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知识点复习:古今异义词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ac024219f7ec4afe05a1df19.png)
高中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廉颇蔺相如列传》一、通假字。
1.可予不。
2.臣愿奉璧西入秦。
3.拜送书于庭。
4.召有司案图。
5.设九宾礼于廷。
6.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7.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二、一词多义。
1、负①秦贪,负其强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2、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3、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4、幸①大王亦幸赦臣②而君幸于赵王③则幸得脱矣三、古今异义。
1、拜为上卿2、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3、请以咸阳为赵王寿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5、请指示王6、于是相如前进缶7、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8、布衣之交9、左右欲刃相如10、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11、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12、传以示美人及左右13、明年复攻赵14、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15、窃计欲亡走燕16、不如因而厚遇之四、词类活用。
1、舍相如广成传舍2、左右欲刃相如3、乃使从者衣褐4、怀其璧5、蔺相如前曰6、臣乃敢上璧7、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8、臣语曰10、赵王鼓瑟11、而相如庭斥之12、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13、奉璧西入秦14、怒发上冲冠15、卒廷见相如16、完璧归赵17、秦王恐其破璧18、宁许以负秦曲19、毕礼而归之20、归璧与赵21、且庸人尚羞之22、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23、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24、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25、大王必欲急臣26、而绝秦赵之欢27、宁许以负秦曲28、为刎颈之交五、特殊句式。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3、蔺相如者,赵人也4、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5、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6、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幕君之高义也7、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8、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9、而君幸于赵王10、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1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12、使不辱于诸侯13、何以知之14、君何以知燕王15、求人可使报秦者16、拜送书于庭17、以勇气闻于诸侯18、故燕王欲结于君19、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20、设九宾于廷21、会于西河外渑池22、君幸于赵王。
高三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9054353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45.png)
高三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整理.1、古今异义:1、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4、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
今义还有“故意”之意。
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对待。
今义:遇到,碰以2、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3、阴知_党名姓,一时收禽。
(“禽”通“擒”,逮捕,拘押)4、三代:夏商周5、中国古代“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6、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A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题句)B点明中心,亮出主旨(中心句)C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悬念句)D承上启下,自然衔接(过渡句)E前后照应,和谐统一(照应句)F侧面烘托,间接映衬(烘托句)G后文铺垫,埋下伏笔(铺垫句)H增强语言,突出特征(修辞句)7、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
8、古今异义的词--至于:①古义:以致,以至于。
②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9、开门揖盗: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
10、对偶的作用。
对偶的作用: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11、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
像对待兄长一样(名作状)12、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13、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
14、屏息以待:抑止气息静静的等待。
15、重点语句翻译: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翻译:再说水的聚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
在庭堂的低洼处倒杯水,那么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给它当作船;而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
2、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翻译: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开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高三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be8f6c2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99.png)
高三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整理.1、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
形容极度愤怒。
2、古今异义:1.一介书生古义:量词,个今义:介绍,介于2.千里逢迎古义:迎接今义:奉承、拍马*3.时维九月古义:在今义:常作“维护”、“维持”之义。
4.俨骖騑于上路古义:高高的道路今义:走上路程。
5.孟学士之词宗古义: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义:常用来指学位。
6.穷且益坚古义:困厄,处境艰难今义:没有钱,穷困。
7.所赖君子见机古义:看到细微的预兆今义:看机会,看形式。
8.阮籍猖狂古义:狂放,不拘礼法今义:肆无忌惮。
9.盛筵难再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
10.谁悲失路之人古义:同情今义:悲伤。
3、,我国第一部科学作品集是《梦溪笔谈》,由北宋沈括用笔记体写成的。
