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土壤耕作学复习题(终)
2013年作物学综合复习题
2013年作物学综合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耕作制度:也称农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生产单位的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的综合技术体系。
2、保护性耕作:指农田不受自然与认为的破坏,防止跑土跑水跑肥,保护作物正常生育。
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劳动量,节省时间;节省燃料;减少机器磨损;改善土壤可耕作性;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减少水蚀;减少环境污染;增加野生动植物;提高空气质量。
3、作物生长与发育:作物生长是作物体积或重量不可逆的增加过程,它是通过细胞分裂增殖和伸长扩大来完成的,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作物的发育是指作物一生中,其结构,机能发生生理质变的过程,它的表现是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长根,茎叶,最后导致开花结实,形成种子果实。
5、可持续农业:是指采取某种合理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的方式,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需求可以持续发展的农业系统。
6、作物感温性:有些作物较高温度能促进其发育,低温会延迟发育,这种现象叫。
7、作物感光性:作物花器分化和形成需要一定的光周期诱导,不同作物品种需要一定光周期诱导的特性,称为感光性8、作物温光反应特性:作物必须经历一定的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进行花芽分化或幼穗分化,进而才能开花结实。
作物对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反应的特性,成为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
9、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植株各个器官的建成呈一定的对应关系。
在同一时间内某些器官呈有规律的生长或伸长,叫做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这些同时生长(或伸长)的器官就是同伸器官。
10、作物产量潜力:假设一个理想的自然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光、温、水、二氧化碳和氧分均不对作物生长施加限制;土壤基础良好;无病虫害及其他自然灾害的破坏。
作物在所有的生长因子都充分地、合理地、而又适时适量地得到供应和群体结构处于最适状态下达到的生产力是最大生产力,即作物产量潜力。
11、复种与套种:复种是指一年之内在同一土地上种收两季或多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土壤学部分复习题全部[合集5篇]
土壤学部分复习题全部[合集5篇]第一篇:土壤学部分复习题全部土壤学部分复习思考题绪论一、名词解释1、土壤2、土壤肥力3、土壤圈4、自然肥力5、人为(经济)肥力二、思考题1、土壤在植物生长繁育过程中有何作用?为什么?2、土壤圈与其它圈层系统有何关系?3、为什么说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4、土壤学有哪些分支学科?土壤学与哪些学科存在联系?5、目前土壤学面临哪些艰巨任务?6、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和土壤管理之间存在什么关系?7、土壤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第一章地学基地一、名词解释1、矿物2、原生矿物3、次生矿物4、风化作用5、地质作用6、物理风化7、化学风化8、生物风化二、思考题1、河流冲积物有何特点?为什么?2、岩石的化学风化受哪些因素的影响?3、试述常见的地质外力作用和地形。
第二章土壤矿物质一、名词解释同晶替代二、思考题1、土壤在元素组成和矿物组成上有何特点?2、试述各类硅酸盐矿物的特点。
第三章土壤有机质一、名词解释1、有机质矿质化2、有机质腐殖化3、有机质矿化率4、有机质腐殖化系数5、激发效应6、腐殖质二、思考题1、简述我国土壤有机质分布规律及其原因。
2、有机肥施用前为什么提倡先行堆沤?3、禾本科作物秸秆还田时为什么要配施速效性化学氮肥?4、影响有机质分解转化的因素有哪些?5、试述土壤腐殖酸的性质。
6、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等方面有何重要作用?7、森林土壤、草原土壤和耕作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和性质有何不同?第四章土壤质地和结构一、名词解释1、土壤密度2、土壤比重3、土壤容重4、土壤孔度5、土壤颗粒组成6、土壤质地7、土壤结构体8、土壤结构性二、思考题1、土壤容重受哪些因素的影响?2、不同粒级的土粒矿物组成、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有何差异?3、试述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征。
4、质地不良土壤如何改良?5、影响土粒粘聚形成结构体的因素有哪些?6、影响土壤结构体成型的因素有哪些?7、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有何重要意义?第五章土壤水一、名词解释1、吸湿水2、膜状水3、风干土4、烘干土5、毛管水6、毛管上升水7、毛管悬着水8、重力水9、吸湿系数10、凋萎系数11、田间持水量12、毛管持水量13、饱和持水量14、有效水15、相对含水量16、土水势17、水吸力18、pF19、比水容20、土壤水分特征曲线21、机械弥散二、思考题1、吸湿水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吸湿系数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2、土壤水含量表示方法有哪些?3、计算土壤含水量时为什么要以烘干土为标准?4、土水势由哪些分势构成?5、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受哪些因素影响?可以在哪些方面加以利用?6、农业生产中为什么要求土壤保持适当的导水率?7、试述农业生产中“中耕保水”的理论依据。
耕作学复习题及答案word精品
耕作学复习题及答案word精品耕作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名词解释1、种植制度:⼀个地区或⽣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种植⽅式的综合。
2、耕作制度:⼀个地区或⽣产单位农作物的种植制度及相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3、养地制度: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地⽣产⼒为中⼼的⼀系列技术措施。
