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统编教材什么时候开始使用
9月起全国中小学3科使用统编教材 包括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

9月起全国中小学3科使用统编教材包括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记者28日从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全国数百万就读于起始年级的小学生和初中生,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3个科目将统一使用“教育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现行的“人教版”、“粤教版”、“苏教版”、“北京版”等版本教材将逐步被取代。
记者28日从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全国数百万就读于起始年级的小学生和初中生,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3个科目将统一使用“教育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现行的“人教版”、“粤教版”、“苏教版”、“北京版”等版本教材将逐步被取代。
据悉,根据中央关于统一编写使用三科教材、三年实现全覆盖的要求,教育部组织编写了五年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新教材。
从2017年秋季学期起,全国各地区小学、初中全部使用统一教材,2018年覆盖小学一年级、初中二年级,2019年各年级使用统一教材。
教育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教材局局长郑富芝表示,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教材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教材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明确提出教材建设是国家权力,要完善国家教材体系,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集中编写中小学三科教材,实行全国统一编写、审定和使用。
三科教材注重德育和育人,让青少年从小打牢中华根基,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注重法治精神的培养。
以最受关注的语文为例,采取“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两条线索相结合的方式编排教材内容,“语文素养”重在听、说、读、写基本知识和能力,“人文精神”重在选文的思想性,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以文化育人。
小学一年级一改以往模式,变成先认字,再学拼音,降低了拼音教学难度;材所选古诗文数量有所增加,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古诗文132篇,占所有课文选篇的30%;初中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语文教材还收录了大量革命传统经典篇目,如《纪念白求恩》等经典篇目,小学约40篇,初中40篇。
2019年中小学启用新教材(附1—9年级必读经典书目)

2019年中小学启用新教材(附1—9年级必读经典书目)教育部通知:2019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全国所有中小学生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都使用统一部编版教材。
“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曾甩下一句话,“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语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重点讲述中小学教材的变化内容以及语文学习的应对策略,望老师转给家长,家校联合,为孩子的教育统一作战!在三科教材由教育部统编以前,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各科教材实行了三十年的“一纲多本”政策。
2017年秋季学期起,教育部统编教材正式走进课堂。
三年过渡期后,到2019年,“部编本”将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此前在这三个科目上使用的多种形态的教材将告别课堂,成为历史。
“作为最重要的一门学科,语文教材的变化,是所有家长、老师最关心的问题!”原国家副总督学、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长王文湛说。
具体到底变成了什么样?带大家来看一下!语文课本变天:一年级就有《论语》使用新教材的语文有什么值得家长关注的重大变化呢?大量增加古诗文,新的语文教材一年级到六年级古诗词128篇,增加87%。
初中语文的古诗词增加51%。
明年高考要求学生背诵的古诗词由60篇增加到70篇。
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语文园地里设有《日积月累》,是要求孩子背诵并测验默写的。
这一栏里经常会出现文言文,一年级下册已经要求背诵并理解《论语》选段“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了!增加课外阅读,最明显的是初中阶段,名著阅读已经是必考内容,并有指定书目,小学新教材里也增加大量课外阅读要求。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现在的语文老师都会要求孩子每天必须阅读30分钟以上。
中高考再次证明:语文才是拉分王!2018全国各地的中高考结束后,段子手都在吐槽中高考作文,学霸们却早已开始关注今年升学的最新动向,总结经验,适应变化,调整提升学习策略和方法了。
中高考再次证明:语文才是拉分王,得语文者得天下,语文更是学霸之间拉分的利器!2018年高考语文题目刚公开的时候,考生和网友就炸了锅,所有人都喊难。
泰州中小学全面启用统编版教材,告别苏教版、人教版

