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绿色背景
《秋浦歌十七首》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秋浦歌十七首》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9b95310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32.png)
《秋浦歌十七首》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秋浦歌十七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作者再游秋浦(今安徽贵池西)时。
全诗内容丰富,情感深厚,从不同角度歌咏了秋浦的山川风物和民俗风情,同时在歌咏中又或隐或现地流露出忧国伤时和身世悲凉之叹。
详细参考:《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秋浦歌·炉火照天地》作品原文:秋浦歌十七首⑴其一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其三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其四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其五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其六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其七醉上山公马⑵,寒歌宁戚牛⑶。
空吟白石烂⑷,泪满黑貂裘⑸。
其八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⑹。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⑺。
其九江祖一片石⑻,青天扫画屏。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其十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其十一逻人横鸟道⑼,江祖出鱼梁⑽。
水急客舟疾⑾,山花拂面香。
其十二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⑿。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其十四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⒀,歌曲动寒川。
其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⒁。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⒂。
其十六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鹇⒃,结罝映深竹⒄。
其十七桃波一步地⒅,了了语声闻。
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词句注释:⑴秋浦:唐时属池州郡。
故址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
⑵山公:指山简。
⑶宁戚:春秋时卫国人。
⑷白石烂:宁戚《放牛歌》中有“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之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3e8c3c9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d9.png)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秋浦歌十七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作者再游秋浦(今安徽贵池西)时。
全诗内容丰富,情感深厚,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从不同角度歌咏了秋浦的山川风物和民俗风情,同时在歌咏中又或隐或现地流露出忧国伤时和身世悲凉之叹。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出处】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
【意思翻译】缘愁:因为愁。
个:这样。
若把一头的白发连接起来,长度恐怕有三千丈;而满怀的离愁,就像这白发一样长。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白发三千丈”这五个字,以夸张的手法,勾画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翁形象。
白发何以有三千丈之长呢?“缘愁似个长”,原来是因愁而生的。
一个“愁”字,是全诗重心之所在。
“愁”本是无形的,抽象的,诗人却以白发喻之,使其变为有形的、具体的,其长度又达“三千丈”,这样精彩的诗句,古往今来,皆令人叫绝。
【鉴赏1】我头上的白发有三千丈长,是因为我的忧愁也这么长。
借有形的头发,抒发无形的愁思,夸张奇特,想象大胆,劈空而来,似火山爆发,让人拍案叫绝,淋漓尽致地抒写了他的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无限愁思。
诗句历来被誉为夸张的绝唱。
【鉴赏2】我的白发有三千丈长,是因为我有同样长的忧愁。
“三千丈”的白发正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因愁而生白发,这是不争的事实,那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才能够生出长达三千丈的白发!白发是无法长到三千丈的,诗人运用夸张手法,将内心的忧愁比作三千丈的白发,表达了诗人因壮志难酬,怀才不遇而发出的缠绵不断、无法排遣的愁思。
后人多用此句表达内心浓郁的忧愁。
【全诗】《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
盛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其十五》原文、译文及注释
![盛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其十五》原文、译文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f7bb0d0d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5d.png)
盛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秋浦,唐代池州郡属县,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因境内有秋浦水而得名,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
李白一生三次游秋浦,留下七十余篇佳作。
这十七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三载(754)第二次游秋浦时期(一说为天宝十二载)。
当时李白因受谗遭疏离开长安已经十年。
在这十年中,李白云游天下,四海为家,北上燕、赵,南下江、淮;其中不乏痛快欢畅的时候,特别是曾和杜甫两人携手同游梁、宋,把酒论诗,快意非常。
不过,他在秋浦时的心情并不太好。
天宝十二载(753),他曾北游幽蓟,亲见安禄山势力坐大,君王养痈已成。
此时他正是怀着极其悲愤的心情再游江南的。
原文: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
盛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翻译: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注释:
