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原子结构关系的初中化学重点知识点】
初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中的8种决定关系
初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中的8种决定关系
01
质子数决定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
因为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
02
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03
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04
电子能量的高低决定电子运动区域距离原子核的远近因为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越低,越远的能量越高。
05
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类别
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
<4为金属,
>或=4为非金属,
=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稀有气体元素。
06
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
<4为失电子,
>或=4为得电子,
=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稳定。
07
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合价
原子失电子后元素显正价,
得电子后元素显负价,
化合价数值=得失电子数
08
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原子失电子后为阳离子,
得电子后为阴离子,
电荷数=得失电子数。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原子的结构 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重难点有效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原子的结构【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知道不同种类原子的区别。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进行简单的计算。
3.记住两个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要点梳理】要点一、原子的构成(《原子的构成》)1.原子是由下列粒子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带正电荷)以及中子(不带电)构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
例如:普通的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
2.原子中的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原子整体是呈电中性的粒子。
3.原子内部结构揭秘—散射实验(如下图所示):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轰击金箔时,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
实验结论:(1)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所以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2)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3)金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当α粒子碰到体积很小的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
【要点诠释】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区分原子的种类,依据的是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因为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
要点二、相对原子质量1.概念: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初三原子的结构知识点
原子结构知识点归纳一、本节学习指导原子结构的知识比较复杂,因此在学习时我们要把握重点,并且多思考。
本节我们重点了解原子的组成结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意义及电子得失情况。
回想起来关于原子的知识其实层次感很强.二、知识要点1、原子的结构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颗粒我们可以把一个原子想成一个鸡蛋,原子核就是蛋黄,核外电子是蛋白,质子、中子是组成蛋黄的东西。
如果把原子比喻成操场的话,原子核就是操场中央的一只蚂蚁。
注:① 从上图可以看出来质子带的电荷正好和电子带的电荷中和,故整个原子不带电。
② 一个质子的质量与一个中子的质量相近,它们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③ 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可以说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粒子是质子和中子。
④ 在原子中存在关系: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下图中:圈内的+12就是核电荷数=质子数=12,电子层上的数字就是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总和=12=质子数。
2、原子结构示意图【重点】(1)从上图可以看到有一层、二层、三层(不同原子电子层不一样),这些是电子层,可以形象比喻成电子的“跑道”,只是这些“跑道”是一个范围罢了。
注:电子层并不真正存在,为了方便描述是人们假设出来的而已。
类似的还有:光线,磁感线等。
(2)核外电子的分布情况,从上图可以看出第一层离原子核最近,越往下的层离得越远。
离核越近,电子能量越低,运动相对较慢,离核越远运动得愉快。
注:离核越近的电子受原子核的引力越大,所以运动得相对较慢,分子势能也较低。
离核越远的电子运动速度快,所以容易失去或得到电子,可以理解为速度太大,不安全,所以最外层电子不稳定。
(3)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被分成几个电子层,每一个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不相同的。
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最外层不得超过8个电子,如果第一层是最外一层则不能超过2个。
(4)综合信息:【重点】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易失去电子带正电;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余或等于4个易得到电子带负电;稀有气体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8个,氦为2个,稀有气体又称惰性气体,最外层电子数比较稳定,不易得失电子。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常考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常考知识点总结一、原子的结构——原子弹的基石考点1 原子的构成1.成原子的粒子⒉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不显电性。
考点2 相对原子质量⒈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碳-12原子质量的1/12。
