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旅游心理学复习资料
旅游心理学复习精选精品文档
![旅游心理学复习精选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23433e47011ca300a6c390a5.png)
1、产生旅游行为的社会性动机
兴趣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 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 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 动机。
兴趣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种。前者 由认识事物本身所引起;后者是由认识事物 的目的和结果所引起。
兴趣也可分为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前者指 个体长期指向一定客体、活动和知识领域的 一种相对稳定的兴趣;后者是由环境中的某 一事物突然激发的兴趣。
三、态度的表现:情感与情 绪
1、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概念
情绪(emotion)和情感(feeling):是人对 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构成:
• 主观体验 • 外部表现 • 生理唤醒
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区别:
• ①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具有情景性、激动性和 暂时性的特点。
• ②情感指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 它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优点:
• 设计严密,具有可重复性 • 研究有主动性,可得出因果结论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个案法(case method)
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 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优点:收集资料深入详尽 缺点:适合个别情况,难以推广运用
其它
调查法 临床法 作品分析法
旅游心理学
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孟奕爽 博士 2019年3月
第一章 导论
一、对旅游心理学的基本认知
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生理 现象
心理 现象
社会 现象
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 情感过程(喜、怒、哀、恶、惧等) 意志过程(采取决定、执行决定等)
旅游心理学 期末复习
![旅游心理学 期末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b7bd3ecabb4cf7ec4afed098.png)
空间知觉
形状知觉:靠视觉、触摸觉和动觉获得
大小知觉:靠视觉、触摸觉和动觉获得
方位知觉:靠视觉、触摸觉、平衡觉和动觉等获得距离知觉
时间知觉活动的内容情绪和态度时间标尺的利用
运动知觉物体运动的速度运动物体与观察者的距离运动知觉的参考标志观察者自身的静止或运动状态
错觉1、几何图形错觉2、形重错觉3、大小错觉4、方位错觉5、运动错觉
整体性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够根据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特征。
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的时候,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6、影响旅游知觉的因素:
客观因素具有较强特性的对象反复出现的对象新奇独特的事物运动变化的对象
主观因素兴趣需要与动机情绪个性经验
问题(1)、服务员应如何处理类似事件?
(2)、处理类似事件应特注意什么问题?
处理类件时要按以下几点进行:
(1)总台服务人员遇到这种情况,应及时示前台经理,不宜当众揭穿客人的谎言,避免客人当众难堪,恼怒。
(2)由前厅经理或前厅管理人员,将事离现场,或请客人到茶座、吧小坐。
(3)先听取客人的意见,然后再做细致耐心的工作。
第五章旅游者人格
☆1、人格的概念:人格是个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的、独特的反应方式。它是由个人在其遗传、环境、成熟、学习等因素交互作用下形成的,并具有很大的稳定性。
△2、三个理论:
☆3、四种气质类型:
多血质:血液占优势王熙凤
粘液质:粘液占优势诸葛亮
胆汁质:黄胆汁占优势张飞
抑郁质:黑胆汁占优势林黛玉
△6、心理学是由哲学和生理学组成
☆7、现代心理学三大流派
旅游心理学复习要点
![旅游心理学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465a57ef524de518964b7d88.png)
第一章旅游心理学概述与理论基础 1.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用实验的手段来研究心理现象,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普通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旅游者的感知觉1.感觉的含义:在心理学上,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只负责接收、传递、整合信息,不能解释信息。
2.感觉的规律:(1)感受性(感觉阈限)感受性:感受性就是人体对于外界刺激强度及其变化的感受能力。
不同的感觉器官有不同的感受能力,不同的人,其感觉能力是不一样的。
感觉阈限:是指在刺激情境下感觉经验产生与否的界限。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感觉阈限:能识别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量。
(2)适应性:是指刺激物对感受器官持续作用,使感觉器官的敏捷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3)对比性:是指同一感觉器官在接受不同刺激时会产生感觉的对比现象。
感觉的对比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4)联觉:是指一种感觉见而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3.知觉的特征:(1)选择性:主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客观事物总是有选择地以其中的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
(2)理解性:根据主体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刺激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概念的形式把它们表示出来。
(3)整体性:虽然事物有多种属性,由不同部分构成,但是人们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的几个部分,而倾向于把它们组合为一个整体。