〔个〕如此,这般。
〔秋霜〕形容头发白如秋霜。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绿色背景精品课件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绿色背景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672bd2e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92.png)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绿色背景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科书第九册第六单元《秋浦歌》,具体章节为第三十二课。
详细内容包括:秋浦歌的背景介绍、诗句解析、意境赏析以及创作手法探讨。
重点分析白发三千丈的意象,以及绿色背景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秋浦歌的基本内容,理解其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3.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对秋浦歌中意象和象征手法的理解。
重点:分析白发三千丈的意象,以及绿色背景的象征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秋天的山水画,引发学生对秋天的感悟,进而引入本课《秋浦歌》。
2. 背景介绍:介绍诗人李白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秋浦歌的来历。
3.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句,分析白发三千丈和绿色背景的意象,讲解其中的象征意义。
4. 意境赏析:带领学生欣赏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
5. 创作手法探讨: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对比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6. 例题讲解:结合诗句,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仿写,运用所学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创作一首小诗。
六、板书设计1. 《秋浦歌》2. 内容:白发三千丈:象征人生的沧桑、岁月的流转绿色背景:象征生命的活力、希望与美好3.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标注重点词语和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以“秋浦歌”为题,写一首诗,不少于八行。
2. 答案示例:秋风起,白发长,三千丈,情难忘。
绿水青山伴孤舟,一曲高歌寄哀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李白的其他诗作,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提高文学素养。
《秋浦歌》李白古诗赏析
![《秋浦歌》李白古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c273139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03.png)
总结评价
05
《秋浦歌》的艺术成就与影响
丰富的想象力
李白在《秋浦歌》中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运用了独特的比喻和描绘手法,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独特的语言风格
李白的语言风格在《秋浦歌》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他的用词精炼、生动,如“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深刻的情感表达
《秋浦歌》表达了李白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情感,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秋浦歌》的文学贡献与启示
文学价值
《秋浦歌》是李白创作的经典之作,具有极 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启示作用
《秋浦歌》中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对读者有启 示作用,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生和世
界。
《秋浦歌》在李白诗歌中的地位与价值
重要地位
《秋浦歌》在李白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02
秋浦是李白经常游历的地方, 他在那里留下了多首脍炙人口 的诗歌。
03
《秋浦歌》描写了秋浦的美丽 景色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展 示了李白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 敏锐感受和独特的审美观。
李白的诗歌风格与特点
李白的诗歌风格以豪放、奔放著称, 他善于运用夸张、想象等手法,将情 感和景物融为一体,使诗歌具有强烈 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02
李白一生狂放不羁,追求个性的自由和精神的解放,他 的诗歌也因此充满了激情和想象力,具有强烈的个性和 独特性。
03
李白的诗歌创作涉及了多种题材和风格,包括山水诗、 边塞诗、送别诗等,其中以山水诗最为出秋浦歌》是李白在秋浦(今 安徽贵池)时所写的一首五言 古诗,创作时间大约在盛唐时 期。
《秋浦歌》的文学价值与地位
独特的艺术风格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绿色背景课件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绿色背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34e908f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fd.png)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绿色背景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秋浦歌》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对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一诗的解析,以及对诗歌意境的体会。
通过对诗句中的意象、韵律、表现手法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秋浦歌·白发三千丈》。
2. 掌握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能够分析诗句中的意象、韵律、表现手法。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句的意象理解,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
