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旅游审美自然美

合集下载

原创4: 3.1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原创4: 3.1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3.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一、自然美
1、形象美 泰山—— 雄 黄山——奇 华山—— 险 峨眉山—— 秀 青城山——幽 大漠、浩淼烟波——旷 丛林、荒原—— 野
梦笔生花
猴子观海
2.色彩美 春翡、夏翠、秋金、冬银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 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选自(毛泽东—— 《沁园春·雪 》)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 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 ,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风轻悄悄的, 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 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 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 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 还眨呀眨的。
选自(朱自清—— 《春》)
夏荷
3.动态美 云散风流、风吹林动 流水飘烟、飞禽走兽
4.朦胧美 山之云雾 水之烟雨
二、人工美 1.古典园林 2.古建筑 3.古遗迹 4.民俗亲

自然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自然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2、意境美
人文景观烘托得意境美 特色点化的理想意境美 诗文描绘的空灵意境美 神话渲染的离奇意境美 宗教色彩的神秘意境美 自然为主题,配一人文 景观,如亭台楼阁等 用文字概括,使特色更鲜明。 雄、奇、险、秀 古代文人在景点留一些墨 香笔迹,让后人咀嚼品味 利用神话传说来解释和 渲染景点的神秘性 “天下名山僧占多”,高度 概括了中国著名山水与宗 教的关系。深山埋古刹, 渲染营造一种神秘意境美
华山天下

4、秀丽美
秀丽与雄伟形成鲜明的景观形象对比。秀丽 美是主客体化解冲突、相互抚慰、情景交融的审 美过程,人们常会因秀美而释怀,体会甜美温馨 的旅行生活。“天下之秀”的峨眉山、“如情似 梦”的桂林山水、“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杭州西 湖,秀丽妩媚,令人陶醉。 秀丽景观一般气候条件好,植被覆盖地表, 溪流潺潺,山水交融。我国南方山水因雨量充沛, 植被葱郁,呈现出一种富有生机的美,大多带有 “秀丽”的特色。如黄山的奇秀,雁荡山的灵秀, 庐山的隽秀,武夷山的神秀,峨眉山的雄秀,桂 林山水的清秀。

风吹草低见牛羊
7、朦胧美
自然景观的朦胧美是一种特殊的意境美。朦 胧美滋生于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两方面。 烟、雨、云、雾以及晨曦、暮霭都使自然景 观呈现出朦胧美。
朦胧美
三、自然旅游景观的意象美
意象美
意境美
1、意象美
旅游自然景观的自然美、形式美能使旅游审 美主体获得意识的自由解放和心灵情感的愉悦。 附丽于自然景观的人文内涵,使旅游审美主体体 验或认知蕴含在这些特定景物内的历史厚重、艺 术真味、文化感召。并在审美过程中接受社会— 人生体验,进而滋生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自我完 善感。 “泰山天下雄”,一方面在于其“盘桓数百 里”之大,拔起于华北大平原,凌驾于齐鲁丘陵 上的高峻,更在于其人文精神意义上的崇高和至 尊。

旅游审美赏析总结

旅游审美赏析总结

旅游审美赏析总结旅游审美赏析总结旅游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必备活动。

在旅游过程中,人们除了可以欣赏旅游景点的美景,更可以体验不同文化、风情和风土人情。

旅游时,我们会被景点的各种元素吸引和感染,因而对不同的景点相关的审美标准也不同。

这篇文章将对旅游审美赏析进行总结。

1.自然景色的赏析自然景色已成为旅游中最受欢迎的一种旅游类型。

它包括大自然中的山、水、地和气候等属性。

当我们前往一座山或海滩时,我们不只是期望看到它们的美丽景色,还希望感受到它们的独特气质。

在感受自然美的时候,我们可以欣赏大自然的神秘、宏伟、广阔和生机勃勃的特点等。

例如,当我们欣赏一座高山峰时,我们可以感受到它的雄伟和不朽气质。

如果我们去海滩玩耍时,我们可能会被蓝色的海水、细沙和周围植被的美丽所吸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对自然景色的色彩、构图结构、光线等因素进行判断和分析。

2.建筑物和城市的赏析许多人喜欢游览历史悠久或风光秀美的城市。

在这样的城市中,游客可以欣赏的不仅是城市的风景和建筑物的美丽,还包括了城市人文的特点和历史背景的背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建筑物的艺术风格、功能以及所传达的意义进行分析和解读。

例如,在欣赏古代教堂时,我们需要理解它的设计和装饰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表达,并通过分析它的历史和宗教意义,进一步认识它所包含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同样,在欣赏城市的现代化、高科技建筑物时,我们可以感受到当代时尚设计和新科技的灵感,并且可以将它们与城市人文环境哲学、城市规划相结合来理解。

3.艺术展览的赏析艺术展览是一种最具有创造力、想象力和独立性的旅游活动之一。

在艺术展览中,我们可以欣赏艺术作品的美感和深度,同时可以了解艺术家的创意、技术和思想。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对作品的内容、风格、构图和用色等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

