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颅五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正常头颅

一.常规检查 1.侧位片 2. 后前位

二.正常X线解剖

1.软组织正常情况下看不见颅骨周围软组织

2.颅骨的大小、形态:类长椭圆,对称。(观察颅骨的要点;大小、对称性、有无畸形)

1)颅骨分为:①面颅新生儿相对较小,有脑积水更为明显

②脑颅正常两者比例面:脑=1:2(成人),1:8(新生儿)

2)头颅大小和形态改变

⑴头颅增大:①颅壁变薄:婴儿脑积水(比例扩大,颅缝未闭,可张开)

②颅壁变厚:畸形性骨炎(比例缩小,属于脑发育不良)

⑵头颅变小:见于脑小畸形或脑发育障碍

⑶头颅畸形:多见于狭颅症(为单一或多颅缝提早闭合,引起脑颅畸形)

3.颅穹隆-脑颅 (正常成人颅壁分成三层:内板、板障、外板)

其厚度、密度、结构因人而异。 6岁前(也可8岁),60岁后,颅骨X线上可为单层影。

颅骨各部位厚薄不均:①最厚-枕骨粗隆②最薄-颞鳞部

4.颅缝-23块颅骨,各颅骨相交形成的间隙

颅缝很多,记其中的三条:

①前方冠状缝-额顶缝,额骨和顶骨相交处;

②后方人字缝-顶枕缝,枕骨和顶骨相交处;

③正中前后面矢状缝-两顶骨相交处。

其它各种颅缝的命名也都是根据相交颅骨的名称而命名的。如颞顶缝等。

X线表现:(成人)锯齿状密度减低的阴影/直线;(儿童)直线状。

与骨折区别:部位,走向,形态,外伤史。

各颅缝常在30岁以后闭合,但也可终身保留。口诀:后向前:3-6-18

前-冠状、矢状缝相交处(1.5~2年);后-人字、矢状缝相交处(2~3月);矢状缝-常6~9月闭合。

5.颅壁压迹(三种)

⑴血管压迹-各种血管在颅壁上形成的低密度影。主要见于脑膜中动脉、板障静

脉、静脉窦。

X线表现:密度减低的线条状阴影,有一定位臵和形态。

脑膜中动脉压迹:最常见。位于冠状缝之后,由下向上,由粗到细,两侧对称,有分叉。

板障静脉压迹:多见于顶部,走向不规则,可相互呈星网状,也可汇成池或静脉湖。

静脉窦压迹:主要是乙状窦和横窦,位于振内粗隆的两侧,较粗大。

⑵蛛网膜粒压迹-蛛网膜粒在颅骨内板造成的骨缺损或稀疏。

位臵特殊:多见于额顶部,矢状窦两侧4cm以内.

X线表现:5~10mm大小的圆形低密度区。本质上也是血管压迹的一种。

⑶脑回压迹(亦称指压迹)脑回生长压迫颅骨内板形成,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

X线表现:多见于额颞部,为圆形或类圆形的密度减低区。

6、蝶鞍位于颅底中央。骨质薄,而突出,是平片判断颅内病变(高压和肿瘤)

重要依据。也是肿瘤好发部位。

蝶鞍正常形态有三种:圆形-多见于儿童;扁平形-较少见;椭圆形-多见于成人。

结构上分为:前床突、鞍结节、鞍底、鞍背和后床突。

蝶鞍前后位平均为11.7mm(7~16mm);深径平均为9.5mm(7~14mm)。

7、生理性钙化

⑴松果体钙化 10岁前少见。成人50%发生钙化,仅45平片可见,CT>40%。X线表现:类斑点状不规则,大小约5~10mm的高密度影。侧位片上位于鞍背后上方各3cm的区域内,正位片位于中线。

⑵脉络丛钙化发生于侧脑室之白区脉络膜丛。发生率不足1%(<0.5%)X线表现:呈细点状集结或环状,直径0.5~1.0mm,常两侧对称。

位臵:正位片-眶顶上方,约2.5mm;侧位片-松果体后下方。

⑶大脑钙化-发现率10%

X线表现:正位-居中线,呈带状或三角形致密影;侧位-看不见。

⑷鞍隔钙化-少见(也称“鞍桥”或“封闭型蝶鞍”)

X线表现:侧位片上位于鞍顶的硬脑膜和床突韧带的线条状高密度影。

第二节颅内病变的平片X线表现

一.颅内压增高急性颅内压增高少有平片表现,以下均为慢性。

(一).原因-陆内容物超过颅骨体积

1.脑内占位(Tumor , Haematome , Abscess)

2.脑积水(Traftic ,

Obstructive)

(二).X线表现

1.颅缝增宽病程:3~4月以上,与年龄有关。

儿童主要为冠状、矢状缝。成人主要为人字缝。4岁以后,<2mm为标准…侧位片‟。

2.脑回压迫增多和加深,个体变异很大,不可单独作为诊断依据。

3.颅板变薄长期的颅内高压,可使颅骨吸收、变薄。显示为密度减低,

轮廓模糊,年龄愈小愈明显,成人变化不大。

以上三点,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成人少见。

4.蝶鞍变化为成人慢性颅内压增高常见的征象。

表现为:蝶鞍呈球形扩大,固执吸收、破坏,主要是从后床突向下、鞍背方向发展。即后床突变小,继之消失,鞍背变薄、变短,一致

消失。

二.颅内占位病变的定位诊断

(一).生理性钙化移位和增大

颅内占位性病变可推挤生理性钙化灶(如松果体、脉络膜丛钙化),向病灶对侧移位。

如正位片松果体钙化移位>2mm,有意义。当松果体钙化增大>10mm,提示松果体肿瘤。

(二).肿瘤钙化

各种脑肿瘤中,颅咽管瘤钙化率最高,其次是少枝胶质瘤和星形细胞瘤,脑膜瘤其次之。

原因:1‟缺血 2‟出血,坏死

钙化部位一般就是肿瘤所在部位。钙化部位和形态不同可提示肿瘤的性质。

如:大脑半球区(尤其额叶)的条状钙化-胶质瘤(gliomas)

鞍区蛋壳状钙化-颅咽管瘤(craniopharyagioma)

矢状窦旁细小点状钙化-脑膜瘤(meningioma)

其它钙化,炎症、寄生虫、等。

(三).局限性骨质改变

邻近颅骨的肿瘤,可引起局限性颅骨的变薄、破坏和增生。主要见于脑膜瘤,其次胶质瘤。

颅内病变首先影响内板,也可向板障和外板侵犯。

X线表现:

1.膨胀性生长肿瘤-如良性脑膜瘤

内板变薄,密度减低骨质破坏,但边界清,也可引起周边或局限骨质增生。

2.侵润性生长肿瘤-恶性脑膜瘤,恶性胶质瘤骨质破坏,边界模糊,无骨质增生。

(四)血管压迹改变

常见的是脑膜瘤,血供丰富。侧位片见:脑膜中动脉扩张、迂曲,压迹明显增多、增粗。

如果颅底位,还可见同侧棘孔(MA通过)扩大。

(五)蝶鞍改变

鞍区是颅内肿瘤好发部位。根据蝶鞍形态改变,可大致判断病变发生的部位。一般将蝶鞍改变分为四型: 1‟鞍内型 2‟鞍上型 3‟鞍旁型 4‟鞍下型

X线表现:

1.鞍内型肿瘤位于鞍区,蝶鞍骨壁吸收变薄,鞍底加深,呈球形扩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