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连云港港区资料

合集下载

江苏连云港港区资料

江苏连云港港区资料

港区资料2.1.1港口地理位置港地处我国沿海中部,省东北部、黄海海州湾西南岸,南靠云台山北麓、北倚东西连岛,地理坐标34°44′32″N,119°27′28″E。

以国家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市为依托,东距国釜山港522 n mile、日本长崎港587 n mile;西至223 km、乌鲁木齐3626km;南距港383 n mile、1106 n mile;北至港342n mile、港107 n mile。

2.1.2 气象市位于省北部,属东亚季风气候,冬季受西泊利亚冷空气控制,干旱少雨,气温偏低,盛行偏北风;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东南季风控制,温、湿度偏高,盛行东南风。

本规划采用新浦气象站(地理坐标34°46´N,119°10´E,距港区约20公里)、大西山海洋站(地理坐标34°47´N;119°26´E,海拔高度26.9m,距港区约6公里)的多年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

气象、水文观测点位置见图1-2。

(一)气温本地区属东亚温带季风气候,月平均气温8月份最高,平均气温27.2℃;月平均气温1月份最低,平均气温0.9℃。

多年平均气温 14.2℃极端最高气温 38.5℃极端最低气温 -11.9℃日最高气温≥35℃的日数平均每年出现3d。

(二)降水本地区降水有显著的季节变化,每年的6~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3%,其中6月份降水量最大。

而冬三月(1~3月)的降水量,仅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

多年平均降水量 882.6mm年最多降水量 1380.7 mm年最少降水量520.7 mm日最多降水量450.7 mm(1985年9月1日,为罕见特大暴雨)日降水量≥25mm的天数多年平均8.8 d。

(三)风况海洋站多年风况资料统计结果表明:该地区常风向为E向,季节分布为春、夏季E-ESE向;秋季N、NNE向;冬季NE、NNE向。

连云港

连云港

连云港港概括:连云港港地处中国沿海中部的海州湾西南岸、江苏省的东北端,港口北倚长6㎞的东西连岛天然屏障,南靠巍峨的云台山,为横贯中国东西的铁路大动脉——陇海、兰新铁路的东部终点港,被誉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和新丝绸之路东端起点,是中国中西部地区最便捷、最经济的出海口。

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建立通航关系,辟有至欧洲、美洲、中东、东北亚、东南亚等集装箱和货运班轮航线40多条,并开通了至韩国仁川、平泽两条大型客箱班轮航线。

物:连云港港拥有包括集装箱、散粮、焦炭、煤炭、矿石、氧化铝、液体化工、客滚、件杂货在内的各类码头泊位35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30个;连云港港是“国家规划的能源和原材料运输的重要口岸和重要的煤炭装船港”,“是中国沿海集装箱运输的支线港,连云港港分为连云、赣榆、徐圩、前三岛、灌河五个港区。

其中,连云港区以集装箱和大宗散货运输为主,兼顾客运和散、杂货运输的综合性港区;赣榆、徐圩港区依托临港工业起步,逐步发展成为腹地经济发展和后方临港工业服务的综合性港区,并预留远期发展集装箱运输功能;前三岛港区以石油运输为主;灌河港区以散杂货、化工品运输为主,兼顾修造船功能。

流:公路:有沈海高速、连徐高速、新扬高速、长深高速联通全国交通网,并有G327、G310、G204三条国道可通向南北与内地。

水路:内河可沿盐河驶向苏南,与长江水道和京杭大运河相同。

沿海北距大连,南距香港。

连云港口是我国东部沿海一个天然深水良港。

铁路:、火车站:连云港有连云港站、连云港港站、连云港东站、东海站4个客运站及规划中灌云站,青日铁路中的赣榆站和石桥站。

目前,紧紧依托陇海铁路线,连云港铁路客运和货运列车可直通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成都、武汉、西安、宝鸡、乌鲁木齐等大中城市,并通过京沪线、京九线、陇海线等连接中国各地。

已经开工建设的铁路有宁淮连铁路(南京--安淮--连云港)连盐铁路(沿海铁路江苏段连云港--盐城--南通--上海)、青日连铁路(青岛--日照--连云港)等。

徐圩港区

徐圩港区

历史文化
徐圩片区坐落于连云港市区东南端,境内有一座小山,名为东陬山。“陬”字何意,《说文解字》解释为角 落的意思。1855年徐圩片区海岸由大板桥嘴至埒子河口一线向陆域后退了0~4公里,这就首先造成了一个先决条 件,即徐圩港区建港后不会淤塞。道光20年(1840年),由黄河泥沙淤积而成的徐圩滩涂,已有刘姓垣商前往进 行盐业开发。在地势稍高处,建有刘圩盐滩;稍后,大伊山的徐姓垣商也前往埒子河北进行开发;在刘圩东建有 东徐府1986年组织的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权威地理学家、南京大学教授任美锷先生为队长的江 苏海岸带和滩涂资源综合考察队在其调查报告中论述道:云台山周围地表下30米即钻到第三纪红层,其上覆盖着 晚更新世陆相沉积物和全新世海相淤泥层。其地层:地表以下至2米为灰黄色粉沙粘土,现代河流沉积;2~9米 灰黑色淤泥、夹沙、贝壳碎屑,海相沉积:9~16米,黄棕色亚粘土,为晚更新世陆相沉积;再下为风化的基层。 这一论述充分说明30万吨级航道开挖是可行的,是有科学依据的,不会遇到硬度很高的地层障碍。
2010年1月徐圩港区总体规划获得交通运输部和江苏省政府联合批复。徐圩港区是连云港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进一步提升连云港港的战略地位。
2022年8月17日,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徐圩航道顺利通过交工验收。
2023年2月2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连云港口岸扩大开放,实现了徐圩港区的对外开放。
港口建设
2009年,国家发改委批准同意建设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按照“一次立项、分期实施”的原则,连云港港 分别于2016年、2020年建成投用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及二期工程主港区航道,累计建成航道工程70.5公里及相 应配套设施。2022年8月17日,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徐圩航道顺利通过交工验收。

