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教学设计.doc
大班科学万里长城一等奖说课稿
大班科学万里长城一等奖说课稿1、大班科学万里长城一等奖说课稿说活动目标本次活动选取的是主题网络中的一个内容:大班科学——万里长城。
目标定位如下:(1)引导幼儿了解长城是中国的代表性建筑,初步掌握其在古时、现今的作用。
(2)知道长城是由劳动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建成的,激发幼儿对劳动人民的敬爱和爱国主义情感。
【分析】要激发孩子对一种事物的热爱必须先要认识它、了解它长城这一建筑的构造并不复杂,由烽火台和城墙连接而成,孩子们也基本熟知。
但长城存在于古时和现今的作用却是离孩子们的生活较为遥远的,需要教师通过多种形式来达成。
因此,将活动的重点定位在“了解长城是中国的代表性建筑,初步掌握其在古时、现今的作用”。
由万里长城的学习,感受劳动人民的伟大和对祖国的热爱需要幼儿情感的迁移。
而情感迁移对于该年龄阶段的幼儿来说又是十分困难的,因为独生子女的盛行使这些孩子自主独立意识过于强烈,情感的激发较难,因此将其定位为活动的难点。
为解决重难点,本次活动主要采用多媒体重现的手段,让孩子们置身于当时的.场景,让他们的鲜血在场景中沸腾起来,从而达到情感迁移的目的。
说活动准备1。
经验准备:了解世界各国的标志性建筑。
2。
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关于世界各国的标志性建筑、万里长城的雄伟景象、古时人们建造长城的景象、古时抵御外敌入侵打仗时的景象、现今长城作为旅游胜地的景象。
说活动特色首先是老教材与新媒介的完美结合。
作为被许多教育工曾经反复使用的老教材,如何上出新意,如何挖掘其适合现今社会的教育价值至关重要。
本次活动运用最新的教学媒介——多媒体课件,重现了古时人们的建造场面,古时长城抵御外敌入侵时的场景,使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该老教材的独特魅力。
原来长城是如此雄伟,它能发挥这么大的作用,中国人是这么伟大,这一切目标的达成都得归功于新教学媒介带来的感官享受。
其次。
突出情感教育功能。
活动始终围绕着中国的万里长城——人类的骄傲开展,包括长城在古时、现今的作用,都为更好地抒发情感做了铺垫。
《长城》教学设计(15篇)
《长城》教学设计(15篇)《长城》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会写“吏、碑、瀚、烽、隘”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将帅、吏卒、黎庶、毅力、智慧、巍峨、丰碑、峻岭、瀚海、纵横、点缀、锦绣”等词语。
2、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深刻领会语句的内涵,感受长城悠久的历史和它所凝聚的民族智慧。
(重点)3、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形式——对联。
(难点)4、熟读成诵。
激发学生诵读、积累古迹上的对联的兴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看文中的图片,图片上是什么?关于它,你了解多少?(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长城的资料)2、长城居“世界八大奇迹”之首,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
千百年来,雄伟而壮丽的长城,吸引着无数历史学者、考古学家、文人墨客、中外游客。
他们千里迢迢,历尽奔波来慕名瞻仰它的容貌,探索它的奥秘,评论它的功过是非。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它的__——《长城赞》。
(板书课题)从课文内容看,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__?(生:对联)师:对联又叫楹联,俗称对子,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一副对联是一幅长联。
〔通过观看图片导入,轻松自然。
然后引导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从学生对长城的感性了解入手,直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读文,做到读通读顺。
检查,疏通。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1、自读全文,把全文正确、流利。
同桌间、小组间互相读一读,评一评。
2、研读上联。
(1)认真默读,勾画重点词句,小组讨论:上联从哪方面赞美长城,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全班交流,师点拨引导,适时板书:(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上联,组内互评。
3、用同样的方法研读下联,学生汇报,并适时板书。
四、指导有感情诵读,读出民族自豪感。
五、拓展延伸。
历史上有不少赞美古迹的对联,课后大家搜集一些,下堂课与大家一起分享。
板书设计(略)教学反思:《长城赞》是一副对联,一副全面赞美长城的长联。
全联句势整齐,对仗工整,内容博大,意义深远。
关于对联,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见到,但对它的感知也仅限于此,没有更深入的了解。
对外汉语“万里长城”文化课教学设计
152对外汉语“万里长城”文化课教学设计高思媛 东北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摘要:文化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万里长城”作为中国文化中的代表性建筑,也深深吸引着外国留学生。
本文通过探究万里长城文化教学原则,在前人的基础上概括出了适合长城文化教学的三点原则,即针对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趣味性原则,从而对万里长城的文化课教学做出具体的教学设计,并在教学后有所反思。
关键词:万里长城;文化意义;教学原则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在不同时期为了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而修筑的大规模的军事工程的统称。
春秋战国时期,为了抵御其他国家的入侵,修筑了烽火台,并将其连接起来形成了最早的长城。
之后,各个朝代都在不断的修筑增加新的长城,使得长城达到了约21196.18千米,因而被称为“万里长城。
”一、对外汉语“万里长城”文化教学原则文化教学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过程并不是没有限的,同样需要遵守一定的教学原则。
张英在《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提出她认为留学生来到中国后最先感受到的就是中国文化外在的层面,即“表层文化”,这些表层文化对留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万里长城作为中国的标志性、代表性建筑,应当在学习的初期就让学生有所了解。