(4)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而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4. 影响旅游知觉的因素:客观因素:(1)旅游对象的组合(2)旅游对象和背景的对比(3)旅游对象的活动变化(4)新奇独特的刺激物(5)他人的言语提示主观因素:(1)兴趣(2)需要与动机(3)个性(4)情绪(5)知识与经验(6)生理条件(7)社会阶层 5. 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1)旅游者对旅游时间的知觉(2)旅游者对旅游距离的知觉(3)旅游者对旅游交通的知觉(4)旅游者对旅游点的知觉(5)旅游者对旅游服务的知觉6. 旅游风险知觉的种类:(1)功能风险(2)资金风险(3)社会风险(4)心理风险(5)安全风险(6)时间风险7. 风险知觉产生的原因:(1)购买目标不明确(2)购买报酬不确定(3)缺乏旅游经验(4)信息不充分(5)相关群体的影响8. 消除风险的方法:旅游者减少风险的方法:(1)广泛搜集信息,认真比较衡量(2)重复购买相同的旅游产品(3)适当降低对旅游产品的期望(4)寻求高价格,购买名牌旅游产品旅游企业降低风险的对策:(1)做好提醒工作(2)树立自身良好形象(3)注重广告和口碑的宣传(4)兑现承诺(5)注重与客人直接沟通9. 社会知觉:是对人的知觉,它是影响人际关系的建立和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
旅游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旅游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358052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35.png)
旅游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旅游心理学是研究旅游者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旅游者的心理需求B. 旅游者的行为动机C. 旅游目的地的自然环境D. 旅游服务人员的心理特征答案:C2.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以下哪一项不是其主要特点?A. 寻求新奇B. 追求舒适C. 逃避现实D. 寻求刺激答案:B3.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以下哪一项不是影响其满意度的因素?A. 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B. 旅游服务的质量C. 旅游者自身的期望D. 旅游目的地的气候条件答案:D4. 旅游心理学中,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几个层次?A. 3个B. 4个C. 5个D. 6个答案:C5.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以下哪一项不是其决策过程的阶段?A. 问题识别B. 信息搜索C. 选择评估D. 旅游体验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旅游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 旅游者的心理特征B. 旅游者的行为模式C. 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D. 旅游服务的质量答案:A、B、C、D7.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心理需求主要包括哪些?A. 安全需求B. 社交需求C. 自我实现需求D. 尊重需求答案:A、B、C、D8. 旅游心理学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旅游产品设计B. 旅游市场营销C. 旅游服务提升D. 旅游目的地管理答案:A、B、C、D9. 影响旅游者满意度的因素包括哪些?A. 旅游者的期望B. 旅游服务的质量C. 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D. 旅游者的情绪状态答案:A、B、C、D10. 旅游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哪些?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案例分析法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和行为模式,从而为旅游产品的设计与营销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增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最终提升旅游者的满意度和旅游体验。
旅游心理学复习提纲
![旅游心理学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48d9b0a6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61.png)
旅游心理学复习提纲旅游心理学—授课提纲第一章旅游心理学引论第一节心理学概述什么是心理●心理是对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的总称。
心理的实质●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实践活动是心理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心理具有自觉能动性●心理具有社会历史制约性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古老:●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19世纪中叶,心理学研究夹杂在哲学、神学、的研究之中,还未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亚里士多德《灵魂论》,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心理学著作。
年轻:●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879年,冯特(Wihelm Wundt,1832-1920)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各种基本的心理现象:感觉。
这时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冯特的《生理心理学原理》是心理史上第一本真正的心理学专著。
发展:●十大学派内容心理学派、意动心理学派、构造主义心理学派、机能主义心理学派、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格式塔心理学派、精神分析心理学派、日内瓦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派、认知心理学派。
●众多分支学科,庞大的学科体系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法律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商业心理学、经济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等。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或活动)(内隐)和行为(外显)(1)心理活动(现象):心理过程、个性心理(人格)●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等。
●情绪情感过程:最基本的情绪情感体验:“七情”——喜怒哀乐爱无恶惧。
