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产业政策法律制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合集下载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上化、员工培训的在线化等。未来,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需要加强数
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引进。
02
全球化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流和国际人才流动越来越频繁。人力资源
服务产业园需要加强对全球人才市场的整合和开发,提高国际化的能力
和水平。
03
专业化
随着产业分工的细化,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需要加强专业化建设,提高
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
总结词
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不匹配是目前人力资源 服务产业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详细描述
在当前的经济发展环境下,人力资源的需求 不断变化,而人力资源供给往往不能及时适
应这种变化,导致供需不匹配。
招聘模式创新与拓展
总结词
招聘模式需要创新和拓展,以适应新时代的人力资源 需求。
详细描述
传统的招聘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人力资源需求 ,需要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工具,创新招聘模式, 提高招聘效率和质量。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前景
合作机制建立
需要加强与国际组织和企业的合 作,建立稳定的合作机制,推动 人力资源服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人才培养与引进
需要加强对国际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提高人才素质和竞争力,为国际 合作与交流提供人才保障。
文化交流与传播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需要关注文化 交流与传播,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 理解和融合,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播 。
服务外包与合作交流
总结词
通过服务外包和合作交流等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 效率,推动产业升级。
详细描述
建立服务外包平台,将企业的非核心业务进行外包,集 中精力发展核心业务,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同时加强 与其他产业园区、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共享资源、互 利共赢,推动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顾功耘《经济法教程》笔记(产业调控法律制度)【圣才出品】

顾功耘《经济法教程》笔记(产业调控法律制度)【圣才出品】

第十六章 产业调控法律制度【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产业调控法概述1.产业与产业调控(1)产业是关于生产经营活动中提供同一产品或者同一劳务的各个企业、行业、部门的总称。

产业不仅包括第一、第二产业,而且包括第三产业。

(2)产业调控是运用产业政策实现的一种调控,它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组成部产业与产业调控 产业调控法概述 产业调控法的概念与特征 我国产业调控法之考察 保护、扶持战略产业制度 产业结构调控法律制度 巩固、促进基础产业制度 调整、援助衰退产业制度 产业组织调控法律制度的目标 产业组织调控法律制度 产业组织调控法律制度的内容 产业组织调控法律制度的措施 科学技术进步法律制度 产业技术调控法律制度 产业技术创新法律制度 技术成果转化法律制度 技术引进促进法律制度 经济特区法律制度 区域经济调控法律制度 中西部地区优惠制度产业调控法律制度分。

是政府设计有关产业发展,特别是关于产业结构演变的政策、目标和政策措施的总和。

2.产业调控法的概念与特征(1)产业调控法的含义产业调控法是调整国家运用产业政策,对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技术和区域经济发展进行调控过程中发生的产业调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产业调控法的特征①综合性a.调整对象具有综合性,它包括了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技术和区域经济发展等;b.调整方法具有综合性,它由财政手段、金融手段、直接规制手段及行政指导手段等构成;c.调整领域具有综合性,它涵盖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内的各行各业。

②协调性a.体现为它与其他各项法律制度的配套,如产业调控至少涉及规划、计划、财政、金融、价格、外贸等诸多手段的综合运用,相互配合才能实现。

b.体现为它自身内部的配合,如采用鼓励、促进、限制或者禁止的措施,以及在产业结构法、产业组织法以及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法中的协调。

③灵活性由于产业政策具有很强的阶段性,应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势,对原有的规范进行适时的完善。

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

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

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随着人们对于环境保护认识的逐步提升,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

而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则显得尤为重要。

现已有多个法律法规管控着环境保护,但随着环境形势的变化与发展,这些法律法规也需要同步完善。

一、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现状目前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体系已经建立起来,相关法规也纷纷出台,如《环境保护法》、《空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此外,还有详细规定了环境保护的配套政策,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资源税制度等。

然而,当前环境保护法律制度面临的问题依然存在:1.法律法规缺乏实施力,执行力度不够,甚至出现法律效应不明显的情况。

2.环境治理缺乏协调性,各个部门间不够配合,容易造成各自为政,影响环境治理效果。

3.环境保护制度不够完善,对新出现的环境问题缺乏相应的管控措施,有时需要依靠高压手段来解决。

二、完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思路要完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提高法律法规的实施力,加强执行监管力度。