万里长城所代表的意义是丰富的,教好万里长城不仅能提高留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而且能够让他们对中国文化有一个较具体、较系统的了解。
王敏在《略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2009)中概括出了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三项原则,分别是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针对原则。
姜丽萍在《怎样教外国人汉语》(2014)中,在根据前人总结的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原则的基础上,又结合自己的实践提出了实践性原则、交际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和趣味性原则。
由于每个人的教学理念、教学实践以及教学经验不同,确定的原则也不尽相同。
本文根据长城教学的特点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长城的文化教学的教学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在开展长城文化教学时,首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安排。
2023年《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23年《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雄伟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教学重点:体会长城的高大坚固、雄伟气势,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民族自豪感。
一、复习导入,设疑激趣。
1、今天这节课继续学习《长城》,学生读课题,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板书:远看、近看、联想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时候印象?作者怎样评价长城?板书理解:气魄雄伟、伟大的奇迹。
二、研读课文,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
1、学生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勾画体现长城气魄雄伟、伟大的奇迹的句子。
2、引导研读长城的“蜿蜒盘旋”(1)出示课件,看图,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
(2)“长城”与“长龙”有什么相似?仿写、朗读。
(3)数字:一万三千多里,出示图,朗读。
板书:蜿蜒盘旋(4)回应感情:作者用打比方,列数字的方法,远看长城,让我们领略长城(齐读最后一句)3、引导研读长城的高大坚固。
(1)相机引导理解介绍了城墙的那部分?课件理解‘‘垛口”等。
板书:高大坚固(2)拓展:利用搜集的资料展开想象:古人是怎样利用城台、垛口、瞭望口、射口传递信息、防守、打击敌人的。
(3)指导朗读。
(4)回应感情,学生谈体会。
过渡:是呀,面对这样气魄雄伟的长城,蜿蜒盘旋的长城,高大坚固的长城。
谁都会思绪万千,感慨万分。
因为在长城的背后,有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们走进这些古老而厚重的故事中。
4、引导学生研读“血汗和智慧”激发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勾画你最感动的句子。
(2)汇报交流。
出示段落: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A、哪些词句你最受感动?(数不清——条石多;两三千斤——条石重;二个没有——运输困难;陡峭的山岭——工程艰巨)修建长城和艰辛、劳动人民非凡了创造。
幼儿园 说课稿万里长城
幼儿园说课稿万里长城一、教材分析本次教学的主题是“万里长城”,教材选取了与幼儿园课程内容相符合的儿童读物《探索世界的奇迹:长城》作为教学材料。
该故事以简洁易懂的文字和精美的插图,生动展示了中国的万里长城。
通过本课的学习,幼儿将了解长城的历史、形态、作用,培养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长城的基本知识,包括长城的形态、历史和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听读故事、观察图片和实地参观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长城的故事,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三、教学重点1.使学生了解长城的概念和历史。
2.培养学生观察图片、绘画的能力。
3.引导学生表达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和敬仰。
四、教学准备教具:幼儿读物《探索世界的奇迹:长城》、图片、绘画工具、实地参观安排。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展示一幅长城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吗?”让幼儿自由发言,并根据幼儿的回答介绍长城的基本知识。
2.故事阅读(10分钟)教师朗读《探索世界的奇迹:长城》故事,介绍长城的历史、形态和作用。
教师通过问问题和引导学生回答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增强记忆。
3.绘画活动(20分钟)教师分发绘画工具,指导幼儿根据自己对长城的理解,自由绘画长城的样子。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发表自己对长城的感受,并与幼儿进行讨论。
4.口头表达(10分钟)教师邀请几位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向全班介绍自己的作品,分享对长城的感受,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5.实地参观(30分钟)在教学区内设置模拟的长城场景,带领幼儿进行实地参观。
教师逐一解释长城的不同部分,让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长城的雄伟和历史。
6.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长城的基本知识。
同时,鼓励幼儿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表达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和敬仰之情。
中班语言教案万里长城
中班语言教案万里长城教案:中班语言教案——万里长城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以中班语言教材《我们的祖国》一章中的“万里长城”为主题,通过讲解长城的历史、特点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2. 通过讲解长城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提问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长城的建筑特点和意义。