●意志过程●个性心理(人格)●人格特征:气质、性格、能力等。
●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态度、理想、信念、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
总结:在社会生活中,个体的人格(个性)是在心理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与发展的,但人格一旦形成,又反过来作用心理过程的进行,二者统一在心理现象之中。
(2)行为:主要研究行为的过程、性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勒温(Kurt.Lewin,美)的行为理论:任何行为及其他的心理事件及取决于个体的状态(主观),也取决于环境(客观),是个体与环境的统一。
旅游心理学考试复习重点
![旅游心理学考试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9458938bcaaedd3382c4d3c2.png)
第一章旅游心理学概论第一节旅游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一、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旅游者,旅游业从业人员在旅游活动中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心里现象和行为表现。
2、旅游者,旅游业从业人员在旅游活动中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的一般心里和行为规律。
3、旅游者心里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和旅游业从业人员的心理适应。
二、旅游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旅游者,潜在旅游者和旅游业所有从业人员,在旅游活动的整个过程,在旅游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在整个旅游活动的方方面面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规律。
三、旅游心理学的研究目的为了提高对旅游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采取适当的措施和办法,来引导人们的行为朝着有利于旅游业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四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的方法1、观察法2、访谈调查法3、问卷调查法(开放和封闭问卷)4、测验法第二节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1、有助于旅游事业的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2、为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心里依据。
3、为科学合理的安排旅游设施和开发旅游资源提供心里依据。
4、有助于建设高质量的旅游企业职工队伍。
第二章旅游心理学的理论基础第一节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一、旅游消费者的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旅游消费活动的认识过程事旅游消费者获得“游戏世界”的各种知识和经验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过程。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务个别属性的反应。
(2)知觉――人脑对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务个别属性的整体反映。
(3)记忆――以识记,保持,再现的方式,在头脑里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4)想象——想象是人脑对通过感知获得的并通过记忆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活动过程。
(5)思维――是人的认识过程的最高阶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间接和概括的反应(6)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集中。
2、情感过程和3、意志过程(大体看一下)二、旅游消费者的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的构成)旅游消费者的个性倾向性是指旅游消费者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思维倾向。
2019级专升本旅游管理专业专升本复习资料12月份考试资料旅游心理学复习资料
![2019级专升本旅游管理专业专升本复习资料12月份考试资料旅游心理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be33939cf84b9d529ea7a6b.png)
《旅游心理学》复习资料1一、单选题1、有的人因车祸损伤大脑,康复后虽然眼睛外形完好,却不能看到东西,这说明了心理( )。
A 是人脑的机能B 是客观现实的反映C 具有主观能动性D 具有选择性2、“博鳌”现象反映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 )。
A、“酒香”效应B、“酒好”效应C、“口碑”效应D、“名人”效应3、“寻根问祖”归因于( )。
A、安全需要B、社会交往需要C、尊重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4、“入国问禁,入乡随俗”反映旅游态度形成中( )因素。
A、知识经验B、深刻经历C、需要的满足D、群体态度5、“桂林山水甲天下”反映了旅游态度的( )。
A、认知因素B、情感因素C、意向因素D、舆论因素二、判断题1、只要有需要就会产生旅游动机。
( )2、人幼年阶段的独特经历对人格形成影响非常大。
( )3、旅游者的情绪和情感是容易波动的。
( )4、一个人在单位受到了领导的批评,回到家后还是闷闷不乐,这体现了心境的弥散性特点。
( )5、价格通常不会影响人们购买后不协调的程度。
( )三、名词解释1、旅游者投诉2、个性四、简答题1、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有哪几类?2、旅游者的情绪情感分哪几类?3、消遣型旅游者的心理需求特点是什么?五、案例分析题1、重视客人“求平衡”的心态[案例素材]某日傍晚,一香港旅游团结束了“广州一日游”,回到了下榻的酒店。
然而,不到十分钟,旅游团的一位中年女领队就光着脚来到大堂,怒气冲冲地向前台投诉客房服务员。
原来,早晨出发时,这位女领队要求楼层客房服务员为房间加一卷卫生纸,但这位服务员却只将这位客人的要求写在了交班记录本上,并没有与接班服务员特别强调指出。
结果,这位客人回来后,勃然大怒。
无论前台的几个服务员如何规劝、解释,她依旧坚持光着脚站在大堂中央大声说:“你们的服务简直糟透了。
”引来许多客人好奇的目光。
值班经理和客务部经理很快赶到了,看到此情此景,他们一边让服务员拿来了一双舒适的拖鞋,一边安慰客人说:“我们的服务是有做的不够好的地方,请您消消气,我们到会客室里面坐下来谈,好吗?”这是客人态度渐渐缓和下来,值班经理耐心地向客人询问了整个事件的经过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意见,最后值班经理代表酒店向旅游团的每个房间都派送了一卷卫生纸,并向这位客人赠送了致歉果盘。
旅游心理学
