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轨道交通环评报告
贵阳枢纽小碧经清镇东至白云联络线环评(简本)
工前,应完成征地拆迁工作,备料及完成施工便道、临时房屋等临时工程,也
应根据施工需要陆续修建完成。
(2)主要工程的施工工艺 本项目施工期作业类型较多,主要分为: 施工准备:征地、拆迁、改移道路、施工便道、开辟施工场地等; 基础土石方工程、土石方运输等; 主体工程(路基、站场、桥梁、隧道)、设备、材料及土石方运输、轨
1.6 工程投资及资金筹措............................................................................................................ 4
1.7 环境保护目标 ....................................................................................................................... 5
475.7 hm2,既有用地 0.5 hm2,临时用地 313.2 hm2。
用地数量表
单位:hm2 表 1.4-2
项目 水田
旱地
占地类型 菜地 果园 水塘 城市用地 经济林 树林 宅地 荒地
小计
新征 53.9 203.7 13.8 16.7 13.9
3.7
16.6 71.0 25.1 57.3 475.7
1 工程概况
1.1 地理位置与径路概述
新建贵阳枢纽小碧经清镇东至白云联络线起于贵阳市花溪区小碧乡,经花
溪区孟关乡、花溪乡、党武乡、湖潮乡、麦坪乡进入清镇市红枫湖镇、金阳新
区金华镇、白云区艳山红镇后接入本项目终点白云站。
1. 2 设计年度及运量
1、设计年度:
贵阳轻轨一号线
贵阳轻轨一号线引言: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
贵阳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也面临着日益拥堵的交通问题。
为了解决交通拥堵、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以及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贵阳市决定启动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其中贵阳轻轨一号线是贵阳第一条轨道交通线路。
一、背景介绍贵阳是贵州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贵阳市人口规模快速增长,城市交通压力也在不断增加。
传统的公共交通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因此轨道交通建设成为解决交通问题的重要举措。
二、贵阳轻轨一号线的规划贵阳轻轨一号线全长约30公里,起点位于贵阳市南明区的火车站,终点位于贵阳市观山湖区的金阳新区。
线路共设有25个车站,包括沿线的主要交通枢纽和重要商业区。
三、贵阳轻轨一号线的建设进展贵阳轻轨一号线自2018年开始动工建设,目前已经完成了一部分地下区间的施工。
根据计划,轨道交通一号线将于2022年投入运营。
轨道交通的建设将为城市的交通运输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有助于缓解贵阳市的交通拥堵问题。
四、贵阳轻轨一号线的影响贵阳轻轨一号线的建成将对城市的居民和经济产生巨大而积极的影响。
首先,轨道交通将提高贵阳市的交通运输效率,缩短居民的出行时间,并且减少交通拥堵带来的负面影响。
其次,轨道交通的建设将提升贵阳市的形象和竞争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资进入。
最重要的是,轨道交通的便利和舒适性将改善市民的出行体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五、贵阳轻轨一号线的未来发展贵阳轻轨一号线的建成只是贵阳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第一步。
根据贵阳市的规划,未来还将建设更多的轨道交通线路,形成覆盖城市主要区域的轨道交通网络。
这将进一步提高贵阳市的综合交通运输能力,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结论:贵阳轻轨一号线是贵阳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重要项目,对于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居民出行效率、改善市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贵阳轨道交通的逐渐完善,贵阳市的交通状况将得到明显改善,同时也将推动贵阳的城市发展和提升城市形象。
新建铁路贵阳至南宁客运专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工程占用土地 2731.74hm2,其中永久用地 1550.07hm2,临时用地 1181.67hm2; 本工程土石方总量为 9980.90×104m3,其中挖方 7697.32×104m3,填方 2283.58×104m3; 路基、站场、隧道相互调配利用后,本工程需取土 413.45×104m3,产生弃渣 5827.19×104m3,,拟设置取土场 3 处,弃渣场 152 处。工程拆迁房屋约 91.72×104m2。
2.2.2 环境要素评价范围及重点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规定和区域环境特征,确定各环境要素的 评价范围如下: 1、生态环境评价 根据铁路工程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以及铁路工程自身的特点确定生 态环境评价范围为铁路轨道中心线两侧各 300m 以内区域以及大型临时工程用地 界外 100m 以内区域,涉及敏感区则扩大至整个敏感区。 2、声环境评价
贵南铁路为客运专线,速度目标值为 350 公里/小时。本工程可研设计范围 包括贵阳至南宁客运专线正线以及引入贵阳枢纽、南宁枢纽相关工程。
2014 年,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展了本工程的预可研工作,2015 月 7 月,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了贵南铁路的可行性研究。
成都铁路局计划统计处和南宁铁路局计划统计处委托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 限责任公司开展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单位提早介入并积极参与到工 程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将环境保护要求贯彻到工程选线工作中。 环境保护选线力求绕避沿线生态敏感区域,对于因技术条件、地形地貌或地质等 因素限制而无法绕避路段则通过优化线路形式和施工方法减缓对敏感区的环境 影响,并采取恢复措施。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一、引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的重要手段,然而,随之而来的环境影响也需要得到充分的关注和评估。
本报告旨在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从而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二、背景介绍(根据具体项目的情况,介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背景信息,包括项目的地理位置、规模、目的等)三、评价目标和内容基于相关法律法规和评价要求,本次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围绕以下目标和内容展开:1. 空气质量评估: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对周边区域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包括大气污染物排放和空气质量变化;2. 噪声影响评估: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对周边区域噪声环境的影响,包括噪声源的产生、传播和影响范围;3. 水环境评估:评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对地下水、地表水等水环境的潜在影响,包括工程建设对水体的影响以及水污染防治措施;4. 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对周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包括植被破坏、动植物迁移等;5. 社会经济影响评估:考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对居民生活、产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包括交通便捷性、就业机会等。