4、作物布局:⼀个地区或⽣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5、作物结构:作物的种类与品种、⾯积与⽐例。
6、复种:在同⼀⽥块上⼀年内接连种植⼆季或⼆季以上作物的种植⽅式。
7、复种指数:⼀个地区或⽣产单位,全年作物播种或收获的总⾯积与耕地⾯积的百分⽐,反应复种程度的⾼低。
8、熟制:⼀年内在同⼀块⽥地上种植作物的季数。
9、净作:⼜叫单作,是指在同⼀块⽥地上、在⼀个完整的⽣长期内只种植⼀种作物的种植⽅式。
10、间作:在同⼀⽥块上,于同⼀⽣长期内,成⾏或成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式,也称夹作、间种。
11、套作:在前季作物⽣长的后期(收获前)于其株⾏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式。
也称套种、串种。
12、混作:在同⼀块⽥地上、在同⼀⽣长期(季节)内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式,⼜称为混种。
13、多熟种植:在⼀年内,于同⼀⽥地上种、收多种或多季作物的种植⽅式。
14、边际效应:边⾏植株⽣长发育较中间的好或差的现象,包括边⾏优势和边⾏劣势。
15、单⼀群体:由同种(品种)植物不同植株构成的植物群体。
16、复合群体:由多种(品种)植物的不同植株构成的植物群体。
17、边⾏优势:边⾏植株⽣长发育较中间好的现象;18、边⾏劣势:边⾏植株⽣长发育较中间差的现象;19、连作:在同⼀块⽥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或相同复种⽅式的种植⽅式。
20、轮作:在同⼀块⽥地上,有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复种⽅式的种植⽅式。
21、⼟壤耕作:通过农机具的机械⼒量作⽤于⼟壤,调整耕作层和地⾯状况,以调节⼟壤⽔分、空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长发育创造适宜⼟壤环境的技术措施。
耕作学复习题
耕作学复习题耕作学复习题一、耕作学的定义与意义耕作学是农学的一门重要学科,研究的是农田土壤的耕作管理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
它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土壤质量、保护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
耕作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土壤耕作、农作物栽培、农田水利等方面。
二、土壤耕作的原则1.合理利用土壤水分资源:通过合理的灌溉和排水,保持土壤水分的平衡,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对农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
2.合理施肥: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和农作物的需求,合理施肥,提高土壤的肥力,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3.适时翻耕: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土壤的状况,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翻耕,保持土壤的松散和透气性,有利于农作物的根系生长。
4.合理密植与间作: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和土壤的肥力状况,合理安排作物的种植密度和间作方式,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5.合理轮作:通过轮作,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肥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三、农作物栽培的要点1.选择适宜的品种:根据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特点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
2.合理的播种密度: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和土壤的肥力状况,选择合适的播种密度,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3.合理的施肥措施:根据农作物的养分需求和土壤的养分状况,合理施肥,提供足够的养分供给,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4.科学的病虫害防治:通过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保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5.适时的田间管理:及时进行除草、松土、中耕等田间管理措施,保持土壤的松散和透气性,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四、农田水利的重要性农田水利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土壤质量、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灌溉水利:通过合理的灌溉措施,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2.排水水利:通过排水措施,排除农田中的积水,防止水分过多对农作物的不利影响。
3.水土保持:通过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耕作学复习题
分。
耕作学复习题
三、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种属于多熟制 (1)五年四熟 (2)四年三熟 (3)一年一熟 (4)两年三
熟 (5)三年一熟 2.下列哪种生态位不正确 (1)时间生态位 (2)物理生态位(3)化学生态位 (4)空间
31、茬口:是指在轮连作中给予后作物以种种影响的前茬 作物及其茬地的泛称。
32、LER:是指土地当量比,用来衡量间作对土地利用程 度的指标 。间作作物自然亩产量/单作产量。
耕作学复习题
二、填空题
1.世界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是指 原始 农业、 传统 农 业和 现代 农业阶段。
2.耕作制度包括 种植制度 与 养地制度 两部分。 3.在耕作学中符号“/”表示______套作 。 4.按水旱条件可将耕作制度划分为 水田型,水浇地型,
生态位 (5)营养生态位 3. 耕作制度改革的战略原则不包括 (1)适应原则 (2)协调原则 (3)经济原则 (4)持久原则
(5)重点原则 4.下列哪种作物属于C4作物 (1)小麦 (2)水稻 (3)大豆 (4)棉花 (5)玉米
