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灵魂不朽思想及其意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灵魂的含义
灵魂在宗教意义上指的是人类超自然及非物质的组成部份。而从字源上来看,灵魂源出于呼吸,它最开始的涵义是“气息、呼吸”等,古人认为人活着的时候有呼吸的,人死后就会没有了呼吸,拿是否有呼吸这个准则来判定一个人是否还活着。后来“灵魂”又有了“幽灵、鬼魂”的含义。在哲学上,“灵魂”这个词使用,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自然哲学家泰勒斯,他提出水是万物的本原,并认为灵魂是使事物运动的一种力。关于灵魂,很多哲学家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有的截然不同,有的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再提高,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在柏拉图之前,毕达哥拉斯和苏格拉底等哲学家都有对灵魂进行思考,可以说柏拉图的灵魂观是继承了前人的灵魂观,但柏拉图赋予“灵魂”新的含义,使这个语词的原本含义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灵魂这个词语不再表示“气息、呼吸”等意思,也不再是鬼魂或幽灵的意思,柏拉图史无前例地将自动性作为灵魂的本质和定义。
而在现在,灵魂则被定义为大脑的一种综合功能,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意识、精神、心理活动。在我们今天的观念里,认为在世间万物之中,单单唯有人有灵魂,因为我们都认为思想意识活动只存在于人身上,除了人之外的任何其他事物是不可能具有这种活动的,就算是动物也同样不具备有心理活动。与现在的灵魂观念不同,柏拉图对灵魂有自己的见解,灵魂在他看来是让一切生物可以运动的最开始原因。柏拉图觉得灵魂是存在于一切生物中的,他认为灵魂是推动一切事物运动的本源,任何物体的运动如果来自来源于外部,那么这个事物是没有灵魂的,如果某一事物的运动源自于自身,那么这一事物是有灵魂的。因此可以看出,柏拉图对灵魂的定义,既与前人所理解的“气息、呼吸”、“幽灵、鬼魂”不同,又与现在的关于灵魂的科学定义不同,他首次将自动性当成了灵魂的定义。
二、灵魂存在的证明
在讨论灵魂的不朽性之前,最重要的是对灵魂存在的证明,因为如果灵魂不存在的话,灵魂不朽的证明就没有任何意义,可以说灵魂只有在灵魂存在的基础上才有灵魂不朽的可能性,唯有证明了灵魂存在,讨论灵魂不朽才有意义。如果灵魂不存在,就不会有接下来的讨论,柏拉图在对灵魂不朽的论证前,已经论证过灵魂的存在了,他从辩证法和灵魂回忆说两个方面论证了灵魂存在,给灵魂不朽的论证奠定基础。
(一)从辩证法论证灵魂存在
柏拉图认为凡是有对立面的事物,它们的对立面都是相互依存的,“大”的对立面是“小”,“长”的对立面是“短”,“强

”的对立面是“弱”,等等,“冷”和“热”也是一样的,“冷”的对立面是“热”,相反,“热”的对立面是“冷”,它们相依相存,冷存在的前提是有热的存在,有冷必然有热,有热必然有冷,并且热必然是由较冷的温度上升变来的,而冷又是从较热的温度变来的。我们都知道“活”的对立面是“死”,而对立面之间周而复始并且不断循环,因此柏拉图认为“活”和“死”作为一对对立面也同样遵循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原理,既然活者会死去,那么死者也必然会复活,因此灵魂必定存在。
(二)从灵魂回忆说论证灵魂存在
柏拉图的“理念论”思想在他的哲学体系中是最为重要的部分,他认为除了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理念世界,世间万物存在的原因,是因为其分有了各自的理念。例如之所以有各式各样的“床”,并且同名为“床”,是因为它们虽然形状各异,但都拥有了“床”这个理念。柏拉图认为灵魂在进入肉体前是存在的,并且存在于理念世界,存在于理念世界的灵魂本身已经具有所有的理念知识,但在进入肉体后,灵魂受肉体的蒙蔽,暂时性忘记了本身具有的理念知识。柏拉图认为灵魂的遗忘只是暂时性的,只要通过媒介的刺激,灵魂就能回忆其原来本身具有的理念知识。