4、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5、词义-浩荡:多义词,这里为“荒唐”义。
再拜还入户(第二次/下一次)6、通假字:1、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同“又”。
3、虽有槁暴:同“曝”,晒干。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5、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资质,禀赋。
7、古今异义的词--故事:①古义:旧事,前例。
②今义:用来讲述的真实或虚构的事。
8、一词多义:1、就:①就之而不见所畏焉(接近,动词)②由水之就下(趋向,动词)2、望:①望之不似人君(远处看,动词)②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盼望,动词)9、见微知著:见到微小的迹象,就能察知发展的趋势。
10、盲人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11、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是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创作的《水浒》,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也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三国演义》。
12、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13、文言虚词则(1)连词,就。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2)连词,或者。
时则不至(3)连词,那么。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14、图穷匕首: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0faf71d9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9b.png)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归纳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归纳导语:文言文对有些同学来说可能很难,可是万变不离其宗,多看多读多记多些理解就会了。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二、古今异义①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②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③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④信可乐也(信:古义:指实在;今义:指书信)⑤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⑥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水边;今义:指次序或质量差)⑦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⑧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⑨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一觞一咏(觞:喝酒)(2)映带左右(带:环绕)(二)动词作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三)动词的使动(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产生)(四)形容词作名词⑴ 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⑵ 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⑶ 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热闹的场面)(五)形容词的意动(1)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2)当其欣于所遇(欣:以……为欣、对……感到高兴)(六)数词的意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七)副词作动词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四、一词多义1 之⑴所之既卷(动词,意为“往,到达”)⑵ 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⑶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⑷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⑸向之所欣(音节助词,不译)2 修⑴茂林修竹(意为“高”)⑵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⑶ 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⑷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3 虽⑴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⑵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4 于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介词”)⑵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⑶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5 以⑴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⑵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⑶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6一⑴ 若合一契(一起)⑵ 其致一也(一样)⑶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看作一样)⑷ 一觞一咏(有的,表示分指,一边……一边……)⑸ 悟言一室之内(数词,一)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① 死生亦大矣(语意上构成判断)② 固知一生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③ 其致一也(二)倒装句1.状语后置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⑵当其欣于所遇⑶终期于尽⑷不能喻之于怀⑸亦将有感于斯文2.定语后置⑴仰观宇宙之大⑵俯察品类之盛⑶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三)省略句1、(众人)列坐(于)其次2、(众人)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3、悟言(于)一室之内4、放浪(于)形骸之外【古今异义】1.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归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9d932a16bec0975f465e2d5.png)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归纳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知识归纳《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字词知识梳理一、通假字⑴可予不:⑵臣愿奉璧西入秦:⑶拜送书于庭:⑷召有司案图: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⑺设九宾于廷⑻肉袒伏斧质⑼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二、古今异义1.指示:古义:指给人看;今义:上对下的说明2.约束:古义:遵守约定;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3.得罪:古义:得到惩处;今义:冒犯4.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5.前进:古义:上前进献;今义:向前行进6.宣言:古义:扬言宣言曰);今义:宣告,表示政府的公告7.鄙贱: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今义:表时间,从前,过去9.因而古义:趁此就……;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10.亲戚古义:内亲外戚,包括父母、兄弟、妻子和同族亲属等;今义:跟自己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成员11.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12.美人古义:妃嫔;今义:美貌女子13.布衣古义:平民;今义:用布做的衣服14.走古义:跑;今义:行。