泰州中小学全面启用统编版教材,告别苏教版、人教版全国统编版教材名城泰州(姚波徐俊)2017年秋季学期起,教育部统编教材开始走进了我市中小学部分年级的课堂。
根据规定,今年9月,“统编本”将覆盖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
这意味着,今年9月一开学,苏教版、人教版等多种版本的教材将告别我市校园,成为历史。
其中,语文教材的变化是所有家长和老师最关心的问题。
统编教材和原版教材有什么区别?本报邀请相关老师和专家详细分析。
小学古诗文篇目增加自2017年秋季学期起,我市小学低年级开始使用教育部统编的语文教材。
目前,我市一、二年级已试点使用统一版语文教材,三、四、五、六年级使用苏版教材。
今年秋季学期结束后,各年级将全面使用统一的语文教材。
“统编版语文教材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思路编排教学内容,主张立德树人,充分发挥教材的育人作用。
”泰州市城东中心小学语文老师顾梅介绍,诸如《小英雄雨来》《狼牙山五壮士》等红色经典文章就被选入教材,着重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统编版语文教材最引人关注的变化是:古诗文篇目大幅增加。
小学阶段必背的古诗词从原苏教版的75首增加到129首。
比如,一年级语文教材下册已要求背诵并理解《论语》选段,三年级教材选用《司马光》《守株待兔》等多篇古诗文。
其目的旨在通过古诗文的学习,让孩子更加了解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识字率的大幅提高也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顾梅说,以小学四年级上学期编写的语文教材为例,新单词与前苏教版出版的旧教材差异达到527个,这对学生来说是不小的挑战。
“新教材对阅读和写作更加重视,统编版设置了专门的阅读策略单元、习作单元,对学生进行专题指导。
”顾梅说,此外,新教材还增设了习作单元,每个单元的选文均围绕一个写作训练点展开,让孩子们感受、学习一项写作技巧。
【学习建议】很多地区的老师反映,统一版比苏版难,新教材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
暑假期间,小学生要多读多写,尽量写日记或者写一些主题文章。
xx小学2021年国家三科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和语文)使用情况说明

xx小学2021年国家三科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和语文)使用情况说明为了全面了解xx中心小学语文、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的使用情况,我校利用语文教研活动的时间对学校统编教材使用情况开展了研讨活动,通过活动基本对学校统编小学语文、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将使用情况报告如下:一、统编教材使用基本情况1.使用情况截至目前,我校一至六年级全部开始使用统编教材。
2.课时开设学校能够按照国家课程开设标准开足课时。
3.研培情况我校能够按照省市有关培训工作的要求,组织骨干教师参加省市组织的统编教材集中培训和教育部组织的网络培训学习,并能组织好学校统编教材培训。
利用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开展统编教材教学研讨活动,引导教师正确使用统编教材。
二、统编教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困惑根据研讨情况,将教师在使用统编教材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梳理如下:语文学科:1.统编语文教材,对农村学生来说,阅读的起点和要求显得较高。
农村孩子的家长,绝大部分没有阅读意识,对孩子的阅读也不会有意识的去培养,亲子阅读落不到实处。
2.统编语文教材对于刚入学孩子的难度太大,识字量大,抹杀孩子的学习兴趣。
3.散文,议论文之类的文章较难把握,学生不易懂,老师上起来吃力。
4.地域局限性大。
课本中所涉及的时间、季节、风俗、称呼等由于全国东西南北地域时问跨度大,要全国统一学生难于理解,要有一定的地理知识才能学懂。
5.生活环境局限性。
良好的亲子阅读,旅途长见识。
对于农村儿童,生活中能天天见到父母就很满足了,谈何陪伴。
道法学科:1.统编道德与法冶教材,六年级所涉及的法律较多。
对于小学生来说,较多的法律罗列出来又不展开讲解,实际不入心不入脑。
2.教材里举例不适合农村的孩子,离孩子们有些远,难于理解。
3.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且充满趣味性,学生学习兴趣较浓厚。
4.身边生活中多涉及社区、团体,和学生生活的农村环境差距大。
历史事件太多,学《道法》就像学习《中国近现代史》。
教育部通知:2019年中小学启用新教材(附1—9年级必读经典书目)