在博物馆,我们可以观看古代美术、宗教艺术、现代艺术等展览。

无论我们看到什么样的展览,我们都需要细心品位和审美评估,以便更准确地理解和欣赏艺术。

旅游美学自然景观的天然美

旅游美学自然景观的天然美
高低、造型等要素构成。
瀑 布
形如伞盖的大榕树
• 远去的雁阵
2、色彩美
色彩是旅游景观进入
人们审美视野的第一感觉,
是获取形式美感不可缺的要素。
桂林漓江水
清姹 国 洛 香紫 色 阳 袭嫣 生 牡 人红 香 丹 。〄 〄 〄
3、声响美
声响是物体振动引发 的声波通过听觉产生 的印象。
• 辛弃疾诗云:
旅游景观:景观是“旅游者主要通过视觉,其次还有听觉 等对特定的某一旅游 时间、空间场内具有旅游意 义的自然、人文复合物象和现象的感知景象”—— 王兴 中 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的综合 表征,就是旅游景观——钱今昔 …… 自然旅游景观:自然景观中具有天然禀赋、蕴含观赏价 值,能使人产生美感的自然环境综合体及其景象的空间 地域组合。
三、自然景观的意象美
1、意象美
旅游自然景观的自然美、形式美能使旅游审美 主体获得意识的自由解放和心灵情感的愉悦。 洁如 思 深 浓 草 人 身荷 想 刻 厚 树 们 自花 情 的 、 木 赋 好表 感 人 寓 色 予 〃示 。 文 意 彩 花
2、意境美
人文景观烘托的意境美 特色点化的理想意境美
自然的荷叶加上鱼群使景色 更加和谐,相得意彰!
似乎很相似耶
(四)动静变化性原理
动静变化是指旅游主体在旅游观赏中 的自身动态状态。动观及游览性地观 赏,主要目的是从整体上把握、欣赏 景观;静观指的是驻足品赏玩味,主 要目的是欣赏品味景观美的细节及局 部。
静观之亭台楼阁
静静坐落于山间。。。。
一幅静景配上几点人儿,好美
动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悬空寺,半天高
诗文描绘的空灵意境美
神话渲染的离奇意境美

自然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自然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三、自然旅游景观的意象美意象美意境美
1、意象美旅游自然景观的自然美、形式美能使旅游审美主体获得意识的自由解放和心灵情感的愉悦。

附丽于自然景观的人文内涵,使旅游审美主体体验或认知蕴含在这些特定景物内的历史厚重、艺术真味、文化感召。

并在审美过程中接受社会—人生体验,进而滋生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自我完善感。

“泰山天下雄”,一方面在于其“盘桓数百里”之大,拔起于华北大平原,凌驾于齐鲁丘陵上的高峻,更在于其人文精神意义上的崇高和至尊。

2、意境美人文景观烘托得意境美特色点化的理想意境美诗文描绘的空灵意境美神话渲染的离奇意境美宗教色彩的神秘意境美自然为主题,配一人文景观,如亭台楼阁等用文字概括,使特色更鲜明。

雄、奇、险、秀古代文人在景点留一些墨香笔迹,让后人咀嚼品味利用神话传说来解释和渲染景点的神秘性“天下名山僧占多”,高度概括了中国著名山水与宗教的关系。

深山埋古刹,渲染营造一种神秘意境美。

3-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3-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第三节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一、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 不同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形态。
(一)形态美特征
旅游资源的形象美,泛指地象、天象之总体形态和空 间形式的综合美。可概括为雄、奇、险、秀、幽、奥、 旷、野等价值特征。
1、“雄”美的旅游资源
• 旅游资源的“雄”美一般是指相对高度与 气势之美,形象高大壮观,气势磅礴。
• 如泰山矗里于齐鲁大地之上,大有通天之势, 给人以高大雄浑的视觉意象,素有“天下雄” 之美誉。
泰山“天下雄”
一览众山小
黄果树瀑布,气势磅礴,雄伟壮观。
2、 “秀”美的旅游资 源
• 旅游资源的“秀”美一般指具有良好 的植被覆盖地表,山水交融,色彩葱 茏,生机盎然,形态别致丰满,轮廓 线条柔和优美。 • 如享有“天下秀”美誉的峨眉山。
洞庭天下旷
辽阔的草原
• (二)、色彩美: • 旅游资源的色彩极其丰富,五彩缤 纷。这些色彩主要是树木花草、江河湖 海、烟雾云霞及阳光构成,给人带来赏 心悦目的美感。 • 色彩美主要包括:山色、石色、天色、 水色、植物色等。
1、山色 `
• 山色系指山体的混合色、调和色, 体现山体的整体色彩。
• 淡云薄雾常给山岳敷上一层调和色,是群山的 色彩变得柔和、淡雅和协调。
• 流云飞过、泉水涌出、波涛翻滚、轻风扬起 • 动态美给自然景观增添活力
动态美(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四)、朦胧美 • 烟、雨、云、雾、以及晨曦、暮霭,都使 自然景观呈现出朦胧美。 • 朦胧状态中的自然景观,在游人眼中就像 一幅幅水墨画呈现出一种整体美。
洞庭烟雨
朦胧美(浑然一体、虚无缥缈)
二、人工美
青城山
5、“险”美的旅游资 源
• 旅游资源的“险”美一般是指形态 陡峭、气势险峻、坡度特别大,山脊高 而窄。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自然美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自然美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一、自然美
(一).形象美
自然景观的形象分为: 雄-泰山 奇-黄山 险-泰山 秀-峨眉山 幽-青城山 彩美
丰富:不同地方不同地理事物而 言 富于变化:同一地方在不同时间 段(四季或一天) 如:四季色彩
九寨沟彩池
季 节 变 化
庐 山 四 季
(四)朦胧美 如山中云雾 水中烟雨 烟雨朦胧的西湖
二.人工美
反映古今人类创造的物质文 明与精神文明的事物所呈现 出的审美状态 如 古典园林 文物古迹 风俗民情、历史与艺术 博物馆 书画、雕塑等艺术 品
景观的日变化
(三)动态美
如飞瀑 流水 风吹林动 流水漂烟 飞禽走兽 庐山三叠泉瀑布
尼亚加拉瀑布是由大小两个瀑布组成的,小 瀑布称为美国瀑布 (American Falls),在美国 境内,高达55米,瀑布的岸长度328公尺。大 瀑布称为加拿大瀑布或马蹄瀑布 (Horseshoe Falls),形状有如马蹄,在加拿大境内,高达 54米,岸长640米。两个瀑布的水源来自同一 处,可是只有6%的水从美国瀑布流下,其他 94%的水是从马蹄瀑布流下。马蹄瀑布的水 量大,水冲到河里呈青色,而美国瀑布的水 则呈蓝色。

乡村旅游的魅力 探索自然之美

乡村旅游的魅力 探索自然之美

乡村旅游的魅力探索自然之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让人们渴望逃离城市的喧嚣,寻找一片宁静与放松的天地。

