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导学案

合集下载

第15课《白杨礼赞》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5课《白杨礼赞》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5.白杨礼赞素养目标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体会对比、烘托、欲扬先抑等手法的表达效果,赏析文章变化多姿的语言。

3.感悟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重点:把握象征与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赏析文章语言。

情境预设在我国的西北地区,白杨树是极常见的一种树,房前、屋后、河畔、路旁随处可见它的身影。

然而,在作家茅盾看来,它却是极不普通、需要“礼赞”的一种树,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白杨礼赞》这篇文章,揭晓问题的答案!【预习导学】1.走近作者。

茅盾(1896—1981),原名,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茅盾是他的笔名。

代表作有小说《》、《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林家铺子》,散文名篇《》《风景谈》等。

背景介绍:本文写于1941年。

在此之前,茅盾在新疆工作过一段时期,之后到延安讲学。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相持阶段,他目睹了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的情形,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

2.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刹.那()主宰.()倦怠..()()..()()倔强婆娑.()楠.木()虬.枝()秀颀.()鄙.视()坦荡如砥.()潜滋.暗长()恹.恹欲睡()旁逸.斜出()不折不挠.()拓展:“刹”的另一字音读“”,可以组词为“”;“强”的另外两个字音分别读“”“”,可以分别组词为“”“”。

3.解释下列词语。

(1)恹恹:(2)倔强:(3)参天:(4)婆娑:(5)秀颀:(6)鄙视:(7)妙手偶得:(8)坦荡如砥:(9)潜滋暗长:(10)力争上游:(11)旁逸斜出:(12)纵横决荡:拓展:“鄙视”同“藐视”是一对近义词,二者都有的意思。

“鄙视”除轻视外,还有的意思,表意程度较重;“藐视”侧重指把对象看得很,不值一提。

第15课《白杨礼赞》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5课《白杨礼赞》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课题与课时】课题:人教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白杨礼赞》课时:第1课时(共1课时)【课标要求】一、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了解常用的写作技巧,体会他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三、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学习目标】一、通过反复诵读,梳理白杨形象的不平凡之处。

二、通过赏析文本,评点欲扬先抑、对比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

三、评说白杨的象征意义,抒发对抗日军民坚贞不屈民族精神的赞美。

【评价任务】完成课前预习完成学习任务一1、2、3、4以及学习任务三2(指向目标1)完成学习任务二1以及任务三1(指向目标2)完成学习任务二2、3(指向目标3)【学习过程】课前预习作者简介:茅盾,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茅盾是他的笔名。

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包括《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包括《春蚕》《秋收》《残冬》)、________、________等。

写作背景:文章写于________年,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______阶段。

1940年5月,作者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邀前往延安。

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作者亲身体察了解放区军民的斗争生活,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增强了抗战必胜的信心,便写下了这篇歌颂北方抗日军民的文章。

读准字音:锤.炼()主宰.()倦怠.()无垠.()坦荡如砥.()恹恹..()晕.圈()倔.强()婆娑..()虬.枝()楠.木()秀颀.()理解词语:锤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边无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坦荡如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潜滋暗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恹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一:题目中的“礼赞”是什么意思?文章中对白杨直接“礼赞”的句子有几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二:本文的抒情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中学习学习任务一:反复诵读,梳理文章脉络。

第15课《白杨礼赞》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5课《白杨礼赞》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语文学科“合作课堂”导学案主备人:复备人:初二语文组学生姓名:年级班组课题:14、《白杨礼赞》课型:新课课时:2 日期:年月日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我能通过读课文并勾画查证的方式积累文中的字词。

(考点:字音、字形、词语的运用)2、再读课文,我能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昂扬向上的感情。

(考点:写作思路和作者情感)【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茅盾(1896—1981),现代作家。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我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

代表作有《蚀》三部曲,长篇小说《子夜》《第一阶段的故事》和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及剧本《清明前后》等。

2.作品简介本文选自《茅盾选集》第三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写于1941年3月。