![旅游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9406f932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68.png)
旅游心理学旅游心理学复习资料一、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旅游者心理: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的心理活动支配其行为,形成反应活动如旅游知觉、旅游动机、旅游态度、旅游学习等。
2、研究旅游工作者心理:旅游工作者的心理素质、工作效率和工作技术直接关系到旅游服务质量、旅游者的心理感受、旅游产品创新等方面。
3、研究旅游管理者心理:旅游业服务质量的提高和工作的成败的关键在于科学管理。
4、研究旅游地居民心理:研究他们心理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分类,有助于正确处理旅游地居民、旅游者、旅游开发商及旅游管理部门的关系。
5、研究旅游活动中的人际关系问题:各种人际关系所产生的心理因素对旅游经营效果产生重大影响,处理好人际关系达到旅游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6、研究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心理问题:可以更好地创新旅游产品,提升服务品质,满足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
利于旅游企业符合目标市场的需求特点,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二、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意义1、有助于创新旅游产品(1)有助于旅游业提供满足旅游者现实和潜在需求的旅游产品。
(2)有助于为旅游者提供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
2、有助于提高旅游服务质量(1)有助于提高顾客满意度。
(2)有助于转变旅游服务观念。
3、有助于增强旅游企业市场竞争力(1)有助于旅游市场营销。
(2)有助于提高旅游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
4、有助于合理开发旅游资源(1)有助于旅游资源开发原则的贯彻。
(2)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安排旅游设施。
5、有助于社会关系和谐有助于构建旅游者、旅游地居民、旅游开发商和政府管理部门之间的和谐关系。
三、旅游消费决策的内容1、旅游消费决策的形成是由旅游消费心理活动的三个过程促成的。
(1)旅游消费决策类型(2)规范性决策(3)重大性决策4瞬时性决策规范性决策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需要解决的一般性决策问题。
这种决策通常依靠人们的经验就能完成。
重大性决策是指具有不确定性因素的决策。
由于缺乏准确可靠的信息,这类决策通常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
旅游心理复习要点
![旅游心理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707f14f9f705cc17552709b1.png)
旅游心理复习笔记1、需要的特性:对象性、社会性、层次性、差异性、发展性2、需要层次理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3、知觉的特性:选择性、组织性、理解性、恒常性、整体性4、旅游知觉心理定势:首次效应、晕轮效应、经验效应、刻板印象5、态度的形成:服从、同化、内化阶段6、旅游心理学研究内容:心理动力(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过程(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状态、特征7、旅游服务人员的能力特征:敏锐观察力、良好记忆力、政策的自信、业务的实施、较强的交际8、旅游者对导游服务的心理要求:对导游员兴趣、情感、意志、性格、能力的要求9、旅游服务人员的职业素养:角色素养;形象素养(体态容颜自然端庄、服务穿着舒适大方、行为举止得体)旅游动机:引发、维持个体的旅游行为并将行为导向某一旅游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
知觉: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这些事物属性的整体反映。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旅游态度:人们对旅游对象和旅游条件作出行为反映的心里倾向(组成部分:认知、情感、意向成分;特征:对象性、社会性、内隐性、稳定性与可变性、价值性、调整性)情绪情感: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旅游决策:旅游者购买目的的确立、手段的选择和动机的取舍过程个性:一个人的各种稳定的心理活动的特点的总和及习惯性的行为方式(特征:独特性、稳定性、社会制约性、可优化性)社会角色:角色规范:符合角色身份和社会要求的行为模式。
角色期待:社会或团体对其成员按照既定的角色规范履行权力和义务的心里倾向。
角色冲突:个体在角色扮演是所遭遇的心理困境(角色内冲突、个体内部同角色的冲突、个体外不同角色的冲突)家庭生命周期:一个家庭有诞生到以后经历的发展变化的不同阶段直至消亡的过程。
它是有婚姻状况、家庭成员的年龄、家庭规模和主人的工作状况等变量系统结合而成的复合变量。
旅游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原理与方法研究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和旅游从业人员心理活动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旅游心理学复习题(附答案).docx
![旅游心理学复习题(附答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3bab5244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49.png)
《旅游心理学》复习题一、填空题。
1、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活动过程,它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2、行为主义心理学于20世纪初产生于美国。
其创始人华生从人和动物的行为中所找到的基本因素是刺激和反应O3、期望效应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在生活中人们的真心期望会变成现实的现象。
4、三亚是个环境整洁优美、海滨风光秀丽的旅游城市。
当某游客对三亚作出了评价,有了印象后认为“三亚是个美丽、可爱的城市”,从态度构成看,这里包含着积极的情感成分;该游客对三亚产生积极肯定的情感后,其在心理上就做各种准备,一旦外部条件成熟就下决心来三亚旅游,从态度构成看,这又属于意向成分。
5、某人准备到A旅游胜地去度假,当其看到游客在此地受到不公正对待的报道后,就决定到别的地方去旅游。
此事反映了态度的调整性这一特点的要求。
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诗句之意是诗人杜甫看到花上的露珠认为是花在流泪,听到鸟叫也心惊。
这是美学中移情说的情感观点。
7、导游人员的心理素质主要是兴趣、性格、意志和能力。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行为改造型理论的选项是(D )oA、强化论B、归因论C、挫折论D、期望理论2、旅游心理学的产生距今不过为(A )。