乡村旅游因其独特的魅力和自然之美而成为了越来越多人心中的理想目的地。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乡村旅游的魅力,以及通过探索自然之美所获得的益处。

第一章:乡村的宁静与质朴乡村旅游的一个主要魅力在于它能够带给人们的宁静与质朴感。

远离繁忙的城市,来到乡村可以让人们享受到大自然纯净的空气和宁静的环境。

这种环境让我们远离了城市的嘈杂声和塞车,可以在乡村的山间、田野或湖畔散步,感受大自然的恩赐。

而且,乡村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更加朴实和自然,他们以农耕为生,注重农产品的有机性和健康性。

在乡村,我们可以体验到真正与自然相处的方式,这种与自然共存的体验对我们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第二章:探索自然之美乡村旅游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使人们能够探索自然之美。

乡村的风光如画,无论是山峦起伏的山脉,还是潺潺流淌的溪水,或是郁郁葱葱的森林,都令人陶醉。

这些美景让人们有机会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欣赏它们所带来的美妙体验。

另外,乡村也是各种野生动植物的家园,我们可以在这里与各种珍稀物种近距离接触,观察它们的生态行为。

这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难得的接近自然的机会,还增加了我们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

第三章:乡村文化的魅力除了自然之美,乡村旅游还让人们体验到乡村独特的文化魅力。

乡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老的村落、宏伟的庙宇以及丰富的民俗活动都能够让人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底蕴。

例如,可以参观到古老的建筑、品尝传统的美食,甚至参与农民的日常劳作,这些都是乡村旅游的特殊魅力。

通过与当地居民交流,我们了解到了他们的生活习俗、传统手工艺等,使我们更好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四章:乡村旅游的益处乡村旅游不仅能带给我们身心的放松和愉悦,还有一系列的益处。

首先,乡村旅游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带动了农业、畜牧业、旅游业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其次,乡村旅游也给当地居民提供了增加收入的途径,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

浅谈我对旅游美的理解

浅谈我对旅游美的理解

浅谈我对旅游美的理解伟大的艺术家罗丹说过:“美,无处不在,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海德格尔也说过“美存在,但不可言说”。

美,它确实存在,可它也就是发生在一瞬间的事情,除了用心去体会,还真的难以用语言来把它描述清楚。

好吧!既然美难以说清楚,道明白,我就不多说了,维特根斯坦也说了:“能说清楚的事情就说清楚,不能说清楚的事情就保持沉默”。

言归正传,今天就谈谈我对旅游美的理解,关于美,人们都很难说清楚,道明白,关于旅游美,我想更多的人会更陌生这个词。

不怕人笑话,旅游美这三个字,我也是本学期才接触到的,而有幸的是我遇到了“旅游美”这个词的创建人,也就是本学期给我们上《旅游美学》的陈冒茂老师。

他初步运用了“现象学”方法,对旅游美进行了研究,我们才有幸在他的带领下接触到“旅游美”。

在此,我就简单给大家谈谈我对旅游美的理解。

前面我提到过,美是在一瞬间发生的事情,而旅游美,也只有在旅游活动中才能创生出来。

为什么说它要在旅游活动中才能创生出来呢?这是因为旅游美需要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碰撞,才能产生美。

通俗地比喻:就像两个从未谋面的男女,在特定的地点偶然相遇而一见钟情,而这一见钟情时对方不知彼此家庭,工作,不知道一切,但他们却相互吸引了!初见,毫无功利之心,只尊重彼此内心在那一刻的召唤,无关金钱,地位,权势,车子,房子……美,在这一刻也就随之便产生。

旅游美恰是这样,一个人只有身心合一,非功利性地想出去游玩的时候,他的心灵与他所向住的目的地想遇见时,美其实就产生了。

简单地说,美就是情与景相遇——meeting时产生的。

旅游美其实时刻在我们的生活中,它带有随意性,业余性,娱乐性。

它是一种幸福感,会让人心灵上恬静,精神上愉悦,身体上放松。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说旅游美即就是主体与客体相遇,内心所产生的一种独特的令人心旷神怡的瞬间经验状态——美感经验。

根据它产生的时间不同,我们可以把它划分为五种美感经验,即旅游活动展开来的五个节点:愿游——行游——居游——憩游——忆游。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引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观光活动,旅游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而旅游景观作为旅游的核心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审美特征。

本文将探讨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从不同的角度解析旅游景观对人们心灵的吸引力。

自然美与人文美的结合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可以分为自然美和人文美两个方面。

自然美指的是自然景观所具有的美感,如山水之间的和谐、色彩的丰富以及自然界的奇迹等。

而人文美则体现在与人类活动相关的景观上,如名胜古迹、文化遗产等。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往往是自然美与人文美的结合,二者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独特的景观魅力。

和谐与平衡的追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之一是和谐与平衡的追求。

在旅游景点中,人们往往能够感受到景观中不同元素之间的和谐关系。

比如,山水之间的曲线、大小适中的建筑物、群鸟在湖面上翩翩起舞等等。

这种和谐与平衡的追求给人一种舒适和愉悦的感觉,让人心情愉悦。

独特性与新奇感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之二是独特性与新奇感。

人们对于新奇事物的好奇心使得独特的景观成为他们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世界上的自然奇观、特殊的建筑风格或是独特的地域文化等,都能够给人带来新奇感和视觉上的刺激,使旅途更加有趣和激动人心。

色彩和光影的运用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之三是色彩和光影的运用。

色彩和光影是景观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能够为观赏者带来丰富的视觉体验。

在自然景观中,如日出、日落时的夕阳、星空中的繁星等,都能够给人一种强烈的情感冲击。

在人文景观中,如建筑物的照明和灯光秀等,都能够给景观增添神秘和浪漫的色彩。

参与感与互动性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之四是参与感与互动性。

相比于单纯的观赏,参与感和互动性是旅游景观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例如,人们可以在自然景区中进行徒步、攀岩、水上运动等活动,与自然亲密接触。

