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强化内涵、提升素质
高校育人为本和德育为先
论高校育人为本和德育为先强国必先强教,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一个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高校作为教育培养人才的基地,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一、高校教育以“育人为本”,学生是主体“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育人为本”理念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这既尊重了教育发展的规律,又合乎大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
国家前教育部长周济曾提出“育人为本就是要以培养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成人成才,一切着眼于调动和依靠学生内在的积极性。
”这就更加明确了高校教育要以“育人为本”,学生是主体。
高校教育以“育人为本”,学生是主体,就是坚持把学生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并且还要做到一切服务于学生,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授业解惑,激发学生的首创精神,保障学生的各项合法权益。
高校的一切工作要把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要尊重和高扬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育过程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其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坚持育人为本,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就体现为把“育人”作为教育的逻辑起点。
在教育过程中,不仅把大学生看作教育的客体,更要把他们作为主体,唤醒他们的自主意识,彰显其主体作用,促进其全面发展作为根本。
还要注意在教育内容上贴近生活,亲近学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
德育工作者要注意时刻与学生沟通,要了解学生到底需要什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要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二、高校教育内容为德智体美,德育为先首先,高校领导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德育工作,不要只把它看作是学生工作尤其是专职辅导员工作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而要把它当成是全体教职员工的事情。
学习《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做学生健康生活的引路人
学习《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做学生健康生活的引路人一、总则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依据《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德育工作指南。
本指南旨在引领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新时代德育工作新方法,努力做好学生健康生活的引路人。
二、基本原则1. 坚持以人为本。
德育工作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
2. 坚持德育为先。
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3. 坚持知行合一。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将道德认识付诸实践,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 坚持协同育人。
加强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德育工作合力,共同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5. 坚持创新发展。
积极探索新时代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时代性和吸引力。
6. 坚持依法治教。
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开展德育工作,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德育目标1. 总体目标德育工作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总体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遵守法律法规,自觉维护社会公德。
(3)培养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学会自我认识、自我调节和自我教育,具备面对挫折和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4)培养学生具有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的团队精神,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和合作。
(5)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生活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
2. 学段目标(1)小学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行为规范和良好习惯,使学生具备基本的道德素养,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doc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霞洞镇竹林小学多年来, 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本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构建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 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 的观念和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以培养“ 四有新人” 为目标,以深化素质教育为重点,以深化素质教育为重点,以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中心,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的德育体系。
切实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德育管理制度,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营造了和谐的德育育人环境, 为我校的跨越式和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对学校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 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要求, 也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
作为一所学校, 其目的是培养能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是育人的特殊地方,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德育必须放在首位,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的重要地位,克服重智育、轻德育, 重升学、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
我校的发展印证一条清晰的发展轨迹:教学的成功来自德育教育的成功。
我校为了使学校德育工作做出实效,做到以下几点:1、领导的认识是最关键的任何一项工作, 没有领导的高度重视是难以做好的。
学校领导开拓创新、高屋建瓴, 树立全新教育办学理念。
建校伊始, 就提出:“ 学校必须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比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
学校成立了以政教处为中心的职能处室、年级组长、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学生会、团委等群众学生团体的三级德育工作队伍,构建适合学校实际发展的德育体系, 保证多渠道、多方位的德育教育途径,营造和谐的德育育人环境。
2、育智先育人首先学生要学会做人,其次才是学习。
班主任工作新理念(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需求层次
成认低层次需求 激发高层次需求 帮助争取谋生需求 推动追求自我实现
最低目标:谋生
郑板桥 恽南田
我清高,我自立
信奉“行行出状元 〞的罗福欢
• 记者:
• 现在很多大学生
觉得找工作很难,
你有什么忠告?
