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_当代中国的精神文化基因
传统文化如何成为现代社会的精神力量
传统文化如何成为现代社会的精神力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宝贵的财富,它承载着民族的文化积淀、历史记忆和智慧成果。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逐渐成为一种精神力量,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正能量。
本文将探讨传统文化如何成为现代社会的精神力量,并分析其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的精神基因,反映了民族的特色和优秀品质。
无论是中华文明的儒家思想、道家智慧,还是西方文明的古希腊哲学、罗马法制,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通过各种形式的传承和弘扬,激发了人们对于民族精神的认同和自豪感,增强了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传统文化传递社会价值观传统文化传递了一系列的社会价值观,如孝顺、礼貌、宽容、诚信等。
这些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孝顺的思想和道德规范在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尊贵的品质,通过传承和弘扬,使得人们将家庭放在第一位,并增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另外,传统文化中的宽容和诚信也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品质,它们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传统文化促进社会认同感在当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个体的认同感愈发重要。
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共同的文化认同,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归属感。
例如,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哲学基础。
通过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引发了人们对中国道统的认同感,加强了个体和社会之间的联系。
四、传统文化激发创新与创造力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智慧结晶和创造成果,蕴含着丰富的创新元素。
在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正通过创新的方式为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例如,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注重和谐与平衡的思想在当今社会得到了广泛应用,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传统文化通过激发人们的创新和创造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五、传统文化塑造社会精神风貌传统文化对于社会的塑造有着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通过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审美观念的传承,为社会赋予了独特的精神风貌。
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23
-
ThankK YOU
首先,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是我 们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家之 间的竞争不仅体现在经济和科技 等硬实力方面,更体现在文化和 价值观等软实力方面。中华文化 和中国精神作为我们国家的独特 优势,是我们提升国家软实力的 重要资源。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传承中国精神,可以增 强国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提升国家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
中华文化与中国精神的时代价值
8
中华文化与中国精神的未 来发展
中华文化与中国精神的未来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在未来,我们需要更加注重中 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创新发展,让它们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发展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在未来,我们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得 以延续和发展。例如,可以通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推动传统艺术创新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 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国际传播。在全球化的时 代背景下,文化的交流与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途径。在未 来,我们需要更加注重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国际传播,让它们更好 地走向世界,增强国际影响力。例如,可以通过加强国际文化交流、 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和中 国精神,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体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体现【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价值观念和智慧,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对个人修养、社会治理、企业管理和国际交往的启示。
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于其包容性、博大精深,对于当代社会仍然具有积极影响。
尤其在个人修养方面,传统文化教导人们要有礼仪、谦逊、孝顺等美德,对于社会治理和企业管理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也能够在国际交往中展现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文化交流与交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与现代社会发展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文明的进步。
【关键词】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传承、创新、个人修养、社会治理、企业管理、国际交往、互补关系。
1. 引言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精髓,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宝贵财富。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展现出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价值。
传统文化不仅是对历史的传承和继承,更是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指引和支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首先体现在文化自信和自豪上。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基,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通过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国民的文化自信心,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提高民族精神凝聚力。
传统文化也可以为当代社会提供宝贵的思想资源和文化遗产,为现代社会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还体现在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上。
传统文化强调仁爱、孝道、忠诚等传统美德,弘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通过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可以强化人们的道德观念,提高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推动社会和谐风气的形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价值,对于社会发展和个人修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发掘和弘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社会的长治久安贡献力量。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下价值的参考文献
一、介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及意义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所创造和积累的文化遗产,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诗词、书画、戏曲、民俗等。