相关部门要制定明确的工作方案,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监测与检查,对违法行为严格打击。

2.加强各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

搭建跨部门联动机制,共同制定环境保护方案,实现协作治理。

此外,还应该注重公众的参与,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

3.加大投入力度,实现环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环保产业的发展需要政策支持和足够的资金投入。

政府应当制定财政支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加入环保产业,提高环保技术研发能力。

4.依法严惩违法行为。

要加强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使其产生必要的震慑作用。

特别是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重大事件,应当给予严厉的处罚。

三、未来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发展趋势面对世界各国面临的环境挑战,我国正在积极推进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未来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强化环境保护领域的法律法规,提高环保标准和质量。

在制定相应政策时,要注意兼顾其可操作性和公众满意度,切实落实法律环保规定,为生态文明建设打好基础。

营商环境领域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营商环境领域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营商环境领域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一、问题描述中国近年来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制度不健全:尽管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投资促进政策和措施,但缺乏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制度使得部分企业难以依法办事。

此外,在实践中也存在执法不严格、执行力度不足等情况。

2.市场准入壁垒高:某些行业对外资企业开放程度相对较低,市场准入壁垒阻碍了国内外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

特别是在金融服务、能源资源和电信领域,尚未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3.知识产权保护有待加强:虽然中国已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出台了相关法律政策,并成立了专门机构进行监管。

但仍时有侵权行为发生,且处理速度相对较慢,给创新企业带来困扰。

4.行政审批繁琐:一些需要办理的手续繁多、耗时长,导致企业很难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注册和审批。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在审批过程中存在不当干预和以权谋私的问题,损害了公平竞争环境。

二、建议提出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发展持续健康增长,以下是几点建议:1.完善法律制度: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修订工作,并推动其贯彻执行。

同时要注重加强对新领域、新模式下经济活动的监管力度,保障公平竞争环境。

2.降低市场准入壁垒:促进市场开放和自由贸易,在符合国家安全和产业政策的前提下,逐步减少外资准入限制。

鼓励并支持外资企业参与本土市场竞争,并倡导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

3.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在行政执法上加大打击侵权行为力度,并提高司法赔偿标准。

“守法有力,违法必究”将成为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原则。

4.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推动实施“一网通办”等在线服务平台,整合各项审批事项与手续,并提供标准、透明、高效的服务。

同时要加大对地方政府干预和腐败问题的打击力度,确保公平竞争环境。

5.加强监督与执法:建立健全营商环境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发布相关数据和报告。

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的惩罚力度,严厉打击以权谋私、腐败现象,并激励依法经营行为。

第二十章 产业法律制度

第二十章 产业法律制度

案例讨论:司法部诉 案例讨论:司法部诉AT&T公司案 公司案
13
产业技术关系
技术应用和创新
4
第二节 产业结构调节法律制度
背景资料: 背景资料:我国现有产业政策
产业结构法的核心在于促进产业结构合 产业结构法的核心在于促进产业结构合 核心 理化、高级化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理化、高级化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一、产业结构合理化制度 (一)整体产业结构规划制度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 (2005)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 ) 《产业机构调整指导目录》 产业机构调整指导目录》
第二十章 产业调节法律制度
第一节 产业调节法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产业是关于生产经营活动中提供同一产品或者同一劳 产业是关于生产经营活动中提供同一产品或者同一劳 务的各个企业、行业、部门的总称。 务的各个企业、行业、部门的总称。 产业政策是国家为了优化本国产业布局 是国家为了优化本国产业布局、 产业政策是国家为了优化本国产业布局、推进产业机 构合理发展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调整供给) 构合理发展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调整供给) 产业法是调整国家产业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发生的 产业法是调整国家产业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发生的 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实体、程序) 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实体、程序)
11
二、产业技术调节法律制度
1、产业技术法的目的 、 促进产业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 促进产业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 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根本动力是科技进步 劳动生产率提高、 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成本下降 生产方式发生变革或出现新产业 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以提高经济发展的技术含 量为前提 2、主要内容 、 科学技术进步法、产业技术创新法、 科学技术进步法、产业技术创新法、落后技术淘汰法 技术成果转化法、 技术成果转化法、技术引进法 12