在此之前,作者茅盾在新疆工作过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讲学。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相持阶段,他亲眼目睹了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的情形,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清热洋溢的散文。

礼赞是怀着敬意地赞扬的意思。

文章借赞美“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讴歌了西北军民团结抗战的伟大精神和意志。

【自主预习】A类题:辨清字形,注音并组词。

综()砥()淙()诋()棕()抵()B类题:给加点的字注音。

主宰.()倦怠.()锤.炼()恹恹.()虬.枝()婆娑..()晕.圈()秀颀.()倔.强()楠.木()坦荡如砥.()无垠.()C类题:解释下列词语。

锤炼()伟岸()秀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潜滋暗长()妙手偶得()【合作探究】(笔记写在书上)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A)2.文中几次出现“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树”,找出出这些语句,并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的。

(B)3.梳理本文写作思路,完成文章的结构提纲。

(C)【达标检测】A类题:下列注音和书写完全无误的一项是()A.倔.强(jué)虬.枝(qiú)潜.滋暗长(qiǎn)B.开垦.(kěn)倦怠.(dài)坦荡如坻.(dǐ)C.锤炼刹那无边无银D.靠拢坚强不曲宛然B类题:本文的写作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类题:文章几次说到“赞美白杨树”,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起什么作用?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我能通过细读课文,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

导学案.白杨礼赞导学案.doc

导学案.白杨礼赞导学案.doc

1、白杨礼赞(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重点字词。

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领会作者的感情,理解文章内容。

【知识链接】1.本文作者茅盾(1896-1981年),现代作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浙江桐乡乌镇人。

乌镇是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它紧邻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对形成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的作品主要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长篇小说《子夜》《腐蚀》等,短篇小说《林家铺子》,中篇小说《路》等。

茅盾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做出了毕生的努力。

他的小说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学典型,并十分注重作品题材与主题的时代性和重大性,能反映时代全貌及其发展的史诗性, 提供了一幅中国现代社会演变的宏阔的历史画卷。

2.文章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

这期间,他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

作者从抗日根据地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

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3.象征手法《白杨礼赞》运用了象征手法。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白杨礼赞导学案

白杨礼赞导学案
A、汽车在望不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一条黄绿错综的大毡子。(比喻)
B、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着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只觉得它是树?(反问)
C、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它是树中的伟丈夫。(拟人)
D、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面对它们,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比喻,设问)
[甲]①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②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③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④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⑤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⑥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⑦哪怕只有碗口哪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⑵无边无垠,(平坦得像磨刀石),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
⑶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成为一束,绝不(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
⑷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驰骋,冲杀突击),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
3.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1)在第7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词语来赞美白杨树?
(2)文章是如何由树联想到人的?
(3)这一部分连用了四个反问句,这一组反问句的意思是怎样逐步加深的?
四、研读课文第五部分:
阅读思考:作者将白杨树与楠木进行比较,目的何在?
五、总结全文
?作者用象征手法,用北方极普通的白杨树,象征着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抗战军民英勇奋战,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白杨礼赞》导学案

《白杨礼赞》导学案

《白杨礼赞》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象征手法的运用。

2、品味文中优美而富有激情的语言,感受作者对白杨的赞美之情。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感。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习本文的抒情线索,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2、难点(1)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并能在写作中进行借鉴。

(2)体会文中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林家铺子》等。

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 1941 年 3 月。

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这篇文章。

四、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主宰()倦怠()地壳()恹恹欲睡()倔强()婆娑()秀颀()坦荡如砥()2、解释下列词语。

(1)主宰:(2)倦怠:(3)妙手偶得:(4)坦荡如砥:3、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白杨树的?五、合作探究1、白杨树有怎样的外形特点?作者是如何描写的?2、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白杨树象征着什么?3、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象征手法?请举例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六、精读品味1、找出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进行赏析。

示例:“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赏析:这段话运用对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白杨树与“好女子”相对比,突出了白杨树的“伟丈夫”形象,表现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同时,“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部编教材】15《白杨礼赞》导学案附答案

