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殷深情系桑梓_记霍松林先生二三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霍松林先生与天水师范学院学术交往纪念专栏

栏目主持人:杜松奇

(天水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

主持人语:诗书学脉泽桑梓,硕德仁风润杏坛。作为具有国际学术声誉和影响的一代宗师,霍松林先生的学术成就、文化人格魅力和教育理念极大地丰富了20世纪的学术文化,并影响着新世纪的学术发展,为海内外诗词界、书法界、学术界、教育界、文化界所敬重和仰慕。先生一生的学术成就为曾经哺育过他的家乡增添了光彩,其道德文章也成为天水后学仰慕的一座丰碑,但先生对于家乡的感情和帮助远不止于这些声名的影响。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天水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建设的亲历者,我因工作关系与霍松林先生交往已20余载,见证了先生为家乡建设付出的心血和具体有效的行动:亲自参与伏羲文化、杜甫陇右诗研究、

“二妙轩”碑廊建设等历史文化

资源的开发与推介工作,为麦积山、南郭寺、伏羲庙、玉泉观等天水名胜古迹和学校创作、题写楹联;为天水籍作者的著作作序写跋;为家乡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建言献策、提供思路,培养学生,捐赠书籍画作。天水师范学院是天水地区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学校的发展一直得到霍先生的关心与指导,凡是对学校发展有益的事,他都大力支持,有求必应。在霍先生从教七十周年暨九十华诞来临之际,我们开辟专栏,约请天水师范学院与霍松林先生有学术因缘的教师,回忆先生对家乡的殷切之举与拳拳之心,就教学和学术研究、书法及诗词创作与先生促膝访谈;分析研究先生博学多能的文化素养,坚持真理、百折不挠的学术文化品格,关心国事民生的人文情怀,品学兼优、知能并重的素质教育文化理念,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兼擅融通的文化人格;探究总结先生诗词赋联创作的特色;感记先生为我校捐赠书籍字画的因缘及经过,以表达家乡人民对霍松林先生的敬仰与感谢,也作为天水师范学院与先生学术交往的隆重纪念。衷心祝愿霍先生健康长寿,幸福欢乐,永葆艺术青春!

殷殷深情系桑梓

———记霍松林先生二三事

杜松奇

(天水师范学院,甘肃天水741001)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351(2010)04-0001-04

收稿日期:2010-07-25

作者简介:杜松奇(1953-),男,甘肃成县人,天水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

霍松林先生早年毕业于中央大学中文系,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在高等学府教书育人,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领域的泰斗级人物。先生一生著述等身、经历传奇,90岁高龄的他至今仍笔耕不辍,时有新作问世,旧著一版再版。我和霍先生交往已20余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许多生动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感人肺腑。

一、情系桑梓,关爱家乡

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时代,知识分子总是本民族精神领域的代表。他们的心态,最能体现本

民族的精神状态;他们的追求,最能代表本民族的价值取向。而优秀的知识分子,总能将自身的经历与时代风云的变换相结合,将自己的心声与民族的精神相融合。霍先生的爱国之情首先体现在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乡的深情厚谊,这是先生丰富情感的根基。霍先生对天水的文化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上世纪80年代,当时我还在天水市委工作,天水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发展战略,如何找准、搭好这个文化平台,这是我当时下决心要解决好的问题。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水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伏羲文化、秦早期文化、三国古战场文化、石窟文化、大地湾文化等均十分珍贵,享誉海内外,然而,天

2010年7月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July ,2010第30卷第4期Journal of T 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 Vol.30No.4

水历史文化的标志,应当首推伏羲。伏羲为“三皇”之首,是华夏之祖、文化之根,天水市内现有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伏羲庙建筑群。近年来,海内外华夏儿女纷纷来天水寻根祭祖,旅游观光。作为“羲皇故里”的天水,弘扬伏羲文化责无旁贷,同时,搭好这个大舞台,不仅能达到“让世界了解天水,让天水走向世界”的宣传目的,对天水经济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开发伏羲文化这一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需要学术界有威望、有影响学者的大力支持,当时天水市委有关部门负责人联系霍松林先生,就伏羲文化研究给予指导,霍先生慨然允诺,详细地论证了天水与伏羲文化之关系:

关于伏羲其人其事,前代学者只就零散的文献资料,从文字、音韵、训诂的角度进行阐释,因而无法展示真象。闻一多先生独出手眼,综合运用神话学、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考古学等多种人文科学的知识与方法,才为伏羲研究开辟了新道路。然而,闻先生未能亲到古成纪所在的天水一带进行考察,因而足以证明“伏羲生于成纪”的山川、古迹、民俗和大量民间传说,都未利用。……近些年来,在天水一带发掘了100多处古文化遗址,特别是距今7800年的大地湾原始村落遗址及其大批出土文物,震惊中外,为研究中国古代人类活动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形成,提供了丰富资料。而大地湾遗址,恰在古成纪范围,其附近一带,既见于古文献记载或民间传说,又至今依然存在的女娲祠、“羲皇故里”砖刻、“娲皇故里”牌坊、白蛇碥、葫芦河、伏羲庙、画卦台,以及以伏羲风姓命名的风沟、风茔、风谷、风台等等,都与大地湾遗址及其出土文物有其密切联系。这就为研究伏羲文化提供了无数有力的物证。

伏羲,是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初祖”;天水,则是屡见于古文献记载的“羲皇故里”。随着中华巨龙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张目奋起、昂首腾飞,海内外“龙的传人”满怀豪情,纷纷来到天水寻根祭祖;随着“周易热”遍及五洲,天水的伏羲庙、画卦台以及与伏羲传说血骨相连的山川名胜、文物古迹,又吸引了无数中外学人,飙轮银翼,络绎而至。这种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给“羲皇故里”的人民提出了一个重大课题:研究伏羲文化、弘扬伏羲文化责无旁贷,迫在眉睫。(霍松林先生《伏羲文化序》)

先生不仅以其精深、渊博的学识论证了天水是“人文始祖”伏羲的故乡,还亲自为公祭伏羲撰写祭文,称赞其“曰有伏羲,世称人祖。观法于地,观象于天;始画八卦,文字起源。民处草昧,茹毛饮血;始作网罟,以渔以猎”的历史功绩,倾全力为家乡宣传、推广伏羲文化。经过充分筹备,天水市委、市政府于1992年10月举办了首届伏羲文化研讨会,海峡两岸的60多位专家欣然应邀与会。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于2002年成立,我们邀请霍先生担任研究会顾问,先生积极策划,多方奔走,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建设性的工作。经过几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的努力,今天,伏羲文化已经成为天水乃至甘肃重要的文化品牌,天水也成为海内外华夏儿女寻根问祖的重要场所,这与霍先生的大力支持、身体力行的参与、不遗余力地宣传推广是分不开的。

一个地区的文化内涵对提高该地的知名度是不可小视的,如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与范仲淹、李白、崔颢、王勃等名人、名作的关系密不可分。如何利用杜甫陇右诗文化来提升家乡的文化知名度、提升天水的城市形象,一直是霍先生思考的问题。1996年,霍先生利用自己担任中国杜甫研究会会长的社会身份和地位,特意将“第二届国际杜诗研讨会”定在家乡天水召开,并代天水筹集了六万元经费。先生特致函天水市委、市政府、天水师范学院,提出就杜甫陇右诗展开研讨,向会议提交高质量的论文。地处陇上的天水师范学院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写出论文多篇,拟编辑出版,先生得知后,欣然题写了《杜甫陇右诗研究论文集》书名以示支持。1996年9月,国内外许多著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汇聚天水,就杜甫陇右诗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次会议是天水文化建设中的一场盛事,有力地提升了天水的知名度。2005年伏羲文化旅游节举办期间,我主编的《杜甫在陇右诗意画》特邀霍先生担任顾问,先生慨然答应,并主动推荐他的学生、时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的钟明善先生也任顾问,对此次书展增色不少。正如霍先生《天水诗圣碑林序》云:“老杜倘无秦州之山川胜迹以发其才藻,固无以激扬创作之高潮;秦州倘无老杜之名章隽句以传其神韵,又安能震荡海内外豪俊之心灵,不远千里万里来游兹土,以促进经济文化之交流乎?”

天水“二妙轩”碑廊的建成,是霍先生关心家乡文化建设的又一生动例证。根据历史记载,“(宋)琬在官时,重修杜甫草堂,集兰州《淳化阁帖》及西安碑林之晋人帖,书杜甫《秦州诗》勒诸石,时称‘二妙’。”可见“二妙轩”碑在清代顺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