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惊厥的家庭护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PPT课件

增高表现。
检查患儿肌张力、肌力及腱反射 情况,评估有无神经系统受损表
现。
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01
02
03
04
血常规检查
了解患儿感染情况,评估炎症 程度。
电解质检查
监测患儿体内电解质平衡情况 ,及时发现并纠正电解质紊乱
。
脑脊液检查
对于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 患儿,可进行脑脊液检查以明
确诊断。
影像学检查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 汗湿的衣服,防止受凉。
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2
次。
鼓励患儿多饮水,给予清淡、 易消化、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
流质饮食。
04 缓解期护理策略
环境调整与舒适度提升
01
保持室内安静、整洁, 避免刺激源,如强光、 噪音等。
02
调整室内温度适宜,避 免过热或过冷。
通过游戏、玩具等教具,培养患 儿的观察、记忆、思维等认知能
力。
家庭环境优化建议提供
安全防护
确保家庭环境安全,避免患儿 因高热惊厥而发生意外伤害, 如加装防护栏、移除尖锐物品
等。
温度与湿度控制
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避免过热或过冷的环境对患儿 造成不良影响。
通风与光照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定时 开窗通风;同时确保室内光线 充足,有利于患儿的生长发育 。
02 患儿护理评估
生命体征观察
观察患儿体温变化, 记录发热持续时间和 最高体温。
观察患儿皮肤颜色、 温度、湿度及弹性, 评估末梢循环状况。
监测患儿心率、呼吸 频率及节律,注意有 无呼吸急促、呼吸困 难等表现。
神经系统检查
检查患儿意识状态,评估有无意 识障碍及其程度。
检查患儿肌张力、肌力及腱反射 情况,评估有无神经系统受损表
现。
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01
02
03
04
血常规检查
了解患儿感染情况,评估炎症 程度。
电解质检查
监测患儿体内电解质平衡情况 ,及时发现并纠正电解质紊乱
。
脑脊液检查
对于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 患儿,可进行脑脊液检查以明
确诊断。
影像学检查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 汗湿的衣服,防止受凉。
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2
次。
鼓励患儿多饮水,给予清淡、 易消化、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
流质饮食。
04 缓解期护理策略
环境调整与舒适度提升
01
保持室内安静、整洁, 避免刺激源,如强光、 噪音等。
02
调整室内温度适宜,避 免过热或过冷。
通过游戏、玩具等教具,培养患 儿的观察、记忆、思维等认知能
力。
家庭环境优化建议提供
安全防护
确保家庭环境安全,避免患儿 因高热惊厥而发生意外伤害, 如加装防护栏、移除尖锐物品
等。
温度与湿度控制
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避免过热或过冷的环境对患儿 造成不良影响。
通风与光照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定时 开窗通风;同时确保室内光线 充足,有利于患儿的生长发育 。
02 患儿护理评估
生命体征观察
观察患儿体温变化, 记录发热持续时间和 最高体温。
观察患儿皮肤颜色、 温度、湿度及弹性, 评估末梢循环状况。
监测患儿心率、呼吸 频率及节律,注意有 无呼吸急促、呼吸困 难等表现。
神经系统检查
检查患儿意识状态,评估有无意 识障碍及其程度。
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ppt课件

病因和发病机制
高热惊厥的主要病因包 括呼吸道感染、支气管 炎、肺炎等感染性疾病 ,以及疫苗接种后出现 的发热。
发病机制涉及遗传因素 、脑发育异常、免疫功 能异常等。
遗传因素在高热惊厥发 病中起重要作用,家族 中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 更容易发生高热惊厥。
脑发育异常和免疫功能 异常也可能增加高热惊 厥的风险。
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