这些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和精神追求,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不仅是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来源,也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社会的价值1. 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这些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使人们更加珍惜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保持传统文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2. 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传统美德,如仁爱、孝道、礼仪、忠诚等,这些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资源,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培育良好社会风气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3.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独特符号和品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通过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影响力,为国家对外交往提供重要的文化支持。
4. 促进民族文化的多元共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资源。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可以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和融合,促进民族文化的多元共存和共同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重要的文化支持。
5. 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启示,可以为当代社会提供宝贵的精神资源和思想指导。
通过研究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汲取传统文化的智慧,为解决当代社会面临的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思维方式、人文精神、道德规范。
我们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有着丰富的中华文化遗产。
要更好保护和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全党全社会必须共同努力的一项重大任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当代中国人必须坚守和发展的根基。
要让优秀传统美德代代传承,让中华民族始终充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复兴道路的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民族复兴,关键要看能否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核心价值观是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弘扬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
从历史中走来,我们党始终把传承文明作为自己鲜明而集中的品格和鲜明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坚定文明和谐共处理念;弘扬自强不息精神;厚植爱国情怀;培育时代新人;发挥宗教界人士作用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个方面丰富内涵。
”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滋养我们精神家园、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升中华文明程度和水平的重要源泉。
党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大量人类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要大力传承好”等重要论断;“要充分挖掘整理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在中华文明5000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汲取智慧力量,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了不竭伟力。
我们既要立足现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又要面向未来推动创新发展;还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通过传承创新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实践体系建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脉,植根于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今天,坚守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
比如,中华传统文化所强调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等所体现出来的民主意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所体现出来的爱国精神,“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所体现出来的诚信观念,等等。
像这样的传统思想和理念,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和底蕴。
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本身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
培育和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充分汲取营养,结合时代要求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树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
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
坚守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人民的坚定信念和信仰。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
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国传统精神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国传统精神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括了丰富多彩的价值观念、礼仪习俗、艺术表现形式等内容,其中中国传统精神文化更是其中的核心。
这种传统精神文化贯穿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中国传统精神文化主张崇尚和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和谐是一种重要的价值理念。
人们认为只有相互尊重,互相包容,才能够实现和谐共处。
这一传统精神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得到了广泛传承和弘扬,成为了中国人行为准则和社会规范的基石。
另外,中国传统精神文化还强调孝道。
孝敬父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条重要准则。
中国人认为,孝道是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基础,是维系社会秩序、传承家族传统的关键。
孝顺父母不仅是一种道德责任,更是一种人生观念和处世原则。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礼仪。
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视为维系社会稳定和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手段。
尊重他人、遵守礼仪、守规矩是中国人从小就被灌输的基本素质,也是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的重要体现。
中国传统精神文化还弘扬勤劳奋斗的精神。
中国人历来重视劳动,认为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取得成功,创造美好生活。
勤劳奋斗的精神是中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精神文化是源远流长的,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统文化的精神依然为人们所铭记和传承,成为中国人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
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不仅为中国人民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思维方式,也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可资学习借鉴的宝贵经验。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精神文化将继续为人们所珍视和传承,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王志东科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形成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支撑着中华民族历经五千余年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傲然屹立。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为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筑牢坚实根基。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情操、价值观念、审美品格、艺术情趣、辩证思维和科学智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矿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