连云港港优势条件及现状

连云港港优势条件及现状

连云港及港口地理位置及交通优势连云港港位于黄海西部的海州湾,是中国江苏省连云港市的大型海港,也是第二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

连云港港始建于1933年,1934年陇海铁路展筑延伸至此,同年港口开埠,作为陇海铁路的出海口。

连云港港因位于港池两侧的天然屏障连岛和云台山而得名,初名连云港;1963年新海连市更名为连云港市,因此港口更名为连云港港。

连云港港主港区由马腰港区、庙岭港区、墟沟港区、旗台港区组成,现正在主港区的南北两翼新建灌河港区、徐圩港区和赣榆港区。

江苏省最大海港,中国沿海25个主要港口、12个区域性主枢纽港和长三角港口群三大主体港区之一。

连云港港区位优势明显,南联长三角,北接渤海湾,隔海东临东北亚,又通过陇海铁路西连中西部地区以至中亚、欧洲,是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纽带,在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作为中国中西部乃至中亚诸国最便捷经济的进出海口岸,连云港港口集团依托码头装卸、现代物流、港口建设、临港工业、综合服务五大板块的协调发展,加速由货物吞吐港向发展带动港、要素聚集港、产业支撑港、绿色和谐港的转变,港口吞吐量连续多年保持17%的平均增长,集装箱位列江苏港口第一、大陆港口第九、世界港口23位,基本实现了航道深水化、码头专业化、集疏网络化、园区特色化、装备现代化、应用信息化。

连云港港各类专业化泊位齐备,最大泊位30万吨级,年设计吞吐能力超亿吨;加快建设30万吨级航道,主航道已浚深至25万吨级;辟有集装箱、杂货、客货班轮航线近60条;依托完善的集疏运体系,开行散货、散粮直达列车以及集装箱国内班列、过境班列,布设十余个内陆“无水港”,建成各类特色物流园区;拥有口岸“一站式”服务中心和现代信息平台,具备国内一流的通关环境。

借助江苏沿海开发、国家东中西部合作示范区、长三角一体化、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等战略机遇,连云港港正在“一体两翼”的港口规划引领下,以区域性国际枢纽港和集装箱干线大港为目标,加快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陇海兰新沿线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和对外开放窗口、亚欧之间重要的国际交通枢纽,成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

连云港港口介绍.

连云港港口介绍.

连云港港是“国家规划的能源和原材料运输的重要口 岸和重要的煤炭装船港”,连云港区以集装箱和大宗散 货运输为主,兼顾客运和散、杂货运输的综合性港区 。
发展目标
• 一是吞吐量,2005年达到5000万吨,力争 2010年进入亿吨大港行列;
• 二是集装箱,力争每两年上一个百万标箱 台阶,到2010年争取达到300万标箱;
连云港港拥有包括集
装箱、散粮、焦炭、煤 炭、矿石、氧化铝、液 体化工、客滚、件杂货 在内的各类码头泊位35 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 位30个;与160多个国 家和地区的港口建立通 航关系,辟有至欧洲、 美洲、中东、东北亚、 东南亚等集装箱和货运 班轮航线40多条,并开 通了至韩国仁川、平泽 两条大型客箱班轮航线。
近年来,连云港港的战略区位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
和江苏省委、省政府以及各个方面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 2009年国务院把以连云港为龙头的江苏沿海开发提升到 国家战略,2010年又把连云港纳入长三角一体化范畴, 2011年正式批准在连云港设立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 区,并把连云港确立为最新一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 家战略四重叠加的政策机遇,为连云港港插上了崛起腾飞 的翅膀 。
连云港港口介绍
结构
• 连云港港简介

重要性

历史概况

发展现状

发展目标
连云港港地处中国沿海中部的海洲湾西南岸、 江苏省的东北端,位于北纬34°44‘,东经119°27’ (主要港区)。
港口北倚长6㎞的东西连岛天然屏障,南靠巍峨 的云台山,为横贯中国东西的铁路大动脉——陇海、 兰新铁路的东部终点港,被誉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桥 头堡和新丝绸之路东端起点,是中国中西部地区最 便捷、最经济的出海口。

连云港港用智慧之笔擘画壮美画卷

连云港港用智慧之笔擘画壮美画卷

02
先进的自动化装卸设 备与系统
包括自动化集装箱堆垛机、自动引导 叉车、自动化岸桥等,能够大大提高 装卸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03
全面的数字化管理与 决策平台
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港 口运营数据进行实时分析,为管理层 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同时能够优化资 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
智能化码头建设
自动化操作流程
货物吞吐量和航运需求。
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智慧港口建设,优化资源配 置,提高港口的整体运营效益和 管理水平。
推动产业升级
连云港港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 支撑,需要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促进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03
智慧港口建设内容与目标
建设内容概述
01
智能化的码头运营管 理系统
该系统涵盖了码头操作的全流程,包 括货物装卸、堆存、运输等,能够实 现自动化、高效化的管理。
自动化装卸设备与系统建设
自动化集装箱堆垛机
通过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等技术实现自动化识别和操作,减少 人工操作失误,提高堆垛精度和效率。
自动引导叉车
采用激光雷达、惯性导航等技术实现叉车的自动化引导和操作, 提高货物搬运的速度和安全性。
自动பைடு நூலகம்岸桥
通过高精度定位、自动化控制等技术实现岸桥的自动化装卸和运 输,提高岸桥作业效率。
自动化与智能化
随着技术的进步,自动化与智能化将成为智慧港口的核心竞争力 ,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成本并减少环境影响。
绿色与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对环保的关注度提高,绿色与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智慧港 口的重要发展方向,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平衡。
连云港港的未来发展策略与建议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连云港港应加大投入,提升港口基 础设施水平,包括码头、航道、仓 储等设施的升级改造。

