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使用效益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城市土地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提升研究报告

城市土地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提升研究报告

城市土地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提升研究报告城市土地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建设的基础,对于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和人口增长的压力,城市土地资源的供应逐渐紧张,土地利用效率不高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本研究报告将探讨城市土地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提升的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第一部分:城市土地资源的紧张状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土地资源供应愈加紧张。

一方面,由于城市化的需求,土地供应不足,导致土地价格不断上涨,给购房者造成了极大的经济负担。

另一方面,土地不合理利用现象日益严重,许多建筑物被空置或闲置,造成大量土地资源的浪费。

第二部分: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的原因土地利用效率不高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政府在土地出让和规划方面的决策不够科学,缺乏对社会发展需求的准确把握,导致许多土地资源被闲置或浪费。

其次,城市土地使用权制度不完善,土地的权益保护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一些人贪图暴利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土地,进一步加剧了土地利用效率的低下。

第三部分:城市土地资源配置的优化路径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在于科学的土地规划和有效的土地利用。

需要建立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益。

同时,要加大土地的集约利用力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避免土地浪费和闲置现象的发生。

此外,政府在土地出让和规划方面应更加透明、公正,减少非法土地获取现象的发生。

第四部分:加强土地权益保护土地权益保护是城市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保证。

政府应完善土地产权制度,加强土地用途规划的监管和执行力度,确保土地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同时,完善土地征收和补偿机制,合理对待土地被征收者的权益,并加强对土地征收过程中的监督和评估,提高土地征收的公平性和合法性。

第五部分:发展节约型城市和循环经济为了提高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需要发展节约型城市和循环经济。

产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调研的报告

产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调研的报告

产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调研的报告篇一:关于推进产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调研报告全市开发区整体情况目前,全市拥有3个国家级开发区、16个市级开发区。

开发区规划总面积约公顷。

其中,国家级开发区规划总面积为公顷,占规划总面积的%,市级开发区规划总面积为公顷,占规划总面积的%。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XX市开发区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收入利润快速增长,成为首都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了引领辐射作用。

截至XX年底,19个开发区入驻企业约4万家。

开发区累计实现总收入约万亿元,实现利润约1500亿元,应缴税金约802亿元。

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6千余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

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根据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以XX年12月31日为评价时点,国家级开发区调查评价总面积为25150公顷,评价范围内开发区土地供应率%,建成率%;综合容积率,建筑密度%;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工业用地建筑系数%;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万元/公顷,工业用地产出强度万元/公顷,高新技术产业用地产出强度万元/公顷;市级开发区调查评价总面积为7079公顷,评价范围内开发区土地供应率%,建成率%;综合容积率,建筑密度%;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工业用地建筑系数%。

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万元/公顷,工业用地产出强度万元/公顷。

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主要措施一是加强规划为引导,谋划园区集约转型。

以《XX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统筹全市产业功能区发展,充分利用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机遇,组织开展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范围和布局规划、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规划编制,构建“两城两带、六高四新”的创新产业发展格局,打造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优化、南部高新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拓展、全市其他多园区整合提升的新格局。

以《XX市“十二五”时期工业布局规划》为依据,以开发区等重点园区为主要载体,进一步优化产业园区服务功能,进一步促进产业向园区聚集、向新城集中。

土地集约利用情况汇报

土地集约利用情况汇报

土地集约利用情况汇报加强土地集约利用服务全区经济建设加强土地的管理与经营,为项目建设提供用地保障,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是土地部门的重大责任。

随着开发区开发建设步伐的加快,项目建设用地需求与用地跑办难的矛盾,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大与财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项目用地正处于“卡脖子”路段。

作为土地部门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创新工作,创优工作,在跑办新增用地、整合存量土地、土地集约利用、增加土地收益上下功夫、搞突破,促进全区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根据两委要求,我局就开发区土地利用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调研,现汇报如下:一、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我们开发区由西区、北区两部分组成,两区在土地利用现状如下:西区土地工作的重点是内涵提升、整合利用。

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面积为公顷,现建成区面积公顷。

在各类用地中,工业用地面积公顷商业用地面积公顷教育用地面积为公顷住宅用地面积公顷行政办公及公益事业用地面积为公顷村占地及交通用地面积为公顷。

北区土地工作的重点是省重点项目用地调整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基本农田、新增建设用地跑办。

北区规划面积平方公里,起步工业区面积平方公里。

因北区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正在申请调整,尚未获得国家、省政府批准,且所属区域多是基本农田,在征用土地跑办特别是调整规划上难度非常大。

除原已完成主干道路、裕丰脂酸酶项目征地外,××年下半年完成了变电站、衡运物流、南昊一期、中小企业园宗亩净地的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和审报卷工作,全部通过专家评审通过并取得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完成了脱酚棉籽蛋白、宏远纺织、汽车防撞器个省重点项目亩土地的规划调整工作,并上报省厅准备下一步的专家会审;完成了华成污水处理设备、金太阳运输机械、精工机械、中金诚信不锈钢保护纸个省重点项目亩土地的组卷前期工作,上报市国土资源局出具初审意见。