四、评价方法和指标(根据评价目标和内容,介绍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五、评价结果(根据评价方法和指标,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估,并列出具体结果和分析)六、环境保护措施基于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大气污染物控制:采取先进的污染防治设施,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的能效,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2. 噪声控制:采用隔声、降噪等技术手段,减少轨道交通系统对周围环境的噪声干扰;3. 水环境保护:强化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监测和管理,防止轨道交通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4. 生态保护与恢复: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保护和恢复轨道交通建设对周边生态系统的影响;5. 社会经济合理协调:从社会经济角度出发,合理规划轨道交通线路,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合作。
新建铁路贵阳至广州线贺州至广州段调整工程补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新建铁路贵阳至广州线贺州至广州段调整工程补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中铁第四勘探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甲级国环评证甲字第2605号2010年7月武汉目录新建铁路贵阳至广州线贺州至广州段调整工程线路走向平面示用意1 项目背景2 工程概况3 主要环境影响4 环境保护办法5 初步评价结论6 公众意见征集说明新建铁路贵阳至广州线贺州至广州段调整工程线路走向平面示用意1项目背景贵广铁路是《中长期铁路网计划(2008年调整)》中西南至华南新通道乐山~贵阳~广州线的一部份,也是连接西南、华南的最便捷通道,可大大缩短两地域间的时空距离,在路网中占有重腹地位。
2008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以环审[2008]258号《关于新建铁路贵阳至广州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对贵广线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了批复,2008年12月23日,贵广铁路动工建设。
2009年12月,铁道部向国家进展改革委报送了《调整可研上报函》,提出将贵广铁路功能定位调整为客运专线铁路,调整部份设计参数,取消原设计的货运设施,并将全线正线轨道结构由有砟轨道改成无砟轨道。
由于《调整可研报告》涉及贵广铁路功能定位和主要技术标准的重大调整,针对《调整可研上报函》提出的调整内容,对贵广铁路功能定位调整的必要性、速度目标值和部份设计参数、轨道结构类型等进行了简要分析。
本次按照调整后可研于2010年7月编制完成《新建铁路贵阳至广州线贺州至广州段调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2 工程概况原环评方案工程概述2.1.1 评价范围本次评价范围为贵广铁路贺州(不含)至广州(CK567+200~CK806+300)正线总长261.219km,和广州枢纽配套工程设计用地及其环境影响直接涉及的区域。
2.1.2 设计年度及运量设计年度为:近期2022年,远期2032年。
客货列车对数如下表。
表2-1 客货列车对数表2.1.3 主要技术标准铁路品级:Ⅰ级。
正线数量:双线,其中新肇庆站(含)至三眼桥(含)为四线。
2024年贵州省轨道交通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贵州省轨道交通市场发展现状1. 引言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贵州省轨道交通市场的发展正逐渐成为热点话题。
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环保、便捷的交通方式,对缓解交通拥堵、改善出行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贵州省轨道交通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发展的趋势。
2. 贵州省轨道交通建设概况贵州省目前已有多条轨道交通线路在规划和建设中。
其中,贵阳市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计划在2022年前陆续投入运营,将有效改善贵阳市的交通出行状况。
此外,遵义市、黔东南州等地的轨道交通也在积极规划中,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开始建设。
3. 贵州省轨道交通市场竞争格局目前,贵州省轨道交通市场主要由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共同竞争组成。
国有企业在贵州省轨道交通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具有较强的实力和优势。
与此同时,民营企业不断崛起,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加快了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步伐。
4. 贵州省轨道交通市场发展的优势与挑战贵州省轨道交通市场的发展面临着一些优势和挑战。
首先,贵州省地理位置特殊,与周边省市的交通联通有一定的优势,为轨道交通市场的互联互通提供了机会。
其次,贵州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轨道交通的发展将进一步促进旅游产业的繁荣。
然而,贵州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仍然是贵州省轨道交通市场发展的主要挑战。
5. 贵州省轨道交通市场的前景展望展望未来,贵州省轨道交通市场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随着轨道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贵州省的交通出行将更加方便快捷。
同时,贵州省各级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轨道交通建设的支持力度,为轨道交通市场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6. 结论综上所述,贵州省轨道交通市场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市场竞争的双重推动下,贵州省轨道交通市场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然而,仍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监管等,以推动贵州省轨道交通市场的健康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贵安新区西...