教育部通知:2019年中小学启用新教材(附1—9年级必读经典书目)教育部通知:2019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全国所有中小学生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都使用统一部编版教材。
“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曾甩下一句话,“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语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重点讲述中小学教材的变化内容以及语文学习的应对策略,望老师转给家长,家校联合,为孩子的教育统一作战!在三科教材由教育部统编以前,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各科教材实行了三十年的“一纲多本”政策。
2017年秋季学期起,教育部统编教材正式走进课堂。
三年过渡期后,到2019年,“部编本”将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此前在这三个科目上使用的多种形态的教材将告别课堂,成为历史。
“作为最重要的一门学科,语文教材的变化,是所有家长、老师最关心的问题!”原国家副总督学、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长王文湛说。
具体到底变成了什么样?带大家来看一下!语文课本变天:一年级就有《论语》使用新教材的语文有什么值得家长关注的重大变化呢?大量增加古诗文,新的语文教材一年级到六年级古诗词128篇,增加87%。
初中语文的古诗词增加51%。
明年高考要求学生背诵的古诗词由60篇增加到70篇。
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语文园地里设有《日积月累》,是要求孩子背诵并测验默写的。
这一栏里经常会出现文言文,一年级下册已经要求背诵并理解《论语》选段“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了!增加课外阅读,最明显的是初中阶段,名著阅读已经是必考内容,并有指定书目,小学新教材里也增加大量课外阅读要求。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现在的语文老师都会要求孩子每天必须阅读30分钟以上。
中高考再次证明:语文才是拉分王!2018全国各地的中高考结束后,段子手都在吐槽中高考作文,学霸们却早已开始关注今年升学的最新动向,总结经验,适应变化,调整提升学习策略和方法了。
中高考再次证明:语文才是拉分王,得语文者得天下,语文更是学霸之间拉分的利器!2018年高考语文题目刚公开的时候,考生和网友就炸了锅,所有人都喊难。
新学期 南京小学初中语文用新教材

新学期南京小学初中语文用新教材根据教育部规定,从今年9月份秋季学期开始,小学和初中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三门学科将统一使用统编版教材,其中《语文》教材变化备受关注。
记者了解到,江苏大部分小学三年级以上年级段正在使用苏教版教材,今年9月将统一更换成统编版教材,新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阅读量大大增加,强调核心素养与能力提升,古诗文篇目由原来的75首增加到129首。
小学语文教材怎么变?每个单元两条主线:人文性+语文要素“南京小学两年前在起始年级开始使用统编版教材,其他年级延续苏教版,今年9月将在所有年级开始使用新教材。
”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建邺实验小学校长杨树亚告诉记者,针对统编版教材的各级培训早已开始,由杨树亚、潘文彬、刘荃等七名江苏省特级教师工作室联合组成的“攀·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团队,已经进行了两轮关于统编版教材的教研活动。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与原来的教材相比,变化非常大,文本以单元形式呈现,编排成体系,双元组合,每个单元都有两条主线,一条强调人文性,一条强调语文要素,值得所有语文老师好好研究。
”杨校长说,语文要素包含习惯、能力、知识等,每个单元教材中都非常明确写作、阅读方法,各个年级的教材形成进阶,让孩子在小学六年中切切实实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增加“阅读策略”与“习作单元”类型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强调“大阅读”概念,增加了两个方面的单元,一个是“阅读策略”,一个是“习作单元”。
杨树亚校长说,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学期会有一个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他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让学生看到题目去猜想可能发生的事,看到开头去猜想后面可能发生的事。
“这其实就是引导学生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尝试续编故事,这也是阅读能力的一个维度。
”写作成为一个单元类型也是新教材的一大变化。
杨校长举例,六年级上学期第八单元有四篇与鲁迅相关的文章,《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通过学习这四篇文本,让学生学会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2022年中小学启用新教材,这些变化太重要!