南昊二期通过开发区领导亲自带我局跑办,争取年度用地指标,并通过省国土厅核准,征用土地工作于月日组卷上报省厅。

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和分析报告三篇

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和分析报告三篇

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和分析报告三篇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一)现状1.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我国土地幅员辽阔,土地类型多样。

国土面积在世界上居第三位,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除一部分处于寒温带(约占1.2%)和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约占26.7%)外,其余土地的水热条件尚比较好。

但是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多、平地少且分布不均匀,山地、丘陵、高原的面积约为633·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66%,平地为326.3万平方千米,占34%。

以海拔高度计,超过1000米的土地占国土面积的58%;超过500米的占国土面积的75%。

全球陆地平均海拔高度约800米,而中国大陆的平均海拔高度约为1525米。

山地面积如此之大,成为扩展农业用地的巨大障碍。

我国的人均耕地少,人均耕地面积直接关系到主要农产品的占有量。

据统计,我国现有人均耕地和主要农产品,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从历史发展上看,中国人口过多和耕地资源不足,始终是传统社会生产力矛盾的焦点,这个矛盾突出地表现在人口与耕地的比例关系上。

在战国时期,在当时生产力的水平之下,人均12.5亩耕地是维持生计的临界点;到了唐代中国人均耕地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点为17.88亩;而后一直下降,到了清代“康乾”盛世时期,人均耕地已下降至1774年的3.7亩;到1850年人均耕地又降至2.95亩。

1949年,我国人均耕地仅为2.7亩。

50年代中期,我国耕地面积扩大到16.8亿亩,达到历史上的新高峰,而后又下降,与此同时,总人口却迅速增长,人均耕地呈下降趋势,到1987年为1.33亩,为历史上的最低点。

我国土地资源的地力差异较大。

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别,东南部地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其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而生物生产量却占全国的90%,拥有全国95%以上的人口,并且集中了我国90%以上的耕地、林地和产肉量。

而西北部地区受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缺水,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4.6%,年生物生产量还不到全国生物量的10%,生产能力低。

土地整理效益分析报告

土地整理效益分析报告

土地整理效益分析报告土地整理是指将农村分散的零散用地按照建设规划进行重新整理和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村集约经营水平,以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农村可持续发展。

土地整理对于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的收入增加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分析土地整理的效益。

首先,土地整理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

在农村地区,土地零散、杂乱无章,往往导致土地利用率低下,无法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而通过土地整理,可以对农村的地块进行规划和整合,使得地块面积达到最佳大小,减少了不必要的边角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提高土地利用率可以增加农田面积,增加粮食和农产品的产量,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对农产品的需求,为国家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次,土地整理可以改善土地质量。

在整理过程中,可以对土地进行整治、改造和培肥,提高土地的肥力和产出能力。

通过改善土壤质量,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提高农民的收入。

同时,整理土地还可以减少水源的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再次,土地整理可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就业能力提升。

通过土地整理,可以划定农田、林地、草地等不同用途的土地,促进不同产业的布局和发展。

整理后的土地可以更好地配套农田基础设施和乡村经济、社会服务设施,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土地整理也会释放出大量农村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减少农村人口外流,促进农民就业能力的提升。

最后,土地整理也可以提高农村土地的交易和使用效率。

在整理过程中,可以建立土地流转市场,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交易。

通过建立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制度,可以明确土地使用权和流转权,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降低农村土地使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整理后的土地也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综上所述,土地整理对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的收入增加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土地质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农民就业能力、提高土地交易和使用效率等方面的效益,可以推动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黄冈市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黄冈市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黄冈市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土地资源的利用问题日益突出。

农用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而其集约利用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黄冈市作为湖北省的一个重要农业大市,农用地集约利用的研究意义重大。

本文将对黄冈市农用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研究,以期为该地区的土地资源利用提供参考和帮助。

一、黄冈市农用地资源概况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中部,地处长江中游平原,是湖北省的重要的粮食和油料生产基地。

黄冈市总面积为1.8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1200万亩,占地市总面积的70%以上,是该市的主要土地资源。

黄冈市的农用地资源以水稻种植为主,同时还兼有小麦、玉米、油菜等其他农产品的种植。

二、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1. 农用地面积2. 农用地平均单产3. 农用地施肥情况4. 农用地灌溉覆盖率5. 农用地机械化程度6. 农用地保护和环境友好程度通过以上指标的描述,可以全面客观的评价黄冈市农用地集约利用情况。

1. 农用地面积通过数据统计,黄冈市耕地总面积为1200万亩,占总面积的70%以上。

在过去十年里,耕地面积略有减少,这是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用地被部分用于城市建设。

但农用地面积仍处于较好状态。

2. 农用地平均单产黄冈市水稻单产在湖北省处于较好的水平,田间作物的平均单产也有所提高。

这与黄冈市优良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农业资源密不可分。

3. 农用地施肥情况化肥是提高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过多施用化肥会对土壤和环境造成污染,而过少施用则不利于作物生长。