目录
• 引言 • 高热惊厥的病理生理机制 • 临床诊断与评估 • 护理干预措施 •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高热惊厥的预防和预后 • 护理案例分享与讨论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 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主要发生在6个月至6 岁之间的儿童。高热惊厥是由高热引起的惊厥,表现为全身 或局部的肌肉痉挛、抽搐和意识丧失。虽然高热惊厥通常不 会对患儿造成永久性伤害,但频繁发作或持续时间过长可能 导致并发症,如缺氧、脑水肿等,因此及时有效的护理至关 重要。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原则
控制抽搐
遵医嘱使用镇静剂和抗惊厥药 物,减轻肌肉痉挛,降低大脑 耗氧量。
预防感染
保持小儿口腔、皮肤清洁,避 免感染。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小儿头部偏向一侧,及时 清理口鼻分泌物,避免舌后坠 。
营养支持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 的食物,提高小儿身体抵抗力 。
密切观察病情
监测小儿体温、呼吸、心率等 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并 发症。
预防再次发作
1.D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定期监测体温、合
理使用退热药等,以预防再次发作。
07 护理案例分享与讨论
案例一:复杂病例的护理经验分享
总结词
小儿高热惊厥的复杂病例往往需要综合多种护理措施,包括 及时降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受伤和给予心理支持等。
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PPT

发生有关。
病理生理
体温调节中枢异常
高热惊厥患儿的体温调节中枢 发育不完善,对体温的调节能 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温度变
化的影响。
神经递质失衡
在高热状态下,神经递质的合 成和释放增多,导致神经系统 的兴奋性增强,容易引起惊厥 。
脑组织缺氧
高热惊厥时,脑组织缺氧和代 谢障碍,导致脑细胞功能受损 ,引起惊厥发作。
惊厥
全身或局部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的阵 挛性抽搐,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双 眼上翻或凝视,持续时间数秒至数分 钟。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惊厥
如颅内感染、癫痫等其他原因所致的 惊厥。
04
护理措施
基础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儿呼吸道畅通,及时清理口鼻 分泌物,避免因呼吸道阻塞引发窒息 。
维持正常体温
观察病情变化
在患儿康复期间,给予他 们更多的关心和鼓励,让 他们感到温暖和支持。
05
预防和康复
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定期进行体检
家长应定期带宝宝进行体检, 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增强免疫力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的 睡眠有助于增强宝宝的免疫力
,降低感染风险。
接种疫苗
按照计划接种疫苗,预防感染 性疾病,降低高热惊厥的发生
高热惊厥的定义和症状
定义
高热惊厥是指由于小儿体温升高而引发的惊厥,通常在体温 达到38℃以上时出现。
症状
高热惊厥的症状包括四肢抽搐、意识丧失、眼球上翻、口吐 白沫等。这种惊厥通常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恢复后一 般无后遗症。但需要注意的是,高热惊厥有时会反复发作, 甚至可能引发癫痫等严重后果。
02
病理生理
体温调节中枢异常
高热惊厥患儿的体温调节中枢 发育不完善,对体温的调节能 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温度变
化的影响。
神经递质失衡
在高热状态下,神经递质的合 成和释放增多,导致神经系统 的兴奋性增强,容易引起惊厥 。
脑组织缺氧
高热惊厥时,脑组织缺氧和代 谢障碍,导致脑细胞功能受损 ,引起惊厥发作。
惊厥
