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克定律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克定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胡克定律的表达式并熟练运用胡克定律来解决问题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引导学生勤于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胡克定律的表达式

三、教具

演示胡克定律用的带长度刻度的木板、弹簧、钩码等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图示法

五、教学过程

(一)演示实验引入新课

1.弹簧秤在称量不同重物的时弹簧伸长量不同

2.不同弹簧秤在称量相同重物时的弹簧伸长量也不同

引导学生总结得出: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材料和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二)实验探究

将全班分为两大组,两组用硬度(劲度系数)不同的弹簧做实验,组内交流讨

论,最后全班交流并得出结论。

将弹簧挂起来,测出弹簧的原长,然后在弹簧上分别挂上质量不同的勾码,

并分别用刻度尺测出弹簧伸长以后的长度l,根据x =l-,算出对应的伸长

量,观察弹簧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

初态指针对应的刻度(cm)

指针所指刻度(cm)

弹簧伸长量(cm)

弹簧弹力(N)

通过图像观察,在误差范围内,弹力F与伸长量X成正比(F与x的比值为定

值,即直线斜率一定),不同硬度的弹簧下直线斜率不同。

推导得:F=kx

说明:1.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N/m,生活中弹簧的“软”“硬”,指

的就是他们的劲度系数不同

(三)介绍胡克定律发展历史

胡克定律是由英国力学家胡克(Robert Hooke, 1635-1703) 于1678年发现的,胡克提出该定律的过程颇有趣味,他于1676年发表了一句拉丁语字谜,

谜面是:ceiiinosssttuv。两年后他公布了谜底是:ut tensio sic vis,意

思是“力如伸长(那样变化)”,这正是胡克定律的中心内容。实际上早于他1500年前,东汉的经学家和教育家郑玄(公元127-200)为《考工记·马人》一文的“量其力,有三钧”一句作注解中写到:“假设弓力胜三石,引之中三尺,驰其弦,以绳缓擐之,每加物一石,则张一尺。”,正确地提示了力与形变成正比的关系,而郑玄的发现要比胡克要早一千五百年。因此有物理学家认为胡克定律应称之为“郑玄-胡克定律”。

强调科学精神

起初,胡克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弹簧上所加重量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随后通过多次实验最终验证自己的猜想:力如伸长。

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作出对问题的猜想,并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