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育近代化的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教育近代化的探索
内容摘要:明治维新后日本教育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从学习法国的《学制》到学习美国的《教育令》,再到学习普鲁士的《学校令》,最后到政教一致的《教育教语》的颁布,标志着日本最终完成从西洋化到日本化的转变,日本教育走上了近代化道路。
关键词:日本;教育;近代化;西洋化;日本化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为赶超列强,借鉴西方诸国以法治国的经验,先后学习法国、美国、普鲁士的教育制度,步步西洋化的结果就是最终寻找到适合日本国情的教育制度。从颁布《学制》到颁发《教育敕语》这一期间,儒学与洋学、日本化与西洋化进行了反复曲折的斗争,最后由《教育敕语》的颁布,使日本教育走上日本独特的道路”。本文试图阐述日本教育制度从西洋化到日本化转变的过程,以求 __现代化建设中教育制度的完善起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学制》与法国式教育
《学制》共由大中小学区、学校、教员、学生和学业、海外留学生规则、学费等6篇109章组成。翌年又追加了神官僧侣学校、专门学校等规则104章,共由213章组成。这是一部庞大而又完整的教育法规。仅以学区制为例, __文部行政的统辖下,全国设8个大学区,
每个大学区设32个中学区,每个中学区设210个小学区,由此全国将设8所大学、256所中学、53760所小学,这的确是一个令人惊愕的学制蓝图。新学制参考了下列国家的教育制度:
(以上表格资料顾明远,梁忠义,主编,《日本教育》,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
从表1中不难看出,《学制》主要是依据西方几个国家的教育做样板,但是法国的教育对日本的教育毋庸置疑是具有绝对影响的。“当时最重要的参考书就是旧福三藩的藩士佐译太郎翻译的《法国学制》一书”。在新学制颁布前,1868和1870年旧福三藩曾经小规模地进行过教育改革,而1870年的改革则几乎是模仿法国的教育制度。由此可见,法国式的教育制度在旧福三藩已经进行过试验,它作为一种制度也容易被日本所接受。对于想制订新的近代化教育制度的明治政府来说,与其借鉴英美的多样化制度,还不如主要以中央集权制的法国教育制度为样板。教育制度比教育内容更加重要,所以我们可以说《学制》是法国式的教育制度。
为了顺利实施《学制》,文部省向各府县下达了实施《学制》的着手顺序。第一,大力发展小学校;第二,迅速兴办师范学校;第三,一般女子与男子平等受教育;第四,各大学区逐步没立中学;第五,学生升级应该严格。第六,到期务必执行学生学业的规定,等等。首
先,把发展小学教育放在首位。各地区遵照文部省的这一方针,分别发布告示,奖励开设小学,鼓励儿童就学。有的地区甚至命令警察强迫学龄儿童上学,等等,由此在实施《学制》的第二年,小学入学率便达到28%。
但是,《学制》在实行的过程中很快遇到了挫折。1873年,敦贺县爆发的真宗教教徒暴动,提出在学校停止教授西洋文章;冈山县发生的农民暴动反对学校教育,当时有46所小学遭到破坏;香川县暴徒烧毁了34所小学校;福冈县则有29所小学校被烧毁或破坏。这些都发生在《学制》颁布的第二年。《学制》颁布的第七年,也就是1878年,男女平均入学率只有13%,其中女子的入学率仅仅为8%。1875年秋田县的女子入学率仅有3.1%。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首先,日本当时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国家明确规定教育的经费大部分由国民负担,1873年在公立学校不足194万元的收入中,政府的补贴只占12%,其余全部由国民直接负担,这就引起了普遍的不满。明治时期,教育与经济的发展相比,教育的发展远远超出了经济的承受能力。其次,无论在教学制度上还是教学内容上,全部是照搬西洋,对大多数国民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因此可见,《学制》的颁布,是日本教育西洋化的第一步。但是
实践却表明,西洋化是日本教育近代化的开始,但这个开始却是以失败而告终。
二、《教育令》与美国式教育
《教育令》共47条,其中有关小学部分占了大半,关于小学和义务教育方面,把《学制》规定的8年改为4年,在小学的学科设置上也更为简单。它是对《学制》内容的补充与完善,要求将教育权最大限度地下放到地方县,改变教育高度中央集权的现象,以试图符合日本当时的国情。此外,还对就学义务等放松了规定,故又称之为《自由教育令》。
《教育令》受美国的影响很大,美国教育制度和法国相比,最大
的不同就是美国重视地方分权和尊重多样性和自由。美国的制度比法国的制度更加进步,在平等教育和自由教育上都比欧洲国家走得更前。日本教育吸收了美国的自由主义教育,可以说,日本的教育是进一步西洋化了。但是我们同时也要考虑一下这种西洋化的实质是适应日本化动向的需要。
《教育令》是由在文部省内起核心作用的田中不二磨和从美国邀
请来的放任命为学监而又处于顾问地位的D·马利着手起草的;最后
定案的呈伊藤博文。《教育令》是对《学制》内容的补充与完善,要求将教育权最大限度地下放到地方县,改变教育高度中央集权的现象,以试图待合日本当时的国情:此外还对就学义务等放松了规定,故又称之为《自由教育令》。但是放宽了的教育政策反而使政府的教育受到了轻视,结果日本的教育反而停滞或者说退步了。有的地方停止了学校建设,有的地方为节省经费而并校或者废校,有的父母也不送其子女上学等导致小学入学率反而有所下降,如1878年为41.26%,1879年为41。16%,1880年为41.05%。其中《教育令》颁布后的
第三年时女生的入学率大约下降了1.5%。
三、《学校令》与普鲁士式教育
《教育令》的寿命比《学制》更短,在这种情况下,1885年伊藤内阁成立,森有礼放任命为文相,开始了日本教育史上的森有礼改革。1886年初,《学校令》颁布,它是《帝国大学令》、《小学校令》、《中学校令》、《师范学校令》的统称。《学校令》建立起了一个以小学为基础的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直系是高等小学,到寻常中学,再到高等中学,最后到帝国大学;旁系则是高等小学到寻常师范学校,再进入高等师范学校。使日本教育获得了较快发展。如1895年学龄
儿童入学率为61%,到1900年超过了80%,1900年小学入学率达81.5%,1907年达97.4%,1912年达98.2%;中等教育、实业教育、高等教育等也都有较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