在人文景观中,人们可以参观博物馆、参加文化节庆等,与历史文化互动。

这种参与感和互动性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体验到景观的美妙和独特之处。

结论旅游景观作为旅游活动的核心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审美特征。

风景的美学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审美体验

风景的美学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审美体验

风景的美学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审美体验在日常生活和旅行中,我们经常会欣赏到各种各样的风景。

无论是大自然的山川河流,还是人文社会中的建筑艺术,都会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和审美体验。

本文将从风景的美学角度出发,探讨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对我们的审美体验产生的影响。

一、自然风景的美学与审美体验自然风景是指天然形成的地貌、植被、气候等自然景观。

从美学的角度来看,自然风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美学特征:自然性、无穷性、和谐性和意境性。

首先,自然风景的自然性表现为其与人为因素无关的纯粹性。

它没有经过人工的修饰和雕琢,完全是大自然的创造之物。

正是这种自然性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原始的美,返璞归真的感觉。

比如高山峻岭、湖泊草原等自然景观,都给人一种宁静、宏伟的感受。

其次,自然风景的无穷性表现为其多样性和广袤性。

丰富多样的地理地貌、植被和生物种类,给人一种无边无际、无穷无尽的感觉。

例如,大自然中的各种花卉、树木和动物,以及不同地区的差异性,都能带给我们丰富多彩的视听享受。

再次,自然风景的和谐性表现为其内在的平衡和协调。

自然界中的各种元素和关系,都能够形成一种和谐的整体。

比如山水相依、天地相连等自然景观,都能体现出自然界中的和谐之美。

最后,自然风景的意境性表现为其所带来的情感和思考。

自然景观往往能唤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索,让我们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意义以及自己的处境。

例如,黄山云海、沙漠落日等景色,都能引起我们的思考和感悟。

二、人文景观的美学与审美体验人文景观是指人类在特定环境中所创造的建筑艺术、庭院园林和城市规划等景观。

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体现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

从美学的角度来看,人文景观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美学特征:人文性、构造性、历史性和互动性。

首先,人文景观的人文性表现为其与人类活动和文化有关的特性。

人类通过建筑、雕塑、园林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反映了特定时期和特定地区的人类文化。

正是这种人文性让我们在欣赏人文景观时产生共鸣和情感共振。

浅谈旅游审美与自然美

浅谈旅游审美与自然美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美学专题题目:浅谈旅游美学和自然美系(院)旅游外语学院专业班级 12旅管(3)班学号 1225050328学生姓名周烨雯2013年 6 月20 日目录引言 (1)一、审美的含义,意义和特点 (2)(一)审美的含义 (3)(二)旅游审美的现实意义 (3)(三) 旅游审美的特点 (4)1、旅游审美主体审美观的差异性2、旅游审美客体的复杂性3、旅游审美过程的直接性和短暂性二、自然美的含义和具体类型 (4)(一)自然美的含义 (5)(二)自然美的具体类型 (5)1、形态美2、色彩美3、声音美4、嗅觉美5、动态美6、结构美7、质感美8、综合美三、旅游审美与自然美的结合 (6)(一)做好观赏前的准备 (6)(二)把握好观赏时机 (7)(三)选择好观赏位置 (7)(四)安排好观赏节奏 (8)(五)留意特殊的观赏姿态 (9)浅谈旅游审美与自然美引言人类旅游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愉悦感,旅游的愉悦感与美学上所谓的审美感是大致相同的,因此,著名学者叶朗先生说:“旅游,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审美活动。

离开了审美,还谈什么旅游?旅游涉及审美的一切领域,又涉及审美的一切形态,旅游活动就是审美活动。

”为了更好地理解旅游与审美的关系,在此先对审美的内涵作简要阐述。

一、审美的含义,意义和特点(一)、审美的含义审美是指人(审美主体)对美的事物(审美客体)的观照、感悟、享受和再造,是主体的审美需要和客体的审美属性之间构成的一种关系。

在审美关系构成体系中,必须包括审美客体、审美主体、审美动机和审美场。

首先,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是两个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的基本要素。

审美客体即具有审美特征的客观事物;审美主体即具有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的人。

两者缺一不可,但两者的关系并非同等重要,其中审美主体起着主导作用。

马克思曾经说过:“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它而言不是对象。

”这就是说,对于无审美素质的人,即使是具有审美特征的客观事物,也不能与其形成审美关系,发生审美现象。

自然美

自然美

谈旅游美学中的自然美序言: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广阔,山川壮丽,文化古老,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美不胜收。

山山水水, 同人们世代相依, 朝夕与共。

它既是劳动和生活的环境, 又是闲暇休息的场所和观赏的对象。

从广义上说, 每一座山, 每一条水, 都可以成为旅游美学观评价的主要对象。

世代人们的乡土恋情, 并不完全由风景绝的名山大川引起的, 倒是因为生于斯、长于斯而洋溢着诗情生阅因久赏共象意。

但是, 风景佳绝的名山大川, 作为闲暇休意的场所和观赏的对象, 却是精华之荟萃, 深深吸引着无数的旅游者。

因此, 风景佳绝的名山大川, 成了狭义上的旅游美学观赏、评价的主要对象。

一般研究者把注意力集中在后者, 也十分自然。

问题在于在旅游中, 山水作为自然美作为主要的审美对象, 应该有它的独特的审美方式。

一、旅游美学中对自然美的欣赏方式旅游中欣赏山水等自然美经管,除了依靠视觉、听觉外, 还得靠嗅觉、味觉和运动觉, 几乎把人的所有感觉器官都能调动起来, 这是一般欣赏艺术美时难已达到的境地。