耕作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持续农业: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 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农业。
2
3、免耕:又称零耕、直接播种指作物播前不用犁、耙整 理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播后作物生育期间不使 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
4、轮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 或不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法。
早中耕除草、早追肥、早治虫 。 11、 作物布局 是种植制度的主要内容与基础。 12、 休闲 是轮作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茬口。
耕作学考查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耕作学考查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耕作学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作物哪种是长日照作物:【 D 】A、大豆B、棉花C、玉米D、油菜2、下列哪种熟制属于多熟制【 A 】A、一年三熟B、四年三熟C、一年一熟D、两年二熟3、农牧结合的关键是【 C 】A、玉米B、小麦C、饲料D、油菜4、坡地耕作最适宜采用的耕作方法是【 A 】A、横坡耕作B、顺坡耕作C、斜坡耕作D、表面耕作5、半干旱区的干燥度应该为【 B 】A、1.0以下B、1-1.5C、1.5-4.0D、4.0以上6、我国复种指数最高的地区是【 B 】A、西南高山地区B、华南地区C、四川盆地D、江淮平原7、易感染土壤病虫害的作物是【 B 】A、玉米B、辣椒C、水稻D、小麦8、下列哪种循环属于气态型循环【 A 】A、氮循环B、磷循环C、钾循环D、硫循环9、下列哪种作物是富碳耗氮作物【 A 】A、禾本科B、茄科C、豆科D、十字花科10、下列哪种作物属于C3作物【 B 】A、甘蔗B、水稻C、高粱D、玉米11、下列属于套作的种植模式是:【 B 】A、玉米||马铃薯B、小麦/烤烟C、大麦×豌豆D、油菜—稻12、下列作物中耐连作的作物是:【 B 】A、西瓜B、水稻C、烟草D、甜菜13、下列作物哪个是C4作物:【 C 】A、木薯B、水稻C、玉米D、小麦14、我国的耕作制度共分为几个熟制带?【 C 】A、1个B、2个C、3个D、4个15、下列哪种作物是禾本科作物【 A 】A、小麦B、马铃薯C、大豆D、甘蔗16、中国干湿分区将农业分成四个区,其中半湿润区水分为【C 】A、250mm以下B、250—500mmC、600—1000mmD、1000mm以上17、翻耕的缺点是【 C 】A、松碎土壤B、翻转耕层C、土壤水分损失(失墒)D、翻埋杂草18、下列作物中哪种是热带作物【 C 】A、水稻B、玉米C、橡胶D、高粱19、我国的耕作制度共分为多少个一级区【 D 】A、3个B、6个C、9个D、12个20、下面的哪种种植方式为立体种植模式【D】A、豌豆+蚕豆B、白菜+青菜C、葱+蒜D、玉米+大豆21、下列属于复种的种植模式是:【 D 】A、玉米||马铃薯B、小麦/玉米C、大麦×豌豆D、稻—稻—稻22、中国半干旱区的降水量一般为【 B 】A、250mm以下B、250—500mmC、600—1000mmD、1000mm以上23、地膜的运用可使玉米成熟期提早:【 B 】A、1-3天B、7-10天C、20-25天D、30-35天24、下列哪种循环属于沉积型循环【 B 】A、氮循环B、磷循环C水循环D、碳循环25、我国的耕作制度共分为多少个二级区【 A 】A、38个B、12个C、25个D、18个26、一般≥10℃的日数少于多少天的地区为一年一熟?【 C 】A、100天B、120天C、180天D、200天27、湿润区的干燥度应该为【 D 】A、1.0以下B、1.0-1.5C、1.5-4.0D、4.0以上28、下列作物中哪种是喜温作物【 A 】A、水稻B、马铃薯C、小麦D、大麦29、耕作层的厚度一般为【 B 】A、0-5厘米B、0-20厘米C、0-30厘米D、0-35厘米30、下列哪种作物是豆科作物【 C 】A、小麦B、水稻C、大豆D、玉米31、下列属于混作的种植模式是:【 C 】A、玉米||大豆B、小麦/烤烟C、大麦×豌豆D、菜—稻—稻32、下列作物中忌连作的作物是:【 A 】A、马铃薯B、水稻C、小麦D、玉米33、下列作物哪个是C3作物:【 B 】A、甘蔗B、水稻C、玉米D、高粱34、一年两熟制主要分布在≥10℃积温多少的暖温带旱作区域?【 C 】A、1000-1500℃B、2000-2500℃C、3500-4500℃D、500-5500℃35、中国干旱区的降水量一般为【 A 】A、250mm以下B、250—500mmC、600—1000mm,D、1000mm以上36、复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C 】A、美国B、德国C、中国D、埃及37、下列哪种属于旱三熟【 B 】A、小麦-水稻-花生B、小麦/玉米/甘薯C、甘薯-稻-稻D、花生-稻-稻38、下列作物中哪种是粮食作物【 A 】A、水稻B、白菜C、烤烟D、辣椒39、下列哪种耕作措施是基本耕作措施【 C 】A、中耕B、镇压C、旋耕D、起垄40、我国的油菜主要集中于【 C 】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长江流域D、黄河流域41、下列属于间作的种植模式是:【 D 】A、菜—稻—稻B、小麦/玉米C、大麦×豌豆D、玉米||马铃薯42、下列作物中耐阴的作物是:【 A 】A、马铃薯B、高粱C、棉花D、玉米43、下列哪种肥料容易挥发【 A 】A、氮肥B、磷肥C、钾肥D、有机肥44、下列作物哪种是根茎类作物:【 D 】A、南瓜B、玉米C、大豆D、马铃薯45、喜凉作物一般需≥10℃的积温为【 B 】A、800℃以下B、900-2200℃C、2500-3500℃D、4000℃以上46、生长期在多少天以上才能实行一年三熟【 D 】A、100天B、130天C、190天D、250天47、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占国土面积的【 C 】A、10-15%B、20-25%C、50-55%D、75-80%48、下列作物中哪种是饲料作物【 B 】(1)小麦B、紫云英C、烤烟D、辣椒49、下列哪种耕作措施是表土耕作措施【 B 】A、翻耕B、镇压C、旋耕D、深松50、我国花生的主要产地是【 C 】A、河南B、湖北C、山东D、贵州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耕作学》复习资料整理(农学专业用)
《耕作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持续农业: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农业。
2、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3、免耕:又称零耕、直接播种指作物播前不用犁、耙整理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播后作物生育期间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