15.去古义:离开;今义:跟“来”相对三、一词多义1.负①秦贪,负其强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2.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3.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②左右欲引相如去③相如引车避匿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4.幸①而君幸赦臣②而君幸于赵王③则幸得脱5.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也6.徒①徒见欺②徒以口舌为劳7.于①君幸于赵王②故燕王欲结于君8.见①徒见欺②大王见臣列观9.因①不如因而厚遇之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10.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②顾吾念之③顾野有麦场④念父母,顾妻子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四、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而相如庭斥之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③相如奉璧西入秦④肉袒负荆2.名词作动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②左右欲刃相如③乃使从者衣褐,怀其璧④乃前曰⑤怒发上冲冠⑥赵王鼓瑟⑦臣乃敢上璧3.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归璧于赵②秦王恐其破璧③宁许以负秦曲④毕礼而归之⑤臣舍人相如止之曰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完璧归赵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①且庸人尚羞之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6.形容词作动词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②大王必欲急臣③秦王善为秦声五、文言句式判断句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精编]语文必修四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精编]语文必修四词类活用、古今异义](https://img.taocdn.com/s3/m/474f33c3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e5.png)
必修四第四单元文言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归纳14《孔孟二章》古今异义词类活用15《劝学》古今异义词类活用16《过秦论》古今异义词类活用17《师说》古今异义词类活用18《晏子治东阿》古今异义19《谏太宗十思梳》古今异义词类活用(0210)《古代散文》复习思考题一、填空题1.甲骨卜辞、和《易经》中的卦、爻辞是我国古代散文的萌芽。
2.深于比兴、,是先秦散文的突出特点。
3.《》长于描写外交辞令。
4.《国语》的突出特点是长于。
5.“兼爱”、“非攻”是思想的核心。
6.先秦诸子中,善养“浩然之气”。
7.先秦诸子中,提出了“言不尽意”、“得意忘言”的观点。
8.荀子的《》是我国最早以“赋”名篇的作品。
9.《鵩鸟赋》是的骚体赋。
10.枚乘的《》标志着散体赋的正式形成。
11.“破釜沉舟”出自《》。
12.对偶、辞藻、用典和声律是的主要特征。
13.被鲁迅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14.“文以气为主”、“诗赋欲丽”是提出的著名观点。
15.《大人先生传》的作者是。
16.嵇康的代表作是《》。
17.西晋作家中,“善为哀诔之文”。
18.《归去来兮辞》可以说是辞仕归隐的宣言书。
19.《别赋》、《恨赋》的作者是。
20.孔稚圭的《》以山灵的口吻,讽刺了“身居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的假隐士。
21.唐代古文运动发生在时期,是一次提倡散文、的文体改革运动。
22.苏轼称“文起八代之衰”。
23.《论佛骨表》是的论说文。
24.由于唐代的大量创作,寓言才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25.鲁迅称晚唐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26.在韩愈“不平则鸣”说的基础上提出了“穷而后工”的观点。
27.欧阳修的《》用21个“也”字置于句尾,既增加了文章的抒情气氛,又增强了文章的咏叹情调。
28.既平易自然又委婉曲折,是散文的风格。
29.“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是的主张。
30.编选了《唐宋八大家文钞》。
31.清代骈文中兴,成就最显著的作家是。
32.是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
高二语文必修四必考的知识点总结概括(3篇)
![高二语文必修四必考的知识点总结概括(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172e6e8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cf.png)
高二语文必修四必考的知识点总结概括《赤壁赋》——苏轼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2)山川相缪(缪: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举匏樽以相属(属:通“嘱”,劝人饮酒)(4)杯盘狼籍(籍:通藉,狼藉)2、古今异义词(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竞技方式)(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凌:古:超越今:欺凌)(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内心所思慕的人今:美貌的人)(5)况吾与子渔櫵于江渚之上(古: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今:儿子)3、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状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2)名词用作动词: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③下江陵(攻占)④顺流而东(向东进军)(3)名词的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糜鹿(以……为侣,以……为友)(4)动词的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5)形容词用作动词:正襟危坐(整理)//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4、一词多义①望____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②如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如诉如泣(副词,像)(3)虚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太空)(4)白白露横江(白色的,adj)盈虚者如彼(指月缺)不知东方之既白(发白,即天亮了)(5)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介词)(6)长抱明月而长终(永远,ady)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而卒莫消长也(增长,v)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于是饮酒乐甚(于是,连词)(7)然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8)歌歌窈窕之章(唱,v)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歌曰(歌词,n)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n)二、虚词1.