柏拉图认为在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某一事物,便能自然而然的接受它,而不感到奇怪,这就说明灵魂在人出生前就已经存在。柏拉图运用“回忆说”来论证灵魂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对某些理念是自然而然的接受的,而并非是受了后天教育的影响,例如“美”这个理念,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作为具体事物的美,但在看到一朵花时,我们的反应是这朵花是“美”的,我们并不会在形成“美”的感受时感到疑惑,因此可以说关于“美”的知识我们灵魂本身就已经具有了,只是由于肉体的蒙蔽,需要外物作为媒介来回忆。所以可以说灵魂存在,并且存在于人出生之前。
三、在柏拉图之前的灵魂不朽思想
(一)奥尔弗斯教的灵魂不朽思想
奥尔弗斯教相信灵魂轮回和灵魂净化。与古希腊自然哲学家们把灵魂看作使事物运动的力、灵魂由火构成等观点不同,奥尔弗斯教认为灵魂是从外面进入人们肉体中的堕落了的神或者精灵。
奥尔弗斯教认为既然灵魂是作为堕落的“神”而外入于人的身体,只要它摆脱了身体的囚禁,经过净化,便可以得到救赎,得以永生。作为“神”的灵魂,虽然在进入身体时难免受到污染,但只要经过净化,就能摆脱生的轮回之苦,具有不朽性。
(二)毕达哥拉斯派的灵魂不朽思想

达哥拉斯派深受奥尔弗斯教的影响,继承和发展了其灵魂不死的思想,在灵魂问题上认同灵魂是不朽的,并觉得与身体相比,灵魂具有优越性,灵魂只是暂时寄居于肉体中,并不会随着肉体的消亡而消亡。灵魂需要通过“净化”的途径摆脱身体的禁锢,毕达哥拉斯派认为净化可以通过音乐的途径得以实现,借助音乐悦耳之音,感染净化灵魂,从而可以在死后重新获得,使灵魂具有不朽性。
(三)苏格拉底的灵魂不朽思想
苏格拉底认为根据死的两种状态,苏格拉底将死亡看作是状态的转移,从我们的现实世界转移到彼岸世界。这也是为什么在面临死亡时,苏格拉底可以从容淡定、毫无畏惧,因为在他看来,如果死亡是一件坏事,那么他心中的那个“神灵”一定会阻止他的。“神灵”没有阻止他,恰恰可以证明死亡并非一件坏事,反而是一件幸福的事,并且认为真正的哲学家都是不惧怕死亡的,因为真正的哲学家都知道灵魂是不朽的,通过死亡,灵魂从而可以与肉体分离,从充满邪恶的现实世界转移到圣洁的彼岸世界。
四、柏拉图的灵魂不朽思想
(一)柏拉图灵魂不朽思想的来源
一方面,柏拉图的灵魂不朽思想来源于毕达哥拉斯派。他继承了毕达哥拉斯派的灵魂与肉体的关系的学说,认为灵魂与身体是彼此独立的,相对于肉体,灵魂在柏拉图那里处于较高的位置。和毕达哥拉斯派一样,柏拉图也相信灵魂不朽和灵魂轮回。
另一方面,柏拉图的灵魂不朽思想也深受苏格拉底的影响。柏拉图在《裴洞篇》中对其师苏格拉底临死前与其弟子的谈话进行了描写,在死亡面前,苏格拉底并没有担惊受怕,反而是毫无畏惧的,并且在临刑前淡定的与弟子们讨论灵魂不朽。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死来启示自己对灵魂的感悟,表明其自身也相信灵魂不朽。
(二)柏拉图灵魂不朽思想的内涵
柏拉图的灵魂不朽思想具有毕达哥拉斯派和苏格拉底的灵魂不朽思想的影子,但与前人的灵魂不朽思想有所不同,柏拉图赋予了灵魂不朽新的意义。柏拉图对灵魂的看法,既与毕达哥拉斯派所认为与‘‘数’’同等位置的灵魂不同,也与苏格拉底将理性作为其本质的灵魂不同,柏拉图将灵魂分为理性、激情、欲望三个部分。在灵魂的三个部分中,理性是最为最重要的部分,他认为唯有在理性控制欲望时,欲望才不会对灵魂起到负面作用。柏拉图把灵魂比作一辆马车,激情和欲望是马车的两匹马,这两匹马中一匹是驯良,一匹是顽劣。而理性则是御车人,是在灵魂的三个部分中最为重要的部分,灵魂这辆马车的前进主要靠理性的驾驭得当。由此可见,柏拉图最为看重的

则是灵魂三个部分中的理性部分,因此他所谓的灵魂不朽主要是指理性灵魂的不朽,即是灵魂中的理性部分。
(三)柏拉图灵魂不朽思想的论证
柏拉图的灵魂不朽思想是其灵魂观的主要内容,其对灵魂不朽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证,主要集中在《裴洞篇》、《理想国》和《裴德罗篇》,归纳起来主要有《裴洞篇》中的基于对立面转换、灵魂回忆说、灵魂属性以及反对“和谐说”的论证,还有《斐德罗篇》中的基于灵魂本质的论证,最后是在《理想国》中“恶不能摧毁灵魂”的论证。
