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课件[30张]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课件[30张]](https://img.taocdn.com/s3/m/0f60cf94cc22bcd126ff0ca0.png)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 •
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 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 某种物品。 • 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 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 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 悲伤等感情。
表现手法
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 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表达更为含蓄。 比如,诗人常赋予松、竹、梅、菊等特定的 象征意义,借助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如 陆游《卜算子 咏梅》,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 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 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 再如虞世南的《蝉》中“居高声自远,非是 藉秋风”,作者是在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 需要某种外在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杨炯《从军行》
直接抒发了作者忠君报国和渴望 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
• 间接抒情,又叫委婉含蓄,诗人们往 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 己的思想感情。分为情景交融、借景 衬情、托物言志。如李白的《赠汪伦》 在叙事的基础上采用间接的抒情方式。 所不同的是:前者用“桃花潭水深千 尺”来比喻“汪伦送我情”。
托物言志
《卜算子· 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我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 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诗人所写之梅,实际上正是自己不幸遭遇和不得 志的写照,同时借助梅的形象也抒发了诗人不愿迎合 世俗、追逐名利以及爱国之心至死不变的思想情感。
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 2借事抒情即事感怀 3托物言志 托物寓理 4借古讽今 借古喻今 咏史言志 借古鉴今 借古抒怀 怀古伤今 5/用典抒情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课件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25235ce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9a.png)
全诗以小见大,通过“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表现江村宁静幽美的自然环境和主人公悠闲安逸的情调。我们透过诗的画面和形象感受到的是一种单纯朴实的社会生活。
指出运用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运用该手法的作用。
对本诗颈联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做简要分析。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参考答案]本诗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手法) 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 。(具体运用) 表达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作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渲染
龙槛沉沉水殿清,禁门深掩断人声。吴王宴罢满宫醉,日暮水漂花出城。
4、动静
5、细节描写
6、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7、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8、抒情:(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托菊
9.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练习1
三江小渡 杨万里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注】将:行,流过。(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分析](1)交情 2)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 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 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 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练习4
练习2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 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分析]⑴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⑵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指出运用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运用该手法的作用。
对本诗颈联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做简要分析。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参考答案]本诗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手法) 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 。(具体运用) 表达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作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渲染
龙槛沉沉水殿清,禁门深掩断人声。吴王宴罢满宫醉,日暮水漂花出城。
4、动静
5、细节描写
6、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7、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8、抒情:(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托菊
9.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练习1
三江小渡 杨万里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注】将:行,流过。(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分析](1)交情 2)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 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 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 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练习4
练习2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 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分析]⑴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⑵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课件[30张]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课件[30张]](https://img.taocdn.com/s3/m/0a7780e9f90f76c661371ab9.png)
提
醒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 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 表现手法 、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 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 惑。
古 诗 1.表现手法 词 表 达 技 巧 2.修设问 顶真等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抒情类 借景抒情 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 描写类 动静,虚实,侧面 烘托,细节描写, 白描,远近、五觉 赋比兴、抑扬、对比、用典、 象征、联想、衬托(正反)、 叠词
2.评析手法之手法自助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或哪一联)运用了怎样的 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 (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 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3)这首诗写法上有何特点? 这首诗是怎样表现------的?
☆答题三步骤
①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 结合诗句阐释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 (分析) ③ 此手法有什么突出的效果和好处,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作用,主旨)
(第三步)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 别之情。)
3.比较异同型
(2007湖北)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 简要说明 。(4分) 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
( 白描
)
小
试
吧
1.判断手法型
【规范答题】 答此类题的步骤是:(1)呈现表达技巧的名 称;(2)解说表达技巧在诗词中的使用情况。 (2005年全国卷一)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之分析表达技巧 课件(共39张ppt)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之分析表达技巧 课件(共3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9001329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1e.png)
抒
直接抒情
情
方
也称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对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 度。
式
例如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直接抒发 诗人对前途的信心和信念。
【初中语文匠 出品】
抒
借景抒情
情
方 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
式
例如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写出慕春时节 的悲凄之景,让人顿生飘零离恨之感,表达出诗人对 朋友的关切、担心。
而人事已非,国家残破,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寓于其
中。
【初中语文匠 出品】
辞法
修
比喻
用某些相类似的事物来比拟另一事物。将抽象
手
化为具体,将无形化为有形。
例如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江水 写愁,则使人想见愁意汹涌而来、无穷无尽。
【初中语文匠 出品】
辞法
修
夸张
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
手
法
例如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闻笛赋” 和“烂柯人”两个典故把诗人对亲朋凋零、世事沧 桑的伤感【表初达中语得文匠十出品分】含蓄。
表
衬托
现 衬托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 手 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
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
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衬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
辞法
修
双关
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
手
。双关分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
例如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丝”谐 音“思”。
【初中语文匠 出品】
辞法
修