4、轮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法。
5、茬口:是指在轮连作中给予后作物以种种影响的前茬作物及其茬地的泛称。
6、叶日积:是指作物维持一定叶面积的日数与叶面积的乘积。
7、套作: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套种、串种。
8、休闲:是在田地上全年或可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以息养地力的土地利用方式。
9、耕作制度:也称农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和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10、LER:是指土地当量比,用来衡量间作对土地利用程度的指标。
间作作物自然亩产量/单作产量。
11、复种指数是指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12、生态位是指生物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的对环境的综合适应特性13、冠竞争是指复合群体内的光的竞争称为冠竞争。
15、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
16、边际效应是指作物边行的生态条件不同于内行,由此而表现出来的特有产量效益。
土壤耕作是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17、生态适应性是指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生态条件的要求与当地实际外界环境相适应的程度。
19、根竞争是指复合群体中作物间水分和养分的竞争。
21、农业资源是指人类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过程所需要的全部物质要素及信息。
23、土壤耕作是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耕作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耕作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1、耕作学:也称农作学,是研究地区或生产单位的耕作制度,包括作物组成与布局、复种、间套作、连作与轮作,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农田培肥与土壤保护、土壤耕作的技术与理论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是农艺学的一个分支。
2、耕作(农作)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农作物种植制度及相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3、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
4、养地制度:是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多熟种植:指时间和空间上的种植集约化,即凡在一年内,于同一片田地上前后或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5、作物布局: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是种植制度的主要内容与基础6、复种: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二季或二季以上的作物的方式7、间作: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的种植方式,作物共处期最长8、套作: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9、轮作:在同一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防止10、连作:在同一田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的种植方式11、茬口:是作物在轮连作中给予后作物以种种影响的前茬作物及其茬地的泛称12、土壤耕作:是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13、立体种植:在同一农田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从平面,时间上多层次地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14、边际效应:间套作时,作物高矮搭配或存在空带,作物边行的生态条件不同于内行,由此二表现出来的特有产量改善7.幅宽:是指间套作中每种作物的两个边行相距的宽度。
8.间距:是指相邻两作物边行的距离。
9.带宽:间套作的各种作物顺序种植一遍所占地面的宽度。
10.土壤宜耕性是决定土壤耕作措施,时间与质量的重要依据。
11.养地制度的技术体系包括:农田建设,农田培肥,农田保护,其中心目的是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12.耕作制度减轻病虫害的方式:翻耕13.三跑田:跑水,跑土,跑肥14.三相比的指标:孔隙度,松紧度与容重,土壤机械15.三保:保水,保土,保肥16.怎样进行合理的作物搭配:采用喜光作物与乃荫作物合理搭配,还可以在采光上起到异质互补的作用,充分用光,在生产上,多采用喜光喜温的作物,如玉米,高粱,甘蔗,小麦,大麦等作为高位作物,而以在相对较耐弱光的豆科,马铃薯和某些蔬菜作为矮位作物。
土壤耕作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土壤耕作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属于农田土壤的主要功能?A. 供给农作物的养分和水分B. 支撑和生长作物的根系C. 保持土壤的水分和养分D. 调节农作物与土壤之间的温度2. 以下哪种土壤类型适合栽培旱生农作物?A. 黑土B. 沙土C. 红壤D. 黄壤3. 耕作操作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促进土壤养分的释放B. 改善土壤结构C. 提高作物产量D. 抑制杂草生长4. 下列哪种耕作方式对土壤环境影响最小?A. 翻耕B. 干犁耕C. 秸秆还田D. 土地轮作5. 秸秆还田可以起到以下哪种作用?A. 保持土壤水分B. 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增加C. 减少土壤侵蚀D. 提高土壤通气性二、填空题1. 农田土壤的基本肥力主要由__有机质__和__无机质__组成。
2. 土壤中的__酸碱度__对植物的生长和养分吸收有重要影响。
3. 土壤的保水能力与其__质地__密切相关。
4. 秸秆还田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的__结构__。
5. 在农业生产中,常用的翻耕工具是__犁__。
1. 请简述土壤养分的来源和作用。
土壤养分的来源主要有有机质的分解和无机肥料的施用。
