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认识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苏科课标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一元二次方程1.1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苏科课标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一元二次方程11教学内容与学情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1节〝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在七、八年级先后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和分式方程,先生对〝元〞、〝次〞、〝方程〞、〝解〔根〕〞、〝解方程〞等概念已比拟明晰,并且知道方程是描写理想生活中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一元二次方程是提醒理想世界数量关系的又一个重要的数学模型,它既是方程自身内容进一步丰实的需求,也是后续学习二次函数以及高中数学的基础.2教学目的〔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和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2〕能依据的一元二次方程编写相应的生活情境,也能依据实践效果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从中感受一元二次方程是提醒理想世界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3〕阅历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生成与逻辑建构进程,体会由特殊到普通、分类和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概念学习的基本方式,逐渐构成数学阅历体系.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感受一元二次方程是提醒理想世界数量关系的一个重要的数学模型;难点:阅历具表达实原型与笼统数学模型之间的数学化进程,用一元二次方程描画复杂效果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4教学进程设计4.1 概念构成〔是什么?〕概念构成普通阅历4个阶段:〝感知看法阶段〞、〝分化实质属性阶段〞、〝概括构成定义阶段〞和〝运用与强化阶段〞.4.1.1 感知看法本节课我们末尾学习〝一元二次方程〞,你能写出1个一元二次方程吗?你能再写出类型不同的一元二次方程吗?【有效性剖析】先生对〝元〞、〝次〞、〝方程〞的概念已比拟明晰,类比地写出几个一元二次方程,让先生构成直观感受;概念笼统需求典型实例,经过〝类型不同〞引发先生深度参与,逐渐向数学对象的实质属性迫近.4.1.2 分化实质以下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为什么?①y 2=-3;② x 2+1x +2=0; ③ x 〔x -1〕=x 2;④ax 2+3x+1=0.【有效性剖析】应用正例和反例变换非实质属性特征,笼统特性特征,概括实质特征.〝群众化〞的方程没有争议,以无实根型、分式方程、化简后不含x 2型以及二次项系数不确定型等有〝特性〞的方程引发认知抵触,从而促进一种共同的认知愿望:必需明白〝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这既是一个思想实质性参与进程,又是一个孕育概念生长点的进程.4.1.3 概括定义效果1:你以为什么叫做一元二次方程?⑴文字定义:只含有1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⑵符号定义:形如ax 2+bx+c=0〔a 、b 、c 是常数,a ≠0〕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我们把ax 2+bx+c=0〔a 、b 、c 是常数,a ≠0〕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普通方式,其中ax 2叫做二次项、bx 叫做一次项、c 叫做常数项,a 、b 区分叫做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思索:①如何了解〝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个条件?②在普通方式中,假设b=0或c=0,那么一元二次方程具有怎样的方式?【有效性剖析】有以前学习方程的阅历和看法基础,先生具有由详细思想向方式化思想转变、归结一元二次方程定义的才干.数学思想方法孕育于知识的发作开展进程中,思索的两个效果是等价的,凸出了概念的外延和外延,一方面看法到一元二次方程方式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对概念实质的了解.4.1.4 运用强化例1 关于x 的方程〔m 2-4〕x 2+〔m +2〕x -m+2=0.⑴当m______时,该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⑵假定该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那么m=______.【有效性剖析】引导先生育成从基本概念动身思索效果、处置效果的习气,突出一元二次方程基本概念所包括的思想方法,在感受数学分类的必要性的同时,训练思想的缜密性. 4.2 建构活动〔学什么?〕效果2〔先留空〕:你以为,这个效果应该是什么? 或许说,此刻我们应该提出什么效果?【有效性剖析】先生自动提出效果也是需求引导的.这个留空效果的出现,激起先生思索,我们曾经知道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从哪里来〕,接上去当然应该研讨一元二次方程的其它内容〔到哪里去〕,这是认知的自然趋向;先生应该有这种自主建构学习内容体系的学习倾向和自动提出效果的看法,这种把自动权还给先生的做法有益于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动.