经济发展使用注意事项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政策风险和社会稳定问题

经济发展使用注意事项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政策风险和社会稳定问题

经济发展使用注意事项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政策风险和社会稳定问题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指标,但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注意一些重要的事项,以避免出现政策风险和社会稳定问题。

本文将从政策风险和社会稳定两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注意事项。

一、政策风险1. 法律框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的法律框架,以确保各项政策的有效实施。

政府应加强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设,制定和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加强对法律的解释和执行力度。

2. 宏观调控:政府应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合理运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工具,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同时,要加强预警机制的建立,及早发现和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3. 市场监管: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各种经济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率,确保市场健康发展。

二、社会稳定问题1. 稳定就业:经济发展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因此要注重就业问题。

政府应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就业压力。

同时,要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

2. 收入分配:合理的收入分配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加强收入分配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减少贫富差距,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构建和谐社会。

3. 社会保障: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权益。

政府应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服务,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4. 公共安全:保障公共安全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加强公共安全建设,提高社会治安水平,减少各种安全隐患,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政策风险和社会稳定问题是必须要重视和解决的。

只有加强政策调控,保障民生福祉,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引导和推动经济发展,同时关注民生问题,保障社会稳定。

这样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良性循环,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做出贡献。

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法律保障机制的构建

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法律保障机制的构建

是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重要手段, 是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 律化 程度不高, 对 实施产业政策行为的规范和法律 责任条款 由之路。 法律是社会关 系的调节器, 加强法律保障, 充分发挥 不明确 。 亟待健全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宏观调控的法律机制,
法律的规范、 引导 、 促 进 和保 障作 用 , 才 能保 障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实现 战 略 性 新兴 产业 政 策 的法 治化 。
最后, 建 立 相 关政 策 的立 法 。 为吸 引更 多 的 资源 和 要 素 进 影 响 了战 略 性 新 兴 产业 的发 展 , 对这些行为, 领 导 部 门要 加 强
权立法, 扩大战略性 新兴产业领域中知识产权保 护的范围, 就
要 注 意 与相 关 产 业 的特 点 相结 合 , 针 对不 同的产 业 制定 不 同 的
其次, 加 大 立 法 协调 。 我 国产 业 政 策 的制 定和 实 施 分属 于 标准, 适 当扩大知识产权保护范围。
各 行业的主管部门, 因此各部门在具体产业政 策的制定和实施
1 0 0 j 人 民 论 坛 . P E O P L E - s T R I B U N E
识产权法律体系等不完善, 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战略性新兴产业 键; 建立知识产权风险防范机制, 当发生知识产权纠纷时, 要
领 域 中的知 识 产 权 保 护。 在 新 形 势下, 战 略 性 新 兴产 业 的发 展 积极利用法律 武器 来保 护自身的合法权 益 , 推动战略性新兴
战略 性新兴产业需要关键技术、 人才、 项目、 资金等要素的支 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保护认识不足, 忽视对知识产权的 撑, 良好 的法律环境也是吸引投资的良好保障。 综合运用法律 法 律 保 护, 造 成 在 实 际操 作 中存 在 自我 知 识 产 权保 护 流 失 或

我国民营经济权益保护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民营经济权益保护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民营经济权益保护的问题及对策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就是权益保护不足。

本文将探讨我国民营经济权益保护的现状及对策。

一、现状分析1.权益受侵害我国民营企业在权益保护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

由于法律制度不完善,政府官僚不作为,以及社会舆论环境的影响等诸多原因,许多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遭到了侵害。

例如,一些政府官员滥用职权,对民营企业进行不公正的政策倾斜,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

而在一些地方,民营企业还遭受了强制拆迁、侵占土地、拖欠工程款等问题,这些行为都损害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2.司法保护不力虽然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保护企业的权益,但是在实际执行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些民营企业在维权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复杂、漫长的诉讼程序,还有一些司法机关对于民营企业的保护力度不够,让企业难以维权。

3.投资环境不稳定由于我国的政策环境经常变动,投资环境的不稳定性也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政府发布的一些产业政策和市场规则缺乏透明度,让企业难以预测和应对未来的市场变化。