A、二、二十年B、一百多年C、十几年D、一百年3、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是(C )oA、马斯洛B、詹姆士C、冯特D、卡特尔4、人总是先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而后是满足社会和精神需要,这说明需要具有(B )。
A、对象性B、层次性C、驱动性D、发展性5、下列有关旅游动机的分类中,不属于奥德曼对动机的分类的是(C )oA、健康的动机B、寻找乐趣的动机C、文化动机D、自我尊重6、弗洛伊德认为,导致心理上的病态的原因是(D )。
A、心理失常B、性冲动阶段C、攻击的冲动和性冲动D、人的本能冲动被压抑7、旅游者往往把苏州和无锡,山海关和北戴河知觉为一条旅游线路。
这种组合就是(B )。
旅游心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旅游心理学试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38c1bc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cf.png)
旅游心理学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旅游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旅游市场分析B. 旅游产品开发C. 旅游者心理特征D. 旅游服务管理答案:C2. 旅游动机的分类包括以下哪项?A. 经济动机和文化动机B. 个人动机和社会动机C. 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D. 以上都是答案:D3.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心理需求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 安全需求B. 社交需求C. 自我实现需求D. 所有选项答案:D二、判断题1. 旅游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旅游者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对)2. 旅游者的心理特征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没有直接关系。
(错)3. 旅游心理学可以帮助旅游企业更好地理解旅游者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
(对)三、简答题1. 简述旅游者的心理适应过程。
答案:旅游者的心理适应过程通常包括三个阶段:初始阶段的新奇感和兴奋,中期可能产生的适应问题和文化冲突,以及后期的适应和融入。
这个过程受到个体差异、旅游环境和文化差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 旅游心理学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是什么?答案:旅游心理学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理解旅游者的需求和偏好,设计符合旅游者心理特征的旅游产品和活动,以及通过心理分析预测旅游市场趋势,从而提高旅游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某旅游公司推出了一款新的旅游产品,但市场反响不佳,你认为可能存在哪些心理因素导致这种情况?答案:可能存在的心理因素包括旅游产品的定位是否符合目标市场旅游者的心理需求,旅游产品是否能够满足旅游者的新奇感和探索欲,以及旅游产品的价格是否与旅游者的预期相符等。
此外,旅游者的个人经历、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也可能影响他们对旅游产品的接受度。
结束语:旅游心理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对于理解旅游者的心理特征、动机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试题库的学习和练习,希望能够加深对旅游心理学的认识,提高在旅游行业中的应用能力。
旅游心理学复习资料
![旅游心理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ca6a11410a6f524ccbf855c.png)
第一章绪论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自然观察法、实验室观察法)2、调查法(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3、测量法4、个案研究法5、实验法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一、心理过程(共性)(一)认识过程(1.注意、感觉、知觉2.记忆、思维、想象)(二)情感过程(三)意志过程二、个性心理(差异)(一)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二)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世界观)三大流派: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学、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第二章旅游决策旅游者的决策类型及其异同(一)常规性决策——重复、可掌握的相关信息多、已有成功经验、基于习惯的选择●对各种可供选择方案的认识程度高●对信息的需要程度低●对作出决策所需的时间短(二)扩展性决策——无标准、无模式、需求信息多、随机性、偶然性、依赖判断力●对各种可供选择方案的认识程度低●对信息的需要程度高●对作出决策所需的时间长旅游行为的影响因素(一)作为个体的旅游者1)感觉与知觉2)学习与记忆3)动机与价值4)态度5)个性(二)作为决策者的旅游者1)参照群体2)家庭3)角色第三章旅游者的知觉知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感知觉的异同同:都是心理过程、都有积极性、直接反应异:1)、感觉---反映个别属性、介于生理和心理之间,是以生理作用为基础的心理过程、不包含知觉、感觉不依靠经验2)、知觉----反映整体属性、纯粹的心理活动,加入了主观因素、包含感觉知觉依靠经验影响知觉的因素:客观因素(事物的大小、声音、颜色、运动和其他属性)主观因素(个体需要、知识经验、情绪对知觉的影响)一、对旅游距离的知觉1.对旅游行为的阻止作用1)位置移动需要付出代价2)距离摩擦力2.对旅游行为的促进作用1)心理学家认为:人有积累经验的心理需要2)越是遥远的、看不见、陌生事物,越是渴望——逆反心理3)审美心理——距离就是审美二、对旅游时间的知觉时间知觉的影响:1)周末休闲的兴起2)黄金周的旅游热潮3)奖励旅游的兴起4)游学消极影响:1)促使放弃旅游2)知觉到旅游活动中的消极因素积极影响:1)短时间内赢得更多的客人 2)旅游休闲化 3)化为生活方式旅游时间知觉的两个内容:1)单元旅游时间的知觉2)各种因素对旅游时间知觉的影响(二)影响旅游者对旅游时间知觉的因素1.活动内容2.旅游者的情绪3.态度和兴趣(服务态度、个体态度)4.经验心理定势:也叫作心向,是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或形成的现象——知觉误差(首次效应、晕轮效应、经验效应、刻板印象、近因效应)第四章 旅游学习心理学意义上的学习:是指由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势)中相对持续不断的变化。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aa86ce5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05.png)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理学期末复习资料旅游⼼理学期末复习资料⼀、绪论⼀、旅游⼼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旅游⼼理学的研究对象旅游⼼理学研究旅游活动中⼈的⼼理和⾏为。
