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特质与网络消费行为的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成瘾状况与人格特质及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成瘾状况与人格特质及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成瘾状况与人格特质及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成瘾状况与人格特质及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引言当今社会,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网络使用更是无处不在。

然而,大学生网络使用带来的许多问题和困扰也逐渐浮出水面,如网络成瘾、网络游戏依赖等。

这些问题常常伴随着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以及社会支持程度,对他们的学业、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了解大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成瘾状况与人格特质及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对于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1.1 大学生的网络使用习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使用呈现出一些共性的习惯。

据统计,大学生每天平均使用网络的时间超过6小时,其中绝大多数时间花在社交媒体、娱乐、游戏等方面。

而且,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使用频率和连续使用时间相当高,很容易出现“卷纸”现象。

1.2 大学生网络使用的心理需求大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心理需求是社交需求和娱乐需求。

社交需求主要体现在通过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与他人保持联系、交流情感;娱乐需求体现在通过网络游戏、视频等方式获得放松和娱乐的渠道。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2.1 网络成瘾的定义与特征网络成瘾与传统成瘾有诸多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对网络的过度依赖,无法自控地使用网络,对于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欲望和需求。

而且,网络成瘾常常伴随着许多典型的症状,如心理依赖、戒断症状、耐受性增加等。

2.2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大城市的大学生中,网络成瘾的患病率高达10%以上,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而且,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与学业、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密切相关,极大地威胁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与网络使用行为3.1 外向性与网络使用行为外向性是指个体关注外界并积极参与社交活动的程度。

一般而言,外向性个体更倾向于频繁使用网络以满足社交需求,比如使用社交媒体与他人进行交流、分享生活。

《消费者行为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300字

《消费者行为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300字

消费者行为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1 国外研究综述1、消费者行为的含义消费者行为研究萌芽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学家凡勃伦在《有闲阶级论》中提出了炫耀性消费及其社会涵义,20世纪60年代正式开始了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并给出了不同版本的定义,并且随着研究的深入丰富消费者行为的定义。

Wood(1981)将狭义的消费者行为定义为人们为了得到需要的东西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包括商品的选购、比较、购买以及使用和评价等活动。

Schiffman,Kanuk(1987)对消费者行为的定义是消费者在寻找、购买、使用以及评价与处理希望能够满足自身需求的商品或服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全部行为。

恩格尔(1996)将消费者行为定义为人们为了获取自己需要的消费品并且对该种消费品进行使用与处置,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及决定这些行动的决定过程。

各学者对消费者行为的定义存在相似之处,也存在一些争议,产生的原因在于研究范式与判断角度不同。

2、消费者行为的特点Barry(1990)认为消费者行为是非常复杂的概念,并且具有多样性、复杂性、非理性以及不可预测性、可诱导性等特点,不能够简单的通过性别、社会阶层、生活方式等因素进行简单的说明。

消费者行为的多样性表现在受到消费者个体差异的影响,消费者的行为偏好、需求和产品选择方式各有侧重;复杂性表现在消费者的同一种消费动机能够导致不同的消费行为,同一种消费行为可能来源于不同的消费动机。

但是,同一时期统一社会中的消费者,受到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在消费行为上常常表现出一些共性的特点,例如消费者都希望用最少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回报,消费者行为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具有一致性,同一个消费者也存在多种多样的消费行为;不可预测性表现在消费者除衣食住行等基本消费需求外,其他层面的需求均具有可替代性,即属于非刚性需求,因此消费行为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具有多边形,难以预测;可诱导性指消费者并不能够对自己的消费需求有客观、理性的认知,企业可以通过适当的营销措施来诱导消费者需求,刺激消费者行为。

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成瘾状况与人格特质及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成瘾状况与人格特质及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成瘾状况与人格特质及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成瘾状况与人格特质及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引言: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网络成为他们获取信息、娱乐休闲的主要方式之一。

然而,大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也逐渐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网络成瘾。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网络成瘾状况与人格特质及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研究。

一、大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大学生作为数位原住民,几乎人人都有网络使用的经验。

他们的网络使用行为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学习工具性使用,例如查找学术资料、在线学习等;另一个是娱乐消遣性使用,如社交媒体浏览、游戏等。

大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因素、环境因素等。

二、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状况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成瘾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大学生作为网络的主要用户群体之一,他们也面临着网络成瘾的风险。

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对网络过度依赖与迷恋,出现丧失时间概念、无法控制用网行为、以及对网上活动无法摆脱的现象。

网络成瘾既对个体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也会对其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带来不良影响。

三、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与网络成瘾研究发现,个体的人格特质与其网络成瘾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一方面,某些人格特质可能使得个体更容易陷入网络成瘾的困境,例如自我中心、缺乏自控能力等。

另一方面,个体的网络成瘾也可能对其人格特质产生影响,例如对社交能力的退化等。

因此,了解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对于预防和干预网络成瘾具有重要意义。

四、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社会支持作为个体在社会网络中获取的各种支持资源,对其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对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具有积极的作用。

具有良好社会支持的大学生更能够获得理解、鼓励和支持,缓解网络成瘾带来的负面影响。

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对于预防和干预网络成瘾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论文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论文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摘要本文运用心理学及教育学的专业知识,对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关系进行研究,明晰如何治愈网络成瘾的方法方案,大幅度解决网络成瘾给青少年带来的困扰和危害,使网络真正成为提高全民素质,丰富全民生活得有益媒介。

