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工程热力学第十一章- 制冷循环-2018——工程热力学课件PPT
合集下载
工程热力学制冷循环课件
价其性能优劣。
影响性能因素分析
蒸发温度与冷凝温度
蒸发温度越低、冷凝温度越高,制冷系数越 低,性能下降。
制冷剂性质
不同制冷剂的热力性质不同,对制冷循环性 能产生显著影响。
过冷度与过热度
适当的过冷度和过热度有利于提高制冷系数, 但过度增加会导致性能下降。
压缩机效率
压缩机效率越高,输入功越小,制冷循环性 能越好。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优化设计策略探讨
优化蒸发器和冷凝器设计
提高传热效率,降低传热温差,有利 于提高制冷系数。
采用高效压缩机
选用高性能压缩机,降低输入功,提 高制冷循环经济性。
优化制冷剂选择
选用环保、高效制冷剂,提高制冷循 环性能。
系统集成与优化
通过系统集成和优化设计,降低系统 能耗和成本,提高整体性能。
06 工程应用案例分析
螺杆式压缩机
利用螺杆的旋转运动,使 制冷剂在压缩腔内受到挤 压和输送。具有高效、低 噪音等特点。
离心式压缩机
通过叶轮的高速旋转,使 制冷剂在离心力作用下获 得动能并压缩。适用于大 型制冷系统。
冷凝器、蒸发器及节流装置
冷凝器
节流装置
将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蒸气冷却为饱和 液体,释放热量给冷却介质。通常采 用风冷或水冷方式。
04 热电偶合式制冷循环
热电偶合式制冷原理
塞贝克效应
利用两种不同材料之间的 温差产生电压。
帕尔贴效应
当有电流通过由两种不同 材料组成的回路时,在结 点处会吸收或放出热量。
汤姆逊效应
当电流通过有温度梯度的 导体时,导体将吸收或放 出热量。
热电偶材料选择与性能
材料选择
选择具有高热电势、低电阻率、高导 热率、良好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的 材料。
影响性能因素分析
蒸发温度与冷凝温度
蒸发温度越低、冷凝温度越高,制冷系数越 低,性能下降。
制冷剂性质
不同制冷剂的热力性质不同,对制冷循环性 能产生显著影响。
过冷度与过热度
适当的过冷度和过热度有利于提高制冷系数, 但过度增加会导致性能下降。
压缩机效率
压缩机效率越高,输入功越小,制冷循环性 能越好。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优化设计策略探讨
优化蒸发器和冷凝器设计
提高传热效率,降低传热温差,有利 于提高制冷系数。
采用高效压缩机
选用高性能压缩机,降低输入功,提 高制冷循环经济性。
优化制冷剂选择
选用环保、高效制冷剂,提高制冷循 环性能。
系统集成与优化
通过系统集成和优化设计,降低系统 能耗和成本,提高整体性能。
06 工程应用案例分析
螺杆式压缩机
利用螺杆的旋转运动,使 制冷剂在压缩腔内受到挤 压和输送。具有高效、低 噪音等特点。
离心式压缩机
通过叶轮的高速旋转,使 制冷剂在离心力作用下获 得动能并压缩。适用于大 型制冷系统。
冷凝器、蒸发器及节流装置
冷凝器
节流装置
将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蒸气冷却为饱和 液体,释放热量给冷却介质。通常采 用风冷或水冷方式。
04 热电偶合式制冷循环
热电偶合式制冷原理
塞贝克效应
利用两种不同材料之间的 温差产生电压。
帕尔贴效应
当有电流通过由两种不同 材料组成的回路时,在结 点处会吸收或放出热量。
汤姆逊效应
当电流通过有温度梯度的 导体时,导体将吸收或放 出热量。
热电偶材料选择与性能
材料选择
选择具有高热电势、低电阻率、高导 热率、良好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的 材料。
工程热力学课件11 制冷循环
理想气体
p 2‘
T
2‘
绝热膨胀,温度降低
1 6 1 2 4 3 v 2 s
5
T
转回温度曲线
实际气体
TH
冷效应区
N
热效应区
TL p pN
p
经济性指标最高的逆向循环是同温限 间的逆向卡诺循环。通常制冷循环以环境 为高温热源(T1=T0),因此在以T0为高 温热源、Tc为低温热源间的逆向卡诺循环 的制冷系数:
膨 胀 阀
压缩机
w
4
q2
1
蒸发器
1-2: 2-3: 3-4: 4-1:
制冷剂在压缩机中的绝热压缩过程 制冷剂在冷凝器中的定压放热过程 制冷剂在膨胀阀中的绝热节流过程 制冷剂在蒸发器中的定压定温气化过程
4 1 3 2
q2 wnet
单位质量制冷剂在冷凝器中放热量:
T
2
q1= h2-h3
单位质量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热量:
1 h
过冷度愈大,制冷系数增加愈多。制冷剂液体离开冷凝 器的温度取决于冷却介质的温度,过冷度一般很小。多数制冷
装置专设一回热器,使从冷凝器出来的制冷剂液体通过回热器 进一步冷却,增大过冷度。回热器的冷却介质通常为离开蒸发 器的低温低压蒸气。
