稿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精力充沛,好奇心强,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和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认知水平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历史知识储备,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解较为抽象的哲学概念。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等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同时也存在对理论知识缺乏耐心和兴趣的现象。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2.内容:板书将简洁明了地呈现宋明理学的主要观点、历史脉络、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3.风格: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以文字描述为主,辅以图表、箭头等符号,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把握学习重点。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
1.在课前精心设计板书内容,确保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以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一个有趣故事为引子,如朱熹与陆九渊的辩论故事,引发学生对宋明理学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悬念设置:提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宋明理学如何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产生探究欲望。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
1.采用生动的案例和图示,降低理解难度;
2.创设更多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3.灵活调整教学节奏,确保重点内容讲解充分。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
2.分析学生的巩固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知识掌握程度;
3.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参与度和合作情况。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精力充沛,好奇心强,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和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认知水平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历史知识储备,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解较为抽象的哲学概念。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等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同时也存在对理论知识缺乏耐心和兴趣的现象。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2.内容:板书将简洁明了地呈现宋明理学的主要观点、历史脉络、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3.风格: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以文字描述为主,辅以图表、箭头等符号,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把握学习重点。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
1.在课前精心设计板书内容,确保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以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一个有趣故事为引子,如朱熹与陆九渊的辩论故事,引发学生对宋明理学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悬念设置:提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宋明理学如何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产生探究欲望。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
1.采用生动的案例和图示,降低理解难度;
2.创设更多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3.灵活调整教学节奏,确保重点内容讲解充分。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
2.分析学生的巩固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知识掌握程度;
3.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参与度和合作情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 1.3 宋明理学(共15张PPT)
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 明的进步;
实践意识: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 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2.消极:
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如:尊卑等级观念;
重男轻女的观念; 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问题二: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 (二)理学的成熟:南宋朱熹; (三)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
北宋为五“子理”生万物主的要理成论就提供了依据地。位
周邵敦雍开颐创为了理极十理图 四结重学学》卦新合中的排《的建列周“立易《气开》 周学辟解 易”了释 》一道《 的派太六,路是。理学理 学
学 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
——方法论
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
1、基本特征: 1)强调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
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行。
2)主张扫落枝叶,直奔主题。 2、代表人物:陆九渊:南宋人,心学开创者
王守仁:明朝人,心学集大成者
3、地位: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 论任务已经完成。
课堂活动: 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学派
儒学的表现形式(理学)
内容 同
继承儒学仁、礼思想; 世界的本源是“理”
实质
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
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维护专制统治。
程朱理学 认识“理” 理是外在的,独
立于人存在的;
异 实现“理” 格物致知
陆王心学 理是内在的“心” 内心反省
1.儒学的权威性严重削弱
2.魏晋以来,儒、佛、道三家日趋融合,儒学吸收 佛、道有益成分,发展为更有理性化、思辨化的 新儒学体系。
实践意识: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 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2.消极:
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如:尊卑等级观念;
重男轻女的观念; 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问题二: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 (二)理学的成熟:南宋朱熹; (三)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
北宋为五“子理”生万物主的要理成论就提供了依据地。位
周邵敦雍开颐创为了理极十理图 四结重学学》卦新合中的排《的建列周“立易《气开》 周学辟解 易”了释 》一道《 的派太六,路是。理学理 学
学 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
——方法论
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
1、基本特征: 1)强调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
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行。
2)主张扫落枝叶,直奔主题。 2、代表人物:陆九渊:南宋人,心学开创者
王守仁:明朝人,心学集大成者
3、地位: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 论任务已经完成。
课堂活动: 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学派
儒学的表现形式(理学)
内容 同
继承儒学仁、礼思想; 世界的本源是“理”
实质
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
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维护专制统治。
程朱理学 认识“理” 理是外在的,独
立于人存在的;
异 实现“理” 格物致知
陆王心学 理是内在的“心” 内心反省
1.儒学的权威性严重削弱
2.魏晋以来,儒、佛、道三家日趋融合,儒学吸收 佛、道有益成分,发展为更有理性化、思辨化的 新儒学体系。
1.3程朱理学
程颢、程颐,北宋河南洛 阳人。颢与其弟颐学于周敦颐 ,合称“二程先生”。北宋儒 家学者,著名哲学家,北宋理 学代表人物之一。二程主张通 过格物致知体察天理;强调封 建道德的自我修养;认为“万 物皆出于理”。
北宋五子
主要成就
地位
理 周敦颐
结合《周易》解释《太极图》, 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依据。
——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五、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宋明理学?
