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军人干政国家的军人与民主
【精编推荐】世界经济与政治
【精编推荐】世界经济与政治题号:1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最后一个拉美军人专制政权是()。
A、智利的皮诺切特政权B、巴拉圭的斯特罗纳斯政权C、海地的杜瓦利埃政权D、菲律宾的马科斯政权标准答案:A学员答案:A本题得分:5题号:2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俄罗斯成立之后,经过一系列的斗争,最终确立了()的国家政权体制。
A、总统议会制B、君主立宪制C、总统共和制D、议会共和制标准答案:C学员答案:C本题得分:5题号:3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第一个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是()。
A、苏联B、英国C、美国D、法国标准答案:A学员答案:A本题得分:5题号:4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按照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的国家结构实行()。
A、总统制B、三权分立C、联邦制D、君主立宪制标准答案:C学员答案:C本题得分:5题号:5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国际舞台上两种或多种力量的实力对比达到一定的平衡,形成特定的均势,构成一定的局面是()。
A、时代B、格局C、形势D、模式标准答案:B学员答案:B本题得分:5题号:6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是()研究当时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的名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马克思和恩格斯标准答案:C学员答案:C本题得分:5题号:7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促使日本经济在战后的恢复时期内实现了“战争景气”的战争是指()。
A、中国内战B、朝鲜战争C、中东战争D、越南战争标准答案:B学员答案:B本题得分:5题号:8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日本鸠山首相于1956年访问苏联,同苏联签订了(),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威权政体
威权政体孙代尧:威权政体及其转型:理论模型和研究途径标签:威权政体转型●孙代尧威权政体是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介于极权政体和民主政体之间的较温和的专制政体。
作为一种政治型态,威权政体出现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西南欧国家。
及至六七十年代,东亚和拉美地区众多发展中国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以威权主义推动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威权政治俨然成为战后的主流。
80年代中期以后,威权政体开始退出各国政治舞台,出现向民主政体转型的浪潮。
本文拟对20世纪下半叶国际学术界关于威权主义兴起及其转型的政治社会学研究作一评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评介将基本循着此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展开,着重于学者们提出的有关理论模型和研究途径,以提供一个较为系统地观照本论题之主流学说的线索。
一、威权政体的“理念型”1964年,美籍西班牙学者胡安?林兹(Juan J.Linz)发表《西班牙的威权政体》一文,首次提出“威权政体”(authoritarian regime)的概念并对之作出界定,用以指佛朗哥统治下的西班牙。
林兹由此奠定其研究威权政治权威学者的学术地位。
按林兹的界定,威权政体“具有责任不分明的有限的政治多元主义;没有一套提炼过的主导意识形态,但有相当清楚的特殊心态;除了某一发展时期之外,没有广泛深入的政治动员;威权领袖个人(或有时是由少数人组成的集团)的权力行使虽然不受限制,但实际上却是在完全可预测的范围内”。
[1](P255)林兹的定义指出了威权政体的四个基本特征:有限的政治多元主义、缺乏主导性的意识形态但有特殊的威权心态、有限的政治动员以及政治领导人权力行使的可预测性。
威权政体包括军人官僚威权体制、动员式威权体制和后极权式的威权体制等各种次级类型。
其中,军人官僚威权政体是最常见的次类别,因其主要组成分子是政府官僚和军事官僚,故也称之为“官僚威权政体”(bureaucratic-authoritarian regime以下简称BA regime)。
拉丁美洲军人干政国家的军人与民主
・
主化 是一 个 系统 工 程 , 多 个 组 成部 分既 各 自独 是
81 .
军 人使用 暴力 和威胁 的方式 用一 个文 官政府 取代 另一个 文官 政府 , 文官 体 制 并不 推 翻 。第 四级 是 军 人 彻 底 扫 荡 文 人 政 体 以 军 人 政 权 取 而 代 之 3 。也有 学 者有 其 他 大 致 相 同 的分 类 , 这
主化 奠 定基础 , 时践踏 宪政 成 为 民主化 的障碍 。 军人 干政 不 代表 堵死 民主化之 路 ; 有 军人返 回
军营也 不代表 通 向 民主 化坦 途 。长远 来看 , 军人 干政 不具备 终 极合 法性 , 民主巩 固的结果将 是 文人 领 军和 宪政 。在 民主转 型 中的拉 丁 美洲 军人 干政 国家 , 方 面 民主 转型 是 大势所 趋 , 一 另一 方 面军人 干政 并 未销声 匿迹 。 民主 的推 行 需要合 理 利 用 军人 的积 极 作 用 , 以形 成 独特 的 民主
和发 展 目标 的 内容 之 一 。关 于 民主 , 个兼 具 了 一
工具性 和 目的性 的定 义 是 “ 以保 障和 维 护公 民 根
本利 益为 目的 , 全 体公 民广 泛 参 与 和 有效 监 督 在
的前提 下 , 通过公 平 竞争 、 正选举 等形 式建 立 的 公
皮诺切特其人其事
皮诺切特奥古斯托•皮诺切特(Augusto Jose Ramon Pinochet Ugarte , 1915 年11 月25 日—2006年12月10日),1973年至1990年为智利军事独裁首脑。
1个人生平1915年11月25日,皮诺切特出生于智利港口城市瓦尔帕莱索(Valparaiso )o 1933 年进入军校学习。
1937年以少尉军衔毕业成为步兵。
1939年晋升为中尉。
1940年回到步兵学校学习。
1943 年1月30日结婚。
育有二子三女。
1948年,皮诺切特进入战争研究所。
作为该所最年轻的军官,他尚有任务需要执行,次年才真正开始在研究所的学习。
1951年,他获得了参谋长的职务,回到军校教书,他同时在战争研究所做助教,讲授军事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的课程。
另外他还积极参与学术刊物《百鹰》(Cien aguilas )的编辑。
1953年,他晋升至少校。
随后回到圣地亚哥接受了战争研究所教授职位的任命。
后又进入智利大学法学院学习。
1956年,皮诺切特与一群年轻的军官同时被选中,与厄瓜多尔战争研究所进行合作项目。
他不得不因此放弃了法学的学业。
在合作的三年半中,他致力于地缘政治学,军事地理学和情报学的研究。
1959年末,皮诺切特回国,进入陆军第一师总部。
1960年,他被任命为〃埃斯莫拉尔达〃军团司令。
由于任上工作出色,1963年,他被任命为战争研究所副所长。
1968年,他出任陆军第二师参谋长。
年底擢升为准将,出任第六师师长。
1971年1月,皮诺切特任圣地亚哥驻军司令,晋升为少将。