江苏连云港港区资料全

江苏连云港港区资料全

港区资料2.1.1港口地理位置港地处我国沿海中部,省东北部、黄海海州湾西南岸,南靠云台山北麓、北倚东西连岛,地理坐标34°44′32″N,119°27′28″E。

以国家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市为依托,东距国釜山港522 n mile、日本长崎港587 n mile;西至223 km、乌鲁木齐3626km;南距港383 n mile、1106 n mile;北至港342n mile、港107 n mile。

2.1.2 气象市位于省北部,属东亚季风气候,冬季受西泊利亚冷空气控制,干旱少雨,气温偏低,盛行偏北风;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东南季风控制,温、湿度偏高,盛行东南风。

本规划采用新浦气象站(地理坐标34°46´N,119°10´E,距港区约20公里)、大西山海洋站(地理坐标34°47´N;119°26´E,海拔高度26.9m,距港区约6公里)的多年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

气象、水文观测点位置见图1-2。

(一)气温本地区属东亚温带季风气候,月平均气温8月份最高,平均气温27.2℃;月平均气温1月份最低,平均气温0.9℃。

多年平均气温 14.2℃极端最高气温 38.5℃极端最低气温 -11.9℃日最高气温≥35℃的日数平均每年出现3d。

(二)降水本地区降水有显著的季节变化,每年的6~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3%,其中6月份降水量最大。

而冬三月(1~3月)的降水量,仅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

多年平均降水量 882.6mm年最多降水量 1380.7 mm年最少降水量520.7 mm日最多降水量450.7 mm(1985年9月1日,为罕见特大暴雨)日降水量≥25mm的天数多年平均8.8 d。

(三)风况海洋站多年风况资料统计结果表明:该地区常风向为E向,季节分布为春、夏季E-ESE向;秋季N、NNE向;冬季NE、NNE向。

连云港061227

连云港061227

港口简介连云港港地理坐标为119º27′E,34º45′N,位于太平洋西海岸、中国黄海之滨,与韩国、日本等国家主要港口相距在500海里的近洋扇面内。

现为江苏最大海港、苏北和中西部最经济便捷出海口、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是我国沿海主枢纽港和能源外运的重要口岸之一,以腹地内集装箱运输为主并承担亚欧大陆间国际集装箱水陆联运的重要中转港口,集商贸、仓储、保税、信息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沿海商港。

自然条件气象:气温:连云港港为暖温带气候类型。

年平均气温14℃,8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为25.8℃,1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0.6℃。

主港区和罐河口港区均为不冻港区。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852.8毫米。

每年6~9月为雨季,占全年降水量60%以上,最大日降水量156毫米,年均降雨天数近百日。

风况:常风向偏东,强风向偏北。

大风除年均一次台风影响外,一般出现在冬季,最大风速为28米/秒。

雾况:港区多雾月份为3~6月,每年有雾天数约20天左右。

雾多出现在早晨3~10时,一般不影响港务作业。

东西连岛的屏障作用,加拦海大堤的建成,港湾内一年四季风平浪静,一年365天可全天候作业。

冰况:港区一般不结冰,偶有薄冰,无碍船舶航行作业。

水文:潮汐:连云港为不规则浅海半日潮港。

平均海面2.94米,平均潮差3.39米平均大潮高潮位4.93米,平均小潮高潮位4.61米,平均大潮位潮位-1.86米,平均小潮低潮位1.79米,实测最低潮位-0.45米,实测最高潮位6.5米,平均涨潮历时5.62小时,平均落潮历时6.8小时。

潮流:由于西大堤建成后主港区城三面闭合一面向东开敞的缺口环状港湾,涨潮时潮流向西流入湾内,落潮时向东泄出。

交通情况水运交通:到目前为止,连云港港开通了至日本、韩国、美西、地中海、欧洲、沿海支线、内贸航线等多条集装箱航线,内贸航班直达黄埔、泉州等南方港口。

连云港集装箱航班密度每月已达150班,确立了华东地区内贸中转港和外贸基本港地位。

连云港港口发展战略

连云港港口发展战略

多元化经营
总结词
拓展港口业务范围
详细描述
连云港港口应积极拓展业务范围,开展多元化经营。除了传统的货物装卸业务外,还应发展仓储、配 送、加工、保税等增值服务,提高港口的综合服务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04
连云港港口发展策略
政策支持
制定港口发展政策
政府应制定一系列支持连云港港口发展的政策,包括财政、 税收、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
由于连云港港口地理位置偏远, 运输距离较长,导致运输成本较 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港口
的竞争力。
仓储成本高
由于连云港港口仓储设施不足,货 物在港口滞留时间长,导致仓储成 本较高。
物流信息不畅
由于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滞后,信息 传递不畅,导致物流成本增加。
基础设施建设
01
02
03
港口设施不完善
连云港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相对滞后,部分设施老化 、陈旧,不能满足日益增 长的货物吞吐需求。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建立健全港口管理法律法规体系,规范港口经营行为,保障 港口企业的合法权益。
人才培养与引进
加强人才培养
通过高校、培训机构等途径,培养一 批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港口管理人 才,提高港口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引进高端人才
积极引进国内外港口管理、物流等方 面的专业人才,为连云港港口发展提 供智力支持。
生态保护问题
随着连云港港口的发展,周边生态环 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如填海造 地、植被破坏等,这些问题对生态平 衡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03
连云港港口发展战略
市场定位
总结词
明确港口发展目标
详细描述
连云港港口应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根据市场需求和地理位置优势,确定港口 的定位,是作为转运枢纽、大宗货物交易中心还是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