”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悠久历史、灿烂文明,孕育滋养出源远流长、根深叶茂、丰富多样的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的鲜明品格,滋养了独树一帜的中国精神,陶冶了勇敢智慧的中华儿女,是中华民族自立世界民族之林,绵延不绝、郁郁葱葱、生生不息的文化之根。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在社会文化领域中具有精神感召力、社会凝聚力、价值吸引力、思想影响力等方面的文化精神力和竞争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力量源泉,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特点。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旨在通过教育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价值观和精神特质,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使其在现代社会中保持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民族的根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文化遗产,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中国古代文学、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
这些文化形式和思想观念凝结着中国古人的智慧和精神追求,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精神。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忠诚、礼仪、孝顺等价值观念,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和道德修养。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
道家思想追求“道法自然”,注重个人修养和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道家思想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强调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佛教思想教导人们超越世俗的欲望,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佛教思想强调“慈悲为怀”,关爱他人,修行自身。
中国古代文学、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都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风格,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的意义1.塑造民族身份认同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通过传承教育,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念,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坚定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
2.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忠诚、仁爱、孝顺等价值观念,通过传承教育,可以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培养文化自信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通过传承教育,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历史和独特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不被外来文化冲击所动摇。
4.培养审美情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通过传承教育,可以让学生欣赏和理解中国古代文学、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中国精神演讲稿
中国精神演讲稿引言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观众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个舞台上,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国精神的观点。
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特思想和价值观念的集合,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也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精神是一种集体意识,既是历史悠久的文化积淀,也是当代中国人共同的精神追求。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需要坚定地继承和发扬中国精神,用中国精神来塑造我们的民族风貌,引领我们的发展道路。
中国精神的核心价值观中国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等。
这些价值观贯穿了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时期,具有独特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
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崇高的道德追求和强大的凝聚力。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被视为高尚的品德,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
爱国主义鼓舞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集体主义集体主义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强调个人意志服从集体利益。
在中国社会中,个人的价值和幸福都与集体的繁荣和发展密切相关。
集体主义思想推动着社会的和谐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体现,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些价值观代表着中国社会的共同追求和期望,为社会提供了凝聚力和向心力。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传统文化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文化中的思想、道德、伦理观念,以及艺术、文学、哲学等多个领域的成就,都为中国人提供了价值追求和精神寄托。
中国精神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中国精神在当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影响力,它是中华民族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的信念和力量。
首先,中国精神是我们树立文化自信的基础。
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需要有自己的价值体系和文化认同,只有树立了文化自信,我们才能在国际社会中自信地发声,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和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包括诗歌、书画、音乐、舞蹈、戏曲、礼仪、道德、哲学、科技、农业等众多方面。
这些文化元素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和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当代社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比如说,年轻人不感兴趣、传承机制不健全、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等等。
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和发展。
首先,需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深厚的情感和文化基因,其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如中国的戏曲、舞蹈、音乐、文学、书法等等。
这些元素都充满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历史和情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
如果我们能够全面、深入地挖掘和传播这些文化元素,就能够唤起人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从而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
其次,需要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诠释。
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化,中华传统文化也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趋势。
因此,对于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进行诠释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仅仅是传承纯粹的传统文化,而是将传统文化的精华融入到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创新中秉承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并加以发扬光大,从而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向现代社会的广泛传播。
此外,需要营造能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环境。
文化环境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和发展非常重要。
我们需要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合适的文化环境,比如说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培育文化创意产业、激发文化表演创作等等,从而有效地引导年轻人热爱中华传统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得到充分发展。