2.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地图、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城的图片和歌曲《长城谣》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1)介绍长城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长城的建造原因和过程。
(2)讲解长城的建筑特点,如城墙、烽火台、关隘等,引导学生关注长城的宏伟与智慧。
(3)阐述长城的意义,强调长城在我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长城的建筑特点和意义。
4. 随堂练习:(1)填写练习题:请简述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意义。
(2)提问环节:学生主动提问,教师解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长城历史背景:建筑特点:意义: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绘制一幅长城的图片,并简要描述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意义。
2. 家庭作业:和家长一起参观当地的长城,了解长城的风貌,下节课分享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意义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实践操作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加强课堂互动。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长城,深入了解长城的风貌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同时,可以开展长城主题的绘画、写作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难点与重点”和“教学过程”两个部分。
《万里长城》教案2篇
《万里长城》教案《万里长城》教案2篇《万里长城》教案1活动目标:1、理解儿歌内容,想象儿歌展现的长城。
2、引导幼儿自豪的朗诵儿歌,读准“弯、担、关、年”。
3、增强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1、长城的图片、录像及有关儿歌的图片。
2、家长带领幼儿查阅有关长城资料,丰富其知识。
3、有关长城的历史故事。
活动过程:1、通过图片,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师出示长城图片,提问:“这是什么?你去过长城吗?它是什么样的?你还在哪里见过长城?”幼儿回答,相互丰富有关知识信息。
2、组织幼儿观看录像“中国长城”,让幼儿感知长城的雄伟风采。
幼儿观看录像,教师通过提问进一步增长幼儿有关长城知识。
⑴“你觉得长城像什么?”幼儿展开想象。
⑵“你知道为什么建造长城吗?”教师适当的讲述有关长城的历史故事,让幼儿了解长城的由来及作用。
3、教师有韵律的示范朗诵,激发幼儿学习儿歌的兴趣。
4、通过具体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⑴教师:“诗歌中说长城像什么?”“扁担的两头挑着哪两个地方?”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在长城的图片上指出山海关及嘉峪关的位置。
⑵引导幼儿欣赏图片,感知大山公公的情感。
“大山公公挑着又长又重的长城,它的心里会怎么想呢?”5、启发幼儿自豪的朗诵儿歌。
⑴提问:你喜欢长城吗?为什么?雄伟的长城永远屹立在那里,我们在朗诵儿歌时,要把自己也当成雄伟的长城。
⑵教师和幼儿一起有感情的朗诵儿歌。
教师重点注意“弯、担、关、年”的正确读音活动延伸:1、教师可设计“去旅游”等专栏,收集展示我国著名景点、著名建筑的图片。
2、在游戏中,引导幼儿扮演古代壮士,表演守长城等情节。
3、在户外沙池,引导幼儿玩筑长城的.游戏。
儿歌:长城像条长扁担长城长,长城弯,长城像条长扁担。
一头挑着山海关,一头挑着嘉峪关。
太阳公公真有劲,一挑就是几千年。
2.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水教案活动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2、学习运用相同句式结构创编诗歌。
3、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长城》教案优秀6篇
《长城》教案优秀6篇《长城》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难点: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观世界遗产,走进世界之最“墙”(课件播放“世界遗产”图片,老师配乐简介。
)同学们,为了保护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世界最突出的自然和文化景观评为“世界遗产”,编成了《世界遗产名录》。
现在看到的是来自不同国家的“世界遗产”。
截至2003年7月,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共21处,自然遗产共4处,自然文化遗产共4处。
在这组单元里,我们将随着课文去观赏我国的“世界遗产”有一个名字被翻译成了英文──thegreatwall。
是的,这就是长城!翻开英语字典,great 的意思是伟大的,那么究竟这令全世界人民叹为观止的长城有何魅力,成为中华民族一颗永远璀璨的明星?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城》。
(板书课题)让我们带着各自不同的情感齐读课题。
(长城)观中国长城,荡起中华儿女情1.温暖课题,以情入文同学们,在奥运会的开幕式上,一轴画卷展开了古老灿烂的中国文化。
那蘸着浓厚香墨的毛笔,仿佛在感怀着古老的中国字源远流长。
今天同学们手里拿着虽然不是毛笔,但不变的是,我们仍是有着悠长文明历史国度下的炎黄子孙!我们是中国人,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翻到83页,在课文的空白处端端正正、恭恭敬敬地写下“长城”这两个字。
融情地境以境悟情—《万里长城》教学设计
么 的美 丽 动人 。现在 就 让我 们 一起登 上 万里 长 城 ,
去 目睹 万 里 长 城 的 雄 伟 壮 观 , 去 感 受 万 里 长 城 的 美 丽 动人 吧 。
( ) 体 渲 染 。 设 情 景 二 媒 创
2交 流点 引, 解重 点词 句 。 ) 理 a“ 像 一 条 巨龙 横 卧在 我 国北 方 的 崇 山峻 岭 .它 上 , 东头 的鸭 绿江边 到 西头 的嘉峪 关 , 高 低低 , 从 高 蜿 蜒 曲折 , 长 60 全 5 0多 公 里 。 “ 城 ” “ 龙 ” 者 ”长 和 巨 两 有 什 么 相 似 的 地 方 吗 ?为 什 么 可 以这 么 说 ?( 状 相 形 似 ;我 们 都 是 龙 的 传 人 , 而 长 城 和 龙 都 是 祖 国 的 象