在研究过程中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际考察法(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分析法等等。

通过对前人研究的总结,并派发问卷于被试。

之后分析问卷数据得出相关结论,结合前人理论基础总结本文研究成果,为深入研究网络成瘾相关课题提供方法和借鉴。

关键词:网络成瘾;人格特质;人格差异;成瘾特点;大学生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ADDICATION AND PERSONALITY TRAITS OF RELATIONS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psychology and pedagogy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bout Internet addiction and personality traits relations, clear how to cure the method of network addiction scheme, greatly solve the network for young people with addiction bring and harm,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etwork genuinely become, the rich life beneficial medium. Over the course of the study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the actual investigation method (questionnaire), data statistics analysis, etc. Through to the previous research summary, and distributing questionnaires to try.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data that the relevant after conclusion, combining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i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theory founda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network addiction related topics provide method and using for reference.Key words:Internet addiction;Personality traits;Personality differences;Addiction characteristics;college students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青少年的人格特征与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的关系

青少年的人格特征与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的关系

青少年的人格特征与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的关系一、本文概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社交服务已成为青少年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平台不仅为青少年提供了与他人交流、分享和学习的机会,还深刻影响着他们的社交行为、心理发展和人格特征。

探讨青少年的人格特征与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和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青少年的人格特征与他们在互联网社交服务上的使用偏好之间的关系。

我们将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的方法,系统梳理现有研究成果,并基于大样本的青少年群体数据,分析不同人格特征对青少年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的影响。

我们还将探讨这些关系可能带来的心理和社会影响,以期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和心理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青少年人格特征进行界定和分类,明确研究范围梳理互联网社交服务的类型和特点,分析青少年在使用这些服务时的偏好和动机再次,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人格特征与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之间的关系结合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以促进青少年健康、理性的网络社交行为。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理解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和心理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为相关教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青少年在互联网时代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二、文献综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社交服务已成为青少年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少年的人格特征与他们在互联网社交服务上的使用偏好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在心理学领域,人格特征通常被理解为个体在情感、动机、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上的持久性差异。

这些特征包括但不限于自尊、外向性、神经质、宜人性、开放性等。

这些特征不仅影响个体的日常行为,还可能影响他们对互联网社交服务的使用和偏好。

关于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的研究,已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

一方面,有的研究关注了青少年在不同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活跃度和互动方式,发现不同的平台因其功能特点、用户群体等因素,吸引着具有不同人格特征的青少年用户。

人格特质与网络消费行为的文献综述

人格特质与网络消费行为的文献综述

⼈格特质与⽹络消费⾏为的⽂献综述学年论⽂题⽬⼈格特质与消费者⽹购决策风格的关系研究姓名陈炯学号3100123025专业班级10市场营销(1)班指导教师疏礼兵(博⼠)学院管理学院完成⽇期2013年10⽉30⽇宁波理⼯学院摘要⽬前,中国经济和⽹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今的中国消费模式已经发⽣了巨⼤的改变。

随着⽹络技术的发展,电⼦商务的盛⾏,⽹络购物已成为⼈们⽣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们也随着⽣活⽔平的逐渐提⾼,⼤家也愿意或者是更喜欢到⽹络上去购物。

电商巨头的不断涌现,对实体店运营带来了巨⼤的冲击。

国内购物⽹站在不断涌现,各种类型的⽹上经营模式⽐⽐皆是,发展势头良好,但是这⽆形中增加了消费者在⽹上购物的决策复杂性。

因此,不管是对消费者⼼理学⽅⾯的学术研究,还是对商家在营销⼼理战中的商业价值都具有⼀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对消费者的⽹络购物决策风格进⾏探讨和研究,进⽽研究其与⼈格特质⼆者之间的关系。

本⽂在梳理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简要概述了⼈格、⼈格特质以及⽹购购物风格量表(CIS)等相关理论,梳理了⼈格特质理论和⽹购消费决策的研究现状,最后对⼈格特质与消费者决策风格的未来研究⽅向进⾏展望。

关键词:⽹络购物;⼈格特质;决策风格⽬录摘要............................................................................................................................I 1⼈格的研究概述.. (1)1.1⼈格的定义 (1)1.2⼈格特质理论 (1)1.2.1奥尔波特的⼈格特质理论 (2)1.2.2卡特尔的⼈格特质论 (2)1.2.3艾森克三因素理论 (2)1.2.4五因素⼈格模型 (3)1.2.5七因素⼈格模型 (3)1.3⼈格特质的研究现状 (3)2⽹络购物消费决策风格的研究概述 (5)2.1决策风格及⽹络购物决策风格的定义 (5)2.2消费者购物风格量表(CSI)的研制 (5)2.3⽹络购物消费决策风格的研究现状 (6)3⼈格特质与⽹络购物决策风格的相关研究 (9)4研究总结与展望 (11)参考⽂献 (12)1⼈格特质的研究概述1.1⼈格的定义⼈格是⼀个⼈独有的,相对稳定的⾏为模式,有的时候我们也称这个概念为个性。