黄冈市坚持科学施肥,积极推进生态农业,农用地施肥情况得到了较好改善。

4. 农用地灌溉覆盖率黄冈市位于江汉平原,水源丰富。

在农业生产中,农用地的灌溉是十分重要的。

黄冈市在灌溉设施建设和管理上投入较大,农用地的灌溉覆盖率较高。

5. 农用地机械化程度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农用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在黄冈市,农用地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种植、收割等环节大都采用机械化作业。

提高土地利用率的调研报告范文

提高土地利用率的调研报告范文

提高土地利用率的调研报告范文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最基本的依托和资源。

经济建设需要占用大量土地与土地资源相对短缺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矛盾。

我们县的情况也同样如此。

如何合理规划、科学地利用土地,减少土地资源在经济建设过程中的浪费,提高土地利用率,是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必须面对的一个十分重大而迫切的课题,非常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探讨。

一、当前在土地使用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缺乏前瞻性和稳定性。

目前,如何正确把握当前经济发展与长远根本利益之间的矛盾还不科学、不协调。

当前普遍存在重眼前、轻长远的现象,导致建设项目低水平重复、盲目建设和短期行为时有发生。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缺乏前瞻性和稳定性,造成土地资源和人力财力的巨大浪费。

2、部分农业与非农业用地利用率低,土地使用单位效能不高。

随着各行业的迅速发展,用地需求量日益增大,与农争地矛盾十分突出。

另一方面,随着耕作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实际务农人数需求量不断降低,导致农村闲置劳动力大量增加。

同时由于务农收益过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大幅增加等复杂原因,造成了土地使用分散、闲置、流动性差,甚至出现了撂荒现象,与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严酷现实形成强烈反差。

在非农土地方面,由于受经济发展规模和水平的制约,也存在着未充分利用的普遍问题。

主要体现在:(1)部分土建工程建设达不到规定的容积率标准,导致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2)受市场导向、资金短缺、产业导向变化等因素影响,部分生产企业征地后无法投资建设,造成土地闲置;或者在建设过程中,由于资金不足,形成了一半的子项目。

3、农村居民点建设无序,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我国农民普遍采用自然村落群居方式,有的地方还是个体散居分布。

这些农村居民点大多自然形成,建设无序,布局不尽合理。

且随着人口城镇化的进程步伐加快,一些农村居民点减少,“空心村”现象比较普遍,不仅造成了大量的土地资源浪费,而且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和矛盾。

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使用效益研究

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使用效益研究

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使用效益研究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有限的土地资源条件下,通过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使用效益,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对于解决土地资源相对短缺和满足人民对于食品、能源、环境等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定义、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途径以及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对使用效益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是指在一定的土地资源条件下,通过改善种植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以及增加产量等措施,使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水平得到提高的程度。

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科技进步、农业生产方式的、加强土地权益保护以及合理的土地供应等。

通过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可以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此外,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推广高效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也是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有效途径。

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对土地的使用效益具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通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可以最大化地发挥土地的生产力。

当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水平得到提高时,可以满足人们对于食品、能源等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土地集约利用的提高,可以减少土地的浪费和滥用。

在土地资源相对短缺的情况下,通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降低土地的浪费和滥用现象,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益。

此外,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可以减少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然而,要实现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和使用效益的提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利益分配的困难是制约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因素。

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面临着种种限制和约束,涉及多方利益的博弈。

其次,土地利用的不合理和市场机制的不完善也是制约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障碍。

土地利用不合理导致土地的浪费和滥用现象,市场机制不完善限制了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效益的提高。

土地利用调研报告

土地利用调研报告

【导语】⼟地利⽤的⼴度、深度和合理程度是它的⽣产规模、⽔平和特点的集中反映。

以下是整理的⼟地利⽤调研报告,欢迎阅读!【篇⼀】⼟地利⽤调研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列席会议的各位同志: 根据县⼈⼤常委会20**年⼯作计划安排,经县⼈⼤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组成调研组对县⼈民政府新⼀轮⼟地利⽤总体规划修编⼯作情况进⾏了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调研的基本情况 调研组根据调研内容,及时就调研重点、调研⽅式等与县国⼟资源局联系后,⼀是于20**年8⽉27⽇到国⼟资源局召开局班⼦成员、规划股负责⼈参加的会议,听取国⼟局关于XX县新⼀轮⼟地利⽤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年)⼯作情况汇报,座谈了解相关⼯作情况。

⼆是到国⼟局规划股、第⼆次⼟地调查办公室查阅相关资料。

三是与负责修编⼯作的作业单位“昆明麦普房产⼟地评估咨询有限公司”取得联系,进⼀步核实了解修编⼯作各⼯作阶段⼯作任务的完成情况。

⼆、新⼀轮⼟地利⽤总体规划修编⼯作完成情况 ⼟地利⽤总体规划是实⾏最严格⼟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件,是落实⼟地宏观调控和⼟地⽤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统筹各项⼟地利⽤活动的重要依据。