而(1)连词,表转折: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连词,表修饰:倚歌而和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3)连词,表承接:正襟危坐而问客(4)连词,表并列:侣鱼虾而友麋鹿2.之(1)助词,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哀吾生之须臾(2)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凌万顷之茫然(4)代词,它、它们: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3.于(1)介词,在: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徘徊于斗牛之间/渔樵于江渚之上/托遗响于悲风/于是饮酒乐甚(2)介词,从:月出于东山之上(3)介词,被: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4.乎(1)语气词,表示疑问: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而又何羡乎(2)介词,在:相与枕藉乎舟中(3)形容词词尾:郁乎苍苍/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三、句式1.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疑问句(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2)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乎”表反问语气)(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6)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3.省略句(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省略主语“其声”)(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省略“其声”)(3)(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省略主语“苏子与客”)4.倒装句①状语后置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结构后置)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结构后置)②定语后置: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③主谓倒装: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④宾语前置:而今安在哉/何为其然也5.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乎四、其他重要词语:客亦知夫水与月夫:(夫:那,代词)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享有)高二语文必修四必考的知识点总结概括(二)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语文必修四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语文必修四词类活用古今异义](https://img.taocdn.com/s3/m/4c46cc6cc77da26924c5b050.png)
必修四第四单元文言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归纳14《孔孟二章》古今异义词例句意思是是谁之过与古: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今:是家丘闻有国有家者古:指卿大夫的封地今:家庭加邻国之民不加少古:副词,更,更加今:动词,增加或或百步而后止古:有的人今:或者走是亦走也古:跑,特指逃跑今:走路词类活用字词例句意思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名词作动词,吃王然而不王者名词作动词,称王,统一天下树树之以桑名词作动词,种植、栽种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词作动词,穿鼓填然鼓之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15《劝学》古今异义词例句意思輮以为轮古:把……做成以为今:认为故木受绳则直古:墨线绳今:泛指所有绳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古:广泛地学习博学今:学问的渊博词类活用字词例句意思輮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动用法,使……弯曲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名词或用作状语,每天上,下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用作状语,向上,向下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用作动词,游泳十步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名词用作动词,跨十步一用心一也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16《过秦论》古今异义词例句意思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古:黄河以西一带河今:河的西面赢粮而景从古:担负赢今:输赢的“赢”山东豪俊并起古:崤山以东,即东方山东今:指山东省词类活用词例句意思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名作状,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席、包、囊海景赢粮而景从名作状,像影子一样云云集响应名作状,像云彩一样内内立法度方位词作状语,在内外外连衡方位词作状语,对外南南取百越之地方位词作状语,在南面斗斗诸侯使动用法,使……相斗愚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使动用法,使……愚蠢朝序八州而朝同列使动用法,使……朝拜17《师说》古今异义词例句意思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学者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用来……的所以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今之众人古: 一般人,普通人众人今:许多人小学而大遗古:在小的方面学习小学今:与中学、大学相对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不一定不必今:用不着,不需要词类活用字词例句意思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意动用法,以……为耻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意动用法,以……为师师聃羞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意动用法,以……为羞耻形容词用作名词,小,大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圣,愚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用作名词,圣人,愚人18《晏子治东阿》古今异义词例句意思寡人将加大诛于子古:施加严厉的加大今:增加加强于是明年上计古:第二年明年今:今年的下一年属托不行,货不至赂古:不去做山东今:没本领;不能够仓库少内,便事左右古:近臣左右今:表方位的名词19《谏太宗十思梳》古今异义词例句意思必固其根本古:树的根部根本今:事物的根源或最基本部分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以……为乐以为今:认为傲物则以骨肉为行路古:路人,比喻毫无关系的人行路今:走路纵情以傲物古:放纵情感,即骄傲纵情今:尽情词类活用字词例句意思固必固其根本使动用法,使……牢固覆载舟覆舟使动用法,使……颠覆安则思知止而安人使动用法,使……安定正则思正身以黜恶使动用法,使……端正劳、苦何必劳神苦思使动用法,使……劳累、辛苦虚则思虚心以纳下使动用法,使……虚恶则思正身以黜恶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恶人邪惧谗邪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邪恶小人重当神器之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重要位置大居域中之大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重大地位善择善而从之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好的意见貌貌恭而不心服名词做状语,表面上下则思江海下百川名词活用做动词,居……之下乐乐盘游意动用法,以……为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古今异义词语整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古今异义词语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13aba67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7c.png)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古今异义词语整理古今异义。