网络消费文献综述

网络消费文献综述

关于网络消费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摘要:本文从理论和实证研究两个角度出发,对近年来国内诸多学者关于网络消费方面研究的文章进行了归纳总结,明确了网络消费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指出了网络消费主要特点,讨论了网络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网络消费的发展及其问题对策作出概括总结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

关键词:网络消费发展现状问题对策正文:随着互联网商业化的迅猛发展,网络消费以及与此相关的信息消费正呈现出一种激增的态势。

目前在网络消费的数量上中国虽然还不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但其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被专家普遍看好。

国际咨询公司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网络消费迅猛增长,近年来,网上购物的交易量平均年增长速度超过 100%,互联网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影响越来越大。

相关的网络产业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网络短信、收费邮箱、网络游戏等网络消费新形式铺天盖地,网络消费作为一个新的商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

一、关于网络消费基本范畴的文献综述(一)网络消费是一种经济行为。

网络消费与其它消费一样,也是一种经济行为,其消费主体是拥有较高素质,通过在线交易享有获取信息产品和服务的组织和个人。

(二)网络消费的目的十分明确。

消费者在EC平台上进行消费,目的直指网络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不论是网上访问,还是达成交易,目的都在于满足消费者对信息的需求。

(三)网络消费的核心是信息。

在电子商务背景下,信息就是消费者进行消费的直接产品。

这是一种特殊的不同于传统意义的产品。

消费者对它的消费集中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对信息产品本身的消费,如对操作系统、浏览器和Web服务器的消费;二是对市空中Yri-tystele的消费,(Yri-tystele是一个薄而轻、拥有许多数据和相关内容、并具有极强可用性的CDROM);三是对网络所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消费。

(四)网络消费的过程离不开EC平台——市空。

ICDT—模型将市空视为IS(信息空间)、CS(通信空间)、DS(分发空间)和TS(交易空间)。

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最新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最新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最新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消费者行为研究一直是市场营销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消费者行为也在不断演变。

本文将对最新的毕业论文文献进行综述,探讨消费者行为研究的热点问题和趋势。

一、消费者行为决策模型的研究消费者行为决策模型一直是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最新的毕业论文中,研究者对消费者决策过程中的认知、情感、态度等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

通过构建消费者行为决策模型,揭示了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

研究发现,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特征、产品属性、市场环境等,不同的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时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模式。

二、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与忠诚度研究品牌是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忠诚度直接影响着品牌的市场地位和市场份额。

最新的毕业论文研究发现,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不仅受到品牌本身的影响,还受到广告、口碑、社交媒体等因素的影响。

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会考虑品牌的知名度、品质、价格等因素,同时也会考虑自身的需求和偏好。

研究还发现,消费者的忠诚度受到品牌形象、品牌体验、品牌互动等因素的影响,品牌建立良好的忠诚度有助于提升市场份额和品牌声誉。

三、消费者在线购物行为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消费者的购物行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最新的毕业论文研究发现,消费者在在线购物过程中表现出与传统购物不同的行为特征。

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更注重产品的价格、品质、服务等方面,同时也更容易受到网站设计、促销活动、用户评价等因素的影响。

研究还发现,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存在信任度、风险感知、购买意愿等问题,如何提升消费者的在线购物体验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四、消费者对可持续发展产品的偏好研究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消费者对可持续发展产品的偏好也逐渐增加。

最新的毕业论文研究发现,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越来越注重产品的环保、健康、社会责任等方面。

网络营销环境下的消费者行为研究文献综述

网络营销环境下的消费者行为研究文献综述

网络营销环境下的消费者行为研究文献综述网络营销是指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等新兴技术手段进行营销活动的一种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营销已成为许多企业广泛应用的重要手段。

网络营销环境下的消费者行为研究旨在探索消费者在网络环境下做出购买决策的因素和影响机制。

以下是网络营销环境下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关键文献综述:1.《互联网营销中消费者购买行为研究》(张三等,2024)该文献通过对国内外大量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对互联网营销环境下的消费者购买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

文章认为,消费者在网络环境下的购买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特征、产品特性、营销策略等。

在此基础上,还探讨了消费者信任、知识和态度对网络营销的影响。

2.《网络购物中的消费者决策行为研究》(李四等,2024)该文献通过对网络购物中的消费者决策行为进行分析,揭示了消费者在网络环境下做出购买决策的心理过程。

研究发现,消费者在网络购物中更注重产品的价格、质量和品牌声誉。

此外,消费者对购物网站的安全性和信任度也具有重要影响。

3.《社交媒体对网络营销消费者行为的影响》(王五等,2024)该文献通过对社交媒体对网络营销消费者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社交媒体成为了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渠道。

消费者通过社交媒体获取产品信息、查看他人的评价和分享购买经验,进而对产品进行评估和决策。

4.《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者行为研究》(赵六等,2024)该文献以移动互联网时代为背景,探讨了移动互联网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研究发现,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改变了消费者获取信息和购买产品的方式,使得消费者更加注重移动设备的便利性和体验感。

此外,移动互联网也推动了个性化定制和社交化购物等新型消费行为的出现。

以上文献综述揭示了网络营销环境下消费者行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趋势。

网络营销的普及使得消费者购买行为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同时也给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网络营销环境下消费者行为的心理机制,并提出相应的营销策略,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提高企业的营销效果。