3 4 1
2
热泵供热原理
在所有制冷装置的工作过程中,热从冷藏室取 出并传给较高温度的环境。因此,实现制冷循环的 结果不仅使放出热量的物体被冷却,而且使吸收热 量的物体被加热。根据这个原理,可利用逆循环实 现将热从低温冷源向高源热源的输送。这种目的在 于输送热量给被加热对象(如室内供暖)的装置称为 热泵。向高温热源输送的热量qH,等于取自低温冷 源(如大气环境)的热量qL与实现逆循环从外界输入 功量wnet 之和,即qH=qL+wnet 。热泵就其实质来看, 和制冷装置完全一样,只是两者工作的温度范围不 同。制冷装置工作的上限温度为大气环境温度,其 目的系从冷藏室吸热,以保持冷藏室低温(下限温度) 恒冷;热泵工作的下限温度为大气环境温度,其目 的是向暖室放热,以保持暖室温度(上限温度)恒暖。
工程热力学课件完整版
的热消失时,必产生相应量的功;消耗一定量的功时 ,必出现与之对应的一定量的热。
第三章 理想气体的性质
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并正确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2、正确理解理想气体比热容的概念,熟练应用比热容计算理想 气体热力学能、焓、熵及过程热量; 3、掌握有关理想气体的术语及其意义; 4、掌握理想气体发生过程; 5、了解理想气体热力性质图表的结构,并能熟练应用它们获得 理想气体的相关状态参数。
T
不可逆过程的熵增(过程角度)
q
T
0
克劳休斯积分不等式(循环角度)
dsiso 0
孤立系统角度
ds sf sg 非孤立系统角度
熵、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1. 熵的定义
ds qre
T
2. 循环过程的熵
3. 可逆过程的熵变
qre Tds
ds 0,则 q 0 可逆过程中ds 0,则 q 0
dv
q cndT Tds
T s
n
T cn
T ,定容过程 cV
T ,定压过程 cp
4个基本过程中的热量和功的计算
2
2
1、定容过程
w pdv 0 1
wt 1 vdp v( p2 p1)
2、定压过程
qv u cv (T2 T1)
2
w 1 pdv p(v2 v1)
热力学上统一规定:外界向系统传热为正,系统向外界传热为负。
可逆过程的热量
T
1
B
qre = Tds
T
A
2
q
ds qrev
T
S1
S dS S2
q “+”
q “-”
热力循环
功:工质从某一初态出发,经历一系列热力状态后,又回到原来 初态的热力过程称为热力循环,即封闭的热力过程,简称循环。
第三章 理想气体的性质
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并正确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2、正确理解理想气体比热容的概念,熟练应用比热容计算理想 气体热力学能、焓、熵及过程热量; 3、掌握有关理想气体的术语及其意义; 4、掌握理想气体发生过程; 5、了解理想气体热力性质图表的结构,并能熟练应用它们获得 理想气体的相关状态参数。
T
不可逆过程的熵增(过程角度)
q
T
0
克劳休斯积分不等式(循环角度)
dsiso 0
孤立系统角度
ds sf sg 非孤立系统角度
熵、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1. 熵的定义
ds qre
T
2. 循环过程的熵
3. 可逆过程的熵变
qre Tds
ds 0,则 q 0 可逆过程中ds 0,则 q 0
dv
q cndT Tds
T s
n
T cn
T ,定容过程 cV
T ,定压过程 cp
4个基本过程中的热量和功的计算
2
2
1、定容过程
w pdv 0 1
wt 1 vdp v( p2 p1)
2、定压过程
qv u cv (T2 T1)
2
w 1 pdv p(v2 v1)
热力学上统一规定:外界向系统传热为正,系统向外界传热为负。
可逆过程的热量
T
1
B
qre = Tds
T
A
2
q
ds qrev
T
S1
S dS S2
q “+”
q “-”
热力循环
功:工质从某一初态出发,经历一系列热力状态后,又回到原来 初态的热力过程称为热力循环,即封闭的热力过程,简称循环。
制冷循环PPT课件
返回 压缩空气制冷循环中定压吸、排热偏离定温吸、排热甚远1。5
11-2 压缩蒸气制冷循环
(The vapor-compression cycle)
一、压缩蒸气制冷循环设备流程
16
二、循环T-s 图和制冷系数 ε
qC h1 h5 h1 h4
q1 h2 h4
wnet h2 h1
? qC h1 h4 T1 T4 wnet h2 h1 T2 T1
制冷系数及1kg空气的制冷量;(2)若 保持不变而采用回热,
理想情况下压缩比是多少? 解 (1) 无回热
T1 TC 253.15K T3 T0 293.15K
p2 0.5MPa 5
p1 0.1MPa
1/
T2 T1
p2 p1
T3 T4
1
1.41
T2 T1 253.15K 5 1.4 401.13K