一是基于对立面转换的论证。柏拉图认为无论是从动物还是植物,甚至是从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来看,它们都只是从它们的对立面产生出来的,每个东西都有其对立面,例如大跟小,美与丑,等等。每一个有对立面的东西都是从它的对立面转换出来,并且只能从它的对立面转换出来。大的东西是从较小的东西转换来的,因为一件东西在变大时,它在变大之前是比较小的,没有小,就无所谓大,而没有大也谈不上小,一件东西在变小时,它是由大变来的;同样的,美也是从丑转换来的,一件东西在变美之前是比较丑的。而“活”的反面就是“死”,从活产生死,从死产生活。因此柏拉图认为活从死产生,正如死从活产生一样,而我们所说的生成就是对立面的不断循环,那么就足以证明死者的灵魂存在于某个地方,再从这个地方再回到活。因此我们可以说灵魂是可以再生并参与循环,从而证明灵魂是不朽的。
可以说,这一论证具有其合理性,因为如果产生的过程不是一方到另一方,然后再反过来,不断循环的话,那么所有事物都是一直向前的,那么到最后,一切都会停止,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会死亡,这显然不可能,由此来证明灵魂不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正如柏拉图所说的,“死”与“活”互为对立面,那么只能说明死的灵魂和活的灵魂互为对立面,却无法说肉体与灵魂是一对对立面。因此,我们也只能证明死的灵魂和活的灵魂可以相互转换,不断循环,却不能证明肉体死后,灵魂不死。如果有活的灵魂,那么活的灵魂的对立面则是死的灵魂,既然有死的灵魂,那么恰恰证明了灵魂是有死的。
二基于“灵魂回忆说”的论证。柏拉图认为在人出生前,灵魂已经存在了,此时的灵魂存在于理念世界,只有在人出生时,灵魂才会从理念世界进入人的肉体。在我们问别人一个正确的问题时,别人能完全正确回答,这是因为他对这个问题的主题曾经有某种知识,这说明灵魂在进入肉体前已经具有某些知识,并且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碰到的事物,我们都有其理念的知识

,当我们说一个东西等于另一个东西的时候,我们所提到的这个“等”是脱离了具体事物的“等”本身,我们无法说明“等”具体是什么,也无法找到这个“等”本身,但是我们却有这个“等”的知识。因此柏拉图认为灵魂在进入肉体前,存在于理念世界,拥有所有理念知识,但灵魂受到蒙蔽,暂时忘记了这些知识,只有我们接触到某些类似的东西时,才能回忆起以前的知识。这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论证灵魂不朽。
柏拉图基于回忆说的论证方式具有一定的道理,正如前面所说的,我们只有本身具有了“等”的知识,才能在看见相等的事物时,意识到它们是相等的。再比如,在我们的思维中,只有具有了“圆”这个理念本身的知识,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说钟表的形状是圆的,才能在别人形容某个东西是圆的时,不用费心去思考“圆”是什么,“圆”是什么样的,就能在头脑中自然而然地形成圆的形状,同时又能意识到这个钟表或某个事物圆的形状并不是“圆”本身,我们也无法说明“圆”本身是什么。但是,这个论证只能说明灵魂在人出生前存在于某处,并不能说明灵魂在肉体死后再回归于某处,然后再次进入肉体,不断循环从而灵魂不朽。如果灵魂是参与循环,不断轮回的话,从理论上说我们应该具有关于自己上一世的回忆,但实际上我们对于自己的上一世一无所知,所以说“灵魂回忆说”的论证只能证明灵魂在人生前存在,并不足以证明灵魂的不朽性。
三是基于灵魂属性的论证。柏拉图认为事物分为两类,一类是复合的,这类组合而成的、复合的东西易于解体,而另一类是非组合的,这类非组合的事物持之以恒,不会发生变化,柏拉图认为肉体是可见的、组合的,所以肉体不断变化,易于分解;与肉体相反,灵魂虽然不可见,但是属于非组合物体,因此灵魂始终如一,不会解体,在肉体消亡后依然继续存在。在我们的认知里一般会解体的是都是复合而成的事物,就像化学分解一样,都是复合物分解成单纯的化学物质,而单纯的化学物质是无法分解的。
柏拉图的这一论证可以看到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的影子,德谟克利特将原子和虚空看作是万物的本原,认为原子是最后的不可分割的粒子,事物的生成与毁灭不过是原子的聚散离合,原子聚则事物生成,散则事物毁灭,原子作为非合成的、单纯的粒子,是不灭的,作为本原而存在着。柏拉图的灵魂跟德谟克利特的纯粹的原子具有相似性,但是不同的是,在德谟克利特看来,灵魂也是由原子组成的,即使是由最精细的原子构成,在原子分离时,灵魂也同样归于毁灭。该论证存在的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