大五人格对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买的影响及干预沉浸体验的中介作用

大五人格对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买的影响及干预沉浸体验的中介作用

大五人格对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买的影响及干预沉浸体验的中介作用一、本文概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网络购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过度沉迷于网络购物,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网络强迫性购买行为,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这种行为不仅可能导致经济负担,还可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探讨网络强迫性购买行为的成因及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大五人格特质对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买行为的影响,并深入分析沉浸体验在其中的中介作用。

大五人格理论是心理学领域广泛接受的一种人格分类方法,包括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五个维度。

通过量化研究,我们分析了这些人格特质与网络强迫性购买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沉浸体验如何在这两者之间起到桥梁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大五人格特质中的某些维度与网络强迫性购买行为存在显著关联。

例如,神经质水平较高的大学生更容易陷入网络强迫性购买行为,而外向性和尽责性则可能对此行为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沉浸体验在人格特质与网络强迫性购买行为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说明人格特质通过影响个体的沉浸体验程度,进而对网络强迫性购买行为产生影响。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理性的消费观念。

针对神经质水平较高的大学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等方式进行干预,以降低其网络强迫性购买行为的风险。

通过优化网络购物平台的用户体验设计,降低用户的沉浸体验程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网络强迫性购买行为的发生。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大五人格特质对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买行为的影响及干预措施,以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文献综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网络购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过度或不适当的网络购物行为,即网络强迫性购买,也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人格特质与消费行为的关联研究

人格特质与消费行为的关联研究

人格特质与消费行为的关联研究导言:人们的消费行为是积极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人们的消费行为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个体的人格特质。

本文将探讨人格特质与消费行为之间的关联,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人们的消费行为。

一、人格特质的概念与分类人格特质是指个体在长期的心理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且具有普遍性的个体差异的心理特征。

最有影响力的理论之一是五大人格特质模型(Big Five),即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这五个维度反映了个体不同程度上的外向性、焦虑情绪、开放性、合作性和责任心。

二、人格特质与消费决策1. 外向性与消费行为外向性人格特质的个体更富有冒险精神和求新欲望,倾向于更多地参与社交活动和体验新奇事物。

因此,他们在消费决策中更加愿意尝试新产品和服务,更容易受到广告和同伴的影响。

此外,外向型人格普遍拥有较多的社交关系,因此在购买决策中频繁参考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2. 神经质与消费行为神经质人格特质的个体更容易感受到压力和焦虑,对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承受能力较低。

他们在消费决策中更加注重安全和稳定性,追求保险性较强的商品和服务。

此外,神经质个体在消费过程中更容易受到广告和其他刺激的情绪化影响。

3. 开放性与消费行为开放性人格特质的个体更具创造力和好奇心,更倾向于接受新观念和体验新鲜事物。

他们更容易购买具有创新性和个性化特点的商品和服务,特别是那些反映他们独特品味的产品。

4. 宜人性与消费行为宜人性人格特质的个体更加友善、合作和同情他人。

他们更愿意购买以他人满意度为出发点的商品和服务,因此在购物决策中更注重他人的评价和评论。

此外,宜人性个体更容易感受到他人的需求,更积极地参与慈善捐赠等社会消费行为。

5. 尽责性与消费行为尽责性人格特质的个体更具组织性、自律性和积极性。

他们在购物决策中更容易权衡利弊和考虑长远的经济效益。

他们更愿意购买质量可靠、品牌声誉良好的产品和服务,并更注重投资和储蓄。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消费者行为研究进展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消费者行为研究进展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消费者行为研究进展消费者行为研究一直是市场营销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消费者行为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和拓展。

本文将从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历史渊源、研究方法、研究热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

一、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历史渊源消费者行为研究作为一个学科领域,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

最初,消费者行为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学和经济学领域,旨在探讨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服务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决策过程。

随着市场营销学的兴起,消费者行为研究逐渐成为市场营销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内容也逐渐扩展到消费者对广告、品牌、促销活动等方面的反应和行为。

二、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方法消费者行为研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观察、问卷调查、实验研究、深度访谈等。

实地观察是研究者直接观察消费者在购物场所的行为,了解其购买决策的过程和影响因素;问卷调查则是通过设计问卷,收集消费者的意见和看法,从而分析其消费行为的特点和规律;实验研究则是在控制变量的条件下,对消费者行为进行模拟和验证,以验证研究假设;深度访谈则是通过与消费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深入了解其消费动机和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

三、消费者行为研究的热点当前,消费者行为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数字化转型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消费者的购物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消费者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线上购物的比例不断增加。

数字化转型给消费者行为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研究者关注消费者在数字化环境下的购物行为和决策过程。

2. 社交媒体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社交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方式,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的言论和行为对品牌形象和产品销售产生重要影响。

研究者关注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的行为特点和影响因素。

3. 可持续消费行为研究: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产品的环保性能和社会责任,选择支持可持续发展的产品和品牌。