主要包括:1、旅游者的消费⼼理和⾏为;2、旅游⼯作⼈员的服务⼼理和⾏为;3、旅游企业管理⼼理和⾏为。
(⼆)旅游⼼理学的研究任务旅游者1、旅游者为什么要旅游?2、影响旅游者旅游决策的因素有哪些?旅游⼯作⼈员3、旅游⼯作⼈员如何向旅游者提供优质的旅游产品?4、旅游⼯作⼈员应具备什么样的⼼理素质?如何进⾏⾃我⼼理调适?旅游企业5、如何建⽴与维持良好的⼈际关系?6、旅游企业如何激发员⼯的积极性?旅游⼼理学的主要理论依据——⼼理学1879年冯特在莱⽐锡⼤学创⽴第⼀个⼼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的⼼理学诞⽣⼼理:是⼈脑的机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理学:研究⼈的⼼理现象和⾏为发展规律的科学。
⼼理学研究⽅法的研究⽅法主要有三种: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理现象——⾃⼰总结⼼理现象的内容:(重要知识)西⽅现代⼼理学三⼤势⼒旅游⾏为的研究模式⼀、旅游者的决策类型:冲动性决策;习惯性决策;重⼤性决策(回看书本)⼀般说来,⼈们的旅游决策常分布在习惯性决策和重⼤性决策之间。
⼆、旅游者知觉第⼀章旅游者的知觉第⼀节感知觉的⼼理原理⼀、感觉与知觉感觉:⼈脑对直接作⽤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脑对直接作⽤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第⼆节知觉的特性⼀、影响知觉的因素1、刺激因素(1)刺激强度的影响(2)刺激时间的影响(3)感觉相互作⽤的影响2、个体因素兴趣、需要与动机、经验与期望、个性、社会地位、收⼊、职业、健康、情绪等等⼆、知觉的特性——回看书本(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格式塔⼼理学派提出知觉的整体性有以下⼏个组织原则:接近原理相似原理连续原理闭合原理(4)知觉的恒常性第三节社会认知偏差(⼀)⾸因效应(⼆)近因效应(三)晕轮效应(光环效应)(四)刻板印象(五)情绪效应第四节旅游知觉旅游知觉:直接作⽤于旅游者感觉器官的旅游刺激环境的整体属性在⼈脑中的综合的反映。
旅游心理学复习资料及复习资料
![旅游心理学复习资料及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9a7fe54b4daa58da0114afa.png)
《旅游心理学》复习资料及答案名词解释1.知觉的相似原则2.(心理学意义上的)学习3.需要4.旅游偏爱5.组织6.旅游目标7.自我知觉8.参照群体9.服务时机10.群体规范简答题1.简述旅游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2.有时消费者在购买旅游产品后会有疑虑,被称为“购买后的失调”。
这种失调有可能出于哪两个原因?3.根据服务心理学原理,说明下列服务言语的不妥之处(可综合说明,也可分句说明),并分别改为符合规范的服务用语:i)现在不是时候。
ii)这不关我的事。
iii) 这里不是问讯处。
4.群体内聚力的大小,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5.简述组织变革的内在基本动力主要有哪几种?6.旅游消费者的心理实质是什么?7.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旅游消费者常常会感知到风险?8.改变旅游消费态度的方法通常有哪几种?9客我交往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0.对旅客投诉的处理,一般要经过哪几个过程?论述题1.联系实际,分析旅游企业中客人的投诉心理,并说明处理客人投诉的一般对策。
2.试分别论述“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三种人性假设相对应的管理思想。
3.试举例说明如何确立良好的服务态度?4.试述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疏导员工情绪,从而优化改革的社会心理?答案名词解释1.知觉的相似原则是指多种物体在形状与性质上具有相似特征时,人们在知觉上有将其归类的倾向。
2.学习是一种经由练习,使个体在行为上产生较为持久改变过程,也可以说,是个体经验的获得及行为改变的过程。
3.需要是指个体由感到缺乏什么东西有不足之感,又是期望得到什么东西有求足之感的两种状态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现象。
4.旅游偏爱是人们趋向于某一旅游目标的心理倾向。
这种倾向取决于人们对该旅游目标所持态度的稳定性和对该旅游目标所拥有信息量和信息种类的多少。
5.组织是个有共同目标和一定边界的社会实体和活动过程。
6.是人的旅游需要的一种期待,是人的旅游行为所要追求的预期结果在头脑中的一种超前反映,是满足人的旅游需要的对象或期望所达到的结果。
旅游心理学复习资料及答案
![旅游心理学复习资料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bcff65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30.png)
旅游心理学复习资料及答案名词解释1.知觉的相似原则2.(心理学意义上的)学习3.需要4.旅游偏爱5.组织6.旅游目标7.自我知觉8.参照群体9.服务时机10.群体规范简答题1.简述旅游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2.有时消费者在购买旅游产品后会有疑虑,被称为“购买后的失调”。
这种失调有可能出于哪两个原因3.根据服务心理学原理,说明下列服务言语的不妥之处(可综合说明,也可分句说明),并分别改为符合规范的服务用语:i)现在不是时候。
ii)这不关我的事。
iii)这里不是问讯处。
4.群体内聚力的大小,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5.简述组织变革的内在基本动力主要有哪几种6.旅游消费者的心理实质是什么7.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旅游消费者常常会感知到风险8.改变旅游消费态度的方法通常有哪几种9客我交往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0.对旅客投诉的处理,一般要经过哪几个过程论述题4.试述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疏导员工情绪,从而优化改革的社会心理答案名词解释1.知觉的相似原则是指多种物体在形状与性质上具有相似特征时,人们在知觉上有将其归类的倾向。
2.学习是一种经由练习,使个体在行为上产生较为持久改变过程,也可以说,是个体经验的获得及行为改变的过程。
3.需要是指个体由感到缺乏什么东西有不足之感,又是期望得到什么东西有求足之感的两种状态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现象。
4.旅游偏爱是人们趋向于某一旅游目标的心理倾向。
这种倾向取决于人们对该旅游目标所持态度的稳定性和对该旅游目标所拥有信息量和信息种类的多少。
5.组织是个有共同目标和一定边界的社会实体和活动过程。
6.是人的旅游需要的一种期待,是人的旅游行为所要追求的预期结果在头脑中的一种超前反映,是满足人的旅游需要的对象或期望所达到的结果。
7.是指一个人通过对自已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它是个性社会化的结果。
8.是指一个人在其思想、态度和信仰形成时能给他以影响的群体。
9.是指服务人员为旅客提供服务的“火候”与“机会”。
旅游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旅游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83b693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80.png)