• 罗福欢:
• 首先是你最好是
先能养活自己OK,
你别再让父母为你,
大学生 选择街边擦鞋, 走过8年 再这样操心,那样
个人需求
人生体验
尊重学生个性选择
孔子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尊重个性
“根雕〞: 神形各异 积极张扬
“木雕〞 : 千人一面 呆板畏缩
杨振宁在芝加哥大学 最初的研究工作并不太顺 利。虽然师长们对他的见 识非常欣赏,但缺乏动手 能力却成了杨振宁的死穴。 在芝加哥大学,“哪里有 爆炸,哪里就有杨振宁〞 1948年初,获知的杨笑振话,一直流传至今。 宁在实验室不顺经历的 特勒给出了建议:转攻理 论物理学。
的创业之路 ,从昔日的小鞋摊儿到 再给你拿生活费什
今天拥有80多家加盟店
么的,那样才是对 的。
关心学生健康成长
教育需求群众化:
+ 社会需求
个人需求
教育需求群众化: 社会需求
教育需求群众化:
道德养成
社会需求
社会责任 学术开展
文明传承
教育需求群众化:
个人需求
教育需求群众化:
职业技能
竞争资本 幸福源泉
班主任工作新理念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 为重、全面开展
•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 大学建校100周年 大会上的讲话 :
• 要坚持把促 进学生健康成长作 为学校一切工作的 出发点和落脚点,
德育为先,五育融合育人体系
德育为先,五育融合育人体系
德育为先,五育融合育人体系。
在当今社会,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
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
德育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品
德和道德修养,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石。
五育融合育人体系则
是指德、智、体、美、劳五育相辅相成,共同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首先,德育为先,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修
养是其立身处世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根本。
因此,学校
教育应该以德育为先,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引
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其次,五育融合育人体系强调德、智、体、美、劳五育的统一。
德育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智育是培养学生的学识和智力,
体育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美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劳动精神。
这五育相辅相成,共
同构成了学生的全面素质。
在实际教育中,德育为先,五育融合育人体系的理念需要贯穿
于教育的方方面面。
学校应该注重德育教育,通过课堂教学、校园
文化建设、学生管理等方面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同时,学校还应
该注重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融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
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总之,德育为先,五育融合育人体系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
只有通过德育为先,五育融合的育人体系,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
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立德为先育人为本——做细做实常规管理,合力培育孩子多方素养
立德为先育人为本——做细做实常规管理,合力培育孩子多方素养我校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继续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坚持“立德为先,育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不断开拓德育工作新思路,积极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坚持把依法治校、依法执教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来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
由于重视了德育工作,学生行为习惯更好,班风更正,学风更浓,教风更优,校园更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均取得了较大成效。
一、德育理念:“立德为先,育人为本”是我校一贯坚持的德育理念。
二、德育目标:完善管理网络落实习惯养成强化安全教育优化学风校风杜绝安全责任事故三、具体做法:(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德育管理机制。
建校12年来,在德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学校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德育管理网络体系,形成了校长、党总支书记总负责的多层德育管理模式,即校长—分管德育副校长—德育处—班主任—班委会一条线;党委书记—工会—校团委—学生会(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团支部(大队会)一条线;值周行政—值班班主任—值周班级——值周班级干部一条线;年级分管领导—年级主任—年级值周班级—年级学生自管委干部的年级德育自主管理一条线。
学校德育管理机制的建立健全,使得从学校领导到班主任、学生干部,都明确自己的德育工作职责和和工作细则,德育工作的开展有序有效。
(二)贯彻要求,扎实学校德育队伍建设。
十年来,学校不断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真正形成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力量。
1.坚持班主任例会制度。
学校坚持间周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例会,制订了《七一中学班主任参加班主任会议考核办法》,并作为一个专项纳入班主任考核之中。
班主任例会上,安排学校近期工作,明确职责要求,使学校阶段性工作得以有效推进落实。
德育为先 教书育人——德育总结
德育为先教书育人——德育总结德育为先教书育人——德育总结德育为先教书育人东源县上莞镇中心小学德育工作总结今年学校德育工作中,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以人为本,不断开拓德育新思路,发挥德育途径整体效益,提高学校德育整体效果,培养新世纪人才。
结合我校实际,努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深化德育管理,拓展德育活动空间,使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以再提高,体现学校德育工作的导向、动力、保证作用,实现了本年度德育目标的要求,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就德育工作中队伍建设、过程管理、活动开展三个方面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努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德育队伍的整体素质。
1、发挥德育领导小组的核心作用。
加强了德育工作领导,完善德育工作管理机制,由校长负总责,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承担的纵向连接的德育工作体系。
德育领导小组成员增强了“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并能以身作则,努力工作,带领全员积极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
注意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特别是班主任队伍建设。
每学期坚持开好“四种会”即每周一次主题班会;每月一次队会;每学期1-2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每学期1次家长会。
多年来坚持开展主题班会观摩活动,让班主任在实践中互学互进,共同提高,由于长期开展这项活动,使我校班会课质量得以较大的提高。
定期举行班主任例会,通过学习有关经验文章、经验介绍等方式,努力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对于一些初当班主任的,学校则采用“帮、扶、带”的方式,以使他们尽快胜任班主任工作。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学校坚持依法治校,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并将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采取了切实措施,大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