比如,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经说过:“桂林山水自然美,美在没有污染。

”这是凭自己对空气的嗅觉说的。

杜甫赞扬桂林说: “五岭奇炎热, 桂林独宜人。

”这是凭自己对气候的温觉来说的。

旅游胜地往往与避署、避寒有关, 可见温觉在风景欣赏中的地位和作用。

郭沫若一九六二年游南普陀, 品尝了“半月沉江”等著名素菜,写下了“半月沉江底, 千峰入眼窝”的诗句, 把口福和眼福都说到了。

好山好水一般有好的土产, 山上长的, 水中养的,经你这么品尝, 美味无穷。

更为有趣的是, 旅游中欣赏山水茉同运动觉有关。

杭州、福州等风景中都有“一线天” , 云南石林有“狭窄通人” , 这就要人爬过去, 钻过去, 或侧身挤过去。

这种实有的运动觉, 在欣赏艺术美过程中是没有的。

艺术靠虚构和想象, 谁也不能跑到山水画和山水风光电影里去旅游一番, 去同里面的山水实地接触一下。

而旅游中欣赏山水自然美则相反, 它要身临其境, 脚踏实地, 在真山真水中, 接受大自然的熏陶, 山爬不过去, 河渡不过去, 你怎么去欣赏它呢? 明代郑日奎在《游钓台记》中, 说他自己身在富春江小舟中, 坐望严陵钓台, “足不及游, 而目游之” , “舌游之” , “鼻游之” ,亦神游之” ,并以“梦游之”。

自然景观的审美特征和观赏方法

自然景观的审美特征和观赏方法

自然景观的审美特征和观赏方法一、引言自然景观是指自然界中形成的美丽景色,包括山川河流、湖泊海洋、森林草原等。

自然景观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是人们旅游观光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本文将从自然景观的审美特征和观赏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自然景观的审美特征1.自然性自然景观是指大自然创造出来的景象,具有天然、原始、真实等特点。

其呈现出来的形态和色彩都是大自然本身所具有的,不受人为干扰或改变。

这种天然性与纯净性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震撼,使人们产生敬畏之情。

2.奇妙性在大自然中,一些奇妙而又神秘的现象常常会让人们惊叹不已。

比如说彩虹、雾气、日出日落等,这些都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奇妙之处。

这种奇妙性使得人们在欣赏时产生了一种神秘感,也让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无限魅力。

3.生命性自然景观中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无论是山川河流还是草原森林,都有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在其中生存繁衍。

这种生命性给人以温馨、亲切之感,也让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大自然的规律和本质。

4.多样性自然景观具有多样性,不同地域、不同季节、不同气候条件下所呈现出来的景象也会有所不同。

这种多样性让人们在欣赏时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丰富与多彩,同时也让人们更好地认识了大自然的变化和多样性。

三、自然景观的观赏方法1.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欣赏自然景观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

比如说春季可以欣赏花海,夏季可以去海边游泳,秋季可以去红叶林游玩,冬季可以去滑雪场滑雪等等。

此外,在选择地点时也要根据个人喜好和兴趣进行选择。

2.赏心悦目的装备在欣赏自然景观时,也需要一些赏心悦目的装备。

比如说相机、望远镜等,这些装备可以让人们更好地观察和记录美丽的景色。

3.注意安全在欣赏自然景观时,也需要注意安全。

比如说在登山时要穿着合适的鞋子和衣服,避免滑倒或受伤;在游泳时要注意水深和水流情况,避免发生意外等等。

4.保护自然环境欣赏自然景观的同时也要保护自然环境。

比如说不乱扔垃圾、不破坏植被、不捕杀野生动物等等。

旅游风景追寻自然的美丽之旅

旅游风景追寻自然的美丽之旅

旅游风景追寻自然的美丽之旅旅游是人们向往的一种体验,远离城市繁忙的喧嚣,追寻自然的美丽,是许多人选择旅游的原因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带您探索旅游中追寻自然美的心路历程,共同品味大自然的独特魅力。

一、多样的自然风景大自然有着丰富多样的风景,无论是雄伟的高山还是广袤的森林,都给人带来无穷的惊喜与感动。

山脉连绵起伏,云雾弥漫其中,仿佛置身于仙境;森林中树木繁茂,花草各异,给人一种宁静与平和的感觉;湖泊清澈如镜,映照着周围的美景,让人沉醉其中。

而河流的蜿蜒流淌,犹如一条银色的丝带,围绕着美丽的村庄和城市,为人们提供了无限的欢乐和生活资源。

二、亲近自然的活动除了欣赏自然风景外,亲近自然的活动也是追寻自然美的关键之一。

徒步旅行是一种受欢迎的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可以近距离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在一条山间小道上漫步,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听着鸟儿的歌唱,感受大自然无穷的能量。

此外,登山、野营、划船等户外活动,都可以让人更深入地了解自然,体验其中的乐趣。

三、生态旅游的兴起随着人们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生态旅游越来越受到重视。

生态旅游强调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同时给游客提供与自然互动的机会。

游客可以参观和了解特定的生态系统,学习环境保护知识,同时以合适的方式享受自然景观。

生态旅游的兴起使得旅游与自然保护相结合,为人们提供了更加独特和可持续的旅行方式。

四、自然美的意义自然美是人们心灵的庇护所,也是身心放松的源泉。

大自然的绚丽景色可以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宁静与喜悦,帮助人们放松身心,减轻压力。

同时,自然美也是人类文化与艺术的灵感之源,激发了许多艺术家和作家的创作灵感。

在自然美的映照下,人们感受到生命的宝贵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了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五、保护自然的责任在追寻自然美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意识到自身对环境的影响,并承担起保护自然的责任。

我们应该尊重大自然的规律,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积极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

旅游审美分析

旅游审美分析

浅析旅游审美在人一生的发展过程中,旅游是无法或缺的,它是人们自身对于心理需要的追求,是提升自我价值的一种手段。

旅游的实质,是在较为自由的意义上,从自己的生活空间暂时进入非自我的空间的活动,或者说,是从一种境遇暂时进入另一种境遇的游戏。

前一种空间是功利性空间,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已经被模式化的熟悉空间,而作为旅游目标的空间则是非功利空间,或者叫娱乐空间或美学空间,是人们必须也只能是短暂逗留的陌生空间。

旅游作为一种短期性的闲暇生活方式,从本质上说,实是一种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之大成的综合性审美。

人们外出旅游就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如为了身体健康的需要、为了获得知识的需要、为了得到别人的尊重等。