1.当不复记忆古义:再,义。
今义:重复,往复。
2.吾去汴州古义:离开。
今义:往……3.汝不果来古义:成为事实,实现。
今义:植物的果实。
4.毛血日益衰古义:渐渐,逐渐。
今义:利益。
下文“日益微”中“益”同此。
5.而齿牙动摇古义:这里指牙齿松动。
今义:指不稳固,不坚定。
6.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古义:这里是成长立业。
今义:指开始存在或有根据。
7.灌水之阳有溪焉古义:河流的北边,山的南边。
今义:太阳,日光8.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古义:可,可以;以,用来。
合译为“可以用来”。
今义:表示可能或表示许可。
9.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古义:向上报告,诉说。
今义:让别人知道。
10.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古义:汉代选择人才的一种科目,是优秀人才的意思。
今义:一般指古代科举考试的最低一级考中者。
11.九岁不行古义:不能走路。
今义:不可以。
12.至于成立古义:至•动词:于,介词。
今义:连词,提及,另外。
13.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古义:振奋,大鹏展翅起飞的气势。
今义:发怒。
14.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古义:春天林泽间的雾气。
今义:野生动物的一种。
15.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古义:饱的样子。
今义:指与事实相符。
16.蟪蛄不知春秋古义:指四季。
今义:春天和秋天。
1 7.虽然.犹有未树也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连词。
18.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古义:忘记立功。
今义:没有功劳。
19.分曹部署,竞以新艳相角古义:分部安排。
今义:安排。
布置。
20.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古义:作几案。
今义:进行犯罪活动。
21.既而将诉于舅姑古义:公公婆婆。
今义:舅舅和姑姑。
22.言讫,欺欷流涕古义:流眼泪。
今:流鼻涕。
23.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古义:到达。
今义:通行无阻。
24.负载珍重,不复言矣古义:保重。
今义:爱惜。
25.毅不告其实古义:其中实情。
今义: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26.近与天将失意,塞其五山古义:意见不合。
必修四语文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必修四语文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https://img.taocdn.com/s3/m/ad183116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70.png)
必修四语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固:①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坚决,坚持,执意)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固执)④而戍死者固十六七(本来) ⑤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坚固,特指地形险要和城郭坚固,易守难攻。
) 观:①观太学(观摩学习)②大王见臣列观(殿堂)③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 ④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 ⑤启窗而观(看)
征:①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 ②咸怪其无征(证明)③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④岁征民间(征收)因①因人京师(连词,表顺承关系,于是,接着) ②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介词,由,从)③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介词,通过) ④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因谓武曰(介词,趁、乘机) ⑤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
(就、因此,连词,表示顺承)⑥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介词,通过、经由乃:①十年乃成(才)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然、却) ③遂乃研核阴阳(就) 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辟:①连辟公府不就(征召)②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躲避)③唇吻拿辟仁开,打开)④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 ⑤辟邪说(排除,驳斥)⑥疆土之新辟者(开垦)制①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高三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5303149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5a.png)
高三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整理.1、古今异义:汝是大家子(大户人家/我们)2、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3、侍郎侍中:宫廷侍卫。
4、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5、通假字:于嗟鸠兮,无食桑葚!(通“吁”)6、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
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7、然则: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既然如此,那么)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9、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10、杜甫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12、文言虚词而(1)连词,表修饰。
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2)连词,表转折。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3)连词,表并列。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4)连词,表承接。
而控于地而已矣13、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14、文言虚词:1.以(1)介词,把。
引以为流觞曲水(2)介词,因为。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3)连词,用来。
亦足以畅叙幽情2.于(1)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2)介词,对或在。