经过回想与重构,〝我们应该如何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或许〝接上去我们应该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哪些内容?〞这类效果呼之欲出,〝⒈定义;2.解;3.解方程;4.列方程处置效果.〞的认知框架水到渠成.为了强化自动提出效果的看法,积聚提出效果的阅历,教员可以追问:〝你是怎样想到这样提出效果的?〞〝提这样的效果合理吗?〞.4.3 数学探求〔怎样学?〕4.3.1自主探求结合我们自己写出来的方程,同窗们先独立思索:刚才我们所提出的几个效果中,哪些你能处置?哪些你可以尝试处置?【有效性剖析】一元二次方程的方式多样、系数复杂,招致解方程的方法多样性与复杂性共存,这些需求先生自主看法与感受;这里不在于能否处置了效果,而在于思想的层次与实质——发现了悬而未决的效果,这既是突出中心概念的进程,也是打破难点的进程.4.3.2协作交流⑴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意义各组代表陈说〔可以结合已写出的方程,也可以重新写〕,突出以下几个效果:①什么叫〝一元二次方程的解〞?②如何验证一个值能否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你发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方程的解有何异同?⑵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感受如何确定〔或找到〕一元二次方程解?先生对照自己写出的方程说明.例如对9x2=4型的可以经过开平方,对〔x-1〕〔x+2〕=0或x2-5x=0型的可以经过因式分解,而x2=-5型的没有实数根;当然,像2x2-5x=1等型的方程目前尚难处置,这正是我们本章要学习的内容,前面将有十分巧妙的解法等候着我们!反过去,假设解,你能编写出一元二次方程吗?能编出不同的一元二次方程吗?①你能写出一个以1和-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吗?许多先生会写出〔x-1〕〔x+2〕=0型的方程,教员可以用〝你是怎样想到这样编写的?〞初步构成编写的阅历.②你能写出一个只以3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吗?③你能写出一个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吗?④你能写出一个有3个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吗?【有效性剖析】先生阅历编写进程〔逆向思想〕,或容许以翻开解方程〔找方程的解〕的渠道,让数学活动由方程的〝解〞向〝解方程〞自然过渡;在尝试解方程的进程中感受化归求简的思想方法.⑶列一元二次方程处置效果的尝试在我们所写的一元二次方程中选择1个你喜欢的方程,举1个相应的生活效果,使得该方程可以描画其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能处置其中的效果〕.先生能够会选择以下方程编写生活效果:①〔x -1〕2=2,应用正方形面积来编;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减小1,失掉的新正方形的面积为2,那么这个一元二次方程就可以描画原正方形的边长与新正方形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②x 〔x+1〕= 6,应用长方形面积来编;长方形的长比宽多1cm ,面积为6cm 2,假设设宽为xcm ,那么这个一元二次方程就可以描画长方形的宽与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③x 2+〔x -1〕2=25,应用勾股定理来编;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差为1cm ,斜边长为5cm ,那么这个一元二次方程就可以描画直角边的长与斜边长之间的数量关系.教学时,还可以补充一些典型效果,例如:例2 某种品牌电脑延续两次降价〔降价率相反〕,单价由原来的6400元降到4900元,求每次降价率.独立作答,然后由1名同窗讲述.设每次降价率为x ,那么〔1—x 〕2=4964,这是一元二次方程,同窗们可以尝试去解它.【有效性剖析】这些效果源于生活,回归教材;例2经过一个相对完整的处置效果的进程,表达一元二次方程的适用价值,领悟到〝为什么要学?〞4.4 教学小结效果3:阅历了一元二次方程的〝第1节课〞,我们取得了哪些学习阅历?【有效性剖析】反思自己的学习进程,积聚学习阅历,用阅历了解数学,在了解中学会,在学会中会学.阅历提升:学习一个数学对象,我们往往先对它有一个结构性的看法,以以下方式展开,逐渐提醒它的实质.4.5 目的检测〔5分钟训练〕见«目的检测».5 教学设计说明与教后反思5.1 〝第1节课〞的义务作为本章〝第1节课〞,这节课的教学性质是以效果趋动的概念教学课,不是章头导学课,更不是单元教学课.〝第1节课〞的义务主要有三点:〔1〕胸中有〝森林〞,就是感知本章〔或单元〕的逻辑结构和学习蓝图,让学习一直坚持在〝抬头看路〞的微观形状;〔2〕眼前有〝树木〞,就是了解一些自然生成的数学对象和基本概念;〔3〕脑海有〝套路〞,就是阅历本章〔或单元〕框架的生成与构建进程,全体掌握知识间的逻辑关系,体会概念学习的基本套路.5.2 效果情境的价值效果情境的价值不外乎为教学活动提供三个方面的效劳:取得研讨的对象、提出研讨的效果、找到研讨的方法.数学对象有时是内隐的,人们对它的看法需求由具象〔生活原型〕到表象〔过渡雏形〕,再到笼统〔数学模型〕;数学对象不一定来自生活原型,有时来自先生实践,来自先生的阅历.下面回答两个疑问:⑴本节课的效果情境是什么?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的学习都表达了〝从效果到方程〞的看法观,本节课跳过生活实例〔预设的〝相关〞情境〕,直入课题,对〝元〞、〝次〞、〝方程〞、〝解〔根〕〞、〝解方程〞等概念停止回想与迁移,在罗列和区分一元二次方程的进程中构成认知抵触,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成为迫切的需求.