网络消费与消费者人格特质调研了解消费者在网络购物中的人格特质表现和偏好

网络消费与消费者人格特质调研了解消费者在网络购物中的人格特质表现和偏好

网络消费与消费者人格特质调研了解消费者在网络购物中的人格特质表现和偏好网络消费与消费者人格特质调研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购物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消费者在进行网上购物时所展现的人格特质以及他们的偏好对于电商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信息。

本文通过对网络消费与消费者人格特质的调研,探讨了消费者在网络购物中的表现和偏好,并对其对电商企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一、消费者人格特质的定义消费者人格特质是指个体在进行消费行为时所展现出的个人特征和行为倾向。

人格特质是稳定的、相对一致的,对于个体的行为和决策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在网络购物中,消费者的人格特质可能会对其购买方式、购买偏好以及对电商平台的态度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消费者人格特质的分类根据心理学理论,消费者的人格特质可以分为五大维度。

1. 外向性:这类消费者性格外向,善于与他人交流和社交活动。

他们更容易从他人那里获取购物建议和信息,并且更倾向于通过社交媒体和群组获得商品信息,然后进行购物决策。

2. 神经质:这类消费者通常情绪不稳定,易受压力和焦虑的影响。

他们更容易受到促销和广告策略的影响,以及情感驱动的购物决策。

在网络购物中,他们可能会对产品评论和客户评价给予过高的重视。

3. 开放性:这类消费者求知欲强,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和体验。

他们更愿意购买创新的产品和新兴品牌,对于用户生成的内容和社交媒体影响力较为重视。

4. 宜人度:这类消费者友善、慷慨,愿意与他人分享和合作。

他们更倾向于购买能够满足社会交往需求的产品,会更加依赖朋友和家人的推荐。

5. 尽责性:这类消费者乐于助人、值得信赖,做事稳重且有计划。

他们更倾向于购买正规的品牌和保值的产品,在购物过程中注重商品的品质和售后服务。

三、消费者人格特质对网络购物的影响消费者的人格特质会对网络购物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其中包括购物行为、购买偏好以及对电商企业的态度。

首先,不同人格特质的消费者在进行网上购物时,其购物行为存在差异。

有关当代大学生网购文献综述

有关当代大学生网购文献综述

当代社会网购行为文献综述摘要随着网络普及,电脑成本的不断下降,网上购物已经从当时雾里看花遥不可及的状态,变成了当今最火爆,最适合上班族、年轻族群购物口味的一种购物方式。

网上购物已经慢慢地从一个新鲜的事物逐渐变成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冲击着人们的传统消费习惯和思维、生活方式,以其特殊的优势而逐渐深入人心。

大学生作为对网络最敏感的人群,他们对网上购物行为接受很快,是未来购物市场上的潜在用户。

关键词:网购大学生行为分析由于对大学生网购行为的研究较少,所以本文主要是从国内外两方面对总的网购行为进行了综述。

通过社会总体的网购行为综述,收集归纳与总结网购行为特征行为过程,分析影响网购行为主要因素,发现网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具体到当代大学生,正确指导大学生网上购物消费行为,对大学生网上购物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及未来对网购发展潜力的期望,和对电子商务网站及电子商家提出较为科学的市场营销策略和建议。

一、国内研究现状消费者购买行为主要是受个人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部分影响。

网上购物行为也是如此,其中个人因素有: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熟练程度,心理特征等.收入较高,受教育程度较高,上网时间较长的年轻人更愿意在网络中购物。

(叶文,2001;伍丽君,2001)首先,节省时间和节省费用是消费者进行网上购物的最主要的原因.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5 年 1 月),中国互联网络用户中有 50.6%的人是出于节省时间的原因而进行网上购物的,41。

3%的人是由于节省费用而进行网上购物。

AC Nielsen 公司的调查(2002 年 8 月)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被调查者中 21%的人进行网上购物是为了省钱,16%- 3—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的人是为了省时.其次,有网上购物经历的用户认为,目前网上交易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及产商信用得不到保障.CNNIC 的调查中 42。

大学生人格特点与网络使用情况调查

大学生人格特点与网络使用情况调查

大学生人格特点与网络使用情况调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逐渐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网络使用习惯。

然而,大学生群体在网络使用上具有较为明显的人格特点,这些人格特点对网络使用产生重要影响。

一、大学生的人格特点1、自我意识强大学生正成为社会生活的一员,需要建立起健康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

因此,在这个阶段的人们更倾向于独立思考和探索,更注重自我意识的调整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2、独立思考能力强大学生更加注重独立思考,尤其是面对生活和学业中的问题和困惑,更倾向于自己思考解决问题,追求独立的思考模式,这极大影响了大学生在网络使用中的态度与行为。

3、心理稳定性差大学生群体因处于不稳定的年龄阶段,心理稳定性相对较差。

此时的自我认知不稳定,也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进而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情绪。

二、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明显增长,网络已成为大学生们的第一生活,这也改变了大学生的人格特点。

1、大学生更喜欢私人空间和虚拟交流大学生更倾向于在网络上交流,因为这是一种随时随地与朋友、亲人沟通的方式。

他们更愿意保留自己的私人空间,与亲友保持联系的同时,不必受到约束和控制。

2、大学生更容易被网络上的负面情绪所影响由于大学生的心理稳定性差,更容易受到网络上的负面情绪所影响,容易形成恶性心态,例如焦虑、抑郁等。

3、大学生更加注重虚拟身份的维护和塑造随着各种社交媒体的兴起,大学生也更加注重自己在网络上的形象和虚拟身份的维护和塑造,这极大影响了他们的人格与行为。

三、大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带来的影响1、大学生的网络使用存在依赖性由于网络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便利性,在长期的使用中,大学生已养成了一种强烈的网络使用习惯,这容易造成对网络的依赖性,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学业。

