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奖的举证责任及证明标准
年终奖评定标准和流程,详细介绍

年终奖评定标准和流程,详细介绍2023年年终奖评定标准和流程详解2022年已经过去了,不少公司已经开始思考如何为员工发放年终奖,而2023年的年终奖评定标准和流程是什么样子的呢?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年终奖评定标准1.绩效考核员工的绩效表现是决定年终奖金额的主要标准之一,其中包括员工在该年度的工作成果和贡献等方面的评价。
绩效考核一般由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在全年结束后进行,分别以部门和个人为单位进行。
如果员工的绩效表现优秀,相应的年终奖金比例也会相应较高。
2.岗位工资岗位工资是员工工资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年终奖的参考之一。
工资高的员工相应获得的年终奖也会较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年终奖不是简单的工资年终总和,而是根据绩效考核和其他评价因素,进行合理分配。
3.工作年限随着员工工作年限的增长,其经验和技能也会相应得到提升,因此工作年限也是年终奖的参考标准之一。
通常情况下,工作年限越长的员工年终奖也会相应较高,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同样需要考虑其他因素。
4.团队贡献公司鼓励员工在团队中积极贡献,因此个人表现的好坏并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团队表现也是很重要的参考因素之一。
员工在团队中的交流合作、项目推进和客户服务等方面的表现都会对年终奖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年终奖评定流程1.绩效评估整个年度的绩效考核不仅是年终奖评定的要素之一,更是公司日常管理的重要环节。
部门负责人将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和绩效考核结果确定每个员工的评价等级。
2.奖金预算公司管理层会在年终奖金预算方面进行规划,根据公司财务情况以及预算的需要,确定年度奖金总额及员工所能获得的奖金比例。
3.评定原则公司根据员工的绩效等级、工作年限、岗位工资等标准,采用一定的算法计算每个员工的奖金金额,以确保奖金公平合理。
4.奖金分配根据评定原则所制定的奖金计算清单,将奖金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给员工。
如果员工在统计期间有过工资调整、加班等情况,也会相应地有不同的奖金提成。
劳动合同中年终奖的标准

劳动合同中年终奖的标准一、年终奖的定义与性质年终奖,是指企业在一年经营结束后,根据员工的工作绩效、企业经济效益等因素,给予员工的一种奖励。
在我国,年终奖既是一种法定的劳动报酬,也是一种福利待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企业应当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并在经济效益允许的范围内,给予员工适当的年终奖。
二、年终奖的标准1. 法律法规规定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年终奖的具体标准没有统一规定,由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确定。
但企业在制定年终奖制度时,应遵循公平、合理、激励的原则,确保年终奖的发放与员工的工作绩效、企业经济效益、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等因素挂钩。
2. 企业内部规定企业应在劳动合同、公司规章制度或员工手册中,对年终奖的发放标准、发放时间、计算方式等进行明确约定。
年终奖的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发放范围:企业应明确年终奖的发放对象,如全体员工、试用期员工、临时工等。
(2)发放比例:企业应根据员工的职位、职级、工作年限等因素,设定年终奖的发放比例。
(3)发放时间:企业应明确年终奖的发放时间,如在年度结束后的一个月内、春节前等。
(4)计算方式:企业应设定年终奖的计算方式,如按月工资的固定比例、按工作绩效评分、按利润分成等。
3. 社会习俗与行业惯例在我国,年终奖的社会习俗与行业惯例也对企业制定年终奖标准产生一定影响。
一般来说,年终奖的发放标准应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员工的工作绩效等因素密切相关,同时也要考虑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同行业其他企业的年终奖标准等。
三、年终奖的计算与发放1. 计算年终奖企业在计算年终奖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年终奖金额应与员工的工作绩效、企业经济效益挂钩,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
(2)年终奖的计算方式应明确、合理,避免产生歧义。
(3)年终奖的计算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员工合法权益。
2. 发放年终奖企业在发放年终奖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按时足额发放:企业应按照劳动合同、公司规章制度等约定,按时足额发放年终奖。
公司年终奖法律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年终奖的发放,保障员工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依法设立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用人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及其员工。
第三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年终奖制度,合理确定年终奖的发放标准和条件,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年终奖的发放符合法律法规和单位规章制度。
第二章年终奖的定义与性质第五条年终奖是指用人单位在一年度结束后,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业绩贡献等因素,给予员工的一次性奖金。
第六条年终奖属于劳动报酬的范畴,是员工工资收入的一部分。
第七条年终奖的性质分为以下几种:(一)固定年终奖:根据员工的岗位、职级、工龄等因素,按照一定比例或数额发放的年终奖。
(二)绩效年终奖:根据员工的工作绩效、项目完成情况等因素,按照一定比例或数额发放的年终奖。
(三)特殊贡献奖:对在特定时期内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给予的一次性奖励。