全身或局部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的阵 挛性抽搐,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双 眼上翻或凝视,持续时间数秒至数分 钟。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惊厥
如颅内感染、癫痫等其他原因所致的 惊厥。
04
护理措施
基础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儿呼吸道畅通,及时清理口鼻 分泌物,避免因呼吸道阻塞引发窒息 。
维持正常体温
观察病情变化
在患儿康复期间,给予他 们更多的关心和鼓励,让 他们感到温暖和支持。
05
预防和康复
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定期进行体检
家长应定期带宝宝进行体检, 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增强免疫力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的 睡眠有助于增强宝宝的免疫力
,降低感染风险。
接种疫苗
按照计划接种疫苗,预防感染 性疾病,降低高热惊厥的发生
高热惊厥的定义和症状
定义
高热惊厥是指由于小儿体温升高而引发的惊厥,通常在体温 达到38℃以上时出现。
症状
高热惊厥的症状包括四肢抽搐、意识丧失、眼球上翻、口吐 白沫等。这种惊厥通常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恢复后一 般无后遗症。但需要注意的是,高热惊厥有时会反复发作, 甚至可能引发癫痫等严重后果。
02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PPT课件

THANKS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患儿病史、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结合相关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脑电图 等),可明确诊断高热惊厥。诊断时需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 代谢性异常。
鉴别诊断
高热惊厥需与癫痫、颅内感染、中毒性脑病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这些疾病也可 能导致惊厥症状,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与高热惊厥有所不同。
发病机制
高热惊厥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遗传易感性、免 疫功能低下等因素有关。当体温急剧上升时,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惊厥 发作。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
高热惊厥在小儿中发病率 较高,尤其在6月至3岁年 龄段更为常见。
季节分布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在冬春季节由于呼吸道 感染等疾病高发,因此发 病率相对较高。
地西泮
为长效苯二氮卓类药物,具有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发作,并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03
对乙酰氨基酚
为解热镇痛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解热、镇痛作用。在高
热惊厥时,对乙酰氨基酚可降低体温,从而减轻惊厥症状。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和时间
预防感染性疾病
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减少感染机会。同时,按照 国家免疫规划进行预防接种,提高孩子对疾病的抵抗力。
早期识别并干预
家长应了解高热惊厥的症状和体征,一旦发现孩子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并采取干预 措施。
家庭环境优化建议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有助于降低病菌在空气中的 浓度。
鼓励患儿与家长、医护人员交流,增强治疗信心 。
小儿高热惊厥护理--ppt课件

止后神志即可恢复正常
➢不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也查不出 神经系统异常体征,预后良好
➢25%~40%(平均33%)的患儿以后发热易再次
出现惊厥
ppt课件
7
复
杂
➢初发病的年龄多小于6个月或大于6岁
型