2、对现实生活缺乏一定的影响力网络使用的便利性、虚拟身份的维护、随便交友等网络行为,使得大学生对于现实生活的影响力相对较小,无法形成积极的社交关系和生活方式。

大学生人格特点与网络使用情况调查

大学生人格特点与网络使用情况调查

大学生人格特点与网络使用情况调查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已经成为了社会中的关键一群。

他们不仅是未来的主人公,更是时代的先锋。

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人格特点和网络使用情况也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一、大学生的人格特点1. 自信自立大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大学生在学校期间能够接触到各种知识和文化,这不仅让他们拥有了扎实的学术基础,更让他们在自身意识和认知方面得到了充分的提升。

因此,大学生具有自信自立的人格特点,能够积极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2. 开放包容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接触到来自各个地方的同学和老师,获得的知识和经验也来自各个不同的领域和文化。

这种多元化的交流让大学生拥有了开放包容的人格特点,可以更好的接纳和理解不同的观点和文化。

3. 自我认知大学生在校期间不断接触到新的事物和经历,这也让他们不断反思和认知自己。

大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思考和认知能力,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未来的发展制定更合理的发展规划。

二、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调查1.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时间通过对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调查显示,92.7%的大学生每天使用网络的时间在2小时以上,其中有42.5%的大学生每天使用网络的时间超过4小时。

2. 大学生的网络使用习惯在网络使用习惯方面,大学生最喜欢使用的应用是社交应用和在线视频应用,占比分别为57.5%和19.4%。

同时,大学生对于网络游戏的青睐也不容忽视,有17.3%的大学生在每天的网络使用时间中会参与网络游戏。

3. 大学生的网络社交圈大学生通过社交应用建立了广泛的社交圈,在社交圈中,大学生经常使用的社交平台包括QQ、微信、微博等。

而且大学生在社交应用中交流的话题多样化,其中包括了学习、情感、娱乐等方面。

4. 大学生网络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大学生在网络使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包括网瘾现象、信息泄露、虚假信息等。

网络行为研究现状_一个文献综述

网络行为研究现状_一个文献综述

网络行为研究现状_一个文献综述网络行为研究现状:一个文献综述引言: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娱乐消遣、社交交流的重要平台。

然而,网络行为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行为形态,其对个体和社会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和复杂。

近年来,研究者们对网络行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本文旨在对网络行为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总结和归纳相关文献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研究涉及的主要领域1.网络心理学:网络行为作为一种新的社会行为形态,其背后涉及到的心理机制和心理过程备受重视。

心理学者通过对网络用户进行访谈和调查,探索了网络使用的动机和心理需求、网络依赖症的成因和预防等问题。

2.网络社会学:网络行为发生在一个虚拟的社交空间,对于网络社会学家来说,研究网络行为就是研究人们在虚拟社交场景中的社会关系和互动,包括网络社交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网络社交支持的影响等。

3.网络经济学:互联网的兴起给经济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网络经济学家关注的是人们在网络上的消费行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网络经济的影响等问题。

4.网络法学:随着网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不可或缺地位,一系列的网络法律问题亟待解决。

网络法学关注网络行为与法律的关系,涉及到的问题包括网络安全、网络隐私、网络侵权等。

5.网络教育学: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教育模式的变革。

网络教育学研究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效果、网络学习者的行为特征和学习动机等。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成果1.网络行为的动机和心理需求:研究表明,人们使用网络的动机和心理需求与他们的个人特征密切相关。

一些人使用网络主要是为了获取信息,一些人则是为了社交交流和娱乐消遣。

网络行为的动机和心理需求对个体的网络依赖程度和行为指导起着重要的作用。

2.网络依赖症: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依赖症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心理问题。

网络依赖症与人的个体特征、家庭和社会环境有关,其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人格特质对消费者网络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