第三章年终奖的发放条件与标准第八条年终奖的发放条件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员工在一年度内连续正常工作,且未发生严重违纪行为。
(二)员工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
(三)员工具备一定的岗位技能和职业道德。
第九条年终奖的发放标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与员工的工作表现、业绩贡献挂钩,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
(二)与单位经济效益和员工收入水平相适应。
(三)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政策规定。
第十条年终奖的发放标准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一)固定金额:根据员工的岗位、职级、工龄等因素,确定一个固定的年终奖金额。
(二)比例提成:根据员工的年度收入或单位利润的一定比例确定年终奖金额。
(三)项目奖金:根据员工在特定项目中的贡献,确定项目奖金金额。
第四章年终奖的发放时间与程序第十一条年终奖的发放时间应当在不迟于次年的1月底前完成。
年终奖收入证明

年终奖收入证明现在已经进入了年底,许多公司会给员工发年终奖。
年终奖不仅是一份劳动者勤劳付出的回报,也是一份收入证明。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年终奖收入证明。
首先,年终奖是否应该算入个人所得税。
答案是肯定的。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相关规定,居民个人所得中所得额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以及其他所得等。
而年终奖属于工资和薪金所得,应当纳入个人所得税并按照像月薪一样计算。
其次,年终奖的税率是怎样计算的。
个人所得税采用综合计算方法,也就是说,年终奖的税率并不是单纯的应用固定的税率。
而是将年终奖和个人的年度工资收入合并计算,按照超额累进的方式进行征税。
超额部分逐级递增的税率越高,纳税的实际比例就越高。
具体计算方法可以在个人所得税APP上查看。
再次,有些人会听说劳务报酬或个体工商户所得还有20%的专项扣除,那么年终奖收入有没有可以专项扣除的部分呢?遗憾的是,年终奖是不能享受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的。
因为专项扣除是为了减轻劳务报酬或个体工商户所得的个人负担,而年终奖本身就是工资和薪金所得的一部分,享受不了专项扣除。
最后,年终奖的收入证明如何开具。
在申报个人所得税的时候,需要提供年度收入证明材料。
年终奖也是纳入到年度收入证明之中的。
一般情况下,公司会在年终奖发放后开具收入证明。
收入证明需要包括发放的年终奖金额、年度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额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在公司开具的收入证明上,还需要盖章或签字确认,以作为个人申报个人所得税的有效凭证。
综上所述,年终奖算入个人所得税,按照个人所得税条例进行计税,不能享受专项扣除。
最终纳税人需要拿到一份明确的年度收入证明,作为个人所得税申报的有效证件。
对于年终奖收入的个人所得税问题,希望能够引起广大劳动者的重视和关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合理避税。
年终奖金的定义法律怎么规定

年终奖金的定义法律怎么规定年终奖金作为一种员工获得的额外奖励,是企业对员工工作表现的一种肯定和激励。
年终奖金的定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以法律的角度来探讨年终奖金的定义以及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年终奖金的定义年终奖金是指在每个年度结束时,由雇主向员工发放的奖励,它不同于月薪或其他形式的固定工资。
年终奖金通常与员工的工作表现、绩效以及公司的发展业绩相关。
对于员工来说,年终奖金是一种回报和激励,也是他们在过去一年取得进展和成绩的体现。
法律对年终奖金的规定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法律对年终奖金的定义和规定是必要的,以保护员工的权益并确保雇主的公平和透明。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法律规定:1. 发放标准和规则法律通常规定了年终奖金的发放标准和规则。
这包括了确定奖金金额的依据和计算方法,例如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绩效评估等因素来确定奖金的比例或金额。
法律可能还要求雇主在发放奖金时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流程,以确保公正和及时性。
2. 奖金与劳动合同的关系年终奖金通常与员工的劳动合同相关联。
法律可能规定奖金是否是劳动合同的一部分,以及员工在何种情况下有权获得奖金。
例如,法律可能规定了员工需要满足一定的工作时长、工作年限或其他条件才能获得奖金。
3. 年终奖金的纳税由于年终奖金属于员工的额外收入,法律可能规定了相应的税务规则。
这包括确定奖金应纳税的比例、税务处理方式以及纳税义务等。
雇主通常需要在发放奖金时扣除适当的税款,并向相关税务机构报告和缴纳税款。
4. 差别待遇和歧视禁止法律通常禁止在年终奖金发放方面存在差别待遇或歧视。
这包括禁止按照性别、种族、宗教等因素进行奖金的歧视性发放。
法律可能要求雇主在奖金发放方面实施公平和平等原则,并给予员工合理的申诉途径。
年终奖金是一种在企业中广泛应用的奖励制度,它既是对员工工作表现的肯定,也是激励员工取得更好成绩的动力。
法律对年终奖金的定义和规定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确保了奖金的公平、透明和合法性。
公司证明欠员工年终奖证明格式

公司证明欠员工年终奖证明格式公司证明欠员工年终奖的证明格式通常包括以下要素:
1. 公司抬头,包括公司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
2. 证明标题,明确标明是关于员工年终奖的证明。
3. 员工信息,包括员工姓名、工号、部门等个人基本信息。
4. 事件描述,简要说明公司欠发员工年终奖的情况,可以包括欠发的具体金额、时间范围等。
5. 公司声明,公司对欠发年终奖的情况进行声明,承认欠款的事实并表示愿意解决该问题。
6. 公司盖章,在证明文件的末尾加盖公司公章,并由相关负责人签字或签章。
一般来说,公司证明欠员工年终奖的证明格式需要简明扼要地说明问题的核心内容,同时要表达公司的诚意和解决问题的决心。
另外,需要注意使用正式的文案和措辞,以确保证明的法律效力和可信度。
同时,证明文件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其合法性和有效性。
以上是一般情况下公司证明欠员工年终奖的证明格式,具体格式可能会因公司规定或法律法规的要求而有所不同。