程 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积极:
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①基本观点:
·理气论:理比气更根本,理不能离开气;
万物各有其理,万物之理归一。
·修养论: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
强调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朱熹(1130—1200)徽州
仁者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婺源(今属江西)人,南
“存天理、灭人欲”
宋诗人、哲学家。宋代理
学的集大成者,继承了北 ·道统论:“三纲五常”、“正君心”
福建泉州老君岩 道教圣地武当山
宗教 佛教
来源
来源于印度 (外来)
教义
认为现实一切都是苦。人 们只能忍受。主张舍弃对现实 物质的追求,注重精神的修持 和对来世的向往。
东汉末年
道教主张以生为真实,追
道教
(土生土长) 求延年养生、肉体成仙。
“道曰今生,佛说来世”
《三教图》清·丁云鹏
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 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 一图之中,正在辩经论道,体现 了中国古代“三教合一”的社会 思潮。画面中,释氏坐于菩提树 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 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 相对。
1.3宋明理学
1.陆九渊的生平和思想:
●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
●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 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
★ 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陆九渊的思想将理学发展到新阶段,号称 “心学”。
2.王阳明的生平和思想: 王守仁(1472— 1528),字伯安,浙江余 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居 住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 生、王阳明。是我国古代 有名的哲学家、教育家、 政治家和军事家,“心学” 创始人。
——消极:
①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 来,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②尊卑等级观念;③重男轻 女的观念;④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⑤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⑥ 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知识·梳理
宋 明 理 学
背景: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理 学 的 发 展 创立:北宋二程 成熟:南宋朱熹 发展:陆王心学
③儒学本身的缺陷 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 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 理原则和教条。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 些论证要么是“不备”,要么是“不明”。
3.理学的含义和代表人物:
朱熹和二程兄弟所谓的“理”,既指自然 的普遍法则,也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 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他们把儒家 传统的“天人合一”用“天人一理”的形式来 表达,中国上古哲学中“天” 的具象地位, 开始被抽象的“理”所代替。
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商场着火了--
程朱理 学代表
陆王心 学代表 闭目静坐,想象着 火会自生自灭,千 万不能乱了方寸。
反复观察火 情,寻找逃 生方法
1.3 宋明理学
(二)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基本观点 理气论:理比气更根本,理先于气,理离不开气;万物各 有其理,万物之理归一(客观唯心主义) 修养论:把握“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
强调“仁”和“仁者”,强调社会责任感。 社会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儒家干预 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书本知识概括并理解二程和朱 熹的主要观点:
鹅湖之会 ·朱陆之辩(1175年)
学问需求易简功夫,从本心上着力, 不用耗费精力在前人的注疏里探求 精微。
易简工夫终久大,
支离事业竟浮沉。
朱熹
为学应格物致知,循序渐 进,广泛阅读古圣先贤的 经典。
陆九渊
(三)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
指以陆九渊与王守仁为代表的理学。 强调:做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 实践之。 主张:扫落枝叶,直奔主题。 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思想主张
材料一: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 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1、世界观: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即心是
世界本源。
材料二: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 知弟(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 不假外求。
2、方法论(思想核心):“致良知”。加强道德修
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
2、邵雍
邵雍(1011—1077) 字尧夫,谥康节,北宋哲学家。 其贡献在于,重新排列六十四卦,
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 命运。
3、唯物主义者——张载
张载(1020-1077),北宋大儒,哲 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封先贤。字 子厚,学者称横渠先生。 其理学贡献: (1)开创“气学”一派; (2)理论上,严格区分天、道、心、 性等概念,准确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 旨和精神。
1.3 宋明理学(14张PPT)
目录 退出