旅游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旅游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什么?A. 旅游者的行为模式B. 旅游目的地的地理特征C. 旅游企业的管理策略D. 旅游市场的经济分析答案:A2. 旅游者在决策过程中,通常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A. 个人偏好B. 社会文化背景C. 经济状况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3.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最常体验到的心理状态是什么?A. 焦虑B. 兴奋C. 疲惫D. 无聊答案:B二、判断题1. 旅游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旅游者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对)2. 旅游心理学只关注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不涉及旅游前的准备阶段。
(错)3. 旅游心理学可以帮助旅游企业更好地理解客户,从而提供更符合需求的服务。
(对)三、简答题1. 简述旅游心理学在旅游市场研究中的应用。
答案:旅游心理学在旅游市场研究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旅游者需求的深入理解,通过分析旅游者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旅游企业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市场趋势,制定有效的市场策略,提升旅游产品或服务的吸引力,满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
2. 描述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几种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答案: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包括文化冲突、适应困难、旅行焦虑等。
解决策略包括提供文化适应培训、增强旅游者的心理韧性、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等。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某旅游公司发现,尽管他们提供了高质量的旅游服务,但客户满意度并不高。
请从旅游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
答案:可能的原因包括旅游者对旅游体验的期望与实际不符、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不适应、旅游过程中的服务细节未能满足旅游者的心理需求等。
改进建议包括深入了解旅游者的期望和偏好、提供文化适应指导、加强服务人员的心理培训、优化旅游产品的设计等。
结束语:旅游心理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对于旅游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本题库的学习和练习,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和从业者更好地理解旅游者的心理需求,提升旅游服务的质量,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填空1、旅游产品分为整体旅游产品与单项旅游产品2、旅游产品的基本特征不可感知性(也称无形性、最主要,最基本)、不可分离性(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差异性(异质性)、不可贮存性(易逝性)、缺乏所有权3、亚文化群体包括民族、宗教、种族、年龄和地域亚文化群体4、澳大利亚旅游学家波乃克把旅游行为分为休养、体育、文化、社会、政治、经济旅游5、心理上的准备状态就是态度,个体的态度决定其将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和做到什么。
(丹麦朗格)6、大五人格:外倾性、随和性、责任心(尽责性)、情绪稳定性(神经质)、经验的开放性7、旅游业的三大支柱:酒店,旅行社、交通运输8、导游语言是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三者的融合。
9、态度的三因素模型:认知、情感、意向,态度是外界刺激与个体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
(罗森伯格)10、罗伯逊把消费者可觉察到的风险分为功能风险和心理社会风险。
11、卡普兰把觉察风险分为功能风险、身体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和心理风险。
12、奥尔波特假设知觉经验的方向受心境、态度、价值观念、需要以及类似中间变量的影响。
13、态度的功能:功利性功能、价值表现功能、自我防卫功能、认识功能二、判断●旅游会成为社会风尚●一旦离开家,进入幻想世界●温顺性,进取性的个体通常会对旅游感兴趣●国际旅游者轮船是其主要交通(错)●旅游是人们逃避厌恶,寻求刺激的最普遍的方式。
法国社会学家乔弗里认为旅游是一种使人们暂时逃避到“第二现实”中的游戏●态度不如情绪稳定●如果降低自己的知觉栅栏,人们就能得到更多的享受●人类有强烈的探索需要,这种需要仅仅用冒险尚不能充分概括,因为人类的大多数探索是没有明显的实用价值的●笑是一种世界通用语言●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第二大产业,石油产业是第一大产业●度假旅游者比不度假的人更加活跃、更有信心,更好奇,更善于交际和心情更开朗。
●对很多旅游者来说,选择旅游目的地是一个扩展性很大的决策过程●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在感觉基础上产生的,与感觉有有机的联系●人们常说经销旅游的人在做愿望与幻想的买卖。
●附加:休闲,就是个人从工作岗位、家庭、社会义务中解脱出来的时间。
旅游:只有离开居住地到异地一定时间,并以观光、度假、健身、娱乐以及探亲访友为主要目的的休闲活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活动。
效度:指心理测验测出它要测量的能力或特性的有效程度或者正确程度,一般用测验所得的分数与某种标准的相关系数来表示。
信度:指测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信度是效度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旅游者的决策类型:1.常规决策:是指决策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需要解决的一般性政策问题。
又叫习惯性决策,主要靠经验。
3.有限决策:通常比较明确简单,旅游者没有积极搜集信息或者评价每个备选方案,只是使用简单的决策规则在备选方案中做出选择。
4.瞬时决策(冲动型决策):事先没有考虑过,在一瞬间完成的决策。
例如广告牌激发的决策。
感觉是人的感觉器官对于光、色、声、味等基本刺激的直接反应,知觉是对事物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反映。
选择性注意——知觉防御(perceptual defense)有选择的注意是知觉防御的一种形式,知觉防御是指把那些无关紧要的事物,或那些在个性上和文化上难以接受的事物拒之于门外。