数学概念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对生活效果的直接笼统;二是在已有知识和阅历上的逻辑建构.本节课的效果情境就是先生已有的知识与认知阅历,以及在自主建构中所构成的认知抵触.这种情境迎合先生的学习内趋,更能表达数学的实质,更能将留意力集结到主题下去.一个徒具方式的〝把先生塞进汽车〞的情境并不比开门见山值得一定.⑵对一元二次方程认知的笼统逻辑建构以及从效果情境动身突出方程模型思想的功用,哪个更有价值?对一个新的数学对象,我们普通阅历从外表到实质、从笼统到详细、从孤立到系统的看法进程.教学活动要特别关注知识的〝生长点〞和〝归结点〞,先生以往学习方程的阅历有利于一元二次方程新认知的异化,但一元二次方程对方程的认知既有量的添加,又有质的变化,先生会发生新的疑问:为什么一元二次方程有多种解法?为什么要研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等等,这些新的疑问促使先生对原有认知结构停止改造〔新认知的顺应〕.让先生在自主建构进程中开掘数学概念包括的价值观资源,提高解读概念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才干,这是数学教育的价值所在.无须置疑,用方程描写效果成为先生的一种自觉的需求〔方程模型思想〕,是方程教学的中心价值.为了力图完成这一价值,本节课设计了两个不同思想层次的〝编写〞,先是编写方程,但先生所编写的方程未必从生活效果中来,不乏x2+x=0这些〝裸方程〞,后是依据方程编写效果情境,这时先生必需回到生活效果中去,经过逆笼统体会效果情境的价值.5.3 坚持为了解而教〔1〕了解数学开展的规律.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来源与开展都是自然的,一是知识的逻辑顺序自然,二是先生的心思认知自然.数学概念教学要让先生了解概念的背景和引入它的理由,知道它在树立、开展实际或处置效果中的作用,甚至要让先生体验数学家们发现数学规律的心路历程,这一历程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它对人类的贡献不只仅在于数学结论,更重要的是孕育了一种肉体质量和这种肉体质量的教育功用.〔2〕了解数学思想的方式.数学教学是对特定数学对象构成序列概念性看法的思想活动,数学学习是数学思想方式的学习.数学思想方式孕育于知识的发作开展进程中,在教学活动中,教员要引导先生从数学角度看效果,擅长自动提出效果,有条理地停止理性思想、严密求证、逻辑推理和明晰准确地表达,不时反思〝这么想对吗?〞、〝为什么应该这么想?〞,逐渐构成合理的数学思想方式.〔3〕了解数学教育的价值.数学教育的中心价值是经过数学教育人思想.教员要引导先生经过对数学迷信与人类社会开展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了解,体会数学的迷信价值、运用价值和人文价值,培育严谨态度和探求肉体,以及能引发发明动力的价值观念,这种观念在以后仔细学习数学与运用数学处置效果的进程中将逐渐生成并强固起来,受益终身.。
青岛版数学九年级上册《认识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九年级上册《认识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一元二次方程》是青岛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性质和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高中数学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代数基础,对于方程的概念和解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也会影响他们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
2.学会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3.能够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练习法进行教学。
通过问题和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呈现(15分钟)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实例和PPT课件呈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操练(20分钟)让学生分组练习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和解法。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以及解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板书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性质和解法。
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练习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元二次方程。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思考和探索。
通过练习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x x
3
活动意图说明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并能判断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 2.能将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环节三:
教的活动3例2.已知关于x的方程
22
(9)(3)50
m x m x
-++-=.