最后,需要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认同和责任感。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将其传承和发展好也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使命。
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蕴含着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特征。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和发展中不断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一、内涵1. 儒家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之一就是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它强调人的修养、礼节、道德、孝道、仁爱等价值观念。
儒家思想提倡“仁者爱人”,追求道德伦理的完善和高尚,注重人际关系,传承优秀的家风和民风,强调人伦之道,提倡“仁爱”的基本理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和互助互利。
儒家思想不仅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思想基石,也是当今社会价值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道家哲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还包括了道家哲学。
道家强调“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规律,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超脱,弘扬天人合一、以极简精神指导人生。
道家哲学倡导的是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伦理观念,提倡人们顺从自然的规律,谦和而柔顺,以达到真理、和谐与永恒。
3. 儒家与道家的融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和道家哲学并非相互独立,而是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儒家思想注重人伦之道,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而道家哲学强调顺应自然、心灵宁静。
儒家强调社会伦理,注重人的社会责任,道家则强调自然伦理,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超脱。
儒家讲究礼仪和传统,注重社会秩序;道家主张无为而治,追求心灵的自由。
儒家与道家的融合使得中华传统文化更为丰富和多元。
4. 文学艺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之一就是丰富的文学艺术。
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
从《诗经》到《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无不展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学才华和智慧,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在文学作品中,古人以“诗书画”三绝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文学作品传递出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景和人文情怀。
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有哪些
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有哪些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其中,“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这一新定义,深刻表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和文化底蕴,充分体现了其在中华文化发展史和中国精神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是在历史发展和文明传承过程中形成的文化形态和精神表达,也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正是这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和精神特质,支撑着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绵延至今、不断发展。
与其他世界文明及民族文化相比,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具有持久性、不间断性和累积性。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中华民族创造的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需要我们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作为文化根脉和理论沃土,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滋养初心的丰富养分,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砥砺前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智慧,深刻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梦想和追求、特别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凝结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根基,彰显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马克思主义具有巨大真理威力和强大生命力。
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
(完整)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中国作为世界上一个有着延续五千年文明的古国,其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如今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对文化多元冲突和外来文化的入侵,探讨传统文化的血缘脉络,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对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文化安全,以及对当代人世界观、价值观的建立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当代价值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和文化元素丰富多彩,是人类文明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瑰宝,也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骄傲。
国家传统文化的发展对民族的历史性和民族性有重要影响,跟关系着国家社会文明的发展.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研究其对于现实的指导作用,对于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有着重要意义。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究竟什么是传统文化呢?顾冠华先生曾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指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过程中在一些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势、政治结构、意识形态作用下形成和传承下来并且至今仍在影响着当代文化的具有生命力的中国古代文化”;也有学者认为,传统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在经过不断地产生和淘汰的过程后,得以积淀、保存、延续下来的具有重要价值和生命活力的文化。
在我而言,传统文化主要是指世代相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思想、道德、风俗、习惯、典籍、宗教、艺术、科技、制度和思维方式等,是一个外延很广的概念,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等,其核心和灵魂是精神文化.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连续古代、现在和未来中国人的时间之流和生命之流,是中国人的精神生命” [1],也是中华民族香火永续的生命活力.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精微的内在动力,也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推动和指导几千年中国文化发展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内涵同样丰富多彩。
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与当代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与当代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是源远流长的智慧结晶,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与深刻的历史积淀。
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是中国人的优秀品格,也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基石。
在当代社会发展与文化交流的背景下,如何保持传统文化的独特性与传承其精华,以及如何与现代社会保持良好的互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关键问题。
一、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中华传统文化是包含中国古代文学、哲学、道教、佛教、儒教、民间文化、诗歌、书画等诸多方面的文化体系。
它的精神核心是中华民族所崇尚的人文主义理念,即对人性、伦理、道德、社会关系等问题的思考与探讨。