需要是前提,在旅游活动中旅客希望满足的需要一般有以下方面:第一,审美怡情的需要。

第二,拓展知识见闻,避常求变的需要。

第三,社会交往的需要。

其中,审美需要是旅游中第一位的需要,审美需要是促使人们从事旅游审美活动的一种内驱力。

在现代社会里,这种人类的审美需要为什么会更多地指向旅游活动,形成旅游的审美需要?因为对美的热爱和追求是人的本能和天性。

大多数游客到大自然中去,并非为了学习地理、地质学等自然科学的指示,而是为了去体味大自然的美好,去获取大自然给他们带来的愉悦和轻松等种种感受。

同样,多数游客到有历史遗迹的地方,如中国的长城、秦始皇陵、埃及的金字塔等处去旅游,并非是为了研究历史,而是为了让历史古迹唤起他们心中崇高、伟大、悲壮等各种情感,使他们自己充分感受到历史的美与深邃。

人们到异国他乡去旅游,绝大多数也并非是为了研究那里的人文民俗,而是为了体验一下,以获得奇特、新鲜等的感受。

不论是去欣赏自然、艺术美、或社会美,其终极目的是求得自己情感的愉悦和满足。

事实上,不管是现代的游客,还是古代的游客,也不管人们所抱旅游的直接目的怎样不同,在旅游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游览行为,看到和听到各种各样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因而在旅游过程中,审美就是人们的必经行为和必然效果。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正义女神朱斯提提亚 女神一手持剑一手持天平,天平 表示“公平”,宝剑表示“正 义”,紧闭双眼表示“用心灵观 察”。造像的背面往往刻有古罗 马的法谚:“为实现正义,哪怕 天崩地裂。
旅游景观的人工美
南海观音坐落于三亚南山寺景 区西岸浅海之中,观音圣像足下的 莲花宝座高十米,共四层,每层有 形状相同的二十七瓣莲花,共一百 零八瓣,一百零八米的南山海上观 音像,顶现弥陀,左手托法轮,右 手施无奇,乃世界最大的白衣观音 三面立体造像。
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 雄-泰山 奇-黄山 险-华山 秀-峨眉山 幽-青城山
泰山天下

诗词欣赏
杜甫《望岳》赏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五岳之尊——泰山
黄山迎客松
有一石皆可名一物
飞来石
黄山天下

华 山 之 险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反映了大自然的( D ) ①色彩美 ②动态美 ③听觉美 ④形象美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辛弃疾词云:“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 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此意境反映了自然景 观的(D )
自 古 华 山 一 条 路
峨 眉 之 秀
青城之幽
旷野之美
散文欣 赏
《春》 (朱自清)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 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 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 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 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 、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 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 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旅游审美与自然美

旅游审美与自然美

(3)功能之美
观赏型之美 赏心悦目
探险型之美
体验危险
2.高原之美
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敞阔雄伟, 新奇神秘
内蒙古高原 云贵高原
3.平原之美
地貌上以旷 远之美, 同时应结合 社会之美。
柴达木盆地
四川盆地
4.盆地之美
综合之美, 具有山地 和丘陵等 的审美特 征。
汉中盆地 吐鲁番盆地
绿洲之美 5.沙漠之美 苍凉之美
黄山佛光
8.海市蜃楼
第二节 旅游活动中自然审美的基本模式
一、自然审美准备阶段
二、自然审美引导阶段 三、自然审美感受阶段
以眼观赏、以耳倾听、以手触摸、以鼻嗅赏
四、自然审美品位阶段
第三节 旅游活动中自然审美的基本特点
一、直观冲动
二、意境神华 三、皈依自然
崖 : 山 石 或 高 地 陡 立 的 侧 面
谷 : 两 山 或 高 地 间 的 低 洼 地 带
石 : 指 的 是 山 石
(2)质地之美
花岗岩: 岩石裸露 较多,裂 缝发育, 多珠状 风化现象。
石灰岩: 多形成 孤峰和 峰林。
红沙砾岩(丹 霞地貌): 既有花岗岩的 裸露的形态特 征,又有颜色 若丹的色彩特 征
第三章 旅游审美与自然美
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一、旅游活动中自然美的作用
(一)愉悦身心,丰富情趣
(二)缓解压力,促进健康
(三)净化心灵,提升品位 (四)产生磁力,推动消费
二、旅游活动中自然美的种类 (一)地文之美 1.山之美
“有山则稳”
“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
(1)构造之Βιβλιοθήκη 峰 : 山 凸 出 的 尖 顶黄果树瀑布

如何在旅游中体验自然之美

如何在旅游中体验自然之美

如何在旅游中体验自然之美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总是渴望逃离城市的喧嚣,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去感受那份宁静与美丽。

然而,要真正在旅游中深刻体验自然之美,并非只是走马观花地观赏风景,而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用行动去融入。

首先,出行前的充分准备是关键。

了解目的地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如果您计划前往山区旅游,就要提前知晓那里的气温变化,准备合适的衣物,以应对可能的寒冷天气。

同时,要研究目的地的地形地貌,是高山峻岭、广袤草原还是幽深峡谷,这有助于您选择合适的装备和制定合理的行程。

比如,如果是去登山,一双舒适的登山鞋和一根坚固的登山杖就显得尤为重要;若是去草原,防晒用品和防蚊虫的装备则不可或缺。

其次,选择合适的时间前往目的地也能极大地影响您的旅游体验。

不同的季节,大自然会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

春天,万物复苏,鲜花盛开,大地充满生机;夏天,阳光明媚,山林葱郁,是避暑的好时节;秋天,枫叶如火,稻田金黄,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仿佛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

以观赏枫叶为例,如果去得太早,枫叶还未完全变红;去得太晚,可能已经落叶凋零。

因此,准确把握时机,才能欣赏到大自然最美的瞬间。

在旅游过程中,放慢脚步是非常重要的。

不要总是匆匆忙忙地从一个景点赶到另一个景点,而是要留出足够的时间,静下心来感受周围的一切。

比如,在一片森林中,您可以停下脚步,闭上眼睛,倾听鸟儿的歌唱,感受微风拂过脸颊的温柔,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让自己完全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

