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4氓word导学案

合集下载

《氓》导学案

《氓》导学案

扎实推进课改,再铸教育辉煌《氓》导学稿(学生版)一、课题:氓二、学习目标:1、准确掌握重点词语(愆、徂、泮等)的读音与意义。

2、分析本文比兴与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把握俩主人公的性格变化。

3、把握文章的感情脉络,探导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根源。

4、背诵并默写诗歌。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疏通字词:朗读课文,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氓.()之蚩蚩()将子无怒()匪我愆期()乘彼垝垣()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我贿迁()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渐()车帏裳()咥其笑矣()隰则有泮()二、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义。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三、解释文本加粗字词的意思: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 )既遂( )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 )自悼( )矣。

及尔偕( )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

信誓旦旦( ),不思其( )反。

反是( )不思,亦已( )焉哉!四、结合注解和以前积累的文言文知识疏通文意。

五、梳理文章脉络:讲述本文的故事情节合作探究一、品读鉴赏:本文采用对比手法对俩主人公的前后时期进行了深入的刻画,请认真阅读诗歌,完成下列表格。

《氓》导学案 人教版必修2

《氓》导学案 人教版必修2

《氓》导学案学习目标:1.赏析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

2.分析诗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体会女人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3.探究悲剧产生的原因,初步培养正确的爱情观。

知识链接: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

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如《硕鼠》用令人憎恶的老鼠比喻统治者不讲礼仪、贪婪可恶。

《氓》中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子的容貌由盛转衰。

“兴者,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兴同诗歌内容有一定的联系。

如《桃夭》是一首嫁女诗,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起兴,使人从桃花盛开联想到新嫁娘的美貌。

比兴手法的应用能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诗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

一、学生齐读诗歌。

二、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诗歌内容。

(一)、学习“婚变”部分(三四五章):1、你想用哪些词语概括女主人公的婚后生活?2、面对婚变事实,女主人公心情如何?你从哪看出来的?3、第三诗节的开头都写到“桑”“斑鸠”,这与男女主人公的婚恋有关系吗?运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这种表现手法有何特点?文中还有哪儿也用到了这样的表现手法?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从婚变部分(3--5)可以看出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特点?请从文中找出相应依据。

(二)、学习“决绝”部分(六章):1、自由朗读,注意感情基调:悔恨但不哀伤。

2、面对氓对爱情的背弃,女主人公做出了怎样的选择?从中可以看出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学生自由讨论,师总结。

)3、女主人公自认为她和氓婚姻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你是怎么认为的?(结合时代背景探究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

)三、总结全文。

1、女主人公在恋爱、婚变、决绝不同时期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2、齐读全文,感受情感变化。

四、拓展延伸。

1、根据从《氓》中受到的启发,结合新时期的社会现状,谈谈你认为男女在爱情上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生各抒己见,师总结。

【高中语文】《氓》导学案+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氓》导学案+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高二语文必修下《氓》导学案编号:姓名:班级:编写人审核人高二备课组编写时间11-24 使用时间11-26 课题《氓》课时 1 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有关常识。

2、梳理归纳《氓》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古今异义,通假字,词语活用现象。

3、通过鉴赏品味诗歌语言认识人物形象,探究其悲剧命运的原因,认识作品主题。

4、了解“比、兴”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体会诗歌语言的表现力。

一、知识链接:关于《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为“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之首(“四书”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孔子评价《诗经》为“诗无邪”。

韩愈称其“正而葩”,“葩”为华丽有文采之意。

《诗经》按其内容和音乐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指十五国风,共160篇。

大部分为民间歌谣。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共105篇,主要为宫廷乐曲歌词,为周代贵族所作乐歌。

也有一部分民歌。

颂,分为“商颂”“周颂”和“鲁颂”三颂,共40篇,主要为宗庙祭祀的乐歌。

其中,国风中的诗歌,许多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部分,是《诗经》的精华。

与屈原的《离骚》被合称为“风骚”。

《诗经》中诗歌的来源有“采诗”一说,即由朝廷派专人去民间收集各地民歌。

《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创作道路。

“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

赋,“赋者,铺也”。

朱熹称赋即为“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即铺陈、排比。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譬喻、比喻。

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即起兴、起情,通过先言之物的特征而产生某种类似的感受与联想,再引出所要吟咏的主要对象,通常用于一首诗的开头或一章的开头。

语文知识点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2.4《氓》word精品教案-总结

语文知识点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2.4《氓》word精品教案-总结

《氓》教案教学目标1. 识记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特殊句式,其他实词及常用熟语。

2. 体悟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理解赋、比、兴表现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领悟主人公的情感。