(1)当m为何值时,此方程是一元一次方
程?并求出此时方程的解.
(2)当m为何值时,此方程是一元二次方
程?并写出这个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
系数及常数项.
例3.长5米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底
端与墙的距离是3米。
如果梯子底端向右滑
动的距离与梯子顶端向下滑动的距离相等,
求梯子滑动的距离。
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学的活动3
活动意图说明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并能判断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 2.能将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相关推荐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整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
3.通过本节课引入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它的一般形式。
难点:对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的正确理解及其各项系数的确定。
教学建议:1.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本小节首先通过实例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介绍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以及一元二次方程中各项的名称。
2)重点、难点分析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是一元二次方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方程,只有当时,才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如果且,它就是一元二次方程了。
解题时遇到字母系数的方程可能出现以下情况:(1)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是确定的,如方程(),把它化成一般形式为,由于,所以,符合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2)条件是用“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这样的语句表述的,那么它就隐含了二次项系数不为零的条件。
如“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这时题中隐含了的条件,这在解题中是不能忽略的。
(3)方程中含有字母系数的项,且出现“关于的方程”这样的语句,就要对方程中的字母系数进行讨论。
如:“关于的方程”,这就有两种可能,当时,它是一元一次方程;当时,它是一元二次方程,解题时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教学目的1.了解整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3.通过本节课引入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教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1.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能够解决与一元二次方程相关的问题。
2. 引入:- 引导学生回顾线性方程的概念和解法,强调方程中只有一个未知数。
- 提问:如果方程中有两个未知数会怎样?学生可能会回答不知道如何解决。
- 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是指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该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的方程。
3. 概念解释:- 解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 + bx + c = 0,其中a、b、c为已知常数,且a ≠ 0。
- 解释方程中的系数:a为二次项系数,b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项。
- 解释方程的解:解是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4. 解题步骤:- 提供解题步骤,包括将方程转化为标准形式、判断方程的根的情况、求解方程的根的方法。
- 举例说明每个步骤的操作方法。
5. 解题示例:- 提供一些具体的一元二次方程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解题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 例如:已知一元二次方程 x^2 - 5x + 6 = 0,求解该方程的根。
- 将方程转化为标准形式:x^2 - 5x + 6 = 0- 判断方程的根的情况:计算判别式 D = b^2 - 4ac,若 D > 0,则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若 D = 0,则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若 D < 0,则没有实数根。
- 求解方程的根的方法:使用求根公式 x = (-b ± √D) / (2a) 求解方程的根。
6. 练习:-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解题巩固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7. 总结:- 对本节课所学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进行总结,强调关键点和解题技巧。
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并通过具体的解题步骤和示例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案(优秀5篇)
《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案(优秀5篇)元二次方程教案篇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整式方程的意义;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正确识别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完整性和深刻性.(三)德育渗透点:由知识来源于实际,树立转化的思想,由设未知数列方程向学生渗透方程的思想方法,由此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及一般形式.2.教学难点:正确识别一般式中的“项”及“系数”.三、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用电脑演示下面的操作:一块长方形的薄钢片,在薄钢片的四个角上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把四边折起来,就成为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演示完毕,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和剪刀,实际操作一下刚才演示的过程.学生的实际操作,为解决下面的问题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手、脑、眼并用的能力.2.现有一块长80cm,宽60cm的薄钢片,在每个角上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做成底面积为1500cm2的无盖的长方体盒子,那么应该怎样求出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教师启发学生设未知数、列方程,经整理得到方程x2-70x+825=0,此方程不会解,说明所学知识不够用,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学了本章的知识,就可以解这个方程,从而解决上述问题.板书:“第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教师恰当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二)整体感知通过章前引例和节前引例,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知识来源于实际,并且又为实际服务,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真正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产生用数学的意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中.同时让学生感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在本章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1.复习提问(1)什么叫做方程?曾学过哪些方程?(2)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探索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过程,理解一元二次方程中的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会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成一般形式。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1.1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1一元二次方程”是苏科版教材九年级(上)第1章第一节内容,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从知识的发展来看,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是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组及不等式知识的延续和深化,也是今后学生学习其它数学知识的基础。