希望这些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
企业年终奖金发放法律责任与义务

企业年终奖金发放法律责任与义务一、引言企业年终奖金是企业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公司的盈利情况在年末时发放的一项奖励。
这一举措不仅可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展现企业对员工的关心和回报。
然而,在年终奖金发放的过程中,涉及到一系列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本文将探讨企业年终奖金发放的法律责任与义务,旨在为企业和员工提供指导。
二、企业年终奖金的法律责任1. 依法享受年终奖金的权利根据劳动法,员工在合同规定的工作期限满一年后,有权依法享受年终奖金。
企业应该按照合同约定,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年终奖金发放到员工的账户或者现金支付给员工。
如果企业没有按时支付年终奖金,将面临赔偿劳动者双倍工资的责任。
2. 年终奖金的公平合理性企业年终奖金的发放应当公平合理,不能存在任意性和歧视性。
企业应制定明确的发放标准和规则,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每位员工都能够依据自身的贡献和表现获得应得的奖金。
如果企业在发放奖金的过程中存在歧视或不公平现象,将承担法律责任。
3. 年终奖金的申诉与处理在一些情况下,员工可能不满意企业对其年终奖金的发放决定。
在这种情况下,员工有权提起申诉或寻求法律援助。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申诉处理机制,及时对员工的申诉进行调查和解决,并按照法律程序合理处理,以避免诉讼纠纷的发生。
三、企业年终奖金的法律义务1. 公开透明的年终奖金政策企业应及时制定年终奖金政策,并向员工公开透明。
年终奖金政策应包括发放标准、计算方法、发放时间等具体内容,以确保员工对奖金发放的情况有明确和清晰的了解。
企业还应提供充足的解释和沟通机制,及时回答员工的疑问,避免员工对奖金发放产生疑虑。
2. 保障员工的权益企业有义务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包括正常工资、年终奖金等。
企业应按时足额支付员工的年终奖金,并确保支付方式安全和可靠。
此外,企业还应为员工购买相关社会保险,保障员工的权益。
3. 合规税务申报企业在发放年终奖金时,应遵守国家的税收政策和法规。
年终奖绩效考核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年终奖是员工在年度内工作表现和业绩的体现,是企业对员工辛勤付出的回报。
年终奖的发放不仅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企业的稳定和发展。
为了规范年终奖的发放,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规定。
本文将从年终奖的定义、发放条件、考核标准、发放程序等方面,对年终奖绩效考核法律规定进行详细解读。
二、年终奖的定义年终奖,又称年终双薪、年终分红等,是指企业在年终对员工进行的一种奖励。
年终奖的发放,旨在激励员工提高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整体业绩。
三、年终奖的发放条件1. 合法在职:员工需在规定时间内,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且在职期间无严重违纪行为。
2. 工作表现良好:员工在年度内完成本职工作,无重大失误,工作态度积极。
3. 业绩达标:员工在年度内完成公司规定的业绩目标。
4. 企业经济效益良好:企业当年经济效益达到预期目标。
四、年终奖的考核标准1. 工作表现:包括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团队协作等方面。
2. 业绩指标:包括销售额、利润、市场份额等。
3. 创新能力:员工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业务拓展等方面的表现。
4. 绩效考核:根据企业内部绩效考核制度,对员工进行综合评价。
五、年终奖的发放程序1. 制定年终奖发放方案:企业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定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年终奖发放方案。
2. 宣传政策:企业应向员工宣传年终奖发放政策,确保员工了解相关事宜。
3. 考核评定:企业应按照考核标准,对员工进行考核评定。
4. 确定发放金额:根据考核结果,确定每位员工的年终奖金额。
5. 发放奖金:企业应在规定时间内,将年终奖发放给员工。
六、年终奖绩效考核法律规定的相关法律规定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对劳动者给予适当的奖励。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对劳动者给予适当的奖励。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企业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等,准予扣除。
年终奖适用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年终奖,作为企业员工薪酬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对员工一年辛勤工作的肯定,也是企业激励员工、稳定团队的重要手段。
然而,年终奖的发放标准和适用法律在我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年终奖适用的法律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一、年终奖的定义及性质年终奖,又称年终双薪、年终分红等,是指企业在年度结束时,按照员工一年的工作表现和业绩,给予员工的一种额外报酬。
年终奖的性质属于劳动报酬,具有以下特点:1. 激励性:年终奖的发放旨在激励员工在年度内更加努力工作,提高业绩。
2. 奖励性:年终奖是对员工一年辛勤工作的奖励,是对员工贡献的一种认可。
3. 固定性:年终奖的数额通常在年度初或年中确定,具有一定的固定性。
二、年终奖的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根据《劳动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年终奖作为劳动报酬的一部分,应当遵循这一原则。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事项。
年终奖作为福利待遇的一部分,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工资条例》:根据《企业工资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企业可以根据生产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适当提高职工工资,增加职工福利。
