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考研复习时如何抓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学考研复习时如何抓重点历史学考研复习时如何抓重点
一.中国近现代史:关注大纲的变化
相对于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在历史学基础统考中占的比例较小,大纲要求占全部权重的20%,但总体难度和要求考生对整体大局的掌握程度并未因此降低。相反,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在各个章节要求掌握的内容却是很多的。
1.李侃、李时岳:《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
2.王桧林:《中国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3.郭大均:《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北京师范大学[微博]出版社
二.中国古代史:三分天下有其一
通过对近年历史考研真题的研究,老师发现命题中明显存在“厚古薄今”的现象。
1.张恺之:《中国历史》1~4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2.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人民出版社
3.张传玺:《中国史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晁福林、施建中:《中国古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三.世界古代史:多中心倾向的难点
按照近几年考试大纲的规定,世界古代史部分在考试中所占比例均为20%。在这两年的考试内容中,世界古代史主要是单纯考查世界古代史。在这几年的大纲和考题中,希腊罗马中心论的倾向在淡化,埃及、两河、印度、美洲文明逐步得到重视,在复习中值得注意。
1.吴于廑:《世界史·古代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世界近现代史:全面理解和深层分析
这部分在近几年考试大纲中所占比例为30%,也就是90分。世界近现代史包含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两部分内容,近两年统考中对这两方面均有侧重,而且无论是欧美还是亚非拉部分都均有考查。这就需要考生对整个世界近现代史有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1.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2.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五.复习方法:三轮复习法
2.第二轮复习从7月开始到10月。在这几个月里,建议考生做出两门通史的知识树和对照表,从横向、纵向将史实联系在一起,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近几年考试的问答、材料、论述等大题跨度很大,侧重考查考生对问题的整体把握和概括能力。如果复习时间充足,最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再看看相关学术前沿的书籍和期刊,如《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世界史研究》、《史学集刊》和各主要高校的学报等。
3.第三轮复习是从11月开始到考前。主要就是清晰、准确地记忆各个知识点,并在大脑中形成体系。对知识点的记忆可以利用关键词句法,即将每个知识点的关键词句(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性质、条律首句)列出,重点明确又好记。
第一阶段——6月初~9月底;
第二阶段——10月初~11月中旬;
第三阶段——11月中旬~12月初;
第四阶段——12月初~考前。
下面讲讲历史学专业应该如何复习:
第一阶段是全面复习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把基础打牢,要把书从头到尾地看一遍,建议先看中国通史,再看世界史,最好
不要打乱记忆顺序。根据大纲将所有的学科形成一个个具体的知识点,按点复习,并注意其中的小知识点,把书读薄,在大脑中形成
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根据上述复习时段安排,6月是第一阶段的起点,是最重要的打
基础时期。实际上这是广大考研人最难最关键的一道坎儿,很多人
后来的放弃就是因为基础没有打牢,自己没有信心。因此,第一阶
段能否成功将直接影响下一阶段的进程。
复习时最好按照“古代——近代——现代”的顺序来安排。6月份,可以选择中国古代史或者世界古代史,将其总结成一个简单的
知识脉络。
以世界上古史为例,我们首先将其划分为原始社会、上古埃及、上古西亚、上古印度、上古希腊、上古罗马六个大部分,然后我们
再从各大部分中根据大纲罗列小的知识点,以此构成这一部分的知
识体系。记忆小的知识点,可以采取广泛记忆和理解记忆相结合的
办法,将其背景、原因、过程、结果、产生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连
带记忆,能够说出大概意思即可。
最后,提醒考生关注历史学考研新考纲,根据考纲作出复习的知识点结构网络;同时注意看考纲的参考用书的变化以及知识点的变化。考生应该具备这种对变化敏感的能力,关注比较新旧大纲的差异,
并在差异中发现考题的发展趋势。
1、分封制
周灭商前后,已开始将子弟分封于新征服地区,周公东征以后大规模分封,在当时称为“封建”,即分封土地,建立国家之意。分
封的诸侯要对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屏藩王室、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义务,在自己国内可以将土地继续向下分封给子弟亲属,后者称为卿大夫。分封制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
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即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
2、宗法制
宗法制是古代贵族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统辖管理的制度,从而成为统治者维护社会和政治秩序的一种重要手段。它的'核心是嫡
长子继承制。这一制度在商朝后期已经存在,到周朝变得更为典型
和系统。天子的嫡长子继承王位,余子分封为诸侯,诸侯的嫡长子
继承君位,余子分封为卿大夫,依此类推,直至最低层。嫡长后裔
称做这个家族、宗族的“大宗”。嫡长以外各子及其子孙则为“小宗”。无论经过多少代,大宗始终是本宗族的核心,通过他将始祖
的后裔联结成一个具有实体性的血缘团体。
宗法关系的基本内容,实质上就是大宗或小宗依据自己的特殊身份,对不同范围内、包括直系与旁系亲属族人的统辖管理。西周宗
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亲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有效地起到了
维系社会、政治秩序的作用。这也是周朝政治有别于后世的一个重
要特点。
3、国野制
从分封制的角度年地,周朝国家管理在平面上可以分为一系列政治单元,包括王畿和各诸侯国。在每个单元中,又基本上都有国、
野两类政治区域,它们之间是统治、被统治的关系,各自有不同的
管理制度和社会职能。周初分封实际是由统治部族对被征服地区主
动进行的武装拓展。被封者率本族人到达封地后,首先要建立一个
名为“城”的军事据点,逐渐由点向面扩展,完成对封地的控制。
这种城(包括近郊)在当时称为“国”,“国”以外的广大田土则称
为“野”。国、野之分由此形成。诸侯又向下分封采邑给卿大夫,
采邑分为都、鄙,其中心据点为都,都外田土为鄙,性质与国、野
相同。
国、野的居民分别称为国人、野人。前者是以周部族为主体的统治部族成员,其上层即贵族,又称“君子”。他们世代垄断官职、
爵禄,辅佐国君统治国家,是国人的核心。占国人大多数的下层成
员属于平民(自由民),有自己的经济、职业(如务农、从事工商业),并对国家承担当兵作战的义务,他们作为国君同族成员,也都拥有
干预政治的权力。遇有重大问题,国君按习惯要征询全体国人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