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上,政府的行政干预和非市场化的干预频频出现,让企业难以在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对策建议1.完善法律制度尽管我国已经制定了不少的法律法规来保护企业的权益,但是在实际执行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

因此,完善法律制度是保护民营企业权益的核心。

政府应该在法律制定和执行方面下大力气,制定更加明确、完善的法律规定,为企业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

2.加强监管政府应该建立更加有效的监管机制,对于一些侵害民营企业权益的行为进行及时的处理和制止。

同时,政府部门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加强对于政策干预、不公平竞争等不正当行为的打击力度,为民营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3.促进市场化改革政府应该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简化审批程序,消除不必要的政府干预,给予企业更多的市场信心。

经济法第3章 产业法律制度

经济法第3章  产业法律制度
10
④ 法国。法国和英国差不多,在1973年世 界石油危机和经济危机爆发以前并不支持中小企 业的发展,甚至还有抑制,出现扶持立法新局面 的时间是在这之后。 ⑤ 德国。德国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 才改变对中小企业抑制态度的。 (3)我国中小企业的立法 我国对中小企业给予特别关注是在进入21世 纪以后。
3
① 产业结构关系。即国家根据产业法在调控 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经济要素之组成、比例、分 布、相互影响等关系中所形成的特定的经济社会 关系。 ② 产业组织关系。即国家根据产业法在对同 一产业内的市场主体资格或形态、相互关系、产 业合理化布局等方面进行调控时所形成的特定的 经济社会关系。 ③ 产业技术关系。 ④ 产业布局关系。即国家根据产业法在调控 若干重要产业的空间分布过程中所形成的特定的 经济社会关系。 ⑤ 其它相关社会关系。
12
(3)多元健全的融资保障制度 多元健全的融资保障制度是美国切实解决中小 企业发展资金瓶颈难题的有效制度。 (4)功能齐全的社会化服务制度 功能齐全的社会化服务制度是美国小企业成功 的另一个有力保障。
11
3.2.2 国外中小企业促进法律制度 1)美国 美国促进小企业发展的法律制度有:运作高效 的组织管理制度、稳定配套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制度 、多元健全的融资保障制度、功能齐全的社会化服 务制度。 (1)运作高效的组织管理制度 运作高效的组织管理制度是美国扶持小企业发 展的基本经验之一。 (2)稳定配套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制度 稳定配套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制度是美国扶持小 企业发展的又一经验。
2
2)产业法 (1)产业法的定义 产业法是调整国家产业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所 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体现产业政 策实体性内容的法律规范和产业政策制定与实施程序 的法律规范两部分。 (2)产业法的调整对象 由产业法的定义可知,产业法以国家在产业政策 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为调整对象,具 体包括以下几类:产业结构关系、产业组织关系、产 业技术关系、产业布局关系、其它相关社会关系。

粤东西北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粤东西北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联系增加,和扩大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的。区域合作组织如只有加快速度发展区域经济合作,为了更好地迎接挑战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应 该做好泛珠三角,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必须每一个展览,优势互补,加快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融合,提高市场竞 争力。目前,产业转移,应采取以下对策促进区域产业的竞争力。
二、粤东西北承接产业转移现状分析
(一)粤东西北承接产业转移现状
从沿海高梯度地区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低梯度地区主要包括:工业传输模式由政府和市场效果和经济交流与合作。 珠江三角洲的东部沿海城市利用中西部地区资源优势,与中西部地区合作或合资企业。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东中西 部经济技术开发区,如珠江三角洲的加工贸易转移进行江西省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吸引了300多家公司在珠江三
角洲,“香港工业园区”也将在开发区的完成。
从产业转移的产业,从1990年代初大珠江三角洲东部沿海城市将一些低利润、高物耗、高能源消耗、劳动密集 型产业转移到低成本地区,广东等糖行业由于成本上升和下降,转移到广西和云南两省。
从产业转移的路径上看,表现为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主要转移到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附近,可以获得廉 价的劳动力,而且还降低了运输成本,资源密集型产业主要被送往在中西部资源丰富的省份和地区。
产业转移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无论是对迁出地,还是对接受地,至今都没有完善的扶持机制和补偿机制。对迁出 地来讲,地方政府是不愿本地企业外迁的,企业也因迁移成本太高而不愿迁移。对接受地来说,大量高耗能、高污染、 低附加值的产业转移会给当地的生态环境、资源环境、市场环境等带来巨大变化,其
三、推进粤东西北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
(二)粤东西北承接产业转移的困境
.产业辐射能力不足