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共46张PPT)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共4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21a874365ce050877321352.png)
[B、反衬]
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 以乐景写哀,更见 其哀。
绝 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诗的前两句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 春光融融。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 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 物与主观感受形成鲜明对照,用以反衬诗人思乡之情 更加浓厚。
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 和音乐美。
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 情。 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 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古人常用典 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 己的情感,在表达上增强艺术感染力。
修辞方法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 表现了久雨初晴后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 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双关
春
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 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语义双关,表面 写自然之春天,实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 “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 之间的思念情怀。
借代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运用借代手法,用颜色“绿”代替绿叶,用颜 色“红”代替红花。语言简洁而意味无穷。词人为 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 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对比
陶者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揭露了 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 切同情。
超强完整版本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PPT课件
![超强完整版本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a3ee9fd69eae009581bece8.png)
鉴赏常用的词语
1、反映表现手法的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虚实结合、以小见大、以动 衬静、动静结合等 2、反映诗人心情的 愉悦、欢快、激动、沉痛、哀伤、赞美之情、惜别之 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报国之情等 3、反映语言特色的 凝练、简洁、幽默、质朴自然、清新秀丽、生动形象、 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 4、反映总体风格的 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飘逸、委婉、含蓄、 缠绵、清新、明丽、秀美、恬淡、凄美、明快等
9.白描
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而描画出 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5、对比对照
观祈雨 李 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 作简要赏析。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 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前 者忧,后者乐,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 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 的阶级矛盾,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表达技巧鉴赏之
表现手法鉴赏
表现手法
1.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
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 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 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 处话凄凉。”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 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2、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乐景 乐情
B、衬托,也叫映衬,相形。为了突出主 要事物,用相似、相关、相反的事物作为 背景,加以烘托。被烘托的事物叫主体, 用来作背景的事物叫衬体。衬托又分正衬 和反衬。
6、动与静
把握整首诗歌的意境,明确 “ 动”“静”中何者为主:
2024届中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基础复习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 教学PPT课件
![2024届中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基础复习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 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a27a02a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21.png)
“实”,通常是指眼前的现实的景。“虚”,指过去的、想象的或梦中的景。二者结合,使表达的思 想感情更有广度、更有深度、更加丰富。 (3)动静结合
山川景物,有静态也有动态:静态是指景物处于相对静止时的形态和神态,动态是指景物处于运动中 的形态、神态和音响。静态和动态包含了景物存在的全部态势和主要特征。写静态,便于显现事物的外形, 却容易产生呆滞感;写动态,有利于传达事物的精神,却又可能失去稳定。因而,诗人在描写景物时,往 往把静态与动态的景物描写构想在同一个意境中,使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4)视听结合
鉴赏古诗词表达技巧
诗词鉴赏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 篇章结构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 议论。(说明)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 反问、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用典、虚实 (想象、联想)、照应、抑扬等。
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 景结情、总分 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作 者的思想感情。 (2)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是诗人把自己的“情”移植到其他对象(景、物、人、事)上, 也就是所谓的“移情”。 ①借景抒情
指的是借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主观情感的抒情方式,它往往 使情感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深切动人。 ②触景生情
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 ③寓情于景
诗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与所写的景物融合在一起,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 寄寓自己的感情。
鉴赏表达方式“三步骤”
考法 阐释
诗歌主要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所谓鉴赏表达方式就是指能辨析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以及这些表达方式所起到的作 用。
山川景物,有静态也有动态:静态是指景物处于相对静止时的形态和神态,动态是指景物处于运动中 的形态、神态和音响。静态和动态包含了景物存在的全部态势和主要特征。写静态,便于显现事物的外形, 却容易产生呆滞感;写动态,有利于传达事物的精神,却又可能失去稳定。因而,诗人在描写景物时,往 往把静态与动态的景物描写构想在同一个意境中,使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4)视听结合
鉴赏古诗词表达技巧
诗词鉴赏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 篇章结构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 议论。(说明)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 反问、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用典、虚实 (想象、联想)、照应、抑扬等。
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 景结情、总分 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作 者的思想感情。 (2)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是诗人把自己的“情”移植到其他对象(景、物、人、事)上, 也就是所谓的“移情”。 ①借景抒情
指的是借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主观情感的抒情方式,它往往 使情感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深切动人。 ②触景生情
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 ③寓情于景
诗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与所写的景物融合在一起,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 寄寓自己的感情。
鉴赏表达方式“三步骤”
考法 阐释
诗歌主要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所谓鉴赏表达方式就是指能辨析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以及这些表达方式所起到的作 用。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之表达方式ppt课件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之表达方式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84889c2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f6.png)
景色,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反而勾起了漂
泊的感伤(步骤二),特别是最后一句,流露
出归心深切的思乡之情(步骤三) 。
18
4、白描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 物象,不着颜色。在文学创作上,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用 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 陪衬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
19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 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 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诗人用 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勾画出暮雪中的 山村图景,直叙旅途中雪夜投宿的见闻, 不加渲染,而意思曲折、深刻。
20
5、工笔(细描)
①写人: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 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翁》) ②写事:不求细致,只求简明。 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 粮仓的画面,表现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③写景:不尚华丽,不事雕琢,务求朴实、真实。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纯用名词组合,没有(动词)形容词的修饰点缀。即白描手法。
•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 写出了荷塘雨后幽美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 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
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 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26