1972年,被任命为陆军总参谋长。
1973年8月23日,在智利国内政治斗争风起云涌之际,皮诺切特出任智利陆军总司1973年9月11日,叛变的智利空军轰炸了陆军部队包围的总统府。
萨尔瓦多・阿连德总统遇难。
普遍认为阿连德是用一把AK-47步枪自杀的。
真相仍存争议。
政变后建立的军政府由代表陆军的皮诺切特和海军、空军、军警各一名代表组成,以皮诺切特为首。
朱培德传 序言
朱培德传朱培德传序言我在大学里开设了一门“中国现代人物研究”的课程,选择不同类型的人物,分析其在现代历史发展过程中扮演的不同角色,指出各类人物的不同特点与研究他们所需特别关注的地方。
所选类型中,有一类是现代中国的军人。
在传统社会里,军队是统治者取得政权与维持政权的工具,只效忠于帝王个人。
改朝换代、拓展疆域与维系家族统治完全依赖于军队的强大与否,军人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具有特殊地位。
中国古代军事家孙子所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精辟地概括出军队与王权政治的关系。
一部人类的古代历史,也能充分佐证孙子的论断。
然而,传统社会里的军人多是被迫服役的,他们背井离乡,或戍边,或征战,地位相当低,生命无保障,随时都会丧身疆场,“一将功成万骨枯”,故有“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民谚。
伴随人类现代文明的发展,军队的功能有了重要变化,在逐渐建立起来的现代化国家中,军队效忠于国家(宪法),是国家主权的象征,其主要的功能是维护国家安全,在国家危难时负有保民卫国的职责。
军事力量(集团)完全受制于宪法,职业军队领导服从于民选的政府。
军人只是一种职业,服役是公民对国家尽责。
处于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近代中国,各种矛盾交织,冲突不断,统治者的权威丧失,传统社会的调节功能紊乱,现代的制度尚在发育之中。
武装斗争成为解决矛盾的主要方式,军事力量(集团)的地位骤然上升,逐渐地脱离了各种控制,而成为控制国家的重要力量。
毛泽东的名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民间社会的顺口溜“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是不同阶层对当时情势的结。
放眼中国近代史,绝大多数的争端均是用武装斗争的方式解决,而那些看似“和平解决”的背后,莫不是武力起着根本作用。
因此,军阀的崛起便成了近代历史的一个显著标志。
1912年中国建立了亚洲的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后,政府不仅没有控制军事力量(集团),反而被军事力量(集团)所控制,出现了一个军人主导国家的“军阀时代”一一直系、皖系、奉系军阀穷兵黩武,互相争夺,轮流把持中央政权。
当前拉丁美洲的社会主义浪潮
当前拉丁美洲的社会主义浪潮摘要:社会主义对整个二十世纪的人类历史影响深远,虽然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苏东剧变之后陷入低潮,但在当前的世界格局中,拉美的社会主义浪潮和左翼政权的兴起,拉美人民希望摆脱固有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探索有本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拉丁美洲;社会主义;左翼整个二十世纪的人类历史是和社会主义密切相连的,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苏东剧变,使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由此步入低潮,但挫折和低潮并不意味着消亡。
拉丁美洲面积广大,人口众多,资源丰富,从各方面讲都将是一个非常有影响的地区。
它在历史上是欧洲各大国的殖民地,在独立之后经济上也一直未能摆脱其原宗主国的影响,在近代又被视为美国的后院,其经济、政治深受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影响。
但拉美一直是社会主义思想较活跃的地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在拉美始终有一定的基础和传统,特别是古巴一枝独秀,与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对峙了近半个世纪。
20世纪90年代以后到目前,拉美国家共出现了13个左翼政府,这些左翼政权崛起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背景。
20世纪九十年代,拉美经济一直跟随美国,在盛行的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下,不仅没有改变一些国家的贫穷落后状态,而且还使阿根廷、秘鲁这样相对富裕的国家发生倒退,经济混乱,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下降。
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就是在此背景下赢得总统大选的,他曾在职仪式上宣誓:要么社会主义,要么死亡。
他上台后即抛弃“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采取向弱势群体倾斜的福利政策,把从石油涨价中获得的部分财政收入,用于改善医疗、教育和其他基础设施,大大提高了中下层人民的生活水平,并将重要的工业和基础设施企业国有化,包括电话公司、天然气企业,和中央银行等。
拉美其他左翼政党执政伊始,都将提高就业率、救助贫困人口作为施政重点,拉美第一大国巴西总统卢拉当选后,也采取了帮助下层群众的措施,持续加薪,且增幅保持在国内通货膨胀率之上,并赢得好评。
冷战结束以来拉美传统政党兴衰沉浮的经验教训及其启示
当代世界2012.9 CONTEMPORARY WORLD36冷战结束以来拉美传统政党兴衰沉浮的经验教训及其启示■ 陈文学/文拉美是发展中国家建立政党和实行政党政治最早的地区之一。
冷战结束时,多数拉美国家实行以多党制为基础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由传统政党执政。
冷战结束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在政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思潮多元化和社会信息化冲击下,拉美中左翼崛起,而传统政党纷纷在大选中落败,失去执政地位,呈现总体衰落态势。
为扭转颓势,拉美传统政党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但成效不一。
深入研究拉美传统政党兴衰沉浮的经验教训,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拉美传统政党总体衰落的主要原因一、执政能力削弱,难以有效应对和化解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一是缺乏有效化解政治矛盾的能力。
拉美传统政党在政治上都标榜“民主、自由、平等和人权”。
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拉美军人纷纷“还政于民”,地区国家开启政治民主化进程。
冷战结束后,在政治民主化浪潮冲击下,拉美传统政党体制迅速瓦解,墨西哥革命制度党连续执政71年的历史于2000年被终结,委内瑞拉、哥伦比亚、乌拉圭等国两党轮流执政局面在世纪之交被打破,多党竞争、联合执政渐成趋势。
但由于政党政治的选举功能被过度放大,朝野政党你争我斗,相互掣肘。
从表面上看,拉美是“一片民主的大陆”,实际上传统政党及其政府决策力和执行力弱化,无力推行深层次的制度性和体制性变革。
面对政治乱象,传统政党缺乏有效化解政治矛盾的能力,政治脆弱性凸显。
