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猪育种管理 (5)

合集下载

种猪育种档案管理制度

种猪育种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种猪育种档案的管理,确保育种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和有效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种猪育种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种猪育种工作中产生的各类档案资料的管理。

第三条种猪育种档案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集中统一管理原则;(二)保密安全原则;(三)科学利用原则;(四)持续改进原则。

第二章档案收集与整理第四条种猪育种档案的收集范围包括:(一)育种计划、实施方案;(二)种猪品种、系谱、性能数据;(三)育种记录、观察日记;(四)选种、育种技术资料;(五)育种成果、专利等。

第五条档案收集要求:(一)收集档案资料时,应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二)收集档案资料时,应遵循档案收集的原则,避免重复收集;(三)收集的档案资料应分类存放,便于查找利用。

第六条档案整理要求:(一)按照档案分类、编号、装订等要求进行整理;(二)整理后的档案应编制目录,便于查找;(三)对整理好的档案进行归档,确保档案的安全。

第三章档案保管与利用第七条档案保管要求:(一)档案库房应保持通风、干燥,防止档案霉变;(二)档案应按照类别存放,避免交叉污染;(三)档案保管人员应定期检查档案保管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四)档案保管人员应严格执行保密制度,确保档案安全。

第八条档案利用要求:(一)档案利用者应按照档案利用规定,填写档案利用申请表;(二)档案利用者应按照档案利用规定,在规定时间内归还档案;(三)档案利用者应爱护档案,不得损坏、涂改、擅自复制档案;(四)档案利用者如需复制档案,应征得档案保管人员同意。

第四章责任与奖惩第九条档案管理人员应履行以下职责:(一)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二)负责档案的保密工作;(三)负责档案库房的维护和管理;(四)负责档案工作的培训和指导。

第十条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按以下规定予以处理:(一)档案管理人员因工作失职,造成档案毁损、丢失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二)档案管理人员泄露档案秘密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三)档案利用者违反档案利用规定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

家禽饲养中的猪育种与种猪管理技巧

家禽饲养中的猪育种与种猪管理技巧

家禽饲养中的猪育种与种猪管理技巧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养殖业的要求越来越高,猪育种和种猪管理技巧在家禽饲养中显得极其重要。

正确的猪育种和种猪管理方法可以提高猪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家禽饲养中的猪育种和种猪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帮助养殖户提升养殖效益。

一、猪育种的基本知识1. 猪的遗传特性:了解猪的遗传特性对猪育种至关重要。

猪具有遗传倾向,包括外貌特征、生长速度、生育能力等。

合理地选择优质遗传资源对猪的后代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2. 猪的遗传改良:通过基因选育和交配等方式改善猪的品种和性能,提高其生产力和抗病能力。

创新的猪育种技术可以帮助养殖户提高生产效益。

3. 猪的品种选择:根据养殖目的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的品种。

常见的品种包括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等。

不同品种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应环境,养殖户应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的品种。

二、种猪管理技巧1. 种猪的选配:选取种猪时应考虑其遗传背景、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等因素。

优质的种猪能够传递良好的遗传特征,提高繁育后代的质量和数量。

2. 种猪的饲养环境:为种猪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对其生产力和健康状态至关重要。

确保饲养场具备良好的通风、温度和卫生条件,提供充足的饲料和清洁的饮水。

3. 种猪的饲养管理:定期进行种猪的体检和疫苗注射,防止疾病传播和发生。

合理设计饲养计划,控制种猪的饲养量和饲养密度,促进其生长和发育。

4. 种猪的营养需求:根据种猪的生长阶段和性能特点,提供合理的营养饲料。

平衡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可以提高种猪的生产力和繁殖能力。

三、猪育种与种猪管理的案例分析以杜洛克猪为例,介绍猪育种与种猪管理的具体实施过程。

首先,选择具有良好遗传特性的杜洛克猪作为种猪,确保其父母代的繁育能力和品质。

其次,在饲养环境方面,提供清洁、适宜的温度和通风条件,为种猪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再次,定期检查种猪的健康状况,进行必要的疫苗注射和疾病防治。

最后,根据杜洛克猪的生长和发育需求,提供合理的饲料和营养补充。

种猪的管理

种猪的管理

种猪的管理种猪是猪场育种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管理直接关系到猪场的生产效益。

以下将介绍种猪的管理。

一、种猪的选择1. 良种选材:选择外形优美、体形匀称、头部不过分粗大、背膘厚实且均匀、肩宽体长相当、臀部长而宽的猪,体型规格标准、好动、好食、好胖的品种,这样能保证猪头出生的种猪为良种,生长快、养性好、健康强。

2. 母猪选材:母猪精选公猪后,应按照选种指标选配母猪,以确保生产出的猪崽为优质猪,又能有良好的遗传基因,一般要求母猪母系选用气质温和、外形匀称、瘦肉率高、生长快、抗病性强的种猪。

3. 公猪选材:公猪的种类应选据母猪血统,以充分利用母猪的遗传特征,取其长处补其短处。

要选租种先进、养殖条件好、健康、养性好、生殖能力强、精液质量好的种猪。

二、饲料管理1. 良好的饲喂方式:对于种猪而言,饲喂应按照生长阶段及体重饲喂不同的饲料。

饲料的数量和含量也应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气候条件有所调整。

2. 保持饲料质量:种猪饲料应具有营养丰富、含有适量粗纤维、能量和蛋白质配比合理的特点。

饲料应该保持新鲜,猪舍内应有良好的排水系统和清洁设备,防止积水和污染。

3. 饮水管理:饮水是猪的生命线,所以要经常清洗喝水设备,保证水质清洁。

猪舍内应安装适量的自动饮水设备。

三、环境管理1. 适宜温度:适宜温度是猪舍保持良好猪舍环境的重要条件之一。

种猪应生活在适宜的室温环境内,以保证正常生长和生殖。

2. 通风系统:通风是猪舍环境管理的重点。

应保证室内良好的通风系统,用于排放猪舍内的异味和废气,保持猪舍内的空气清新。

3. 保持干燥清洁:猪舍干燥、整洁,是保重种猪健康的前提条件。

猪舍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及时清理粪便,垃圾等。

四、健康管理1. 疫苗接种:种猪在出生后的第一个月,要进行生产者最为重视的预防接种。

一般猪场公用的预防针和药品有抗生素、强化维生素、抗菌素、苗等,这些药品都有助于强化猪的身体健康。

2. 消毒:猪舍的消毒是种猪健康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在适当的时机进行猪舍内部的消毒。