每单周三下午组织教职员工学习时事政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有关教育法规,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良好的校风与教风。
引导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和教育学生。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doc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doc“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霞洞镇竹林小学多年来,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本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构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的观念和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以深化素质教育为重点,以深化素质教育为重点,以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中心,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的德育体系。
切实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德育管理制度,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营造了和谐的德育育人环境,为我校的跨越式和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对学校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要求,也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
作为一所学校,其目的是培养能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是育人的特殊地方,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德育必须放在首位,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的重要地位,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升学、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
我校的发展印证一条清晰的发展轨迹:教学的成功来自德育教育的成功。
我校为了使学校德育工作做出实效,做到以下几点:1、领导的认识是最关键的任何一项工作,没有领导的高度重视是难以做好的。
学校领导开拓创新、高屋建瓴,树立全新教育办学理念。
建校伊始,就提出:“学校必须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比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
学校成立了以政教处为中心的职能处室、年级组长、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学生会、团委等群众学生团体的三级德育工作队伍,构建适合学校实际发展的德育体系,保证多渠道、多方位的德育教育途径,营造和谐的德育育人环境。
2、育智先育人首先学生要学会做人,其次才是学习。
育人为本,育德为先——谈德育工作的一些心得
育人为本,育德为先——谈德育工作的一些心得摘要: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要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
本人在担任班主任过程中,注重对孩子品德的教育,通过不断摸索、探究与积累,提出几点德育的方法和策略,旨在能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班主任小学生德育我国著名教育家徐特立曾说过: “教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教育后代成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德的人。
”在学校教育中,德育一直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素质教育和当今注重素质品德的社会下,与智育、体育、美术、劳育相比,德育显得格外重要。
在担任小学班主任的过程中,遇到过许多学生由于品德问题出现的种种矛盾与问题,让我更加深刻意识到这一点,在教育中必须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育德为先”的教育理念,时刻把德育放在首位,让每位孩子都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在教育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反思与积累,在此分享一些德育过程中的经验和心得,旨在为一些初任班主任的教师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品德上的成长。
一、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的力量“身正为师,德高为范”,从师范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起,我一直把学校对我们的要求作为座右铭,时刻以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严格要求自己,不忘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和重担,注重自身素质的修养和对学生的言传身教。
因为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培育好学生的品德,首先得对自己严格要求,时刻做到品德高尚、学术渊博、终身学习。
小学生离开家庭步入校门,主要的教育者就是老师,教师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一个好教师就会带出一群好学生。
教师的言行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具体、形象、生动,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不仅熏陶着学生的情操,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心灵[1]。
在学校工作中,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个班里的学生写的字普遍和语文老师的字非常相像,语文老师的字清秀正楷,学生的也是如此;老师的字潦草行书,学生也会去模仿。
育人之本 德育先行
育人之本德育先行育人之本,寓意着培养一个良好的品格和道德素质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
德育作为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品德培养和人格塑造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中,德育的意义更加凸显,因为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品德修养的人,才能够做到学富五车、德才兼备,才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材。
德育先行,意味着在学校教育中,德育应该作为优先考虑的内容。
德育在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德育先行的目的是从小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正直、宽容、勇敢、诚实、友善、公正等良好品质,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德育先行的重要性在于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品德修养。
学校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是塑造学生个性和品德修养的重要平台。
通过德育教育,学生能够学习到正确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从而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只有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爱他人,学会坚持正义、诚实守信,才能够在社会中做到和谐相处,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德育先行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
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够在竞争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克服困难和挫折,保持自信和毅力,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德育的引导和培养。