有机质的分解可以释放出植物所需的养分,如氮、磷、钾等。
无机肥料的施用则直接为作物提供养分。
土壤养分在农田土壤中的作用是供给农作物的营养需求,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并影响着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请简述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有所不同。
翻耕会破坏土壤结构和土壤生物群落,导致土壤侵蚀和有机质流失。
干犁耕相对较好,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有机质流失,但仍会对土壤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
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水分保持能力。
土地轮作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并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平衡和循环利用。
答案:一、选择题1. B2. B3. C4. C5. B1. 有机质,无机质2. 酸碱度3. 质地4. 结构5. 犁三、简答题1. 土壤养分的来源主要有有机质的分解和无机肥料的施用。
(完整版)土壤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土壤复习题及参考答案(20题)一、填空题1、采集污染土壤样品,首先要对调查地区的、、以及等进行调查研究。
答: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情况土壤性状污染历史与现状《环境监测分析方法》P.2752、一般了解土壤污染情况时,采样深度只需取和土样。
如要了解土壤污染深度,则应按分层取样。
答:25厘米左右耕层土壤耕层以下的15—30厘米土壤剖面层次《环境监测分析方法》P.2763、土壤的蛇形采样法适用于。
答:面积较大,地势不太平坦,土壤不够均匀的田块。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P.2764、土壤的棋盘式采样法适用于。
答: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地形开阔,但土壤较不均匀的田块。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P.2765、土壤的梅花形采样法适用于。
答:面积小,地势平坦,土壤较均匀的田块。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P.2766、土壤的对角线采样法适用于。
答:污水灌溉或受污染的水灌溉的田块。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P.2767、土壤是由组成的疏松多孔体,固体物质包括、和。
答:固相液相气相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土壤生物《土壤元素的近代分析方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P.18、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和。
经生物分解形成各种。
答:动植物微生物的残体有机化合物《土壤元素的近代分析方法》P.29、土壤的主体元素是、、、、、、、、等九种元素,平均约占土壤总重量的。
答:O Si Al Fe Ca Mg K Na Ti 97%《土壤元素的近代分析方法》P.310、土壤有三个重要功能即、、。
答:土壤肥力土壤净化力土壤自动调节能力《土壤元素的近代分析方法》P.511、土壤铜污染主要来自、及的施用。
答:①铜矿渣②有色金属冶炼废水灌溉③铜污泥《土壤元素的近代分析方法》P.9912、土壤有机质是的重要指数,是植物和的来源,而且也是土壤微生物的。
答:①土壤肥力②矿质营养③有机营养④能源物质《土壤元素的近代分析方法》P.18013、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和,此外耕作土壤还来源于。
答:①动植物残体②土壤微生物③人工施用的农家肥《土壤元素的近代分析方法》P.9914、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的总称。
耕作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耕作学期末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下列哪种农作物属于禾本科植物?A. 胡萝卜B. 小麦C. 花生D. 莴苣答案:B. 小麦2. 耕作是一种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其目的是什么?A. 增加农作物的产量B. 保护土壤C. 提高农作物的品质D. 减少农作物的病虫害答案:A. 增加农作物的产量3. 下列哪种方法可以改善土壤结构?A. 不施肥料B. 连续种植同一农作物C. 粗放耕作D. 轮作答案:D. 轮作4. 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主要来自于哪些来源?A. 大气中的氧气B. 土壤中的矿物质C. 雨水中的营养物质D. 农作物自身的养分储备答案:B. 土壤中的矿物质5. 下列哪种耕作方式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A. 种植密度过大B. 覆盖耕作C. 水洗耕作D. 间作答案:B. 覆盖耕作第二部分:简答题1. 什么是深翻耕作?它有什么作用?深翻耕作是指将土壤翻转到一定深度(一般超过30厘米)的耕作方式。
它的作用包括:改善土壤通气性,增加土壤肥力,破坏并深埋病虫害,减少杂草生长等。
2. 请简述轮作的原理及其优点。
轮作是指在一块农田上,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其原理是通过改变农作物的种植顺序,减少对土壤中某种养分的连续需求,以达到保护土壤和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目的。
轮作的优点包括:减少土壤中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等。
3. 请解释连作障碍,并提出解决连作障碍的方法。
连作障碍是指在相同的土壤上连续多年种植同一种农作物导致的问题。
连作障碍会引起农作物产量下降、病虫害发生率增加、土壤肥力降低等问题。
解决连作障碍的方法包括:轮作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添加有机肥料改善土壤肥力,进行生物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进行合理的灌溉和排水措施保持土壤水分平衡等。
4. 请简述有机耕作和化学耕作的区别及各自的优缺点。
有机耕作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尽量减少或避免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依靠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手段来保护农作物。