2. 教学重点:诗歌的鉴赏方法,诗句的韵律感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展示诗歌的背景、意境、诗句分析等。
2. 学具:学生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秋天的画面,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氛围,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秋浦歌·白发三千丈》。
2. 诗歌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李白及其创作背景,为学生理解诗歌打下基础。
3. 诗句解析:详细讲解诗句中的意象、韵律、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
4.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讲解如何从意象、韵律、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鉴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诗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并进行小组讨论。
六、板书设计1.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2. 内容:(1)诗歌背景(2)诗句解析(3)诗歌鉴赏方法(4)例题解析(5)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诗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这句诗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明镜象征着时光,秋霜寓意着岁月的痕迹。
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李白的诗歌,进一步了解其诗歌风格,提高文学素养。
秋浦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秋浦歌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9ee2cf8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c5.png)
秋浦歌原文翻译及赏析秋浦歌原文翻译及赏析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作品《秋浦歌》由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秋浦歌》是组诗,共计十七首。
作者运用了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苦衷。
以下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秋浦歌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秋浦歌原文翻译及赏析1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古诗简介《秋浦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本诗为其中流传最广的第十五首。
这组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作者再游秋浦(今安徽贵池西)时。
全诗内容丰富,情感深厚,从不同角度歌咏了秋浦的山川风物和民俗风情,同时在歌咏中又或隐或现地流露出忧国伤时和身世悲凉之叹。
译文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
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注释个:如此,这般。
秋霜:形容头发白如秋霜。
赏析“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
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
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
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
以此写愁,匪夷所思。
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
古典诗歌里写愁的取譬很多。
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按:当作“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
”李白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之重。
人们不但不会因“三千丈”的无理而见怪诗人,相反会由衷赞赏这出乎常情而又入于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诗人的长叹疾呼实堪同情。
人看到自己头上生了白发以及白发的长短,是因为照镜而知。
首二句暗藏照镜,三四句就明白写出:“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
小学五年级下学期语文《秋浦歌》PPT课件
![小学五年级下学期语文《秋浦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3429e9d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2d.png)
让“李白”们模拟创作《秋浦歌》的过程,可以 即兴发挥,也可以提前准备。鼓励“李白”们运 用所学的诗歌知识和技巧,创作出有意境、有情 感的诗句。
角色分配
选取几名学生扮演李白,其他学生扮演李白的友 人或助手。
表演与点评
让“李白”们表演他们的创作过程,其他同学观 看并点评。教师也可以给予指导和建议。
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
唐代其他著名诗人及其代表作品介绍
杜甫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 为“诗史”。代表作品有《春望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白居易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 大诗人之一。代表作品有《琵琶行 》、《长恨歌》等。
王维
唐朝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 居士。代表作品有《山居秋暝》、 《送元二使安西》等。
通过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等元 素,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 感受诗歌的深邃内涵。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活美好品质
通过诗歌的学习,让学生更加关注身边的自然风景,培养发 现美的眼睛。
引导学生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感恩大自然的馈赠,树立 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05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
了解更多李白诗歌作品
品出现。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全文朗读及录音
全文朗读
教师播放《秋浦歌》的朗读录音 ,学生跟读,注意读准字音和节 奏。