德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如何正确面对问题和困难,如何调节情绪和压力,如何培养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德育先行的重要性在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德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成为有责任感、有社会意识和公民意识的人。
学生在德育的过程中,可以学会关心他人,关注社会问题,学会为社会公益事业尽力提供帮助。
教学为本,德育为先
教学为本,德育为先教学为本,德育为先,这是教育工作者一贯的宗旨。
教学,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根本途径;而德育,则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阳光、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的关键。
教学为本,德育为先,不仅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也指引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行动方向和工作重点。
教学为本,是指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
教育的本质在于教学,教学工作是教育的灵魂和基础,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关键环节。
教学为本,意味着我们要把教学工作摆在第一位,把教学质量放在首位,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理念,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根本任务,以“教学为本”为宗旨,全面聚焦教学,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我们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要加强教师的业务指导和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热爱教学、热爱学生,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我们要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督导评估机制,对教学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要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让教师们充满敬畏之心,充满激情,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教学为本,教师是关键。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教育的中坚力量。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是孩子们的榜样和启蒙者,对于学生的影响有着深远的意义。
教育工作者要时刻铭记“教学为本”的宗旨,认真对待每一堂课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多样化,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和成就感;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引领发展、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育人为本”是办学宗旨。做为校长,我们要坚持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把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遵循教育规律,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生活条件好了,有些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他们不知道学习的目标是什么,来学校只是为了混日
一以德为先理念以德为先是道德使命它要求校长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热爱教育事业和学校管理工作履行职业道德规范立德树人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关爱师生尊重师生人格
“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引领发展、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更好地发挥校长在学校发展中的价值领导、教学领导和组织领导作用,从而不断地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下面我结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授的讲座谈谈对这些理念的理解。
一、“以德为先”理念
“以德为先”是道德使命,它要求校长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热爱教育事业和学校管理工作,履行职业道德规范,立德树人,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关爱师生,尊重师生人格。
“以德立教,专注教育。”我认为校长们在平时工作中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全面加强学校德育教育。近阶段,网络媒体上经常报道一些关于学校校长和教师的负面新闻,这对学校冲击很大。社会对师德的讨论也越来越多。学校应是圣洁的殿堂,是守护儿童的天使。所以,校长要有正气才能带出良好的学校风气。校长在学校内民主或专制,科学或愚昧,创新或刻板,好学或迂腐,甚至做人做事的细节都会影响到全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答:一、首先要正确理解“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教书育人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习,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他们最终要走向社会,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力,思想是最主要的因素。
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目的在于服务社会。
所谓全面发展,就发展对象而言,是要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发展内容而言,是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强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仅是教育合规律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克服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忽视德育倾向的必然要求。
教育要发展人的知识和能力,没有知识和能力的支撑,人就无法在竞争中取胜,教育就失去了意义。
因而,教育务必在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上下功夫。
但是,仅有知识和能力,没有良好的品德,既不是全面发展,也无法保证服务社会目的的实现。
二、“德”是一个人的灵魂,没有“德”,知识和能力就没有了方向上的保证。
所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就是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把德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
教师的教学要使学生对知识、能力与品德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
在竞争的时代里,学生更容易看重知识和能力的作用,而忽视思想品德在社会现实中的作用,忽视思想品德在成才中的意义和价值。
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他们之所以能获得成功,不仅有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因素,同时也有其思想品德和价值观达到了社会期望和要求的因素。
为了给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教师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思想品德在人的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使自身的发展更符合社会的要求和期望。
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还要在课堂上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得以发挥,个性得到发展。
四、教师实践“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还必须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建设,为学生作出表率。