⒉表达式:Ar=其他原子的质量/(碳-12的质量×1/12)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⒊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考点3 元素⒈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⒉元素的种类决定于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⒊地壳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质量分数):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⒋生物细胞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氧、碳、氢、氮。
二、元素——宇宙大爆炸考点4 元素符号⒈元素符号: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元素。
⒉书写:⑴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O、S、C、P等。
⑵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如:Ca、Na、Mg、Zn等。
⒊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⑴表示一种元素;⑵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H:①表示氢元素②表示一个氢原子2H:表示二个氢原子,2H不能说成二个氢元素注意: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即讲种类,又讲个数。
考点5 物质组成⒈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⒉物质由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例如: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⑵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的。
⑶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⒊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考点6 元素周期表⒈元素周期表⑴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周期。
⑵周期表每一个纵行叫做一族,共有16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⒉元素周期表的意义⑴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知识的重要工具;⑵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⑶由于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越靠近的元素,性质越相似,可以启发人们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区域寻找新物质(如农药、催化剂、半导体材料等)。
初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
初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原子结构是化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解释了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的过程。
下面将介绍初中化学中与原子结构相关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元素与原子在学习原子结构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元素和原子的概念。
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纯粹物质,原子是元素的最小单位。
二、原子的组成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基本粒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质量约为1个单位质量;中子不带电荷,质量约为1个单位质量;电子带负电荷,质量极轻,约为1/1836个单位质量。
三、原子的结构原子的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云。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集中在原子核的中心,占据极小的空间;电子云则是由电子组成的,电子在原子核周围的轨道上运动。
四、原子序数和原子量原子序数是指元素中原子核中质子的数目,也是元素的标志,一般用Z表示;原子量是一个元素原子的质量,用A表示。
例如,氢的原子序数是1,原子量是1。
五、同位素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的原子。
同位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物理性质有差异。
例如,氢的同位素有氢-1、氢-2和氢-3。
六、电子排布原则电子在原子核周围的轨道上运动,按一定的规则排布。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则:1. 能级顺序原则:按照能级从低到高的顺序填充电子,能级越低越接近原子核。
2. 安培定则: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一对电子,且电子的自旋方向相反。
3. 充满轨道原则:当低能级轨道已经填满时,才能开始填充更高能级的轨道。
七、电子层和壳层电子层是指所有具有相同主能级的轨道的集合,记作n层;壳层是指电子层中所有子能级的集合。
第一层只有一个s子能级,第二层有一个s子能级和三个p子能级,以此类推。
八、离子当一个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后形成带电的粒子,称为离子。
失去电子的离子带正电,称为阳离子;获得电子的离子带负电,称为阴离子。
离子的形成使得原子变成了带电的粒子,改变了其化学性质。
九、原子结构的实验探究科学家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了原子结构。
初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详解图文
初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详解图文初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详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的科学。
在化学中,原子结构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理解物质性质和化学反应的基础。
本文将从原子的基本构成,电子排布及其能级结构,以及元素周期表的组成等方面详细介绍化学原子结构的知识点。
一、原子的基本构成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带正电荷的质子、无电荷的中子以及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集中在原子核内,而电子则绕着原子核运动。
质子是带有正电荷的基本粒子,其电荷数目与电子相等,质子的质量大约为1个质子质量单位(am),常用符号为p+。
中子是无电荷的基本粒子,其质量与质子相似,中子的质量也约为1个质子质量单位,常用符号为n。
电子是带有负电荷的基本粒子,其电荷数目与质子相等,但质量约为质子和中子的1/1836,常用符号为e-。
二、电子排布及其能级结构电子的排布遵循一定的规则,主要体现在电子的层、壳和轨道的概念上。
1. 层和壳层是指离原子核越远的区域,以K、L、M、N等字母表示。
其中K层离原子核最近,L层次之,以此类推。
壳是指由电子占据的层,每个层可以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