➢全身性惊厥持续时间多在15分钟以上,低热
时也可出现惊厥
➢在同一次疾病过程中(或在24小时内)惊厥 发作一次以上
➢预后较单纯型高热惊厥差
ppt课件
8
小儿高热惊厥
主要特点
• 多发于6个月至3岁小儿。 • 多在体温骤升时(T38.5~40℃或更高)
发作。 • 发作呈全身性、次数少、持续时间短。 • 恢复快,预后好,无阳性神经系统体征。 • 退热后1周脑电图检查正常。 • 家族有高热惊厥史。
ppt课件
9
小儿高热惊厥
ppt课件
13
小儿高热惊厥
护理措施
6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详细记录抽搐的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发作 类型、程度、伴随症状及停止后的精神状况。注意体温、脉搏、 呼吸以及心率的变化,降温后30 min测体温并记录。
7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建立静脉通路可以保证及时、正确用药, 尽量使用留置针,防止抽搐时针头滑脱。对持续而频繁抽搐,使 用20%甘露醇时,注意输入速度,应在30 min内滴完,同时防止药 液外渗。
与家长缺乏惊厥的急救护理及预防知识 有关。
潜在并发症:脑水肿 惊厥发作时间长造成脑组织缺氧
ppt课件
而引起脑水
11
小儿高热惊厥
护理措施
1 保持呼吸道通畅 惊厥发作时即刻松开衣领,患儿取侧卧位 或平卧,头偏向 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造成窒息。必要时定 时吸痰,动作轻柔,以防损伤呼吸道黏膜及减少惊厥的发生。
➢不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也查不出 神经系统异常体征,预后良好
➢25%~40%(平均33%)的患儿以后发热易再次
出现惊厥
ppt课件
7
复
杂
➢初发病的年龄多小于6个月或大于6岁
型
➢全身性惊厥持续时间多在15分钟以上,低热
时也可出现惊厥
➢在同一次疾病过程中(或在24小时内)惊厥 发作一次以上
➢预后较单纯型高热惊厥差
ppt课件
8
小儿高热惊厥
主要特点
• 多发于6个月至3岁小儿。 • 多在体温骤升时(T38.5~40℃或更高)
发作。 • 发作呈全身性、次数少、持续时间短。 • 恢复快,预后好,无阳性神经系统体征。 • 退热后1周脑电图检查正常。 • 家族有高热惊厥史。
ppt课件
9
小儿高热惊厥
ppt课件
13
小儿高热惊厥
护理措施
6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详细记录抽搐的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发作 类型、程度、伴随症状及停止后的精神状况。注意体温、脉搏、 呼吸以及心率的变化,降温后30 min测体温并记录。
7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建立静脉通路可以保证及时、正确用药, 尽量使用留置针,防止抽搐时针头滑脱。对持续而频繁抽搐,使 用20%甘露醇时,注意输入速度,应在30 min内滴完,同时防止药 液外渗。
与家长缺乏惊厥的急救护理及预防知识 有关。
潜在并发症:脑水肿 惊厥发作时间长造成脑组织缺氧
ppt课件
而引起脑水
11
小儿高热惊厥
护理措施
1 保持呼吸道通畅 惊厥发作时即刻松开衣领,患儿取侧卧位 或平卧,头偏向 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造成窒息。必要时定 时吸痰,动作轻柔,以防损伤呼吸道黏膜及减少惊厥的发生。
小儿高热惊厥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热惊厥是指在急性发热期间出 现的发作性全身肌肉紧张和抽 搐的现象 主要发生在2个月到5岁的儿童 ,多见于男性
高热惊厥的病 因
高热惊厥的病因
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 高热、发热速度快、体温升高过程中发 生惊厥的患儿容易发生惊厥
高热惊厥的临 床表现
高热惊厥的临床表现
意识丧失,全身肌肉紧张和抽 搐 可伴有呼吸窘迫、面色苍白、 嘴唇发绀等
小儿高热惊厥患者的护 理PPT课件
目录 介绍 高热惊厥的定义 高热惊厥的病因 高热惊厥的临床表现 高热惊厥患者的护理要点
介绍
介绍
标题:小儿高热惊厥患者的护 理 目的:提供关于小儿高热惊厥 患者护理的知识和指导
介绍
内容:包括高热惊厥的定义、病因、临 床表现以及护理要点等
高热惊厥的热惊厥患者 的护理要点
高热惊厥患者的护理要点
保护患儿安全,防止跌伤等意外发生 积极降温,可以使用物理降温方法如湿 敷等
高热惊厥患者的护理要点
提供舒适的护理环境,保持室 内空气流通 观察患儿病情变化,记录体温 、抽搐频次和持续时间等
高热惊厥患者的护理要点
安抚患儿家属情绪,提供必要的心理支 持和教育
高热惊厥的病 因
高热惊厥的病因
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 高热、发热速度快、体温升高过程中发 生惊厥的患儿容易发生惊厥