小 学 教 学 设 计 ・2 0 1 0 2・ 1
维普资讯
现代化教学应用
长 城 的 形 象 是 怎 样 的 ? 你 能 谈 谈 自 己对 长 城 形 象 的
城 ?请 你 勇 敢 地 站 起 来 , 真 意 切 地 把 它 表 达 出 来 , 情 看 哪 一 位 同 学 表 达 的 最 感 人 。 ( ,长 城 ,我 因 目 睹 啊 你的雄姿 而热 血沸 腾 ; 城 , 是 我们 的骄 傲 , 爱 长 你 我 你 -. ・那 么 , 者 目睹 了雄 伟 壮 观 、 丽 动 人 的 万 . ) … 作 美 里 长城 以后 。 又是 怎么在赞 美 万里 长城 的呢 ? 他 2品 味句子 。 ) a 巍 然 屹 立 的 万 里 长 城 ,是 我 国古 代 劳 动 人 民 . 血 汗和智 慧 的结 晶, 我 们 中华民族 的骄 傲 。 是 “ 晶” 什 么解 ? 从这句 话 中读懂 了什么 ? 结 作 你 你 能 自豪 地 读 读 这 句 话 吗 ? b 长城 是我 国古 代最伟 大 的建筑 物 。 . 你从“ ” 知 道些 什 么? 最 字
幼儿园中班语言《万里长城》教学设计
幼儿园中班语言《万里长城》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通过讲解和图片展示,了解中国万里长城的历史和文化。
2.学习《万里长城》的歌曲艺术欣赏,学会欣赏音乐、了解歌词。
3.学习运用形容词和动词,表达自己对万里长城的感受。
1.2 技能目标1.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2.提高幼儿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提高幼儿的想象和创造力。
1.3 情感目标1.帮助幼儿建立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
2.提高幼儿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
2. 教学内容2.1 课前准备教师将大字报或图片贴在教室中央,与幼儿一起回顾前几节课学习的内容,帮助幼儿理解本节课的主题。
2.2 歌曲教学1.教师播放《万里长城》的歌曲,让幼儿听歌,并观看图片展示。
2.教师为幼儿讲解歌曲中一些不懂的生词,如“险峻”、“烽火台”等。
3.教师逐字逐句地向幼儿讲解歌曲的歌词,让幼儿了解歌曲表达的意思。
4.教师带领幼儿鼓掌跟唱歌曲,提高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2.3 故事讲解1.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和语言讲解,向幼儿介绍中国的万里长城的历史和文化。
2.教师用简单的语言和幼儿交流,帮助幼儿理解万里长城的重要性和历史价值。
2.4 形容词和动词训练1.教师向幼儿介绍形容词和动词的概念,例如“高大”、“雄伟”、“飘扬”、“巍峨”等。
2.教师鼓励幼儿用他们所学的形容词和动词,描述自己对万里长城的感受和印象。
2.5 创意绘画教师鼓励幼儿用画笔表达他们对万里长城的感受和印象,可以通过画图来展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教学方法1.图片展示法:通过图片展示来让幼儿了解万里长城的历史和文化。
2.讲解法:通过言语讲解,帮助幼儿理解课程内容。
3.听音乐法:通过歌曲的欣赏,提高幼儿对音乐的认知。
4.互动游戏法:通过互动游戏,提高幼儿的参与和表达能力。
4. 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幼儿在本节课中的表现:1.回答问题: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检验幼儿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023年《长城》教学设计13篇
2023年《长城》教学设计13篇《长城》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读写本课生字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
4、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祖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难点: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掌握介绍景点的方法、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及过程:第一课时一、直接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长城》这篇课文,说到长城,你首先想到了什么?你对长城的了解有多少。
2、板出课题,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本课生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词。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理解词语意思;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气魄雄伟3、观看教学录像(课件出示)。
教师现场配上文字介绍,学生认真欣赏并谈感受,激发起民族自豪感。
(1) 文字介绍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军事防御工程,被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
“不到长城非好汉”,无数中外游人远道而来,均以能登上长城、目睹这一天下奇观为快慰。
登临长城不但可以饱览长城的宏伟雄姿,古战场的壮丽图景等,同时,还可深切体察与感受到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古代高超的建筑技术水平,从而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去为振兴中华、谋求全人类的和平幸福事业而努力奋斗。
登上万里长城,你可以看到脚下的长城依山就势,蜿蜒起伏,如一条不见首尾的巨龙在绵绵山岭上翻滚爬动,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令人叹止。
望关山,无限古今情,却不解,今古何所别。
万里长城万里长,两千历史不尽言;欲要看尽数千古,长城不登好汉无。
(2) 教师读完,学生谈感受,说说自己此刻的心情如何。
教师适当引导其说出“骄傲、自豪”等感受。
(3) 顺势提问: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觉得自豪?请你带着这种骄傲和自豪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要注意把这种自豪感表现在脸上。
《长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长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播放《国歌》,让学生说说老师为何播放的理由,从而导入新课。