暂得于己(3)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当其欣于所遇(4)介词,到。
终期于尽3.为(1)动词,作为,当作。
引以为流觞曲水(2)动词,成为。
已为陈迹4.之(1)结构助词,的。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虽无丝竹管弦之盛(2)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仰观宇宙之大(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夫人之相与/不知老之将至(4)动词,到,往。
及其所之既倦(所之:所喜爱的事物)(5)代词,它。
感慨系之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5.所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
或因寄所托当其欣于所遇及其所之既倦15、我国第一部也是的编年体通史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
16、杜甫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高三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6057130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74.png)
高三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整理.1、古今异义(古/今):1、贰于楚也(从属二主、有二心/数词二的大写)2、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3、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4、今有急而求子(您,多指男子/儿子)5、越国以鄙远(边远的地方/粗鄙、低下)6、以烦执事(婉指秦穆公/掌管某事的人)7、亦去之(离开、距离/到达)8、微夫人之力(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2、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受:通"授")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3、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4、复习措施:①选择经典诗歌,在阅读中掌握读懂诗词的方法。
②将诗歌按内容(风格)分类鉴赏,掌握各类诗词的一些规律特征。
③进行鉴赏技巧的总结、分析和点拨,学会鉴赏诗词的基本流程。
掌握一般理论,诗歌体裁(古体诗、今体诗律诗、绝句)、诗歌题材(怀乡、思友、征旅、怀古等)、表现手法、语言特点、作家风格、常见意象等,要求对理论消化掌握,不能只停留简单记忆。
5、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6、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
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7、管窥蠡测: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隘很片面。
8、词义-寂寂人定初:夜里9点到11点9、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10、主薄:掌钱粮户籍。
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1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编定。
原本只称为“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
编成于公元前六世纪,共305篇,故又称作“诗三百”。
《诗经》从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500年间的社会生活。
《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道路。
《诗经》以四言诗为主,间有杂言。
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高三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9552e28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92.png)
高三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整理.1、古今异义的词。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义:所用来……;今义:因此,因果连词)3、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并且,今义:目的连词)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5.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接受初等教育的地方)2、范增数目项王。
使眼色(名作动)3、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处室: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居家过日子,共同生活)。
2、餍:则必餍酒肉而后反(满足,饱食)。
3、瞷:吾将瞷良人之所之(暗中察看)。
4、墦:卒之东廓墦间(坟墓)。
5、善:通国之善弈者也(擅长,动词)。
6、诲:使弈秋诲二人弈(教,动词)。
4、拾人牙慧:拾取人家只言片语当作自己的话。
5、文言句式:疑问句。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疑问语气)。
(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问语气)。
(3)彼且奚适也("奚",表示疑问语气)。
6、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7、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
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在长安附近,富豪人家多聚居在这一带,因此后世诗文常以五陵为富豪人家聚居长安之地。
唐·白居易《琵琶行》:“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8、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9、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外貌描写B语言描写C动作描写D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10、管窥蠡测: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隘很片面。
11、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矣)。
2、共其乏困(供)。
3、秦伯说,与郑人盟(悦)。
4、失其所与,不知(智)。
5、何厌之有(餍)。
6、若不阙秦(缺)。
12、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成书于春秋时期,内容上分“风”“雅”“颂”三个部分,表现手法上主要采用“赋”“比”“兴”。
高三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1c0b3ee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5c.png)
高三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整理.1、发人深思:启发人深入地思考。
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2、古今异义:一、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三、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
用,介词,因为;心,心思。
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四、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藏身。
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3、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
形容创作的艰苦。