猪育种规章制度怎么写好

猪育种规章制度怎么写好

猪育种规章制度怎么写好一、总则猪育种是指通过选择和配种的方式,优良猪种的遗传性状得以传承和发展,以提高猪群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为规范猪育种工作,提高育种效率,保证育种质量,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猪种选择1. 根据猪育种目的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猪种。

一般可以分为三种育种目的:肉用猪育种、母猪育种和杂交猪育种。

2. 选择育种种猪需要考虑种猪的体型、生长速度、肉质、疾病抗性等因素。

根据品种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种猪。

三、种猪管理1. 种猪饲养环境要保持清洁卫生,定时消毒。

定期检查种猪健康状况,确保种猪健康。

2. 种猪饲料要合理搭配,保证种猪营养需求,促进种猪生长发育。

3. 定期测定种猪体重、生长速度等指标,评估种猪生长情况。

四、选配工作1. 根据育种目的和需求,选取合适的亲本猪进行选配。

一般选择外表优良、生长快速、血统纯正的种猪作为亲本。

2. 根据亲本猪的遗传特点,进行配种组合,促进优良遗传基因的传递。

五、繁殖管理1. 繁殖季节要合理选择,在气候条件适宜的季节进行配种。

2. 配种前对种猪进行体检,确保种猪健康,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3. 配种技术要熟练掌握,避免误配。

4. 配种后对种猪进行孕检,确保怀孕情况,及时进行营养调整。

六、生产管理1. 对怀孕母猪进行适当的饲养管理,保证胎儿正常发育。

2. 对产后母猪进行特殊饲养管理,促进产后恢复,保证母猪的健康。

3. 对产仔猪进行分群管理,保证幼猪生长健康。

4. 定期对生长发育情况差的猪只进行淘汰,保证猪只群体品质。

七、质量控制1. 对猪只进行定期健康检查,排除疾病风险。

2. 对猪种进行DNA检测,保证遗传基因的纯正性。

3. 对猪只进行定期体格检查,评估繁殖能力和生产性能。

以上规定为猪育种规章制度的基本内容,各养猪场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及细化相关措施和具体操作流程,以确保猪种遗传质量和育种效率的提高。

猪育种规章制度怎么写的

猪育种规章制度怎么写的

猪育种规章制度怎么写的一、总则猪育种是提高猪种质量,增加生产效益的重要措施。

为了规范猪育种工作,保障猪种质量,保障猪育种的顺利进行,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分类管理(一)种猪管理:决策管理、资源管理、策略管理、遗传管理。

(二)育种管理:选种、配种、繁殖管理、疫病防控。

三、种猪管理(一)决策管理1.根据市场需求和公司发展方向,确定猪种繁育目标。

2.制订种猪产出计划,确定产种数量、种猪补充与淘汰计划。

(二)资源管理1.建立种猪档案,对种猪的血统、产量、疾病状况等进行记录。

2.建立规范的种猪场饲养、繁殖、生长环境,保证种猪生长状况良好。

(三)策略管理1.实行科学的选种繁育策略,根据需求确定选种对象。

2.积极引进和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种猪种血系。

(四)遗传管理1.实施正确的配种,制定好配种方案。

2.对种猪进行定期的遗传评估,确保繁殖的质量。

四、育种管理(一)选种1.根据市场需求、繁殖特性、抗病性等多方面因素,制定选种标准和方法。

2.对种猪进行遗传测定和疾病检测,确定选种对象。

(二)配种1.根据选种对象配种,制定具体的配种计划,保证配种的成功率。

2.严格控制配种的数量和时间,确保猪种质量。

(三)繁殖管理1.对妊娠期的种猪进行营养管理,保证胎儿的生长发育。

2.对产后母猪进行产后护理,确保母猪及仔猪的健康。

(四)疫病防控1.加强疫病防控,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种猪健康。

2.对疫病流行区域的种猪进行隔离观察,及时采取措施。

五、管理措施(一)加强人员培训1.加强猪育种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知识与技能。

2.对相关员工进行定期考核,确保猪育种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1.建立监督机制,对种猪的品质、数量、安全等方面进行监督。

2.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进行惩罚,维护机构的正常秩序。

六、技术支持(一)建立科研机构1.建立专业的猪育种科研机构,对猪育种技术进行研究与开发。

2.积极引入国内外的先进技术,提高猪育种水平。

猪育种方案

猪育种方案

猪育种方案一、选材1.选取优质种公猪和母猪作为繁殖材料。

选择体型匀称、外貌健康、毛色光亮、耳朵挺立、繁殖力强、肉质细嫩的种公猪。

母猪要选取体型健壮、泌乳量高、抗病能力强、繁殖力强、饲养管理好的种母猪。

2.进行鉴定和评估。

通过鉴定和评估,筛选出优质的种公猪和母猪。

鉴定项目包括体型指标、繁殖力指标、疾病抗性指标等。

3.注意血缘关系。

在选材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近亲交配,避免因基因血缘关系过于接近导致的遗传缺陷。

二、育种管理1.健康管理。

猪群的健康状况对育种效果起到关键作用。

做好疫苗接种、定期验血、隔离防疫等工作,控制猪群健康状态。

2.饲养管理。

提供合理的饲料,保证猪群的营养供给。

合理的饲养密度、饲水管理、环境温度控制等也是重要的饲养管理措施。

3.繁殖管理。

采用合理的繁殖措施,包括发情检测、人工授精等,提高繁殖效率。

对于不育猪、无效交配等情况要及时处理。

4.标记和记录。

为每只种猪进行个体标记,并建立完整的血统记录。

记录种猪的生长情况、繁殖情况、疾病情况等,为后期的育种选择提供依据。

三、育种目标1.生产性能。

生产性能是育种的核心目标之一,包括肉质优良、泌乳量高、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等指标。

2.抗病能力。

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猪种,提高免疫力,降低疫病发生的风险。

3.外观特征。

外观特征包括体型大、肌肉发达、背膘良好等,以满足市场对于肉品外观的要求。

4.饲料利用率。

提高猪群的饲料转化率,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猪肉产量。

四、基因改良1.基因筛选。

通过基因检测和筛选,选择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猪种,提高繁殖效率和肉质品质。

2.基因编辑。

通过基因编辑等技术手段,对特定基因进行修饰,促进有益基因的表达,提高猪群的育种效果。

3.基因信息管理。

建立完善的基因信息管理系统,对猪群的基因信息进行录入和管理,为育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五、育种评估和选择1.综合评价。

通过对种猪的生长性能、繁殖性能、饲料利用率、抗病能力等指标的综合评价,确定哪些猪适合继续繁殖。

种猪怎么养殖?种猪如何配种?