编号:____________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试行)项目名称:贵安新区西南粮食城配套路网工程、黔中大道(三期)、花溪大学城平安大道、花溪大学城博士路、人才路(西段)路面工程拌合站建设单位:中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盖章)编制日期:2017年12月21日环境保护部制水稳拌合料。
沥青拌合料是一种复合材料,主要由沥青、骨料(石料、砂料)、矿粉组成,主要用于城市及城镇道路路面的铺设。
水稳拌合料是水泥稳定碎石层的简称,即采用水泥固结级配碎石,通过配料、搅拌完成。
表1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序号名称单位规模备注1用地面积m2339002总建筑面积m28098①沥青搅拌站建筑面积m24375沥青拌合料站②水稳搅拌站建筑面积m2240水稳拌合料站③附属用房m23483项目职工生活、住宿、就餐、办公、厕所、配电房、地磅房、工具库房、会议室等3绿化m214804项目总投资万元12005劳动定员人606沥青搅拌站年工作时间天300日工作8h 7水稳搅拌站年工作时间天300日工作8h表2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工程分类工程名称项目组成主体工程沥青搅拌站建设SG5000型沥青拌合料搅拌站生产线一条,封闭式钢结构,占地面积6402m2,建筑面积4375m2,内设LNG供气设施(50m3储气罐、卸车气化器、气化集气撬、燃气调压撬)、沥青主拌合楼、操作室、矿粉罐、空压机房、柴油罐、沥青保温罐、导热油炉、干燥筒、储气罐空压机、沥青卸油池等水稳搅拌站建设水稳拌合料搅拌站生产线一条,封闭式钢结构,占地面积2035m2,建筑面积240m2,内设配料器、水箱、主拌合楼、水泥罐(3个,每个100t)、皮带机、成品料库辅助工程办公室板房结构办公楼4栋(办公楼1~办公楼4),2F,总占地面积578m2,总建筑面积1818m2宿舍板房结构宿舍楼5栋(宿舍楼1~宿舍楼5),2F,总占地面积789m2,总建筑面积1578m2,宿舍楼5二层设置1健身房,建筑面积40m2配电房板房建构,1F,建筑面积24m2变电室板房建构,1F,建筑面积42m2厨房厨房2个,施工人员厨房1个,板房建构,1F,建筑面积80m2,管理人员厨房1个,板房建构,1F,建筑面积50m2,每个厨房设置2个灶头餐厅施工人员厨房南侧配套1个小餐厅,板房建构,1F,建筑面积25m2;管理人厨房东侧设置1餐厅,板房建构,1F,建筑面积70m2,西侧设置1小餐厅,板房建构,1F,建筑面积40m2会议室、会客室施工人员厨房与小餐厅之间设置1会客室,板房建构,1F,建筑面积70m2;管理人员厨房小餐厅西侧设置1会客室,板房建构,1F,建筑面积40m2洗澡间宿舍楼4北西侧设置1洗澡间,砖混结构,1F,建筑面积46m2卫生间洗澡间西侧设置1男卫生间,砖混结构,1F,建筑面积70m2;男卫生间西侧设置1女卫生间,砖混结构,1F,建筑面积44m2工具库房施工人员厨房小餐厅南侧设置1工具库房,板房建构,1F,建筑面积7.5m2晾衣间卫生间北侧设置男晾衣间1个、女晾衣间1个运动场所办公楼3及宿舍楼5之间设置篮球场1个,羽毛球场2个门卫室1个,板房建构,1F,建筑面积13.5m2料仓1~10号料仓10个,占地面积9000m2,混凝土硬化地面,设计为全封闭式钢架结构堆,用于堆机制砂、碎石地磅房自动化地磅装置1套洗车场面积100m2,混凝土硬化地面硬化对场区内除绿化、建筑占地外区域进行混凝土路面硬化,总硬化面积14695m2环保工程公用环保工程化粪池1个,容积20m3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系统1个(0.5m3/h),应急事故池1个(容积30m3)隔油池2个,管理人员厨房及施工人员厨房各设置1个,0.5m3/个车辆轮胎清洗沉淀池1个,容积30m3格栅池1个,洗澡间设置格栅池1个,容积0.5m3垃圾收集箱1个,场内安置垃圾收集箱1个危废暂存间工具库房设置危废暂存间1个,建筑面积2m2,按照GB18597-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及环保部公告2013年第36号文要求进行管理和贮存(分类贮存、分类管理),并定期交有资质单位回收利用,不外排沥青搅拌站矿粉罐布袋式除尘器1套,除尘效率≥99.6%,排气筒离地面15m高搅拌主机重力沉降+布袋除尘+活性炭净化器吸附处理系统1套,除尘效率≥99.8%,活性炭吸附效率≥99%,排气筒离地面15m高柴油罐油气回收装处理置1套,回收处理率≥95%,排气口高度4m沉淀池1个,容积3m3水稳搅拌站水泥罐布袋式除尘器3套,除尘效率≥99.6%,排气筒离地面15m高搅拌主机布袋除尘器1套,除尘效率≥99.6%,排气筒离地面15m高沉淀池1个,容积2m3⑶施工概况项目施工现场设置临时施工营地1个,施工人员生活采用清洁能源-电源,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截留沉淀后利用吸粪车运至龙山污水处理厂处理。
新建铁路贵阳枢纽白云之龙里北联络线环境影响报告书
新建铁路贵阳枢纽白云至龙里北联络线环境影响报告书
6、站场 本段线路共设有 5 个车站。其中客运站 1 个,贵阳东;中间站 4 个,白云、 龙洞堡、小碧、龙里北。 7、电气化 采用单相工频 25kV 交流制,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利用渝黔线拟建 白云北牵引变电所,新建小碧牵引变电所,新建贵阳东、龙里北分区所,牵引 变压器推荐采用 220kV 三相 Vv 牵引变压器。接触网悬挂类型采用全补偿简单 链形悬挂。 8、通信信号 本工程利用贵阳枢纽既有贵阳、贵阳北通信站。 传输网根据贵阳铁路枢纽的地理位置,结合长昆线、成贵线、渝黔线、贵 广线通信网的构成方式,考虑预留组建贵阳枢纽骨干 SDH10Gb/s 传输环网的条 件。接入网利用贵阳北通信站设 OLT,车站、综合工区、牵引变电所亭等处设接 入网(ONU)设备。电话交换网利用贵阳北程控交换机,新增地区自动电话用 户接入贵阳北程控电话交换网。 铁路专用通信系统:全线新设 GSM-R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提供调度通信、 车次号校核、调度命令、施工维护、救援抢险和列尾等语音和数传业务。贵阳 新设 BSC 设备,接入成都 GSM-R 核心网节点。全线信号按单层覆盖方式考虑, 沿线新设基站、光纤直放站和 LCX。新设基站接入贵阳 BSC。动车组、机车、 轨道车安装机车综合通信设备(CIR),相关移动人员配备 GSM-R 手持台。 9、综合维修 贵阳环线规划设置 2 处综合车间,其中本次实施的白云~龙里北联络线在 贵阳东设 1 处综合车间,贵阳至开阳线固定设施的养护工作也由贵阳东综合车 间承担。贵阳东综合车间设大型养路机械停放线(有效长 250m)1 条、轨道车 辆停放线(有效长 120m)2 条。设置配件材料库、轨道车棚、梯车库、车间综 合楼等生产设施。配备轨道车、确认车、线路养护巡检等设备。 10、机务 贵阳机务段、贵阳派驻机车折返段维持既有,规模和设施不变。本线充分 利用既有或其他项目中的机务设施,无需新建。 11、车辆 本线开行列车全部为动车组,不涉及普通客车及货车车辆设备。根据行车 资料和工作量计算,本线不设动车组设备,本线动车组的运用、检查工作由贵 阳北动车运用所承担。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4.12.31•【文号】环办[2014]117号•【施行日期】2014.12.3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影响评价正文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办[2014]11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辽河保护区管理局:为指导地方做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强化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环评对项目环评的约束指导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必须纳入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或线位规划,规划环评应由环境保护部召集审查,规划环评审查结论和意见作为相关项目环评受理审批的依据,规划及规划环评确定的原则和要求必须在项目环评中得到体现和落实。