1997—2007年,厄瓜多尔有四位总统任期未满就相继下台。
2001年,阿根廷经济危机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16天内更换了五位临时总统。
2003年,玻利维亚民族主义革命运动总统洛萨达在民众抗议声中黯然下野。
1992年,秘鲁总统藤森发动“自我政变”,厄瓜多尔、委内瑞拉、洪都拉斯分别于2000年、2001年和2009年发生军人政变。
由于厌恶传统政党政治,广大民众呼唤新的强人当政。
拉丁美洲民主化与可治理性问题分析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响 。① 在民主化进程开始以前 , 除少数例外情况外 ,
拉美国家总统的职责一般与国家的权力划等号 , 保 证社会秩序或指导社会经济发展被视为作为领导人 的总统的主要任务 。许多国家总统是通过武力夺权 上台执政的 。虽然不能将所有总统都归入独裁行 列 , 但在民众或知识精英中并没有建立制衡体系的 明确诉求 。威权主义固然是集权式的政府形式 , 但 值得注意的是 , 一些专制或半专制统治者在民众中 享有很高的威望 。民主化进程开始以后 , 总统制仍 是拉美国家的政府组织形式 。从民主规范的角度出 发 , 民主体制下总统制的运作与威权体制下的总统 制应该有所不同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 但各国情况 差异很大 , 其中问题之一在于 , 保留与民主化以前 相类似的制度形式也就可能同时保留了旧有的行为 模式和思维习惯 。一些拉美国家在民主化进程中进 行了明确而有效的制度调整和观念更新 , 但有些国 家的宪政改革无果而终 。一些国家的当选总统不顾 现行宪法的制衡原则而试图恢复过去那种以个人为 中心的统治方式 , 结果导致频繁的政治冲突 , 巴西 的科洛尔 、秘鲁的藤森以及阿根廷的梅内姆都属于 这种情况 。②
理问题 。民主政治体制确立以后的具体制度安排与运作是一个社会能否实现可治理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民主政治的竞争 、
参与 、问责等诉求与民主体制的稳定 、秩序和效率等要求构成某种紧张的关系 , 体现在拉美国家政府组织的基本形式即总
统制及其与政党 、选举 、司法等制度的相互关系之中 。这种情况在拉美各国虽有差异 , 但探讨其一般特征仍不失为分析民 张
题 。显然 , 参加自由 、公正的选举仅仅是政治权利 权来自人民而独立于立法机构 。行政和立法部门均
美国军人的职业精神和民主政体对军队的约束
美国军人的职业精神和民主政体对军队的约束作者:程鹗来源:米帝囧事1861年,美国处于危机之中。
林肯当选总统后,最南方的七个州相继宣布独立,内战迫在眉睫。
南北两边都在极力组建、增强自己的军队,网罗有能力的将领。
有意思的是,双方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弗吉尼亚州的罗伯特·李(Robert E. Lee)身上,希望李能加盟自己这方做军队统帅。
李是西点军校的高材生,毕业后在对墨西哥战争中崭露头角,是当时军队中的新星。
他本人并不赞成南方的独立活动,曾表示过宁愿解放全部黑奴也不愿分裂国家。
但在国家正确实地走向分裂之际,他作为军人的最终态度却是忠诚于他的弗吉尼亚州:州政府选择哪一方,他便是哪一方的军人。
而弗吉尼亚州的选择由该州的人民和政客决定。
那年4月,弗吉尼亚州终于决定从联邦独立,加入南方的叛逆邦联。
几乎同时,北方政府决定授予李将军军衔并委任他为保卫华盛顿市的总指挥。
李婉拒,黯然独自离开了北方的首都,回到弗吉尼亚担任了那里南方军团的总指挥。
在内战初期他屡屡出奇制胜、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成为南方的中流砥柱。
可以说,如果他更多地按照自己的意愿成为北军的首领,南北两军的战斗力此消彼长,美国内战的旷日持久和残酷都可能大大减低。
李将军在国家分裂这样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把个人的命运完全交付于州政府的态度虽然不无争议,却是军人服从文官的职业精神的集中体现。
与此相应,南北两个政府均对他委以重任,丝毫不怀疑他的立场是否可靠,也是对这一职业精神最充分的信任和回报。
美国军人的职业精神传统根深蒂固。
美国最早的正规部队是独立战争中的大陆军,其建军、预算和战略决策都由当时的临时议会统一号令。
从总司令华盛顿以降的各级官兵虽然每每对议会的官僚牢骚满腹,但没有人会公开违抗议会,实行所谓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军人的职业精神要求他们必须服从代表着人民意志的议会。
当然,仅仅靠个人职业精神的约束也是不够的,因为总会存在着诞生个别野心家的土壤。
“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后拉美政治发展进程的特点
20世纪最后的25年为世界带来了新的民主化浪潮,其力量之大、地理分布的范围之广以及持续时间之长,都是史无前例的,亨廷顿称之为民主化浪潮的“第三波”。
拉美在这一民主化浪潮中居于重要地位。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认为,“在拉美独立以来的200年中,拉美一直有民主,但也多次被中断。
虽然民主被写进了宪法,但在现实中它经常被破坏。
……在全球范围内,拉美是一个在过去200年中经常声称在捍卫民主的地区,尽管它有时也剥夺民主,尔后又重新恢复民主。
”本文试图回答以下两问题:“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后,拉美的政治发展进程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
“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后拉美的政治发展进程呈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一、民主化进程不断发展20世纪60、70年代,军人当政风靡拉美。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军政府为收复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而派出4000名军人登陆该岛,但阿根廷终因不敌英国的武力而失败。
这一战争进一步激化了阿根廷国内的矛盾,经济困难也更为严重。
面对成堆的政治经济问题和民众的抗议,军人终于答应尽快将政权交给文人。
阿根廷军人的下台,象征着拉美“民主化”潮流席卷整个拉美大陆的开端。
自那时起,拉美的军政府接二连三地实现了“还政于民”。
最后一个实现还政于民的拉美国家是智利。
根据1980年智利的宪法,皮诺切特可执政到1988,届时将举行公民表决。
如果皮诺切特能获多数支持,他可继续执政到1997年,否则将于1989年12月举行大选。
在1988年10月举行的公民表决中,反对皮诺切特继续执政的占多数。
皮诺切特接受了这一反映民意的结果。
在翌年的大选中,艾尔文当选总统。
自拉美完成“还政于民”以来,拉美的民主化进程不断发展,民主体制不断完善。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实现拉美公民的民主》(2004年)一书中指出,“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在拉美的18个主要国家中,只有3个国家(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和委内瑞拉)是民主国家。
25年后的今天,从政治和选举角度来说,所有国家都是民主国家。
郑永年:对中国军队国家化的一个体察
在拉丁美洲、非洲等地区,军人政府已经是习以为常。军人政府也经常出现在后发展的民主化国家,例如亚洲的泰国和巴基斯坦等。
长期以来“以党立国”
在西方,军队本属于国家,早先属于君主,后来属于民选政府。政党和军队的关系没有像后来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包括在内)那样复杂。