耕作学复习题及答案
耕作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宜耕期:土壤适宜耕作含水量范围的时期(2)土壤耕性:又叫土壤宜耕性,是指影响土壤耕作难易和耕作质量的土壤属性。
(3)少耕:指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土壤耕作次数或在全田间隔耕种,减少耕作面积的一类耕作方法。
(4)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5)复种: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二季或二季以上的种植方式。
(6)间作: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详见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7)净作:在同一块田地上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8)套作: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套种、串种。
(9)混作:在同一块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10)轮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不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法。
(11)连作障碍:同一作物在同一田地上连续种植,引起产量、品质下降的现象。
(12)化感作用:是植物与周围环境中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植物通过释放化学物质到环境中而产生对自身和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13)气候产量或作物生产潜力:是指栽培条件最佳,即作物所需的各种矿质营养能充分供应、病虫草有效控制,种和种植密度适宜,仅仅是气候条件为限制因素是作物所能达到的产量上限。
(14)耕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15)绝对优势:生产的直接成本(即会计成本)比别人低。
(16)比较优势:若某个国家能以较低的机会成本生产某种物品.则表示它在该物品的生产上拥有比较优势。
(17)机会成本:人们在作出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选择中价值最高的一个。
二、思考题1.从我国土地、人口国情,用能量金字塔的观点看我国农业生产结构、人民膳食结构的基本趋势和发展趋势?答:我国土地及人口国情:中国人均只有1.2~1.5亩耕地,只有世界人均土地面积1/3,而每年人口增加1700万,耕地下降700万亩(667㎡). 能量金字塔分为基础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从下至上能级越高遵守1/10定律即能量级愈高,保持的能量愈少能够维持的生物量愈少。
大学耕作学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耕作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耕作学中,土壤耕作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土壤肥力B. 增加土壤水分C. 改善土壤结构D. 促进作物生长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耕作的基本方法?A. 翻耕B. 深松C. 浅耕D. 灌溉答案:D3. 土壤耕作的深度通常是多少?A. 5-10厘米B. 10-20厘米C. 20-30厘米D. 30-40厘米答案:B4. 土壤耕作的最佳时期是?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答案:C5. 土壤耕作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增加作物产量B. 提高作物品质C. 促进作物根系发展D. 以上都是答案:D6. 土壤耕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是什么?A. 减少微生物数量B. 增加微生物多样性C. 破坏微生物平衡D. 促进微生物繁殖答案:B7. 土壤耕作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如何?A. 减少土壤水分B. 增加土壤水分C. 保持土壤水分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B8. 土壤耕作对土壤温度的影响是什么?A. 提高土壤温度B. 降低土壤温度C. 保持土壤温度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A9. 土壤耕作对土壤通气性的影响是什么?A. 减少土壤通气性B. 增加土壤通气性C. 保持土壤通气性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B10. 土壤耕作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是什么?A. 增加土壤侵蚀B. 减少土壤侵蚀C. 保持土壤侵蚀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B11. 土壤耕作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是什么?A.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B. 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C. 保持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A12. 土壤耕作对土壤盐分的影响是什么?A. 增加土壤盐分B. 减少土壤盐分C. 保持土壤盐分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B13. 土壤耕作对土壤pH值的影响是什么?A. 增加土壤pH值B. 减少土壤pH值C. 保持土壤pH值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D14. 土壤耕作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是什么?A. 增加土壤养分B. 减少土壤养分C. 保持土壤养分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A15. 土壤耕作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什么?A. 增加土壤生物多样性B. 减少土壤生物多样性C. 保持土壤生物多样性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土壤耕作的主要目的包括哪些?A. 改善土壤结构B. 增加土壤通气性C. 减少土壤侵蚀D. 提高作物产量答案:ABCD2. 土壤耕作的基本方法包括哪些?A. 