有道是“身教胜于言教”,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作用不可低估,有时教师的一句话、一个行为就可能影响到学生,甚至是影响到他们的一生。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推动和保障作用。
外国语学校一直坚持“德育为先”的指导思想,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以德育实践为主体,将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感悟,从而提高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
为了切实加强德育工作管理,学校构建了完善的德育管理体系,形成了“以德助教,以德育人”的德育教育理念。
一、重习惯养成育文明学生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制订了符合教育规律的“外国语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升旗、集会、课堂、路队、与人相处、寝室、就餐、在家里”等十几个方面对学生提出了富有人性化的具体要求。
每周学校都要评选出“行为规范模范班集体”、“班级行为规范小明星”等,并通过升旗仪式和校园显示屏进行表彰。
通过具有特色的德育作业、教师家访、与学生谈心等方式,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本学期九月份开展了文明礼仪展项训练,学生通过自编自演的小品、情景剧的方式,表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不良行为习惯,让同学们自己辨别是非,从而懂得要做一个有修养的人不能只是一句挂在嘴边的空话。
在各班文明礼仪专项训练的基础上,在10月10日,举行了全校的“文明礼仪情景剧展演暨文明礼仪小明星表彰”活动,进一步促进我校养成教育的深入开展!十月份学校开始进行餐厅行为规范的专项训练,为切实将文明用餐行动抓好抓实,让训练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真正让全体师生做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文明就餐,学校德育处把餐厅行为规范又进行了详写,通过组织学生学习,集会讲话,学生就餐情景演示等活动,对全体师生进行宣传教育。
各班结合就餐情况,开展了“文明就餐,从我做起”主题班会,并以此展开广泛的讨论。
红领巾监督岗学生、大队委干部也参与其中,就“有序排队、洗手刷碗、餐厅饮食、残余剩饭”等方面情况进行了监督巡查,从而形成了长效机制。
容纳一千多人的餐厅,学生按序打饭、就餐,耐心地等候,慢慢地移动,静静地品尝,无人交谈,更无人打闹,形成了外国语一道独特的德育风景线。
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基本原则
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基本原则一、总则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精神,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制定本德育工作指南。
本指南旨在明确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为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操作规范。
二、基本原则1. 坚持以人为本。
德育工作要始终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人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坚持德育为先。
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将其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结合,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格局。
3. 坚持实践育人。
德育工作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注重实践体验,引导学生将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4. 坚持整合资源。
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德育资源,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体系,形成德育工作合力。
5. 坚持创新发展。
积极探索新时代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推动德育工作内容、形式、手段的创新,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 坚持分类指导。
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德育工作措施,实现德育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7. 坚持依法治教。
加强德育工作法规建设,依法开展德育工作,保障学生合法权益,维护学校正常教育秩序。
8. 坚持评价激励。
建立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激发学生道德成长的内在动力。
遵循以上基本原则,全面推进中小学德育工作,为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三、德育目标1. 总体目标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德育工作,使学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自觉遵循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个人品德,具备合作与责任意识,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为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立德树人教学理念
立德树人教学理念一、德育为先,树立全面育人观立德树人教学理念的核心是以德育为先,树立全面育人观。
这一理念强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品德的培养。
通过将德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形成全学科、全方位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主体性立德树人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主体性。
这一理念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创新性培养,提升综合能力立德树人教学理念注重创新性培养,提升综合能力。
这一理念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
四、关注情感教育,塑造健康人格立德树人教学理念关注情感教育,塑造健康人格。
这一理念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能力,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健康自信的个性品质。
五、倡导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素养立德树人教学理念倡导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素养。
这一理念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
六、强调实践育人,促进知行合一立德树人教学理念强调实践育人,促进知行合一。
这一理念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教育和实践育人方式的应用,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其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七、尊重多元发展,实施个性化教育立德树人教学理念尊重多元发展,实施个性化教育。
这一理念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优势特长,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升。
德育为先五育并举年度计划
德育为先,五育并举年度计划1. 引言在当今社会,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塑造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份德育为先,五育并举的年度计划,旨在通过多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 德育为先的理念德育为先是指在教育中,将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放在首位。
这一理念强调了个体的品质和道德修养对于成长的重要性。
通过德育的引导,学生将培养出正确的行为准则和学习态度,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 五育并举的年度计划3.1 体育育人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