藏库的温度为-10℃,而周围环境温度为30 ℃。试计算: 1)吸收式制冷装置的COPmax
2)如果实际的热量利用系数为0.4 COPmax,而要达到制冷能 力为2.8105kJ/h,求需提供湿饱和蒸汽的质量流率qm是多少。
解 据压力p = 0.2MPa,从饱和水蒸气表中查得饱和温度 ts=120.23℃120 ℃,汽化潜热
总循环
1 kg蒸汽制冷量
q2 = q7-3 = h3-h7 1 kg蒸汽冷凝器放出热量
q冷= q5-6= h6-h5 1 kg工作蒸汽吸热量
q1= q8-1= h1-h8
29
2. 能量利用系数
Q2 Q
m1h3 h7 m2 h1 h8
工作蒸汽能量及输入功最终均以热量形式在冷凝器中向环 境散失,构成能质下降以弥补制冷蒸汽循环中蒸汽能质提高 的过程。
11-2 压缩蒸气制冷循环
(The vapor-compression cycle)
一、压缩蒸气制冷循环设备流程
16
二、循环T-s 图和制冷系数 ε
qC h1 h5 h1 h4
q1 h2 h4
wnet h2 h1
? qC h1 h4 T1 T4 wnet h2 h1 T2 T1
制冷系数及1kg空气的制冷量;(2)若 保持不变而采用回热,
理想情况下压缩比是多少? 解 (1) 无回热
T1 TC 253.15K T3 T0 293.15K
p2 0.5MPa 5
p1 0.1MPa
1/
T2 T1
p2 p1
T3 T4
1
1.41
T2 T1 253.15K 5 1.4 401.13K
藏库的温度为-10℃,而周围环境温度为30 ℃。试计算: 1)吸收式制冷装置的COPmax
2)如果实际的热量利用系数为0.4 COPmax,而要达到制冷能 力为2.8105kJ/h,求需提供湿饱和蒸汽的质量流率qm是多少。
解 据压力p = 0.2MPa,从饱和水蒸气表中查得饱和温度 ts=120.23℃120 ℃,汽化潜热
总循环
1 kg蒸汽制冷量
q2 = q7-3 = h3-h7 1 kg蒸汽冷凝器放出热量
q冷= q5-6= h6-h5 1 kg工作蒸汽吸热量
q1= q8-1= h1-h8
29
2. 能量利用系数
Q2 Q
m1h3 h7 m2 h1 h8
工作蒸汽能量及输入功最终均以热量形式在冷凝器中向环 境散失,构成能质下降以弥补制冷蒸汽循环中蒸汽能质提高 的过程。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11)蒸汽压缩制冷循环
(11-13)
qv
h1' h5 v1'
qv
?
(3)理论比功
w0 h2' h1' (4)单位冷凝热 qk qk h2' h4
(5)制冷系数
1'
w0
增加
(11-14)
增加
(h2' h2 ) (h2 h4 )
(11-14)
h h h h
(7)压缩机
在理论循环中,假设压缩过程为等熵过程。 而实际上,整个过程是一个压缩指数 在不断 变化的多方过程。另外,由于压缩机气缸中有 余隙容积的存在,气体经过吸、排气阀及通道 出有热量交换及流动阻力,这些因素都会使压 缩机的输气量减少,制冷量下降,消耗的功率 增大。
p
4
pk
3 0
2 2 s
5
p0
(11-11)
在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相同的条 件下:
制冷系数愈大 (6)压缩终温 经济性愈好
t2
影响到制冷剂的分解和润滑油结炭。
(7)热力完善度
单级压缩蒸气制冷机理论循环的热 力完善度按定义可表示为
0 h1 h4 1 h1 h4 Tk T0 c h2 h1 Tk 1 h2 h1 T0
q0
单位制冷量可按式(11-5)计算。单位制 冷量也可以表示成汽化潜热r0和节流后的干度 x5的关系:
q0 r0 (1 x5 )
(11-6)
由式(11-6)可知,制冷剂的汽化潜热越 大,或节流所形成的蒸气越少(x5越小)则单 位制冷量就越大。
(2)单位容积制冷量
qv
(11-7)
q0 h1 h4 qv v1 v1
工程热力学制冷循环课件页PPT文档
1
p2 p1
k1
k
k1
1 k
1
2 1
s
空气压缩制冷循环特点
优点:工质无毒,无味,不怕泄漏。
缺点:
1. 无法实现 T , < C
2. q2=cp(T1-T4),空气cp很小, (T1-T4)不 能太大, q2 很小。
若(T1-T4)
3. 活塞式流量m小,制冷量Q2=m q2小,
• 制冷Refrigeration循环
输入功量(或其他代价),从低温 热源取热
• 热泵Heat Pump循环
输入功量(或其他代价),向高温 热用户供热
高温环境 QH WN
QL 低温冷冻室 (a)冰箱
高温房间 QL WN
QH 低温环境 (b)热泵
制冷循环和制冷系数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T
q2h1h5h1h4
4
冷凝器中放热量
2 3
q1 h2 h4
1
制冷系数
5
q 2 h 1 h 4
h 1 h 4 q 2 s
q 1 q 2 (h 2 h 4 ) (h 1 h 4 ) h 2 h 1 w
两个等压,热与功均与焓有关 lnp-h图
lnp-h图及计算
lnp
制冷能力:制冷设备单位时间内从冷库取 走的热量(kJ/s)。