英国的军队到现代为止还被称为皇家军队。从君主政权演变到民主政体,政党扮演了一个很大的角色,军队的作用微乎其微。
同很多发展中国家一样,在中国,军队国家化问题的本质还是文人政府对军队的控制。自九十年代以来,在加强文人政府控制军队方面,中国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
因为毛泽东、邓小平等领导人具有数十年的军事生涯,和军队具有一种有机关系。他们在世时,人们并不担心文人政府对军队的领导。
但在老一代革命家过去之后,中国的文人政府仍然有能力掌控对军队的领导权吗?这是外界一直所担心的一个重要问题。
围绕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中国“军队国家化”最近成了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在海外,有人认为,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控制是中国政治发展特别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最主要障碍。因此,中国政治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军队的国家化。
在中国国内,有关方面再次强调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把外界的“军队非党化”、“军队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的种种说法视为是敌对势力把解放军西化、分化的努力。
厘清党国军之间的关系
首先要理解的是政党、国家和军队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任何国家的政府(通常也是国家的代表)是由政党来组织的。正是因为政府是由政党来组织的,执政党对军队必然产生影响。
即使在民主国家,尽管宪法规定军队为国家所有,但这并不表明政党对军队就没有任何度建设加强对军队的领导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从江泽民时代开始,实行党的总书记也同时是国家主席和国家军委主席的“三合一”制度。
军人政权
2、民主的倒退
由于前文官政权无能,加上新军人政权承诺建立有序、高 效的政府,军人政权上台之初曾受到普遍欢迎。但它很快彻底
由于军人政权的特殊性导致了,军政府的统治,-1987年 朝鲜1950年7月4日- 泰国2014年5月22日-斐济2006年12月5日- 几内亚 2008年12月23日- 毛里塔尼亚2008年8月6日-尼日尔 2010年2月19日-阿尔及利亚(1965至76年)贝宁(1963至64 年; 1965至70年; 1972至87年)布基纳法索(1966至70年; 1980至91年)布隆迪(1966至93年)中非共和国(1966至 76 ; 1981至85年; 2003至05年)乍得(1975至79年)科摩罗(1999至2002年)刚果民主共和国(1965至67年)刚果共 和国(1968至79年)科特迪瓦(1999至2000年)埃及(1952至58年)赤道几内亚(1979至87年)埃塞俄比亚(1974至87 年)冈比亚(1994至96年)加纳(1966至70年; 1972至79年 ; 1981至93年)几内亚(1984至91年; 2008年至今)几内 亚比绍(1980至84年)莱索托(1986至93年)利比里亚(1980至84年)利比亚(1969年至2011年)马达加斯加(1972至 75年; 1977至91年)马里(1968至76年; 1991至92年)毛里塔尼亚(1978至92年; 2005至07年; 2008年至今)尼日 尔(1974至89年)尼日利亚(1966至79年; 1983至99年)卢旺达(1973至75年)塞拉利昂(1967至68年; 1992至96年; 1997至98年)索马里(1969至76年)苏丹(1958至64年; 1969至1986年; 1989至96年)多哥(1967至1969年)乌干达 (1971至1979年; 1985至86年)阿根廷(1930至32年; 1943至46年; 1955至58年; 1966至73年; 1976至83年)玻利 维亚(1861至71年; 1876至80年; 1930至31年; 1936至44年; 1951至52年; 1964至66年; 1969至79年; 1980至 82年)巴西(1889至94年; 1964至85年)智利(1891至96年; 1924至25年; 1927至31年; 1973至90年)哥伦比亚 (1953至58年)哥斯达黎加(1870至76年; 1877至82年; 1917至19年)古巴(1933至40年; 1952至55年)多米尼加共 和国(1916至22年; 1930至61年)厄瓜多尔(1876至83年; 1937至38年; 1963至66年; 1972至79年)萨尔瓦多 (1885至1911年; 1931至35年; 1944至80年)危地马拉(1944至45年; 1957至58年; 1963至66年; 1970至86年)海 地(1950至56年; 1986至90年)洪都拉斯(1603至1907年; 1956至57年; 1963至65年; 1972至82年)墨西哥(1877 至1911年)尼加拉瓜(1937至47年, 1950至56年; 1967至79年)巴拿马(1968至89年)巴拉圭(1940至48年; 1954 至93年)秘鲁(1845至72年; 1876至79年; 1888至95年, 1914至15年; 1930至31年; 1933至39年; 1948至50年; 1962至63年; 1968至80年)苏里南(1980至88年)乌拉圭(1876至79年; 1981至85年)委内瑞拉(1908至35年; 1952 至1959年)折叠 孟加拉国(1976至81年; 1982至90年)缅甸(1958至60年, 1962年至2010年)柬埔寨(1966至67年; 1969至75年)中国(1912至49年(整个中国); 1949年至87年(中国台湾))印度尼西亚(1966至98年)伊拉克(1949至 50年; 1952至53年; 1958至79年)日本(1922至24年; 1932至45年)韩国(1961至79年; 1980至87年)老挝(1959至 60年)巴基斯坦(1958至71年; 1977至88年; 1999至2007年)卡塔尔(2008年6月4日-2009年2月9日)叙利亚(1951 至54年; 1963至72年)泰国(1933至45年; 1946至47年; 1948至73年; 1976至92年; 2006至08年)土耳其(1960至 61年; 1980至82年)南越(1963至75年)北也门(1962至78年)英格兰(1653-1659)保加利亚(1934至35年; 1944至 46年)希腊(1923至26年; 1936至41年; 1967至74年)波兰(1926至35年; 1981至83年)匈牙利(1944-1945年)葡萄 牙(1917至19年; 1926至30年)罗马尼亚(1940至45年)西班牙(1923至30年; 1939至75年)德国(1933年至1945 年)
民主化巩固时期拉美政治发展的特点
拉丁美洲研究2001年第5期民主化巩固时期拉美政治发展的特点曾 昭 耀 20世纪的最后10年过去了。
这10年是拉美所谓“民主的大陆”建立后为民主制度的巩固而斗争的10年。
在这10年中,拉美发生了几件举世关注的事件,这就是所谓“藤森现象”、“梅内姆主义”、“查韦斯主义”、“ABC”3国社会民主党的执政和墨西哥执政71年的老党———革命制度党的下野等。
这些看似没有什么联系的事件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东西,这就是多少都与拉美的民众主义政治传统有关,都是拉美民主化进程自身矛盾发展的产物,反映了拉美国家民主制度的突出特点,在拉美政治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重要性,也给人们留下许多重要的启示。
深刻的社会政治矛盾拉美国家虽然在1990年已经实现了文人执政的目标,但各国民主化进程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
民主过渡不仅没有完结,而且留下不少的问题。