本计划将通过增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和丰富多样的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同时,定期举办体育比赛和运动会,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2 知识育人知识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础。
本计划将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和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学习和科研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3 文化育人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本计划将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如书法、绘画、音乐等课程,引导学生在艺术领域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同时,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和文化展览,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3.4 志愿育人志愿服务教育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
本计划将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如扶老助残、环保行动等,培养他们的关爱他人和奉献精神。
同时,通过讲座和讨论会,加强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知和理解。
3.5 情感育人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情感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计划将通过心理辅导和情感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处理人际关系。
同时,创建和谐的班级氛围和学校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4. 实施与评估为了确保年度计划的有效实施和效果评估,学校将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和监测指标。
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学校德育工作开展
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学校德育工作概要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等教育中。
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障作用。
近年来,我校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和教育部《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文件精神,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为确保顺利实施,一年来,我校德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发展为本的原则,将基本道德素养培养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抓手,研究规律,讲究操作,注重实效,使德育教育向着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迈进。
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完善管理制度,构建管理体系。
1、学校进行德育管理,需要有一个健全的组织机构。
我们建立了校、处、班三级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职责,由校长、德育主任、团总支书记、大队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德育领导小组。
从校长到基层的班,形成一种垂直的联系,这就要学校的德育工作从组织到操作做到全方位联通,以达到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
2、学校定期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有关教育法律法规、课改理论,读书交流,思想汇报,召开教师业务学习,外出学习观摩等,尤其是通过每周一学更进一步提高了德育教育队伍的综合素质.在班主任培训方面,我校采用青蓝工程,由有经验的老班主任带领年轻班主任和刚入职的新教师以及青年教师,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传授经验,同时,我校每两周进行一次班主任培训,使班主任在理论教育层面上有了进一步的掌握从而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日常班级管理之中。
二、以人为本,狠抓队伍建设,强化育人意识.以校长书记为首的校领导一班人,高瞻远瞩,把德育工作置于重中之重。
他们认为教师是德育工作的直接实施者,是进行德育的群体力量,而班主任又是学校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主力军,因此,优化教师队伍,强化班主任培训又成为诸工作中的重头戏.1、树立一种观念:树立了德育是为全体学生提供服务的观念,为学生的生活、学习、生理、心理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帮助学生自主认识、实现自我成长。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人才培养方案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人才培养方案在当今社会,人才培养被广泛地认为是实现国家繁荣和个人成功的关键所在。
然而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不足以培养真正的人才。
为了建设一个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人才培养方案被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所重视和实行。
育人为本是指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思想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造能力。
这一方案强调教育的本质是发展人的本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有助于塑造学生的人格特质和价值观。
德育为先意味着将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将德育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
这个方案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以道德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它将道德品质视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才的重要标准。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需要建立一种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在其中发展和成长。
首先,教师应该成为引导学生发展的导师和榜样,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学校和家长也应该共同努力,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各种社会资源,培养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此外,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然而,实施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人才培养方案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要实施这一方案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能会增加教师的教学负担。
同时,评估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养也比较困难,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
此外,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但很多家庭缺乏教育意识和方法,这会限制这一方案的实施效果。
综上所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德育放在首位,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品质和能力。