【部编教材】15《白杨礼赞》导学案附答案

15《白杨礼赞》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整体感知,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含的情感,赏析关键语句。

3.感悟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学习重点】感悟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学习难点】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幻灯片播放西北黄土高原上白杨树的图片,学生谈对这些树的感想。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就把视线投向了这种在西北高原极为常见的树,创作了散文《白杨礼赞》。

“礼”是敬礼、致敬,“白杨礼赞”是宾语前置,实际上就是“礼赞白杨”,即带着敬意赞美白杨树。

那么,茅盾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他又是怎样赞美白杨树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二、自主学习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主宰(zǎi)恹.恹欲睡(yān)晕.圈(yùn)坦荡如砥.(dǐ)虬.枝(qiú)旁逸.斜出(yì)婆娑.(suō)不折不挠.(náo)倦怠.(dài)潜.滋暗长(qián)(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

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

砥,磨刀石。

旁逸斜出:(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逸,逃,逃跑。

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潜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

滋,生长。

2.作者链接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作家,社会活动家。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文化部长、中国作协主席等职。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等。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

《白杨礼赞》导学案7

《白杨礼赞》导学案7

《白杨礼赞》导学案7导引——合作——展示——提升”四环节导学案八年级语文科主备组长签字课题: 《白杨礼赞》【知识链接】: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 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 也就是所谓的托意于物(采用方法: 联想与暗示)。

象征这种表现手法的作用主要是帮助作家把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巧妙地告诉给读者。

象征与比喻的区别: 1)象征是一种写作方法, 是就篇章而言的, 它着眼于全文的构思, 即使用于局部, 至少是文章的一个层次, 决不会是一个单句;拟人和比喻是修辞方法, 是就语言来说的, 只表现在具体的句子上, 不在篇章上。

象征中的象征体是具体的, 被象征的本体即概念、思想、感情一般都是抽象的;比喻中的喻体和本体通常都是具体的。

2)象征与拟人的相同点都是把事物人格化, 但象征大体都用在立意上, 而拟人则用在语句的表现上, 是为了写的生动形象。

课前预习:(温馨提示: 这是你学习能力的自我培养, 也是对你的自觉性的考验。

)1.基础知识自学与交流(阅读作者与写作背景简介, 画出重点读和记。

)茅盾(1896—1981), 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

原名沈德鸿, 字雁冰, 浙江桐乡人。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腐蚀》, 中篇小说《蚀》《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 短篇小说有《林家铺子》, 剧本《清明前后》等等。

作品编为《茅盾全集》。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 是茅盾根据自己1940年从新疆归来赴延安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写的一篇散文。

当时, 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 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对国民党的诱降。

国民党反动政府阴谋制造了“皖南事变”, 进犯抗日根据地;日寇也因此肆无忌惮地向我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

面对这种严酷的现实, 全国人民, 特别是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与毛泽东的领导下, 毫不妥协坚持抗战。

这篇散文就是作者以昂扬的革命激情, 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 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 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白杨礼赞》导学案.doc

《白杨礼赞》导学案.doc

1. 白杨礼赞学习目标:1、利用工具书和文下注释,掌握文中的生字、重点词语的意义,积累语文基础知识。

2、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指出文章的抒情线索。

3、找出文中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涵的情感。

4、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

5、理解本文准确、凝练、变化多姿的语言特色。

学习重点:利用工具书和文下注释,掌握文中的生字、重点词语的意义,积累语文基础知识。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指出文章的抒情线索。

学习难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

理解本文准确、凝练、变化多姿的语言特色。

学习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预习案一、预习指导:(1) 认真默.读.课文:边默读边用红色圆圈圈出生字、用方框框出新词、为各自然段标上序号;(2) 掌握生字新词:记住注释中注音字的读音,如果注释中没有的生字,查阅工具书,并将读音标注在生字上面的行间;根据语境揣摩文中新词意思,再理解并记住注释中新词的意思,如果注释中没有的,查阅工具书,并将意思写在新词下面的行间中。