这节课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课,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建立一元二次方程,并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本节课的教学不仅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比较、抽象和类比概括的能力,为接下来的学习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很强,并且他们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也有很大提高。
当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发现列出的方程不再是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或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其它方程时,他们自然会想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有关方程的问题。
而从学生的知识结构上看,前面已经系统的研究了整式、分式、二次根式、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和分式方程,已经具备了继续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教学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九年级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及已有的知识经验,我特制订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正确识别一元二次方程的项和系数。
数学思考:1、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完整性和深刻性。
2、由知识来源于实际,树立转化的思想,由设未知数、列方程向学生渗透方程的思想,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加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自主自主学习、探究知识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2、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会学数学的快乐,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一元二次方程(1)》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3.播放“未铺地毯区域有多宽”的课件,说明题 目的条件和要求,课件要求制作得精美并且可以清楚得 显示出各个量之间的关系。
4.给学生时间思考:如何明确并用数学式子表示
出题目中的各个量? 5.让学生回答他们的答案是什么,给予点评,让
学生核对答案,可以以学生举手示意的方式掌握全班的 情况。
没有深入的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该让学生进一
步体会一元二次方程也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数
学模型。
1、会根据具体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
的模型思想,提高归纳、分析的能力。
2、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知道一元二次方程
的一般形式;会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会
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 教学目标
10.设置悬念:有的同学猜测是 1 米,到底是多少, 我们后面来看一看。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11.让学生说出他们的答案,点评,其他学生核对 自己的答案;可以以学生举手示意的方式掌握全班的情 况。
12.肯定学生的表现:大家自己的探索已经很好地 打开了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的大门,相信同学们这 一章会学得很好。
①在这个问题中,梯子顶端下滑 1 米时,梯子底端 滑动的距离大于 1 米,那么梯子顶端下滑几米时,梯子 底端滑动的距离和它相等呢?②如果梯子长度是 13 米,梯子顶端下滑的距离与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可能相 等吗?如果相等,那么这个距离是多少?
3、观察下面等式:102+112+122=132 +142 你还能找到其他的五个连续整数,使前三个数 的平方和等于后两个数的平方和吗?
10.总结本节内容,记下作业。(分析学生在本课 中所需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与习 惯、合作学习氛围、学生认知障碍等)
一元二次方程的教案(必备3篇)
一元二次方程的教案(必备3篇)1.一元二次方程的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
(2)能熟练地把一元二次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并能指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过程与方法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加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的过程,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增进对方程的认识,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经历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的过程,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难点:准确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创设情境——主体探究——合作交流——应用提高四、学案(1)预学检测3x-5=0是什么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是怎样的?其一般形式是怎样的?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1)自学本P2—P3并完成书本(2)请学生分别回答书本内容再(二)主体探究、合作交流(1)观察下列方程:(35-2x)2=9004x2-9=03y2-5y=7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它们分别含有几个未知数?它们的左边分别是未知数的几次几项式?(2)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与一般形式?如果一个方程通过移项可以使右边为0,而左边是只含一个未知数的二次多项式,那么这样的方程叫作一元二次方程,它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b、c是已知数a≠0),其中,a、b、c分别称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如x2-x=56(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例1:根据一元二次方程定义,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为什么?x2-x=13x(x-1)=5(x+2)x2=(x-1)2例2:将方程3x(x-1)=5(x+2)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解:去括号得3x2-3x=5x+10移项,合并同类项,得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3x2-8x-10=0其中二次项系数为3,一次项系数为-8,常数项为-10.学生练习:书本P4练习(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总结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是怎样的?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2+bx+c=0(a≠0),一元二次方程的项及系数都是根据一般式定义的,这与多项式中的项、次数及其系数的定义是一致的。
《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精选5篇)