1冷吨:1吨0°C饱和水在24小时内被冷冻 到0°C的冰所需冷量。
水的凝结(熔化)热 r =334 kJ/kg
1冷吨=3.86 kJ/s
制冷循环种类
Refrigeration空C气y压cl缩e 制冷 压缩制冷 Gas compression
• 压缩空气制冷想提高制冷能力,空气的 流量就要很大,如应用活塞式压气机和 膨胀机,不经济。
工程热力学ppt课件
1906--1912年,
德国物理化学家
能斯特根据低温
下化学反应中大
量的实验事实,
归纳出热力学第
三定律即绝对零
度不能达到,
使热力学理论更
趋完善。
15
1942年,美国的凯
南在热力学的基础
上提出了有效能的
概念,使人们对能
源利用和节能认识
又上了一个台阶。
J. H. Keenan1900—1977
完整编辑ppt
2. 微观方法————统计热力学
从物质的微观结构出发,应用统计方法研究大量
分子乱运动的统计平均性质,导出热力学定理,
可从微观机理解释热现象的本质。 但模型假设
有近似性,且分析计算繁复。
完整编辑ppt
21
工程上要求简单、可靠,故以宏观方
法为主。
工程热力学常采用抽象、概括、理想
化的方法,这种略去次要因素,抓住
3.何雅玲《工程热力学精要分析及典型题精解》西安
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完整编辑ppt
23
煤、 天然气等)的化学能 。
地下燃料资源日益减少,不能满足飞
速发展的生产力对动力的需求。 世界
各国对原子能、太阳能、地热能, 乃
至海洋能、生物能等各种新能源正大
力开展多方面的研究工作,以期找到
新的能源出路。
完整编辑ppt
6
热
能
的
动
力
利
用
举
例
:
内
燃
机
的
工
作
过
程
完整编辑ppt
7
B、蒸汽动力装置工作过程
工程热力学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工程热力学第11章-v3共40页PPT资料
TC
qc
TCs34
TCRg
lnv1 v2
qC
wnet
TC T0 TC
c
返回
11
空气压缩制冷循环的特点
优点:工质无毒,无味,不怕泄漏。
缺点:气体(空气)cp很小,
1. 无法实现 T 吸、放热 , < C 2. q2=cp(T1-T4), (T1-T4)不能太大, q2 很小。
若(T1-T4)
3. 活塞式压缩流量m小,制冷量Q2=m q2小
温热源取热,向高温热源供热
制冷循环和制冷系数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COP q2
w 逆卡诺循环
深冷<1
普冷>1
T
Cqw2 q1q2q2
T2 T0T2
T0不变, T2 εC T2不变, T0 εC
TT 001环 1境
T2
q1 w
T0 qT22
s
热泵循环和供热系数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COP ' q1
w
逆卡诺循环TFra bibliotek1 1 T0 T1 T1
C ' qw1 q1q1q2
T1 T1T0
w T0
T1不变, T0 εC T0不变, T1 εC
T2 s
制冷能力和冷吨
生产中常用制冷能力来衡量设备产冷量大小
制冷能力:制冷设备单位时间内从冷库取走的 热量(kJ/s)。
(1)同样制冷系数下, 增压比下降,这为采用大 流量的叶轮式压气机和膨 胀机提供可能;
(2)增压比减小,使压 缩过程和膨胀过程的不可 逆损失的影响减小。
14
例
《工程热力学》课件
理想气体混合物
理想气体混合物的性质
理想气体混合物具有加和性、均匀性、 扩散性和完全互溶性等性质。
VS
理想气体混合物的计算
通过混合物的总压力、总温度和各组分的 摩尔数来计算混合物的各种物理量。
真实气体近似与修正
真实气体的近似
真实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近似为理想气体。
真实气体的修正
由于真实气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因此需要引入修正系数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进行 修正。
特点
工程热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 ,需要掌握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定律 和公式,同时还需要了解其在工程实 践中的应用。
工程热力学的应用领域
能源利用
工程热力学在能源利用领域中有 着广泛的应用,如火力发电、核 能发电、地热能利用等。
工业过程
工程热力学在工业过程中也发挥 着重要的作用,如化工、制冷、 空调、热泵等。
稳态导热问题
稳态导热是指物体内部温度分布不随时间变 化的导热过程,其特点是热量传递达到平衡 状态。
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的基本规律
对流换热的基本规律