(3) 小声快速自读课文,记住文学常识,包括课文出处,文体、作家、作品等。

2. 释题:“礼”是,“赞”是,题目的意思是对。

3. 了解有关写作背景和文学常识。

阅读课文注释①,了解写作背景,教师补充:茅盾,小说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等。

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 年3 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茅盾在1938 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 年3 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

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

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

白杨礼赞导学案(含答案)

白杨礼赞导学案(含答案)

白杨礼赞导学案(含答案)二《白杨礼赞》导学案第一课时)一、目标导学1.积累重要字词,理解象征手法。

2.初步学会分析在记叙中穿插抒情的散文,品味散文的语言之美。

3.感受中华儿女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二、自主预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识记画线词语的意思。

大毡子(zhān)主宰(zǎi)倦怠(juàn dài)婆娑(suō)潜滋暗长(qián zī àn cháng)旁逸斜出(páng yì xié chū)无边无垠(wú biān wú yín)恹恹(yān yān)欲睡坦荡如砥(dǎng)秀颀(qí)虬(qiú)枝纵横决荡妙手偶得2.二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在文中勾画出直接抒发对白杨树赞美之情的语句。

答:白杨树,你是树中的伟丈夫。

2)在文中勾画出直接描写白杨树的语句或段落,概括白杨树的特点:答:它高大挺拔,树干笔直,树枝向四面八方伸展,叶子厚实茂盛,根深蒂固,不畏风霜,不屈不挠,是树中的伟丈夫。

3)文中除了描写白杨树外还写了哪些事物?分别列举如下:答:高原、大毡子、汽车、马、狗、草原、天空、星星、月亮等。

3.三读课文,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疑问摘要:无三、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自主预”内容。

二)赏析白杨树的美1.朗读文中直接抒发对白杨树赞美的语句,初步体会作者对白杨树的礼赞之情。

2.读文中描写白杨树的语段,思考讨论作者为什么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从外形与精神品质两个方面概括白杨树的特点)答:作者要高声赞美白杨树,是因为白杨树高大挺拔,树干笔直,树枝向四面八方伸展,叶子厚实茂盛,根深蒂固,不畏风霜,不屈不挠,是树中的伟丈夫,具有崇高的精神品质和美丽的外形。

3.探究:作者所见西北高原具有什么特点?面对这样的高原作者产生怎样的感受?写作者对高原的“所见”“所感”对写白杨树有什么作用?答:作者所见西北高原具有辽阔、壮美、神秘、苍凉的特点。

第15课 白杨礼赞(导学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 白杨礼赞(导学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白杨礼赞》导学案【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昂扬向上的感情。

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在写作中学习运用。

3.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重点难点】1.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在写作中学习运用。

2.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1.了解作者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有小说《子夜》、《腐蚀》、《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散文名篇《白杨礼赞》等。

2.了解背景文章写于1941年,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战略相持阶段。

1938年,作者应邀赴新疆讲学,194 0年,又赴革命圣地延安参观、访问。

作者目睹了北方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的情形,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于是深受鼓舞,到重庆后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以歌颂北方抗日军民。

3.字词积累(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锤.炼()主宰.()倦怠.()无垠.()坦荡如砥.()恹.恹()晕.圈()倔强..()..()婆娑虬.枝()楠.木()秀颀.()(2) 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②这里是反复推敲加以提炼的意思。

()③美而高。

颀,高。

()④像龙一样盘曲的枝条。

虬,传说中的一种龙。

()⑤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

砥,质地较细的磨刀石。

()⑥指(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⑦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⑧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

滋,生长。

()二、探究案1.课文结构梳理2.思考探究(1)作者开篇即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中间又几次出现意思大致相同的话。

找出这些语句,说说它们与标题有怎样的关系,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的。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白杨礼赞》导学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白杨礼赞》导学案

《白杨礼赞》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脉络,把握情感线索。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白杨树形象的分析,掌握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二、解题:何为礼赞?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三、预习检测
四、整体感知
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请用文中的一个词回答)
五、合作探究一:品悟不平凡之树(第五段)
1、哪句话对白杨树外形特点进行总体概括。