连云港港

连云港港

马腰作 业区 .只 能停靠 6 艘

发 展 为 拥 有 5大 作 业 区 .
) 吨 级 散 货 船 、 万 标 箱 超 万
£ 基 础 上 , 正 加 快 建 设 与 的
§将 真 正 迈 进 我 国 的 深 水 大
_ ● - - - - ● - - ● - ● _ _ ● ● - - ● ● ● ● - - - - - - - - - - - _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_ ● ● ● ● - - - 。 - ● ● - ● -

文1 图
任 汉 诗

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பைடு நூலகம்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 ・ 一 - 。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 ・ 一 ・ 一一 ・ ・ - 一 一 一 一 ・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
要 求 的 沿 海 综 台 开 发 的 引 领 龙 头 、 连 云 港 市 所 赋 予 的 港 城 快 速 崛 起 的 重 要 引 擎 、 腹 地 省 区 所 企 盼 的 运 作 海 外 资 澡 的黄 金 桥 梁 、 备 界 朋 友所 看 重 的 扩 大 台 作
投 资 热 土 , 正 按 照 大 型 化 、 深 水 化 、 专 业 化 、 现 代 化 的 要 求 。 尽 快 建 成 区 域 性 国 际 枢 纽 大 港 、集 装 箱 干 线 大 港 和 带 动 区 域 经 济 共 同 发 展 的 组 合 大 港 .全 力 扩 大 亿 吨 大 港 建 设 成 果 ,全 新 打 造 新 亚 欧 大 陆 桥 东 方 桥 头 堡 、 中西 部 地 区 最 使 捷 出 海 0 、长 三 角 地 区 主 纂 深 水 海 港 。 三 大 品 牌 。

连云港港

连云港港

连云港港目录连云港港 (1)一、连云港港 (3)(一)港口简介 (3)(二)港口功能 (3)(三)港口建设 (3)(四)自然条件 (4)(五)交通条件 (4)(六)经济腹地 (4)(七)区位优势 (5)(八)历史沿革 (5)(九)发展现状 (5)(十)港区分布 (6)(十一)港口成绩 (6)二、连云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 (8)(一)发展简史 (8)(二)公司简介 (8)(三)历史沿革 (8)(四)企业文化 (9)(五)招聘信息 (9)(六)竞争优势 (10)(七)竞争劣势 (11)(八)未来展望 (13)一、连云港港(一)港口简介连云港港开港于1933年,是中国沿海25个主要港口和12个区域性枢纽港之一,是中西部地区最重要、最便捷、最经济的出海口岸,全球百强集装箱港,江苏省唯一的大型海港。

连云港港位于江苏省的东北端的连云港市. 港口北倚长6㎞的东西连岛天然屏障,南靠巍峨的云台山,为横贯中国东西的铁路大动脉——陇海、兰新铁路的东部终点港。

与韩国、日本等国家主要港口相距在500海里的近洋扇面内,现为中国十大港口之一,江苏最大海港、苏北和中西部最经济便捷的出海口、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以腹地内集装箱运输为主并承担亚欧大陆间国际集装箱水陆联运的重要中转港口,集商贸、仓储、保税、信息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沿海商港。

连云港港是全国十大海港之一,亿吨大港。

港口现有万吨以上泊位30个,2009年,连云港港口共完成货物吞吐量11378.3万吨,名列全国第八,仅次于大连港。

连云港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国际贸易枢纽港,与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多个港口有着密切的通航关系和贸易往来。

连云港港目前主要作业港区由马腰港区(原老港区)、庙岭港区、墟沟港区等组成,已形成运输组织管理、中转换装、装卸储存、多式联运、通信信息及生产、生活服务等功能齐全的大型综合性港口。

(二)港口功能连云港港以集装箱运输和能源、原材料等大宗散货运输为主,商贸流通功能和临港工业发展并重,客运与货运相结合,具备装卸仓储、中转换装、运输组织、现代物流、临港工业、通信信息、综合服务及保税、加工、商贸、旅游等多种功能,逐步发展成为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管理高效、效益显著、文明环保的现代化、多功能的综合性港口。

连云港港

连云港港

连云港港港口概况:地理位置及交通环境连云港港地理坐标为119o 27′ E, 34o 45′ N,位于太平洋西海岸、中国黄海之滨,与韩国、日本等国家主要港口相距在500海里的近洋扇面内。

现为江苏最大海港、苏北和中西部最经济便捷出海口、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是我国沿海主枢纽港和能源外运的重要口岸之一,以腹地内集装箱运输为主并承担亚欧大陆间国际集装箱水陆联运的重要中转港口,集商贸、仓储、保税、信息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沿海商港。

截止2003年末,拥有生产性泊位30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5个,包括煤炭、集装箱、木材、粮食、危险品等专业码头,泊位岸线6 273米,年设计吞吐能力2 265万吨;目前已形成老港区、庙岭港区、墟沟港区三大港区,已经成为一个初具规模,大中小泊位配套,散杂货、集装箱并举,运输功能齐全,内外贸兼顾,以外贸运输为主的综合性国际贸易运输枢纽港。

自然条件水文潮汐。

连云港港为不规则浅海半日潮港。

平均海面2.94m,平均潮差3.39m,平均大潮高潮位4.93m,平均小潮高潮位4.61m,平均大潮低潮位负1.86m,平均小潮低潮位1.79m,实测最低潮位负0.45m,实测最高潮位6.5m,平均涨潮历时5.62h,平均落潮历时6.8h。

气温。

连云港港为暖温带气侯类型。

年平均气温14度;8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25.8度;1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0.6度,但港区一般不结冰,偶有薄冰,无碍船舶航行作业。