通过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这一方案有助于培养具备道德品质和创新能力的真正人才。
然而,挑战仍然存在,需要教育机构、教师、家长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推动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
育人成效分享会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分享我们学校在育人工作方面的成效。
近年来,我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此,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大家汇报我们的育人成果。
一、德育为先,铸就品格1. 强化思想引领。
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主题班会、升旗仪式、团日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开展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3. 传承红色基因。
通过参观革命纪念馆、观看红色电影、学习革命先烈事迹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为本,提升素质1. 优化课程设置。
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2. 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展教学研究,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开展学科竞赛、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体育为基,强健体魄1. 丰富体育活动。
开设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项目,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2. 强化体育锻炼。
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制度,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3. 培养体育精神。
通过参加运动会、体育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拼搏精神。
四、美育为魂,陶冶情操1. 开展艺术教育。
开设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2. 举办文艺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文艺比赛,展示学生的才艺和风采。
3.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开展书法、剪纸、泥塑等传统文化活动,让学生在传承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五、劳动为荣,锤炼意志1. 落实劳动教育。
组织学生参加校园清洁、绿化美化等劳动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
2. 开展社会实践。
组织学生到农村、社区等地开展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活、锻炼意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强化内涵提升素质——文通学院2012年学生工作总结文通学院现有学生4240名,共有117个班级,其中交通路校区69个班级,2448名学生,王营校区48个班级,1792名学生。
全院现有教职工29名,其中专职辅导员18名。
2012年,我院依据学校二级管理相关文件,认真对照学生工作目标建设体系,全面贯彻校学生工作大会精神,积极构建二级学院学生教育管理平台,致力于建好一个体制,带好一支队伍,确立一个目标。
文通学院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继续坚持以内涵建设为中心,积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在学生工作中提出了:“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强化内涵、提升素质”的工作理念,积极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一年来在学生工作方面先后获得:省青年志愿服务行动组织奖、省大学生创业计划书竞赛铜奖、2012年校党建德育评估优秀奖、校安全保卫工作先进集体、校主题教育月先进单位、校运动会男、女及团体总分第一名,实现了八年冠。
一、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加强队伍建设,积极构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平台。
由于文通学院学生自身的“三本”特性,院党政班子历来十分重视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定期召开党政办公会,班主任会议和全体教职工会议研究和讨论学生工作,不断完善机制和体制,提高队伍建设水平。
1、健全教育管理体制,切实做到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在党政领导班子中配设了两名专职学生工作副书记,专门负责学生工作。
在学生工作机构设置上,文通学院设立了学工办、团委、就业办等职能部门。
根据文通特点还设立了年级部,按年级进行细化管理,在年级部又建立团总支和年级学生分会等组织,进一步优化了学生管理的队伍结构。
目前,文通学院学生工作的管理机构层级设置完善,4个年级部、4个团总支、12个学生党支部、学生会、学生自管会以及各年级部的团学组织等等,大家职责明确,高效团结,已经形成了全员育人、分工合作的工作体制。
2、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辅导员工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文通学院对各个部门,每个班级以及每位同学,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行为结果预期体系,并引入考核激励机制,让结果引领、指导老师和同学行为;为此,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工作机制,各部门、年级、班级、学生组织以及个人都能做好计划工作,并切实把计划落实到实处,这很好地推动了学院学生工作的纵深发展。
一年来,学院先后修订《辅导员、班主任工作考核实施办法》、《课堂行为规范》、《社团管理条例》、《文明宿舍评比条例》、《文通学院综合测评办法》等,进一步明确了奖惩制度,细化了考核内容,适时地开展了各项评比和表彰活动,充分调动了老师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并优化了学生学习环境,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辅导员和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一年来,文通学院一直致力于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要求积极围绕文通学院学生工作,把学习理论、讨论问题、总结经验与改进工作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同时,积极鼓励辅导员多读书、多思考、多动笔。
2012年,我院辅导员有25篇论文公开发表,见诸于《教育评论》、《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等核心期刊和省级期刊。
2012年文通学院进一步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了各级学生干部组织,重视并加强学生干部队伍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干部。
2012年,文通学院团委、学生会、自管会等新一届组织顺利实现了换届工作。
二、坚持德育为先理念,大力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通学院十分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秉承德育为先的理念,加强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1、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教育常规化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文通学院根据学生工作的主要内容,通过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如安全稳定工作教育,文明守纪和行为规范教育,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教育,周恩来精神教育,诚信教育和典型示范性教育等系列主体教育活动。
这些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安全守纪意识,提升了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2012年,文通学院再次获得“淮阴师范学院主题教育月先进单位”称号,有10多个班集体,100余人次在活动中受到表彰,并涌现出一些在校内外产生积极影响的优秀学生。