《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精选5篇)《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1学习目标1、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推导2、会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3、通过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学习重、难点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难点:求根公式的条件:b2 -4ac≥0学习过程:一、自学质疑:1、用配方法解方程:2x2-7x+3=0.2、用配方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什么?3、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计算比较麻烦,能否研究出一种更好的方法,迅速求得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呢?二、交流展示:刚才我们已经利用配方法求解了一元二次方程,那你能否利用配方法的基本步骤解方程ax2+bx+c=0(a≠0)呢?三、互动探究:一般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当b2-4ac≥0时,它的根是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公式法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是由方程的系数a、b、c确定的.因此,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然后在b2-4ac≥0的前提条件下,把各项系数a、b、c的值代入,就可以求得方程的根.注:(1)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后,在确定a、b、c时,需注意符号.(2)在运用求根公式求解时,应先计算b2-4ac的值;当b2-4ac≥0时,可以用公式求出两个不相等的实数解;当b2-4ac<0时,方程没有实数解.就不必再代入公式计算了.四、精讲点拨:例1、课本例题总结:其一般步骤是:(1)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进而确定a、b,c的值.(注意符号)(2)求出b2-4ac的值.(先判别方程是否有根)(3)在b2-4ac≥0的前提下,把a、b、c的直代入求根公式,求出的值,最后写出方程的根.例2、解方程:(1)2x2-7x+3=0 (2) x2-7x-1=0(3) 2x2-9x+8=0 (4) 9x2+6x+1=0五、纠正反馈:做书上第P90练习。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正确认识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教学思考1、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培养学生建模思想,归纳、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完整性和深刻性.3、由知识来源于实际,树立转化的思想,由设未知数、列方程向学生渗透方程的思想,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加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意识.2、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会学数学的快乐,培养用数学的意识.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难点1、由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2、正确识别一般式中的“项”及“系数”.教学流程设计活动流程图活动内容和目的活动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活动2 启发探究获得新知活动3 运用新知体验成功活动4 反思提高知识升华活动5 布置作业分层落实复习一元一次方程有关概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新知。
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让学生获得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巩固训练,加深对一元二次方程有关概念的理解。
回顾梳理本节内容,拓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分层次布置作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与情景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1」问题情境一:再认识“老朋友”:1、你还记得什么叫方程?2、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请举例3、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请举例4、什么是分式方程?请举例问题情境二:(1)有一块矩形铁皮,长100cm,宽50cm,在它的四角各切去一个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底面积为3600cm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补充问题:(2)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的2倍等于15,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3)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3,且两个数之积为0,求这两个数。
北师大版《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标准》要求: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理解方程;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掌握用方程进行表述的方法。
一、知识与技能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建立符号意识。
2、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
3、能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列出古巴比伦人的《泥板文书》和古埃及的纸草书图片,感受一元二次方程发展的历史进程。
2、通过中国古代的直田积问题、高广袤问题以及印度猴子问题,这三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体会利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通过阅读古诗文,求周瑜的年龄,体会其他学科与数学之间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通过对历史人物周瑜的了解,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思考自己在民族复兴的今天应该如何做,将家国情怀根植于内心,明白家、民族、国家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教学难点:如何从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学情分析】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有效数学模型,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初步感受到了方程的模型作用,也积累了一些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是,所用的方程远不如这些,还可利用其他类型的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去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方法】本节课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启发式、类比法教学,沿着“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充分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理解方程的意义,切实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设计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设计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元二次方程1、知识与技能: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会判断满足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
2、能力培养:能根据具体情景应用知识。
3、情感与态度:体验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及数学活动中的探索和创造性。