种猪怎么养殖?种猪如何配种?

种猪怎么养殖?种猪如何配种?种猪的饲养管理工作很重要,关系到全部猪场的发展,因此对于种猪的饲养管理应更加科学、仔细。

另外,在种猪配种方面,要对配种方式有所了解,便于挑选合适的配种方式,目前常见的有4种配种方式,即单次配种、重复配种、双重配种和屡次配种。

种猪怎么养殖?1、种公猪的饲养管理(1)公道饲养:种公猪的饲养需要给其提供充足的蛋白质饲料,只有蛋白质达标,公猪的精液才能够合格。

通常蛋白质水平控制在 16%~17% 为佳。

还需要给公猪提供充足的能量性饲料以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特别是钙磷比例较为重要,通常钙磷比例为2∶1 为**适宜。

能量性饲料添加量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否则公猪过瘦或过肥都会对公猪产生不良影响。

能量的饲料的含量应当占有日粮总量的50%,每天添加2~3 次,每天应当控制在3kg 之内。

(2)科学管理:公猪的管理应当在单独的圈舍内,圈舍的地面必须平整,墙面也需要光滑并且结实。

圈舍需要有保温作用,确保舍内冬暖夏凉。

由于气温的高低会对公猪的性欲和精液质量都产生影响,因此,必须做到种公猪舍内温度保持在公道区间,相对恒定。

种公猪养殖适宜的温度范畴在18~22℃之间。

还要有良好的透风设备,能够将舍内的有害气体排出,吸取进新鲜空气。

公猪需要专人来管理,不答应随便更换人员。

工作人员要给公猪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饲喂、运动等都有相应的时间,不应随便更换时间。

种公猪每天应当有一定时间的运动,不仅可以在猪舍内运动,还要到户外的运动场内进行运动。

通常冬季在中午气温较高的时间运动,而夏季则应当在早晚天气凉快的时间段内运动。

公猪的运动应当保持在4h 左右。

这样可以提升公猪体质,增强食欲,减少产生蹄病的几率,还能够提升其性欲,确保精液的品质。

公猪要定期检查精液的质量,特别是用于人工授精的种公猪,要对其精液的活力和密度都进行检查,通常活力要保持在0.6 以上,而密度需要大于1 亿/ml。

如果在两次检查后,其精液均不能够达标,则公猪应当剔除。

种猪育种方案

种猪育种方案

种猪育种方案猪,作为我国重要的家畜之一,其育种工作关系到整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种猪育种方案,这是一场关乎未来养殖业的探索之旅。

一、育种目标我们要明确育种目标。

种猪育种的核心目标是提高生产性能,降低料肉比,增强抗病力,改善肉质,提高繁殖能力。

具体来说,就是要培育出长得快、吃得少、抗病力强、肉质好、繁殖能力强的种猪。

二、育种材料1.种猪选择选择优质的种猪是育种工作的基础。

我们要从国内外引进优秀种猪,对其进行性能测定,筛选出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个体。

同时,要对种猪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其健康状况。

2.繁殖材料繁殖材料的选择同样重要。

我们要选用优秀的公猪和母猪进行交配,以提高后代的生产性能。

还要关注繁殖技术的研究,如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以提高繁殖效率。

三、育种方法1.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是最基本的育种方法。

我们要根据种猪的性能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

具体来说,就是选择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的个体作为种猪。

2.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利用不同品种之间的遗传差异,培育出具有优良性能的新品种。

我们要根据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杂交组合,进行杂交育种。

3.育种技术育种技术是提高育种效果的关键。

我们要关注育种技术的研究,如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以便更准确地预测种猪的性能。

四、育种流程1.种猪引进引进优质种猪,进行性能测定,筛选出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个体。

2.繁殖管理对种猪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其健康状况。

同时,开展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繁殖技术研究。

3.选择育种根据种猪性能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

4.杂交育种根据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杂交组合,进行杂交育种。

5.育种技术关注育种技术的研究,提高育种效果。

6.后代测定对后代进行性能测定,筛选出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个体。

7.品种推广将培育出的新品种推广到生产实践中,提高整个养殖业的水平。

五、育种成果1.培育出具有优良生产性能的种猪新品系。

2.降低料肉比,提高饲料利用率。

猪场种猪饲养管理方案

猪场种猪饲养管理方案

猪场种猪饲养管理方案一、引言种猪(breeder)是猪场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猪场的繁殖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了保证种猪的生长、健康和繁殖,提高种猪的生产性能,猪场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

本文将从种猪的选育和选种、饲料营养管理、生长环境管理、疾病防治等方面,提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种猪饲养管理方案。

二、种猪的选育和选种1. 合理选育种猪选育种猪是猪场繁殖工作的第一步,要选育出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种猪。

在选育种猪时要选用生长快、母猪繁殖力强、体形匀称、成活率高的种猪品种。

同时要注重种猪的遗传性状,避免近亲交配,防止疾病传染和遗传缺陷。

2. 严格选种在选种时要注意选择出符合生产要求的母猪和公猪,并注意母猪的配种季节,选育优质的仔猪。

母猪要具有生育力强、繁殖期短、产仔多、仔猪成活率高的特点。

公猪要体格健壮,生育力强,精液质量好,适应当地生产环境。

三、饲料营养管理1. 合理配制饲料种猪的饲料应该以精料为主,结合当地的饲料资源,配制出合理的饲料配方。

饲料中包含的各种营养成分要丰富,保证种猪的生长和繁殖需要。

2. 定时定量饲喂种猪的饲料饲喂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和饲料量进行,确保种猪的饲料充足,营养均衡,有利于种猪的生长和发育。

3. 饮水管理饲料饲喂过程中一定要提供清洁卫生的饮用水,保证种猪充足的饮水量,避免因缺水而影响种猪的生理功能。

四、生长环境管理1. 猪舍建设为了保证种猪的生长和繁殖环境,要建立合理的猪舍,包括合适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系统。

猪舍要保持干燥、通风、清洁,避免因空气不流通而引起猪场的传染病。

2. 管理维护猪场要定期对猪舍进行清洁和消毒,清除垃圾和异物,保持环境卫生。

同时要做好猪栏的隔离和消毒工作,及时清除猪粪和尿液,防止因疫病传染。

3. 生产环境为了营造良好的生产环境,要保证种猪的生活舒适,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因环境因素导致种猪生长发育受影响。

五、疾病防治1. 疾病预防猪场要定期对种猪进行疫苗接种,加强疾病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确保种猪的免疫力和健康状况。