翻耕B. 深松C. 浅耕D. 灌溉答案:ABC3. 土壤耕作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增加作物产量B. 提高作物品质C. 促进作物根系发展D. 增加作物抗病能力答案:ABCD4. 土壤耕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是什么?A. 减少微生物数量B. 增加微生物多样性C. 破坏微生物平衡D. 促进微生物繁殖答案:BD5. 土壤耕作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如何?A. 减少土壤水分B. 增加土壤水分C. 保持土壤水分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B6. 土壤耕作对土壤温度的影响是什么?A. 提高土壤温度B. 降低土壤温度C. 保持土壤温度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A7. 土壤耕作对土壤通气性的影响是什么?A. 减少土壤通气性B. 增加土壤通气性C. 保持土壤。
土壤耕作学复习题及答案
土壤耕作的实质: 通过农机具的物理机械作用创造一个良好的耕层构造和适度的孔隙比例,土壤耕作的机械作用: 松碎土壤: 用犁铧、耙齿、松土铲等将耕层切割破碎, 使之疏松而多孔隙, 以增强土壤通透性。
翻转耕层: 用翻耕将耕作层土壤上下翻转, 改变土层位置, 改善耕层理化及生物学性状。
翻埋肥料、残茬、秸秆和绿肥, 调整耕层养分的垂直分布, 培肥地力。
消灭杂草和病虫害, 消除土壤有毒物质。
混拌土壤: 用有壁犁和旋耕犁耕地, 圆盘耙或钉齿耙耙地, 将肥料均匀地分布在耕层中, 使土肥融为一体, 改善土壤的养分状况。
使肥土与瘦土混合, 使耕层形成均匀一致的营养环境。
平整地面: 通过耙地、耕地和镇压等整平地面, 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 利于保墒。
便于播种机作业, 提高播种质量。
对盐碱地可减轻返盐, 有利于播种保苗, 同时提高盐碱地洗盐效果。
对于水浇地, 精细耕作可提高浇灌效率, 节约用水。
可使灌水均匀, 全田作物生长整齐, 便于中耕和施肥等作业, 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压紧土壤: 使大孔隙减小, 增加毛细管孔隙, 抑制气态水的扩散, 减少水分蒸发。
还可使耕层以下的土壤水分通过毛管孔隙上升, 集聚到耕作层, 为作物的种子发芽出苗和幼苗生长创造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
开沟培垄、挖坑推土、打埂作畦: 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可增加土壤与大气的接触面, 增加太阳照射面, 多接受热量, 提高地温, 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 提早成熟。
在多雨高温地区可排水, 增强土壤通透性, 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植物根系的生长。
在种植块根、块茎类作物的地上可使耕层土壤相对加厚, 使土壤通气排水, 提高地温, 有利于块根块茎的生长膨大, 提高产量。
在水浇地上便于平整地面, 利于浇水。
在风沙严重地区可挡风积沙, 减轻风蚀。
在岗坡地上, 耕后不耙保持垡块和高低不平整的垄形, 可阻止雨后径流, 防止表土流失。
土壤耕作措施:1、初级耕作措施(1)翻耕(方法:全翻垡、半翻垡、分层翻垡)(2)深松耕(3)旋耕集犁、耙、平三次作业于一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题1、土壤耕作学的概念常规概念:土壤耕作(soil tillage)是通过农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
新概念:土壤耕作是通过机械力,调节土壤肥力条件而控制土壤肥力因素的措施。
土壤耕作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的作业。
确立与气候、土壤和作物相适应的土壤耕作方式,是提高土壤耕作质、增进土壤耕作成效的关键。
2、土壤耕作的实质土壤耕作的实质:是通过农机具的物理机械作用创造一个良好的耕层构造和适度的孔隙比例,以调节土壤水分存在状况,协调土壤肥力各因素之间的矛盾,为形成高产土壤奠定基础。
3、土壤耕作的措施有哪些?土壤耕作措施包括土壤初级耕作(primary tillage)和次级耕作(secondary tillage)两类。
初级耕作措施(1)翻耕(plowing)翻耕对土壤起三种作用:一是翻土,可将原耕层上层土翻入下层,下层土翻到上层;二是松土,使原来较紧实的耕层翻松;三是碎土,犁壁有一曲面,犁前进的动力使垡片在曲面上破碎,进而改善结构.松碎成团聚体状态(水分适宜时〕。
翻耕的主要作用是,使土壤耕层上下翻转后比较疏松,同时也有翻理作物根茎、化肥、绿肥、杂草以及防除病虫害的作用,对增加耕层厚度、增加土壤通透性、促进好气微生物活动和养分矿化等也是有利的。
然而,翻耕后留下疏松、裸露的表层,加剧了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水蚀、风蚀的可能,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蚀、风蚀地区不利。
翻耕方法:由于采用的犁,其犁壁形式不同,垡片的翻转有全翻垡、半翻垡和分层翻垡三种(2)深松耕(subsoiling)以无壁犁、深松铲、凿形铲对耕层进行全面(无壁犁或靴式犁)或间隔的(凿形铲或铧形铲)深位松土,不翻转土层。
耕深可达25~30cm,最深为50crn。
与翻耕相比,只松不翻、不乱土层是深松耕的最大特点。
深松耕可以分散在各个适当时期进行,避免翻耕作业时间过分集中,做到耕种结合和耕管结合,可以间隔深松,做到纵向虚实并存,节省动力;深松耕可以打破翻耕形成的犁底层,利于降水入渗,增加耕层土壤持水性能;深松耕可以保持地面残茬覆盖,防止风蚀,减轻土壤水分的蒸发,雨水多时可以大量吸收和保存水分,防旱防涝;盐碱地深松耕,可以保持脱盐土层位置不动,减轻盐碱危害。
深松耕的不足之处是翻埋肥料、残茬和杂草的作用效果差,地面比较粗糙等。
它适合于土层深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耕层土壤瘠薄,不宜耕翻的盐碱土、白浆土地区。
(3)旋耕(rotary tillage)运用旋耕机进行旋耕作业,既能松土,又能碎土,地面也相当平整,集犁、耙、平三次作业于一体。
旋耕多用于农时紧迫的多熟制地区和农田土壤水分含量高、难以耕翻作业的地区。
用于水田或旱地,一次作业就可以进行旱地播种或水田插秧,省工省时,成本低。
临播前旋耕,深度不能超过播种深度,否则因土壤过松,不能保证播种质量,也不利于出苗。
旋耕机按其机械耕作性能可耕深16~18cm,故应列为基本耕作措施范畴。
但实际运用中常只耕深10~12cm。
从国内实践看,无论水田旱地,多年连续单纯旋耕,易导致耕层变浅、理化性状变劣,故旋耕应与翻耕轮换应用。
次级耕作措施次级耕作措施,又称表土耕作措施,是在初级耕作基础上采用的入土较浅,作用强度较小,旨在破碎土块、平整土地、消灭杂草,为作物创造良好的播种出苗和生产条件的一类土壤耕作措施。
次级耕作深度一般不超过10cm。
(1)耙地(harrowing)是收获后、翻耕后、播前或播后苗前、幼苗期采用的一类次级耕作措施,深度一般5cm左右。
不同场合采用的目的不同,工具也因之而异。