凡涉及线路长度、车站数量、线路基本走向、敷设方式、建设时序等重大变化调整,按规定需修编或调整规划的,应重新依法开展规划环评,并按上述程序完成审查。
二、充分发挥环评优化项目选址选线方案的作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选址选线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应当与规划环评审查结论和意见一致,尽量选择沿城市既有交通干线或规划交通干线敷设,与已有敏感建筑物之间设置足够的防护距离。
线路穿越城市建成区和人口集中居住区域时,应当采用地下线敷设方式;穿越城市建成区以外非环境敏感区,可采用高架线或地面线的敷设方式。
三、强化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对已有的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声环境敏感目标实施有效保护,重点路段还要考虑未来规划建议的噪声敏感建筑与线路的位置关系是否合理。
采取综合措施降低噪声污染,包括噪声源强控制、传播途径阻隔及受声点防护等,涉及环保拆迁和建筑物使用功能置换措施时必须落实相应责任主体、资金来源和进度安排。
对预测超标的敏感路段优先采取声屏障措施,以高架、地面形式穿越规划建成区以外路段应预留安装声屏障条件。
贵阳至平塘高速公路环评报告
贵阳至平塘高速公路环评报告一、项目概况二、环境影响评价结论通过对该项目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得出以下结论:1.该项目的建设将会对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建设过程中的土地占用、采砂开矿等活动将会对土地资源造成一定的破坏。
同时,土地开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土壤侵蚀等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2.该项目将会对周边水体和水域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建设过程中的土地平整和河道桥梁的建设会导致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对周边水域生态系统产生破坏。
同时,公路建设过程中可能会破坏地下水资源,影响周边农田的灌溉供水。
3.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噪音、震动和扬尘等污染将会对周边居民和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公路建设过程中的机械运行声音、爆破声和车辆行驶噪音等将会对周边居民的生活产生干扰,同时也会对周边的动植物和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压力。
4.高速公路的开通将会增加车辆的通行量,对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车辆尾气排放污染物将会对周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对周边的植被和生态系统也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环境保护对策为了减轻该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我们提出以下环境保护对策:1.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环保法规,对土地占用和开发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减少土地破坏程度。
2.采取合理的土壤保护措施,包括草皮覆盖、植树造林等,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风险。
3.建立并执行严格的工地环境保护措施,控制噪音、震动和扬尘等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对周边居民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4.推广清洁能源汽车,减少尾气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同时,加强沿线的空气质量监测,及时掌握环境污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5.加强对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通过植树造林、湿地保护等措施,减轻公路的影响,维护生态平衡。
四、总结贵阳至平塘高速公路的建设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然而,在建设过程中,也需要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减轻对土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的环境影响评价与对策
城市轨道交通的环境影响评价与对策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轨道交通在提供便捷出行的其环境影响问题也逐渐显现,涉及能耗、排放、生态破坏等多个方面。
评价这种影响并提出合理对策,既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也能推动可持续发展。
能源消耗与温室气体排放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能源消耗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尤其是在电力驱动的情况下,若电源主要依赖非可再生能源,便会导致较高的温室气体排放。
因此,在设计轨道交通时,需要对能源的使用效率进行严格评估。
实施清洁能源转型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措施。
当前,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将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引入轨道交通系统。
通过建设光伏发电系统,将实时电力生产与轨道交通相结合,形成低碳出行新模式,这不仅能有效降低排放,也对提升公众环保意识有积极作用。
土地使用与生态环境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尤其是在城市密集的地区。
这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干扰,导致生物栖息环境的破坏。
在城市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土地使用及其对生态的影响,进行科学评估和合理布局。
实例显示,结合生态保护理念的轨道交通项目在设计时,采取了如“绿色走廊”计划,通过植树绿化和恢复生态,降低了轨道交通对原有自然环境的冲击。
这种方式不仅恢复了局部生态环境,也为市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噪声污染监测与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不容小觑。
这不仅影响沿线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对生态环境产生长远的负面影响。
噪声管理策略需要从设计阶段开始,采用诸如降噪轨道材料和声屏障等技术手段,有效降低噪声传播。
开展噪声监测和评估工作也至关重要。
借助先进的监测设备与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实时跟踪轨道交通产生的噪声水平,并进行科学调整。
这种管理方式不仅有助于降低噪声污染,还促进了智能城市的建设。
水资源的合理使用与保护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过程中,水资源的使用与管理同样面临挑战。