高热惊厥的临 床表现
高热惊厥的临床表现
意识丧失,全身肌肉紧张和抽 搐 可伴有呼吸窘迫、面色苍白、 嘴唇发绀等
小儿高热惊厥患者的护 理PPT课件
目录 介绍 高热惊厥的定义 高热惊厥的病因 高热惊厥的临床表现 高热惊厥患者的护理要点
介绍
介绍
标题:小儿高热惊厥患者的护 理 目的:提供关于小儿高热惊厥 患者护理的知识和指导
介绍
内容:包括高热惊厥的定义、病因、临 床表现以及护理要点等
高热惊厥的热惊厥患者 的护理要点
高热惊厥患者的护理要点
保护患儿安全,防止跌伤等意外发生 积极降温,可以使用物理降温方法如湿 敷等
高热惊厥患者的护理要点
提供舒适的护理环境,保持室 内空气流通 观察患儿病情变化,记录体温 、抽搐频次和持续时间等
高热惊厥患者的护理要点
安抚患儿家属情绪,提供必要的心理支 持和教育
小儿高热惊厥ppt课件

02
热性惊厥与上呼吸道 感染
热性惊厥常发生于上呼吸道感 染初期,如喉炎、扁桃体炎等。
03
热性惊厥与遗传
热性惊厥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 向,与家族热性惊厥病史有关。
03
小儿高热惊厥的 临床表现
症状表现
高热
小儿高热惊厥的最主要临床表 现是高热,体温常超过39℃。
惊厥
惊厥表现为突然发生的意识丧 失、双眼凝视、牙关紧闭、四 肢抽搐等。
鼓励小儿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定期监测小儿体温,一旦出现发热, 及时采取退热措施,如使用退热贴、 口服退烧药等。
接种疫苗
提高免疫力
控制体温
日常护理要点
保持室内通风 0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过度拥挤和潮湿环境,有助于降低感 染风险。
02 定期测量体温 定期测量小儿体温,及时发现体温异常,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提供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教会家长如何在家 中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
家庭教育指导
开展家庭急救培训,让家长掌握正确的急救方 法,能够在孩子发生高热惊厥时及时采取有效
措施。
家庭急救培训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家长和孩子缓解焦虑和恐 惧,增强应对高热惊厥的信心。
谢谢
汇报人:XXX
需紧急处理
高热惊厥可能对孩子的生命构成威胁,需要及时采 取紧急处理措施。
小儿高热惊厥与成人高热惊厥的区别
发病年龄
小儿高热惊厥主要发生在6个月至5岁的儿童,而成人高热惊厥则发生在成年人。
病因
小儿高热惊厥通常与病毒感染有关,如感冒、喉炎等,而成人高热惊厥则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 疾病、感染、药物反应等有关。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小儿高热惊厥》PPT课件

预防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降 低感染风险。
高热监测
家长应关注儿童体温变化,发现高热 及时采取措施降温。
康复治疗和心理支持
物理治疗
药物治疗
针对惊厥引起的肌肉紧张或身体损伤,进 行适当的物理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适当的药物,缓解症状 并预防惊厥复发。
心理支持
家庭护理指导
关注儿童心理状态,给予关爱和支持,帮 助其克服恐惧和焦虑。
家族中有高热惊厥史的 儿童患病风险较高。
其他因素
如环境温度过高、过度 疲劳等。
病理生理机制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
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成熟,对温度变 化的适应性差。
脑组织缺氧
惊厥发作时,脑组织缺氧,能量代谢受影响 。
神经递质失衡
高热导致神经递质失衡,引起神经元异常放 电。
脑水肿
高热惊厥可引起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增高。
其他症状
部分患儿还可能出现呼吸急促 、心率加快等症状。
诊断标准和方法
诊断标准
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如体温 升高、惊厥、意识障碍等,结 合年龄、病史等综合因素进行
诊断。
实验室检查
医生可能会进行血常规、脑电 图等实验室检查,以排除其他 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
影像学检查
对于一些疑似颅内感染或脑部 病变的患儿,医生可能会建议 进行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 查。