(1)是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正像国歌里面唱的“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那样)。
两千一百多年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抵御外来侵略,下令修筑长城。
现在我们看到的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蜿蜒一万两千余里。
(2)板书课题:17、长城2.让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汇报搜集关于长城的资料)。
3.老师给以肯定,并用PPT展示有关长城的资料。
资料袋:八达岭长城建于海拔约六百米高度之处。
城墙的平均高度为约为八米,上宽约六米,下宽近七米,其墙基全由千余公斤重的花岗条石砌成,上部采用大型城砖砌筑,内填泥土和石块,因此墙身高大坚固。
4、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名人怎么评价长城的吗?(出示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以色列前总理拉宾等名人留言,让学生对长城怀着一种崇敬与自豪的心情来学习。
)看了这些名言你有什么想法?(有一种骄傲、自豪的心情)5、设疑:同学们,长城究竟是一处什么样的建筑,让那么多伟人都来赞美呢?现在带着你的骄傲,带着你的自豪,我们一同走进课文, 请打开课文第17课,默读一遍课文。
二、学习生字,初读课文(检查学生自学预习情况)。
1.学习会认的字(指名学生认读生字及组成的词语)。
chónɡ jùn wān yán jiā yùzhuān duŏ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嘉峪关城砖垛子tún lĕi qiào nínɡ pò屯兵堡垒陡峭凝成气魄2.通过辨析生字,指导学生写字。
《长城》教学设计15篇
《长城》教学设计15篇《长城》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这篇课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了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盘旋、南面百、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为,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出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初读长城介绍纪录片、国歌磁带。
【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导入,初读课文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看看。
2、据1969年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报道: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识出地球上两项特大工程。
一项是中国的长城,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
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长城。
二、再读课文以读字词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认读生字2、用“”画出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它们。
3、重点点拨:⑴字形:隔砖旋⑵字义:垛口瞭望射口三、练习朗读课文要求:1、准确。
第二课时一、播放介绍长城的纪录影片,整体感知老师激导入课题:长城──中华民族的象征,华夏儿女的骄傲,它以它自身的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
简短的纪录影片把我们带到长城脚下,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你能用书中的一句话评价一下长城吗?(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板书:气魄雄伟17、长城伟大奇迹二、精读课文,剖析语言,加深认识1、出示重点词句、质疑: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针对这个评价,你能提出哪些关键问题供大家学习讨论?(学生提出问题)2、再读课文,解决问题:⑴指名读第1、2自然段,思考第一个问题,发表见解。
万里长城幼儿园说课稿
万里长城幼儿园说课稿尊敬的评委们:大家好!我是XXX幼儿园的XXX老师,今天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介绍我的一节课——《探秘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
一、教学背景分析万里长城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的重要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教育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和文化自信心,增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学习了解万里长城的历史和地理背景;(2)了解万里长城的功能和建筑特点;(3)培养观察、思考和描述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幼儿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3.技能目标:(1)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述;(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联想力,能够通过绘画、拼图等形式表现学习成果。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1)激发幼儿对万里长城的兴趣;(2)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描述能力。
2.难点:(1)幼儿在表述时语言表达是否准确和连贯;(2)幼儿对万里长城的认知。
四、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1)图片、图书资料、地图等;(2)纸、彩笔、拼图等;(3)幼儿练习册。
2.环境准备:(1)教室墙壁上的海报、幻灯片等多媒体资源;(2)教室内的座位布置成讨论小组。
五、教学过程设计1.热身活动(5分钟)通过展示有关万里长城的图片,引发幼儿对这个话题的兴趣,让幼儿提出自己对长城的猜测和认知。
2.导入新课(10分钟)通过设问,让幼儿进一步探讨万里长城的作用和历史渊源,并通过观看相关视频短片,让幼儿对长城的全貌有一个宏观的了解。
3.拓展探究(15分钟)让幼儿分成小组,观察和讨论给出的图片和资料,引导他们发现万里长城的建筑特点和不同的部位。