具体来说,K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L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M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N层最多容纳32个电子。
2. 轨道轨道是指电子在原子中运动的区域,每个层包含多个轨道。
根据轨道的形状和能级不同,可分为s轨道、p轨道、d轨道和f轨道。
s轨道为最简单的轨道,只能容纳2个电子。
p轨道则能容纳6个电子,分为px、py和pz三个方向。
d轨道能容纳10个电子,有5个不同的空间方向。
f轨道能容纳14个电子,有7个不同的空间方向。
3. 能级结构在原子中,每个层都有不同的能级。
能级越高,所含电子的能量越大。
每个能级分为多个轨道,电子按照一定的规则填充进入轨道。
兼顾电子的能量最低和电子排布的稳定性原则,电子填充原则有次序为:1s、2s、2p、3s、3p、4s、3d、4p等。
原子结构基础知识点
物质结构与性质--原子结构与性质一、 原子结构 1、原子的构成中子N原子核质子Z原子结构 决定原子呈电性电子数(Z 个) 核外电子 运动特征电子云(比喻) 小黑点的意义、小黑点密度的意义。
排布规律 → 电子层数 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 表示方法 → 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2、三个基本关系(1)数量关系: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原子中) (2)电性关系:①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②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或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③阴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或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例1]一定量的锎(98252Cf )是有用的中子源,1mg (98252Cf )每秒约放出2. 34xl99个中子,在医学上常用作治疗恶性肿瘤的中子源。
下列有关锎的说法错误的是( )A.98252Cf 原子中,中子数为154B.98252Cf 原子中,质子数为98C.98252Cf 原子中,电子数为 98D.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2 二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例2]X 和Y 属短周期元素,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 位于X 的前一周期,且最外层上只有一个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 可能是第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B .X 可能是第三周期的金属元素C .Y 可能与X 同主族D .Y 一定是金属元素 三、 相对原子质量决定 X)(A Z定义:以12C原子质量的1/12(约1.66×10-27kg)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其国际单位制(SI)单位为1,符号为1(单位1一般不写)原子质量:指原子的真实质量,也称绝对质量,是通过精密的实验测得的。
如:一个氯原子的m(35Cl)=5.81×10-26kg。
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各核素的质量与12C的质量的1/12的比值。
一种元素有几种同位素,就应有几种不同的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诸量如35Cl为34.969,37Cl为36.966。
九年级原子结构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原子结构知识点总结原子结构是化学中的基础知识,它涉及到原子的组成以及原子的性质。
本文将对九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原子结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基本概念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电子在原子核周围的能层上运动。
二、元素符号和元素符号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元素符号是表示元素的一两个字母,通常来自元素名称的拉丁文缩写,例如氢的符号是H,氧的符号是O。
三、电子结构原子的电子排列方式称为电子结构。
基本原则是:1. 电子按照能级从低到高的顺序填充。
能级按照K、L、M、N 等字母来表示,K能级最靠近原子核。
2. 每个能级最多容纳固定数量的电子,第一能级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能级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能级最多容纳18个电子。
3. 原子外层电子数目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四、原子序数和质子数原子的质子数等于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也等于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原子序数。
例如,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质子数也为8。
五、同位素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但质量数不同的原子。
同位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质量不同。
六、离子离子是具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正离子是电子数目比质子少的原子或原子团,负离子是电子数目比质子多的原子或原子团。
七、原子的平衡状态原子的平衡状态是指原子内外电子数目相等时的状态。
原子通过得电子或失电子来实现平衡。
得电子后的原子形成负离子,失电子后的原子形成正离子。
八、原子的价电子原子外层最活跃的电子称为价电子。
原子通过共享、转移或捐赠价电子来与其他原子形成化学键。
九、同位素的应用同位素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例如用于放射治疗、碳-14用于碳定年、同位素示踪等。
十、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将所有已知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并划分成周期和族。
周期数表示原子中能级最高的电子能级,族数表示原子外层电子数。
总结:九年级的原子结构知识点包括基本概念、元素符号、电子结构、原子序数和质子数、同位素、离子、原子的平衡状态、原子的价电子、同位素的应用以及元素周期表。
九年级原子的结构知识点
九年级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了解原子的结构对于我们理解化学、物理等科学领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九年级学生需要了解的原子的结构知识点。
一、原子的构成1. 电子:电子是带负电荷的基本粒子,它们围绕原子核轨道上运动。
电子的质量很小,约为质子的1/1836。
2. 质子:质子是带正电荷的基本粒子,它们位于原子核中心。
每个质子的质量约为1.67×10^-27千克。
3. 中子:中子是电中性的基本粒子,它们位于原子核中心。
每个中子的质量也约为1.67×10^-27千克,与质子的质量相近。
二、原子的电子层原子的电子以不同的轨道分布在电子层中,每个电子层可以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
1. K层:最靠近原子核的电子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
2. L层:次于K层的电子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3. M层:再次次于L层的电子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