对流换热主要受牛顿冷却公式支配,即物体 表面通过对流方式传递的热量与物体表面温 度和周围流体温度之间的温差、物体表面积 以及流体性质有关。
辐射换热的基本规律
辐射换热主要遵循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 即物体发射的辐射能与物体温度的四次方成
正比,同时也与周围环境温度有关。
传热过程分析与计算方法简介
要点一
传热过程分析
要点二
计算方法简介
传热过程分析主要涉及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导热、对流 和辐射)及其相互影响,需要综合考虑物性参数、几何形 状、操作条件等因素。
常用的传热计算方法包括分析法、实验法和数值模拟法。 分析法适用于简单几何形状和边界条件的传热问题;实验 法需要建立经验或半经验公式;数值模拟法则通过计算机 模拟传热过程,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通用性。
《工程热力学》第十一章制冷循环
剂无法被压缩液化。
粘度
粘度小的制冷剂流动性好,有 利于传热。
密度
密度决定了制冷剂在相同体积 下的质量,密度越大,质量越
大,制冷效果越好。
制冷剂的热力学特性
压缩系数
压缩系数决定了制冷剂在压缩过 程中的体积变化,压缩系数越小,
体积变化越小,有利于提高制冷 效率。
热导率
热导率决定了制冷剂的传热效率, 热导率越大,传热效率越高。
制冷剂在蒸发器中蒸发成气体后被压缩机吸入,再次压缩,完成一个循环。
压缩式制冷循环的主要设备
压缩机
用于压缩制冷剂,提高 其压力和温度。
冷凝器
用于将高温高压的制冷 剂冷却成液体,释放出
潜热。
膨胀阀
用于将高压的液态制冷 剂减压至适合蒸发吸热
的低压状态。
蒸发器
用于使液态制冷化
未来的制冷系统将更加注重多功能化,除了温度调节外, 还将具备湿度控制、空气净化等功能,提高室内环境的舒 适度和健康性。
高效化
随着能源价格的上涨和节能减排的需求,制冷循环将更加 注重能效提升,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优化算法,降低运 行成本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THANKS
感谢观看
吸收式制冷循环利用制冷剂在溶液中的溶解特性,通过制冷剂在溶液中 的蒸发和冷凝,实现制冷效果。
吸收式制冷循环中,常用的制冷剂有氨和水、溴化锂和水的混合溶液等, 这些制冷剂在吸收剂的作用下被吸收,再通过加热解吸,释放出冷量。
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工作原理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通过消耗热能实现制 冷效果,相比压缩式制冷循环,具有更高的能效比。
强化换热器设计
优化换热器的结构和设计,提高换热 效率。
引入智能控制技术
利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和传感器技术, 实现制冷系统的智能控制,提高运行 效率。
粘度
粘度小的制冷剂流动性好,有 利于传热。
密度
密度决定了制冷剂在相同体积 下的质量,密度越大,质量越
大,制冷效果越好。
制冷剂的热力学特性
压缩系数
压缩系数决定了制冷剂在压缩过 程中的体积变化,压缩系数越小,
体积变化越小,有利于提高制冷 效率。
热导率
热导率决定了制冷剂的传热效率, 热导率越大,传热效率越高。
制冷剂在蒸发器中蒸发成气体后被压缩机吸入,再次压缩,完成一个循环。
压缩式制冷循环的主要设备
压缩机
用于压缩制冷剂,提高 其压力和温度。
冷凝器
用于将高温高压的制冷 剂冷却成液体,释放出
潜热。
膨胀阀
用于将高压的液态制冷 剂减压至适合蒸发吸热
的低压状态。
蒸发器
用于使液态制冷化
未来的制冷系统将更加注重多功能化,除了温度调节外, 还将具备湿度控制、空气净化等功能,提高室内环境的舒 适度和健康性。
高效化
随着能源价格的上涨和节能减排的需求,制冷循环将更加 注重能效提升,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优化算法,降低运 行成本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THANKS
感谢观看
吸收式制冷循环利用制冷剂在溶液中的溶解特性,通过制冷剂在溶液中 的蒸发和冷凝,实现制冷效果。
吸收式制冷循环中,常用的制冷剂有氨和水、溴化锂和水的混合溶液等, 这些制冷剂在吸收剂的作用下被吸收,再通过加热解吸,释放出冷量。
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工作原理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通过消耗热能实现制 冷效果,相比压缩式制冷循环,具有更高的能效比。
强化换热器设计
优化换热器的结构和设计,提高换热 效率。
引入智能控制技术