种猪育种操作规程

种猪育种操作规程

种猪育种操作规程一、前期准备工作1.饲养场环境准备:确保饲养场的空气流通良好,温度适宜,湿度适中,饲养场清洁整齐,灯光明暗适宜。

2.选购种猪:选购前要对种猪进行体型检查、运动能力检查、泌尿生殖系统检查、呼吸系统检查及皮毛检查,确保健康无疾病。

同时要选择优质、高产的种猪,提高后代的遗传质量。

3.配种计划制定:根据饲养场的需求及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配种计划,包括配种数量、配种时间、种猪选择等。

二、配种操作1.配种前准备:事先给种猪进行消毒,保持整洁干净。

同时要对母猪进行发情检查,确保其处于受孕期。

2.确定配种时间:根据母猪的发情期确定配种时间,一般在母猪发情后的12-24小时进行配种。

3.配种操作:在饲养场的配种间内,将母猪与种猪进行配对。

在母猪的后肢上绑上配种带,使种猪能够顺利进行配种。

4.完成后操作:配种结束后,要及时将母猪与种猪进行分开,防止母猪出现相互咬伤等情况的发生。

三、妊娠期管理1.饲养管理:妊娠期间对母猪进行合理的饲养管理,包括饲料的供给、定时定量喂养、饮水管理等,保证母猪的营养需求。

2.定期检查:定期对母猪进行体检,了解母猪的健康状况及胎儿的发育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3.疾病防控:加强妊娠期母猪的疾病防控工作,进行疫苗预防接种,定期除虫,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四、产仔操作1.隔离分娩区:在妊娠末期,为母猪准备一个分娩区,确保环境整洁、温暖、安静,为母猪提供一个良好的分娩环境。

2.照顾分娩母猪:分娩期间要密切观察母猪的情况,确保母猪顺利分娩,随时准备进行干预帮助母猪产仔。

3.母仔相互分离:产仔后要及时把仔猪与母猪分开,保证母猪不伤害仔猪,为仔猪提供一个独立的生活空间。

五、仔猪后期管理1.饲喂管理:根据仔猪的生长情况,给予适宜的饲料,注意饲料的品质和消毒效果,保证仔猪的营养供给。

2.疫病防控:加强仔猪的疫病防控工作,定期进行疫苗接种,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3.保温管理:在仔猪出生后的初期,要做好保温工作,确保仔猪温暖、安全,促进其生长发育。

种猪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法技术及注意事项 - 养猪技术

种猪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法技术及注意事项 - 养猪技术

种猪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法技术及注意事项-养猪技术当前有很多养殖户对于种猪的饲养管理存在一定的误解,因此养殖户首先要意识到管理上的这些不足。

首先,有一部分养殖户平日里不注意打扫猪圈的卫生。

导致猪圈中的卫生环境很差。

在猪圈内随意撒青粗饲料,同时料槽不能定期清洗。

猪圈通常蚊蝇较多,而冬季猪圈内则容易结冰。

除此之外,养殖户不注意给种猪进行皮肤的打刷等也会造成种猪出现自淫的坏习惯,进而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猪的质量。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种猪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法技术及注意事项。

1、选择合理的饲养技术首先必须选择血统非常纯正的母猪与公猪来作为种用,同时要配备科学合理的饲养制度。

种公猪对于营养要求比较高,每天的粮食消化要达到14MJ,而蛋白质的含量则应该达到总食量的16%,包括5%~8%动物蛋白,例如肉骨粉以及优质鱼粉。

同时,种猪的日粮里矿物质的含量要充足,各种营养的比例要合理。

否则会导致种猪精液的质量下降,另外精子的死亡率会大大提升。

配种期时种公猪的负担比较大,体力的消耗也大,同时射精时消耗的能量多。

因此,在配种时期要另外在日粮中添加2个鸡蛋左右。

饲养方式可以选用每天三餐,每天的饲喂量应该在3kg左右。

除此之外,每天的采食量还要依据季节、个体以及温度的变化对其做适当的调整。

饲料的喂养需要做到多样化,保证营养互补。

饲喂的时间要定时定量,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种公猪繁殖时的体况。

对于空怀期的母猪,其膘情的好坏将直接决定母猪排卵的质量与数量。

因此,养殖户要保证空怀母猪拥有一个适度的膘情与精力。

这个时期也不能忽略母猪的营养,特别是蛋白质的供应一定要充足。

一旦蛋白质供应不足就会严重影响种猪的正常发育,而排卵的数量也会随之减少,同时受胎率也会下降。

应保证每天种母猪的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要达到17%,除了蛋白质的供应要充足以外,每天维生素A与维生素D的量也要达到要求,这对于提升卵子的质量以及排卵数有很好的助力。

另外,在配种前14天左右,要适度增加其母猪的饲喂量,特别是青绿多汁的饲料,最好选用自由采食的方式。

种猪场育种档案管理制度

种猪场育种档案管理制度

种猪场育种档案管理制度一、总则《种猪场育种档案管理制度》是为规范种猪场育种工作,确保种猪品质和遗传优势的继承与发挥而制定的管理制度。

该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种猪生产的猪场,确保猪场的育种过程、遗传信息和饲养条件等信息得到有效管理和保护,确保种猪品质的提高和良好的遗传状况。

二、主要内容1.育种档案的建立(1)建立种猪档案保管室,专门存放与种猪相关的档案资料和遗传背景信息。

(2)建立并更新种猪档案数据库,及时更新种猪的遗传信息以及饲养管理记录。

(3)确保每头种猪都有详细的档案记录,包括遗传背景、父母和祖父母的遗传信息、体型特征等。

2.育种档案的管理(1)制定种猪档案管理规定,确保每位育种人员都能够清楚了解如何正确记录和管理档案。

(2)建立档案管理的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育种人员的责任分工,确保档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采取各种措施确保档案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和处理。

(4)加强对档案的保密工作,保护种猪的遗传信息和相关资料,确保不被泄露。

3.育种档案的使用(1)建立档案查询和使用的流程,确保育种人员能够方便地查阅和使用档案信息。

(2)积极推动使用科技手段对档案信息进行研究和分析,提高种猪育种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及时将档案信息与猪场的其他部门进行沟通和共享,确保档案信息的充分利用。

4.档案的保存和归档(1)建立档案保存和归档的制度和流程,确保档案信息能够长期保存和保护。

(2)按照规定周期对档案信息进行备份和存储,避免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信息丢失。

(3)做好档案信息的分类和整理工作,确保各类档案信息能够方便地查找和使用。

5.档案的更新和整理(1)定期对档案信息进行更新和整理,确保档案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2)建立档案信息的更新流程和程序,确保信息更新的及时性和规范性。