2022年中小学启用新教材,这些变化太重要!2022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全国所有中小学生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都使用统一部编版教材。
“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曾甩下一句话,“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惊呆众人!语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重点讲述中小学教材的变化内容以及语文学习的应对策略,望老师转给家长,家校联合,为孩子的教育统一作战!在三科教材由教育部统编以前,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各科教材实行了三十年的“一纲多本〞政策。
2022年秋季学期起,教育部统编教材正式走进课堂。
三年过渡期后,到2022年,“部编本〞将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此前在这三个科目上使用的多种形态的教材将辞别课堂,成为历史。
“作为最重要的一门学科,语文教材的变化,是所有家长、老师最关心的问题!〞原国家副总督学、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长王文湛说。
具体到底变成了什么样?带大家来看一下!语文课本变天:一年级就有?论语?使用新教材的语文有什么值得家长关注的重大变化呢?大量增加古诗文,新的语文教材一年级到六年级古诗词128篇,增加87%。
初中语文的古诗词增加51%。
明年高考要求学生背诵的古诗词由60篇增加到70篇。
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语文园地里设有?日积月累?,是要求孩子背诵并测验默写的。
这一栏里经常会出现文言文,一年级下册已经要求背诵并理解?论语?选段“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了!增加课外阅读,最明显的是初中阶段,名著阅读已经是必考内容,并有指定书目,小学新教材里也增加大量课外阅读要求。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现在的语文老师都会要求孩子每天必须阅读30分钟以上。
中高考再次证明:语文才是拉分王!2022全国各地的中高考结束后,段子手都在吐槽中高考作文,学霸们却早已开始关注今年升学的最新动向,总结经验,适应变化,调整提升学习策略和方法了。
中高考再次证明:语文才是拉分王,得语文者得天下,语文更是学霸之间拉分的利器!2022年高考语文题目刚公开的时候,考生和网友就炸了锅,所有人都喊难。
中畦小学三科统编教材使用方案

凉州区柏树镇中畦小学三科统编教材使用工作方案我校根据市、区教育局通知要求,认真学习《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甘肃省中小学三科统编教材“铸魂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甘教基二〔2020〕6号)文件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实施方案,保证在开学切实发挥好三科统编教材的育人功能,提升三科统编教材铸魂质量,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打好中国底色,筑牢中国魂,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指导思想教育部统编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三科教材正式在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统一使用,这是中小学教材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大举措。
三科教材统一编写,统一审查,统一使用,保证了我们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有共同的理想和共同的文化基础,能担起民族复兴的大任。
二、成立领导小组组长:赵其寿副组长:陈华年成员:全体老师职责:指导教师深入学习,发挥三科教材的育人功能。
对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三科教师要加强培训,能胜任工作,重新学习很多知识。
让学生在体验中、讨论中、参与实践中,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独立见解。
让学生在悟的过程中掌握三科教材中涉及的学科思想、价值观、方法论。
三、实施过程1.关注幼小衔接和学生学习成长规律,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学校教学工作要考虑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在这些方面,这套教材体现得更加鲜明。
当然还有其他方面,比如印刷质量、版面设置,包括封面设计,比原来的人教版都有所改进。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就没有共同的道德规范、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共同的文化基础。
2.三科教材中渗透立德树人。
教育具有塑造未来的功能,教材是规范教育的最主要的遵循,因此教材必须体现国家意志。
三科教材表达的就是中国精神、中国灵魂、中国文化,所以它是国家意志。
这套统一的教材保证了我们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有共同的理想和共同的文化基础,这样才能担起民族复兴的大任。
3.把握学科特点,上好思想品德课。
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面临很大的挑战,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一定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潜移默化。
读懂教材才能用好教材——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使用体会与教学建议