雨况港区年均降雨量为852.8mm。

6~9月份为多雨月份,雨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0%以上。

年均降雨天数近百日。

雾况港区多雾月份为3~6个月,每年有雾天数约20天左右。

雾多出现在早晨3~10时,一般不影响港务作业。

导航信息为淤泥质,总长20.35km,水深-9m。

其中外航道63。

--243。

走向,底宽160 m,弯道段底宽为160 m至270 m,通航水深-9m,总长12.35km,3.5万吨级船舶可双向航行,5万吨级可单向航行。

江苏连云港港区资料

江苏连云港港区资料

江苏连云港港区资料.1港口地理位置连云港港地处我国沿海中部,江苏省东北部、黄海海州湾西南岸,南靠云台山北麓、北倚东西连岛,地理坐标34°44′32″N,119°27′28″E。

以国家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连云港市为依托,东距韩国釜山港522 n mile、日本长崎港587 n mile;西至徐州223 km、乌鲁木齐3626km;南距上海港383 n mile、香港1106 n mile;北至大连港342n mile、青岛港107 n mile。

气象连云港市位于江苏省北部,属东亚季风气候,冬季受西泊利亚冷空气控制,干旱少雨,气温偏低,盛行偏北风;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东南季风控制,温、湿度偏高,盛行东南风。

本规划采用连云港新浦气象站(地理坐标34°46´N,119°10´E,距港区约20公里)、大西山海洋站(地理坐标34°47´N;119°26´E,海拔高度,距港区约6公里)的多年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

气象、水文观测点位置见图1-2。

(一)气温本地区属东亚温带季风气候,月平均气温8月份最高,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1月份最低,平均气温℃。

多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日最高气温≥35℃的日数平均每年出现3d。

(二)降水本地区降水有显著的季节变化,每年的6~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3%,其中6月份降水量最大。

而冬三月(1~3月)的降水量,仅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

多年平均降水量年最多降水量 mm年最少降水量 mm日最多降水量 mm(1985年9月1日,为罕见特大暴雨)日降水量≥25mm的天数多年平均 d。

(三)风况连云港海洋站多年风况资料统计结果表明:该地区常风向为E向,季节分布为春、夏季E-ESE向;秋季N、NNE向;冬季NE、NNE向。

1992年以来的6级以上大风天数有所减少。

统计结果详见表1-1,风玫瑰图见图1-3。

江苏连云港港区资料

江苏连云港港区资料

江苏连云港港区资料江苏连云港港区资料2.1.1港⼝地理位置连云港港地处我国沿海中部,江苏省东北部、黄海海州湾西南岸,南靠云台⼭北麓、北倚东西连岛,地理坐标34°44′32″N,119°27′28″E。

以国家⾸批沿海开放城市连云港市为依托,东距韩国釜⼭港522 n mile、⽇本长崎港587 n mile;西⾄徐州223 km、乌鲁⽊齐3626km;南距上海港383 n mile、⾹港1106 n mile;北⾄⼤连港342n mile、青岛港107 n mile。

2.1.2 ⽓象连云港市位于江苏省北部,属东亚季风⽓候,冬季受西泊利亚冷空⽓控制,⼲旱少⾬,⽓温偏低,盛⾏偏北风;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压与东南季风控制,温、湿度偏⾼,盛⾏东南风。

本规划采⽤连云港新浦⽓象站(地理坐标34°46′N,119°10′E,距港区约20公⾥)、⼤西⼭海洋站(地理坐标34°47′N;119°26′E,海拔⾼度26.9m,距港区约6公⾥)的多年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

⽓象、⽔⽂观测点位置见图1-2。

(⼀)⽓温本地区属东亚温带季风⽓候,⽉平均⽓温8⽉份最⾼,平均⽓温27.2℃;⽉平均⽓温1⽉份最低,平均⽓温0.9℃。

多年平均⽓温14.2℃极端最⾼⽓温38.5℃极端最低⽓温-11.9℃⽇最⾼⽓温≥35℃的⽇数平均每年出现3d。

(⼆)降⽔本地区降⽔有显著的季节变化,每年的6~9⽉的降⽔量,占全年总降⽔量的63%,其中6⽉份降⽔量最⼤。

⽽冬三⽉(1~3⽉)的降⽔量,仅占全年总降⽔量的6%。

多年平均降⽔量882.6mm年最多降⽔量1380.7 mm年最少降⽔量520.7 mm⽇最多降⽔量450.7 mm(1985年9⽉1⽇,为罕见特⼤暴⾬)⽇降⽔量≥25mm的天数多年平均8.8 d。

(三)风况连云港海洋站多年风况资料统计结果表明:该地区常风向为E向,季节分布为春、夏季E-ESE向;秋季N、NNE向;冬季NE、NNE向。

江苏连云港港区资料

江苏连云港港区资料

江苏连云港港区资料.1港口地理位置连云港港地处我国沿海中部,江苏省东北部、黄海海州湾西南岸,南靠云台山北麓、北倚东西连岛,地理坐标34°44′32″N,119°27′28″E。

以国家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连云港市为依托,东距韩国釜山港522 n mile、日本长崎港587 n mile;西至徐州223 km、乌鲁木齐3626km;南距上海港383 n mile、香港1106 n mile;北至大连港342n mile、青岛港107 n mile。

气象连云港市位于江苏省北部,属东亚季风气候,冬季受西泊利亚冷空气控制,干旱少雨,气温偏低,盛行偏北风;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东南季风控制,温、湿度偏高,盛行东南风。

本规划采用连云港新浦气象站(地理坐标34°46´N,119°10´E,距港区约20公里)、大西山海洋站(地理坐标34°47´N;119°26´E,海拔高度,距港区约6公里)的多年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