或者在一条小溪旁,蹲下身子,观察溪水潺潺流淌,看水中的鱼儿欢快地游弋,触摸一下清凉的溪水,感受那份灵动与活力。

另外,与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亲密接触也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是在海边,不妨脱下鞋子,漫步在沙滩上,让海浪亲吻您的双脚;或者参加一些水上活动,如冲浪、潜水,近距离感受大海的魅力。

如果是在山区,可以选择徒步旅行,沿着山间小道攀登,欣赏沿途的奇峰怪石、飞瀑流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美学专题题目:浅谈旅游美学和自然美系(院)旅游外语学院专业班级 12旅管(3)班学号 1225050328学生姓名周烨雯2013年 6 月 20 日目录引言 (1)一、审美的含义,意义和特点 (2)(一)审美的含义 (3)(二)旅游审美的现实意义 (3)(三) 旅游审美的特点 (4)1、旅游审美主体审美观的差异性2、旅游审美客体的复杂性3、旅游审美过程的直接性和短暂性二、自然美的含义和具体类型 (4)(一)自然美的含义 (5)(二)自然美的具体类型 (5)1、形态美2、色彩美3、声音美4、嗅觉美5、动态美6、结构美7、质感美8、综合美三、旅游审美与自然美的结合 (6)(一)做好观赏前的准备 (6)(二)把握好观赏时机 (7)(三)选择好观赏位置 (7)(四)安排好观赏节奏 (8)(五)留意特殊的观赏姿态 (9)浅谈旅游审美与自然美引言人类旅游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愉悦感,旅游的愉悦感与美学上所谓的审美感是大致相同的,因此,著名学者叶朗先生说:“旅游,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审美活动。

离开了审美,还谈什么旅游?旅游涉及审美的一切领域,又涉及审美的一切形态,旅游活动就是审美活动。

”为了更好地理解旅游与审美的关系,在此先对审美的内涵作简要阐述。

一、审美的含义,意义和特点(一)、审美的含义审美是指人(审美主体)对美的事物(审美客体)的观照、感悟、享受和再造,是主体的审美需要和客体的审美属性之间构成的一种关系。

在审美关系构成体系中,必须包括审美客体、审美主体、审美动机和审美场。

首先,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是两个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的基本要素。

审美客体即具有审美特征的客观事物;审美主体即具有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的人。

两者缺一不可,但两者的关系并非同等重要,其中审美主体起着主导作用。

马克思曾经说过:“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它而言不是对象。

”这就是说,对于无审美素质的人,即使是具有审美特征的客观事物,也不能与其形成审美关系,发生审美现象。

其次,审美动机是构成审美关系的现实条件,只有当审美主体产生了一定的审美需求,对审美客体产生审美注意,并形成一定的审美态度时,才能形成现实的审美关系。

再次,要构成良好的现实审美关系,还需要有审美场,即良好的审美环境和审美氛围,这一要素对审美活动的顺利进行也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审美属意识范畴,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前进的步伐和审美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中国人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自己的特征。

中华民族在自身特定的文化系统中,孕育了耐人寻味的儒家、道家与禅宗审美风范。

按照现今的理解,儒家主要倡导“中和为美”,道家崇尚“自然为美”,而禅宗则追求“空灵之美”,这在宏观上便构成了中国传统审美意识的“三部曲”,另外,我们认为中国美学的总体精神,主要融贯于“天人合一”的基本思想之中,所有这些或多或少地积淀在中国人的审美意识之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当今人们的审美情趣,乃至整个旅游的全过程。

(二)、旅游审美的现实意义旅游是一种社会文化娱乐活动,人们的旅游的动机多种多样,有的向往异地闻名遐迩的高山大川或者阳光灿烂的海滨,有的向往他乡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或者异彩纷呈的风情习俗,但不管·人们的旅游动机如何,在一切旅游活动中都无不包含着对美的追求。

人们通过旅游活动,在变换地域、开阔视野、观察接触和认识环境中寻求娱乐和消遣,增知益智、陶冶情操、愉悦身心,获得美的享受,因而,在一定意义上,旅游是人们精神生活中的一部分,是游览、观赏性的审美活动,其核心是对美的享受。

在现今旅游实践活动中,风景名胜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在一定时间背景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所构成的旅游吸引物,例如,山水草木、风花雪月、云霞鸟兽等属于自然景观,而文物古迹、历史名城、园林建筑、民俗风情等属于人文景观。

但不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它们都必须具备一定的吸引力,能够吸引游客,这是旅游资源的重要属性,否则就不属于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主要决定于它给人们的美感,因此,在旅游实践活动中,旅游业经营者和一切旅游从业者,仅仅考虑一时的接待数量和经济效益是不够的,还要考虑能否将已被利用的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即旅游资源所蕴涵的美充分表现出来,能否发现美、创造美,这才是衡量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经营成败的关键。

由此看出,研究旅游资源的美感便是研究旅游资源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旅游审美的特点1、旅游审美主体审美观的差异性旅游审美主体是指旅游审美行为的承担者,具体地讲,是指有着内在审美需要,具有审美结构和功能,并与旅游资源结成一定审美关系的旅游者。

从旅游主体而言,对同一旅游景观,不同旅游者的理解与感受往往大相径庭,形成不同的审美观。

比如,同样置身于偏远乡间,有人会激动得手舞足蹈,发出“村舍茅屋万岁”的感慨。

有的人则兴趣索然,无动于衷。

同时登临五岳独尊的泰山,不同的游客产生的感受也不同。

人们这种旅游审美观所存在的差异性,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个体差异。

在旅游活动中,美感并不是对审美客体简单地复写和被动反映,而是随着审美主体的心理结构不同而产生千变万化、因人而异的特定情绪和情感状态。

二是文化差异。

无论是哪一地区、哪一民族的旅游者,对于风景的审美都是有特定文化背景的。

由于旅游者的种族、年龄、性别、职业、阅历、性格、文化素养等各不相同,所以对美的要求与欣赏水平大有差异。

旅游者作为旅游审美主体,由于相当数量的人受文化程度、生活阅历、兴趣爱好等限制,其审美能力并不很高;与此同时,旅游者都有积极主动获取美感的愿望,在旅游活动中,最易直接、生动、形象地接受教育,所以旅游过程又最易提高审美能力。