(3)对过期和无效的档案信息进行清理和整理,确保档案信息的清晰和完整。

6.档案管理的监督和评估(1)建立档案管理的监督和评估制度,确保档案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监督和评估。

种猪饲养管理

种猪饲养管理

种猪的饲养管理(一)一胎母猪的饲养管理1、饲料料型为配种前后备母猪料;怀孕期,哺乳期;2、后备母猪日喂1餐青饲料,每日每头1.0kg,除提供充足的天然维生素营养外,更重要的是扩张胃肠道容积,培育胃肠消化吸收功能;3、合理密度,注意通风降温;4、猪栏地面毛糙与光滑适度,保护好肢蹄健康;5、一胎母猪怀孕后的膘情评分在3-3.5之间,背膘厚15-18mm;6、一胎母猪的喂料方案:以下喂料方案仅供参考,在实际中要根据膘情酌情调整。

配种怀孕母猪的管理1、配种计划:配种计划由各场根据全年均衡生产及母猪的配种分娩率、母猪的淘汰率、窝平产仔数、断奶存活率、后备猪的引进等情况制订。

2、配种怀孕期母猪群每个月用药保健一次,猪场根据猪群健康状况和用药效果灵活掌握。

3、母猪配种后须加强管理,防止因环境突变、打架、惊吓或饲料改变造成应激而发生流产。

4、重点保障配种怀孕期青饲料供应,每头母猪每日最低青饲料1kg;这个时期充足的青饲料有利于产仔数增加和哺乳期母猪采食量提高。

减少肢蹄疾病发生。

5、要关注怀孕母猪的膘情,断奶后的膘情要求 2.5-3.5分(P2背膘厚15-18mm),临产前的膘情在3.5-4分(P2背膘厚20-22mm)。

断奶后膘情低于2分的会延长断奶至发情间隔。

(四)哺乳母猪的管理1、产前准备:A、母猪出产房后,立即进行产房清洗消毒工作,以尽可能延长空栏干燥时间(3-7天);B、产房消毒:先将杂物清理出产房,用高压水将屋顶、墙面、栏架、地面清洗干净,再用消毒液浸泡,清洗栏架、地面、排污沟,用清水冲洗干净、常规消毒24小时后,再封闭产房后按福尔马林14毫升/立方、高锰酸钾7克/立方等熏蒸消毒24小时;使用前用清水冲洗干净;C、所有的用具清洗干净,消毒后备用。

准备好两套牙钳、剪刀,浸泡在盛有高效消毒剂(1:30-50稀释的高浓度百菌消-30、复合醛)的容器中,用一套浸泡消毒一套,交替使用;D、用过的麻袋用消毒液浸泡(以杀灭球虫卵),晒干后备用;E、母猪产前10天阿维哒螨灵1:2500,稀释喷雾(不要和碱性药物混用),3–7天全身用洗涤剂清洗干净(气温低时用温水清洗)并消毒后进产房;F、产前用消毒药对母猪阴部和乳房进行清洗与消毒;G、准备好抹布、保暖木板、灯泡和碘酒、消毒药水、0.1%高锰酸钾水等,剪刀、扎脐带的细线。

种公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种公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第一节种公猪的饲养管理种猪包括种公猪和种母猪两种,饲养种猪的目的是使种猪经常保持提供大量的断奶仔猪,进一步提供较多的商品肉猪,提高经济效益。

猪的繁殖力高,表现在公猪射精量大、配种能力强;母猪常年多次发情,任何季节均可配种产仔,而且是多胎高产。

养好种猪是养猪生产的关键。

通过改善种猪的饲养管理,达到提高其繁殖性能的目的,为现代养猪生产奠定基础。

一、种公猪的饲养管理公猪的饲养管理目标就是维持公猪合适的膘情,保持体表卫生,肢蹄强壮,性欲旺盛,精液品质好,生精量大。

而母猪在猪群增殖中对每窝仔猪的优劣也起着相当的作用,俗话讲:“母猪好,好一窝;公猪好,好一坡”,可见公猪在生产中的作用之大。

饲养管理的重点:日粮的配合与投喂:关键: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与合理利用,应经常保持营养、运动和配种,利用这三者之间的相对平衡。

(一)公猪生殖生理特点1.射精量大:250毫升/次(150~500毫升/次)总精子数目多(1.5亿/毫升)2.交配时间长:5~10min,长的达20min以上3.精液组成:精子占2~5%,附睾分泌物占2%,精囊分泌物占15~20%,前列腺分泌物占55~70%,尿道球腺分泌物占10%~25%。

精液化学成分:H2O 97%,CP1.2-2%,EE0.2%,Ca0.916%,NFE1%,其中CP占60%以上。

(二)种公猪的饲养种公猪精液中干物质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3%-10% ),精液量大(250毫升/次),总精子数目多(1.5亿/毫升)、交配时间长等特点,需要消耗较多的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所以,必须给予足够的氨基酸平衡的动物性蛋白质。

在配种高峰期可适当补充鸡蛋、矿精、多维等;对能量要求不高;另外,对维生素A、E、钙、磷、硒等营养要求较高,在大规模饲养条件下,饲喂锌、碘、钴、锰对精液品质有明显提高作用体重75公斤以前的后备公猪饲养管理与生长猪相同;体重75公斤以上的后备公猪逐步改喂公猪料种公猪的营养需要与妊娠母猪相近,生产中根据公猪的类型、负荷量、圈舍和环境条件等评定猪群,特殊条件下对营养作适当的调整。

种猪的养猪技术与经营管理方法

种猪的养猪技术与经营管理方法

种猪的养猪技术与经营管理方法1.选种。

选择母猪时应优先考虑当地品种,这些品种适应性好、耐粗饲、应激反应少,母猪性情温驯、性成熟早、发情症状明显、受胎率高、产子数多、母性强、易管理。

公猪应选择瘦肉率高、生长发育快、体格高大的国外引进品种,如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等。

一、种猪养殖技术1.选种。

选择母猪时应优先考虑当地品种,这些品种适应性好、耐粗饲、应激反应少,母猪性情温驯、性成熟早、发情症状明显、受胎率高、产子数多、母性强、易管理。

公猪应选择瘦肉率高、生长发育快、体格高大的国外引进品种,如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等。