圆盘耙应用较广,可用于收获后浅耕灭茬,耙深可达8~10cm,也用于水旱田翻耕后破碎垡块或坷垃,耙深5~6cm;钉齿耙作用小于圆盘耙,但它常用于播后出苗前耙地,破除板结,保蓄耕层土壤水分。
也用于冬小麦越冬前后的早春顶凌耙地。
冬前耙地增强麦苗抗性,冬后耙地清除田间枯枝落叶;振动耙主要用于翻耕或深松耕后整地,质量好于圆盘耙;缺口耙入土较深,可达12~14crn,常用缺口耙代替翻耕。
(2)耱地(dragging)又称擦地、耪地,是一种耙地之后的平土碎土作业。
一般用于表土,深度为3crn。
耱子除联结耙后外,也有联结播种机之后,起碎土、轻压、精严播种沟、防止透风跑墒等作用。
耱地多用于半干旱地区旱地上,也常用在干旱地区灌溉地上,多雨地区或土壤潮湿时不能采用。
水田耙后应用称作耙耖田,平整田面,细碎土块。
(3)中耕(cultivate)中耕是在农田休闲期或作物生育期间进行的表土耕作措施,能使土壤表层疏松,形成幂层,能很好地保持土壤水分,减少地面蒸发。
在湿润地区,或水分过多的地上,还有蒸散水分的作用。
中耕还可以调节地温,尤其在气温高于地温时,能起到提高地温的作用。
因为中耕松土改善了水分、温度和空气状况,从而改善了土壤养分状况。
消灭杂草是中耕的重要任务,中耕可以铲除草株和繁殖器官,减轻杂草的危害。
(4)镇压(packing)镇压是以重力作用于土壤,达到破碎土块、压紧耕层、平整地面和提墒的目的,一般作用深度3~4cm,重型镇压器可达9~10cm。
镇压器种类很多,简单的有木磙石磙,大型的有机引V型镇压器、环型式网型镇压器。
较为理想的是网型镇压器,它既能压实耕层,又能使地面呈疏松状态,减轻水分蒸发,镇压保墒,主要应用于半干旱地区旱地上,半湿润地区播种季节较旱也常应用。
播种前如遇土块较多,则播前镇压可提高播种质量。
播种后镇压使种子与土壤密接,引墒反润,及早发芽。
冬小麦越冬前也常用镇压,防止漏风,引墒固根,提高越冬率。
正确镇压是一项良好的技术措施,如使用不当,也会引起水分的大量蒸发。
所以,应用时应注意在土壤水分含量适宜时镇压,过湿则会使土壤过于紧实,干后结成硬决或表层形成结皮。
根据经验,以镇压后表土不生结皮,同时表面有一层薄的干土层最为适宜。
镇压后必须进行耢地,以疏松表土,防止土壤水分从地面蒸发。
在盐碱地或水分过多的黏重土壤不宜过度镇压,应选择轻压或不镇压。
(5)起垄(ridging)起垄可增厚耕作层,利于作物地下部分生长发育,也利于防风排涝、防止表土板结、改善土壤通气性、压埋杂草等。
我国东北地区与各地山区盛行垄作,目的是为了排水,提高局部地温,山区垄作主要是为了保持水土。
近年来我国南方稻区在排水不良的浸水稻田上实行垄作栽培水稻,起到了一定的增产效果。
起垄是垄作的一项主要作业,用犁开沟培土而成。
垄宽50一70cm 不等,视当地耕作习惯、种植的作物及工具而定。
有先起垄后播种、边起垄边播种及先播种后起垄等作法。
(6)作畦(bedding)我国农业生产中常见两种畦,北方水浇地上种小麦作平畦,畦长不等,畦宽2~4m,为播种机宽度的倍数。
四周作宽约20cm、高15cm的畦埂。
灌水时由畦的一端开口,水流至畦长80%位置即关水闭口,让余水流到畦的另一端;南方种小麦、棉花、油菜、大豆、蔬菜等旱作物时常筑高畦,畦宽2~3m,长10~20m,四面开沟排水,防止雨天受涝。
作畦于播种前进行,力求有计划地做到畦的大小一致,灌排水自如。
作畦用筑埂机和开沟培土而成。
4、土壤耕作的主要作用和依据是什么土壤耕作的作用各项土壤耕作都由相应的农机具来完成,根据它们对土壤影响的深度和强度不同,可划分为基本耕作措施(basic tillage)和表土耕作措施(surface tillage)两类,两者必须配合才能创造作物播种所需的土壤条件。
土壤耕作的机械作用主要表现为:(1)松碎土壤作物种植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作用,使土壤逐渐下沉,耕层变紧,总孔隙减少,大孔隙所占比例降低,土壤容重加大。
特别是机具和车辆轮胎的碾轧,对耕层土壤的压实效应更为严重,使土壤通气不良,影响好气微生物活动和养分的分解,也影响作物根系下扎和活动。
所以,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土壤条件和不同作物的要求,以及耕层土壤的紧实状况,每隔一定时期,需要进行土壤耕作,用犁铧、耙齿、松土铲等将耕层切割破碎,使之疏松而多孔隙,以增强土壤通透性,这是土壤耕作的主要作用之一。
(2)压紧土壤在某些情况下,土壤经过耕作或自然调节,造成土壤过于疏松,甚至垡块架空,耕层中出现大孔洞。
在这种过松的情况下,就要采取镇压的措施,将耕层土壤压紧,使大孔隙减小,增加毛细管孔隙,抑制气态水的扩散,减少水分蒸发。
还可以使耕层以下的土壤水分通过毛管孔隙上升,集聚到耕作层,为作物的种子发芽出苗和幼苗生长创造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
(3)开沟培垄、挖坑推土、打埂作畦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气候冷凉,积温较少,开沟培垄可以增加土壤与大气的接触面,增加太阳的照射面,多接受热量,提高地温,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提早成熟。
在多雨高温地区开沟培垄作高畦,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排水,增强土壤通透性,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植物根系的生长。
在种植块根、块茎类作物的地上开沟培垄,可以使耕层土壤相对加厚,使土壤通气排水,提高地温,有利于块根块茎的生长膨大,提高产量。
水浇地上打埂作畦,便于平整地面,有利于浇水。
风沙严重地区挖沟作垄,可以挡风积沙,减轻风蚀。
岗坡地上,时常是耕后不耙,保持垡块和高低不平整的垄形,可以阻止雨后径流,防止表土流失。
土壤耕作的主要依据(1)作物对土壤条件的要求作物对土壤的要求,实际是作物根系对土壤物理条件的要求。
作物生长状况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根系发育的好与差,而根系发育又赖于土壤物理性质的优劣。
比较直接影响作物生长的土壤物理性状,主要包括土壤孔隙度、通气性、温度、湿度及土壤紧密度(土壤机械阻力)。
土壤孔隙除贮存水分与空气外,也是根系伸展的空间。
孔隙的数量及质量与根系生长有极密切的关系。
从数量上讲,耕层中总孔隙度为50%对根系生长较为适宜。
从质量上讲,耕层上部大孔隙较多,下部毛管孔隙较多。
孔隙稳定性变化很大,这种稳定性有赖于土壤的结构性,结构性良好则土壤孔隙较为稳定,反之,则不稳定。
有机肥料的投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而土壤耕作往往破坏土壤的结构性。
土壤通气性是指土壤孔隙与大气之间二氧化碳与氧气的交换性能。
这种交换主要通过大孔隙进行,耕层上部大孔隙较多则土壤通气性良好。
如果土壤紧实,则土壤通气性不良,不利于作物生长。
土壤温度既受制于土壤水分影响,也随季节变化而变动,各种作物对土温要求不同。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根系吸收养料的能力较大,土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根系吸收能力。
作物根系生长抵抗外界束缚力而产生的生长压力,因作物不同而异。
土壤湿度既直接影响作物的生理需水,又间接影响土壤组成和土壤紧密度。
土壤水的增减,首先反映在对养料的利用上。
增加土壤水分不仅能保证谷物需水,而且有利于养料扩散,促进根系吸收,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