录音材料
提供标准的普通话朗读录音,帮 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韵律和 感情。
重点字词解释与注音
01
赧郎
指被炉火熏烤得面色赤红的冶 炼工人。赧,原指因羞愧而脸
红,此处指面色赤红。
02
明月夜
画面描绘和意境营造
2024版《秋浦歌》PPT课件
![2024版《秋浦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cefd68c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81.png)
诗人通过对比不同的事物和景象, 突出了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增强了 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8
生动传神的描绘技巧
01
02
03
细腻入微的描写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 物形象的细腻入微的描写, 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歌所 描绘的场景之中。
2024/1/30
形象生动的比喻
诗人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 将抽象的情感和感受具象 化,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 感受诗歌的内涵。
2024/1/30
21
不同作品间的比较与联系
主题比较
《秋浦歌》与《将进酒》、《行路难》等作品都表现了李白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这些作品都展 示了李白不屈不挠的性格和对自由的追求。
风格联系
虽然李白的诗歌风格多样,但不同作品间都有其内在联系。例如,《秋浦歌》中的豪迈奔放与《将进酒》中的借 酒浇愁、抒发愤激情绪有一脉相承之处;而《行路难》中的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形象塑造则与《秋浦歌》中的白发、 青山的意象相呼应。
激发了后人的思考和反思 《秋浦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了 后人的思考和反思,使得这首诗歌具有了深远的历史意义 和现实价值。
18
05
李白其他代表作品欣赏与比较
Chapter
2024/1/30
19
《将进酒》、《行路难》等名篇欣赏
• 《将进酒》:此诗为李白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非常深沉,艺术表现非常成熟,在同题作品中影响最大。 诗人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2024/1/30
17
《秋浦歌》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
2024/1/30
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真实面貌 《秋浦歌》作为一首现实主义诗歌,通过生动、形象的描 绘,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真实面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为我 们了解当时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秋浦歌李白原文与翻译
![秋浦歌李白原文与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61bdbd2e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97.png)
秋浦歌李白原文与翻译秋浦歌李白原文与翻译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
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秋浦歌李白原文与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秋浦歌作者: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词句注释个:如此,这般。
秋霜:形容头发白如秋霜。
白话译文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
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秋浦歌》赏析:“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
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
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
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
以此写愁,匪夷所思。
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
古典诗歌里写愁的取譬很多。
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按:当作“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
”李白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之重。
人们不但不会因“三千丈”的无理而见怪诗人,相反会由衷赞赏这出乎常情而又入于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诗人的长叹疾呼实堪同情。
人看到自己头上生了白发以及白发的长短,是因为照镜而知。
首二句暗藏照镜,三四句就明白写出:“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
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发出“何处”之问。
这两句不是问语,而是愤激语,痛切语。
诗眼就在下句的一个“得”字上。
如此浓愁,从何而“得”?“得”字直贯到诗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挤压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发,鬓染秋霜,亲历亲感,何由不知!李白有“奋其志能,愿为辅弼”的雄心,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均见《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尽管屡遭挫折,未能实现,但他的志向绐终不泯。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e0bbbf3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1c.png)
《秋浦歌·其十五》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由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秋浦歌》是组诗,共计十七首,这是其中第十五首。
作者李白运用了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苦衷。
作品原文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词句注释【1】秋浦:唐时属池州郡。
故址在今安徽省贵池西。
【2】白发:白头发。
亦指老年。
【3】缘:因为。
【4】个:如此,这般。
长(zhǎng)【5】明镜:明亮的镜子。