鉴别诊断
高热惊厥需与癫痫、低血糖、 中毒等疾病相鉴别,医生会根 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
估和诊断。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4
治疗和护理
家庭护理和紧急处理
小儿高热惊厥患者的护理查房PPT课件

查房流程有待优化,以提高工作 效率。
下一阶段工作目标设定
提高护士对高热惊厥症状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规范护理操作流程,确保患者安全。
优化查房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
团队协作能力提升举措
加强团队成员间的沟通与协作,提高团 队凝聚力。
定期组织团队培训和学习,提升团队成 建立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协作机制,确保
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急救设备操作演示
熟练掌握急救设备
熟悉并掌握急救设备的使 用方法,如吸氧装置、呼 吸机等。
定期维护保养
定期对急救设备进行维护 保养,确保其处于良好状 态。
正确使用急救设备
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准 确地使用急救设备,以挽 救患者生命。
小儿高热惊厥患者的 护理查房
汇报人:xxx 2024-04-11
目录
• 患者基本信息与病情回顾 • 高热惊厥相关知识培训 • 护理操作规范与技能培训 •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实施 • 环境优化与安全防范措施 • 总结回顾与持续改进计划
01 患者基本信息与 病情回顾
患者基本信息介绍
01
02
03
姓名、性别、年龄
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医疗器械的 消毒方法和操作流程,确保消毒
效果。
对于特殊感染患者使用过的医疗 器械,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特殊
处理。
防止意外伤害事件发生策略部署
病房内应设置防护措施,如床 栏、防滑垫等,防止患者坠床 、跌倒等意外伤害事件发生。
医护人员应定期检查病房内设 施是否完好,及时维修或更换 损坏的设施。
诊断依据
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进行诊断。详细询问病史,了 解发作时的症状与体征,结合脑电图、脑脊液检查等辅助检 查结果,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疾 病后即可确诊。
2024版年度小儿高热惊厥ppt课件

发病机制
主要与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 善、遗传因素、免疫功能低下等有 关。当体温升高时,大脑神经元异 常放电,导致惊厥发作。
4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
小儿高热惊厥是小儿时期 常见的急症之一,发病率 较高,尤其在6个月至3岁 的婴幼儿中更为常见。
2024/2/2
季节分布
多发生于春夏季,与病毒 感染、气温变化等因素有 关。
强调定期复诊的重要性
提醒家长在患儿病情稳定后仍需定期 带其到医院进行复诊检查,以便及时 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22
05
预防措施及生活调理建议
2024/2/2
23
加强日常观察,及时发现异常
2024/2/2
密切观察小儿体温变化
01
家长应定时测量小儿体温,特别是在换季、气温变化大时,要
增加测量次数,以便及时发现体温异常升高。
注意观察小儿精神状态
02
高热惊厥前,小儿可能会出现精神不振、烦躁不安等异常表现,
家长应细心观察,及时采取措施。
识别惊厥先兆
03
部分小儿在高热惊厥前会有肢体抖动、双眼凝视等先兆症状,
家长应学会识别并及时就医。
24
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机会
合理饮食
保证小儿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以增强免疫力。
增加户外活动
适当的户外活动有助于增强小儿体质,提高抵抗 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按时接种疫苗
按照国家规定接种相关疫苗,以预防传染病的发 生。
2024/2/2
25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时间
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