所以,从1990年开始,拉美的民主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进一步完成和巩固民主化进程的阶段。
1990年在拉美政治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一年,“民主过渡的10年”同“民主巩固的10年”连接了起来,被拉美一些政治学家称之为“两个年代的接合年”。
拉美巩固民主化的进程恰恰是与新自由主义改革日渐深化的进程同步的。
一方面,新自由主义的改革加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使收入不平等的程度和民众的贫困程度越来越严重,在社会上出现了以失业率上升、最低工资下降、贫困现象日益严重为一个极端①,而以少数人的暴富和暴富阶层的惊人增长为另一个极端的现象②。
另一方面,民主化进程的深化和民主的巩固又提高了民众的参政意识,给了民众以保护自身利益的民主权利和民主武器。
因此,80年代以来,民众要求社会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反对新自由主义政策的斗争越来越激烈。
许多国家的工会都组织了包括罢工、集会、谈判、对话、声援等多种形式的斗争。
有十几个国家还组织了政治性的全国总罢工,抗议政府的经济政策。
在有些国家,这种罢工甚至多达十几次。
1992年智利最大的铜矿丘基卡马塔铜矿工人的罢工运动,1992年6月阿根廷的教师罢工运动,同年7月阿根廷总工会组织的为增加工资而举行的全国总罢工和委内瑞拉16.5万国家雇员的大罢工等,都是拉美有影响的大罢工。
论拉丁美洲国家的“国家风险”
《国际论坛》2021 年第 2 期
D 是“非常高”,E 是“异常高”。2020 年 6 月,在它统计的 26 个拉丁美洲国家中, 只有智利、秘鲁和乌拉圭为“合理”(A4),其他均为“高风险”,即都在 B 以下。 阿根廷、厄瓜多尔、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为 D(“非常高”),委内瑞拉 是 E(异常高),在所有拉丁美洲国家中倒数第一。1 英国经济学家情报社(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EIU)将世界各国的“国家风险”分为 5 个等级,E 是“风险最高” (100 分)。在它统计的 25 个国家中,没有一个国家是 A,只有秘鲁、智利、哥斯达 黎加和巴拿马四国为 B(低于 40 分),委内瑞拉为 E(高达 86)。2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风险”评估体系(CROIC-IWEP)。 这一“中国特色”就是其五大指标体系中包含了“对华关系”的 3 个方面:是否签署 双边投资协定、投资受阻程度以及双边政治关系。3
既然“国家风险”是多种多样的,那么哪一种或哪几种风险的危害性最大?这一 问题的答案或许是见仁见智的。有学者认为,在所有“国家风险”中,政治风险的危 害性最大。1 但也有学者在分析《欧洲货币》杂志的“国家风险”排行榜的数据后得出 这样一个结论:东道国的人均收入水平,亦即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投资者的投资“倾 向”与东道国在“国家风险”排行榜中的位置息息相关。2 这意味着,经济风险比政治 风险更重要,危害性更大。
1 受篇幅的影响,本文仅分析与人为因素息息相关的“国家风险”。 2 P. Nagy,“Quantifying Country Risk: A System Developed by Economists at the Bank of Montreal,”Columbia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Vol. 13, Iss. 3, September 1978, p.135. 3 Duncan H. Meldrum,“Country Risk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Business Economics, Vol. 35, Iss. 1, January 2000, pp. 33-40. 4 Brian Perry,“Evaluating Country Risk for International Investing,”Investopedia, June 1, 2020, https:///articles/stocks/08/country-risk-for-international-investing.asp. 5 李福胜:《国家风险:分析、评估、监控》,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年,第 5—7 页。
【最新】查韦斯:从军队到政坛的传奇人生阅读答案-优秀word范文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查韦斯:从军队到政坛的传奇人生阅读答案查韦斯:从军队到政坛的传奇人生查韦斯是拉丁美洲最引人注目和最有争议的领导人之一。
对很多支持他的人来说,他是个充满社会主义理想的改革派总统,敢于向社会权贵挑战,给穷人带来希望。
他对美国措辞严厉的批评也让他在拉丁美洲赢得支持。
委内瑞拉丰富的石油资源成为他赢取国际支持的重要手段。
1954年7月28日,查韦斯出生在委内瑞拉的巴里纳斯州,他的父母是学校老师,有六个孩子,家境拮据。
查韦斯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政治理念。
查韦斯在巴里纳斯的高中毕业后,就读首都加拉加斯的委内瑞拉军事学院,于1975年毕业。
在军事学院期间,查韦斯的政治观念逐步形成,他认为如果平民政府不能保护社会中的贫民,军队就有责任介入。
1981年,查韦斯在军事学院任教,他对年轻一代军事学院灌输他的政治理念。
查韦斯的影响力引起上级的警觉,于是将他“发配”到偏远的阿普雷州,这样可以避免查韦斯“添乱”。
查韦斯在那里与当地部族广泛接触,这段经历,影响到他日后当选总统后的原住民政策。
这位前陆军伞兵军官的首次出名,是因为在1992年领导了一次虽败犹荣的政变。
1992年2月,他领导了试图推翻总统佩雷斯的政变。
委内瑞拉当时经济衰退,民众广泛抗议。
这次政变最终失败,导致18人死亡、60人受伤,查韦斯随后自首,被关进军事监狱。
9个月后,他的同盟们再次发动政变,再一次失败。
查韦斯在被关两年后获释,随后创建了代表中下层老百姓利益的政党“第五共和国运动”,从军队走向政坛。
与大多数拉丁美洲国家不同,委内瑞拉的民主选举政府的传统自1958年以来就没有中断过。
查韦斯后来改变武力推翻政权的立场,投入到1998年的大选中。
查韦斯承诺“革命性”的社会政策,批评现政府的腐败、挥霍石油资源。
查韦斯最终赢得1998年12月的总统大选,打破了委内瑞拉政坛长期由两大传统政党轮流执政的政局。
拉美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军人政权
拉美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军人政权
董经胜
【期刊名称】《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4(021)002
【摘要】在拉美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军人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9世纪前半期,军人考迪罗是拉美政治的主宰者;19世纪70年代以后,伴随着拉美国家现代化的启动,军人职业化的发展,军人干政的现象逐渐消失;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使军人再度活跃于拉美政治舞台;二战后,特别是冷战时期,军事学说的变化、军队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社会和政治危机,促使一系列拉美国家在20世纪60~70年代建立了军人政权;20世纪80年代后,拉美实现了军人政权向文人政权的过渡,但是,拉美国家是否解决了军人干政的问题,仍值得关注.