2.管理。

要求做到品种标准化、日粮标准化、饲养科学化。

3.保健。

一是要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

即猪舍的周围环境要有利于防疫,猪舍的朝向、高度、温度、湿度、空气及舍内卫生、饮水卫生、饲养密度,都要使猪感觉舒适。

二是要保证供给生猪各生长阶段不同的营养需要,保证营养均衡。

三是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饲养要求,制定饲养标准,严格按标准工艺饲养,提高养殖水平。

四是要根据不同季节及周边生猪健康状况选择药物,定期预防猪病。

4.免疫。

应根据猪群的具体情况制定免疫计划。

要有规范的免疫操作规程,接种前要检查猪的健康状况,接种器械要严格消毒,接种的疫苗要合乎质量要求,接种剂量准确无误。

二、种猪猪场经营管理技术1.进入生产区消毒(规模化猪场)①进入生产区入口处设消毒更衣室,消毒设备:紫外线灯管和消毒池。

②进入人员必须在消毒间换鞋更衣,紫外灯照射10-15分钟,然后从烧碱溶液(3%)消毒池中趟过生产区。

③用具在入场前需喷洒消毒药。

④在病猪舍入口应放置浸有消毒夜的麻袋片,消毒液可用2%烧碱。

2.猪舍消毒①舍内带猪消毒,连同猪舍外、猪场道路2-3天进行一次,在疫病多发季节一天一次。

②每批猪只转出后,下批转栏前,对猪舍、栏、粪便、剩余饲料、用具、下水道进行彻底消毒。

消毒方法:猪舍放空→清除粪便→高压水枪冲洗→2-3%碱水消毒→彻底水洗→干燥数日→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放干数日→进猪③粪便、污水无害化处理。

种猪的管理

种猪的管理

种猪的管理
种猪是猪场的重要资产之一,其管理对于繁殖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下面是种猪的管理注意事项:
1. 饲养环境要舒适:种猪的饲养环境必须保持在一个适宜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以保证其身体健康和繁殖能力。

2. 饲料要科学:种猪的饲料应该根据其生长发育的需要进行搭配,尤其是在繁殖期需要提高营养价值,保证每天的进食量和质量。

3. 疾病防控要及时:建立健全的疫病防治制度,定期进行检查,对发现的症状要及时处理,并且要注重疫苗的预防工作,做好预防和消毒的工作。

4. 繁育管理要精细:种猪是繁殖的关键,一定要定期进行配种和孕检,根据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其繁殖效益。

5. 精神状态要稳定:种猪的精神状态也要得到重视,不应过度激动或紧张,要保持宁静和稳定的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种猪的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只有做好各方面的管理工作,才能保证其健康生长和繁殖效益的提高。

- 1 -。

种猪公猪饲养繁殖管理措施

种猪公猪饲养繁殖管理措施

种猪、公猪的饲养繁殖管理措施目前猪场以规模化猪场为主,种公猪常年担负配种任务,宜采取一贯加强的饲养方式。

满足种公猪各种营养物质正常生理需求,是养好种公猪的物质基础。

为了适应现代化养猪生产的需要,保证人工授精技术中种公猪精液的质量,需要对入群的种公猪进行选择、入群后的种公猪进行调教及管理。

一、种公猪的选择I.种公猪的来源种公猪品种通常选择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约克夏猪等优良品种,以及培育品种(配套系)。

种公猪来源于取得省级《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原种猪场,具有完整系谱和性能测定记录,评估优良、符合种猪要求。

种公猪健康,无国家规定的一、二类传染病。

1.2系谱审查选择根据3代系谱,考察其生产成绩和体型外貌指标,进行种公猪初选。

1.3外貌评定从公猪的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公猪的体质结实度、整体发育程度、品种特性和精神状态。

再对公猪部分器官重点观察。

要求左右两侧睾丸基本对称,大小基本符合所处月龄要求;阴囊皮肤松紧适中,能够适应日后的增长以及在不同气温下的收缩与松弛。

睾丸下垂、远离尾根的公猪,一般抗热应激能力强。

要求四肢粗壮有力,蹄叉不分开,蹄壳无裂纹,特別要注意后肢的选择。

符合品种要求的长白、大白猪的有效乳头7对以上,杜洛克6对以上。

作为终端父本的公猪对此可适度放宽。

还要求公猪尾根粗大,摆动有力,阴茎包皮处大小适中,无关节肿大,身体无赘肉等。

二、种公猪的调教种公猪性成熟后即开始调教,一般外来品种7-8月龄性成熟,8-9月龄开始调教训练。

国内品种4-6月龄性成熟,7-8月龄开始调教训练。

有研究表明,10月龄以下的种公猪调教成功率显著高于10~18月龄的种公猪。

2.1种公猪调教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2.1. I采精员必须操作规范、熟练,有耐心、细心、恒心和爱心,给种公猪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尽量减少不良刺激。

2.1. 2种公猪调教要在进食后l小时或进食前进行,有利于保持种公猪大脑的清醒。

2.1. 3每次调教种公猪时间以10分钟左右为宜。

种猪公猪饲养繁育管理技术

种猪公猪饲养繁育管理技术

种猪、公猪饲养繁育管理技术经常保持种公猪舍的清洁干燥,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冬暖夏凉,使其有良好的生活环境。

此外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单圈饲养种公猪实行单圈饲养,可防止跳栏打斗及自淫现象。

成年种公猪单圈饲养,距母猪圈要远,圈墙要高而坚固,栏门要严密结实,这样也可防止发情母猪逗引和其他种猪配种对其干扰,使种公猪安静休息,正常采食,预防公猪咬斗事故和公猪自淫现象的发生。

在出圈运动和配种时要防止两公猪圈外相遇,尽量减少种公猪咬斗事故的发生,以利配种繁殖工作。

2 管理规范对种公猪要建立一个正常的日常饲养管理规范,安排好种公猪的饲喂、饮水、运动、刷拭、休息等,使种公猪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保持良好的体况,提高配种能力,延长种公猪的利用年限。

对待种公猪切忌粗暴,也不能鞭打,否则种公猪发怒容易伤人。

3 经常刷拭经常刷拭也能使种公猪性情温驯,便于采精和防疫注射等。

最好每日用硬毛刷或竹扫帚对猪身体刷拭1~2次,去除体表污物,防止皮肤病和体外寄生虫病(如猪虱、疥癣)。

重要的是通过刷拭皮肤,可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炎热夏天,每日可让种公猪在浅水洗浴l~2次或用水喷淋降温一次。