【6】何处:哪里,什么地方。
【7】秋霜:形容头发白如秋霜。
白话译文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
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李白客居秋浦(在今安徽贵池县西南的水乡地区)时所写。
他这时已经临近晚年,有感于自己的日益衰老而写下此诗。
作品赏析这首诗写对镜悲白发的情景,运用夸张、比喻的手怯,写得十分生动传神。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傈长。
”白发长达三千丈,因为忧愁才变得这样长。
夸张白发之长是为了形容忧愁之深。
起句突兀,落笔惊人,却又切合人的心理,恰如其分。
请问有谁面对明镜梳理自己白发时不会感到长无边际,因为抚弄那缕缕“白丝”之时,心潮涌动,多少陈年往事会涌向心头,童年的无优快乐,少年的燥动探求,青年的洒脱无羁,中年的年富力强,而今的垂垂老矣,多少事值得追忆,多少事值得惋借,一边梳理长发,一边也是在梳理一生的.坎坷,一生的转折,人生短暂,好比是自朝至暮,最终还是剪不断理还乱,这一切岂一个“愁”字了得,豪放如李白者,到此时也只能长叹“缘愁似个长”,其实胸中惆怅何止“三千丈”,简直是无边无涯,永难诉清。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不知道明镜里面,那里来了这一抹秋霜。
这一句明知故问的比喻更令人感伤,明知镜中“秋霜”即是自己的白发,却又不敢承认不愿承认。
这此中感觉正如辛弃疾词中“却道天凉好个秋”一样,不明说愁却更见愁深如海。
古诗词课件29李白《秋浦歌》
![古诗词课件29李白《秋浦歌》](https://img.taocdn.com/s3/m/445b7618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b1.png)
第二十九课《秋浦歌》(其十五)秋浦歌(其十五)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谪仙人”。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1.李白:李白的母亲在怀着他的时候,据说梦到了太白星。
于是李白字太白。
2.岳飞:岳飞出生的时候,据说有一只金翅大鹏雕在他们家门口连着飞了三天,一边飞一边高声地叫。
所以岳飞取名为飞,字鹏举。
3.伏羲:上古时代,有个叫“华胥氏”的姑娘,到一个叫雷泽的地方去游玩,看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于是就有了身孕,怀孕十二年后生下一个儿子,这个儿子有蛇的身体、人的脑袋,取名为伏羲。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谪仙人”。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秋浦歌(其十五)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浦歌(其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缘:因。
个:这样。
秋霜:形容发白如霜。
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
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
因为愁而生出了白发,长达三千丈,这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霜白色,代指白发,它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写这首诗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感到倍加痛苦。
秋浦歌(其十五)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知识延伸:诗词中的夸张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夜宿山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请思考:含有夸张手法的诗句最瘦的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经典诗句】“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全诗意思及赏析
![【经典诗句】“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全诗意思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0af0a258bd63186bdebbc4f.png)
【经典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全诗意思及赏析“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译文] 白发足有三千丈,但心里的忧愁就像这些银色的头发一样长。
白发三千丈的下一句是“缘愁似个长”,诗句出自李白的著名诗篇《秋浦歌》。
秋浦歌作者:李白年代:唐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译文:白头发长到三千丈,只因为愁绪是这样长.我对着明亮的镜子,不知道从哪儿得来了这么多的寒霜.赏析: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
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
“缘”,因为;“个长”,这么长。
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
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
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
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
“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
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
这怎不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呢?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大约在天宝十二载(公元753),李白漫游来至此。
逗留期间,他以《秋浦歌》为名,写了一组五言诗,共有十七首。
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十五首。
诗人用极其夸张的手法,写自己内心深长的愁绪。
到秋浦时,李白已经离开长安已经快十年了,他是在天宝三载(公元744)离开的。
从那以后,便云游天下,四海为家,北上燕、赵,南下江、淮;其中不乏痛快欢畅的时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曾和中国诗坛上的另一位现实主义的巨匠杜甫两人携手同游梁、宋,把酒论诗,快意非常,真是尽一时之兴,成千古美谈。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全诗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ea7ea75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47.png)
李白《秋浦歌》全诗翻译赏析《秋浦歌十七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作者再游秋浦(今安贵池西)时。
全诗内容丰富,情感深厚,从不同角度歌咏了秋浦的山川风物和民俗风情,同时在歌咏中又或隐或现地流露出忧国伤时和身世悲凉之叹。