61
广西教育 2019.21
理论 专家讲坛
续表 1 单元 人文主题
语文要素
习作主题
第五 单元
生活中的美
体会作者是如何留 心观察事物的
仔 细 观 察 ,把 观 察所得写下来
第六 单元
美丽的祖国
借助关键语句理解 一段话的意思
尝试围绕一个 主题写作
第七 单元
走进大自然
感受课文生动的语 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表 1: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各单元文本编排特点
单元 人文主题
语文要素
习作主题
第一 单元
美丽的校园
阅读时关注有新鲜 感的词语和句子
体会习作的乐趣
第二 单元
金色的秋天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 词语的含义
学习写日记
第三 单元童话王国源自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尝试编写童话
第四 单元
阅读之旅
一边读一边预测,顺 着故事情节去猜想; 尝试续编故事 学习预测的基本方法
专家讲坛 理论
—— 统 编 小 学 语 文 教 材 使 用 体 会 与 教学建议
□浙江省宁波国家高新区实验学校 罗树庚
今年秋季学期,全国小学生将统一使用由教育 部审定的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统编小学 语文教材),这意味着原先使用的人教版小学语文 教材及其他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将退出历史舞 台。此次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使用与以往不同,以 往推出一套新教材,一般是从一年级开始,逐年过 渡,而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是从 2016 年秋季学期开始 在一年级新生中使用(有些省、市从 2017 年开始使 用)。其特殊性在于,原先使用其他版本小学语文 教材的四年级至六年级学生将要改用统编小学语 文教材,师生们将面临一个极具挑战性的教学衔接 问题,比如:四年级至六年级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 有部分课文学生已经学过了,对于这些重复出现的 课文,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对于统编小学语文教材 中出现的知识点、能力训练点、学习策略等新内容, 是否需要进行补差补学?假如教师没有读懂教材, 无法领会教材编写意图,以为“只是更改了一些课 文而已”,那么教学很可能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 现象。笔者于 2016 年开始接触统编小学语文教材, 在学习和使用中有一些体会与感受,在此愿意与广 大语文教师分享,以期抛砖引玉。
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使用的困难

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使用的困难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要解决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使用的问题,要改变现在大家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认识,必须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重视教材在教育中的地位。
同时他也指出: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是一项重大改革,这次改革是基于《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二)》一书的修订进行实施。
教育部、国家教材委员会经过多轮征求意见和反复修改后确定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二)》(以下简称《统编》本)、《义务教育新课程新教材(语文)》和《小学语文新课程课标》。
统编中小学历史、地理、道德与法治三科教科书和音乐教材将于今年秋季入学使用,这三个学科在整个中小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已经基本完成编写工作,进入正式开学使用阶段。
一、教材使用方面存在哪些问题现在的学生和家长,从幼儿园开始就已经接受义务教育,在小学阶段基本上已经有了初步学习经历,也就是小学阶段已经培养了良好习惯,这也是所有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接受义务教育,也就是让孩子健康成长、学会生活。
然而由于我国中小学制度体系在逐步建立并完善,加上目前我国小学教师工资水平不高,很多人并不愿从事教育行业,而是选择了其他行业就业或创业,这就导致目前我国小学师资数量短缺、教师素质不高、教师专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比较突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影响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和教育公平实现的最大瓶颈。
例如“小学生物实验课”、“初中历史实验课”等等……这些实验课并没有把学生带进道德与法治课程这个大课堂中去进行学习,而是停留在学生做实验阶段或者知识运用阶段,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他们将失去大量进行德育工作、培养优秀习惯、发展思维能力、增强科学素养等综合素质的机会和空间。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一是有些实验课程安排不合理、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等等现象比较普遍。
1、教材中的实验教学安排不合理,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等现象。
老师使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遇到的7类问题,教材编者统一解答来了!