2、为了突出这个特点,茅盾先生从哪些角度对白杨树进行描绘?(请同学们在课本里圈画出来)
3、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点说说它身上具有人的哪些优秀品质。

回答格式:我从白杨树的看出它具有的精神品格。

如:我从白杨树树皮的淡青色看出它具有朴实无华的精神品格。

六、合作探究二:礼赞不平凡之人、精神意志(第七段)
1、茅盾先生联想到什么人?
2、了解本文写作背景
3、象征的含义
4、为什么选用白杨树作为象征体?。

第15课《白杨礼赞》导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解析)

第15课《白杨礼赞》导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解析)

15.白杨礼赞素养目标 1.利用语言标志(反复出现的词句)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昂扬向上的感情。

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在写作中学习运用。

3.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学法指引象征的含义及作用1.含义:托意于物,借某一具体事物或形象表现抽象事物或思想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

要注意的是,象征义不是事物本身就具有的,而是作者借此事物所做的联想和寄托。

2.作用:将作家想说而不愿直说或不能直说的思想、情志寄托于物,巧妙地传达给读者,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作家、社会活动家,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

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2.背景简介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当时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

1940年5月,茅盾受朱德同志邀请前往延安讲学,在此期间,茅盾亲身体察了解放区军民的斗争生活,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

皖南事变后,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讴歌北方军民团结抗战的伟大精神和意志。

3.完成自学结构图基础夯实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黄的是土,未k āi kěn()的荒地,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

(2)黄与绿zhǔ z ǎi()着,无边无垠。

(3)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ju àn d ài(),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qi án zī àn zh ǎnɡ()了—— “单调”!(4)它所有的yāzhī()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pánɡ yì xié chū()。

(5)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jué jiàng()挺立的一种树!(6)它没有pó suō()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qiú zhī()。

【部编教材】15《白杨礼赞》导学案附答案

【部编教材】15《白杨礼赞》导学案附答案

15《白杨礼赞》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整体感知,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含的情感,赏析关键语句。

3.感悟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学习重点】感悟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学习难点】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幻灯片播放西北黄土高原上白杨树的图片,学生谈对这些树的感想。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就把视线投向了这种在西北高原极为常见的树,创作了散文《白杨礼赞》。

“礼”是敬礼、致敬,“白杨礼赞”是宾语前置,实际上就是“礼赞白杨”,即带着敬意赞美白杨树。

那么,茅盾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他又是怎样赞美白杨树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二、自主学习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主宰(zǎi)恹.恹欲睡(yān)晕.圈(yùn)坦荡如砥.(dǐ)虬.枝(qiú)旁逸.斜出(yì)婆娑.(suō)不折不挠.(náo)倦怠.(dài)潜.滋暗长(qián)(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

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

砥,磨刀石。

旁逸斜出:(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逸,逃,逃跑。

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潜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

滋,生长。

2.作者链接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作家,社会活动家。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文化部长、中国作协主席等职。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等。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

白杨礼赞教案范文最新6篇

白杨礼赞教案范文最新6篇

白杨礼赞教案范文最新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白杨礼赞教案范文最新6篇制定教案其实也是提高我们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式哦,教案在制订的过程中,我们肯定要注意联系实际。

第15课白杨礼赞(导学案)(学生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15课白杨礼赞(导学案)(学生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15课《白杨礼赞》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情感脉落,感受作者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

2.了解托物言志散文的特点,体会和领悟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品味语言,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及效果。

【重点难点】1.理清文章脉落,领悟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感受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及效果。

【学习过程】知识简介1.作者简介茅盾 (1986-1981),原名,字,浙江桐乡人。

1921年曾与郑振铎、王统照、许地山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

主要作品:中篇小说《》《》《》(总称《蚀》三部曲) ,长篇小说《子夜》《腐蚀》《虹》,短篇小说《》《》《》(总称《农村三部曲》)《林家铺子》等。

茅盾文学奖:根据茅盾先生遗愿,中国作家协会以茅盾先生捐赠的25万元稿费为基础,于1981年设立“茅盾文学奖”,目的是鼓励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茅盾文学奖,奖项每四年评选一次,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