每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观察结果。
4.巩固与展示(15分钟)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示范,让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所观察到的万里长城的特点,并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如绘画、拼图等。
5.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引导幼儿总结所学内容,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检查并巩固幼儿的学习成果。
《万里长城》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1、《万里长城》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第二段,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2、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万里长城》。
我们知道,在我国北方辽阔的土地上,东西横亘着一道气势雄伟、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 今天,我们就将浏览网络.课件,参观这一伟大的中华建筑。
二、制作参观券要想免费参观长城,你必须自己设计完成一张长城参观券,怎么样?能行吗?好,先请你回忆一下,这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打开长城券,从长城文中直接复制,用摘录法概括三大段段落大意,分别列在小圆点后面。
很简单,赶快行动吧。
三、浏览自学凭着自己的聪明智慧,我们很快走进了长城,这里有风光馆、历史馆、建筑馆,请你选择最感兴趣的地方进行参观,同时完成有关练习。
学生选择一个特点,认真朗读有关课文,查阅文字图片资料,互相交流讨论。
四、交流汇报现在我们交流刚才学习的收获,请同学们踊跃汇报。
1、有道是,“不到长城非好汉”风光馆的同学,你们已经一睹为快了,现在就请你做小导游,带领大家游览长城,欣赏图片——参观关隘——观看录象——讲解课文。
课文的第二段就形象地展示长城的磅礴气势和宏伟规模。
让我们通过自己深情的朗读来抒发对长城由衷的赞美。
(齐读课文第二段。
)2、登上长城,我们在赞叹之余,不禁无限感慨,那筑造长城的'条石、每块重达两、三千斤,要把它们运上山顶,就是在我们拥有巨大马力起重机的今天,恐怕还是一个难题,何况在两千年以前,,光靠劳力搬运,简直无法想象。
从建筑馆出来的同学,你能解开长城的建筑之谜吗?。
说一说:你此时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正是我国古代。
那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用“读了——我明白了——”的句式回答。
师:长城是用砖头、条石筑成的,更是千万个劳动人民的血汗和生命筑成的,所以有人说,长城的每一块砖石,都记录着一个悲惨的故事。
《长城》教案
《长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作者对长城的描述和情感表达。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4. 让学生体会到长城的伟大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文章中作者对长城的描述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 分钟)- 教师展示一些长城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长城的兴趣。
- 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对长城有什么了解?-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关于长城的文章——《长城》。
2. 阅读文章(10 分钟)-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让学生专注聆听。
3. 理解文章(15 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 问题例如:作者在文章中是如何描述长城的?他对长城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作者说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 深入分析(10 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词和句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 学生思考问题:长城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长城?5. 总结(5 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城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查找更多关于长城的资料,并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长城的认识和感受。
五、教学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参观长城或其他历史文化遗址,亲身体验中国的历史文化。
六、教学反思:通过对《长城》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文章中作者对长城的描述和情感表达,培养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
《长城》教案设计
《长城》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造过程。
2. 掌握长城的功能和意义。
3. 能够描述和比较不同部分的长城风格和特点。
4. 学会欣赏中国长城的文化价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长城的历史和建造过程是本课的重点,需要学生掌握。
2. 长城的功能和意义是本课的难点,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思考。
三、教学方法1. 导入新知识,引发学生兴趣。
2. 多媒体教学,让学生通过图文并茂的介绍了解长城的特点。
3.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长城的功能和意义,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发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城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长城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学习:通过教师介绍和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建造过程、功能和意义。