3. 感受古代灿烂的文化,思考古今爱情观的不同。

重点难点1. 感受女主人的形象。

2. 古典诗歌中的艺术表现手法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

教学手法1. 诵读法: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情感。

2. 讨论法:从故事情节,女主人的心理变化来讨论女主人公的形象的二三其德。

从诗中找出诗经赋比兴的用法及其效果讨论。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诗经》中有大量反映爱情,婚姻的作品。

《诗经·邶风·静女》中描写的那种甜蜜浪漫的约会,那种自主而又愉快的恋爱,大家已经感受到了,那么,我们今天再开看一看另外一种爱情,另外一种婚姻:《氓》二鉴赏:1,充满感情地齐读课文,初步感受《氓》,典型的四言诗,节奏韵律非常明显,注意二三节拍。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通假字:蚩—→媸无—→毋于—→吁说—→脱泮—→畔匪—→非实词:将<请,愿> 即<走进,靠近> 愆<延误>体<卦象> 咎<不吉利> 贿<财物,嫁妆>熟语: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兴:本义起床)信誓旦旦:誓言真挚诚恳总角之交:幼年时的交情二三其德:感情一变再变特殊句式:氓之蚩蚩:之,取消句子独立性匪来贸丝:省略主语尔兄弟不知:省略宾语之2,结合课后的注解,理解课文,诗歌写到了什么事情?明确《氓》选自《诗经·卫风》,是卫风中最长的一首民歌。

:《卫风·氓》是诗经中弃妇诗的代表作,是一首带有叙事性质的长诗。

它叙写了一位劳动妇女在婚姻上的不幸遭遇。

她善良多情,追求幸福的婚姻,不料却受到一个虚情假意的男子的欺骗,最后遭虐待遗弃,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折磨和痛苦。

她悔恨交加,义正词严地控诉了男子的忘恩负义,表现了她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高一语文必修2《氓》导学案

高一语文必修2《氓》导学案
《诗经》的主要内容。农事诗,反映了周代的农业生产活动,如《豳(bīn)风·七月》。征役诗,即大量反映徭役和兵役问题的诗歌,如《采薇》等。婚恋诗,即反映爱情、婚姻、家庭生活和妇女命运的作品,在《国风》中,最集中的是关于恋爱和婚姻的诗。燕飨诗,又称燕饮诗或宴饮诗,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是周人重礼乐、尚亲情、笃友谊的体现,是中华民族礼乐文明的产物,如《小雅·鹿鸣》。怨刺诗,其中民歌里的怨刺诗,以辛辣的笔调嘲讽了统治阶级的行径,如《魏风·伐檀》、《魏风·硕鼠》。周族史诗,主要指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等反映周部族祖先形象和周部族迁徙、发展、壮大等内容的诗歌。
课题:诗两首
学习内容
笔记
【使用【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2、结合注释,扫除字词障碍,理解文意。
3、理清《氓》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感情发展脉络,分析赋、比、兴及重章叠句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
1、提倡美读,强化背诵,增强语感。
2、合作探究,把握《氓》的人物形象。
课堂检测
【基础知识检测】
1.不见复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桑之未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中绝大部分都是抒情诗。其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从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构成一幅幅真实而生动的画卷。
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如《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2单元第4课《氓》导学案 (无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2单元第4课《氓》导学案 (无答案)

1 1
《诗经》两首
《氓》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诗经》的相关常识以及本诗的文言基本知识。

2.理解复述诗歌内容,掌握比兴手法的运用。

3.分析把握诗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体会女人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4.探究悲剧产生的原因,形成初步的正确爱情观。

一、复习: 文学常识:
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__________,原本只称《 》,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所以又称 。

《诗经》也是我国________主义诗歌的源头,它首创的比兴艺术手法和写实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 ” “ ” “ ” 三部分,按表现手法可分为“ ” “ ” “ ” 三类,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的六义。

③《诗经》自汉代被奉为儒家经典。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是指《 》《 》 《 》 《 》 “五经”是指《 》 《 》 《 》 《 》 《 》。

二、复述诗歌内容:(课本剧)
三、讨论题:
1、情节发展和感情脉络
本诗情节发展分几个阶段?女主人公感情脉络是怎样的?
2、艺术手法
三四章开头几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举例说明。

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
3、性格特点
本诗的女主人公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四、辩论会
诗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
五、课堂小结 比兴的手法运用
诗歌的主题
六、如果给这首诗加一个结局,你觉得氓今后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女主人公呢?。

高中语文必修2《氓》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2《氓》导学案

课题:氓一、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有关常识。

2、梳理归纳《氓》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古今异义,通假字,词语活用现象。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1、了解《诗经》的有关常识。

2、梳理归纳《氓》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古今异义,通假字,词语活用现象。

难点:在诵读中基本把握故事情节,初步体会诗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三、教与学过程(一)前置作业1、《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________________ 。