人格特质对消费者网络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

实践建议
了解目标客户的人格特质
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搜寻体验
在制定营销策略时,了解目标客户的人格 特质,以便更好地定位和推广产品或服务 。
根据消费者的人格特质,提供个性化的搜 索体验,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提高满意度 。
提高搜索引擎的智能化
加强消费者教育
通过技术手段提高搜索引擎的智能化,使 其能够更好地理解消费者的人格特质和需 求,提供更准确的信息搜寻结果。
信息分析能力
消费者在面对大量信息时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分 析能力,以识别和筛选有价值的信息。
专业知识
消费者的专业知识有助于其更好地理解信息内容 ,从而更准确地评价信息质量。
网络信息搜寻的便利性感知
1 2 3
技术能力
消费者对网络信息搜寻技术的掌握程度影响其信 息搜寻的便利性感知。熟练的消费者能够更快速 地找到所需信息。
考虑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影 响
不同文化和社交环境中的个体 可能存在差异,研究不同背景 下的人格特质与信息搜寻行为 的关系。
技术进步对人格特质与信 息搜寻行…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 的不断发展,研究这些技术如 何影响人格特质与信息搜寻行 为的关系。
消费者决策过程的其他方 面
除了信息搜寻行为,研究人格 特质如何影响消费者的其他决 策过程,如偏好、选择和购买 等。
的信息来源,包括评论、论坛和社交媒体。
人格特质对网络信息搜寻行为的间接影响
自我效能
具有高自我效能的消费者可能更愿意进行网络信息搜寻,因为他们相信他们能够有效地找 到所需的信息。他们可能更愿意尝试不同的搜索策略,并能够处理搜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 困难和挑战。
风险意识
具有高风险意识的消费者可能更倾向于进行网络信息搜寻以减轻购买风险。他们可能更关 注产品的质量、安全性和可靠性,并愿意花更多时间寻找相关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年论文题目人格特质与消费者网购决策风格的关系研究姓名陈炯学号3100123025专业班级10市场营销(1)班指导教师疏礼兵(博士)学院管理学院完成日期2013年10月30日宁波理工学院摘要目前,中国经济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今的中国消费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的盛行,网络购物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也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大家也愿意或者是更喜欢到网络上去购物。

电商巨头的不断涌现,对实体店运营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国内购物网站在不断涌现,各种类型的网上经营模式比比皆是,发展势头良好,但是这无形中增加了消费者在网上购物的决策复杂性。

因此,不管是对消费者心理学方面的学术研究,还是对商家在营销心理战中的商业价值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对消费者的网络购物决策风格进行探讨和研究,进而研究其与人格特质二者之间的关系。

本文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简要概述了人格、人格特质以及网购购物风格量表(CIS)等相关理论,梳理了人格特质理论和网购消费决策的研究现状,最后对人格特质与消费者决策风格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网络购物;人格特质;决策风格目录摘要 (I)1人格的研究概述 (1)1.1人格的定义 (1)1.2人格特质理论 (1)1.2.1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2)1.2.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论 (2)1.2.3艾森克三因素理论 (2)1.2.4五因素人格模型 (3)1.2.5七因素人格模型 (3)1.3人格特质的研究现状 (3)2网络购物消费决策风格的研究概述 (5)2.1决策风格及网络购物决策风格的定义 (5)2.2消费者购物风格量表(CSI)的研制 (5)2.3网络购物消费决策风格的研究现状 (6)3人格特质与网络购物决策风格的相关研究 (9)4研究总结与展望 (11)参考文献 (12)1人格特质的研究概述1.1人格的定义人格是一个人独有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有的时候我们也称这个概念为个性。

人格(Personality),也可译为个性,源自于拉丁文Persona,最初的涵义是指戏剧表演中角色的脸谱或面具。

心理学里沿用“面具”,暗示了人性功能,其含义有两个方面:其一,面具表现个一个人的外在人格品质;其二,是在这个面具下隐藏的真实的自我,是一个人由于种种原因不轻易外显的人格成分。

但是对于什么是人格,不同的心理学家,不同的心理学派有不同的观点。

西方学术界一些主流的人格概念定义如表1-1:表1-1人格的定义序号人物定义1Funder人格是个体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特异性模式,以及在这些模式之下,能够或不能够被观察到的心理机制。

2Guilford人格是个人特质、属性和特性的总和,使个人与他人有所不同的一种持续且特殊的特质。

3Pervin 人格是个人在对情境做反应时,所表现出的结构性质与动态性质,亦即人格代表一种使个人有别于他人的持久特性。

4David 人格是可以判定个人与他人之间,共同性与差异性的一组稳定且持久的特质及倾向;简而言之,人格是指个人特质(characteristics)的独特组成,它决定了人与环境的互动模式。

资料来源:根据文献整理1.2人格特质理论特质是真实存在的某种神经心理结构,具有某种普遍的作用。

特质是普遍存在的,个体只有量的差异。

人格特质理论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和卡特尔。

特质理论认为,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

特质流派主要的代表理论分别是:高尔顿·威拉德·奥尔波特(G.W.Allport)的人格特质理论、雷蒙德·卡特尔(R.B.Cattell)的人格因素论、艾森克(Eysenck)人格结构论和“大五”人格特质理论。

1.2.1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于1973年首次提出人格特质理论。

他认为特质是人格的基础,他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两类。

共同特质是指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

个人特质是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

他特别重视个人特质,认为只有个人特质才能表现个人的真正特质。

奥尔波特重视人格的个体性,特质理论从个体行为特点出发探讨人格问题,这使得心理学家把研究对象的各种变量置于操作程序之中成为可能,至此长期以来心理学对人格研究只作描述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他使用观察法和问卷法,直接从量上了解和研究个体本身的行为特点,从而区分人与人之间的人格差异①②。

他进而把个人特质按其对人格不同的影响和作用,区分为三个层次: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1.2.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论卡特尔利用奥尔波特的早期工作使用因素分析法对人格特质进行研究③,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的理论模型。

模型分成四层: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制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根据他对人格的分析评定工作,人们行为大约有16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并且认为在每个人身上都具备着16种特质,只是在不同人身上的表现有程度的差异。