气象、水文观测点位置见图1-2。

(一)气温本地区属东亚温带季风气候,月平均气温8月份最高,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1月份最低,平均气温℃。

多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日最高气温≥35℃的日数平均每年出现3d。

(二)降水本地区降水有显著的季节变化,每年的6~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3%,其中6月份降水量最大。

而冬三月(1~3月)的降水量,仅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

多年平均降水量年最多降水量mm年最少降水量mm日最多降水量mm(1985年9月1日,为罕见特大暴雨)日降水量≥25mm的天数多年平均d。

(三)风况连云港海洋站多年风况资料统计结果表明:该地区常风向为E向,季节分布为春、夏季E-ESE向;秋季N、NNE向;冬季NE、NNE向。

1992年以来的6级以上大风天数有所减少。

统计结果详见表1-1,风玫瑰图见图1-3。

浅析连云港港口发展现状及前景

浅析连云港港口发展现状及前景

浅析连云港港口发展现状及前景连云港是中国东海沿岸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位于江苏省东北部,背靠淮河入海口,地理位置优越,是华东地区重要的枢纽港口之一、连云港港口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备受关注。

连云港港口的发展现状是十分喜人的。

截至2024年,连云港港口已经建立了丰富的港口产业链,包括港口物流、航运服务、港口建筑和海洋工程等多个领域。

港口物流是连云港港口最重要的支撑产业之一,港口自身拥有5000多米的深海岸线,配套设施完善,为物流货运提供了便利条件。

连云港港口还大力发展航运服务,服务于国内外的货运船只,并通过开辟国际班轮航线,加强与其他港口的合作,提升港口的国际影响力。

此外,连云港港口还注重发展港口工程建设,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码头和船坞设施,提高港口的装卸效率,增强港口的吞吐能力。

连云港港口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连云港港口周边的港口竞争激烈,如青岛港、上海港等,这些港口都有着雄厚的资源和强大的综合实力,对连云港港口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压力。

其次,港口运营成本不断上升,包括劳动力成本、燃料成本等,给港口经营带来了负担。

此外,连云港港口的港口深度、港口的航道等也需要不断进行维护和改造,以适应大型船只的进出,进一步改善港口的竞争力。

然而,连云港港口的前景也十分广阔。

首先,随着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不断发展,国际间的物流需求将持续增长,港口的地位和作用也将越来越重要。

连云港港口作为中国东海沿岸的重要港口之一,将会受益于这一趋势,并有机会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节点。

其次,中国政府一直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连云港港口位于黄海、东海和太平洋的交汇点上,地理位置优势非常明显。

因此,连云港港口有望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枢纽港口之一,担当起区域合作和互联互通的桥梁作用。

同时,连云港港口还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海洋旅游资源,可以发展海洋经济和旅游业,进一步提升港口发展的多元化水平。

总之,连云港港口的发展现状和前景都是值得期待的。

江苏连云港港区资料

江苏连云港港区资料

江苏连云港港区资料2.1.1港口地理位置连云港港地处我国沿海中部,江苏省东北部、黄海海州湾西南岸,南靠云台山北麓、北倚东西连岛,地理坐标34°44′32″N,119°27′28″E。

以国家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连云港市为依托,东距韩国釜山港522 n mile、日本长崎港587 n mile;西至徐州223 km、乌鲁木齐3626km;南距上海港383 n mile、香港1106 n mile;北至大连港342n mile、青岛港107 n mile。

2.1.2 气象连云港市位于江苏省北部,属东亚季风气候,冬季受西泊利亚冷空气控制,干旱少雨,气温偏低,盛行偏北风;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东南季风控制,温、湿度偏高,盛行东南风。

本规划采用连云港新浦气象站(地理坐标34°46´N,119°10´E,距港区约20公里)、大西山海洋站(地理坐标34°47´N;119°26´E,海拔高度26.9m,距港区约6公里)的多年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

气象、水文观测点位置见图1-2。

(一)气温本地区属东亚温带季风气候,月平均气温8月份最高,平均气温27.2℃;月平均气温1月份最低,平均气温0.9℃。

多年平均气温 14.2℃极端最高气温 38.5℃极端最低气温 -11.9℃日最高气温≥35℃的日数平均每年出现3d。

(二)降水本地区降水有显著的季节变化,每年的6~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3%,其中6月份降水量最大。

而冬三月(1~3月)的降水量,仅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

多年平均降水量 882.6mm年最多降水量 1380.7 mm年最少降水量520.7 mm日最多降水量450.7 mm(1985年9月1日,为罕见特大暴雨)日降水量≥25mm的天数多年平均8.8 d。

(三)风况连云港海洋站多年风况资料统计结果表明:该地区常风向为E向,季节分布为春、夏季E-ESE向;秋季N、NNE向;冬季NE、NNE向。

辖区航道信息(连云港主港区航道,徐圩航道,赣榆航道,灌河航道)

辖区航道信息(连云港主港区航道,徐圩航道,赣榆航道,灌河航道)

辖区航道信息(连云港主港区航道,徐圩航道,赣榆航道,灌河航道)辖区航道信息连云港VTS区域内共有四条主要航道,分别为赣榆港区5万吨级航道、连云港区25万吨级航道(包括5万吨级老港区航道、15万吨级庙岭航道和5万吨级墟沟航道)、10万吨级徐圩港区航道和2万吨级灌河口航道。