4 定期称重每半月或1个月对种公猪称重一次,通过称重了解体重变化,以便调整日粮营养水平,保持良好的种用体况。

对体重过大的大型种公猪,为防止自然交配压伤母猪,要建立配种架,人工辅助配种。

5 加强运动适当合理的驱赶运动可以增进公猪食欲,增强体质,改善繁殖机能。

在非配种季节要加强运动,配种季适当运动。

一般上下午各运动一次,每次1小时,速度不可太快。

本文来自猪场动力网。

有条件的可结合放牧运动,夏天在早晚进行,冬春季节宜在中午进行,严寒、雪天或酷热天气应停止运动。

6 检查精液无论是自然交配或人工受精,对配种的种公猪都要定期检查精液品质,包括精子密度、活力和精液量、色、昧等。

在配种期和准备配种期,每3~5天检查一次,发现异常的死精、弱精的种猪应淘汰不用,加强饲养管理,也为整营养、运动和配种强度提供依据,使之健康成长,充分发挥良好的配种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猪引种指南在现代化养猪生产中,一个养猪场经济效益的好坏除了跟市场行情、猪场的投资环境及饲养管理等有关外,种猪的引入便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了。

优良的种猪是提高养猪效益的基础要素,而种猪质量却是关系养猪成败的关键环节。

引种是每个猪场生产经营者都要考虑的问题,它是实现品种改良和迅速提高养猪效益的有效途径,在养猪企业中,品种的改良速度是牵制企业发展速度的重要因素。

无论是到国外引种,还是在国内引种,都应该树立一种科学的引种理念,即三个意识:品牌意识、健康意识、良种意识。

品牌意识品牌是实力的象征,实力是品牌的支柱。

有品牌、有实力的养猪企业,有自己独特的政策优势、雄厚的资金优势和过硬的技术优势,从客观的角度来讲,这样的种猪企业有可能、也有能力生产出更为优良的种猪。

更不可忽视的是,在种猪引进的同时,其所附带的品牌附加值,如完善的、更为人性化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内容包括围绕养猪生产各个环节的培训及指导等。

品牌意识作为现代种猪生产企业,标准化生产是很重要的品牌标志之一。

推行标准化生产是促进养殖业从数量型到质量型转变,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温家宝总理指出,“建立农业标准化体系并通过示范加以推广,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实现农业的市场化、产业化、集约化、现代化”。

种猪企业品牌经营的基础就是标准化生产。

健康意识目前猪病让太多的养猪生产者无奈、苦闷和彷徨,有时一旦发病简直是防不胜防,因此健康的养猪理念显得尤其重要。

猪群保健掰开了揉碎了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猪场设计、饲料因素、环境因素、气候因素、饲养管理因素、品种因素及整个猪群的健康水平和免疫状况等。

从引种的角度谈健康,首先要选择信誉良好的种猪公司,这是选种的一个前提,具体到每头猪只除了要注意观察其外观表现外,同时可进行血清抗体监测(如ELISA方法、间接血凝试验等),一般要检查猪瘟抗体、口蹄疫抗体、伪狂犬野毒、蓝耳抗体等。

对于猪瘟、口蹄疫阴性猪不选或者加强免疫,伪狂犬野毒阳性猪禁止引入,这样可以从源头上控制疾病的引入。

有些失败的引种确实值得养猪人借鉴,有的引种等于引来定时炸弹,一旦条件恶化,便会不定期“爆炸”,周而复始,恶性循环,净化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要付出非常惨重的代价。

良种意识优良的种猪是育种场通过不同的现代育种技术(种猪性能测定、遗传评估或分子育种等技术)措施,经过严格选育的结果,其各项生产性状都表现出良好的遗传性。

在养猪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专门化的父系猪和母系猪的选育场。

父系猪主要体现在良好的产肉性能,饲料利用率、日增重、屠宰率、瘦肉率高,腿臀肌肉发达,背膘薄和公猪性欲好等生产性能。

母系猪则表现出良好的繁殖性能,性成熟早、产仔多、泌乳力强,母猪使用年限长、分娩指数高等生产性能。

养猪企业中,利润当然是放在第一位的,品质越好的种猪,带来的利润自然就会越多。

作为每一位养猪生产者,都应该具有强烈的良种意识。

所以饲养优良品质的种猪是我们养猪人永无止境的追求。

同时为了提高猪群总体质量和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达到体质健康、高产、高效的目的,每个养猪户都想从质量较好的种猪场引进种猪。

但怎样才能引进优良的种猪并能安全、顺利地投入生产,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呢?首先应了解各大品种的种猪,现介绍如下:美系大白猪该品种体大,毛色全白,体宽而长,四肢高大而骨骼粗壮,肌肉特别发达,耳薄而大并向前直立,母猪头胎产仔情况表现相当理想,经测定总产仔数初产11头左右,21日龄窝重60kg以上,该品种主要用于提供父母本,进行纯种繁育,杂交改良。

法系大白猪该品种体大,毛色全白,头长,颜面宽而呈中等长度,耳薄而大并向前直立,体躯长,胸宽背平直稍呈弓形,四肢粗壮结实。

该品种生产性能良好,经产窝均产仔数12.5头,21日龄窝重60.2kg,达100kg校正日龄143天,达100kg活体背膘9.28mm。

该品种主要用于提供父母本,进行纯种繁育,杂交改良。

美系长白猪该品种体大,毛色全白,体型修长、丰满均匀,四肢粗壮,增重快,肌肉特别发达,两耳向前下平伸直,母猪头胎产仔情况表现相当理想,经测定总产仔数初产11头,21日龄窝重62kg以上,该品种主要用于提供父母本,进行纯种繁育,杂交改良。

法系长白猪该品种体大,毛色全白,头肩窄,嘴直而长,背线平直稍呈弓形,腿臀肌肉发达,耳大长向前倾。

该品种生产性能良好,经产窝均产仔数12.78头,21日龄窝重61.5kg,达100kg校正日龄147天,达100kg活体背膘10.07mm。

该品种主要用于提供父母本,进行纯种繁育,杂交改良。

美系杜洛克杜洛克全身背毛棕红色,由金黄色到暗棕色,头中等大小,嘴短直,耳中等大小,耳根稍立,中部下垂,略向前倾,背腰平直,腹线平直,体躯较宽,肌肉丰满,四肢粗壮结实。

其特点是:体质健壮,抗逆性强,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胴体瘦肉率高,具有雄性更强、增重更快的特点。