参考答案: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 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 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 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 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 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 景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反衬]
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 以乐景写哀,更见 其哀。
绝 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诗的前两句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 春光融融。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 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 物与主观感受形成鲜明对照,用以反衬诗人思乡之情 更加浓厚。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区别
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 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 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 悲伤等感情。
三、常见的表现手法
借古讽今(喻今、伤今)、以小见大、 抑扬、 联想、想象、象征、铺陈、比 兴、伏笔、照应、寓褒于贬、明褒实贬 、借形象说理(寓道理于形象之中)
联想和想象
表现手法
月 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全诗别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将诗人自身 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通过想像妻子思念他的情景而 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来。
欲扬先抑(先扬后抑 )
闺
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运用谐音双关含蓄而又成功的表达了女 子希望而又疑虑、欢喜而又担忧的微妙心理 。
课堂示例
3、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
①飞流直下三千尺 。
②千古长如白练飞。
1、用夸张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气势。 2、以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 色彩和形态。
二、常见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白描—渲 染—烘托,正面—侧面,实写—虚 写,动景—静景,近景—远景、衬 托—对比、点—面、细节)、议论 (借形象说理)、抒情(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表达方式
1、白描
纯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方法。
田家 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描绘了一副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 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
2、渲染 正面着意描写。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了一种气氛,衬托夜的 静、心情的焦急。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
3、烘托:对所描写的主要对象不作正面的刻画,而 是通过写周围的人物、环境,使主要对象更加鲜 明突出。从本质上讲,烘托属于侧面描写。
吴宫 李商隐
龙槛沉沉水殿清,
禁门深掩断人声。
吴王宴罢满宫醉,
日暮水漂花出城。
对一些不宜、不便、不易直接描写的事物,可 通过烘托手法侧面表现,让读者自己想象,能够 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8、抒情:(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之士的幸 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的情怀。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双调]清江引 秋怀 张可久
4、动静 动、静景或动静景结合或动静景相互映衬
在一些山水诗中,往往有静景,如山、月等;动景,如水 流、风摇等等。据侧重点的不同,作者有时只写动景或静景, 有时动静景兼写,有时为写静景而以写动景来衬托,有时为写 动景而以写静景来衬托。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比喻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诗中运用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月亮的形状并体 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 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拟人:它使得描绘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
新晴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 和音乐美。
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 情。 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 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古人常用典 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 己的情感,在表达上增强艺术感染力。
修辞方法
例: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帆出石头。(叙事)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议论)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抒情)
古典诗歌表达技巧
高考主要考查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
、对偶、反复、双关、通感、设问、反问、顶针、用典 、互文)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白描—渲染—烘托,正面— 侧面,实写—虚写,动景—静景,近景—远景、衬托— 对比、点—面、细节)、议论(借形象说理)、抒情(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表现手法:联想、想象、象征、铺陈、比兴、抑扬、 伏笔、照应、寓褒于贬、明褒实贬、以乐景写哀、借形 象说理(寓道理于形象之中)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 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然而这种 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西 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 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借 景抒情,衬托自己浓浓的乡思情!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 ,表现了久雨初晴后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 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双关
春
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 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语义双关,表面写自 然之春天,实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 )、“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
课堂示例
1、三、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运用了拟人手法,使穿树飞花的春雪具有 灵性,给全诗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
课堂示例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竹 枝 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一、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
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 增强了感染力。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的道理 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 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生动活泼, 含蓄曲折地表达微妙的神态和情思。
7、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 古都的繁华是虚景。我们从中不难想象出当年桥头车 水马龙、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可如 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于是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 历史沧桑感便油然而生。
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 (1)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 (2)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 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 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 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 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互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
理解: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 烟笼寒水月笼沙
理解:烟和月笼着寒水和沙 主人下马客在船
理解:主人和客人都下马,主人和客人都在船
互文,是指古代作家在写作时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把 本应该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 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理解时又应该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法 。互文修辞的运用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 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9.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 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 格化的色彩。
画菊
郑思肖(宋末诗人)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托菊表达了诗人宁死不屈,坚守民族大 义的高尚气节。
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 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 不是某种物品。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表达 技巧PPT
2020/8/19
目标指向
1.了解古代诗歌常见的表达 技巧及相关术语。
2.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 分析方法及答题步骤。
表达技巧的分类
1.表达方式
表 达
2.修辞手法
技 3.抒情方式
巧 4.表现手法
5.行文结构(看书上)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指出下面这首诗所用的表达方式。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 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 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 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
借用典故
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 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个人愿望等, 属于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
借代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运用借代手法,用颜色“绿”代替绿叶,用颜 色“红”代替红花。语言简洁而意味无穷。词人为 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 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