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动物地理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水圈 包括地球表面约71.8%的水域,也是构成大气圈及土 壤岩石圈的一部分。水是生命起源和存在的基本前提, 也是生命代谢活动的氢和有机体体内氧的来源之一,还 是生物体内新陈代谢的一种介质。 水的物理性质对于有机体存活和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二、气圈
气圈内的大气中,氧约占 21%,氮占 78%,二氧化 碳占0.03%,还有含量不等的水蒸气和少量惰性气体。 氧的存在及溶解于水的性质,是一切动物呼吸和生存 的先决条件。氮是构成生物有机体的重要元素之一, 是蛋白质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的基本成分和主要原料。
任何一种动物的生活,都要受到栖息地内各种要素 的制约。
生活于不同栖息地的动物类群,在躯体结构、生活 方式都具有与wenku.baidu.com境相适应的特性。
不同动物对栖息地的适应能力有广、窄之分。
二、分布区
1. 定义:种(或属、科)的分布区是指某种动物所占 有的地理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这种动物能充分地进行 生长和发育,并通过生殖繁衍出具有生命力的后代。
三、陆地自然条件和动物群的地带性分布
陆地自然条件(或称景观)自北向南的地带性分布: ①极地附近的苔原地带 ②远离海洋的温带草原地带 ③温带和亚热带的荒漠地带 ④介于苔原地带以南及阔叶林之间的针叶林地带 ⑤属亚热带温湿海洋性气候的阔叶林地带 ⑥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地带 垂直分布:在山地条件下,自然条件呈现类似纬度带 的垂直更替(图23-3)。 不同自然条件的地带内,分别分布着数量占优势的代 表性的植物类型和生态地理动物群。
生态地理动物群与依据区系组成而划分的动物区系 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两者的配合反映了现代生态 因素和历史因素共同对于当地动物的影响,以及各地
动物区系的发展动态和形成过程。
四、水域的动物分布
(一)淡水生物群落 流水水体:是指沿一定方向不断流动的水流,包括 河流、山溪及泉水等。 河流的流速和底质是形成及决定其动物区系组成、 生态分布的主要因素。 静水水域:指不沿一定方向流动的水体,如湖泊、 池塘和沼泽等。 湖泊一般可分为沿岸带、亚沿岸带和深水带3个水 区,沿岸带是湖泊内生物量最大的地带(图23-4)。
②浅海带 是沿岸带以下至200m左右深的海洋,很 多地区的海底倾斜平缓,构成广阔的大陆架。
浅海带是海洋生物生长最繁盛的区域。
③远洋带 为浅海带以外的全部开阔大洋。 上层200m处动物群落与大陆架内相仿; 下层物理条件几乎恒定,终年黑暗,水温低,盐度 高,压力大,植物和食源匮乏,动物种类及数量少。 海洋生物量: 沿岸带超过1000g/m2; 200m深处为50g/m2; 1000m深处为1g/m2; 深海为0.1g/m2 。 可见海洋沿岸浅海区对动植物的生存极为重要,是 人类保护和开发海洋资源的重点。
第三节 世界动物地理区系划分
动物区系: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由于地理隔离和 分布区的一致所形成的动物整体,也就是有关地区在 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和在现今生态条件下所生存的 动物群。动物区系有许多分类位置明确并在地理分布 上重叠的动物种所组成。
海洋动物区系:门类齐全 按动物地理学观点分
大陆动物区系:种类多
生物与地壳表层——土壤之间存在着互相促进和互 相依存的关系。
生物圈是地球物质经过长期演化的产物。
绝大多数生物都集中在地表以上、水面以下各100 m 的范围内。
活跃生物圈、泛生物圈、副生物圈
生物圈内全部生命凭借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维持。
第二节 动物的分布
一、动物的栖息地(生境 habitat)
动物是自然环境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地形、气 候、水分、土壤、植物等要素互相依存和相互制约地 融合成一个整体,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动物 栖息地是能维持其生存所需要的全部条件的具体地区, 如海洋、河流、森林、草原和荒漠等。
第二十三章 动物地理分布
主要内容
1. 生物圈由


的生物共同组成。
及生活在其中
2. 世界陆地动物区系可以划分成哪6界?各界动物 区系有什么特点?
3. 我国的动物区系分属于哪两大区系?共分为几 个区?
4. 概念:生物圈、分布区与栖息地、垂直分布、 动物区系。
第一节 生物圈
生物圈:又称生态圈,是地球上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 总称。由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及生活在其中的生 物共同组成(图23-1)。
③经历上亿年的几度离、合,逐步形成今日各大洲 和大洋的分布格局(图23-6)。
④地球上的动物亦随泛大陆的漂移,在各大洲分别 组成不同的动物区系。
三、土壤岩圈
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构成仅地壳表层 与生命有关。
地幔是地壳下面的中间层,厚度约2865 km,主要由 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地幔的底部一直延伸到地球核 心部位,距离约为3473 km。
生物体的矿物质代谢都是在地壳之间进行。
地壳是生物体栖息的场所,其形态特点和运动必然 对气候及有机体存活产生巨大影响。
(二)海洋生物群落
海洋由沿岸带、浅海带、远洋带3个大的带组成 (图23-5)。
①沿岸带 是海洋中的浅海区,为潮水涨落的高潮 线与低潮线之间的区域(潮间带)。
沿岸带理化条件极不稳定,动物种类较少,高潮线 区域种类少而密度大,接近低潮线区域种类增多。
红树林适合某些动物的栖息地。 珊瑚礁广泛分布在南、北纬28°范围内的热带浅海 沿岸区,具有种类繁多的动物群落。
一、世界动物地理分区概述
大陆漂移学说 由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A. L. Wegener)于1912年提出。
①在古生代石炭纪(距今3.45亿年)以前,全世界的 大陆曾是一个统一整体泛大陆,其周围是辽阔海洋。
②到古生代晚期或中生代早期(距今2.3亿年),泛 大陆在天体的引潮力和地球自转离心力作用下破裂成 分离的大陆块并开始漂移。
栖息地:是动物实际居住的场所。分布区 > 栖息地。
2. 分布区有连续分布和间断分布。 3. 动物分布区能否向外扩展依赖于两个重要因素: ①动物的扩展能力; ②动物分布的阻限——非生物阻 限和生物阻限。
4. 动物扩展的主要途径有:①走廊——大陆桥;②滤 道,仅允许有特殊适应的动物通过;③机会通过,仅有 少数种类能靠机会通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