母猪头胎窝均产仔数10头以上,21日龄初产窝重52kg以上,该品种主要用于终端父本。

法系二元猪二元猪全身背毛白色,头顶清秀,耳大前倾,鼻稍长,肢体结实,后臀丰满,腹线平直,结构紧凑。

该品种具有增重快、繁殖率高、抗逆性强的特点,窝均产仔数12头以上,21日龄窝重62kg,达100kg日龄142天以内,平均背膘厚12mm以下。

该品种主要用于提供母本,进行杂交繁育。

了解品种的同时要做好引种的准备工作:引种“四步”曲:一、引种前应该做的准备工作二、选种时应注意的问题三、种猪运输时应注意的事项四、种猪到场后应做的事情引种前应该做的准备工作:制订引种计划,应了解的具体问题,隔离舍的准备工作制订引种计划首先,猪场和养殖户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种群更新计划,确定所需种猪的品种和数量,有选择性地购进能提高本场种猪某种性能,满足自身要求,并只购买与自己的猪群健康状况相同的优良个体,如果是加入核心群进行育种的,则应购买经过生产性能测定的种公猪或种母猪。

新建猪场应从所建猪场的生产规模、产品市场和猪场未来发展的方向等方面进行计划,确定所引进种猪的数量、品种和级别,是原种、祖代还是父母代。

根据引种计划,选择质量高、信誉好的大型种猪场引种。

其次,引种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合适的时机引种能更好地发挥引种优势,降低引种成本,这就需要我们对种猪市场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用前瞻性的眼光来分析预测养猪生产。

应了解的具体问题首先,疫病情况,调查各地疫病流行情况和各品种种猪的质量情况,必须从没有危害严重的疫病流行地区并经过详细了解的健康种猪场引进种猪,同时了解该种猪场的免疫程序及其具体措施。

其次,了解该种猪场种猪选育标准,公猪需要了解其生长速度(100kg日龄)、背膘厚(瘦肉率)等指标,母猪要了解其繁殖性能(如产仔数、受胎率、初配月龄等)。

种猪场引种最好能结合种猪综合性能指数进行选种。

第三,了解该公司的售后服务情况,是否能提供全面系统的服务,尤其是对于新建场来说,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完善的售后服务是引种能否成功的有力保障。

隔离舍的准备工作猪场应设隔离舍,要求距离生产区最好有300米以上距离,在种猪到场前的30天(至少7天)应对隔离栏舍及用具进行严格消毒,可选择质量好的消毒剂,如氯制剂、碘制剂、复合醛类等消毒剂,进行多次严格消毒。

选种时应注意的问题1.种猪要求健康,无任何临床病症和遗传疾患(如脐疝、瞎乳头等),营养状况良好,发育正常,四肢要求有力且结构良好、强健有力,体形外貌符合品种特征和本场自身要求。

种公猪要求活泼好动,睾丸发育匀称,包皮没有较多积尿,成年公猪最好选择见到母猪能主动爬跨、猪嘴分泌大量白沫、性欲旺盛的公猪。

种母猪生殖器官要求发育良好,阴户不能过小和上翘,应选择阴户较大且松弛下垂的个体,有效乳头应不低于6对,分布均匀对称。

2.种猪场应尽量满足用户的要求,设专用销售观察室(即展示厅)供顾客挑选,确保种猪质量和维护顾客利益。

3.要求供种场提供该场免疫程序及所购买种猪的免疫接种情况,并注明各种疫苗注射的日期。

种公猪最好能经测定后出售,并附测定资料和种猪三代系谱。

4.所选种猪必须经本场兽医临床检查无猪瘟、萎鼻、布氏杆菌病等病症,并有兽医检疫部门出具的检疫合格证明。

种猪运输时应注意的事项1.最好不使用运输商品猪的车辆装运种猪。

在运载种猪前应使用高效消毒剂对车辆和用具进行两次以上的严格消毒,最好能空置一天后装猪,在装猪前用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如双链季胺盐络合碘)彻底消毒一次,并开具消毒证。

2.在运输过程中应想方设法减少种猪应激和肢蹄损伤,避免在运输途中死亡和感染疫病。

要求供种场提前2小时对准备运输的种猪停止投喂饲料,赶猪上车时不能赶得太急,注意保护种猪的肢蹄,装猪结束后应固定好车门。

3.长途运输的车辆,车厢最好能铺上垫料,冬天可铺上稻草、稻壳、锯末,夏天铺上细沙,以降低种猪肢蹄损伤的可能性;所装载猪只的数量不要过多,装得太密会引起挤压而导致种猪死亡;运载种猪的车厢隔成若干个栏圈,安排4头~6头猪为一个栏圈,隔栏最好用光滑的钢管制成,避免刮伤种猪;达到性成熟的公猪应单独隔开,并喷洒带有较浓气味的消毒药(如复合酚等)或者与母猪混装,以免公猪之间相互打架。

4.长途运输的种猪,应对每头种猪按1ml/10kg注射长效抗生素,以防止猪群途中感染细菌性疾病,对于临床表现特别兴奋的种猪,可注射适量氯丙嗪等镇静针剂。

5.长途运输的运猪车应尽量走高速公路,避免堵车,每辆车应配备两名驾驶员交替开车,行驶过程应尽量避免急刹车;应注意选择没有停放其他运载相关动物车辆的地点就餐,绝不能与其他装运猪只的车辆一起停放;随车应准备一些必要的工具和药品,如绳子、铁丝、钳子、抗生素、镇痛退热药以及镇静剂等。

6.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暖,可采取在车外覆盖帆布,车内铺垫稻草等措施;夏天要重视防暑降温,尽量避免在酷热的中午装猪,可在早晨和傍晚装运,同时车顶覆盖遮阳网;途中应注意经常供给饮水,有条件时可准备西瓜等解暑的水果供种猪采食,防止种猪中暑,并寻找可靠水源为种猪淋水降温,一般日淋水3次~6次。

7.运猪车辆应备有汽车帆布,若遇到暴风雨时,应将帆布遮于车顶上面,防止暴风雨袭击种猪,车厢两边的篷布应挂起,以便通风散热。

8.长途运输可先配制一些电解质溶液,在路上供种猪饮用。

运输途中要适时停歇,检查有无发病猪只。

9.应经常注意观察猪群,如出现呼吸急促、体温升高等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可注射抗生素和镇痛退热针剂,并用温度较低的清水冲洗猪身降温,必要时可采用耳尖放血疗法。

种猪到场后应做的事情1.新引进的种猪,应先饲养在隔离舍,而不能直接转进猪场生产区,因为这样做极可能带来新的疫病,或者由不同菌株引发相同疾病。

2.种猪到达目的地后,立即对卸猪台、车辆、猪体及卸车周围地面进行消毒,然后将种猪卸下,按大小、公母进行分群饲养,有损伤、脱肛等情况的种猪应立即隔开单栏饲养,并及时治疗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