利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和传感器技术, 实现制冷系统的智能控制,提高运行 效率。
华北电力大学课件,工程热力学 第11章、蒸汽动力装置循环_1515
实际 w p 实 水 际 h 3 a h 泵 2 w p p 功 1 0 ..8 0 4 5 7 1 : .5 6 k5 /k Jg
理 想 情 况 下 汽 轮 机 功 : w T h 1 h 2 3 4 3 2 . 1 1 9 9 0 . 3 1 4 4 1 . 8 k J / k g
w p h 3 h 2 v 2 p 1 p 2
v2 0.0010m3 0/k5g2
w p1.0 4k7/Jkg
p114 16 0Pa p250P 00 a
2019/5/3
理 想 情 况 下 水 泵 功 : w p h 3 h 2 v 2 p 1 p 2 1 4 . 0 7 k J / k g
2019/5/3
2
§11-1 简单蒸汽动力装置循环 —朗肯循环(Rankine cycle)
一.简介
32019/5/3
朗肯 W.J.M. Rankine,1820~1872年, 英国科学家。
1820年6月5日出生于苏格兰的爱丁 堡。1855年被委任为格拉斯哥大学机 械工程教授。 1858年出版《应用力学 手册》一书,是工程师和建筑师必备的 指南。1859年出版《蒸汽机和其它动 力机手册》,是第一本系统阐述蒸汽机 理论的经典著作。朗肯计算出一个热力 学循环(后称为朗肯循环)的热效率,被 作为是蒸汽动力发电厂性能的对比标准。 1872年12月24日于格拉斯哥逝世。
2019/5/3
(1) 循环效率
汽轮机的相对内效率: ri实 理际 论功 功 hh11hh22a
水泵的效率:
p实 理际 论 泵 泵 hh33a 功 功 hh2 2
实际效率:
i h1h1h2h2rih3ah3h2ph2
理 想 情 况 下 汽 轮 机 功 : w T h 1 h 2 3 4 3 2 . 1 1 9 9 0 . 3 1 4 4 1 . 8 k J / k g
w p h 3 h 2 v 2 p 1 p 2
v2 0.0010m3 0/k5g2
w p1.0 4k7/Jkg
p114 16 0Pa p250P 00 a
2019/5/3
理 想 情 况 下 水 泵 功 : w p h 3 h 2 v 2 p 1 p 2 1 4 . 0 7 k J / k g
2019/5/3
2
§11-1 简单蒸汽动力装置循环 —朗肯循环(Rankine cycle)
一.简介
32019/5/3
朗肯 W.J.M. Rankine,1820~1872年, 英国科学家。
1820年6月5日出生于苏格兰的爱丁 堡。1855年被委任为格拉斯哥大学机 械工程教授。 1858年出版《应用力学 手册》一书,是工程师和建筑师必备的 指南。1859年出版《蒸汽机和其它动 力机手册》,是第一本系统阐述蒸汽机 理论的经典著作。朗肯计算出一个热力 学循环(后称为朗肯循环)的热效率,被 作为是蒸汽动力发电厂性能的对比标准。 1872年12月24日于格拉斯哥逝世。
2019/5/3
(1) 循环效率
汽轮机的相对内效率: ri实 理际 论功 功 hh11hh22a
水泵的效率:
p实 理际 论 泵 泵 hh33a 功 功 hh2 2
实际效率:
i h1h1h2h2rih3ah3h2ph2
最新工程热力学-制冷循环上课讲义
Q1=desired output
2.Heat pump
Q1 Q2W0
HP
W0=required input
热泵供暖循环—从环境
Q2
提取热量并输送到暖,
COLD environment
其效果就是维持暖房温 度始终高于环境温度。
3.制冷循环与热泵循环的比较
T T1
3
2
T0
耗净功w0
T2 4
1 制冷量q2
T4 T1
T 2
3 T0
因 s23 s14
得 T3 T4
T2 T1
TR
1
4
代入上式
T1 T2 T1
1 T2 1 T1
1 1
1
s
上式表明,增压比越小,制冷系数越大。制冷量呢?
T1
T
T2 T1
1
1
T0
3
1
T3
2
2”
2’
3”
3’
T1
1
4’
4” 4
s
上式表明,增压比越小,制冷系数越大。 但增压比越小循环中单位工质的制冷量也越小。
2、
增 压 比 对 制 冷 系 数 的 影 响
T
T3
T0
3
2
2”
2’
3”
3’
T1
1
4’
4” 4
s
相同大气温度和冷藏室温度范围内的卡诺逆循环的
制冷系数为 c
T1 与
T3 T1
T1 T2 T1
1
1
比较可
1
知在相同温度范围内,卡诺逆循环的制冷系数最大。
2
、2、 增 压 比 对 制 冷 系 数 的 影 响
2.Heat pump
Q1 Q2W0
HP
W0=required input
热泵供暖循环—从环境
Q2
提取热量并输送到暖,
COLD environment
其效果就是维持暖房温 度始终高于环境温度。
3.制冷循环与热泵循环的比较
T T1
3
2
T0
耗净功w0
T2 4
1 制冷量q2
T4 T1
T 2
3 T0
因 s23 s14
得 T3 T4
T2 T1
TR
1
4
代入上式
T1 T2 T1
1 T2 1 T1
1 1
1
s
上式表明,增压比越小,制冷系数越大。制冷量呢?