三、年终奖的适用范围1. 全体员工:一般情况下,年终奖适用于企业全体员工,包括正式员工、临时工、实习生等。
2. 特定岗位:部分企业可能会针对特定岗位或特殊贡献的员工设置额外的年终奖。
3. 管理层:部分企业可能会对管理层设置较高的年终奖,以激励管理层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
四、年终奖的发放标准1. 按劳分配:年终奖的发放应遵循按劳分配原则,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业绩和贡献等因素确定。
2. 绩效考核:企业可以根据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确定年终奖的发放比例。
3. 行业惯例:部分行业或地区存在一定的年终奖发放惯例,企业可以参考行业惯例确定年终奖的发放标准。
【年终奖常见争议】年终奖争议的常见问题

【年终奖常见争议】年终奖争议的常见问题【年终奖常见争议】年终奖争议的常见问题年终奖争议常见八个问题,不得不看(实务问题)1.年终奖是否属于工资?《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四条的规定,工资总额中包含奖金。
《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若干具体范围的解释》第二条明确的规定,年终奖属于奖金范围。
因此年终奖应纳入工资总额范围,性质属于工资。
2.员工要求单位发放年终奖,谁承担举证责任?谁主张谁举证,《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员工要求单位发放年终奖,员工应举证证明单位有发放年终奖的义务,比如劳动合同中年终奖的约定.单位的规章制度有关年终奖的规定等。
员工无法有效举证,诉请就难以得到支持。
3.单位必须要发放年终奖吗?年终奖的发放,劳动法律没有强制性的规定,是否发放年终奖,属于单位的自主权利。
但如果劳动合同中有明确约定,或者单位的规章制度中对年终奖有明确规定,单位就应该按照约定或规定发放。
4.单位以实物的方式抵发年终奖,是否合法?《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五条规定,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支付,不得以实物及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
由于年终奖属于工资性质,因此年终奖的发放不能以实物抵发。
5.离职不发年终奖的规定是否合法?实务中很多单位规定,发放年终奖之时已经离职的员工不予发放。
从公平角度出发,虽然发放年终奖之时劳动者已经离职,但实际上劳动者在该年度内已经做出贡献,按照劳动者的实际工作时间进行折算年终奖更为合理。
对此有些地区有相应规定,如《深圳市员工工资支付条例》第四条第二款规定,劳动关系解除或者终止时,员工年终奖等支付周期未满的工资,按照员工实际工作时间折算计发。
因此离职不发年终奖的规定在实务中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
6.年终奖是否应纳入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七条规定,劳动合同法第四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
年终奖金_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年终奖金,作为企业对员工一年工作表现的认可和奖励,在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
然而,年终奖金的发放标准和法律地位却一直存在争议。
本文将从年终奖金的定义、法律地位、发放条件、计算方法、争议解决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年终奖金的定义年终奖金,是指企业在年度结束时,根据员工一年的工作表现和业绩,给予员工的一种奖励。
它通常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奖金、年终奖等。
二、年终奖金的法律地位1. 合同约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工资、福利待遇等事项。
因此,年终奖金的发放通常由劳动合同或企业规章制度约定。
2. 劳动报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
年终奖金作为一种劳动报酬,应按照约定的方式发放。
3. 经济补偿《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和第四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的,应当支付经济补偿。
年终奖金未按时发放,劳动者可以要求支付经济补偿。
三、年终奖金的发放条件1. 工作期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一年,且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年终奖金。
2. 业绩考核企业根据员工的业绩考核结果,决定是否发放年终奖金及奖金数额。
3. 劳动合同或规章制度企业应在劳动合同或规章制度中明确年终奖金的发放条件,如工作年限、业绩要求等。
四、年终奖金的计算方法1. 按比例发放企业可以根据员工一年的工资总额,按照一定的比例计算年终奖金。
2. 固定金额发放企业可以规定一个固定的金额作为年终奖金。
3. 综合计算企业可以根据员工的工资、业绩、工作年限等因素,综合计算年终奖金。
五、年终奖金的争议解决1. 协商解决当劳动者与企业对年终奖金的发放产生争议时,可以首先通过协商解决。
2. 劳动仲裁如果协商不成,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3. 诉讼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法劳动争议案件中关于“年终奖”那些事

劳动法劳动争议案件中关于“年终奖”那些事案例2013年10月31日,王某来到一家公司担任部门经理,双方签署劳动合同,约定合同期限为一年。
入职后的第三个月,即2014年1月,王某觉得公司的管理理念和文化氛围、待遇水平和他自己的期望有一定差距,遂离开该公司。
因王某离职时,该公司没有发放其2014年1月份的工资。
而王某要求公司支付其欠发的工资、经济补偿金,及2013年11月份至2014年1月份三个月的年终奖。
双方协商未果,王某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劳动仲裁。
在仲裁答辩中,该公司认为,年终奖的发放是不确定的,不一定每年都要发放,何况王某离职是该年度还没有结束,没有到发放年终奖的时候。
因此,该公司不应支付其2013年11月份至2014年1月份的年终奖。
王某则认为,根据相关规定,公司应该发放其三个月的年终奖。
双方因此发生争议。
评析该案争议的焦点在于王某在公司工作近三个月的时间后离职,公司是否应当发放其年终奖。
具体到本案,年终奖是否以工作满一年作为发放前提,答案是否定的。