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1.主要理论 (1)理气关系:认为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但不能离开气;万 物之理终归于一,这就是“太极”中的阴阳变化。 (2)修养论:是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 (3)社会政治理论:是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 2.主要著作:将《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集为《四书》, 并对之加以注解。 3.主要影响: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 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了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 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目录 退出
问题 2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1)都认为“理”为世界的本原。陆王心学主张以人“心”(“心即理也”) 为世界的本原,程朱理学主张以“天理”或“理”为世界的本原。 (2)二者在学问的方向应当是向内体察还是向外寻求上存在着差异。 程朱理学认为要向外寻求,提出“格物致知”的方法;陆王心学认为要 向内体察,提出“致良知”的主张。朱熹认为要把精力花费在经典知识 的学习上,把各种知识看成是体验真理的途径,要穷究事物的本原。 陆九渊认为人心便是宇宙,而人的学习与修养,都在向内培养心灵。 (3)朱熹与陆九渊的争论是理学内部的分歧,他们都在追问宇宙、社 会与人生的终极意义和基本原则,都在提倡一种高调的道德理想主 义和严厉的文化保守主义,都是站在政治权力的边缘希望通过“道统” 来制约“政统”。
三 宋明理学
目录 退出
目录 退出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1.儒学困境 (1)东汉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2)魏晋时期,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 价值观念的地位,其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2.儒学复兴:唐中后期,韩愈和李翱率先提出儒学复兴运动,成为北宋 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此后,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重忠孝、 讲廉耻、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
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1.主要理论 (1)理气关系:认为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但不能离开气;万 物之理终归于一,这就是“太极”中的阴阳变化。 (2)修养论:是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 (3)社会政治理论:是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 2.主要著作:将《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集为《四书》, 并对之加以注解。 3.主要影响: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 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了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 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目录 退出
问题 2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1)都认为“理”为世界的本原。陆王心学主张以人“心”(“心即理也”) 为世界的本原,程朱理学主张以“天理”或“理”为世界的本原。 (2)二者在学问的方向应当是向内体察还是向外寻求上存在着差异。 程朱理学认为要向外寻求,提出“格物致知”的方法;陆王心学认为要 向内体察,提出“致良知”的主张。朱熹认为要把精力花费在经典知识 的学习上,把各种知识看成是体验真理的途径,要穷究事物的本原。 陆九渊认为人心便是宇宙,而人的学习与修养,都在向内培养心灵。 (3)朱熹与陆九渊的争论是理学内部的分歧,他们都在追问宇宙、社 会与人生的终极意义和基本原则,都在提倡一种高调的道德理想主 义和严厉的文化保守主义,都是站在政治权力的边缘希望通过“道统” 来制约“政统”。
三 宋明理学
目录 退出
目录 退出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1.儒学困境 (1)东汉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2)魏晋时期,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 价值观念的地位,其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2.儒学复兴:唐中后期,韩愈和李翱率先提出儒学复兴运动,成为北宋 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此后,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重忠孝、 讲廉耻、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三、宋明理学
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问题导学:
1、儒学发展到宋明时期出现了哪些变化?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2、关于理、气的论述,朱熹是什么观点?其实质是什么?
3、宋明理学作为一种流传上千年的传统文化,它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又有哪些内容不科学、不正确?
4、王守仁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各指什么?怎样“破心中贼”?能成功吗?
课堂笔记:
一、程朱理学
1、理学的兴起的背景
2、创立:二程
3、成熟:朱熹
二、陆王心学
1、创立:陆九渊
2、成熟:王阳明
三、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四、宋明理学的特点
五、宋明理学的影响
史料选读: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程颐
或问:格物须物物格之,还只格一物而万理皆知?曰:怎得便会贯通?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子亦不敢如此道。
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
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朱熹《近思录·致知》初年与钱友同论做圣贤要格天下之物,如今安得这等大的力量:因指亭前竹子,令去挌看。
钱子早夜去穷格竹子的道理,竭其心思至于三日,便致劳神成疾。
当初说他这是精力不足,某因自去箬格,早夜不得其理,到七日,亦以劳思致疾,遂相与叹圣贤是做不得的他大力量去格物了。
及在夷中三年,颇见得此意思,方知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决然以圣人为人人可到,便自有担当了。
──王阳明《传习录·门人漺丸川录》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
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