自学指导阅读教材第31至32页,并完成预习内容.(1)如果设未铺地毯区域的宽为xm,那么地毯中央长方形图案的长为(8-2x)m,宽为为(5-2x) m.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8 - 2x) (5 - 2x) = 18(2)试再找出(10、11、12、13、14以外)其他的五个连续整数,使前三个数的平方和等于后两个数的平方和:;如果设五个连续整数中的第一个数为x,那么后面四个数依次可表示为 x+1 、 x+2 、 x +3 、 x+4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3)根据图2-2,由勾股定理可知,滑动前梯子底端距墙 6 m,如果设梯子底端滑动xm,那么滑动后梯子底端距墙x+6 m,梯子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 7 m,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72+(x+6)2 =102归纳总结:观察上述三个方程,它们的共同点为:① 含有一个未知数x ;② 整式方程;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其中我们把ax2+bx+c =0(a,b,c为常数, a≠0) 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分别称为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a、b分别称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 .活动1小组讨论例1将方程(8-2x)(5-2x)=18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解:2x2-13x+11=0;2,-13,11.将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时,通常要将首项化负为正,化分为整.例2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1)1-x2=0 ; (2)2(x2-1)=3y ; (3)2x2-3x-1=0;( 4) =0 ; (5)(x+3)2=(x-3)2; (6)9x2=5-4x.解:(1)是;(2)不是;(3)是;(4)不是;(5)不是;(6)是.(1)一元二次方程为整式方程;(2)类似(5)这样的方程要化简后才能判断.活动2 跟踪训练1.将下列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1)5x2-1=4x ; (2)4x2=81;(3)4x(x+2)=25 ; (4)(3x-2)(x+1)=8x-3.解:(1)5x2-4x-1=0; 5, -4, -1;(2)4x2-81=0; 4, 0, -81;(3)4x2+8x-25=0; 4, 8, -25;(4)3x2-7x+1=0; 3, -7, 1.4 .根据下列问题,列出关于x的方程,并将其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1)4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的面积之和是25,求正方形的边长x;(2)一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2,面积是100,求长方形的长x;(3)把长为1的木条分成两段,使较短一段的长与全长的积,等于较长一段的长的平方,求较短一段的长x.解:(1)4x2=25;4x2-25=0; (2)x(x-2)=100;x2-2x-100=0;(3)x=(1 -x)2;x2-3x+1=0.活动3课堂小结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以及怎样利用概念判断一元二次方程.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特别强调a≠0.当堂训练请使使用《名校课堂》相应部分练习。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1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2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1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1 一元二次方程》是整个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首次接触较为复杂的代数方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代数基础,对于方程的概念和解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一元二次方程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还需要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探究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教学案例3.教学用品(黑板、粉笔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以前学过的方程知识,引导学生发现方程的一般形式,从而自然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呈现一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独立解几个一元二次方程,观察总结解题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规律。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
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补充。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解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结构和解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初中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模板
初中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并能够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特别是因式分解法和求根公式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列出方程,从而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总结解题步骤和技巧。
3. 课堂讲解: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解析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并通过例题演示解题过程。
4. 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应用:学生分组讨论,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分享解题心得。
6.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一元二次方程的特点和解题方法,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 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案例教学法: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练习完成情况。
2. 练习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学生自评: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鼓励自我提高。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一元二次方程相关章节的内容。
2. 课件:教师制作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和动画等。
华东师大版九上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它是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继续,又是二次函数学习的基础,其实际应用在初中数学应用问题中极具代表性,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
本节课以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的实际的噵路问题为载体,通过对它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体现数学建模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学生解应用题最大的难点是不会将实际问题提炼为数学问题,而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要复杂一些。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比较缺乏社会生活经历,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较弱。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初步掌握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步骤,学会通过平移、化零为整等方法化繁为简,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
2.数学思考:经历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领悟数学建模思想,体会如何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来建立一元二次方程,培养转化思想和方程思想。
3.问题解决:能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情感态度:通过合作交流等花形式,进一步感知方程的应用价值,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利用一元二次方程对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难点:将图形进行适当变换,找出等量关系六、教学方法:在本节的教学中,应重视相关内容与实际的联系,强调平移的特点和作用,注重数形结合,避免脱离任何实际问题单纯地讲述一元二次方程的内容。
充分注意有关现实背景,反映出一元二次方程来自实际又服务于实际,一元二次方程是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数学模型。