2012年,在学校周恩来班创建活动中,有30余个班级参与其中,其中10级汉语言(1)班获得“周恩来班”创建奖,费名扬、钱越等5名同学荣获“周恩来奖学金”。
2、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平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文通学生自身特点,围绕创业创新、学风建设、文艺体育、技能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开展了多项校园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为学生搭建了广阔的平台,让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增长了见识,锻炼了才干,还打造了文通学院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我院团委副书记曹兴明同学在淮安市留学生创业园创办了自己的公司,这也是入驻淮安市留学生创业园的第一个在校大学生创业团队,该公司的“优宝U盘”项目荣获淮安市首届创业项目大赛三等奖;杨佳、牛嘉城、李彬坤等三名同学在全国大学生公益项目十佳创意大赛中凭借作品《流浪者广告灯箱创业计划书》获得全国十佳的称号;秦素云同学在江苏省第二届文科大学生自然科学知识竞赛中获得优秀奖。
3、积极扶持学生社团,促进学生社团的良好发展文通学院现有14个学生社团,在院团委的指导下,社团管理严格规范,社团活动特色鲜明。
我院一方面加强社团规范管理,保证社团发展有章可依、有规可循、有序发展;另一方面积极鼓励社团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征文竞赛、社会调查、电脑培训、出版刊物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专长,锻炼学生能力,进一步丰富了校园文化活动。
4、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院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主要抓手,建立暑期社会实践基地,兼顾社会调查、青年志愿者、义务劳动、公益事业和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开展了一系列影响深远、意义深刻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的锻炼,促进了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增强了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2012年我院获得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我院的“走进新农村,服务大苏北”暑期实践调研团获“优秀团队”称号;孙萍同志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费名扬等169名同学获“先进个人”称号;韩晴等194名同学的调研报告被评为“优秀调查报告”。
5、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弱势群体与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贫困生的扶持力度。
为家境贫寒的学生积极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各类奖助学金和勤工助学岗位。
2012年,我院有550余人次的学生获得了各类奖助学金。
首先做好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
文通部分学生由于专业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较差,学习上存在着自卑感和厌学情绪。
针对这些情况,辅导员、班主任一方面与他们深入谈心,找出问题的根源;另一方面,通过老师、同学、家庭的共同帮助,形成合力,有针对性的改进学习方法,改变学习习惯,发掘兴趣特长,实现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其次,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多渠道开通学生沟通平台,充分利用校园网、翔宇网、文通网页等,主动抓好舆论引导,用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
密切关注网上动态,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加强沟通和交流,适时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密切关注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做好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心理咨询和教育工作,配备专门从事心理健康疏导的工作人员。
第二,准确定位,做好排查工作。
第三,密切关注重点学生的思想动向,积极做好疏导工作。
第四,经常性的开设相关心理知识讲座,分析常见心理误区,做到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2012年文通学院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中获得“优秀组织奖”。
6、加强舆论宣传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文通学院始终高度重视舆论宣传的引导,不断加大舆论宣传的力度,坚持弘扬主旋律,积极宣传学院各项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在舆论宣传工作方面,文通学院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培养一批校园新闻记者,配合学生管理中心工作,积极进行宣传报道工作。
2012年,我院宣传报道市级以上媒体26篇:其中省级报刊发表8篇,在中国新闻网等网站发布新闻近50次。
三、坚持育人为本,切实抓好学生常规管理和服务工作文通学院学生常规管理工作坚持从严要求,育人为本,从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细节抓起,提出“四个精品工程”建设,进一步做好常规管理工作。
1、做好早操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文通学院早操有关规定,坚持提前5分钟进场制度,学生着装统一,队列整齐,精神集中、动作规范。
同时学工办加强对早操质量的检查力度,确保出操人数齐、速度快、质量高。
通过每周成绩公布及早操标兵评选等活动,提高早操出勤率和早操质量。
一年来,文通学院学生早操出勤率达99.5%以上,早操质量综合排名位居全校前列。
2、做好宿舍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文通学院学生宿舍管理办法》,不断加强对学生宿舍的安全和卫生教育,建立“评先进、促学风、讲卫生、保安全”制度,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榜样示范作用,实行辅导员对学生宿舍每周检查制度,对检查情况做到周周通报,并建立文明宿舍评比制度。
一年来,文通学院学生宿舍卫生成绩一直名列全校前列,宿舍管理效果明显,得到了全校师生的高度评价。
3、做好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我院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和宣传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文件和相关要求,积极开展安全稳定活动,并做好校园紧急情况预案。
通过开设专题安全讲座,专题班会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在新生入学、毕业生离校、9.18和重大节庆日期间,做好安全稳定工作。
一年来,全体班主任、辅导员坚持值班制度,工作中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和疏导工作,确保了校园安全万无一失。
4、做好学生评奖、评优工作为进一步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激励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文通学院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并以此为基础及时做好奖学金,“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的评比和表彰工作。
一年来,1600余名同学获优秀学生奖学金134.7万元。
黄晗等267名同学获校“三好学生”称号,邓慧媛等186名同学获校“优秀学生干部”称号。
其中,戴佳耀等4名同学获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标兵”称号。
孙亚平获江苏省高校“三好学生”称号,戴佳耀获得江苏省高校“优秀学生干部”称号。
通过对学生的奖励机制更好地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促进文通学院优良学风的形成。
5、做好学生资助工作2012年度文通学院有贫困生869名,占全院学生的20.54%。
通过各种资助政策推进助困育人工作,逐步形成了以生源地助学贷款、勤工助学为主,以国家奖助学金、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绿色通道为重点,全方位助困育人的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