3. 深化:让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不同部分的长城风格和特点,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4.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长城的文化价值,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五、课堂练习1. 单项选择题:长城是中国古代为了防御外敌而修筑的巨大工程,其主要功能是()。
A. 防火防盗B. 防水防患C. 防御外敌D. 防止土地流失2. 简答题:请描述一下中国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造过程。
3. 讨论题:你认为长城对中国的文化和历史有何重要意义?请谈谈你的看法。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堂练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2. 搜集更多关于长城的资料,并写一份长城的观后感。
3. 小组合作,设计一份长城模型,并在下节课展示。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中国长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激发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促进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万里长城》教案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提升,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满意 度。同时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将长城旅游与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农业产业等融合发展,丰富旅游 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旅游产业附加值和综合效益。
《万里长城》教案
2024/1/24
1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长城历史与文化 • 长城旅游资源与开发 • 长城民俗风情体验 • 长城传说故事分享 • 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
2024/1/24
2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2024/1/24
3
长城背景及意义
长城的起源和历史
长城的地理和军事意义
简要介绍长城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 在历史上的作用。
分析长城在地理和军事上的作用,如 防御外敌、控制交通等。
长城的文化价值
阐述长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以及它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 。
2024/1/24
4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学生应掌握长城的基本历史、文 化、地理和军事知识,了解长城
的构造和特点。
2024/1/24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饮和导游服务。
主题游线路
针对不同兴趣爱好的游客,可设 计主题游线路,如长城徒步游、 长城摄影游、长城文化游等,提
供专业的指导和装备。
2024/1/24
13
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策略
2024/1/24
幼儿园中班语言:万里长城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万里长城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1. 引言语言是人们日常交往和沟通的重要工具,是孩子学习和发展的关键。
其中,文字是语言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文字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课程目标。
而在中班阶段,孩子们正处于语言和认知的快速发展阶段。
因此,我选择了“万里长城” 这个主题进行中班语言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设计2.1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让幼儿:1.了解万里长城的历史和文化底蕴;2.能够借助图书阅读,提高阅读能力;3.能够运用丰富的语言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2 教学重点1.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2.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3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包括:1.万里长城的历史和文化介绍;2.绘本《小兔和长城》的阅读;3.长城图的观察和讨论;4.四季长城的情景模拟。
2.4 教学过程步骤一:万里长城的历史和文化介绍首先,通过课件、图片和实物道具等形式,向幼儿们简要介绍万里长城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通过贴近幼儿生活、形象生动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准备他们接下来的学习。
步骤二:《小兔和长城》的阅读接下来,引入绘本《小兔和长城》,通过带着孩子们看、听、问、思考的方式,引导孩子们感受小兔在万里长城上的奇妙经历。
老师可以根据绘本内容设置一些问题,让幼儿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步骤三:长城图的观察和讨论在阅读完绘本后,给幼儿们分发长城图,并组织幼儿进行长城图的观察和讨论。
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幼儿们通过观察图中细节,了解长城的构造、形态和意义。
步骤四:四季长城的情景模拟最后,将幼儿分为若干小组,引导他们参与到四季长城的情景模拟中。
每个小组扮演其中的一个季节,通过表演、语言表达、舞蹈等多种形式,把季节的特性和长城的美景展现出来,让每个孩子都亲身体验长城历史文化之美,同时锻炼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里长城》教学设计-
2、第二段写长城的特点,是从几个方面来写的?你能不能从书上找出来?你运用了什么方法?