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问题引入某镇政府乡村振兴项目示范小组有一块长32m,宽20m的矩形试验田,为了管理方便,准备开辟横纵两条同样宽度的小道.如果开辟之后其种植面积为540m2 ,那么小道的宽应是多少米?师: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就是去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优秀5篇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优秀5篇更多一元二次方程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一元二次方程教案精选篇1教学内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及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式及有关概念教学目标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式ax2+bx+c=0(a≠0)及其派生的概念;•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洁题目1.通过设置问题,建立数学模型,•仿照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给一元二次方程下定义.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其有关概念.3.解决一些概念性的题目.4.态度、情感、价值观4.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重难点关键1.•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2.难点关键: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列方程问题(1)《九章算术》“勾股”章有一题:“今有户高多于广六尺八寸,•两隅相去适一丈,问户高、广各几何?”大意是说:已知长方形门的高比宽多6尺8寸,门的对角线长1丈,•那么门的高和宽各是多少?假如假设门的高为x•尺,•那么,•这个门的宽为_______•尺,•依据题意,•得________整理、化简,得:__________问题(2)如图,假如,那么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假如假设剪后的正方形边长为x,那么原来长方形长是________,宽是_____,依据题意,得:_______整理,得:________老师点评并分析如何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整理二、探究新知学生活动:请口答下面问题(1)上面三个方程整理后含有几个未知数?(2)根据整式中的多项式的规定,它们最高次数是几次?(3)有等号吗?或与以前多项式一样只有式子?老师点评:(1)都只含一个未知数x;(2)它们的最高次数都是2次的;(3)•都有等号,是方程.因此,像这样的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a≠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化成ax2+bx+c=0(a≠0)后,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例1.将方程(8-2x)(5-2x)=18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0).因此,方程(8-2x)•(•5-2x)=18必需运用整式运算进行整理,包括去括号、移项等.解:去括号,得:40-16x-10x+4x2=18移项,得:4x2-26x+22=0其中二次项系数为4,一次项系数为-26,常数项为22.例2.(学生活动:请二至三位同学上台演练)将方程(x+1)2+(x-2)(x+2)=•1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分析:通过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把(x+1)2+(x-2)(x+2)=1化成ax2+bx+c=0(a≠0)的形式.解:去括号,得:x2+2x+1+x2-4=1移项,合并得:2x2+2x-4=0其中:二次项2x2,二次项系数2;一次项2x,一次项系数2;常数项-4.三、巩固练习教材P32 练习1、2四、应用拓展例3.求证:关于x的方程(2-8+17)x2+2x+1=0,不论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分析:要证明不论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只要证明2-8+17•≠0即可.证明:2-8+17=(-4)2+1∵(-4)2≥0∴(-4)2+10,即(-4)2+1≠0∴不论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五、归纳小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节课要把握:(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和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的概念及其它们的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教案精选篇2教学目标学问技能:把握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步骤,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活动教学设计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如使用多媒体演示解法过程,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4.教学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设计综合性的评价任务,如开放性问题、项目式作业等,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实践应用题:选取两道与生活实际相关的一元二次方程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例如,计算抛物线运动中物体的高度、计算二次函数图像下的面积等。此类题目旨在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拓展题:设计一道综合性的题目,要求学生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结合图形进行问题分析。此类题目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让每个小组讨论一种方法,并总结出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2.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理解。
-对于公式法,可以结合历史背景,介绍公式背后的数学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记忆公式。
-针对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一元二次方程的难点,可以设计一系列实际问题解决工作坊,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逐步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3.教学策略: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和八年级已经学习了整式、分式、二次根
式、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从实际问题入手,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二、教学目标
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正确认识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2、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培养学生建模思想,归纳、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
四、教学难点:正确识别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中的“项”及“系数”.
五、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幼儿园活动教室矩形地面的长为8米,宽为5米,现准备在地面的正中间铺设一块面积为18m2的地毯,四周未铺地毯的条形区域的宽度都相同,如果设所求的宽度为x米,那么你能列出怎样的方程?
2、你能找到关于102、112、122、132、142这五个数之间的等式吗?如果设五个连续整数中间的数为x,其余四个数怎么用x表示?能列出怎样的方程
3、如图,一个长为10m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m.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m.那么梯子的底
8
端滑动多少米?
设梯子底端滑动x米,列方程为:
(二)交流展示
结合上面三个问题得到的三个方程,观察它们的共同点,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各部分的名称。
(三)质疑点拨
(四)巩固归纳
1、把方程(3x+2)2=4(x-3)2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2.已知直角三角形三边长为连续整数,求它的三边长?
设较短直角边为x,可列方程:
(五)课堂检测
从前有一天,一个醉汉拿着竹竿进屋,横拿竖拿都进不去,横着比门框宽4尺,竖着比门框高2尺,另一个醉汉教他沿着门的两个对角斜着拿竿,这个醉汉一试,不多不少刚好进去了.你知道竹竿有多长吗?请根据这一问题列出方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