⾃⼟地管理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已于1987年和1997年对⼟地利⽤总体规划进⾏编制和修订。

⾃2005年起,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开发格局的深刻变化,开展了第三轮规划,规划期为2006-2020年。

县委、县政府⾼度重视新⼀轮⼟地利⽤总体规划修编⼯作,认真贯彻党的精神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按照国务院、国⼟资源部和省、市⼈民政府关于深化改⾰加强⼟地管理的决定、关于做好⼟地利⽤总体规划修编前期⼯作意见的通知要求,成⽴了XX县⼟地利⽤总体规划修编⼯作领导⼩组,制定了《XX县⼟地利⽤总体规划修编前期⼯作⽅案》。

通过依法进⾏公开招标,确定昆明麦普房产⼟地评估咨询有限公司作为技术作业单位,部署开展全县⼟地利⽤总体规划修编的前期⼯作。

通过县国⼟资源局、各乡镇⼈民政府和技术作业单位的努⼒,修编⼯作已取得阶段性突破,预期⽬标能圆满实现。

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情况汇报

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情况汇报

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情况备受关注。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也是城乡建设的重要资源。

保障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对于促进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对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情况进行汇报,以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首先,我们来看农业土地的集约利用情况。

近年来,我国农业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明显增加。

通过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农业土地的利用效率得到了提升,农作物产量稳步增长,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同时,农业用地的多功能利用也得到了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等都为农业土地的集约利用做出了积极贡献。

其次,我们关注城乡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情况。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建设用地的需求不断增加。

为了更好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我国加大了城市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力度。

推动城市更新改造、提高建筑用地的利用效率、加强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等措施,有效提高了城市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最后,我们要关注生态保护用地的集约利用情况。

生态保护用地是保障生态安全、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生态保护用地的保护力度,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推动了生态保护用地的集约利用。

同时,加强生态保护用地的监管和管理,严格控制不合理开发行为,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总的来看,我国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比如,农业土地的集约利用还存在一定的空间,城市建设用地的节约利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用地的保护力度还需加大。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土地利用制度改革,加强土地资源的空间规划和管控,推动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综上所述,土地资源是我国的重要战略资源,保障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对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力度,推动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努力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调研报告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调研报告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调研报告围按照局党委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我们组为专题调研第二组,由副局长带队,土地利用处、执法监察处、行政服务处和丹徒分局等部门有关同志参加,调研的课题是“完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调研地点是丹徒区。

最近一段时间来,我们通过座谈讨论、走访沟通、研究查询等多种调查研究方式,并进行了认真总结分析,形成了我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调研报告。

一、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紧迫性与重要性节约集约用地,是当前严格土地管理,实施土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土地参与国家宏观调控,建设节约性社会,有效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

近年来,在用地指标日趋紧张的形势下,我市按照国家、省和市一系列有关保护资源保护耕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按照管住总量、严控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原则,走出了一条集约、高效、统筹发展的新路子,有效缓解了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有力保证了我市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

作为一个沪宁线上的重要城市,人多地少,特别是人均耕地少,土地后备资源匮乏,是我市的基本市情。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设用地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加之一些地方用地结构不合理,用地方式比较粗放,致使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土地紧缺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从经济社会现实发展和长远大计出发,必须正确处理保护土地资源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必须始终贯彻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坚持走节约集约用地的路子。

各级各部门都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一环,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切实增强节约集约用地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实现土地利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为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长久的基础保障。

(一)缓解土地供需矛盾的必然选择。

在经过城市规模连续多年的快速扩展之后,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土地资源紧缺约束。

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_附件

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_附件

附件新北区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综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及评分计算方法一、指标体系新北区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综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序号 指标类别 分值 指标名称 分值 指标内涵 数据来源 计算方式 评分方式 1发展能力与资源利用 30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5反映经济发展用地强度1.GDP数据采用区统计年报数据2.建设用地面积采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考核年的建设用地面积/考核年的GDP(现价)(单位:亩/亿元)指标标准化2 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下降率5反映经济发展用地强度变化情况1.GDP数据采用区统计年报数据2.建设用地面积采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考核年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上一年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上一年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100%(单位:%)指标标准化3 建设用地地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反映建设用地经济产出水平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数据采用区统计年报数据2.建设用地面积采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考核年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考核年的建设用地面积(单位:万元/公顷)指标标准化4 建设用地地均公 4 反映建设用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数据(考核年建设用地地均公共财政预指标标准化序号 指标类别 分值 指标名称 分值 指标内涵 数据来源 计算方式 评分方式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率 地经济产出水平变化情况采用区统计年报数据2.建设用地面积采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算收入-上一年建设用地地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上一年建设用地地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0%(单位:%)5发展能力与资源利用 30人均建设用地面积 4反映建设用地人口承载强度1.人口数据采用区公安局统计常住人口数据2.建设用地面积采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考核年建设用地面积/考核年常住人口总数(单位:平方米/人)指标标准化6 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变化率4反映建设用地人口承载强度变化情况1.人口数据采用区公安局统计常住人口数据2.建设用地面积采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考核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上一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上一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0%(单位:%)指标标准化7 建设用地地下空间综合容积率4反映建设用地地下空间的利用强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考核年的建设用地地下空间建筑面积/考核年建设用地面积)×100%(单位:%)指标标准化8 空间管控与用途管制 20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调整情况2反映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调整情况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滨开区和各镇(街道)考核年未进行规划调整或修改的得2分;因客观原因进行调整或修改的视情况得0.5~2分;因主观原因进行规划调整或修改的不得分。