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___________ 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_________ 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 ______________ 篇,所以又称“ _____________ ”。

2、《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 __________________ ,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

“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和小雅,是。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

3、《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

4、熟读课文,想想诗歌中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爱情故事,诗中的男女主人公各有什么性格特点。

你认为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何在?(二)基点知识预习自测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氓()蚩蚩()匪来贸丝()乘彼垝垣()()愆期()将子无怒()载笑载言()尔卜尔筮()()桑葚()体无咎言()于嗟鸠兮()犹可说也()其水汤汤()靡有朝矣()士也罔极()渐车帷裳()()夙兴夜寐()咥其笑矣()隰则有泮()( )2、下面有关《诗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2第二单元第4课 诗经两首之氓 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2第二单元第4课 诗经两首之氓 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解读
1.掌握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2.结合课文注释疏通大意,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整首诗歌。

3.分析把握诗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体会女主人的情感变化。

4.探究诗歌的比兴手法,培养正确的爱情观。

二、教学重难点
学会分析诗歌的比兴手法,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三、预习任务安排
自查评分:组长评分:
序号预习任务要求自学
完成
合作
完成
不能
完成
1 阅读大聚焦32---33页勾划常识,填写诗句,并完
成一二三题
2 疏通文意,熟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课文大

3 思考文中主人的情感变
化及人物形象
试用词语概括人物形象
4 找出诗歌中使用了比兴
手法的句子在课文中圈出比兴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
四、问题反馈
主要问题与问题存在原因问题解决的需要与建议
五、学法指导
1可采取“化整为零”的办法来背诵诗歌,先背易背诵的诗句或段落,再串起来。

2可从婚姻的阶段或女主人公对男子的称呼变化来分析女主人的情感变化。

六、知识点睛
《诗经》自汉代被奉为儒家经典。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

“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4课诗经二首《氓》导学案设计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4课诗经二首《氓》导学案设计

氓 (两课时)【学习目标】:1.借助注解,熟悉本诗的内容,并背诵。

2.能够独立梳理本诗的叙事脉络。

3.理解本诗的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初步感知主人翁形象。

4、可适当讨论本诗中对“士”的评价。

【学习重点】:能够独立梳理本诗的叙事脉络,背诵全诗。

【学习难点】:理解本诗的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初步感知主人翁形象。

【预习案】:1.知识链接——文学常识。

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反映《雅》、《颂》三类编辑。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面镜子。

《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这种创作态度,使其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

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

四字句节是通篇用比的。

兴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类似于托物言志、触景生情等。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即是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

2.疑难问题在预习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疑难问题,请记录下来。

【探究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熟读全文,借助注解熟悉本文内容。

疏通文意氓之.(义:)蚩蚩..(音义:),抱布贸.(义:)丝。

匪.(义:)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义:)淇,至于..(义:)顿丘。

匪我愆.(音义:)期,子无良媒。

将.(音义:)子无怒,秋以为..(义:)期。

乘.(义:)彼垝垣..(音义:),以.(义:)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义:)。

既.(义:)见复关,载.(音义:)笑载言。

尔.(义:)卜尔筮,体无咎.(音义:)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音义:)迁。

桑之.(义:)未落,其叶沃若..(义:)。

于嗟.(音:)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义:)!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义:)落矣,其黄而陨.(音:)。

自我徂.(音义:)尔,三岁..(音义:),渐.(音:)..(义:)食贫。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2单元第4课《氓》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2单元第4课《氓》学案

《氓》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2、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3、深入探索爱情观,加强学生品德修养学习重点:1、主人公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

2、针对学生早恋现象,拓展学习,培养高尚的爱情情操学习过程:一.预习(一)看注解,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2、多为四言诗。

3、原名《诗》或《诗三百》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即被奉为经典,从此称为《诗经》。

被列为“五经”之一。

4、儒家奉为经典的有“四书”“五经”。

5、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

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和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

6、《诗经》的六艺风雅颂赋比兴。

解释赋比兴。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比:“以此物比彼物也。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二)上网收集诗经中经典爱情诗,并用一句话概括内容。

1、《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内容:这是诗人对河边采摘荇菜的美丽姑娘的恋歌。

(1)关关水鸟叫声。

雎(音居)鸠:水鸟,一名王雎,状类凫鹥,生有定偶,常并游。

洲:河中沙洲。

(2)窈窕:美心为窈,美状为窕。

淑:善,好。

逑(通仇):配偶。

(3)参差:长短不齐。

荇(音杏)菜:多年生水草,夏天开黄色花,嫩叶可食。

流:顺水之流而取之也。

寤(音务):睡醒。

寐(音妹):睡眠。

(4)思:语助。

服:思念。

悠:