2.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作者于1939年3月到新疆讲学,第二年5月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

当时正处在抗战的相持阶段。

他目睹了北方抗日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的情形,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

同时,他也看到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现状。

回到重庆后,他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

3.字词积累读准字音:开垦.()主宰.()倦怠.()坦荡如砥.()丫.枝()倔强.()婆娑..()潜.滋暗长()虬.枝()伟岸.()傲.然()恹.恹欲睡()宛.然()秀颀.()鄙.视()旁逸.斜出()晕.圈()楠.木()锤炼.()不折不挠.()理解词义:锤炼:婆娑:秀颀:妙手偶得:坦荡如砥:潜滋暗长:恹恹欲睡:旁逸斜出:第一课时活动一:理清礼赞脉落1.解读文题朗读课题,揣摩文题的含义。

2.理清脉落(1)速读课文,请找出直接抒发作者对白杨树赞美之情的句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导学案 (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导学案 (无答案)

《白杨礼赞》导学案(学生用)
《白杨礼赞》导学案(教师用)
一、【激思导引】——情景导入,提出疑问
个性备课1.播放西北高原上白杨树的资料片,让学生对白杨树有些感性认识。

2.了解有关写作背景和文学常识。

茅盾,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

代表作有长篇
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等。

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
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

这期间,他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
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
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

作者从抗日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
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

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
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
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3.释题:“礼”,崇敬,题目的意思是怀着崇敬的心情赞美白杨树。

4.教学目标
(一)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二)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涵的情感,赏析
关键语句。

(三)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以及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探究问题
1.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讨论:如何划分本文的段落层次?
3.思考:全文的线索?
4.思考:开头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白杨礼赞》教案8篇

《白杨礼赞》教案8篇

《白杨礼赞》教案《白杨礼赞》教案 8篇《白杨礼赞》教案 1教学目标: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白杨礼赞》教案设计7。

2、理解本文的抒情线索,学习散文状物抒情的写法。

3、学习共产党所领导下的抗日军民的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和革命品质。

4、理解直抒胸臆的语言特点。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直抒胸臆的语言特点。

难点:理解本文的抒情线索,了解本文由景及树、由树及人的思路。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趣:你最喜欢哪一种树木呢?(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尤其要讲清喜欢的原因)你喜欢这一种树,能不能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它的喜爱或赞美之情呢?伟大的文学家茅盾先生喜欢白杨树,歌颂白杨树,赞美白杨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茅盾先生写作的《白杨礼赞》这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基本内容。

1、教师范读全文。

要求学生在听读时,画记难字难词,并标明自然段的序号。

2、掌握有关写作背景和文学常识。

要求学生迅速阅读课文注释①,了解写作背景。

然后教师补充:茅盾,小说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集《春蚕》、《林家铺子》等等。

3、解决生字词,疏通阅读障碍。

大毡子开垦外壳锤炼主宰倦怠潜滋暗长旁逸斜出婆娑无边无垠坦荡如砥恹恹欲睡晕圈虬枝楠木秀颀4、默读全文,用笔划出作者直接对白杨树进行“礼赞”的语句,同时思考作者写美白杨树的原因,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白杨礼赞》教案设计7》。

①指名学生读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

明确:“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②作者为什么要反复赞美白杨树呢?用课文中的原句加以回答。