它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并倡导诚实、宽容、谨慎、克己等品德,以及重视和谐、爱国、爱家、尊老、敬师等传统美德。
传统文化对个人的性情修炼和精神追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外,传统文化还注重理性思考,强调博爱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反对一切形式的歧视与压迫,倡导普世价值观念。
这些都是现代社会所追求的品质,处处彰显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二、传统文化与当代发展的关系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的文化现代化也变得越发迫切。
然而,只有用当代的眼光重新审视传统文化,才能真正发掘其宝贵的精华所在。
传统文化与当代发展之间的关系,不是单方面的接纳与转移,而需要平衡与碰撞,需要融合与创新。
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础,现代社会需要在保持其独特性的同时,发挥其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保护传统文化是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我们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并探寻当代生活与文化的结合方式,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路径。
首先,我们应该重视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包括文化场所、历史文物的保护,以及文化活动与节庆的延续。
其次,我们应该强化传统文化的教育与普及,让更多的人愿意了解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掌握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发掘自己独特的人生价值。
最后,我们应该通过文化创意产业,让传统文化活力充沛,让传统文化更受现代人的喜爱,也让传统文化延续至今。
中华传统文化:当代中国的精神文化基因
高 尚志向、 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 以礼待人 、 厚德载物的仁爱精神 , 重人格、 尚气节的思想境界, 知行统一 、 自我完善的修养 目 , 标 顺应潮流、 不断革新的行为追求, 淳朴务实 、 勤劳节俭 的优 良品质等等 民族精神和优 良道德传统 , 都具有超越时代的魅力 。
思 想文 化 的变体链 。作 为世界 四大文 明古 国之一 , 在数 千 年 以前 , 早 中国就 以独 具 特色 的黄 河文 化 而 闻名 。
尔后 , 经过炎黄子孙长期的创造和积淀 , 传统文化逐步形成一个完整体系。 传统文化具有多元性 , 内容博大精深 , 其 相得益彰 。在传统文化体系中, 既有华夏文明作为主体 , 也有多 样的少数民族文化作为补充 ; 既有儒、 、 、 法、 、 、 、 道 墨 农、 兵 名 杂 阴阳家等祖 国母体文化 , 也融合着佛学和西学 等外国异质文化 , 属于 以儒为主与道家 、 佛家、 西学相结合 的多元文化。她的 内容非常广泛 , 涉及 自然科
一
、
传统 文化 的 特质
中华 民族是现今中国境内由华夏族演衍而来的汉族及 5 个少数 民族的总称。随着历史的进步和社会 5 的发展 , 中国境内各族 间的联系纽带愈益强化 , 民族共 同体诸要素( 同语言、 同地域 、 同经济生活 以及 共 共 共
表现于共 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 渐趋完备 。进入近代 , 面对西方资本主义殖 民势力 的侵入, 中国境 内各
一
多民族 国家发展历程相应 , 呈现 出博大、 开放、 海纳百川的特点 , 形成多元一体的格局 。她不但蕴涵着中华 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与时俱进 的创新 品质。传统文化造就了东方文明古 国, 维系了中华五千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其深厚的底蕴、丰富的内涵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精神养料和道德伦理准则。
而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我们应该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呢?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涵盖着丰富多样的内容,如诗词歌赋、书画篆刻、音乐舞蹈、戏曲杂技、饮食服饰等。
我们应该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学习和了解古人的智慧和思想,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同时,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推动其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使其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其次,我们应该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教育体系中。
教育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在学校教育中,应该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让学生们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同时,教育部门应加大对传统文化研究的支持力度,建立完善的传统文化研究机构,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传统文化研究者和传承人才。
另外,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宣传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保护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艺术作品和文化遗产,激励传统文化的传承人才。
同时,社会团体和企业也应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工作,组织各类文化活动,推动传统文化的流传和传播。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
如利用互联网平台,推广传统文化的知识和艺术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我们也可以结合当代社会的需求和审美趋势,创造新的文化产品,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总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通过学习、教育、社会参与以及科技手段的应用,我们可以在当代社会中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凝聚和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为社会发展和国家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文化基因,对于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在新时代,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增强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创新、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价值导向。
市场经济是一种“契约经济”“信用经济”,它与诚实信用的价值观存在天然的联系。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仁义礼智信”,强调“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
诚实守信的价值观有助于加强市场主体的道德修养,培育良性的市场经济契约精神。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义利观有助于遏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拜金主义,端正追求物质利益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私利化倾向。
在义利关系上,传统儒家倡导“先义后利”“见利思义”“义然后取”等价值取向。
挖掘中国传统义利观中的合理要素,在充分尊重个人正当利益的同时,主张义利统一,有利于规导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私利化倾向,有利于构建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二是中国传统文化是彰显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撑。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彰显中国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是文化强国战略的前提。
五千年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是文化血脉的延续,是建立中国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撑,不断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掘合理资源,继承传统、创新传统,将传统文化与近代文化、当代文化融通。
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开放性、融合性特质使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多元格局下保持文化自信,为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对于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
我们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中国积极向上的传统文化-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积极向上的传统文化-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其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历经千年演变,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道德、艺术等元素,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和文化基因。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更在于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指导作用。