产业法

产业法

我国有关产业政策的立法和法规性文件的制定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为了 发展第三产业,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2年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的决定》,国务院办公厅于2008年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 施的实施意见》;为了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促进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全国人大常委会分别于1993年和1996年颁布了《科学技术进步法》(2007 年修订)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 构,推进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3年颁布了《农 业法》(后于2002年修订),国务院办公厅于1999年转发了农业部《关于当前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若干意见》以及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 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为了发展汽车 工业并使其于2010年前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务院于1994年印发了 《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为了对产业实施有效的调控,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 业素质,国务院于1994年印发了《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在该纲要的 指导下,其他各项配套或单项的法律、法规逐步出台,如1995年《指导外商 投资方向暂行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后分别于1997、2002、 2007年修订)、1997年《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 录》、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的决定》、2000年《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2002年《中小企业促进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 2007年《禁止进口限 制进口技术目录》、2008年《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若干政策》、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等;为了发展区域经济,国务院2008年发布了 《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 和《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等。上述我国产业 立法现状表明,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已日益重视利用产业政策,并逐步 提高其法律化程度。这些法律和法规性文件在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素 质和产业技术水平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14年高考政治万能答题模板:“措施类”主观题解题思路

2014年高考政治万能答题模板:“措施类”主观题解题思路
材料二 我国的石油主要从西亚、北非进口。2007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创历史新高。由于国际油价上涨,进口单价大幅度上升,按照2006年的进口平均单价计算,2007年中国多支付152.62亿美元。
结合材料一、二并运用有关哲学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做好能源安全工作
参考答案:①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要重视内因,中国解决能源问题关键要靠自己,立足国内,中国对新疆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是立足国内保障能源安全的具体体现;(4分)②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要重视外因,中国解决能源问题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中国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与其他国家合作。(4分)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我国在能源问题上,实施进口多元化,领先科技积极开发各种清洁能源,是我国在解决能源问题,保障能源安全的创新举措。
(三)哲学措施:
结合材料分析、回答,答题模式为:原理+方法论+具体措施。
1、找准题目中解决什么问题的措施。
2、从经济或政治常识角度归纳出这些措施有哪些。一般是针对材料中存在的问题找解决的方法。必须从材料中寻找突破口。
3、分析这些措施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并按哲理进行分类。
4、解此类问题,不是简单的回答原理与方法论,而重点是在于解决的措施。
三、教材中的具体措施:
政治常识:(1)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国家怎样履行职能(政府怎样行使经济职能);(3)怎样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国家怎样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5)怎样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6)怎样做到依法治国;(7)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8)怎样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荣誉利益;(9)怎样加强党的建设、怎样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10)怎样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11)怎样贯彻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12)怎样坚持我国的外交政策。

法考经济法知识点

法考经济法知识点

2024法考经济法知识点2024年法考经济法知识点梳理随着2024年法考的临近,考生们对于经济法的知识点梳理和备考策略越来越关注。

经济法作为法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涉及面广,知识点繁多,因此在备考过程中需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根据历年法考经济法的命题趋势和规律,对2024年法考经济法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的备考建议。

一、宏观经济法1、市场竞争秩序法律制度:重点掌握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

对于反不正当竞争法,需要掌握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构成要件及法律责任;对于反垄断法,需要理解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经营者集中的法律规制。

2、投资法律制度:重点掌握公司法、证券法和破产法。

对于公司法,需要掌握公司的设立、组织机构和终止事由;对于证券法,需要掌握证券发行、交易和上市的相关规定;对于破产法,需要了解破产程序和破产财产的分配规定。

3、税收法律制度:重点掌握税法基本原理、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主要税种的相关规定。

同时,还需了解税收征管法律制度和税收法律责任。

4、金融法律制度:重点掌握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和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对于中国人民银行法,需要了解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职责;对于商业银行法,需要掌握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业务范围和风险管理制度;对于银行业监督管理法,需要了解银监会的监管职责和监管措施。