年终奖实际上属于工资待遇的范畴,是否发,怎么发,应优先考虑双方在劳动合同中的约定。
在无约定的情况下,再看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是否有相应规定。
因此,本案裁判的关键在于,劳动者是否能举证证明该公司有发放年终奖的客观事实,至于年终奖的发放资格、方式及标准,应当由该公司承担举证责任。
一、“年终奖”的定性年终奖的发放在劳动争议实务中争论较大,原因在于年终奖并没有被写进目前任何一部劳动法相关的法律规范中,导致每个地方的劳动争议仲裁部门、人民法院在处理类似的案件中,口径不一。
究竟年终奖属于什么性质?在实务中应当如何应对因年终奖引发的各种争议问题?首先我们先来分析关于年终奖的性质。
年终奖实际上也属于工资待遇范畴。
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四条、第七条以及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若干具体范围的解释》第二点对此作出说明。
劳动者对年终奖的初步举证责任

劳动者对年终奖的初步举证责任包括证明双方曾就此进行过约定,如有劳动合同约定、规章制度规定等。
如果用人单位曾发放过年终奖,劳动者还应当举证证明之前的支付方式、奖金金额等。
关于年终奖的事实是否存在,应当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基本原则,劳动者只需证明“有”即可。
即在劳动者已提出初步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有发放年终奖的相关约定或制度规定的情况下,如劳动者能够举证年终奖的“存在”,则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规定,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用人单位需对不予支付年终奖的理由进行举证。
年终奖的性质及仲裁时效

年终奖的性质及仲裁时效小文之前就职于互联网公司,2015年10月8日提出辞职,19日经公司批准后双方解除了劳动合同。
2016年11月,小文从两位前同事那里得知,公司支付了他们2015年度的年终奖,然而却从未通知自己领取,而且这两位同事是2015年9月先于他离职的。
小文找到原公司理论,但遭到拒绝,于是在2016年11月29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申诉,要求原东家按照公司相应的标准补发自己应得的2015年度年终奖18万元。
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超过仲裁时效为由驳回了他的申诉。
他又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
互联网公司认为,根据公司惯例,只有在公司服务满全年的员工,经考核合格之后才能享受年终奖待遇。
小文没有做满全年,不符合享受年终奖的条件,而小文所称先于自己离开的两位同事所拿到的并非年终奖,而是离职清算后的节余。
同时,互联网公司认为小文的请求超过诉讼时效,且证据不足,因此请求法院驳回小文的诉讼请求。
1、在这个案例中,仲裁时效该如何认定呢?年终奖的举证责任由哪方承担?2、对于在年底前离职的员工,年终奖的发放和维权一直纠纷较多,那么,年终奖的性质是劳动报酬还是额外奖励?如何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一、关于仲裁时效。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
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对于劳动报酬争议仲裁时效,《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款作了特别规定,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本案中小文于2015年10月19日离职,从公平角度出发,公司应当按照员工实际工作时间折算计发年终奖。
但小文于2016年11月29日才申请仲裁,已经超过一年的仲裁时效期间。
二、关于年终奖的举证责任。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劳动法对于年终奖金发放有哪些规定

劳动法对于年终奖金发放有哪些规定劳动法作为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法规,对于年终奖金发放也做出了具体规定。
年终奖金作为一项重要福利待遇,不仅关系到劳动者的收入,也直接反映了企业对员工的回报与认可程度。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就劳动法对于年终奖金发放的规定进行详细论述。
一、年终奖金发放与劳动合同根据劳动法第十五条的规定,劳动者的工资应当基于工作量、工作难度、工作效果和工作环境等因素进行确定。
而年终奖金则是根据劳动者的工作表现和企业的实际经济情况来确定的一种特殊奖金。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年终奖金应当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并且根据劳动合同的约定进行支付。
二、年终奖金计算标准年终奖金的计算标准主要有两种情况:1. 固定金额根据劳动法第十五条的规定,年终奖金可以按照固定金额进行支付。
这种情况下,企业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了一笔固定的年终奖金金额,并且在年终奖金发放时按照该金额进行支付。
2. 浮动比例另一种情况是根据劳动者的工作表现和企业的实际经济情况进行浮动比例的计算。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年终奖金的支付应当与劳动者的工作表现和企业的实际经济情况相挂钩。
一般来说,企业在年终奖金的支付上会根据劳动者的绩效情况进行评估,并且根据企业的实际经济情况进行调整。
这种情况下,年终奖金的支付金额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一定的比例进行支付。
三、年终奖金发放时间年终奖金的发放时间也是劳动法所关注的重点之一。
根据劳动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年终奖金应当在劳动者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时支付。
这意味着,一般情况下年终奖金应当在年底或年初进行发放,以确保劳动者在离职时能够获得应有的福利待遇。
当然,在双方另有约定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约定时间进行发放。
四、年终奖金的税收政策年终奖金作为一种奖金收入,也受到相关的税收政策的影响。
根据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年终奖金的纳税方式与普通工资收入相同,按照个人所得税的政策进行计算和缴纳。
劳动者在领取年终奖金时需要根据国家税收政策的规定,进行个人所得税的申报和缴纳。
年终奖产生的劳动争议案件一般是怎么判的?