在当代社会,传统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对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提升审美情趣、弘扬民族精神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对于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民族团结、文化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在当代的价值,以及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旨在呼吁人们重视并传承好传统文化,让中国的文化宝库更加绚烂辉煌。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会简要概述文章要讨论的主题,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会详细探讨中国积极向上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特点以及在当代的价值。
结论部分将总结传统文化的影响,讨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并展望未来发展。
通过这样的结构,我们可以全面地介绍和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价值,并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中国积极向上的传统文化,深入分析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和价值。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展示和分析,旨在引发读者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思考,促进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
同时,通过探讨传统文化的未来发展展望,希望能够激励更多人投身到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工作中,推动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蓬勃发展和传承。
2.正文2.1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传统文化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是民族认同感的重要来源。
通过传统文化,人们可以了解自己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从而建立起对自己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分析
知识文库 第10期19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分析俞 均习近平在系列讲话中,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比喻成了“精神基因”,并提出了“什么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基因”的问题,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同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联系、相结合。
通过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基因”分析,从而帮助我们更好的在当今时代大发展大变革的新时期,更好的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好的弘扬民族精神,更好的把握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更好的丰富中华民族的灵魂。
1 弘扬红船精神,传承红色基因随着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红色基因和红色精神的挖掘和重视,继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之后,我们又在新时代的背景条件之下提出了"红船精神"这个概念。
红船精神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嘉兴南湖的船上创立了中国共产党,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希望,让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的标志,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全民族的人民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最终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而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精神支撑,是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抛弃、都不能遗忘,都不能丢掉的重要的红色基因。
我们要认识到,正是这种红色基因铸造了坚毅勇敢、顽强不屈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这种红色基因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投身于祖国的建设的优秀人才,正是这种红色基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砥砺前行,不断创造新的神话,不断创造新的中国奇迹。
在新时代,我们更要把这种红船精神,把这种红色基因根植于每一个有理想、有信念、有抱负的中华儿女的心中,让这种红色基因历经时代的沧桑巨变而薪火相传,经历时代的发展变革而历久弥新,在新时代的潮流中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我们要在红船精神中体会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是怎样的决心、怎样的信念、怎样的力量,才能造就这样的精神,才能带来这样的历史巨变,才能开辟这样一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红色火焰之路,一条小船上,诞生了一个伟大的党,一条小船上,支撑起了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3月第27卷第1期陕西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 f Shaanx i Inst itute of Educatio n M a r.2011V ol.27 N o.1收稿日期:2010-09-15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A 004)作者简介:刘淑霞(1963 ),女,陕西武功人,西安文理学院政教系教授。
中华传统文化:当代中国的精神文化基因刘淑霞(西安文理学院政教系,陕西西安 710065)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文明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珍贵财富。
在中国的现代化历程中,中华传统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源泉。
中国的现代化既不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也不是对她的简单复归,而是批判的继承,是在逻辑分析和鉴别基础上的扬弃与创新。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和谐社会;现代化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98X(2011)01-0018-04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勤劳而又智慧的伟大民族。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用辛劳和汗水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以下简称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
她不但蕴涵着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基因,而且是世界新型文明的源头活水。
然而,传统文化究竟能在多元共生的全球对话背景下给中国现代化以何种影响,能为当代中国带来什么,仍是一个需要我们深刻反思的恒久而常新的重大课题。
早在上世纪90年代,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就明示国人: 如果一个民族具有优秀文化传统,而人们对之无所认识,也就无从萌生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
因此,正确认识中国文化中的优秀传统,是十分必要的。
![1]一、传统文化的特质中华民族是现今中国境内由华夏族演衍而来的汉族及55个少数民族的总称。
随着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中国境内各族间的联系纽带愈益强化,民族共同体诸要素(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渐趋完备。
进入近代,面对西方资本主义殖民势力的侵入,中国境内各族进一步强化了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整体意识,形成自觉的民族观念。
在全世界范围内, 凡遇他族而立刻有∀我中国人#之一观念浮于其脑际者,此人即中华民族一员也![2]。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创造的,被人类赋予价值和意义的,代代相传的思想文化,或思想文化的变体链。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数千年以前,中国就以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而闻名。
尔后,经过炎黄子孙长期的创造和积淀,传统文化逐步形成一个完整体系。
传统文化具有多元性,其内容博大精深,相得益彰。
在传统文化体系中,既有华夏文明作为主体,也有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作为补充;既有儒、道、墨、农、法、兵、名、杂、阴阳家等祖国母体文化,也融合着佛学和西学等外国异质文化,属于以儒为主与道家、佛家、西学相结合的多元文化。