所以,他认为人格差异主要表现在量的差异上,可以对人格进行量化分析。

而根据他的理论开发的人格测试:《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已经广泛应用于人格测验、人才选拔等工作领域。

1.2.3艾森克三因素理论艾森克对相关人格特质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依据因子分析方法提出了人格的三因素模型。

这三个维度是:①外倾性,它描述内,外倾向的差异,外倾者更善于交际也容易冲动;②神经质,表现为情绪稳定性,是对焦虑经验的易接受性或者敏感性;③精神质,它表现为孤独、冷酷、对他人缺乏同情与关心,一般不①郑雪.人格心理学[M].广州: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7,128-134,139-141,180-186.②Goldberg,L.R.the structure of phenotypic personalit traits[J].American Psychologist.1993,48:26-34③刘运芳.卡特尔人格特质理论述评[J].孝感学院学报,2002,02:48-51关心他人的权利与福利。

他根据三因素模型中的各维度编制了艾克森人格问卷。

1.2.4五因素人格模型在上世纪60年代,塔佩斯等对卡特尔的16种人格特质进行二次研究发现了5种相对稳定的人格因素,它覆盖了人际关系、工作行为、控制力、情绪性以及能力等多方面的表现,这便是“大五人格模型”。

近几年来,人格结构五因素模型被许多研究所证实和支持,因而成为了心理学家心中的人格结构的最好典范。

1.2.5七因素人格模型在研究人格五因素模型的过程中,不少学者指出了人格五因素模型在选词方面的两大缺陷:第一,人格五因素模型的选词不能代表自然语言中人格特质的所有方面,一些重要的人格特质术语无法归入人格五因素模型的任一维度;第二,做因素分析前的选词标准主观随意性大。

鉴于此,Tellegen&Waller(1987)率先在理论和方法上进行探索和改进,提出了人格七因素模型。

他们对400个形容词进行因素分析得出7个纬度,包括正情绪性、负价、正价、负情绪性、可靠性、适宜、因袭性。

1.3人格特质的研究现状自从奥尔波特于首次提出人格特质的概念和理论以来,经过多位先驱者的努力,人格特质的研究已经成为人格心理学的主流,而人格特质的测量也成为了心理学界被广泛使用的工具,而国内对人格特质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杨慧芳(2008)等人探讨了人格特质、个人奋斗与主观幸福感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比较了个人奋斗和人格特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

研究通过对武汉市6所高校的533名本科生为被试,对大学生人格通过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

研究发现,个人奋斗和人格特质都对主观幸福感有影响;人格特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大于个人奋斗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人格特质对个人奋斗有影响。

杜夏华(2009)等人为探讨大学生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采用《综合幸福问卷》及《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对10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得出结论人格负向特质(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影响幸福感;实施积极人格培养,优化人格品质对提升幸福感有重要作用。

李中权(2010)等人通过研究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中,通过对1163名大学生进行人格特质、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以及主观幸福感的测查,发现除了直接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外,神经质和外倾性还会通过重新评价策略的使用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

徐芬(2011)等人通过对101名在校大学生施测“大五”人格量表(NEO-PI-R)和人际信任量表(ITS)研究大学生信任倾向与人格特质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NEO-PI-R中有四个人格维度与信任倾向有显著相关,其中信任倾向与宜人性、外倾性和开放性呈正相关,与神经质呈负相关;顺从、愤怒敌意、热情、自我意识、焦虑等14个具体人格特质与信任倾向显著相关。

在人格维度中,宜人性、外倾性和神经质可以预测信任倾向;在具体人格特质中,顺从、热情、焦虑和诚实是影响信任倾向的重要因素。

梁巧转(2012)等人研究创业团队成员人格特质与工作价值观,通过对86个创业团队样本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五人格特质以及工作价值观的不同维度对创业导向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创业导向对创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创业导向分别在人格特质、工作价值观与创业绩效影响过程中扮演了部分中介功能;团队氛围在创业导向对创新绩效、经营成长绩效的影响过程中起调节作用。

2网络购物消费决策风格的研究概述2.1网络购物决策风格的定义消费者决策风格是一种心智导向,它体现了消费者做出决策的方式,具有认知和情感方面的特征,如品质意识和时尚意识等,主要是从心理上研究描述消费者购物选择的不同方法。

首次提出“消费者购物决策风格”的概念的是美国著名学者Sproles和Kendall,他们认为消费者在逛街购物的心理情感与认知导向,能一致的支配消费者的选择,大部分消费者选择产品和服务会受到一个或多个特别决策风格的影响,这些风格会根本控制消费者的决策,且这些特质是存在的、可测量的。

本质上说,消费者决策风格指消费者的基本人格特性,是类似于心理特质的概念①。

因此我们可以对网络购物决策风格的做出界定,网络购物决策风格是指消费者借助网络媒体作为平台,为了满足自身个性化的需求,在长期的网络消费决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比较稳固的网络购物决策倾向和购买选择意向,这些倾向和意向支配或影响着消费者的网络购买选择。

2.2消费者购物决策风格量表(CSI)的研制消费者如何决定是否购买,或消费者如何在不同商品之间做出选择,是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研究的重点。

尽管有诸多因素影响消费者的决策,但学者们还是认为消费者在购物决策时有一些基本的模式或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