4. N层:依次类推,最多容纳32个电子。
三、原子的核结构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1. 原子序数: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称为原子序数,用字母"Z"表示。
在没有电荷的情况下,原子是电中性的,因此电子数也等于原子序数。
2. 质量数: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总数称为质量数,用字母"A"表示。
3. 同位素: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的原子称为同位素。
同位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存在微小的质量差异。
四、原子的符号表示为了便于记录和描述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科学家采用了原子符号表示法。
1. 原子符号:原子符号由元素的化学符号和原子序数组成。
例如,氧的原子符号为O,氢的原子符号为H。
2. 原子质量:在原子符号的上方或左上方,标记元素的质量数。
例如,氯的质量数为35.5。
五、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分类的表格。
1. 元素周期:元素周期表横向的行称为周期,纵向的列称为族。
同一周期内的元素拥有相同电子层数目,而同一族内的元素拥有相似化学性质。
九年级化学原子结构
在一定范围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的比 例可以影响原子核的稳定性,过多的 质子或中子可能导致原子核不稳定。
电子云与电子排布
03
电子云的概念
电子云是用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 外空间运动所形成的概率分布的
图示。
电子云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某一 区域出现的概率,而非电子的实
际运动轨迹。
电子云图可以显示电子在原子核 外空间的分布情况,有助于理解
分子的极性与溶解性
分子的极性
根据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是否重合, 可以将分子分为极性和非极性。极性 分子具有偏向的电负性差异,而非极 性分子则没有。
溶解性
分子的溶解性受到分子极性的影响, 极性分子通常更容易在极性溶剂中溶 解,而非极性分子则更容易在非极性 溶剂中溶解。
原子结构的应用
06
元素周期表的发现与应用
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
原子的内部结构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 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带负电 荷,与质子电荷数相等但电性 相反。
原子核和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是电磁力,由于电子带负电 荷,它们被原子核的强大正电 荷所吸引。
原子的电子排布
01
02
03
04
电子在原子中的排布遵循泡利 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和
能量值。
泡利不相容原理
奥地利物理学家泡利提出,在任何 一个原子中,不可能存在两个或更 多的电子处于完全相同的量子态。
洪特规则
德国物理学家洪特提出,在激发态 原子中,电子优先以单电子形式占 据各能级,且自旋方向相同。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05
共价键的形成与类型
共价键的形成
原子间通过共享电子来形成共价键,电子云重叠使得两原子 相互吸引。
初中化学分子、原子、离子最全面的必考知识点
初中化学||分子、原子、离子最全面的必考知识点初中化学知识还是偏向于理论性的,这都是为高中的实验模块做好基础知识准备!必考知识点一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
1803年道尔顿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2)“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分子的性质(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
一般说来,气体分子间隔距离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必考知识点二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
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
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中存在带电粒子,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必考知识点三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于化学反应中可再分,构成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化学反应前后并没有变成其它原子。
相似点:(1)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2)质量、体积都非常小,彼此间均有一定间隔,处于永恒的运动中;(3)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4)都具有种类和数量的含义。
人教版初中高中化学选修二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A.镁原子由1s22s22p63s2→1s22s22p63p2时,原子释放能量,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B.外围电子排布式为5s25p1的元素位于第五周期第ⅠA族,是s区元素C.24Cr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44s2D.所有原子任一电子层的s电子云轮廓图都是球形,但球的半径大小不同答案:D【详解】A.3p轨道电子能量比3s轨道电子能量高,镁原子由1s22s22p63s2→1s22s22p63p2时,原子吸收能量,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故A错误;B.外围电子排布式为5s25p1的元素位于第五周期第ⅢA族,属于p区元素,故B错误;C. 由于3d轨道处于半充满状态时能量较低,则24Cr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54s1,故C错误;D. 所有原子任一电子层的s电子云轮廓图都是球形,能层越大,球的半径越大,故D正确;答案选D。
2.元素X、Y、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
已知Y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ns n-1np n+1,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Y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4s24p4B.Y元素在周期表的第三周期ⅥA族C.X元素所在周期中所含非金属元素最多D.Z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答案:A解析:Y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ns n-1np n+1,其中n-1=2,所以n=3,则Y是S,根据元素X、Y、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判断X是F,Z是As,据此解答。