她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个门类,其中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共同构成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其中所提倡和褒扬的高尚志向、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以礼待人、厚德载物的仁爱精神,重人格、尚气节的思想境界,知行统一、自我完善的修养目标,顺应潮流、不断革新的行为追求,淳朴务实、勤劳节俭的优良品质等等民族精神和优良道德传统,都具有超越时代的魅力。
传统文化具有普世性,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自古闻名于世,早在秦汉时代,许多异域他乡的人士就向往中原大国,纷纷来中国考察,中国的古老发明,例如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很快就传到南洋和西方。
一些欧洲国家至今把瓷器以中国!来命名。
亚洲的许多国家,如日本、朝鲜、越南等,都以不同的方式使用汉字或汉音。
中国的儒家、道家学说在海外流传广泛,中国的书法、戏剧和武术为国外许多专家和学者所关注、所向往。
亚洲和欧美出现了大批的汉学家。
与此同时,早在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也非常勇敢地、毫不犹豫地吸收外来文化因素,并加以改造。
在意识形态方面,中国接受了印度传来的佛教;在艺术方面,中国大量吸收了沿丝绸之路传来的异国音乐、舞蹈,并使之中国化。
中国的传统乐器胡琴,传统服装旗袍,其实都是外来品。
中国的敦煌壁画,不知凝注了多少异国文化的精华。
从这个角度来讲,传统文化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历程相应,呈现出博大、开放、海纳百川的特点,形成多元一体的格局。
她不但蕴涵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文化基因,而且是世界新型文明的源头活水。
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与时俱进的创新品质。
传统文化造就了东方文明古国,维系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促成了一代又一代的文明盛世。
她始终处在一个生生不息的继承与变易的发展过程中,旧的内容不断地被新的内容所补充,旧的形式不断地被新的形式所替代。
但这种替代又不是断然割裂,后者往往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创新。
有的内容和形式,到现在已经不完全适用了,但它包含的那种持久恒常的民族精神却历经时代变迁、人间沧桑,始终活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中,并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她的发展既表现出作为正统思想的超稳定性,又表现出紧扣历史脉搏,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的理论形式。
二、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
她是历史的结晶,但并不只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其中所蕴涵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既具有显现的历史性、遗传性,同时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历史、新文化提供了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一)传统文化是思想道德建设强大的精神动力。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成为中华民族的身份证和象征,是中国人之为中国人而不是美国人、日本人的唯一标志。
她经历几千年的发展与传承,已经内化为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血脉,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是中华民族族群认同感与归属感的情感纽带,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从民族精神的视角看,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
她深藏与中华民族的血液中,内在化为我们民族的精神结构。
正当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时候,加强文化自觉!的反思,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升全社会的道德与文明水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步入现代化的进程中,传统文化曾一度遭到批判与否定,尤其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传统主流文化被推翻。
表面上,我们迎来了文化多元化以及随之而来的道德多元化,但实质是主流文化的缺失导致了主流道德的缺失,在热闹异常的价值观多元化背后,实际隐藏的是主流道德失落后的混乱,人们价值选择的情感化与相对主义!。
[3]而从当今国内与国际社会的道德建设理论与实践看,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强调道德与民族文化总体的内在联系,拒绝将道德从文化母体中孤立出来!,离开文化母体,道德现象难以获得准确的解释,道德生存难以维持长久的生命力。
![4]所以,当代中国道德体系的构建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发掘民族传统文化中正面积极的价值,形成适合现代化需要的新的道德体系。
如果没有传统文化为道德建设提供的真理基础和价值基础,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就难以获得成功。
(二)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和中庸!、和而不同!等思维方法,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辩证的思维方式。
中国从尧、舜、孔子开始,就孜孜不倦地求索大同世界、天下为公的理想境界;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设想出了一幅理想社会的蓝图;和为贵、和衷共济、和气生财、和而不同等思想,为历代先贤所推崇。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华传统的天人观主要包括道家回归自然!的天人玄同!说和儒家的天人相通!说。
两种观点虽然有差异,但在儒道两家看来,天与人、天道与人道、天性与人性是相通的,是可以统一的,儒道两家都主张天人和谐。
在人际关系上,传统儒学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境界。
孔子要求他的学生要从亲情之爱扩展到人际之爱,要博爱大众。
他认为,充满博爱的大同世界应该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为了实现人际和谐,传统儒学提供了两大法宝:一是中!,二是和!。
儒家经典%中庸&对中!与和!做了这样的解释: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主张借礼制的作用来保持人际和谐。
孟子则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表达了对人际和谐的追求。
综上中华传统的和谐理念,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文化,依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
(三)传统文化的整体观能够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有益的价值取向。
客观的讲,传统文化对于市场经济确实有消极的一面,但同时也有积极的一面,如传统文化以仁为核心,把仁贯穿于义、礼、智、信中的行为规范,所包含的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倡导群体凝聚的精神,对我们建立市场经济有借鉴作用。
这里所说的义!就是公益,就是指集体、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
利!则主要指的是个人的私利。
在义利相矛盾、相冲突时,应当以义为重,甚至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这种强调整体,要求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的整体主义价值取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私利化倾向具有重要的规整意义。
[5](四)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思想为构建和谐世界提供了丰厚的思想文化资源。
传统文化主张各种文明之间应该以包容的态度开展对话与交流,只有求大同而存小异!才能达到和谐相处的目的。
传统文化把忠恕之道!作为一以贯之!的原则,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有了这种推己及人的思想,就可以实现相互理解和沟通,就可以在不同文明相互理解和妥协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避免冲突和战争的发生。
这种思想已超越时代和地域的限制,散发着持久的魅力和光辉,为和谐世界的构建提供了丰厚的思想资源。
[6]当然,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远不止上述几个方面,她和现代化建设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但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发展也有相互矛盾的一面。
在事实层面,传统文化所包含的精华与糟粕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揉合在一起的,而现代化本身也并非完美无缺,特别是在它的继续推进中,将会不断暴露出越来越多的新问题。
在走向现代化化时,不可避免地在不同程度上面临着失去精神家园的威胁,这种威胁容易使某一范围内的人们自发地形成对现代化化过程的抗拒心态。
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发展的相互矛盾将使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现代化的艰巨性。
只有在长期积淀起来的文化心理及价值观念与现代化的变迁之间建立起某种历史的和现实的联系,使传统的抑制力量转化为推动力量,方才有利于现代化的推进。
[7]三、传统文化的继承与现代革新近代以来,传统文化面临着西方文化的严峻挑战。
在中西文化的交流撞击中,传统文化暴露了它的先天不足,先进的中国人由是而踏上了学习西方、批判自我的艰辛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