T1
T
T2 T1
1
1
T0
3
1
T3
2
2”
2’
3”
3’
T1
1
4’
4” 4
s
上式表明,增压比越小,制冷系数越大。 但增压比越小循环中单位工质的制冷量也越小。
2、
增 压 比 对 制 冷 系 数 的 影 响
T
T3
T0
3
2
2”
2’
3”
3’
T1
1
4’
4” 4
s
相同大气温度和冷藏室温度范围内的卡诺逆循环的
制冷系数为 c
T1 与
T3 T1
T1 T2 T1
1
1
比较可
1
知在相同温度范围内,卡诺逆循环的制冷系数最大。
2
、2、 增 压 比 对 制 冷 系 数 的 影 响
《工程热力学》课件
空调技术
空调系统的运行与热力学密切相关。制冷和 制热循环的原理、空调系统的能效分析以及 室内空气品质的保障等方面均需要热力学的
支持。
热力发电与动力工程
热力发电
热力学在热力发电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锅炉、汽轮机和燃气轮机等设备的能效分析和 优化上。通过热力学原理,提高发电效率并降低污染物排放。
动力工程
热力学与材料科学的关系
材料科学主要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应用,而热力学为材料科学提供了材料制备、性能优 化和失效分析的理论基础。
在材料制备过程中,热力学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和控制材料的相变、结晶和熔融等过程,优化材料的性能 。
在材料性能优化方面,热力学为材料科学家提供了理论指导,帮助人们理解材料的热稳定性、抗氧化性 等性能,从而改进材料的制备工艺和应用范围。
热力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热力学与物理学的关系
热力学与物理学在研究能量转换和传递方面有 密切联系。物理学中的热学部分为热力学提供 了基本概念和原理,如温度、热量、熵等。
热力学的基本定律,如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 定律,是物理学中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的具体 应用。
物理学中的气体动理论和分子运动论为热力学 提供了微观层面的解释,帮助人们理解热现象 的本质。
高效热能转换与利用技术
高效热能转换技术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高效热能转换与利用技术 成为研究的重点。例如,高效燃气轮机、超临界蒸汽 轮机等高效热能转换设备的研发和应用,能够提高能 源利用效率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热能利用技术
除了高效热能转换技术外,热能利用技术的进步也是工 程热力学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例如,热电转换技术、 热光转换技术等新型热能利用技术,为能源的可持续利 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工程热力学制冷循环
例A461277
8
11-3 压缩蒸气制冷循环
(The vapor-compression cycle)
一、设备流程及T-s图
9
二、制冷系数ε
qC h1 h5 h1 h4
q1 h2 h4
wnet h2 h1
三、状态参数确定
1. T-s图和logp-h图
qC h1 h4 T1 T4 wnet h2 h1 T2 T1
c
TC T0 TC
T1 T2 T1
例A361255
6
三、回热式压缩空气制冷循环
压缩空气制冷,qC较小,且随π上升,ε下降,为兼 顾Qc及ε,采用大流量叶轮压缩机并回热。
7
回热后: 面积12nm1=面积45gk4 qc=面积1mg61 q1=面积34kn3=面积3’5’gm3’
ε相等,π下降
一、 压缩气体制冷循环(Gas-compression refrigeration cycle)简介
4
二、制冷系数(the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COP) qC qC wnet q1 qC
q1 h2 h3
qC h1 h4
wnet h2 h1 h3 h4 h2 h3 h1 h4
10
11
例A466166
12
11-4 制冷剂(Refrigerants)性质
一、制冷剂热力性质
1. 对应制冷装置工作温度的饱和压力适中; 2. 汽化潜热大; 3. 临界温度应高于环境温度; 4. 蒸汽比体积小,导热系数大; 5. 蒸发压力不低于环境压力,三相点低于制冷循环下
限温度。 6. 上、下界限线(在T-s图)陡峭,使冷凝更接近定温
理想条件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 T2 1
T1 T2 T1
1,C
T1
高温热源温度 低温热源温度
空气回热压缩制冷循环
吸热量: q2=cp(T1-T4) 放热量: q1=cp(T2-T3)
=cp(T2’-T5)
回热= 非回热
空气回热压缩制冷循环
优点: 在制冷量和放热量都相同的
情况下,循环压力比由p2/p1降 到p2’/p1。
1冷吨:1吨0°C饱和水在24小时内被冷冻 到0°C的冰所需冷量。
水的凝结(熔化)热 r =334 kJ/kg 1冷吨=334*1000/24/3600=3.86 kJ/s
空气压缩制冷循环
冷却水
3
2
冷却器
膨胀机 4
冷藏室
压缩机 1
空气压缩制冷循环过程
四个主要部件;工质:空气
1 2 绝热压缩 p T 2 3 等压冷却 向环境放热,T
s
节流阀代替膨胀机分析