年终奖产生的劳动争议案件一般是怎么判的?又到年终,上班族们都盼望能收到一份厚实的“年终奖”,年终奖本是用人单位激励员工、挽留人才所指定的奖励政策,实践中,由年终奖引发的劳动纠纷却层出不穷。
用人单位有年终奖是否发放的自主权,但是一旦制定出年终奖励政策,没有按照政策实施发放,就很容易产生劳动纠纷。
那么对于年终奖多引发的劳动纠纷案件的裁判规则是怎样的呢?1.劳动者已提出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有发放年终奖的规定,用人单位拒不提交有关年终奖发放的资料,应推定劳动者年终奖存在的主张成立。
劳动者是否有资格获得年终奖及获得的数额,应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对于年终奖,赋予劳动者举证证明年终奖是否存在的较低的证明标准,当劳动者达到该证明标准时就将年终奖是否存在的举证责任倒置给用人单位,再赋予用人单位就劳动者是否有资格获得年终奖和应得年终奖的数额的举证责任是一个妥当的安排。
同理,对于其他特殊的劳动报酬如劳动保护费、交通补助费、手机补助费、福利费、提成工资等等都可以参照此标准。
2.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因违法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动报酬。
劳动合同中约定了年终奖,用人单位未能提供证据证明其年终奖发放标准,亦未提供证据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年终奖发放条件的,应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用人单位虽可根据自身效益、员工表现等因素决定是否发放年终奖,但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明确具体内容和标准,严格变更程序。
3.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年终奖的,双方应就年终奖支付的条件、义务及豁免情形进行充分协商,在双方没有明确约定的情形下,应当结合奖金支付的初衷及奖金性质综合判断。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约定以完成经营指标为年终奖兑现依据的,劳动者因经营风险未达到经营指标的,不应获得年终奖。
劳动法中的“工资”是指用人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年终奖的举证责任及证明标准

对于年终奖,赋予劳动者举证证明年终奖是否存在的较低的证明标准,当劳动者达到该证明标准时就将年终奖是否存在的举证责任倒置给用人单位,再赋予用人单位就劳动者是否有资格获得年终奖和应得年终奖的数额的举证责任是一个妥当的安排。
同理,对于其他特殊的劳动报酬如劳动保护费、交通补助费、手机补助费、福利费、提成工资等等都可以参照此标准.【基本案情】伍某于2004年3月1日入聘某集团公司,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直至2005年10月28日解聘离职,在职时间共20个月.伍某离职前三个月平均工资为6000元。
伍某离职前,领取了当月工资和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2005年春节前,集团公司发放了伍某年终奖金15000元。
该集团公司员工的薪酬实行保密制,相同工作和资历的员工工资、奖金存在差异。
该集团公司印制的《员工手册》第三章薪酬第四部分薪酬发放第三条规定:“年终奖金的部分,视员工当年经营任务完成情况及总成本费用(含税额)的控制情况,通过考核后计发。
”伍某了解到集团公司2006年春节前,已发放了2005年度的年终奖金,故向某集团公司主张年终奖。
因索要2005年度年终奖未果,伍某申诉至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请求仲裁。
仲裁委员会以“被告不认可有发放年终奖金的规定和曾经有过年终奖金的口头约定”为由,驳回伍某的申诉请求。
伍某遂诉至一审法院,要求被告某集团公司依据《深圳市员工工资支付条例》第十四条“劳动关系解除或者终止时,员工月度奖、季度奖、年终奖等支付周期未满的工资,按照员工实际工作时间折算计发”。
要求按2005年标准,判令被告补发原告2005年1月至2005年10月的年终奖金计人民币15000元。
【裁判结果】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被告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可以确认。
年终奖金是企业根据自己的经营业绩和员工工作实绩所给予员工的一种奖励,被告虽有发放年终奖金的惯例,但由于被告对员工薪酬实行保密差额制度,在原告未提供证据证明双方有关于年终奖金发放的标准和数额约定的情况下,无法确认原告应得年终奖金的具体数额,故对其主张要求被告发放年终奖金15000元的请求不予支持,驳回原告伍某的诉讼请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年终奖,赋予劳动者举证证明年终奖是否存在的较低的证明标准,当劳动者达到该证明标准时就将年终奖是否存在的举证责任倒置给用人单位,再赋予用人单位就劳动者是否有资格获得年终奖和应得年终奖的数额的举证责任是一个妥当的安排。
同理,对于其他特殊的劳动报酬如劳动保护费、交通补助费、手机补助费、福利费、提成工资等等都可以参照此标准。
【基本案情】伍某于2004年3月1日入聘某集团公司,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直至2005年10月28日解聘离职,在职时间共20个月。
伍某离职前三个月平均工资为6000元。
伍某离职前,领取了当月工资和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2005年春节前,集团公司发放了伍某年终奖金15000元。
该集团公司员工的薪酬实行保密制,相同工作和资历的员工工资、奖金存在差异。