【总页数】8页(P13-20)
【作者】董经胜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历史系,北京,1008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501
【相关文献】
1.连载(一)试论国际环境对拉美现代化的影响--霸权主义影响下的拉美国家现代化进程 [J], 胡振文
2.连载(二)试论国际环境对拉美现代化的影响——拉美国家现代化进程的三次战略
转换 [J], 胡振文
3.从东亚、拉美国家宏观政策调整看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政府干预问题 [J], 娄晓黎
4.现代化进程中拉美国家养老金改革带给中国的启示 [J], 章洵
5.一部研究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政权稳定问题的学术力作——《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权稳定问题研究》简评 [J], 丁卫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拉丁美洲军人干政国家的军人与民主
军营也不代表通向民主化坦途。长远来看, 军人干政不具备终极合法性, 民主巩固的结果将是
文人领军和宪政。在民主转型中的拉丁美洲军人干政国家, 一方面民主转型是大势所趋, 另一
方面军人干政并未销声匿迹。民主的推行需要合理利用军人的积极作用, 以形成独特的民主
模式。
[ 关键词 ] 拉丁美洲; 军人干政; 民主; 民主化
问题上。 在拉丁美洲国家的政治发展进程中, 军人一
直占据重要的位置。拉丁美洲国家的军队在为数 众多的独立 战争中产生并 壮大起来。独 立战争 后, 对立足未稳的国家而言, 军队顺理成章成为了 国家政治 生活中 首要势力。 19 世纪 70 年 代以 后, 拉丁美洲国家的军人职业化有了一定程度的 发展。实现军人职业化的本来目的在于, 使军人 专注于军事而不涉足政治, 在政治上接受文人政 府的领导。但欧美的军队职业化模式在拉丁美洲 国家水土不服, 并没有奏效, 军队在国家的政治生 活中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军事政变频仍。冷 战时期, 社会和政治危机的加剧, 许多拉丁美洲国 家在 60年代以后建立了军人政权。
# 81#
军人使用暴力和威胁的方式用一个文官政府取代 另一个文官政府, 文官体制并不推翻。第四级是 军人彻 底扫 荡文 人政体 以军 人政 权取而 代 之 [ 3] 68- 69。也有学者有其他大 致相同的分类, 这 与芬纳的观点并无大的矛盾。譬 如, W elch 把军 人涉入政治的程度分为三个级别: 军人影响政治 ( 包括文人控制和军队否决政策两种 ) 、军人参与 政治 (军人与文人合组政府 )、军队控制政治 ( 包 括军人有居臣属地位的合伙人和军人没有居臣属 地位的合伙人两种 ) [ 4] 。芬纳所论及的后三种军 人涉入政治即军人涉入政治程度较高的现象, 我 们一 般 称 之 为 ! 军 人 干 政 ∀ ( m ilitary in terven t ion) 。 ! 所谓军人干政是指军人介入政治, 以暴 力或以暴力相威胁参与政治资源分配、影响政治 决策的方向、改变或中断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政治 运作程 序的活 动与 过程。而 军人 政权 ( m ilitary reg im e) 则是军人干政的最高表现形式。∀[ 3] 2- 3以 文人领军和军人政权为两个极端, 可以把军人涉 入政治排成一个连续的光谱。如图 1所示。
军人政体形成的类型学
军人政体形成的类型学
1. 军人构成政权的核心。
在这样的政体形式中,国家权力体制或者被军事体制所取代,或者按军事指挥体制原则来构建,或者以军事精英为主体、同时吸纳部分愿意与军事精英合作的文官为辅助。
总之,是军事官僚而不是文职官僚成为政权的中心。
2. 军人救世主义。
军人政权缺乏法律程序的支持,但为了证明自己掌握政权的合理性,所以军人政权不得不寻求某种意识形态作为其合法性来源。
军人政权往往意味着社会政治发展的断裂,是一种非制度化的结果。
在这些国家,军人阶层存在着强大的干预政治的冲动,其极端形式就是军事政变。
军事政变的密谋性和暴力性质使得军人政权的政治合法性基础薄弱。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军人政权都是非制度化的,其形成也可能受到历史和现实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分析军人政权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24~ 1932年都相继发生了军人政变。 60年代 至 70年代, 此种现象更加明显 [ 5 ] [ 6 ] 。