如可能大多数不再注意飞机上的安全设施,其部分原因是他们觉得航空旅行没有那么危险理解:广告中使用中等程度的模糊信息是最优的。
行为学派:学习是对外部事件做出反应的结果。
(华生)a经典条件反射理论classical conditioning(巴普洛夫):当一种引起反应的刺激与另一种自身不能引起反应的刺激一起出现时,就会出现经典条件反射。
刺激泛化和刺激辨别:例如杯弓蛇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等。
b.工具性/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operate conditioning(斯金纳):个人学习去做那些能产生正面结果的行为而避免产生负面结果的行为。
这一过程中被奖励的中间行为称为塑造。
发生情况:正强化(奖励)、负强化、惩罚。
Eg:香水认知学派:把学习看做问题的解决,强调学习所带来的消费者心理状态(如消费者态度和渴求利益)上的变化。
更适用于重要的和高度参与的产品购买行为(买房买车,出国留学)。
接近-接近冲突:又称双趋冲突,一个人必须在两种期望中进行选择。
接近—回避冲突:当人们期盼着一个目标而同时又想回避它时,便产生了接近—回避冲突,或称为趋避冲突。
回避-回避冲突:又称双避冲突,当个体发现两个目标同时具有威胁性,便产生二者都要逃避的动机。
只是迫于形势,必须接近其一。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说: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当一个人对社交和尊重的需要获得满足之后,就会出现自我实现的需要。
旅游动机分类(1)【日本】田中喜一:心理动机(思乡心、交游心、信仰心);精神动机(知识的需要、见闻的需要、欢乐的需要);身体动机(治疗的需要、修养的需要、运动的需要);经济动机(购物目的、商务目的)(2)【澳大利亚】波乃克:休养旅游(异地疗养);文化旅游(修学、参观、宗教仪式);社会旅游(蜜月、访亲问友);体育旅游(观摩比赛、参加运动会);政治旅游(政治性庆典活动);经济旅游(订货会、展销会)。
(3)【美国】麦金托什:身体健康;文化;交际;地位和声誉(自我实现与个人发展)(4)【美国】奥德曼:健康;好奇;体育;寻找乐趣;精神寄托和宗教信仰;专业或商业活动;探亲访友;自我尊重个性:主要是指个人独特的心理构成因素和这些因素如何在个人对环境的反应中保持一贯的作用。
个性类型:希波克拉底:黏液质、胆汁质、多血质、抑郁质卡伦·霍尼:温顺型、进取型、孤独型弗洛伊德的个性学说:本我(潜意识最深层)完全倾向于立即的满足——他是思想中的“政党动物”,它根据快乐原则来运作,行为则受一种想要使快乐最大化和逃避痛苦的愿望支配。
本我是无私和无逻辑的,他将一个人的精神活动向快乐的行为指引,而不考虑任何后果。
超我同本我相对的,实质上是一个人的意识,它是社会规则成为自我的一部分,并且阻止本我去寻找自我满足。
自我是介于本我于超我之间的一个体系。
是在诱惑和道德之间展开的战争的裁判。
他寻找途径以满足能为外界所接受的本我。
一个人的个性由三种自我形态组成:儿童自我形态(支配个人的要求,需要,欲望,情感和情绪),父母自我形态(行为、态度的来源,告诉人们如何处世和分清是非),成人自我形态(指导解决问题)a.闭合原理:是指当一个刺激不完整时感知者填补缺失元素的倾向,即人们倾向于根据以往的经验填补空白。
Eg.一个不完整的广告可以提高对产品的注意和唤醒。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b.相似原理:是指人们在感知各种刺激物时,容易将具有相似属性的事物组合在一起,即将相似的物体集合成系列,从而产生一个统一的整体。
Eg.把各种山视为同一类的旅游地。
d.接近原理:是指人在感知各种刺激时,彼此相互接近的刺激物比彼此相隔较远的刺激物更容易被组合在一起,构成知觉的对象。
如上海,杭州,苏州,南京等视为一个游览区二、名词解释图形场地原理:又称背景原理,是指刺激的一部分具于主位(图形),而其余部分退为背景。
广告中常利用这一原理距离摩擦:地理学家将距离对旅游的阻止作用称为“距离的摩擦”。
意思是旅游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包括经济上的代价、时间上的代价、机会上的代价、体力上的代价以及人们从一地到另一地而引起的情绪上的代价。
因此,距离摩擦对旅游有一定的阻碍。
但同时也有促进作用,距离远的旅游景点充满神秘和朦胧感,给人以更多的新奇和希望,对旅游者有极大的吸引力,使人们更加向往,探索其奥秘。
复杂性需要:复杂性的实质使人们对新奇、意外、变化和不可预见的事物的追求。
萨尔多瓦·马迪说,生活太复杂了,不是凭简单的一致性理论就能平安度过并加以理解的。
根据复杂性理论,人们在旅游过程中要走访的是那些从未到过的地方,他们寻求变化,避免在家时已习以为常的,或者已经经历过的东西。
心理描述法:或称生活方式个性分析法,与个人生活方式的特点有关,即与个人的日常工作规律、活动、兴趣、见解、价值观、需要和知觉有关。
刻板印象:是指在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印象尤利西斯因素是推动人去做某件对他本人而言是非同寻常的并包含一定危险的事的动力观察学习:又称代理性学习,是指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并记录以得到强化的过程。
扩展性决策:无先例可循而又具有大量不确定因素的决策是扩展性决策,具有极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缺乏准确可靠的信息资料。
比如出国旅行,热气球,月球旅行。
个性主要是指个人独特的心理构成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在个人在环境反应中保持一贯的作用。
它是学习、知觉、态度、情感、动机的综合体认知失调:由费斯汀格提出的,是指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等的认知成分相互矛盾,从一个认知推断出另一个对立的认知时而产生的不舒适感、不愉快的情绪。
认知失调理论认为:一般情况下,个体的态度与行为是相协调的,因此不需要改态度与行为。
假如两者出现了不一致,如做了与态度相违背的事,或没做想做的事,这时就产生了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会产生一种心理紧张,个体会力图解除这种紧张,以重新恢复平衡。
从众压力:群体成员的行为通常有跟从群体的倾向。
当成员发现自己的意见和行为与群体不一致时,会产生紧张感,促使他与群体趋向一致。
知觉防御:是指把那些无关紧要的事物,或那些在个性上和文化上难以接受的事物拒之于门外。
认知学派:把学习看做问题的解决,强调学习所带来的消费者心理状态上的变化完形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创立人是德国的韦德海默·马克思,直接应用于营销策略。
广告促销、价格水平、分销渠道和品牌特性等要素被看做一个整体并产生了一个完整的品牌形象。
整体大于其各部分之和。
知觉整合:即人们组织知觉形成一幅完整的对象图画。
其最重要的原理是闭合原理、相似原理、接近原理和图形场地原理。
四、问答、论述1、比较家庭游和跟团游,家庭决策怎么做出的?其特征和表现形式?从旅游对象,旅游动机,旅游形式,旅游交通,旅游路线,旅游目的地分析家庭旅游:(有血缘关系的一群人;享受天伦之乐,增进家庭情感;自由行,自主性、灵活性强,不受外界干扰;多采取自驾游,大巴作为交通工具;根据喜好自我规划路线;目的地选择更加自由,个性化,多选取适合全家休闲娱乐。
安全性强,冒险性小,便利的目的地)跟团游:(与陌生人组团出游;动机多样化;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火车、飞机、大巴;固定;固定,灵活性差)步骤:一般决策阶段;寻找信息阶段;共同决策阶段;度假旅游活动阶段;满足、抱怨阶段。
决策类型:丈夫起主导作用;妻子起主导作用;共同影响,一方决策;共同影响,共同决策。
家庭决策的特征:●儿童对家庭旅游决策(旅游目的地,旅游活动、旅游时间安排)有着很大的、间接的影响:●家庭决策较个人决策不同且更加复杂,需要家庭成员之间互相的交流与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