二、微观经济法1、产业政策法律制度:重点掌握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等相关规定。

2、土地管理法律制度:重点掌握土地管理的基本原则、土地权属制度、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用途管制等相关规定。

3、资源开发利用法律制度:重点掌握水法、矿产资源法和森林法等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规定,了解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4、环境保护法律制度:重点掌握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环境污染防治和自然生态保护的相关规定。

同时,还需了解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和环境监测等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教案)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教案)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共郑州市委党校新密市分校周明杰I.教学目的1.了解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内涵.2。

了解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3.理解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4.理解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措施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途径。

II.教学要求教师通过讲授,使学员树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理念,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III.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措施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途径.难点:经济发展的内涵以及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IV.教学过程步骤一:新课导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于十七大,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得到深化,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一项重要而十分艰巨的任务,《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更是提出“十二五”时期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要实现这一转变,它与调整经济结构是高度相关、相辅相成的,其中,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更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现和依托.所以,本讲专题课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在剖析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具体路径。

步骤二:讲授新课一、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的转变(一)经济增长的内涵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因就业人数增加、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包括物质产品和劳务)在数量上的扩大和增加.它反映了一国国民经济总量的变化状况。

经济增长的快慢一般用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来衡量。

我国的GDP数据:经济增长方式分为二种:一种为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在这一种增长方式中,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在原有技术水平基础上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增长而实现。

另一种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在这种方式下,经济增长主要靠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来实现。

(二)经济发展的内涵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整体演进,它不仅包括这一国家或地区经济的量的增长,而且还包括经济的质的变化.具体而言,经济发展还包括以下三层涵义:第一,经济量的增长;第二,经济结构的优化;第三,经济质量的提高.经济发展涵义的最高境界是体现人的思想、观念、心理和行为的现代化,即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社会进步。

在承接产业转移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承接产业转移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承接产业转移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产业转移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企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发达国家的企业已经开始将其生产基地转移到人工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以获得更高的利润空间。

这种产业转移的趋势,既带来了机会,也带来了挑战。

在承接产业转移时,企业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很多,以下就是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

企业在承接产业转移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人才和技术转移。

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企业需要确保能够顺利地将原有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转移到新的生产基地。

这不仅包括技术设备的迁移,还包括员工的培训和技术知识的传承。

在新的生产基地,企业需要建立起高效的技术转移机制,确保生产能力不会因为技术和人才流失而受到影响。

企业在承接产业转移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是供应链和物流。

产业转移会导致供应链的重新布局和物流体系的调整。

企业需要重新评估原有的供应商和物流合作伙伴,以确保能够在新的生产基地得到良好的支持。

企业需要重新设计物流体系,确保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运输效率和成本控制。

这需要企业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投入相当大的精力和资源,以确保供应链和物流的顺利转移和调整。

企业在承接产业转移时还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法律和政策的影响。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和政策环境会对企业的产业转移产生重大影响。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可能存在着严格的劳工法和环保法规,对企业的生产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企业需要在承接产业转移之前对目标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和政策进行仔细的研究和分析,确保自己的生产活动能够合法合规地进行。

在承接产业转移时,企业还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文化差异、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等。

这些因素都会对企业在新的生产基地开展业务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企业需要对这些因素充分了解,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在承接产业转移时,企业需要关注的问题非常多,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

只有充分了解目标地区的环境和条件,做好全面的规划和准备工作,才能够确保产业转移的顺利进行,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成功实施。

论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法的变革

论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法的变革
2 .充 实税 收 法 律 制 度

税 收是实现宏观调控 的重要手段之一 ,经济体制下 ,想要 依靠市场 机 制的作用来完全实现环境保护 的目标是几无可能 的。所 以 ,对环境税 收则成 为了一项重要 的经济调节杠杆 。现今 ,环境税制 已在很 多国家作 为环境政策 的主要手段被建立 ,而我 国在这方面的立法还需加强 。 3 .调 整 产业 政 策 法 律 制 度 要 分别把 实现可持续发展 和尊 重生态 规律作 为产业政 策法 的指 导 思想与基本原则 ,并 大力支持对可持续发展有促进作用 的技术与制度 的 创新。在完善有害 产业 生 产工艺 的同 时改 进其设 备 的强制 淘汰制 度 。
并逐渐改善重大问题 的公众参 与制 度、综合决 策制度 、清洁生 产制 度
等。 除上述措旅外 ,还应建立生态 本位 的金 融 法 律制度 ,完善政府 采 购制度 ,建立和完善会计 、审计制度以及进行竞争 法 、价格法 、消费法 等诸多领域的变革。
总而言之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必须进行经济法的变革 。这是一项