秋浦歌十七首李白其一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其二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其三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山鸡羞水,不敢照毛衣。
其四两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其五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其六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山川如县,风日似长沙。
其七醉上山公马⑵,寒歌宁戚牛⑶。
空吟白石烂⑷,泪满黑貂裘⑸。
其八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⑹。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⑺。
其九江祖一片石⑻,青天扫画屏。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其十千千石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其十一逻人横鸟道⑼,江祖出鱼梁⑽。
水急客舟疾⑾,山花拂面香。
其十二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⑿。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其十三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其十四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⒀,歌曲动寒川。
其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⒁。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⒂。
其十六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⒃,结映深竹⒄。
其十七桃波一步地⒅,了了语声闻。
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注释:⑴秋浦:唐时属池州郡。
故址在今安省贵池县西。
⑵山公:指山简。
⑶宁戚:春秋时卫国人。
⑷白石烂:宁戚《放牛歌》中有“南山,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之句。
⑸黑貂裘:《战国策·秦策》载,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
⑹水车岭:《贵池志》载,贵池西南七十余里有水车岭。
⑺寄生:一种植物,其根部不扎在土里而依附在松树、杨树等枝杈上,靠吸取这些树的养分而存活。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绿色背景ppt课件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绿色背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80d7600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d6.png)
秋浦歌
唐·李白
白 发 三 千 丈, 缘 愁 似 个 长。 不 知 明 镜 里, 何 处 得 秋 霜。
李白
唐朝大诗人 人称诗仙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存 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他生活 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 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东至越州(会稽 郡)。直到天宝元年,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 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 就赐金放还而去,过着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
• 它共有十七首,本篇是其中的第十 五首,也是流传最广的一首。
秋浦歌
唐·李 白
白 发 三 千 丈, 缘 愁 似 个 长。 不 知 明 镜 里, 何 处 得 秋 霜。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缘:因为。 个:如此,这般。
我的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 样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霜:形容头发白如秋霜。
明亮的镜子中,我的头发白似秋霜,不知道 为什么会变成这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样?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 这时的朝廷极其腐败,一日不如一日。 李白受到奸臣排挤,早已离开朝廷,渊博的 学问难以施展,一腔热心而报国无门。
诗人离开朝廷后数十年漂泊在外,过着清 贫、潦倒的生活,对国家的命运,对个人的 抱负,都已是束手无策,无可奈何。年过半 百,壮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
李白一生不畏权力,藐视权贵,曾流传着“力士脱 靴”“贵妃捧砚”“御手调羹”“龙巾拭吐”
的故事。
秋浦歌
秋浦:
• 在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 的产地之一。当年李白漫游到这里, 写了一组诗——《秋浦歌》,全诗 内容丰富,情感深厚,从不同角度 歌咏了秋浦的山川风物和民俗风情, 同时在歌咏中又或隐或现地流露出 忧国伤时和身世悲凉之叹。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https://img.taocdn.com/s3/m/f3b60aec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5a.png)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秋浦,是一片美丽的风景区,有诗人称之为“秋浦映红叶,白发三千丈”,形容秋浦山的美丽景致。
秋浦,位于华东地区,是一个以秋景著名的风景区。
这里的秋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秋天,有着独特的韵味。
秋浦山高耸入云,山势险峻,山脊上白雾弥漫,如白发三千丈。
这里的秋天,是金色的,整个山坡都被一片金黄所覆盖。
秋浦山是著名的红叶胜地,每年的十月至十一月,山上的枫树、银杨等树木变得火红,如同山上点缀的一片红云。
当秋风吹过,红叶如雨般飘落,满山遍野都是一片红色的海洋,美不胜收。
秋浦的秋天,也是清凉的,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了好几度。
在秋浦山上漫步,吸一口凉爽的山风,仿佛能够洗涤心灵的尘埃,让人心旷神怡。
此外,秋浦山上还有一些独特的景点,如云海、奇石等。
每年入秋之际,山上的云海波澜壮阔,像一片白茫茫的海洋,令人陶醉其中。
奇石也是秋浦山的独特之处,这里的奇石林立,形态各异,有的像龙、有的像虎,引人入胜。
秋浦山的美景,吸引了无数的游客。
每年的秋天,人们纷纷涌来,欣赏这片美丽的景色。
他们不仅可以尽享大自然带来的美景,还可以体验一些独特的活动,如登山、摄影等。
登山是秋浦山最常见的活动之一。
山势险峻,对体力要求较高,但登上山顶之后,俯瞰整个秋浦山,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山上的景色美不胜收,可以远眺整个城市的全景,亦或是欣赏到宽广无边的大海。