该集团公司印制的《员工手册》第三章薪酬第四部分薪酬发放第三条规定:“年终奖金的部分,视员工当年经营任务完成情况及总成本费用(含税额)的控制情况,通过考核后计发。
”伍某了解到集团公司2006年春节前,已发放了2005年度的年终奖金,故向某集团公司主张年终奖。
因索要2005年度年终奖未果,伍某申诉至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请求仲裁。
仲裁委员会以“被告不认可有发放年终奖金的规定和曾经有过年终奖金的口头约定”为由,驳回伍某的申诉请求。
伍某遂诉至一审法院,要求被告某集团公司依据《深圳市员工工资支付条例》第十四条“劳动关系解除或者终止时,员工月度奖、季度奖、年终奖等支付周期未满的工资,按照员工实际工作时间折算计发”。
要求按2005年标准,判令被告补发原告2005年1月至2005年10月的年终奖金计人民币15000元。
【裁判结果】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被告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可以确认。
年终奖金是企业根据自己的经营业绩和员工工作实绩所给予员工的一种奖励,被告虽有发放年终奖金的惯例,但由于被告对员工薪酬实行保密差额制度,在原告未提供证据证明双方有关于年终奖金发放的标准和数额约定的情况下,无法确认原告应得年终奖金的具体数额,故对其主张要求被告发放年终奖金15000元的请求不予支持,驳回原告伍某的诉讼请求。
伍某不服原审判决,向二审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称,原告在起诉时,已书面申请一审法院调查收集证据,而一审法院至开庭时尚未进行证据调查收集工作,致使原告主张无证据支持。
请求二审法院判令被告补发克扣原告的工资从2005年1月至2005年10月的年终奖金计人民币15000元。
二审法院经审理又查明,原告伍某在一审举证期限内和二审期间向法院申请调查取证,要求法院向被告某集团公司调取“员工年终奖金发放明细表”及“年终奖金的个人所得税扣缴纳情况的材料”。
二审人民法院在法庭调查时要求某集团公司向法院提交2004年12月至2005年10月28日期间原告伍某的工资发放情况,2005年12月、2006年1月和2月所有员工工资发放情况表及年终奖金分配明细表。
某集团公司当庭称,工资发放没有造册,由于公司经常搬迁,财务也经常更换,没有原告伍某及其他员工的工资发放记录和年终奖金明细表。
二审法院认为:原告若要取得年终奖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条件:1、公司存在发放年终奖的事实。
2、原告有资格获得年终奖。
3、有原告应得年终奖的数额。
根据《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因工资支付发生争议,用人单位负有举证责任。
根据国务院《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四条的规定,年终奖属于工资的一种形式。
故对于第2个和第3个条件,应由被告负举证责任。
因年终奖不是每月固定发放的工资,应由主张年终奖存在的一方负担举证责任,故第1个条件应由原告负担举证责任。
关于公司是否存在年终奖发放的事实,原告提交的《员工手册》可以证明公司存在发放年终奖的惯例。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75条的规定,原告已提出证据证明被告有发放年终奖的规定,被告拒不提交有关年终奖发放的资料,应推定原告年终奖存在的主张成立。
关于原告是否有资格获得年终奖及获得的数额,应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
由于被告没有尽到举证责任,二审人民法院认定原告主张的2005年春节年终奖15000元的事实成立。
对比2004年原告工作10个月获得年终奖15000元,2005年原告工作10个月,也应获得15000元年终奖。
二审人民法院遂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第四十四条,《深圳市员工工资支付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第75条.及参照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四条和原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六条的规定,撤销一审判决,判令被告向原告支付年终奖人民币15000元。
【法官评析】本案主要涉及年终奖这类型工资的举证责任分配及证明标准问题。
举证责任:对于举证责任,具有双重含义,即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提供证据的责任)和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结果责任)。
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是指当事人就其主张的事实负有提供证据的责任,简称为行为责任。
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是指在事实真伪不明时,主张该事实的当事人承担不利诉讼后果的责任,简称为结果责任。
行为责任重在何人必须提出证据的问题,结果责任重点在,当事人双方虽均已尽力提出证据,但法官仍然无法判断待证事实之真相,或由于当事人双方均提不出证据,致待证事实真伪不明的场合,法官应判决何方当事人败诉的问题。
本文所讨论的举证责任分配是从结果责任的意义上而言的,也称证明责任。
关于举证责任的倒置,我国法律规定了三种情况:一、法律(含司法解释)明确规定的举证责任倒置。
如《规定》第4条和第6条的规定。
二、妨碍举证的推定,即《规定》第75条的规定,此条规定即是依举证妨碍之推定进行了举证责任倒置。
三、法官自由裁量而倒置举证责任,即《规定》第7条的规定。
证明标准:关于证明标准,通说认为是指法律规定的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所要达到的最低程度。