1 .完善 计 划 法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涉及到了国民经济 的各个方 面 ,它是人类 发展过 程 中的一项重大改革 ,需要 有可持续 的计划 实施来促进 可持续发 展的实 现 。要对计划法进行完善 ,以突出国家计划的宏观性 、战 略性 、政策性 和强制性 。在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时候应该 确定以可持续发 展思想 为指导 ,在确定经济调控 目标和计划指标时要以资源的可持续 利用为指 导 ,在确定宏观经济政策时要 以生态本位为基础。
在经济增长 、人 口、资 源、 自然环境 等形成 的压力 下 ,人类 提 出 了一种新的发展理念—— 可持续 发展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 , 世 界各 国纷 纷改变传统发展模式 ,进而引起 了对传 统法律 变革 的风 潮 。而经 济法 变革是所有法律变革的重 中之 重 ,它 因维 护 社会经 济秩 序的需 要和协 调经济运行的实践而产生并发 展 ,是 国家 管理 和协调 国民经济 活动 的 基本法律形式 ,国家必须借助经济法 的功能 和调控机制才 能实现发展模 式 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 。而产生和发展于传统经济发展模 式下的经济法 无法科学地解决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因此 ,必须进行经 济法变革 以实 现 可持续发展 。 将社会本位变革为生态本位 经济法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 键 在于由社会本位 向生态本位 的变 革。 现代法律制度 的出发 点是维 护 社会 公共 利益 而对个 人利 益有 所忽 略 , 其 观念侧重 于社会本位 。而 可持续 发展思 想 的核心 在于协 调人 口、资 源 、环境 以及发展间 的关 系,以不损 害他人及 后代利 益为前 提寻求 发 展 。它承认维护人类利益是法律的终极 目标 ,要有机地结合人类 与 自然 的利益 ,实现人 与 自 然 的和谐统一 ,其法律观是生态本位的。 生态本位 的法律观 念与可持续发展更 加契合 ,侧 重 生态本 位的经 济 法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的实现 。传统经 济法 的出发点和归 宿都 是 当 代人的利益 ,它以社会 为本位 ,忽 略 了对后 人利 益、未来 社会 以及 宏 观经济 发展 模式的思考而只看重当代人 的利 益与发展 。因此 ,要实现 经济法 由社 会本位 向生态本位 的变革 ,以适应可 持续发 展 的要 求。在 进行宏观调控及市 场 调节立法 时 ,要 以生态本位 为法律 观念 ,以达成 经济效益 、社会效 益 、环境效 益统筹 兼顾 的 目的 。在 环境时 代 ,要想 更好地协调社会整 体利益 ,必须完成 经济法 由社会 本位 到生态本 位 的 变革 ,进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 、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变革为循环经 济发展模式 经济法实施可持 续发展的核 心在 于将传统 经济 发展模式 变革为 循 环经济发展模式 。 实现 可持续发展 的主要任务就是协调资源 、环境与发展 。传 统经济 发展模式是一个具有高 开发 、低利 用、高排放 特点 的 由资 源 到废物 的 线 性开 环系统 。而循环经济是具有低开采 、高利用 、低排放特点 的一个 “ 资源 一产 品 一再生资源” 的反馈式流程 。它最 大限度地 提高资源 利用 率 ,以将 经济 活动 生态化 ,进而 能够减 少环 境 污 染 ,促进 经 济发 展 , 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由传统 经济发展模式 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过程 中 ,立法 的 变革就显得格外重要 ,如果想要社会经济能够 自身完成相应 的转变几乎 是不可能的事情 。 所以, 作 为国家管理和协调 国民经济 的基本法则 ,经 济法就必须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 。应该合理 、有效 的调整能源产业 的结构 ,加大环保投 入 ,推行 能减少 生 态破坏 的相 关立 法 ,如 清洁生 产 ,废物处理 、食品废物再生、建筑废物再生 等,以实现循 环经济 的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产业政策法律不是空泛的法律条文。