【详解】A. Y元素是S,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3s23p4,A错误;B. Y元素是S,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ⅥA族,B正确;C. X元素是F,所在周期中元素均是非金属元素,即所含非金属元素最多,C正确;D. Z元素是As,原子序数是33,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D 正确;答案选A。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在我们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时,原子是一个关键的概念。
了解原子的结构对于理解化学、物理学以及许多其他科学领域都至关重要。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究原子的结构知识。
原子非常小,小到难以想象。
如果把一个原子放大到足球场那么大,原子核可能就只有一粒豆子那么大,而电子则像在空中飞舞的小尘埃。
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原子所属的元素种类。
比如,氢原子的原子核只有一个质子,而氧原子的原子核则有 8 个质子。
原子核虽然很小,但它的质量却占据了整个原子的绝大部分。
这是因为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相对较大。
围绕着原子核运动的是电子。
电子带有负电荷,它们以极高的速度在原子核周围的特定区域内运动。
这些区域被称为电子层或能层。
电子在不同的能层上运动,离原子核越近的能层,电子的能量越低;离原子核越远的能层,电子的能量越高。
电子的排布遵循一定的规律。
第一层最多容纳 2 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 8 个电子,第三层最多容纳 18 个电子,以此类推。
而且,电子会先填满能量较低的能层,再进入能量较高的能层。
这种电子的排布方式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不同元素的原子,其电子数量和排布方式各不相同。
这就导致了元素之间化学性质的差异。
比如,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 1 个电子,容易失去这个电子,表现出很强的金属性;而氯原子的最外层有 7 个电子,容易得到 1 个电子,表现出很强的非金属性。
当原子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实际上是它们的外层电子在相互作用。
原子的结构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材料科学中,了解原子结构有助于开发新的材料。
比如,通过控制原子的排列和结合方式,可以制造出具有特定性能的合金、半导体等材料。
在医学领域,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依赖于对原子结构和原子核反应的理解。
在能源领域,核能的利用也是基于原子核的结构和变化。
总之,原子的结构知识是现代科学的基础之一,它帮助我们理解物质的本质、性质和变化规律,为人类的科技进步和生活改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初三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
初三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一、原子的构成。
1. 原子的组成粒子。
-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氢原子除外,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没有中子)。
-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2. 粒子间的数量关系。
-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是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由于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等于质子数。
原子整体呈电中性,所以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碳 - 12)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
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电子的质量很小,约为质子质量的1/1836,可忽略不计,所以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 电子层。
- 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
- 从内到外,各电子层的名称依次为K、L、M、N、O、P、Q层等。
2. 原子结构示意图。
- 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表示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
例如钠原子(N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小圆圈表示原子核,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核电荷数)。
- 弧线表示电子层。
- 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核外有3个电子层,K层有2个电子,L层有8个电子,M层有1个电子。
三、离子。
1. 离子的形成。
- 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
- 原子失去电子后,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带正电荷,形成阳离子。
例如,钠原子(Na)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钠离子(Na⁺)。
- 原子得到电子后,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带负电荷,形成阴离子。
例如,氯原子(Cl)得到1个电子后形成氯离子(Cl⁻)。
2. 离子符号的书写。
- 离子符号的书写: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及电性。
初中原子的结构知识点
初中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原子结构常考知识点一、原子的构成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就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3.化学变化只是研究分子与原子之间的相互转化。
其余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4.原子的结构①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②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③原子里含有带电微粒,但是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它们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恰好完全中和。
④原子核中,一定有质子,但不是所有的原子核都有中子:一种氢原子,原子核中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
⑤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⑥原子中,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体积很小。
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且分层排布。
⑦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⑧一个质子的质量一个中子的质量二、原子结构示意图1、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且分层排布。
1-20号元素每个电子层上最多容纳的电子个数为2、8、8。