项目建设需要大量用水,同时可能还会对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污染。
地铁轻轨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2)
地铁轻轨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城市轨道交通不仅在城市客运交通中发挥了骨干作用,而且对于引导城市规划建设,促进土地开发利用,带动房地产经济发展,其优势显著。
然而,轨道交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尤其是轨道交通在施工期和运营期所产生的噪声和振动影响,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对于地面或高架线路,噪声对环境影响最为突出;而对于地下线路,其振动影响是首要的环境问题。
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中,声环境影响评价和振动环境影响评价通常作为评价重点被列为专题,它是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针对声环境影响和振动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开展声环境影响和振动环境影响专题评价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特别需要注意。
1 环境保护目标的充分性对于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应进行充分的调查,应从敏感保护目标的类型、功能、时间、区域、分布及特点等方面,做到内容全面、调查充分。
1) 类型教学单位、医疗单位、重要科研单位、幼儿园、疗养院、养老院、居民住宅,以及世界文化遗产、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性建筑均视为环境保护目标。
2) 功能同一环境保护目标包含多个环境敏感点。
环境敏感点是指轨道两侧评价范围内的学校教室、学生宿舍、医院病房、疗养院和敬老院住房以及居民住宅等。
3) 时间环境保护目标不仅包括既有的建筑,而且拆迁后暴露出来的,需要重新规划且尚未实现规划的未来的环境保护目标,均应列为环境保护目标。
4) 区域环境保护目标不仅包括建成区的既有建筑,而且对于未建成区,应结合城市规划,对已经获得规划部门审批,在建、筹建以及待建的建筑,均应作为保护目标,列入环境影响评价的范畴。
一般情况下,当轨道交通开通运营后,发生环境投诉的往往是在轨道交通开通前建成,而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又未被列入评价范畴的保护目标。
5) 分布声环境影响和振动环境影响的评价范围根据评价等级而确定。
评价范围内的声环境保护目标分为受列车噪声影响和风亭、冷却塔噪声影响两类。
受列车噪声影响的保护目标一般分布在高架线和地面线尤其是区间线路两侧,或出入段线两侧及车辆段或停车场周围;而受风亭、冷却塔噪声影响的保护目标一般分布在地下线路车站周围。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重大变动环境影响评价管理
t r a l nd a l o c a l l e v e l s .S o me g u i d i n g p i r n c i p l e s a r e p r o p o s e d t o i mp r o v e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ma n a g e me n t i n u r b n a r a i l t r a n s i t p r o j e c t s . Ke y w o r d s : u ba r n r i a l r t a n s i t :ma j o r c h ng a e s ;e n v i r o n me n t l a i mp a c t a s s e s s me n t
中图分 类号 : U 2 3 1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1 6 7 2— 6 0 7 3 ( 2 0 1 7 ) O l 0 0 4 9— 0 5
En v i r o n me n t a l I m pa c t As s e s s me n t a nd Ma na g e me n t o f
( A p p r a i s a l C e n t e r f o r E n v i r o n me n t& E n g i n e e i r n g Mi n i s t r y o f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B e i j i n g 1 0 0 0 1 2 )
都市快轨交通 ・ 第3 O卷 第 1 期 2 0 1 7年 2月
#糌 礅
《 学术探讨 . . 1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6 0 7 3 . 2 0 1 7 . O 1 . O 1 1
贵州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2018年本)》的通知
贵州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2018年本)》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环境保护厅•【公布日期】2018.06.19•【字号】•【施行日期】2018.06.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影响评价正文贵州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2018年本)》的通知各市(州)环境保护局、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贵安新区环境保护局,仁怀市、威宁县环境保护局:一、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环评审批简政放权,科学规范环评审批行为,提高审批效率和环境管理效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保护部公告》(2015年第17号以及2017年第44号),经省政府同意,调整制定了《省级环保部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2018年本)(以下简称《2018年本》),现予以公布。
二、对涉及跨市(州)的公路、水库、水电站、输油(气)管网、独立公(铁)路桥梁、独立隧道等建设项目环评文件,除环境影响报告表外,均由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
三、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由建设单位自行网上备案并公开相关信息。
四、其他未列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可能产生较大环境影响或环境风险的新兴产业项目,由省级环保部门确定其环评分类及审批权限,并报生态环境部备案。
五、除生态环境部和省环境保护厅审批的建设项目以及涉密建设项目外,其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和除辐射类外的所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均由市(州)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审批。
辐射类的建设项目,严格按照本通知执行。
六、坚持战略环评先行,规划环评优先的原则,实施“三线一单”的管控要求,对高质量完成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内建设项目,其环评内容可根据规划环评结论和审查意见予以简化。
七、贵安新区、省直管县(市)同时享有市(州)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权限。