1、连云港港25万吨级航道。

该航道于2012年12月9日零时起正式开通使用。

该航道为25万吨级散货船单向乘潮航道,全长52.9千米,由旗台段、外航道内段和外航道外段三部分组成。

外航道有效宽度270米,自36号灯浮附近向内航道有效宽度增至290米;旗台段航道最小有效宽度520米,最大有效宽度672米。

航道旗台段、外航道内段设计底标高为-19.8米,外航道外段设计底标高为-20.3米。

连云港港25万吨级航道参数表航道名称轴向(度) 轴线起止点(WGS-84)长度(千米)有效宽度(米)设计底标高(米)连云港港25万吨级航道旗台段292-112起34°44′20.38″N119°29′15.99″E1.4 520/672 -19.8止34°44′03.60″N119°30′06.30″E连云港港25万吨级航道外航道内段243-063起34°44′03.60″N119°30′06.30″E15.9 270/290 -19.8止34°47′58.72″N119°39′25.49″E连云港港25万吨级航道外航道外段243-063 起34°47′58.72″N119°39′25.49″E35.6 270 -20.3连云港15万吨航道、老港区航道和墟沟航道航道名称航道长度(千米) 航道轴向(度)轴线起止点(WGS-84)设计通航水深(米)疏浚水深(米)有效通航 宽度 (米)连云港港15万吨级 航道庙岭段2.689 090-270起34°45′10.96″N119°26′44.31″E-15.5 -16.0 230止34°45′10.96″N119°24′58.59″E 老港区航道0.8090-270起34°44′43.10″N 119°27′55.94″E-10.5 -11.0 140止34°44′43.10″N119°27′24.49″E 墟沟航道1.4090-270起34°45′09.07″N 119°24′58.59″E-10.5 -11.0 259止34°45′09.07″N119°24′03.41″E2、连云港港徐圩港区航道。

闫胜自 物流作业

闫胜自  物流作业
中国连云港
1.港口简介 2.组织结构 3.港口现状 4.发展目标 5.规划设想
港口简介

连云港港地处中国沿海中部的海州湾西南岸、江 苏省的东北端,位于北纬34°44',东经119°27' (主要港区)。港口北倚长6㎞的东西连岛天然屏 障,南靠巍峨的云台山,为横贯中国东西的铁路 大动脉——陇海、兰新铁路的东部终点港,被誉 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和新丝绸之路东端起点, 是中国中西部地区最便捷、最经济的出海口。

发展目标



一是吞吐量,2005年达到5000万吨,力争 2010年进入亿吨大港行列; 二是集装箱,力争每两年上一个百万 标箱台阶,到2010年争取达到300万标箱; 三是现代物流,加快构筑以港口为中 心的现代物 流体系,力争2010年建成苏北 鲁南地区乃至沿陇海线规模最大、最具竞 争力的物流中心。



连云港港目前拥有包括集装箱、散粮、焦炭、煤炭、矿 石、氧化铝、液体化工、客滚、件杂货在内的各类码头 泊位35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30个;与160多个国家 和地区的港口建立通航关系,辟有至欧洲、美洲、中东、 东北亚、东南亚等集装箱和货运班轮航线40多条,并开 通了至韩国仁川、平泽两条大型客箱班轮航线。 根据规划,连云港港未来将形成由海湾内的连云主体港 区、南翼的徐圩和灌河港区、北翼的赣榆和前三岛港区 共同组成的“一体两翼”总体格局。根据腹地国民经济 与社会发展规划,综合分析影响港口吞吐量发展的各种 相关因素,预测连云港港2010及2020年吞吐量将达1.2 亿吨和1.9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340万TEU和800 万TEU。
港口现状

港口现状 ,泊位现状2006年底,连云港港共有泊位41个, 岸线总长度为7618m,其中生产性泊位35个(含2个待泊泊 位),非生产性泊位6个。在生产性泊位中(不含待泊泊位), 10万吨级泊位1个,7万吨级泊位3个,5万吨级泊位1个,3.5 万吨级泊位2个,3万吨级泊位1个,2.5 万吨级泊位5个,2 万吨.6万吨级泊位1个,1.5万吨级泊位6个,1万吨级泊位8个, 0.5万吨级及以下泊位4个。除煤炭、散粮、木材、集装箱和 液体化工品等12个专业泊位外,其余20个泊位基本上为2万 吨级以下的通用散、杂货泊位。生产性泊位主要分布 连云 港港墟沟三期59#通用泊位西侧 客滚码头改建工程可行性研 究报告于马腰港区(原老港区)、庙岭港区、墟沟港区以及灌 河口港区,泊位总长度7255m,年综合通过能力4077万吨。 泊位组成具有大中小配套、专用泊位与通用泊位并举的特点。 墟沟三期59#通用泊位已于2006年8月建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连云港港区资料
2.1.1港口地理位置
连云港港地处我国沿海中部,江苏省东北部、黄海海州湾西南岸,南靠云台山北麓、北倚东西连岛,地理坐标34°44′32″N,119°27′28″E。

以国家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连云港市为依托,东距韩国釜山港522 n mile、日本长崎港587 n mile;西至徐州223 km、乌鲁木齐3626km;南距上海港383 n mile、香港1106 n mile;北至大连港342n mile、青岛港107 n mile。

2.1.2 气象
连云港市位于江苏省北部,属东亚季风气候,冬季受西泊利亚冷空气控制,干旱少雨,气温偏低,盛行偏北风;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东南季风控制,温、湿度偏高,盛行东南风。

本规划采用连云港新浦气象站(地理坐标34°46´N,119°10´E,距港区约20公里)、大西山海洋站(地理坐标34°47´N;119°26´E,海拔高度26.9m,距港区约6公里)的多年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

气象、水文观测点位置见图1-2。

(一)气温
本地区属东亚温带季风气候,月平均气温8月份最高,平均气温27.2℃;月平均气
温1月份最低,平均气温0.9℃。

多年平均气温14.2℃
极端最高气温38.5℃
极端最低气温-11.9℃
日最高气温≥35℃的日数平均每年出现3d。

(二)降水
本地区降水有显著的季节变化,每年的6~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3%,其中6月份降水量最大。