这种身处高处的观景,仿佛可以将心情一同放飞。
摄影也是很多人喜欢的活动。
秋浦山上的美景,给摄影师提供了无穷的创作灵感。
无论是山上的红叶,还是云海、奇石,都是独特的主题。
每年来到秋浦山的摄影爱好者,会用镜头记录下这片美丽的风景,并分享给更多的人。
除了秋天的美景,秋浦山也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山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各种文化遗迹随处可见。
这里的居民也保留着浓厚的传统文化,市井间的乡音和民俗活动,让人感受到浓厚的乡土气息。
总之,秋浦山的美景令人陶醉,每年的秋天都有无数的人慕名而来,欣赏这片美丽的风景。
《秋浦歌》诗词的背景故事与赏析
![《秋浦歌》诗词的背景故事与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3c3e9c0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d2.png)
《秋浦歌》诗词的背景故事与赏析秋浦歌唐代大诗人李白,一次从北方的幽燕地带南归,第二年(753)又应一个朋友的邀请,到南陵(在今安徽)等地漫游。
南陵西面一百多里有个秋浦湖,风景十分优美。
湖畔山路曲折,茂林幽深。
绿竹环抱的村庄里,村民们种田打鱼。
夏天,采莲的姑娘们荡着小船在接天的莲叶中出没,不时传来歌声和笑声。
这里山上盛产铜矿。
当地财主招了许多工人采矿炼铜,在秋浦湖边造起不少炼铜的炉子,工人们日日夜夜用炭火把黄澄澄的铜冶炼出来。
有一天夜里,月光明朗,李白和朋友来到炼铜炉前参观。
只见处处炉火熊熊,映照着天空大地,迸发出千万朵银花般的火星,四周弥漫着一团团紫色的煤烟,炉火火星交错在一起,景象非常壮观。
那冶炼工人的脸庞,个个被炉火烧得通红通红,他们一面挥舞着强壮有力的手臂紧张劳动,一面唱着高亢粗犷的民歌。
这嘹亮的歌声,似乎把秋天寒凉的湖水也激起了层层涟漪……李白出神地看着,感动极了。
他从未见过这种热烈劳动的景象,就满怀 *** 地写下了一首诗: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李白在秋浦湖,大部分时间过得很愉快,诗兴大发,一共做了十七首《秋浦歌》,上面这首就是其中之一。
可是,壮志未酬的痛苦,长久积郁在他心中没有消退。
特别是去年,他在幽燕地区看到的杀气腾腾的景象,一直使他不能忘怀。
大军阀安禄山在那里招兵买马,造兵器,囤军粮,甚至将来当皇帝后封官用的锦衣紫袍,都在积极准备着。
李白预感到大祸就要临头,不禁登上战国时期昭王为求贤地而造的黄金台,慷慨赋诗。
然而,当今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皇帝,即使听到了他的呼声,又怎能理解他为国的忠心?这种忧思是无时不在、一触即发的。
这天早上,他在朋友家梳洗,对着铜镜一照,忽然发觉头上的白发又增加不少。
这时,他心里的愁思、郁闭、感慨……一齐交集,想到自从被朝廷中一些权贵排挤,离开长安以来,时间已经过去近十年,事业却一无所成,现在出世心切,意欲遁迹江湖,岂不是令人可悲可伤?于是吟道: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的意思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1c30f43e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49.png)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的意思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诗词是文学艺术中的一朵瑰宝。
其中,唐诗尤其被视为中国诗歌的巅峰之作,吸引着无数诗歌爱好者和专业研究者的关注。
而其中一首诗《秋浦歌》中的“白发三千丈”更是成为了广为传颂的经典。
那么,这一句话究竟有什么含义呢?一、秋浦歌的背景《秋浦歌》是唐代女诗人李之仪所作,共11句,表现了女子遭遇生离死别的心灵抒发。
其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一句堪称经典。
而“白发三千丈”这句话出现在李之仪为忘却悲伤所作的劝慰之句中,“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段话中,通过劝慰人们珍惜青春年华,以及提醒人们天生就有才华等等方式,表达出了作者对于人生的理解和看法,也体现了作者内心的淡然和坦然。
二、白发三千丈的涵义“白发三千丈”是《秋浦歌》中的一句诗,是李之仪为劝慰别人而写的。
这句话实际上是一种虚数,借用一种夸张的说法抒发心情。
人到中年后,头发有些白了,如果按照一个人的高度计算,三千丈足足有三百多米远。
这样的巨大数字形象地描绘了作者那年代的恢弘气势。
而三千丈的距离对于垂头丧气、意志消沉的人来说,也许就是难以逾越的深渊,可是,正是因为这种想象,它更加振奋人心,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
三、从“白发三千丈”看人生哲理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产生抑郁、沮丧等负面情绪,甚至失去人生的方向和目标。
秋浦歌中的“白发三千丈”正是在向这些人发出情感上的拯救。
这句诗语言夸张,形象生动,表达了对于人生的期许,对于人生内涵的认知,对于人生哲学的探讨等等方面都有深刻启示,从而形成了里程碑式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 这时的朝廷极其腐败,一日不如一日。 李白受到奸臣排挤,早已离开朝廷,渊博的 学问难以施展,一腔热心而报国无门。
诗人离开朝廷后数十年漂泊在外,过着清 贫、潦倒的生活,对国家的命运,对个人的 抱负,都已是束手无策,无可奈何。年过半 百,壮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
李白一生不畏权力,藐视权贵,曾流传着“力士脱 靴”“贵妃捧砚”“御手调羹”“龙巾拭吐”
的故事。
秋浦歌
秋浦:
在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 当年李白漫游到这里,写了一组诗——《秋浦 歌》,全诗内容丰富,情感深厚,从不同角度 歌咏了秋浦的山川风物和民俗风情,同时在歌 咏中又或隐或现地流露出忧国伤时和身世悲凉 之叹。
它共有十七首,本篇是其中的第十五首,也 是流传最广的一首。
秋浦歌
唐·李 白
白 发 三 千 丈, 缘 愁 似 个 长。 不 知 明 镜 里, 何 处 得 秋 霜。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缘:因为。 个:如此,这般。
我的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 样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霜:形容头发白如秋霜。
你认识哪些唐朝诗人?
李白
唐朝大诗人 人称诗仙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存 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他生活 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 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东至越州(会稽 郡)。直到天宝元年,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 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 就赐金放还而去,过着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
秋浦歌
唐·李白
白 发 三 千 丈, 缘 愁 似 个 长。 不 知 明 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