缺点:
T
1. 损失功量
2. 少从冷库取走热量
4
2 3
8 65
1
ab
s
优点: 1. 省掉膨胀机,设备简化; 利>弊
2. 膨胀阀开度,易调节蒸发温度;
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计算
蒸发器中吸热量
T
4
冷凝器节流阀中放热量
5
制冷系数
2 3
1
s
两个等压,热与功均与焓有关
lnp-h图
压焓图 P-h diagram
3
膨胀机 4
冷却水
2 冷却器
冷藏室
压缩机 1
空气压缩制冷循环
制冷系数
T
p
2
3
s
4
s T0
p1
T2
s
制冷系数
t 1
1
k 1
k
T
p
2
3
s
4
s T0
p1
T2
s
相同温度范围内卡诺循环制冷效率
相同温度范围 相同的热源温度
相同的冷源温度
卡诺循环制冷系数
1,C
T1 T3 T1
空气压缩制冷循环制冷系数
p(MPa)
10
1
0.1
0.01 50
100
4-5:绝热节流过程
5-1:定压吸热过程
5
冷却水
3
2
冷却器
膨胀机 4
冷藏室
压缩机 1
蒸汽压缩制冷循环
实际循环
逆卡诺循环
蒸气压缩制冷循环
比较逆卡诺循环3675 T
c
逆卡诺 75 湿蒸气压缩 “液击”现象
实际
12 既安全,又 增加了单位质量 工质的制冷量71
3 64
节流阀代替了膨胀机
2 5
1 7
作业 11-1, 11-2
P105, 5-6题
蒸气压缩制冷循环
水能用否? 0°C以下凝固不能流动。 一般用低沸点工质,如氟利昂、氨
沸点:Ts ( p 1a tm )
水 100°C R22 - 40.8°C R134a - 26.1°C
蒸气压缩制冷空调装置
1-2:绝热压缩过程
4
2-4:定压放热过程
冲压空气
水分离器
供气
喷水
HX2
HX1
回热器
风扇
压气机
冷凝器 涡轮
供往座舱
工作原理:
B787环控系统工作原理
B787环控系统是一全电式系统,这一系统不从发动机引气,而是由 270V高压直流电动机驱动的高速离心式压气机直接抽吸外界环境冲压 空气,并使其达到合适的压力值,再进入一四轮式高压除水组件进行 降温、调压,通过温度配平后供座舱。
工程热力学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第十一章 制冷循环
空气压缩制冷循环 蒸汽压缩制冷循环 改进的蒸汽压缩制冷循环 蒸汽喷射制冷循环 吸收式制冷循环 热泵 气体的液化
动力循环与制冷/热泵循环
• 动力Power循环
—正循环
输入热,通过循环输出功
3 4 绝热膨胀 T <T1 (冷库)
4 1 等压吸热 T 理想化处理:
3
①理气;
T1
冷却器
冷却水
2
②定比热; ③ 可逆;
膨胀机
4
冷藏室
压缩机
1
pv图和Ts图
p
p
3
2
s
s
4
1
p
逆布雷顿循环
t 1
1
k 1
k
T
p
2
3
s
4
s T0
p1
T2
v
s
1 2 绝热压缩 s 2 3 等压冷却 p
3 4 绝热膨胀 s 4 1 等压吸热 p
1 T2 T1
T
T0 制冷 T2
T1 制热
动力
T1 T2
s制冷循环和制冷系数制来自系数1q2 w
q2 q1 q2
卡诺逆循环 制冷系数
1,C
T2 T0 T2
1 T0 1
T2
T T1
T0 制冷
制热
T2
动力
T1 T2
s
热泵循环和供热系数
供热系数
2
q1 w
q1 q1 q2
卡诺逆循环 供热系数
• 制冷Refrigeration循环
—逆循环
输入功量(或其他代价),从低温热源取热
• 热泵Heat Pump循环
—逆循环
输入功量(或其他代价),向高温热用户供热
T T0
制冷
T1 制热
T1 动力
T2
T2
动力循环和热效率
热效率
t
w q1
q1 q2 q1
1 q2 q1
卡诺循环 热效率
t,C
1 T2 s2 s1 T1 s2 s1
可采用低压力比、大流量 压气机和膨胀机的条件,从而 提高总制冷量。
例题:P209 , 11-1 !!
T
p
2
3
s
4
s T0
p1
T2
s
空气压缩制冷的缺陷
1. 空气物性决定空气压缩制冷循环制冷系数低和 单位质量工质的冷能力小。
2. 无法实现等温吸热、放热, 低,经济性差
3. 制冷量q2=cp(T1-T4)小, 制冷能力q2 很小。
系统必须有足够的高压电 源。
空调、除雾、防冰等功能 相关系统电气化必须协 同发展。
机翼防冰已不能使用热气 除冰,必须使用电除冰 技术。
环控系统的主要部件: 制冷组件(PACK)
空气循环机
冷凝器X2 低压地面进气口
冲压空气出口
换热器 X2
冲压空气进 气口
制冷组件是环控系 统的一个非常重要 的组成部分。环控 系统的制冷功能主 要是通过该组件来 实现的。
蒸汽压缩制冷可解决以上问题: • 蒸气在两相区易实现
等温吸热、放热。 • 汽化潜热大,制冷能力可能大
工作原理: 压力控制系统
本图来自于B737的 压力控制系统。不同 飞机的压力控制组件 所在的位置不一样, 但原理基本相同。
工作原理:
制冷组件的工作原理:
制冷组件由三轮式空气循环装置、初级和次级热交换器、温度控制 活门、冷凝器、保护装置、连接管道及其他附件组成的一个整体组 件。制冷组件的功能是将高温高压的气体转化为低温低压的气体。 制冷组件的基本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2,C
T1 T1 T0
1 1 T0
T1
T
T0 制冷 T2
T1 制热
动力
T1 T2
s
制冷循环的种类
制冷循环
空气压缩制冷 压缩制冷
蒸气压缩制冷 吸收式制冷 吸附式制冷 蒸汽喷射制冷 半导体制冷 热声制冷 磁制冷 ……
制冷能力和冷吨
生产中常用制冷能力来衡量设备产冷量大小
制冷能力:制冷设备单位时间内从冷库取 走的热量(k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