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2017年9月修订目录1、建设项目概况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4、环境影响评价初步结论5、联系方式及公众意见征集说明1 建设项目概况1.1 调整环评的原因某某市轨道交通1 号线一期工程起于城西的临安镇,止于城东的三环路站,线路全长约21km,设车站20座,其中高架站5座,地下车站15座,设置停车场及车辆综合基地各1处,主变电所2处。
2008年,某某集团有限公司以《某某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2007年10月版)为依据,编制完成了《某某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008年2月,原国家环保总局于以环审[2008]65号文批复了一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在后续的工程设计、施工阶段,1号线一期工程结合地方城市道路规划,考虑实际的施工难度等因素,对停车场、车辆综合基地、供电方式、海宴路主变电站、局部线位、车站站位等进行了局部优化调整。
重点调整内容为:●受电方式调整:由原环评采用第三轨受流方式调整为采用DC1500V 架空接触网受电方式;●石路头停车场位置调整:由于城西临安地区道路规划及用地规划发生了调整,使得石路头停车场位置由原环评的位置向北移动了约700米;●天童庄车辆综合基地布局调整:出入段线因1号线二期的引入进行了调整,并将试车线调整到环境不敏感的南侧;●地下线线位及车站位置调整:地下线线路除福庆北路~东环南路站区间最大偏移量达56米外,其余地下线路仅局部微调,相应车站位置、风亭等局部有调整;●高架线线位及车站位置调整:由于石路头停车场位置,结合城市道路的建设,引起高架线线位及车站位置微调,但车站数量不变;●主变位置调整:原环评海宴路主变调整到樱花公园主变。
由于工程局部调整,将可能引起噪声、振动、电磁等对环境影响的变化,以及环保措施的局部调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该项目需要进行工程调整补充环评,为此,某某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委托某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某某)开展某某市轨道交通 1 号线一期工程调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议书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议书尊敬的领导:我公司针对当前城市交通压力大、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经过调研和分析,特此向贵市政府提交一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议书,以解决这一现状并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问题陈述当前城市交通问题突出,道路拥挤,交通拥堵,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不便。
同时,车辆尾气排放导致空气污染严重,不仅危害了居民的健康,也对环境造成了长期的损害。
因此,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减少环境污染,成为了当务之急。
二、项目介绍我们计划在贵市建设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覆盖主要的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提升城市的交通效率和环境质量。
1.线路规划我们建议设计一条由北向南的主干线,从市区出发,途经贵州大学、市政府、商业街等重要节点,并最终连接贵州新区。
同时,在主干线上设置多个支线,以满足区域的交通需求。
2.标准建设我们将采用国际先进的轨道交通标准,包括轨道、车辆、信号控制等一系列设施。
同时,为了确保乘客的出行安全和乘坐舒适度,我们将配置自动安全门、空调等设施,并设置无障碍通道,方便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的乘坐。
三、项目优势1.解决交通问题轨道交通可以大大减少交通拥堵,缩短人们的出行时间,提高城市交通效率。
同时,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也将减少道路交通的压力,改善市区的交通秩序。
2.减少环境污染轨道交通是清洁的交通方式,与传统汽车相比,它几乎不会产生尾气排放,可以大大减少空气污染。
其对环境的友好性将有利于保护贵市的生态环境。
3.提升城市形象四、项目实施计划1.规划与设计阶段确定轨道交通线路的走向和站点,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同时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确保项目的可行性。
2.建设和运营阶段五、投资和收益预测本项目建设预计投资约10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轨道线路建设、车辆购置、设备安装等费用。
根据相关的市场调研数据,预计在建成后的运营初期,每年将有超过100万乘客使用轨道交通,同时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铁路建设项目环评报告
铁路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一、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铁路交通作为一种高效、环保、安全的交通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为确保铁路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进步,进行铁路建设项目环境评价是必不可少的。
本报告旨在全面、客观地评估铁路建设项目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改进建议。
二、项目概况本项目为某条新建铁路线路的建设,线路起点为XX城市,终点为XX城市,全长XXX公里。
项目计划采用XX方式进行铺设,预计工期为XX年。
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提高交通效率,满足人民群众对于出行的需求,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环境评价方法为确保环境评价的科学性和可信度,本次环境评价采用了XXX方法,该方法是国内外广泛应用的环境评价方法之一。
通过对项目的整体布局和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评估,确定项目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管理措施。
四、环境影响评价结果通过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估,得出以下环境影响评价结果:1. 大气环境影响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包括施工机械的尾气排放和露天爆破产生的颗粒物等。
但通过合理的施工管理和排放控制措施,可将对大气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2. 水环境影响铁路建设项目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产生一些废水排放,如材料清洗废水、车辆冲洗废水等。
为减少这些废水对水环境的影响,项目将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并采用可行的水资源回收措施。
3. 土壤环境影响铁路线路的修建需要进行大量的土方开挖和填方工程,可能导致土壤质量的变化。
为减少对土壤环境的不利影响,本项目将采用适当的土壤保护措施,如土壤覆盖、植被恢复等。
4. 噪声影响铁路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噪声污染。