3、引读。
4、用摘录法归纳大意。
五、巩固练习
1、抄写词语。
2、作业1 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2、能用赞叹、巍然屹立造句。
3、熟读课文,读出感情。
4、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起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起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理解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听写词语。
二、学习第一段。
1、比较句子。
(1)长城是我国古代的建筑物。
(2)长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建筑物。
(3)长城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建筑物。
通过比较性朗读,体会意思的不同,说说差异。
2、背诵第一段。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课文的第二小节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看图或根据自己的经验说说长城的气魄雄伟。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长城的气魄雄伟的?用。
圈出来。
[板:像一条巨龙
气魄雄伟长、宽、高
赞叹] (穿插自己的经验)
2、说说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应该怎样读?
3、为什么说长城坚强、刚毅、庄重呢?
(作者把长城当作了民族之魂)
齐读最后一句,重点词读出重音。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这么长、这么高的长城,不是几年,几十年可以完工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填表:
历史时间离现在多远怎样筑长城长城当时作用
战国时期
2、集体校对、订正。
五、巩固练习
1、用赞叹、巍然屹立造句。
2、作业本4、5题
[板书:19、万里长城
像一条巨龙
气魄雄伟长、宽、高
赞叹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能默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了解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
3、用巍然屹立、智慧造句。
4、体会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点:了解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
教学难点:体会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根据板书来说说长城的气魄雄伟。
2、说说长城的建筑史。
二、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读。
说说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思考:你从哪里看出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的呢? (找出书上有关句子)
2、汇报:
(1) 如果可以[板书]
地球的周长有多长?(约4万公里)
4万公里的墙需要多少石料呢?
联系长城现在的景观、长度再说说长城的工程浩大。
(2)施工艰难你从课文哪个地方可以看出呢?
[板:得用多少巧妙的方法
得有多少人为它付出血汗和生命]
为什么要用很多种方法?
师补充:用作长城外壳的条石,整齐,但非常重,每块重达1吨多,它们是怎样从采石头场被运到崇山峻岭之顶的呢?就是在我们拥有巨大马力起重机的今天,这恐怕还是一个难题。
我们的祖先到底用了什么方法呢?这还是一个谜。
相传明朝修建嘉峪关时,工匠事先计算用砖的数量极为精确,竣工时只剩下一块砖,现在这块砖仍然放在嘉峪关的小楼上,是古今建筑史上计算用料精确度的顶峰。
说说你的感受。
(3) 得有多少人为它付出血汗和生命? 作者用什么故事来说明它呢?谁知道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4)朗读指导。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说说段意。
(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作者为什么不用这句话作为结尾呢?
3、汇报。
( 巍然屹立、万里写出了长城的气魄雄伟,第二句强调了长城是中华民族用血汗和智慧修筑起来的,写了这两句使第三句话更显得理直气壮)
4、感情朗读。
[板书设计:
19、万里长城
工程浩大如果可以
施工艰难得用多少巧妙的办法
得有多少人为之付出血汗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