家长应帮助小儿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 过度疲劳。
主要与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 善、遗传因素、免疫功能低下等有 关。当体温升高时,大脑神经元异 常放电,导致惊厥发作。
4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
小儿高热惊厥是小儿时期 常见的急症之一,发病率 较高,尤其在6个月至3岁 的婴幼儿中更为常见。
2024/2/2
季节分布
多发生于春夏季,与病毒 感染、气温变化等因素有 关。
强调定期复诊的重要性
提醒家长在患儿病情稳定后仍需定期 带其到医院进行复诊检查,以便及时 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22
05
预防措施及生活调理建议
2024/2/2
23
加强日常观察,及时发现异常
2024/2/2
密切观察小儿体温变化
01
家长应定时测量小儿体温,特别是在换季、气温变化大时,要
增加测量次数,以便及时发现体温异常升高。
注意观察小儿精神状态
02
高热惊厥前,小儿可能会出现精神不振、烦躁不安等异常表现,
家长应细心观察,及时采取措施。
识别惊厥先兆
03
部分小儿在高热惊厥前会有肢体抖动、双眼凝视等先兆症状,
家长应学会识别并及时就医。
24
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机会
合理饮食
保证小儿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以增强免疫力。
增加户外活动
适当的户外活动有助于增强小儿体质,提高抵抗 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按时接种疫苗
按照国家规定接种相关疫苗,以预防传染病的发 生。
2024/2/2
25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时间
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
家长应帮助小儿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 过度疲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疫苗接种后的发热往往不超过38.5℃,您注意护理:物理 降温、多喝水、注意休息就可以了,大多数在24小时左右 就好转了。如果接种疫苗后宝宝体温超过38.5℃了,有可 能是合并了感染性疾病,应立的家庭护理
注意安全 观察病情
降温 吸氧 控制惊厥 小保儿持高热呼惊吸厥的道家通庭护畅理
家庭急救措施
• 家长首先要保持镇静,切勿惊慌失措。应迅速将小儿抱到 床上,使之平卧,解开衣扣、衣领、裤带,可采用物理方 法降温(用温水擦拭全身)。
• 用手指掐人中穴(人中穴位于鼻唇沟上1/3与2/3交界处), 将患儿头偏向一侧,以免痰液吸入气管引起窒息。用裹着 布的筷子或小木片塞在患儿的上下牙之间,以免咬伤舌头 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Febrile convulsion
小儿惊厥的家庭急救与护理
小儿高热惊厥的家庭护理
索引
1
小儿高热惊厥的定义
2
临床表现及特点
3
急救原则
4
家庭急救措施
5 预防
小儿高热惊厥的家庭护理
定义
• 凡是小儿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 所致38 ℃以上发热时出现的 惊厥称 小儿高热惊厥 。属于 儿科常见急症,发病率为 3% ~5%,复发率为30%~40%。
小儿高热惊厥的家庭护理
预防
• 积极退热,这点最为重要!!! • 从没有发生过高热惊厥的宝宝,家长要有防范的意识。宝
宝发热后,应积极采取退热措施。体温在38.5℃以下时, 要做到护理四要素:温水擦全身(水温应微高于体温;擦 拭部位主要为小儿的手心、足心、腋下、腘窝、腹股沟等 处,但时间宜短,以防再次受凉,加重病情)、适当多喝 水(促进排尿)、饮食要清淡(不增加胃肠道负担)、活 动要适度(注意宝宝要休息)。体温如果在38.5℃以上时 就要用药物退热了。只要您密切注意,积极护理,不让宝 宝体温进入高热状态,就能有效预防高热惊厥的发生。
小儿高热惊厥的家庭护理
预防
• 资料显示:首次发生高热惊厥发生后有30%-40%的患儿可 能再次发作,75%的患儿再次发作在首次发作后1年内, 90%在2年内。因此家长在家中要备好一切急救的药品和物 品,如体温计、压舌板、退热剂、止惊药等;如果小儿出 现发热,应及时测量体温。
小儿高热惊厥的家庭护理
预防
小儿高热惊厥的家庭护理
• 小儿抽风时,不能喂水、进食,以免误入气管发生窒息与 引起肺炎。
• 家庭处理的同时最好先就近求治,在注射镇静及退烧针后, 一般抽风就能停止。切忌长途奔跑去大医院,使抽风不能 再短期内控制住,会引起小儿脑缺氧,造成脑水肿甚至脑 损害,最终影响小儿智力。