为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项目将采取隔声、隔振等技术措施,同时调整列车运行时刻表,减少夜间列车运行对居民休息的影响。
五、环境管理措施针对以上评价结果,本报告提出以下环境管理措施:1. 施工过程管理严格控制施工机械的排放标准,合理优化施工方案,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阳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环评证:甲字第3210号二○○九年三月成都1 总论1.1 规划名称及项目背景规划名称:《贵阳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0~2020)》规划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贵阳市是贵州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东部,下辖一市三县,总面积8034km2,规划城区约495 km2,现状全市总人口达到355.14万人,城区人口161万人,是西南地区交通枢纽和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贵阳市机动化发展迅速,2006年,机动车拥有突破27万辆,比2000年增长近3倍,给城市交通系统带来很大压力。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居民收入增加,交通机动化水平不断提高,机动车的比重大幅度增加,不但造成交通拥堵,还将导致资源、能源短缺,对环境造成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于用地资源十分紧张的山地城市,城市建设发展用地的不足将成为贵阳城市交通发展的瓶颈。
按照国务院46号文件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见的通知,同时进一步贯彻贵州省近年提出的“生态文明城市”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的交通方式,不但可以有效地实现对城市用地开发的引导和控制、满足较长距离快速出行,还可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增加城市应对不良气候等部分突发情况的应变保障措施。
基于以上背景,贵阳市建设局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贵阳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08年贵阳市政府以筑府通【2008】10号文件批复通过。
该规划线网由4条线路构成,线网规模约为139.3公里,设置车站72座,其中换乘站8座。
随后,贵阳市建设局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9年3月编制完成《贵阳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0-2020)》,该规划对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时机及建设安排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贵阳市2010~2020年的近期轨道交通建设任务:1号线、2号线(一期)工程,总长度55.95km,其中,地下线长34.41公里,占61.5%,地面及高架线长21.88公里,占38.5%。
车站共35座,其中高架站共18座,地下站为17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贵阳市建设局于2008年4月委托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对《贵阳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0-2020)》(以下简称“建设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要求编制《贵阳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
环评编制单位在规划编制初期已经介入规划工作,并同相关编制部门保持沟通,从相关部门收集现有资料,现场进行充分调查,根据国家环保法规和标准以及规划环评导则编制了本环境影响报告书。
1.2 规划环评目的和评价原则1.2.1 评价目的通过本次评价工作,分析建设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各专项规划的协调性和相容性,分析本规划实施的环境资源承载能力,以及规划的外部环境制约因素,对规划的总体布局、建设规模、实施方案进行环境优化,确保轨道交通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识别本规划可能涉及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规划实施后可能产生的不良环境影响和应采取的对策措施,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规划的可行性,为今后规划实施中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出指导性的意见,为决策提供依据。
明确轨道交通建设的主要环境问题,为规划实施阶段的项目环评提供技术指南,协调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的目的。
1.2.2 评价原则(1)科学、客观、公正原则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必须科学、客观、公正,综合考虑规划实施后对社会经济、各种环境要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轨道交通与其他城市公共交通比较总体上属于清洁环保的交通方式。
(2)整体性、一致性原则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当把与该规划相关的城市发展战略、政策、规划做整体性考虑。
轨道交通规划环评主要是考虑贵阳市提出的生态文明城市规划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体现轨道交通在改善地面交通、降低燃油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方面的优势,同时通过优化选线和工程措施将轨道交通在振动、电磁、水环境等方面的影响降至最低。
(3)公众参与原则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利益和主张。
同时根据规划不同阶段的情况确定具体的公众参与的方式。
近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线路中已经进行预可行性研究工作,线路走向和车站分布明确,因此除咨询相关职能部门外,还分采取网络、报纸、公众座谈会和现场发放表格的形式开展公众参与工作。
(4)早期介入原则,在规划编制的初期介入,并将对环境的考虑充分融入到规划中去;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在规划编制初期即已介入并保持与规划编制部门的充分沟通。
1.3 编制依据1.3.1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7)《交通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令2003年第5号;(8)《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国务院文件国发[2000]38号;(9)《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2004修正)》(2004年5月28日起实施);(10)《贵州省绿化条例》(1996年5月29日起实施);(11)《贵州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修正案》(1999年9月25日起实施);(12)《贵州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2005年3月1日起施行。