二、民主化前威权政体中的军人与国家 民主转型前, 拉丁美洲军人干政的威权国家 中, 军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经济上, 军人政权将投资从民众主义的社 会福利部门转移到现代工业部门以加速工业化, 实现经济的整体增长。其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确比 此前的民众主义时期要好。不仅在拉丁美洲, 战 后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也主要是在军 人干政威权主义政治时期获得的 [ 7] 。在文人政府 没有能够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必需的条件时, 军 人承担起了发展经济的责任。 在政治上, 军人掌握实际的政治权力, 文人势 力受到排挤, 政党和政治家被排除在政治权力核 心之外。军人高度的组织性、有效的管理有助于 维持政体的稳定, 军人在政治中发挥着稳定者的 作用。亨廷顿说, 军队扮演一种 ! 仲裁或 者安定 的角色 ∀, ! 采取保守措施来保护已有的制度, 以 对付较低阶层, 特别是对城市较低阶 层的侵犯。 他们成为现存中产阶级秩序的捍卫者。∀[ 8] 217 ! 随 着社会的变化, 军人的角色也发生变化。在寡头 制世界中, 军人是激进的, 在中产阶级世界中, 军 队是一种参与者和仲裁人; 随着大众社会的隐约 出现, 军队成为现存秩序保守的监护人。因此, 看 上去不可思议而实际上容易理解的是, 一个社会 越是落后, 它的军队的角色就越进步; 一个社会变 得越先进, 其军队的角色就变得越保守和越反 动。∀ [ 8] 216 军人干政与其看做政治发展的中断, 倒不如 视为政治发展的另外一种独特的形式。在不同的 历史阶段, 威权政体中的军人分别扮演了改革者、 建设者、稳定者、保护者、仲裁人的角色。从此意 义上讲, 军人为促进最终恢复民主制发挥了一定 的积极作用。 当然根本而言, 军人 干政缺乏 终极合法 性。 ! 军人政权是一 种政治不发达的产物, 一 种阶段 性的政治现象。以军事管制方式管理国家, 以军 队的结构性特征规范社会, 这或早或迟总会与经 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形成尖锐冲突。从根本上 说, 军人政权合法性资源的不足使其无力解决这 些矛盾。∀[ 3] 8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 诸多拉丁美洲
立又互相作用的过程, 即使在拉丁美洲国家, 军人 也仅仅是影响民主与民主化的因素之一。在民主 转型前、民主转型和民主巩固等不同的阶段, 军人 的角色往往也在发生着变化。
一、军人涉入政治的程度及原因 ( 一 )军人涉入政治的程度 依长镜头观之, 社会结构的分化导致国家的 出现, 国家的统治需要政治角色和军人角色的分 化, 军人成为政治的工具, 但是同时由于军队在执 行政治任务中不可避免地与政治发生接触, 军人 便有条件改变自己的单纯工具角色, 使介入政治 成为可能 [ 3] 129- 134。军人不可能完全脱离政治, 军 人涉入政治只有程度之别而已。 芬纳把军人涉入政治分为四级水平。第一级 是军人在遵守宪政的范围内, 通过讲道理和诉诸 感情的方式影响文官当局, 这符合文人领军的原 则。第二级是军人通过威胁和某种制裁来说服文 官当局。其施加压力的方式违反宪法。第三级是
依照上文图 3所示的军人涉政的变量分析方 法, 拉丁美洲国家军人干政的原因大致可分析如 下。 ( 1) 军人的 权力。在这些 国家, 军人 往往具 有足够的实力和 手段, 对政治予取予求。 ( 2 ) 军 人的涉政意愿。军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集团, 有 自己的集团利益, 当自己集团的利益被损害或者 遇到新的利益吸引时, 他们会产生干涉政治的冲 动。或者, 军 人会从自己的立场出发 来判断 ! 国 家利益 ∀, 当它认为国家利益受到侵害时, 也会产 生站出来干预政治的冲动。也有观点认为, 拉丁 美洲国家没有严重的外来战争的威胁, 军队不需 要花费过多的精力在外部安全上, 于是注意力容 易转移政治上。当然也有一些军人干政现象是出 自个别军官的冲动。 ( 3) 文人政府反对军人干政 的能力虚弱。譬如, 1966 年阿根廷发生政变 前, 合法文人政府的统治业已崩溃, 丧失了反对军人 干政的能力; 1973 年智利发生政变前, 文人政府 也已经无法掌控局势了。 ( 4) 文人政府反对军人 干政的意愿不够强烈。军人干政的历史传统使某 些文人政府没有足够强烈的愿望反对军人干政。 ( 5) 社会反对军人干政的能力不够强大。很多国 家政治动荡, 社会发展不够健康, 无法对军人干政 形成足够的压力。 ( 6) 社会反对军人干政的意愿 不够强烈。社会往往容忍甚至支持军人干政。另 外, 就间接变量中的国际因素而言, 一国的军人干 政会对别国产生示范和传染效应。例如, 多米尼 加 1902~ 1916年发生军人干预政治后, 巴拉圭在 1908~ 1912 年, 海地 在 1908 ~ 1915 年, 智利 在
问题上。 在拉丁美洲国家的政治发展进程中, 军人一
直占据重要的位置。拉丁美洲国家的军队在为数 众多的独立 战争中产生并 壮大起来。独 立战争 后, 对立足未稳的国家而言, 军队顺理成章成为了 国家政治 生活中 首要势力。 19 世纪 70 年 代以 后, 拉丁美洲国家的军人职业化有了一定程度的 发展。实现军人职业化的本来目的在于, 使军人 专注于军事而不涉足政治, 在政治上接受文人政 府的领导。但欧美的军队职业化模式在拉丁美洲 国家水土不服, 并没有奏效, 军队在国家的政治生 活中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军事政变频仍。冷 战时期, 社会和政治危机的加剧, 许多拉丁美洲国 家在 60年代以后建立了军人政权。
主化奠定基础, 有时践踏宪政成为民主化的障碍。军人干政不代表堵死民主化之路; 军人返回
军营也不代表通向民主化坦途。长远来看, 军人干政不具备终极合法性, 民主巩固的结果将是
文人领军和宪政。在民主转型中的拉丁美洲军人干政国家, 一方面民主转型是大势所趋, 另一
方面军人干政并未销声匿迹。民主的推行需要合理利用军人的积极作用, 以形成独特的民主
相比其他国家和地区而言, 拉丁美洲国家的 军人在国家政治中的角色更为重要。军人与民主 之间的关系是分析拉丁美洲国家政治的重要视角 之一。