老师使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遇到的7类问题,教材编者统一解答来了!教材是社会公共产品,备受社会舆论的关注。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自2017 年秋季在全国投入使用以来,受到广大师生和各界人士的好评。
与此同时,大家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和期许,并通过各种渠道表达了对教材的看法和意见。
这些声音主要来自家长和一线教师、媒体报道、读者来信、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小学教材意见反馈平台,以及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回访活动。
小学语文教材编写是一项极为细致、严谨的工作,不能也不应该有丝毫的差错。
编写组在收到来自各种渠道的反馈意见后,对这些意见进行归类整理,认真研究,多次召开会议探讨意见内容,并征求专业领域的学者和专家的建议,经过仔细分析,反复论证,力争做到清楚明白地解答大家的疑惑。
下面就编写组收到的若干意见进行分类答复,主要涉及拼音、语文知识、古诗、文章署名、文章修改、选文的经典性、教材专业领域知识等七个方面。
01关于拼音教材对拼音单元的编排,对字词、课文的注音,以及儿化音、轻声、变调的注音方式,有合乎规范的统一体例,有的读者可能因为不了解教材的拼音体例而产生疑惑。
比如,有的读者不理解教材先安排识字单元,再安排拼音单元的编排方式。
教材这样编排的意图有三个:一是拼音是识字的“拐棍”,先学汉字再学拼音,既强调了汉字学习的重要地位,又强调了拼音作为辅助工具的价值。
统编教材非常清楚地定位了拼音与识字的关系:识字是目的,拼音是手段。
学习语文的目的是学习语言和汉字,而不是拼音。
二是现实生活中的语言环境决定了学生对汉字的熟悉程度要远远高于拼音,先安排识字课有助于实现幼小衔接的平稳过渡,降低学习难度,减少畏难情绪,帮助学生适应一年级的语文学习,使他们具有成就感。
三是学生通过先识字,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感受汉字的有趣及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回归语文学习的本质。
教材不是学科知识的堆砌和重叠,而是编者依据便教利学、由易到难、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等原则,对学科知识的有机重组和创造。
中国第一套国家统编教科书

中国第一套国家统编教科书作者:石鸥吴小鸥来源:《湖南教育·语文教师版》2008年第05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教科书的发行从数量到质量,民营机构都占据绝对优势,由此形成教科书编写中社会广泛参与和自由竞争的局面。
这一局面有利于教科书质量的提升,有利于取长补短,可以满足来源不同、形式各异的各级各类学堂教学的需求。
但由于编写者的思想素质、学术水平、知识结构参差不齐,对新旧学的取舍标准不一,内容程度相去甚远,影响了教育进度和水平的划一,特别是不利于甚至危及清王朝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
统一教科书就成为清政府的重要教育任务。
1906年,中国第一套由中央官方组织编撰的现代教科书正式发行,这套教科书寄托了晚清政府试图通过教科书来实施社会控制的理想。
一、清末统编教科书出现的背景1、新式学堂迅速发展,学生大规模增加。
清末,癸卯学制的颁布(1903),科举制的废除(1905),促进了新式学堂雨后春笋般涌现,全国基本形成了大学——都市省垣,中学、师范——府治,高小——县城。
初小——乡镇这样的学校与行政梯次配备的体系。
根据学部奏报的第一次教育统计表,1907年全国各级各类学堂37888所,学生在校人数达到1024988人;1908年学堂数达47895所,学生人数达1300739人。
1909年更是达到1638884人,而1902年还只有6912人。
2、教科书编撰出版,打破了传统垄断局面,超越了晚清政府的控制。
在新式学堂以前,各级官学所采用的教材,如《四书》《五经》,都由封建统治者亲自选定或亲自组织编纂,以“钦定”的形式颁布使用。
即使是用于启蒙教育的识字教材,也必须得到封建统治者的默认才能流行于世。
封建统治者的垄断和专制,使教材发展在异常一致的轨道上运行。
清末,伴随着新式教育的推广,旧教材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需求,南洋公学、无锡三等公学堂等校开始自编教科书,并在社会上流行。
新学堂对教科书需求量的迅速扩大所蕴含的政治和经济意义,使一些有识之士蜂涌而至,竞相出版教科书。
统编本语文教材(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选文初探