小儿高热惊厥的家庭护理
预防
• 提高免疫力:加强营养、合理膳食、经常性户外活动以增 强体质、提高抵抗力。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提高 免疫力功能的药物。
• 预防感冒:天气变化时,适时添减衣服,避免受凉;尽量 不要到公共场所、流动人口较多的地方去,以免被传染上 感冒;如家人感冒,需戴口罩,尽可能与小儿少接触;每 天不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家中空气流通。
小儿高热惊厥的家庭护理
临床表现
• 临床表现 先有发热,随后发生惊厥,惊厥出现 的时间在发热开始后12 h内,在体温骤升之时, 突然出现短暂的全身性惊厥发作,意识突然丧失; 多伴有双眼球上翻,凝视或斜视,面肌或四肢肌 强直,牙关紧闭、呼吸暂停乃至面色、口唇发绀、 四肢肌肉痉挛或不停地抽动。发作时间可由数秒 至几分钟,有时反复发作,甚至呈持续状态。
小儿高热惊厥的家庭护理
主要特点
• 多发于6个月至3岁小儿。 • 多在体温骤升时(T38.5~40℃或更高)发作。 • 发作呈全身性、次数少、持续时间短。 • 恢复快,预后好,无阳性神经系统体征。 • 退热后1周脑电图检查正常。 • 家族有高热惊厥史。
小儿高热惊厥的家庭护理
急救原则
心理护理 建立静脉通路
注意安全 观察病情
降温 吸氧 控制惊厥 小保儿持高热呼惊吸厥的道家通庭护畅理
家庭急救措施
• 家长首先要保持镇静,切勿惊慌失措。应迅速将小儿抱到 床上,使之平卧,解开衣扣、衣领、裤带,可采用物理方 法降温(用温水擦拭全身)。
• 用手指掐人中穴(人中穴位于鼻唇沟上1/3与2/3交界处), 将患儿头偏向一侧,以免痰液吸入气管引起窒息。用裹着 布的筷子或小木片塞在患儿的上下牙之间,以免咬伤舌头 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Febrile convulsion
小儿惊厥的家庭急救与护理
小儿高热惊厥的家庭护理
索引
1
小儿高热惊厥的定义
2
临床表现及特点
3
急救原则
4
家庭急救措施
5 预防
小儿高热惊厥的家庭护理
定义
• 凡是小儿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 所致38 ℃以上发热时出现的 惊厥称 小儿高热惊厥 。属于 儿科常见急症,发病率为 3% ~5%,复发率为30%~40%。
小儿高热惊厥的家庭护理
预防
• 积极退热,这点最为重要!!! • 从没有发生过高热惊厥的宝宝,家长要有防范的意识。宝
宝发热后,应积极采取退热措施。体温在38.5℃以下时, 要做到护理四要素:温水擦全身(水温应微高于体温;擦 拭部位主要为小儿的手心、足心、腋下、腘窝、腹股沟等 处,但时间宜短,以防再次受凉,加重病情)、适当多喝 水(促进排尿)、饮食要清淡(不增加胃肠道负担)、活 动要适度(注意宝宝要休息)。体温如果在38.5℃以上时 就要用药物退热了。只要您密切注意,积极护理,不让宝 宝体温进入高热状态,就能有效预防高热惊厥的发生。
小儿高热惊厥的家庭护理
预防
• 资料显示:首次发生高热惊厥发生后有30%-40%的患儿可 能再次发作,75%的患儿再次发作在首次发作后1年内, 90%在2年内。因此家长在家中要备好一切急救的药品和物 品,如体温计、压舌板、退热剂、止惊药等;如果小儿出 现发热,应及时测量体温。
小儿高热惊厥的家庭护理
预防
小儿高热惊厥的家庭护理
• 小儿抽风时,不能喂水、进食,以免误入气管发生窒息与 引起肺炎。
• 家庭处理的同时最好先就近求治,在注射镇静及退烧针后, 一般抽风就能停止。切忌长途奔跑去大医院,使抽风不能 再短期内控制住,会引起小儿脑缺氧,造成脑水肿甚至脑 损害,最终影响小儿智力。
小儿高热惊厥的家庭护理
预防
• 提高免疫力:加强营养、合理膳食、经常性户外活动以增 强体质、提高抵抗力。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提高 免疫力功能的药物。
• 预防感冒:天气变化时,适时添减衣服,避免受凉;尽量 不要到公共场所、流动人口较多的地方去,以免被传染上 感冒;如家人感冒,需戴口罩,尽可能与小儿少接触;每 天不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家中空气流通。
小儿高热惊厥的家庭护理
临床表现
• 临床表现 先有发热,随后发生惊厥,惊厥出现 的时间在发热开始后12 h内,在体温骤升之时, 突然出现短暂的全身性惊厥发作,意识突然丧失; 多伴有双眼球上翻,凝视或斜视,面肌或四肢肌 强直,牙关紧闭、呼吸暂停乃至面色、口唇发绀、 四肢肌肉痉挛或不停地抽动。发作时间可由数秒 至几分钟,有时反复发作,甚至呈持续状态。
小儿高热惊厥的家庭护理
主要特点
• 多发于6个月至3岁小儿。 • 多在体温骤升时(T38.5~40℃或更高)发作。 • 发作呈全身性、次数少、持续时间短。 • 恢复快,预后好,无阳性神经系统体征。 • 退热后1周脑电图检查正常。 • 家族有高热惊厥史。
小儿高热惊厥的家庭护理
急救原则
心理护理 建立静脉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