2、旅游审美客体的复杂性旅游审美客体,具体来说就是指旅游景观,即地理环境中具有美感的各类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旅游审美客体,即旅游景观美学价值的复杂性,具体表现为:第一,旅游审美客体往往具有一定规模。

它一般包括一个区域的风光,其本身的规模有时达几千米,几十千米,甚至上百上千公里。

旅游者要欣赏它,不能从外部进行观赏,而必须从内部进行持续的审美体验过程。

当旅游者置身于风景之中来欣赏风景,景随步移,步移景换,由此产生的审美快感各不相同。

第二,旅游审美客体广泛多样。

多种多样的自然景观,如山岳、江河、湖海、花木、鸟兽、虫鱼等,还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如文物古迹、园林建筑、城乡村落、民俗风情等等都可能成为旅游者审美的对象。

旅游审美客体的广泛多样还表现在即使是同一景观,其往往由多种因素组成,每一种因素都可以构成多种美学价值的景观类型,如以地貌为基础的风景资源就可使人产生多种美感:山地和沟谷可呈雄伟、壮观和奇险的动人景色。

而平原给人的美感又不一样,它使人产生平远的意境。

此外,还有多种引人注目的造型地貌景观,如果再加上奇异的传说、神话,那么这种地貌景观观赏价值就更加丰富多彩,如桂林的象鼻山、云南路南石林的“阿诗玛”、昆明的“睡美人”等等。

第三,旅游审美客体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产生不同的变化。

不同的季节、气候会给旅游景观带来不同的特征,旅游景观因时而异,使旅游审美客体不是单纯的画面,而是一个风景的系列。

3、旅游审美过程的直接性和短暂性人们在旅游活动中可以亲临现场,直接面对审美客体,获得切身的感受,这是优点。

然而由于旅游时间的限制,旅游者经常只能走马观花,没有机会反复观察和深入思考,加之旅游者对所处的旅游环境一般都比较陌生,并且重复前往某地旅游的可能性较少,所以对旅游对象的印象难二、自然美的含义和具体类型(一)、自然美的含义自然美即自然事物、自然界的美。

例如蓝天白云、湖光山色、花鸟虫鱼等等的美。

自然美常分为两大类:天然形态的美和“人化自然”的美。

天然形态的美是未经人工改造的原始的自然美,如珠穆朗玛峰雪地、原始森林、野生的植物等;“人化自然”的美,则是经过人类加工改造的自然美,如园林建筑美以及人工驯服的观赏性飞禽走兽等。

自然美贵在自然,即不带任何人为的迹象,例如浩瀚的海洋、鲜艳的红梅、苍劲的青松等,皆是自然天成,依其固有的规律而发展,因而自然美就不带有任何人为的自然性。

例如梅花冰肌玉骨的风韵、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清纯品质,都是以其自然品性和风姿而展现出自然美。

这就是自然美独具的客观自然性特征。

自然美贵在多姿多态,自然物的无限多样决定着自然美的无限多样性,例如江河之美不同于山泉之美,蓝天之美不同于绿地之美等等。

宇宙之内有多少自然物,就有多少自然美,这是自然美的可贵特征。

另外,同一自然事物,其美也是多样的,如月有阴晴圆缺,云气有四时不同,“春融洽,夏葱郁,秋疏薄,冬黯淡”。

多姿、多态、多样性,正是自然美的绝妙特征。

自然美还贵在有启发性、寓意性。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以松柏喻示人的高风亮节,比喻革命志士坚忍不拔的精神;以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特性,勉励自己养成洁身自好、一尘不染的品格等等。

(二)、自然美的具体类型在地理环境中,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所构成的旅游景观,都以某种美的形象吸引着旅游者,从不同的角度观赏旅游景观所蕴涵的美难以胜数,下面就择其重要方面进行旅游审美方面的简要分析。

1、形态美无论是自然界赋予的或是人工建造的各类景观,都是以某种形态存在着,这也是人们能够感知的首要条件。

其形态及其数量的范围和某些特征,可以形成不同的美感,如山势起伏蜿蜒、山体线条柔和、植被茂密、水色净美者,则产生秀美的感觉;如平畴无垠,水面坦荡,视野开阔,可极目无际者,则产生旷、远等美感。

千姿百态的形态,通过人们的感知,形成各种美感,使旅游者得以享受。

按照我国传统美学的分析,形态美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雄即雄伟、雄浑,意味着形象高大、气势磅礴。

泰山为“五岳”之尊,素以“天下雄”著称。

从绝对高度上看,其主峰海拔1 545 m,在地貌分类上只属于中等山体,但因为它位于海拔仅三、五十米的辽阔坦荡的华北平原东侧,以磅礴之势凌驾于齐鲁大地上,具有通天拔地之势,给人以高大、雄浑之感。

当登上泰山极目远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伟之感油然而生。

雄伟之美可使游人产生仰慕,甚至敬畏之情,增加人们的豪情壮志,催人奋进。

(2)、奇即奇特,指少见的、独具一格的外部形态。

在我国诸多名胜中,以“奇”为美的景观首推黄山。

黄山奇美,主要源于峰奇、石奇、松奇、云奇。

黄山72峰,各有自己特殊的山石形象,有的势若天柱,有的形态古怪———似人,似兽,似物,丰富多彩,惟妙惟肖;黄山的松树更是奇特,有“迎客松”、“送客松”、“凤凰松”、“连理松”……奇松怪石共同构成了黄山独特的松石之美。

我国以“奇”为美的景观甚多。

如“奇秀东南”的武夷山、“天下奇秀”的雁荡山,人文旅游资源中也不乏此种奇特之物,如承德避暑山庄的“月牙湖”、甘肃武威雷台出土的汉代“天马”等,这些景观或体现了自然界的鬼斧神工,或表现出人类的奇思巧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