关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这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其中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有序可持续利用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为更好的了解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优化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为新农村建设提出切实可行且有针对性的建议,暑假期间,我对××村的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实地考察、分析研究,并总结归纳如下。

调查目的:通过对××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实地调查,以小见大,比较客观地把握农村土地资源使用的现状,主要是找出当前土地使用过程中的弊病,从而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提出切实可行且有针对性的建议。

调查时间:XX年8月9日——15日调查人员:×××调查地点:××××调查方法:实地考察、访谈、查阅资料调查内容:土地资源使用状况一、××村土地资源使用状况及特点××村是一个土地资源相对匮乏的村庄,人口712人,拥有土地面积近850亩,其中耕地面积641亩,林地约50亩,建设用地159亩。

经调查,××村的土地使用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耕地面积少,地少人多该村耕地共分三等,分别为一等、二等、三等,各类土地都比例如下图所示。

全村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9亩/人,且三等地占了近1/4的比例,良田面积偏少,再加上一些不当经营状况,住房挤占耕地,使耕地面积越发紧张。

单位:亩地块多,单块面积小,缺乏集约性虽然人均耕地面积很少,但地块较多,平均每户耕地多于5块,这就使得单块耕地面积太小,不适合农机的推广使用,集约性差,严重束缚了劳动力。

二、存在的问题耕地使用不规范情况较多目前,由于我国实行土地承包30年不变,广大农村现存的农用地管理模式,基本上是按照土地下户时农户、人口的分配土地订立承包合同,明确30年不变的。

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使用效益研究报告

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使用效益研究报告

专题三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使用效益研究随着杭州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将大大增加,各类建设用地需求给城市土地供应及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目标带来很大压力,仅靠新增用地发展城市建设难度很大。

因此,改变目前城市土地粗放开发经营管理模式,促进城市由外延扩展与内涵挖潜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是解决杭州市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对建设用地需求及土地供应不足矛盾的基本途径。

开展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使用效益研究是达到上述目标、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基础。

3.1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使用效益的内涵界定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基本涵义就是指在土地上增加投入,以获得土地的最高报酬。

一般用单位面积土地上的资本和劳动投入量来衡量土地与资本、劳动的结合程度,即土地利用的集约度。

由于土地利用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提高是有限度的,理论上,当对土地连续投入资本和劳动力达到经济上的报酬递减点,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产出时,经营者将不会追加投入,这一临界点就是土地利用的集约边界,达到了集约边界的土地利用称之为理论上的集约利用,其土地的使用效益较高;反之,未达到集约边界的土地利用称之为理论上的粗放利用,其土地的使用效益较低。

总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在特定时段中、特定区域内的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

它是指现期条件下,在满足城市发展适度规模、使城市获得最大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的基础上,以城市合理布局、优化用地结构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通过增加存量土地投入、改善经营管理等途径,来不断提高城市土地的使用效率,并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

而土地的使用效益一般指土地使用活动所取得的各种有用成果的总称,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种。

并且认为,后两者难以用量化指标表示,对其全面评价目前尚有困难。

可以说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土地的使用效益两者的关系是相互结合,相互包容的,具体关系可见图1图1 土地集约利用与使用效益评价理论框架示意图3.2 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使用效益评价指标的选取杭州市土地集约利用与使用效益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 使用效益内涵界定为基础,以市场化、现代化、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合理、 合法、高效为出发点。

集约用地能力分析报告

集约用地能力分析报告

集约用地能力分析报告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口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土地资源的供应和利用成为各地政府和规划部门关注的重点。

如何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能力,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二、概念解析1. 集约用地能力:集约用地能力是指单位面积土地在一定时间内承载地上或地下建设物的能力。

它反映了土地的使用效益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2. 影响集约用地能力的因素:(1)土地规模和质量:包括土地面积、土壤肥力、地理位置等因素。

规模越大、质量越好的土地,其集约用地能力较高。

(2)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政策: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政策能够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提升集约用地能力。

(3)建设技术和设备:前沿的建设技术和设备能够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效率,增强土地的集约用地能力。

(4)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能够带动土地利用的创新和改革,进一步提高集约用地能力。

三、集约用地能力的分析指标1. 土地利用率(Land Use Efficiency):土地利用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土地利用的总价值与土地原始价值的比值。