国家是军人与民主二者发生关系的场域, 二 者往往通过国家这个场域 内的各种要素 发生作 用。民主与安全、发展一样, 是许多国家运行状态 和发展目标的内容之一。关于民主, 一个兼具了 工具性和目的性的定义是 ! 以保障和维护公民根 本利益为目的, 在全体公民广泛参与和有效监督 的前提下, 通过公平竞争、公正选举等形式建立的 一套政权运行方式和管理制度 ∀[ 1] 。民主必须满 足一些诸如 ! 带 有竞争性的选举、基本的 政治权 利和人权、一定程度的多元主义和平等 ∀[ 2] 等原 则。其中民主的核心原则是社会控制文官政府, 文官政府控制军队。军人对于国家的意义不仅仅 是民主和民主化, 还有安全, 甚至经济发展等。民 主化是一个系统工程, 是多个组成部分既各自独
模式。
[ 关键词 ] 拉丁美洲; 军人干政; 民主; 民主化
[ 中图分类号 ] D 773
[文献标பைடு நூலகம்码 ] A [文章编号 ] 1674- 6201( 2010) 03- 0081- 05
[ 收稿日期 ] 2010- 08- 25
[ 作者简介 ] 梁宝卫 ( 1979- ), 男, 山东莱阳人,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 究生。
# 82#
权的兴起开辟了现实的道路 ∀[ 3] 6。 从权力斗争政治过程的角度看, 在一个军人
与文人政府相对分离、军人与社会相对分离、政府 与社会相对分离的国家, 军人涉入政治的程度取 决于 6个直接变量: 军人的权力与涉政意愿、文人 政府的权力和反军 ( 反对军人涉政, 下同 ) 意愿、 社会的权力与反军意愿。 6个变量各自有程度强 弱的可能, 而且 6个变量之间互相也会产生影响。 军人的权力和涉政意愿对军人涉政的作用为正方 向, 文人政府和反军意愿、社会的权力与反军意愿 对军人涉政的作用为负方向, 这些矢量 ( 包含力 的大小和方向 ) 可以组成为数众多的组合; 最终 该国军人涉入政治的结果是这 6个矢量之和。如 图 2所示。
图 1 军人涉政程度连续谱
(二 )军人干政的原因 关于军人干政的原因,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 得出不同的结论。 所有的子 弹都有归宿: 发展 中国家军人政治研究 一书中, 不仅列举了 ! 军事 援助促成论 ∀、! 军人干政传统论 ∀、! 组织特征决 定论 ∀、! 政治体制软弱论 ∀、! 政治文化落后论 ∀等 军人政权的成因论述 [ 3] 40- 58; 还从更加宏观的角 度将发展中国家军人干政 的原因总结为 以下三 条: ( 1) 军人自身的条件, 即 ! 军队的建制、结构、 技术、机动性、掌握的暴力资源及其与国家的天然 联系等特征使军人相对于其他社会集团更容易介 入政治生活 ∀; ( 2) ! 发展中国家由于现代化过程 经济发展依赖政治发展推动的逻辑规定以及由此 形成对政府能力的巨大需求, 在心理上构成了军 人干政的冲动 ∀; ( 3) ! 发展中国家二元结构 ( 传统 与现代 ) 孕育的社会异常紧张的性质以及因政治 体制固有的缺陷而导致的动乱与冲突, 决定了它 只能靠军队来压制矛盾、控制政局, 从而为军人政
# 83#
国家军人干政的政府走上民主化道路, 军人纷纷 ! 返回军营 ∀、! 还政于民 ∀。
三、民主转型与民主巩固过程中的军人 (一 )军人返回军营的形式 在拉丁美洲, 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 许多国家 的军人政府 ! 还政于民 ∀, 走上民主化道路。厄瓜 多尔 ( 1979)、秘鲁 ( 1980)、玻利维亚 ( 1982) 、阿根 廷 ( 1983 ) 、巴 西 ( 1985) 、乌 拉 圭 ( 1985 ) 、智 利 ( 1990)、巴 拉 圭 ( 1993) 、巴 拿 马 ( 1978 ) 、海 地 ( 1994)相 继完成民主化进程。其民主 化方式大 致可分为四种。 ∃ 军政府主动实行有步骤地政治 开放, 最后通过选举完成交权过程 ( 如巴西、智利 等国 )。 % 军方为国内形势所 迫, 不得不 交出政 权, 让文人执政 ( 如萨 尔瓦多、危地 马拉 等国 )。 & 军政府被革命运动所推翻或被群众赶下台 ( 如 尼加拉、阿根廷等国 ) 。 ∋独裁政府先被 现役军 人推翻, 继而 举行选 举, 产 生文 人政 府 ( 如巴 拉 圭、海地等国 ) [ 9] 。 (二 )阻止军人再次干政的因素 在拉丁美洲军人干政国家, 军人返回军营后, 以下因素可以起到防止军人再次走上独裁统治道 路的作用。 ( 1) 在社会方面, 军 政府统治渐渐难 以从社会民众那里获得支持; 政党和普通民众大 多要求维护民主体制; 程序民主已经基本制度化、 制度化; 劳动民众的力量在增强。用独裁手段来 对付民众已经过时; 侵犯人权的行为和腐败丑闻 损害武装力量的公众形象。 ( 2) 文人政 府方面, 过去支持军政府的右翼文职人员现已找到新的政 治渠道, 无须叩击军营的大门。 ( 3) 国际方面, 美 国和拉丁美洲一体化机构, 对军事政变等破坏法 制的行为采取集体干预的方式施加压力。这些都 有助于限制军人权力和干政意愿 [ 10] 。 [ 11] (三 )军人再次干政的隐忧 70年代末开始的拉丁美洲民主化进程在 90 年代初已经基本完成, 拉丁美洲大多数国家已经 建立文人政府, 但是军人干政的现象并未随之销 声匿迹。 1980年和 1990年苏里南两度发生军事 政变; 阿根廷 80年代发生 3次兵变; 海地 1991年 民选总统阿里斯蒂德被军人政变赶下台; 1992年 和 1996年委内瑞拉和乌拉圭先后发生未遂政变。 即便进入 21世纪, 拉丁美洲的民主化进程仍有波 折, 例如 2002年 4月委内瑞拉反查派发动军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