2、当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时(只有一个电子层时,电子数为2个),原子很难得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称为稳定结构。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都是属于8电子的稳定结构(He最外层电子数为2)3、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的原子(大多数金属元素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个的原子(大多数非金属元素原子),易得到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
4、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三、离子(重点)1.定义: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2.分类3.离子的形成如图4.离子符号的书写及意义①离子所带的电荷标在元素符号(原子团符号)的右上方,且电荷数在前,电性在后。
如果离子只带一个单位的电荷时,电荷数1省略不写。
如,阳离子:Na+、Mg2+、Al3+、NH4+;阴离子:Cl-、SO42-等。
②原子与离子可以相互转化③原子与离子之间通过得失电子而相互转化。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九年级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九年级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的结构对物质的性质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九年级学生需要了解的关于原子结构的知识点:1.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电子带负电荷,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是电荷中性的。
2. 原子核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它呈正电荷,质子数量决定了原子的元素。
3. 电子壳层电子围绕原子核以不同的能级分布,称为电子壳层。
第一层能容纳最多2个电子,第二层能容纳最多8个电子,第三层能容纳最多18个电子。
4. 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的原子序数等于其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
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特性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5. 同位素拥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不同的同种元素称为同位素。
同位素的存在使得元素具有不同的质量数。
6. 原子的质量数原子的质量数等于其质子和中子的总数。
质量数决定了原子的相对质量。
7. 原子的电子排布根据能级填充规则,电子会按照一定顺序填充到电子壳层中。
其中最外层的电子称为价电子,它们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8. 原子的离子当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时会变成带电离子。
失去电子的原子形成正离子,获得电子的原子形成负离子。
9. 原子的键合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或离子键形成化学键。
共价键是通过共享电子形成的,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间的电荷吸引力形成的。
10. 原子的核反应核反应是指原子核的变化,包括核裂变和核聚变。
核裂变是原子核分裂成较小的核片段,核聚变是原子核合并形成较大的核。
这些是九年级学生需要了解的关于原子结构的基本知识点。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组成以及不同元素之间的化学反应。
初三化学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梳理
初三化学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梳理完成了小学阶段的学习,进入紧张的初中阶段。
这篇初三化学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梳理,是查字典化学网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欢迎阅读~
易错点一原子结构中各粒子之间的关系不明确
原子是由原子核、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在原子中存在如下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每个原子只有一个原子核,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
例1 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构成原子核必不可少的粒子是质子
B.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核电荷数一定等于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
D.任何原子中的质子数都等于中子数
易错透视:对知识把握不准,不能确定原子的构成而错选A;没有想到有的氢原子没有中子而漏选B;原子、离子知识相混淆,认为核外电子数得失了,没有看清该题是关于原子的结构而错选C;认为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等于而漏选D。
解析:原子核中不一定含有中子,如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就没有中子,只有质子,即构成原子核必不可少的粒子是质子,故A正确,B错误;在同一原子中,核电荷数一定等于质子数
或核外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故C正确,D不正确。
答案:BD
查字典化学网给您带来的初三化学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梳理,希望可以更好的帮助到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原子结构关系的初中化学重点知识点】
①质子数决定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
因为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
②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③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④电子能量的高低决定电子运动区域距离原子核的远近
因为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越低,越远的能量越高。
⑤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类别
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金属,>或=4为非金属,=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稀有气体元素。
⑥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失电子,>或=4为得电子,=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稳定。
⑦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合价
原子失电子后元素显正价,得电子后元素显负价,化合价数值=得失电子数
⑧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原子失电子后为阳离子,得电子后为阴离子,电荷数=得失电子数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