统编本语文教材(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选文初探2018年9月,统编本语文教材(五·四学制)将正式投入初中四年制学校使用,起始年级(初一)开学后将使用六年级上册,使用了近20年的鲁教版语文教材开始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
在这个关键的时间点上,对新教材展开分析与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本文选取统编本语文教材(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中的文章篇目,与部分学段、部分版本语文教材进行对比,初步探究选文的变化,以期对教学实践有所促进。
一、选文数目及所占比重分析表1.四版本语文教材选文篇目数量统计表2.四版本语文教材选文篇目所占比重统计[注]①②③汇编类课文统计时进行拆分(如《散文诗二首》统计为2,《〈世说新语〉二则》统计为2,《古代诗歌三首》统计为3),不含课外古诗词诵读。
④古诗文篇目包括文言文篇目及古诗词篇目。
从表1及表2中可以看出,统编本语文教材(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选文篇目数量在四个版本教材中最少,但古诗文所占比重(特别是古诗词所占比重)最大,这体现出统编本语文教材在课文选择方面尤其注重文章的经典性。
一方面,教材减少了课文篇目的总体数量,这样能够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另一方面,教材提升了传统文化篇目的所占比例,进一步加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与传播。
不仅如此,教材第二单元所选的几篇现代文——《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均为经典的革命传统教育篇目,这些课文能够使学生接受心灵洗礼,铭记革命先辈,坚定理想信念。
二、选文体裁分析表3.统编本语文教材(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现代文选文体裁分析表4.统编本语文教材(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古诗文选文体裁分析从表3及表4中可以看出,统编本语文教材(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在现代文选文上更侧重于文学类文本,其中又以散文所占比重最大,小说次之。
这些文学类作品篇幅一般不长,学生能够在欣赏文章遣词造句之精妙的同时,感悟作者的情怀和生活的美好。
教育部:2025年三科统编教材将覆盖中小学所有年级

教育部:2025年三科统编教材将覆盖中小学所有年级2020年12月24日11:02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人民网北京12月24日电(记者孙竞)教育部今天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十三五”期间教材建设工作有关情况。
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申继亮在接受人民网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小学语文、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和历史三科统编是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决策。
“十三五”期间,1到12年级全部完成了三科教材的统编统审工作。
到2022年全国所有省份都要启动使用普通高中三科教材,到2025年实现所有年级的“全覆盖”。
据介绍,义务教育三科统编教材2017年秋季学期正式投入使用,2019年秋季学期实现所有年级“全覆盖”。
普通高中三科统编教材2019年秋季学期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已覆盖20个省(区、市),2022年前将实现所有省份“全覆盖”。
在此基础上,已启动中等职业学校三科统编教材编写工作,计划2021年下半年提交审核。
申继亮表示,将进一步建立完善三科教材质量改进机制。
一是定期组织编写专家调研回访,深入课堂听课,与老师座谈,发放问卷作调研,了解基本情况。
二是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接受社会各界对三科教材的意见,并定期汇总归类,组织专家对所提意见建议进行研判。
此外,还将大力推动三科教材的配套资源建设。
建设语文学习选篇库,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组织专家收集整理思想政治或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案例库,以助于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自学;建设历史统编教材配套的资料库,对一些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历史资料进行收集汇总,使学生对这些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有更全面、更准确的理解。
“普通中小学三科教材以外,我们正在加紧组织编写中等职业学校三科教材。
目前按照进展,今年年底完成初稿,力争明年经过试教试用、征求意见等,形成送审稿,尽早使中职三科教材的统编统审统用工作落到实处。
同时,我们对其他学科教材的修订完善也在加紧推进,预计明年会启动义务教育所有学科教材的修订工作,完善新的教材体系。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化自信探讨