而冬三月(1~3月)的降水量,仅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

多年平均降水量882.6mm
年最多降水量1380.7 mm
年最少降水量520.7 mm
日最多降水量450.7 mm(1985年9月1日,为罕见特大暴雨)
日降水量≥25mm的天数多年平均8.8 d。

(三)风况
连云港海洋站多年风况资料统计结果表明:该地区常风向为E向,季节分布为春、夏季E-ESE向;秋季N、NNE向;冬季NE、NNE向。

1992年以来的6级以上大风天数有所减少。

统计结果详见表1-1,风玫瑰图见图1-3。

表1-1 风速特征值统计表
Table 1-1 Wind speed eigenvalue statistics
风速≥6级大风天数
212237
(d)
(四)雾
多年平均雾日数(能见度≤1km)20d,最多36d,最少11d。

全年以3~4月雾日数最多。

雾的出现以晨雾居多,一般上午10时后消散,全天有雾时很少。

图1-3 连云港大西山海洋站风玫瑰图
Figure 1-3 Lianyungang Daxishan ocean station wind rose diagram
图1-4 连云港大西山波玫瑰图
Figure 1-4 Lianyungang Daxishan wave rose
(五)相对湿度
年平均相对湿度70%。

(六)灾害性天气
1、台风
连云港地区受台风影响不太严重,基本为台风边缘影响。

多年统计资料表明影响江苏的台风平均每年1.5次。

1997年的9711号在山东登陆时对连云港地区的影响较大,台风过境时新浦实测最大风速32m/s,风向ESE;连云港海洋站最大风速瞬时35m/s,风向不详。

因港区的地形特征而产生狭管效应,局部风速较大。

2000年12号台风对连云港外围有些影响,台风过程降雨量达到890mm,为
近20年来的最大值。

2、寒潮
连云港地区的寒潮影响每年为3-5次,寒潮带来大风和降温。

50年代最低气温曾有过-18.1℃的记载,近年来最低气温基本在-11℃左右。

3.雷暴
连云港地区所处地理位置,经常受到江淮气旋和黄河气旋的双重影响,常有雷暴出现,并伴随有雷雨大风,对港区作业产生影响。

2.1.3 水文
(一)潮汐
连云港地区受南黄海驻波系统控制,无潮点位于本海区东南部外海约34°N;
122°E附近。

处在连云港北部的海州湾湾顶为潮波波腹所在,连云港地区距海州湾顶较近,潮差较大,潮流流速则相应偏小。

1、验潮情况
连云港的潮位观测自1951年开始在海峡中部报潮所设站,1986年6月撤站,同年庙岭站开始验潮。

期间两站进行了半年的对比观测,结果表明两站潮时相差十分钟,潮位值相差不大。

连云港西大堤工程的修建,港区内潮汐状况发生变化。

1993年西大堤全部合拢,庙岭站完全处在人工海湾水域内,受到海湾内潮波反射影响,这时年平均潮差达到最大值。

为了进一步分析研究湾内潮位变化情况,1994年8月在湾口向内至湾顶沿程4站进行了一个月的同步潮位观测。

2、潮汐性质
根据多年来连云港报潮所潮位资料统计得出,本海域属正规半日潮,日潮不
等现象不显著。

3、基面关系
根据1975年连云港审定的理论最低潮面与连云港零点的关系,各基面相互关系如下:
当地平均海面
“56”黄海基面
连云港理论最低潮面
(连云港验潮零点)
4、潮位特征值
根据上述实测潮位站的同步资料分析,涨潮潮波进入主体港区东口门后,受地形及工程建筑物阻挡,潮波逐渐变形。

沿程潮差不断增大,但增幅较小。

各站潮位特征值(以连云港理论最低潮面起算)见表1-2。

两翼新港区因处于前期研究阶段,潮位特征值可参考下表。

表1-2 各站潮位特征值单位:m
Table 1-2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water level stations
5、设计水位
根据上述资料统计分析,初步得出本次规划各港区的工程设计水位如表1-3:表1-3 各港区工程设计水位表单位:m
Table 1-3 Each port engineering design water level indicator
6.乘潮水位
根据验潮资料统计:乘潮2小时保证率为90%的水位3.84m。

(二)波浪 1、波况
连云港规划北港区拟沿西大堤向南扩展,规划东港区背靠云台山,东邻黄海,其东北方向有东、西连岛为天然屏障。

西大堤建成后,连云港港区成为一半封闭的海湾,港区水域大多波浪较小,仅有东部港区受外海波浪影响较大些。

根据连云港大西山海洋站(地理位置34°47´N ;119°26´E)多年实测波浪资料、东港区南侧羊山岛测波站(地理位置34°42´N ;119°29´E)短期实测波浪数据,本海区波况统计分析详见表1-4:
表1-4 各站波浪特征值统计表
Table 1-4 All stations wave characteristic values tab
上述统计分析表明,两站的常、强浪向基本一致,均为NNE- NE向,实测波型多为风浪、风浪与涌浪组成的混合浪。

冬、春季以W、NNE向为主,夏、秋季以E-ESE向居多。

本海区测得的最大波高H max为4.6.m的大浪(波向NNE)是由寒潮大风造成的风涌混合浪。

波玫瑰图见图1-4。

2、设计波要素
根据连云港大西山海洋站的长期实测波高资料、羊山岛的短期数据及气象站的设计风速资料推算出外海设计波要素,经浅水折射、绕射、缓坡地形引起的底摩擦衰减,传至规划港区前沿,初步推算出规划港区处的设计波要素(五十年一遇,设计高水位时)如表1-5:
表1-5 各港区设计波要素表
Table 1-5 Each port design wave elements tabl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