《规定》第73条规定了高度盖然性的证明标准。
所谓盖然性即是可能性,在证据对某一事实的证明无法达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对盖然性较高的事实予以确认。
对于证明标准,过去有一个误区,即认为证明案情必须达到客观真实的程度,法官对案件事实的主观认识必须完全符合案件的客观情况。
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但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的认识能力又是有限的,一味地追究客观真实只能造成诉讼资源的耗费、效率的低下。
大陆法系国家在采证和证据判断上实行自由心证主义,证明标准几乎完全受到自由心证的制衡。
其实质内容就是对各种证据材料的真伪、证明力的强弱以及认定事实的方式法律都不作详尽规定,不设任何限制和框架,全凭法官依据良心和理性来判断证据。
英美法系采用“证据优势”或称“盖然性占优”的证明标准作为民事案件的最低限度证明标准。
美国的证据法理论将证明标准所涉及的程度分为以下几种等级:第一等,绝对确定。
第二等,排除合理怀疑。
第三等,清楚和有说服力的证据。
第四等,优势证据。
第五等,合理根据。
第六等,有理由的相信。
第七等,有理由的怀疑。
第八等,怀疑。
第九等,无线索。
对于证明标准,我国只在《规定》第73条规定了高度盖然性的证明标准,笔者认为过于简单,不能适用于各种举证责任。
参照国外的证明标准,笔者认为在民商事审判中是否可以采用以下几个证明标准:第一等,真实确定。
在判决书中可以表述为“证据确实、充分”。
如劳动合同、工资发放记录、考勤记录可以绝对证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
第二等,排除合理怀疑。
在判决书中可以表述为“足以认定”。
这种情况一般在证据虽然也很充分,但法官认为尚未达到确凿无疑的程度。
如仅有劳动合同以证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但达不到确实充分的程度。
第三等,高度盖然性。
在判决书中可以表述为“上述《民事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出版,第283页事实有下列证据予以证实”,这种表述一般在已经达到的证明标准不是很高,但也达到了认定事实的程度,即所认定的事实达到了高度可能性的程度。
如工资发放记录、考勤记录、工作证等可以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
第四等,优势证据。
在判决书上可以表述为“上述证据能够相互印证,形成锁链,对事实予以认定”。
如劳动者提交了工作证、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证明双方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用人单位认为系临时聘用完成一定的工作,没有形成劳动关系并也提交了员工的证词。
因为用人单位提供的证人与其有利害关系,故可以认定劳动者提交的证据优于用人单位的主张,即形成劳动关系的可能性高于临时聘用的可能性。
第五等,有理由的相信。
在判决书中可以表述为“未提供证据予以否认或说明理由,故对一方证据采纳并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
这种表述一般在难以查明案件事实时,推定一方主张的事实成立,对方的证据证明力不足。
本案即是这种情况。
本案劳动者已举证证明用人单位有发放年终奖的规定,用人单位却消极举证,故本院采纳劳动者的主张。
第六等,有理由的怀疑。
这种情况指的是对方有证据推翻自己所主张事实的主要证据。
如劳动者依据劳动合同主张存在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举证证明劳动者是高级管理人员,在某一段时间内保管公章,该劳动合同是未经公司同意私自盖章形成的,且与其他员工的劳动合同条款、格式都不相同。
如果劳动者没有其他证据予以佐证,则不能采信劳动者的主张。
在判决书中可以表述为“证据存有矛盾,事实不能认定”。
第七等,怀疑。
在判决书中可以表述为“证据不足,事实不能认定”。
这种情况指的是证据明显不足。
本案的举证责任分配及证明标谁:对于每月正常发放的工资,根据《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应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条例作此规定的原因在于劳动者只要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有义务每月发放工资,故由负有履行义务的一方承担举证责任是符合《规定》第5条规定的。
但是对于年终奖这一并非固定存在的工资形式,其是否存在的事实,应由主张这一事实存在的当事人举证,故对于公司是否存在发放年终奖的事实应由原告承担举证责任。
而对于原告是否有资格获得年终奖及应得年终奖的数额,根据《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因工资支付发生争议,用人单位负有举证责任)和国务院《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四条(年终奖属于工资的一种形式)的规定,应由被告负举证责任。
只有员工尽到了公司存在年终奖发放的事实的举证责任,公司才需对员工是否有资格获得年终奖及应得年终奖的数额尽举证责任。
本案原告已举证证明用人单位制定的《员工手册》有发放年终奖的规定,用人单位拒不提交有关资料,根据《规定》第75条“妨碍举证的推定”之规定,原告已尽到了举证责任。
此时,是否有发放年终奖的事实的举证责任(或证明责任)已倒置给了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拒不提交有关年终奖发放的资料,未尽到其应尽的举证责任,故应推定原告年终奖存在的主张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