4、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
5、青梅竹马:只能用于年幼的男女之间。
6、耸入云天:形容高山,或者参天巨树的高大,比云还要高。
7、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我国第一部叙事较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8、《游褒禅山记》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人称王荆公、王文公。
9、不为已甚:指对别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10、“三曹”是指东汉建安时期的父子诗人曹操、曹丕、曹植,曹操的代表作有《观沧海》《龟虽寿》,曹丕的代表作有《燕歌行》,曹植的代表作有《七步诗》《白马篇》。
11、文言虚词-且。
(1)连词,而且。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副词,还。
彼且恶乎待哉。
(3)副词,将要。
且适南冥也。
12、通假字:于嗟鸠兮,无食桑葚!(通“吁”)13、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14、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15、“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16、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
17、探源法巧解字形题:有许多词语,尤其是成语往往都有一定的来源,如来自古代的寓言和历史故事。
不了解出处及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就容易望文生义,造成误写。
高三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a313a63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72.png)
高三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整理.1、古今异义:汝岂得自由(自作主张/不受拘束)2、尸位素餐:空站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
3、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4、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5、分庭抗礼:现在用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6、世人瞩目:全世界都在关注某事或人7、魏晋南北朝的小说。
(小说的发展期):①志怪小说以干宝《搜神记》为代表。
《干将莫邪》。
②轶事小说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
《周处》。
8、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全书共130篇。
分本纪、世家、列传、表、书等八种体例,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年间约两千多年的历史,既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巨著,又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因此鲁迅先生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9、集腋成裘:积少可以成多。
10、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11、词义-君既若见录: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录,记。
逆以煎我怀:逆想,想到将来12、辟:[辟pì]开天辟地、另辟蹊径;辟除、辟谣;精辟、透辟。
大辟(古代指死刑)、辟言不信(不听信合乎法度的话)。
[辟bì]复辟;辟邪。
13、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14、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15、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16、复习措施:①选择经典诗歌,在阅读中掌握读懂诗词的方法。
②将诗歌按内容(风格)分类鉴赏,掌握各类诗词的一些规律特征。
③进行鉴赏技巧的总结、分析和点拨,学会鉴赏诗词的基本流程。
掌握一般理论,诗歌体裁(古体诗、今体诗律诗、绝句)、诗歌题材(怀乡、思友、征旅、怀古等)、表现手法、语言特点、作家风格、常见意象等,要求对理论消化掌握,不能只停留简单记忆。
高三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60aaac3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45.png)
高三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整理.1、来日方长:未来的日子还很长。
表示事有可为,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
2、古今异义:(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黄河今:泛指河流)(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谷物收成不好今:凶恶,厉害)(3)弃甲曳兵而走(古:跑,逃走今:行,走路)(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供养活着的人今:保养身体)(5)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古:可以凭借今:表示同意,认可)(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然意为这样,而意为却今:转折连词)(7)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古:不要归咎今:没有罪过)3、文言句式倒装句:(1)而莫之天阏者(夭阏之,宾语前置)(2)彼且奚适也(适奚,宾语前置)(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宾语前置)(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介宾短语后置)(5)翱翔蓬蒿之间(于蓬蒿之间翱翔,介宾短语后置)4、令与臣有郤(同“隙”,隔阂,嫌隙).5、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
形容勤于政务。
6、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后人称之为“三苏”。
散文、诗词、书法,都独具风格,自成一家。
诗词开豪放一派。
与韩愈并誉为“韩潮苏海”。
他的书画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1079年,被贬黄州,其间两游赤壁,写下两篇赋,课文所选为第一篇,又称“前赤壁赋”。
(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7、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8、然则: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既然如此,那么)9、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10、秋毫不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11、《过秦论》贾谊:世称贾太傅、贾长沙,也称贾生。
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
12、洞若观火:就像黑夜里看火一样,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
13、庄子是我国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是《逍遥游》。
高三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3840e6e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90.png)
高三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整理.1、益奇之。
以……为奇2、古今异义:汝是大家子(大户人家/我们)3、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中唐新乐府诗歌运动的倡导者,代表作有《卖炭翁》《钱塘湖春行》,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4、四种波折号作用:表解释说明前文、表后文跳跃转折、表声音中断延长、表时地数起止5、理解下列词语:《祝福》少不更事:指人年纪轻,经历的事不多,缺少经验。