三、产业政策法的制定与实施必须处理好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与公权力适度干预的关系
产业政策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具有很强计划性的政府行为,它把国家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市场机制和市场结构的完善和优化的国家意志从更高的层面注人到市场机制中去,以更有效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国家的立法机关再通过法定的立法程序把这些意志上升为法律。

这就要求立法者把握好公权力介入市场机制的度,来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促进市场机制的完善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的提高,使产业布局更加合理,进而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在产业政策法的制定与实施的过程中,指导思想必须以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为根本,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是产业政策法制定与实施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公权力的介入一定要适度。

四、要处理好产业政策法与相关法律制度的关系。

注意与相关法律制度的衔接与协调
产业政策与其他宏观调控政策息息相关,特别要处理好产业政策与投资政策、产业政策与货币政策、产业政策与税收政策、产业政策与价格政策、产业政策与劳动力政策、产业政策与资源能源政策的衔接与协调。

产业政策法既是宏观调控法的重要内容,也是宏观调控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业政策法律制度实体内容的构成都与国民经济的有关部门有着直接的联系,相应地,产业政策法与相关部门经济法也
均有着密切的联系,相当一部分部门经济法的实体内容就体现了有关部门的产业政策,有的部门经济法本身就是产业政策法律制度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产业结构法中尤为突出。

例如,国家的资源能源政策必须在资源能源法中加以体现,而相当多的资源能源法本身就是具体的产业政策法律制度。

再如,产业政策法体系中的产业组织法与有关的企业法律制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企业的法律形态、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设立的条件和程序等,也与国家的产业政策相关联。

而有关同一产业内企业竞争的规则问题、同一产业规模的合理化问题、产业组织的保护等问题,又与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

此外,产业政策法也必须处理好与金融法、税法、价格法等法律制度的衔接与协调,既要分清产业政策法的质的规定性,也要注意它们的联系与衔接。

所以说,如何处理好产业政策法与相关法律制度的关系也是建立、健全和完善产业政策法律制度的一个难点。

五、要安排好产业政策法体系的基本构成
根据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以及我国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产业政策法的体系应由产业结构法、产业组织法、产业技术法和区域经济协调法组成。

这种划分法在学术界也取得了基本共识。

我们当前的任务就是如何规划和构建好各个子体系的基本内容。

1.关于产业结构法。

它应该分为两大块,即综合性产业结构法和单项产业结构法。

前者应该由以下四个方面的法律制度所组成:一是关于基础性产业进退和加强巩固方面的法律规定;二是关于战略性产业的保护与促进方面的法律规定;三是关于新兴或幼稚产业的扶持与推
动方面的法律规定;四是关于衰退或“夕阳”产业的调整与援助方面的法律规定。

后者要涵盖各个产业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制定相关的单项法律和法规,明确重点发展扶植或重点限制的产业。

且各产业部门的立法要注重运用财政、税收、信贷、利率、工资等经济手段,通过各项产业政策的实施达到优化产业结构的目的,同时要注意与相关法律制度的协调与配合。

2.关于产业组织法。

产业组织法中应该涵盖以下几项具体的产业政策法律制度,它们分别是关于产业组织保护的法律制度、关于同一产业内部竞争规则的法律制度、关于同一产业内部企业规模合理化方面的法律制度,在产业组织法中还应该包括行业协会组织法。

3.关于产业技术法。

产业技术法里应该涵盖以下几项具体的产业政策法律制度,它们分别是科学技术进步法律制度、产业技术创新法律制度、落后技术淘汰法律制度、技术成果转化法律制度以及技术引进法律制度。

上述的法律制度在我国现行的立法体系中已经有所体现,目前要做的是如何在实践中对有些立法做进一步的健全和完善。

4.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法。

在这个子体系里面主要涵盖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规划制度,另一方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规划制度。

例如,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规划制度中应包括投资与开发、财政与金融、贸易与市场、资源与能源等。

注释:
[1]参见杨紫垣主编:《经济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458一473页。

[2]参见顾功耘主编:《经济法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00一20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