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小学生合作的能力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小学生合作的能力

徐州市淮海西路中心小学姚蔓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逐步受到了重视。但是我们的教学仍然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也统一采用“生产流水线式”的课堂灌输,以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多少、熟练程度作为学习优劣的惟一标准,学生则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听讲一看演示一操作练习一考试”,以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个性特征基木上被忽视To那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上培养小学生的合作能力呢?笔者结合实际教学,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字:信息技术合作

一、存在的问题。

1、信息技术课就是计算机课,缺乏对信息技术的正确认识。很多学生直接称“信息技术课”为“计算机课”,甚至在一些老师中,这种观点也普遍存在。其实信息技术的概念远远大于计算机,计算机技术只是当前信息技术的重耍组成部分。

2、教学只重视技能掌握,忽视信息伦理道德教育。信息技术教学只是向学生传授操作技能,忽视整个学生生活社会环境的发展影响。信息技术虽然是以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为主的一门课,但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所学技能服务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社会。新课标也强调学生对学习知识、技能的应用能力培养。

3、教学过程以个体为主,缺乏小组合作。只注重教学时师生之间的交流,缺乏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学校社会的交流。只注重学生的个体学习、对学生的

个体评价,忽视学生与他人与社会合作的能力。人类生活中社会大环境中,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无可避免的要与他人进行合作,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学生缺乏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能力。只教学生学计算机知识,而没有或者很少教学生利用计算机来学习知识。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生今天在学校的学习方式,必然会与他明天的社会生存方式保持某种内在的一致性。随着终身学习的提出,同时计算机也日益普及,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自我学习的能力。

所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向我们广大教师提出了挑战,怎样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能有效克服这些弊端,使学生更好的学习成长?

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学习方式,就是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即学习者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一个人的学习方式决定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最后也将成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

教学方式。即某些方法为教师所偏爱,不管教学的内容、教学对象的变化而表现岀持续一贯的稳定性和个性特点,也就是教学者对于一种或若干中教于学的方式的偏爱。

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反之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也有助于教师改变教学方式。这次新课程改革针对过去的被动学习为我们提出了新的学习方式, 新的学习方式具有三个特点:主动、探究、合作,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合作学习。它的提出是基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改变的基础上的。其根本目的就在于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实现适应吋代要求和促进人的发展的有机统一。

合作学习的内容不限于特定的学科知识体系,还可以而向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口然、社会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其他问题。这就需要大量地依赖教材、教师和校园以外的信息资源,要通过调查、访问、上网等多种渠道获得资料。活动可以在学校规定的课时内进行,也可以在校外、家庭、社会进行,不受吋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我们允许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并以自己熟悉的途径、方法去解决问题, 允许不同的学生按各自的能力和所掌握的资料以各自的思维方式得出不同的结论,而不是追求结论的唯一化和标准化。从这些方面看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正符合了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

三、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动力。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白主探究的学习是有机的把主动

学习和探究学习两种方式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兴趣中发现问题、

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

惯。

1、创设情境,把教学融入学生生活。

结合学生生活、学习的实际创设一定的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往下学。另一方面也同时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并能

把所学知识、技能应用于生活小。此时教师的角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传授

者,他只是一个教学设计者、指导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

案例1:在学习新建文件夹这一操作时,学生对冇关资源管理器中用文

件夹中套子文件夹的树形目录结构来管理资源的问题一时很难理解。我结合

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创设了这样一个到书店购《格林童话》的情境:第一步,在众多的商店中选择书店。第二步,在书店众多区域中选择“儿童文学”区。第三步,接着找到“国外儿童文学区”,并从中找到《格林童话》。从中引出书店为什么要一个区一个区把书用书架分得那么仔细的问题,从而联系到计算机中的这种树形目录结构。最后在学生谈学习体会的时候,除了学生说以后要用新建文件夹的操作好好整理自己的计算机,把学习、娱乐的文件用不同的文件夹分开存放;有学生回答:“树形目录结构让他明白了生活中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条理,有次序。”

这样一个书店买书情境的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很容易理解,同

时用动画“小新买书”来展示也激起了学生学习新建文件夹的兴趣。所以也

达到了教学预期效果,而且最后学生的收获还出乎笔者的意料,从对计算机

知识的理解,运用到了现实生活中。这让我明白学生的创造性,受益匪浅。

2、学会利用书本进行学习。

不知道其他信息技术老师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一学期没结束,有个别学生的信息技术书本就不见了,问他为什么把书丢了,他除了不好意思还会加一句“反正书也没用。”这句话让笔者反思了很久,“我的教学存在什么问题?”原来平常的信息技术教学只注重对学生知识、操作技能的培养, 往往只通过教师讲解、学生练习、演示操作等方式,久而久之有些学生就根本不用书本了。难道信息技术书本真的没用了吗?利用书本来学习还是很有必要的。首先要培养学生自学书本的习惯,于是学期一开始,前三周的上机课老师引导学生怎样看书,怎样对着信息技术书本、计算机学会各种操作。这期间老师教的可能会多一点,也比较费力。但是几周之后情况就有明显的改善,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已经能不自觉的边看书边操作了。同时学生在看书的过程中也会发现各种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