土地利用率高,表明土地的集约利用能力较强。

2. 土地资源节约率(Land Resource Saving Rate):土地资源节约率是指在土地利用过程中省去的土地资源与总利用土地资源的比值。

土地资源节约率高,说明土地的集约用地能力高。

3. 土地经济产出弹性(Land Economic Output Elasticity):土地经济产出弹性是指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产出的增长与土地面积增长的比值。

土地经济产出弹性高,说明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较好,集约用地能力强。

四、案例分析以某市为例,对其集约用地能力进行分析。

1. 土地利用率:根据数据统计,该市土地利用率为0.72,表明土地利用率较高。

2. 土地资源节约率:该市土地资源节约率为0.83,说明在土地利用过程中资源节约较多,集约用地能力较高。

3. 土地经济产出弹性:经过计算,该市土地经济产出弹性为1.22,表明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产出增长较快,集约用地能力较强。

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

根据市政协年度工作安排,5月份以来,在___副主席的带领下,市政协城乡建设(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组成专题调研组,在市国土部门和相关县(市、区)政协的协助下,对全市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组听取了全市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总体情况通报,与市开发区、广陵区、维扬区、邗江区等职能部门的同志进行了座谈、探讨,并到宝应县、江都市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情况,在此基础上梳理分析,形成调研报告。

现汇报如下:一、全市土地资源概况及节约集约利用基本情况近几年来,根据国家土地宏观调控的要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全市的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开始呈现出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1、国土资源保护意识逐渐增强。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十分稀缺,这一状况在我市表现得更为明显。

据介绍,我市土地总面积为995.1万亩。

其中建设用地178.5万亩,约占土地总面积的17.9%;农业用地634.0万亩,约占土地总面积的63.7%(人均耕地仅1亩左右);其它用地182.6万亩,约占土地总面积的18.4%。

为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市政府专门下发了《扬州市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分解下达至20__年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

各县(市、区)、各乡镇均实行了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层层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

去年,为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市政府转发了有关部门关于《扬州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情况专项清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在全市大力开展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专项清理工作;今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3号文件,市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促进科学发展的通知》,积极推进全市的节约集约用地工作。

在一系列工作措施的推动下,全市上下的国土资源保护意识逐渐增强。

当前土地利用情况调查报告

当前土地利用情况调查报告

当前土地利用情况调查报告汇报人:2023-12-19•引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问题探讨目录•土地利用政策与法规评价•土地利用未来发展展望•结论与建议01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利用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

为了更好地了解土地利用现状,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我们进行了本次调查。

通过调查了解土地利用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调查背景与目的目的背景调查范围与方法范围本次调查涉及城市、郊区、农村等不同区域,涵盖了住宅、商业、工业、农业等不同用途的土地。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遥感影像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调查。

其中,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土地使用者和管理者,实地走访则对重点区域进行了深入了解,遥感影像分析则提供了宏观的土地利用情况。

0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等,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区。

农用地包括城乡居民点、交通水利设施等,主要分布在城市周边和交通沿线。

建设用地包括荒草地、盐碱地等,主要分布在边远地区。

未利用地指单位面积土地上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的数量,反映了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

土地利用强度指单位面积土地上产出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反映了土地利用的效益水平。

土地利用效率03生态保护意识增强随着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未利用地不断得到开发利用,成为新的土地利用类型。

01城市化进程加速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导致农用地不断减少。

02农业结构调整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农业结构不断调整,导致农用地内部结构发生变化。

土地利用变化趋势03土地利用问题探讨土地资源短缺与浪费问题土地资源短缺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土地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尤其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地区。

土地浪费一些地区存在土地利用粗放、浪费严重的现象,如城市扩张、工业园区建设等,导致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一些地区的农业结构单一,缺乏多样性,导致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土壤质量下降。

县国土资源局关于节约集约用地调研情况的报告(完整版)

县国土资源局关于节约集约用地调研情况的报告(完整版)

县国土资源局关于节约集约用地调研情况的报告县国土资源局关于节约集约用地调研情况的报告县国土资源局关于节约集约用地调研情况的报告为贯彻落实国家土地调控政策,依法、科学、合理的管理好、用好土地资源,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市局的统一安排,近日,我局组织了三个工作小组,对全县的节约集约用地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新增项目建设用地需求情况我县作为沿海欠发达地区,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时期,建设用地需求大量增加,供需矛盾日趋尖锐,特别是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项目落地用地的问题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焦点。

201X年市政府分配给我县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指标为350亩(其中耕地250亩),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远远不能满足项目新增用地的需求。

从调查情况来看,正常我县新增项目建设用地一年的用地量大约在3000至4000亩左右,仅靠国家、省、市分配的用地指标,难以保障项目的落地,只有多方面拓通渠道,在存量建设用地上做文章,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用地的需求。