沸反盈天:形容喧哗吵闹,乱成一团。
百无聊赖: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
惴惴不安:形容又发愁又害怕的样子。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
天有不测风云:(谚语)比喻世事吉凶难以预料。
6、别有天地: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7、矢交坠兮士争先。
当先锋(形作动)8、一词多义。
即:(1)、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即:依附。
(2)、胡天八月即飞雪即:就(3)、且壮士之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即:则。
9、放浪形骸:指行为放纵,不受约束。
10、矢交坠兮士争先。
当先锋(形作动)11、词类活用:1、一:定于一(数作动,统一)2、旱:七八月之间旱(名作动,发生旱情)1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1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14、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是《国语》,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是《楚辞》,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是南朝梁刘勰撰写的《文心雕龙》;第一首长篇叙事诗是东汉民歌《孔雀东南飞》15、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6、古今异义:可怜体无比(可爱/值得怜悯)17、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18、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变小变弱(形作动)19、循序渐进:只用于学习、工作。
20、一衣带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21、引用古诗时容易发生误解的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常有人用这两句诗描写梨花盛开的景色,也有人认为它们写的是冬天的景色,央视“青歌赛”上就曾出现这样的理解。
必修四知识点整理
![必修四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3cd2ce5e009581b6bd9eb9f.png)
《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整理一、通假字:1、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二、古今异义:1.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以为:古:以为,让…担任今:认为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古:用兵今:有事情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古:诸侯的封地今:国家家:古:卿大夫的封地今:家庭和住所三、一词多义为:①语气词,呢例:何以伐为②动词,担任例: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③动词,成为例:后世必为子孙忧④介词,替例: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相:①名词,辅助盲人走路的人例:则将焉用彼相矣②动词,辅佐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过:①动词,责备例:无乃尔是过与②形容词,错误例:且尔言过矣③名词,过错例:是谁之过与且①而且例:且在邦域之中矣②况且例:且尔言过矣安:② 形容词,安定例:不患贫而患不安②使动用法,使…安定例:既来之,则安之四、文言虚词1.而①连词,表转折。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辞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②连词,表并列固而近于费2.之①助词,的。
是社稷之.臣也是谁之.过与吾恐季孙之.忧而在萧墙之.内也②代词夫子欲之.(它) 既来之.,则安之.(代远人) 3.且①连词,而且,并且且.在邦域之中矣②连词,况且且.尔言过矣4.也①判断语气是社稷之臣也②句中语气词。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③句末语气词。
今由与求也5.以①介词,用何以伐为②连词,表目的则修文德以来之6.于①介词,对。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②介词,从。
虎兕出于押③介词,在。
龟玉毁于椟中五、词类活用:1、后世必为子孙忧忧:动作名,所忧患的事物2、既来之,则安之来、安:使动用法,使……来,使……安3、则修文德以来之来:使动用法,使……来,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辞:名作动,找借口六、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宾语前置无乃尔是过与何以伐为判断句是社稷之臣也七、固定句式:1、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恐怕……吧2、何以伐为何(以)…为,为什么…呢?《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整理一、通假字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无—勿或毋,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必修四知识点复习:古今异义词
高中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语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中语文必修四知识点复习:古今异义词,希望大家喜欢。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古今异义词在句中的意思
1、拜为上卿 (被授予官职)
2、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忧虑,担心)
3、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4、请指示王(指给……看)
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离开)(亲人,包括父母和内外亲属)
6、于是相如前进击(上前进献)
7、布衣之交(平民)
8、传以示美人及左右(指秦王的嫔妃)(指近臣和侍从)
9、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扬言,到处说)
10、汉亦留之以相当。
(抵押 )
11、闻汉天子甚怨卫律 (痛恨)
12、皆为陛下所成就。
(栽培,提拔)
13、我丈人行也。
(老人,长辈)
14、欲因此时降武。
(趁这时)
15、独有女弟二人 (妹妹。
今一般不连用。
)
16、且陛下春秋高 (年纪。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
17、武等实在 (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老实。
)
18、稍迁至移中厩监 (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
)
1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财物)
2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正当、适逢)
21、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亲近的侍臣)
22、公车特征拜郎中。
(特地征召)
23、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栽培,提拔)
24、扶辇下除,触柱折辕。
(殿阶)
2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不应召)
26、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官吏初到任)
27、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不应荐)
高中语文必修四知识点复习:古今异义词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