教育观察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化自信探讨王莹( 青海省西宁市大同街小学,青海,西宁 810000)摘要:小学语文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理应提升自身的“四个自信”意识,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尤其要深入领会“文化自信”的实质内涵,有效输出知识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荣誉感与自豪感。
本文就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化自信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文化自信自2019年秋季起,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改为统编版教材。
统编版教材由教育部组织专家编辑,在全国统一试行同一教材。
统编版教材改变了以往各类教材“群雄割据”的局面,与以往教材相比,统编版教材更加注重语文知识的实践应用价值,注重学生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入的研究教材,自觉的把文化自信融入语文教学之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一、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彰显文化自信的必要性语文学科集合工具与人文属性为一体,通过语文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水平,增强理解能力,提升沟通水平,还能拓展人文素养,这就为文化自信的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小学统编语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蕴含丰富的知识内容,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的思想始终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文化自信对于民族融合、社会发展、国家进步起到了驱动力的作用,它肯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可以有效的提升民族自豪感,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学是一门实践应用型的人文学科,理应肩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荣使命,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进而增强文化自信,全面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的发挥语文载体的价值,让语文教材彰显文化自信的光芒。
二、文化自信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具体体现1.选文题材彰显文化自信小学统编语文教材的选题内容具有模块化的特点,它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排序,而是精心策划后的精神文明主题教育荟萃。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语文教材9月开学启用:一年级小学生先识汉字再学拼音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语文教材9月开学启用:一年级小学生先识汉字再学拼音法制晚报消息,根据教育部通知,今年9月起,全国小学和初中的起始年级将统一使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部编本”语文教材。
9月新学期一起启用的还有历史和道德与法治教材。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注意到,在部编版一年级教材中,一改此前上学就先学拼音的“传统”,第一篇识字课文就是“天、地、人、你、我、他”。
此外,增加了古诗文篇幅,较此前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
初中教材则减少课文篇目,增加了增加了课外阅读、名著导读和写作的“份量”。
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部编版”语文教材。
历时5年编写完成新教材9月开学启用今年6月,教育部下发《关于2017年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和小学科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
通知指出,教育部组织编写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和历史教材(以下简称统编教材),义务教育一、二年级品德与生活和七、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其中,义务教育六·三学制的地区,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七年级和八年级下(法治教育专册)统一使用统编教材,语文一年级、七年级统一使用统编教材,历史七年级统一使用统编教材。
此次部编版教材可谓是“大有来头”。
2012年3月部编版教材启动编写,历时5年多编写完成,由于是教育部直接领导编写,因此业界称为“部编版”教材。
教材编写前后从全国调集五六十位专家、学者、作家、教研员、老师和编辑,组成编写组,经过三十多轮评审,几百名特级教师的审读,以及多个省市几十所学校的试教最终面世。
变化:入学先认字再学拼音总课量有所减少此次部编版教材更加强调4个标准,即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和时代性。
以变化较大的语文科目为例,据语文一年级上下册、七年级上下册主编、北大语文研究所所长温儒敏介绍,一年级语文把拼音学习推后,先认汉字,再学拼音,而且边学拼音边认字。
入学教育以后,第一篇识字课文,就是“天、地、人、你、我、他”六个楷体大字,接下来是“金、木、水、火、土”,“云对雨,雪对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统编教材什么时候开始使用
2021年率先进入高中新教材使用的是6个省市,包括北京、天津、辽宁、上海、山东、海南。
其他省市将根据各省新高考推进和各省实际情况陆续推进,2022年前将全部使用新教材。
统编教材率先在6个省市使用
2021年是高中三科统编教材在部分省市起始年级使用的第一年,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海南、辽宁6个省市今年将率先使用高中新教材。
2021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开始在全国小学和初中的起始年级使用。
到2021年秋季开学,将实现所有年级的全覆盖。
普通高中阶段,思
想政治、语文、历史教材2021年秋季开学也将在部分省市起始年级开始使用。
2021年是高中三科教材在部分省市起始年级使用的第一年,率先进入高中新教材使用的主要是6个省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海南、辽宁。
其他省市都将根据各省
新高考推进情况,以及各地实际情况陆续推开,最后全部进入使用。
三科教材是如何组织编写的?
2021年教育部启动统编高中三科教材,经过2年多努力,完成编写工作。
一是组建编写队伍。
按照政治立场坚定、学术造诣精深、编写经验丰富的要求,经
推荐、评议并报中央批准,确定三科教材总主编,同时组建起由相关学科知名专家、优秀
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等组成的编写团队。
二是精心组织编写。
编写组按照研制大纲—编写样章—编写教材—试教试用—修改
完善的基本流程,认真开展编写工作。
先后组织东中西部 13个省份的412所学校开展试
教试用,检验教材的适宜性。
三是广泛征求意见。
教材送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国家
教材委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马工程)专委会以及有关民主党派推荐的专家征求意见,同时,每科组织140名特级教师进行精细审读,反复打磨,不断修改完善。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