二、存量建设用地情况近年来,由于我县个别县直企业和乡镇企业搬迁、破产、倒闭,造成部分院落、厂房闲置,为盘活这些存量土地资产,我县开展了闲置土地清理调查工作,调查出近期旧村改造可空出土地面积11786亩,乡镇合并可空出土地面积650亩,砖瓦窑整治、土地开发复垦可空出土地面积3936亩,旧城改造可空出土地面积115亩,乡镇范围内可挖潜盘活的存量土地1692亩,初步摸清了我县存量建设用地的家底,为集约利用土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节约集约用地、盘活存量土地的主要措施(一)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管理,牢固树立只有集约用地才能加快发展的观念。

我们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控制作用,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严把土地预审、规划审查和计划指标等“四道关”,并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加强舆论宣传,积极引导各级树立起集约用地的新理念,使全县各级充分认清面对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收紧地根、严格用地计划管理的新形势,要发展,就必须坚持内涵挖潜,实行资源的集约利用,以极少的资源消耗,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展及展望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土地集约利用成为解决土地供需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

本文旨在对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梳理,分析当前研究现状,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概述土地集约利用的基本概念与内涵,阐述其在现代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中的重要性。

通过回顾国内外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历程,总结其主要研究成果与不足之处。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方法、影响因素及其与城市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展望土地集约利用的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基础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经济学中的地租理论和土地利用理论。

这些理论为土地集约利用提供了深入的理论支撑和指导。

地租理论是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理论基础。

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其《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系统地阐述了级差地租理论,认为地租是土地使用者为使用土地而支付给土地所有者的报酬,其大小取决于土地的质量和位置。

级差地租的存在使得土地使用者有动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集约利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日益凸显,土地价格不断上涨。

在这种情况下,土地使用者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会更加注重土地的集约利用。

因此,地租理论为土地集约利用提供了经济学上的解释和动力。

土地利用理论也是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理论基础。

该理论认为,土地利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土地资源的配置、利用方式的选择、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等多个方面。

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注重土地的集约利用。

在土地利用理论中,土地集约利用被视为一种优化土地利用方式的重要手段。

通过提高土地利用强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加强土地管理等措施,可以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X市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报告