明确:“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白杨礼赞》导学案
、目标导学
1•积累重要字词,理解象征手法。
2•初步学会分析在记叙中穿插抒情的散文,品味散文的语言之美。
3•感受中华儿女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自主预学
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识记画线词语的意思。
大毡子()
主宰()
倦怠()
婆娑 ()
潜滋暗长()
的形容词。
5.下列成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A•以梅花装饰南京花神庙地铁站主题墙,这一别具匠心...的设计,深受好评无愧.....地获得青奥会主办权。
C•对于重要的书,我们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D•他心胸坦荡如砥,一心只为老百姓办事,深得群众的拥护与爱戴。
(2)白杨树与北方的抗日军民有什么相似之处?
4.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思考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
三、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自主预习”内容。
(二)探究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阅读课文第7—9段,思考讨论:
1.作者借赞美白杨树意在赞美什么?两者有什么相似之处?为什么不直接加以赞美?(联系 时代背景加以思考)
2•将第7段几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比较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有〈〈》和《》本文以为线索。
3.选出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
A•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B•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
C.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 兵。
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④黄与绿主宰着,无边
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 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⑤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 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 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一一 “单调”。⑥可不是?单调,有一点
四、课堂练习
(一)同步反馈
1 .下列各组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的是
A•
无边无垠y in
和he风
错综
锤练
B•
坦荡如砥
倦怠d ci
潜qi41滋暗长
恹恹y01
C•
旁逸斜出
晕y in圈
不折不挠
婆娑shuo
D•
纵横决荡
虬qi□枝
挺拔
秀颀q1
2•填空:《白杨礼赞》选自,体裁是,作者是
原名,字,浙江桐乡人。他的长篇小说的代表作是《》,短篇小说的代表
疑问摘要:
三、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自主预习”内容。
(二)赏析白杨树的美
1•朗读文中直接抒发对白杨树赞美的语句,初步体会作者对白杨树的礼赞之情。
2.读文中描写白杨树的语段,思考讨论作者为什么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从外形与精神品质两个方面概括白杨树的特点)
3•探究:作者所见西北高原具有什么特点?面对这样的高原作者产生怎样的感受?写作者对 高原的“所见” “所感”对写白杨树有什么作用?
儿吧?
1•按照作者对黄土高原的所见、所感,将这段文字分成两层。在文中用
2.文中能概括作者所见的是第句。
3.作者由所见而产生的所感有两点,这两点是:“”、“”和“”、“” (用
文中词语填空)。
4.本段第②③句具体描述了黄土高原的特点。第④句具体描述了黄土高原
的特点。
5.作者所感的两点中,哪一点是主要的?哪一点是次要的?从文中找出准确表现其主、次的
旁逸斜出()
无边无垠()
恹恹()欲睡
坦荡如砥()
秀颀()
虬()枝
纵横决荡
妙手偶得
2.二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在文中勾画出直接抒发对白杨树赞美之情的语句。
(2)在文中勾画出直接描写白杨树的语句或段落,概括白杨树的特点:
(3)文中除了描写白杨树外还写了哪些事物?分别列举如下:
3•三读课文,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
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 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 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 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 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 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 志?
D.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4.在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映、扌卜、闪)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 的一条大毡子。
(2) 和风吹送,(翻、掀、涌)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一一这
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
(3) 这时你(冒、翻、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
动词。
6.本段写黄土高原与全文礼赞白杨树有什么关系?
(第二课时)
一、目标导学
1•积累重要字词,理解象征手法。
2•分析在记叙中穿插抒情的作用,品味散文的语言之美。
3•感受中华儿女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二、自主预学
1•复习本文的生字词,准备听写
2•背诵课文第7段。
3.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 文章反复强调: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你认 为“极普通”和“不平凡”矛盾吗?说说理由。
6•运用白描的手法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按照一定的顺序,仿照第5小节,参考第3小节和第7
小节在以下提供的意象中任选一种,写出它的内外兼备的美。
【备选意象】梧桐、苍松、银杏树、枫树、梅树、喇叭花、向日葵、莲
(二)课内阅读
①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②黄的是
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 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③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一一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
3•文末提到的“贵族化的楠木”象征什么?写楠木作用是什么?
(一)同步反馈
1•说说白杨树不平凡在哪些方面?
2•仿照文中第7段揭示白杨树象征意义的句式,在第一课时课堂同步反馈训练第 的基础上揭示所描写事物的象征意义。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 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