)(13)《贵州省森林条例》(2000年3月24日起施行);(14)《贵州省林地管理条例》(2004年1月1日起施行);(15)《贵州省土地管理条例》(2001年1月1日起施行);(16)《贵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1997年3月27日);(17)《贵阳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02年4月20日施行);(18)《贵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修正)》(2004年7月1日施行);(19)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地面水域水环境功能划类规定》的通知(黔府发[1994]22号);(20)关于印发《贵阳市地面水域水环境功能划类规定》的通知(筑府发[1996]37号);1.3.2 相关规划(1)《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2)《贵阳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1~2020)》;(3)《贵阳市城镇体系规划(2004~2020)》;(4)贵阳市各片区分区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5)《贵阳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6)《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7)《贵阳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8)《贵阳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08~2020)》;(9)《贵阳市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建设总体规划》;(10)《贵阳市南明河流域(城区段)排水系统规划(2006-2020)》;1.3.3 采用的评价技术导则和环境标准1、采用的评价技术导则(1)HJ/T2.1~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2)HJ/T2.4-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3)HJ/T2.3-19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4)HJ/T19-199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5)HJ/T130-200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6)HJ/T10—1996《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7)HJ/T 24-1998《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评价技术规范》;(8)GB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
2、采用的环境标准(1)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GB3096-19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3)CJ3082-1999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4)GB10070-88 《城市区域振动环境标准》;(5)GB12348-1990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6)GB12523-1990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1.4 项目有关文件、资料(1)贵阳市建设局“关于委托开展‘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委托书;(2)《贵阳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3)《贵阳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0-2020)》;(4)《贵阳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间报告)2008.7 (5)《贵阳市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间报告)2008.72 评价总体设计2.1 评价范围1、总体评价范围建设规划范围以《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范围作为轨道建设规划的重点范围,即包括中心城区、金阳片区、白云片区、三桥马王庙片区、小河片区、二戈寨片区、花溪片区、新添片区、龙洞堡片区,规划面积约495km2。
同时,将城市远景发展研究范围拓展至贵阳市域。
根据建设规划,本次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贵阳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中的1号线、2号线(一期),线路总长55.95km。
2、各环境要素评价范围环境噪声影响评价范围为地上轨道线路两侧各200m距离范围。
环境振动影响评价范围为轨道线两侧各60m距离范围。
生态影响评价范围为线路周边200m范围。
电磁影响评价范围为距线路外轨中心线50m以内。
2.2 评价年限现状分析年:2010年预测分析年:2010年~2020年2.3 评价重点考虑到贵阳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在评价范围内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为:(1)评价和分析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提出的规划目标以及规划的合理性;分析建设规划和上层位及同层位规划的相容性、协调性。
(2)实施本规划对环境资源,特别是对土地资源利用方式的合理性分析。
(3)预测分析贵阳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对城市环境污染控制、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并提出规划控制要求和缓解措施,结合轨道交通环境影响特点,分析规划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4)提出规划调整建议,并对本规划包含的具体建设项目提出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要求和建议。
2.4 评价因子(1)地表水影响评价因子:石油类、NH3-N、BOD5、CODcr;(2)噪声影响评价因子:等效连续A声级Leq(A);(3)振动影响评价因子:VL Z10(4)生态影响评价因子:线路与生态敏感区的临近度、线路与生态敏感区交界面的长度及线路周边200m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森林公园、文物古迹、生态景观。
(5)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因子:主要为环境资源承载力分析,包括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节省城市土地面积和能源,节省市民出行时间,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的环境效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