X市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报告

X市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报告目录第一部分工作报告一、工作目的和意义 (1)(一)工作目的 (1)(二)工作意义 (1)二、评价原则 (2)三、评价工作任务与内容 (2)四、主要技术思路 (4)五、组织领导与人员构成 (5)六、评价工作进展 (5)七、经费使用情况 (8)八、评价工作成果 (8)(一)文字成果 (8)(二)图件成果 (8)(三)数据及表格 (9)(四)电子成果 (9)九、工作总结 (9)(一)工作特点 (9)(二)工作经验 (10)十、相关建议 (11)第二部分技术报告一、项目概况 (13)(一)研究背景 (13)(二)评价对象及其范围 (14)(三)工作体系与技术路线 (15)(四)特别说明事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调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开发区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调查要点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开发区用地结构和功能定位协调状况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程度评价方法和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程度评价结果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基本涵义就是指在土地上增加投入,以获得土地的最高报酬。一般用单位面积土地上的资本和劳动投入量来衡量土地与资本、劳动的结合程度,即土地利用的集约度。由于土地利用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提高是有限度的,理论上,当对土地连续投入资本和劳动力达到经济上的报酬递减点,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产出时,经营者将不会追加投入,这一临界点就是土地利用的集约边界,达到了集约边界的土地利用称之为理论上的集约利用,其土地的使用效益较高;反之,未达到集约边界的土地利用称之为理论上的粗放利用,其土地的使用效益较低。总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在特定时段中、特定区域内的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它是指现期条件下,在满足城市发展适度规模、使城市获得最大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的基础上,以城市合理布局、优化用地结构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通过增加存量土地投入、改善经营管理等途径,来不断提高城市土地的使用效率,并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而土地的使用效益一般指土地使用活动所取得的各种有用成果的总称,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种。并且认为,后两者难以用量化指标表示,对其全面评价目前尚有困难。可以说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土地的使用效益两者的关系是相互结合,相互包容的,具体关系可见图1。
专题三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使用效益研究
随着杭州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将大大增加,各类建设用地需求给城市土地供应及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目标带来很大压力,仅靠新增用地发展城市建设难度很大。因此,改变目前城市土地粗放开发经营管理模式,促进城市由外延扩展与内涵挖潜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是解决杭州市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对建设用地需求及土地供应不足矛盾的基本途径。开展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使用效益研究是达到上述目标、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基础。
10184
香港
1070
79
576
639.0
80924
东京
2059
515
816
5073.0
98524
杭州
3068
227
379.49
144.4
5213
从表3.1可以看出东京和香港的地均GDP产出较高,分别为98524万美元/km2和80924万美元/km2;上海、深圳和汉城的地均GDP产出次之;杭州与北京的地均GDP产出相接近,略低于北京。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杭州市土地利用总体效益水平跟国内的大城市比较已达到较高水平,但跟东京、香港等一些国际大都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表3.2大、中、小城市用地效益相关资料比较<2001年)
指标
城市个数(个>
建成区面积
(km2>
总人口(万人>
非农人口
(万人>
GDP
(亿元>
用地效益/亿元/ km2
大城市
91
10161
17052.53
12057.77
35165.57
3.46
中等城市
300
6330
15495.07
6084.95
15565.3
211
5.84
2.88
1.71
0.04
2.65
0.249
长春
164
7.01
7.33
1.95
0.08
2.45
0.032
大连
234
6.01
5.32
1.57
0.36
2.53
0.359
青岛
123
12.34
16.79
3.89
0.69
3.26
0.600
武汉
212
7.04
5.36
2.69
0.05
3.63
0.406
3.3.1.2杭州市用地结构分析
除了考虑一个城市的用地效益以外,用地结构的合理与否也是评价土地集约利用的一项重要的指标。大量事实表明,如果城市布局和用地结构不合理,在城市建设中,即使投入再多,容积率和使用强度再高,也不仅不能达到最佳的利用效果,甚至会出现负效应。因此,在研究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之外,还应考虑城市用地结构的合理与否。表3.5是城市规划中所规定的建设用地规划结构比例。像杭州这样的大城市,规定居住用地比例为28~32%,工业用地为15~23%,道路广场用地为15~18%,绿地则为10~15%左右。根据2003年的最新资料可以得出,目前杭州市的四大用地结构比例分别是23.5%、19.3%、15.7%、和12.1%,除了居住用地稍微偏低以外,其他结构比例都在规划指标限定的范围以内,这说明杭州市的用地结构还是比较合理的。
表3.1中外城市土地产出效益比较
城市
城市面积
/km2
建成区面积
/km2
市区人口
/万人
城市GDP
/亿美元
地均GDP
/万美元/km2
北京
6494
488
726.88
281.8
5770
深圳
1949
136
100.15
201.2
14790
上海
3924
550
938.21
495.2
9003
汉城
600
605
1056
616.2
6.96
9.38
3.01
0.33
2.05
0.346
宁波
185
8.11
10.81
3.25
0.44
2.50
0.327
广州
526
5.71
6.04
1.92
0.26
2.61
0.453
深圳
147
15.23
24.29
5.08
3.17
4.69
1.807
沈阳
238
5.88
3.48
1.69
0.06
2.92
0.330
哈尔滨
3.3.1.2全国
表3.3 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用地效益指标综合比较<2002年)
城市
建成区面积<km2)
地均GDP<亿元/km2)
地均工业
总产值 <亿元/km2)
地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km2)
地均出口总额(亿美元/km2>
地均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km2)
地均财政
收入
<亿元/km2)
杭州
256
图1土地集约利用与使用效益评价理论框架示意图
3.2
杭州市土地集约利用与使用效益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使用效益内涵界定为基础,以市场化、现代化、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合理、合法、高效为出发点。因此所采用的指标体系一方面要反映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共性,另一方面要体现城市土地利用的特征。
3.2.1
以下是所选用的指标:
①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使用效益总体评价
地均GDP=年度GDP/城市建成区面积
地均工业年产值=年度工业产值/城市建成区面积
地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城市建成区面积
地均财政收入=年度财政收入总值/城市建成区面积
地均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年度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城市建成区面积
2.46
小城市
265
13260
21666.37
4222.46
18680.76
0.86
合计
656
29750
54213.97
22365.18
69411.63
2.33
杭州市
1
227
379.49
193.26
1195.17
5.27
注:数据资料为2001年
表2是大、中、小城市用地效益相关资料比较,根据统计,国内91个大城市的平均用地效益为3.46亿元/km2,300个中等城市的平均用地效益为2.46亿元/km2,265个小城市的平均用地效益为0.86亿元/km2,全国的城市平均用地效益为2.33亿元/km2,根据《2002年杭州统计年鉴》的资料得出,杭州市的用地效益为5.35亿元/km2,已经达到并超过了全国大城市的平均水平,是国内城市平均用地效益的2.3倍,是大城市平均用地效益的1.5倍。
成都
228
7.29
3.58
3.08
0.05
3.11
0.221
南京
212
6.11
9.31
2.84
0.28
2.48
0.479
济南
171
7.02
5.90
2.37
0.04
2.61
0.287
厦门
87
7.45
11.79
2.43
1.01
2.47
0.751
西安1874.40源自3.511.810.06
2.19
0.275
位次
2
8
5
5
5
15
8
设Ai为各项指标值,Wi为相应指标的权重<具体权重的设置根据以往的经验和专家评定产生),V为用地效益综合指数,则相对应的参数为:
A1--地均GDP……权重W1为0.30
A2--地均工业总产值……权重W2为0.20
A3--地均固定资产投资额……权重W3为0.20
A4--地均出口总额……权重W4为0.10
A5--地均消费品零售总额 ……权重W5为0.10
A6--地均财政总收入 ……权重W6为0.10
根据公式
其中 得各市的用地效益综合值,
从上表的资料分析得出杭州市的用地效益综合指数是4.837,具体参照表3.4和图3.2。
表3.4 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用地效益综合得分及排名
城市
深圳
青岛
宁波
厦门
杭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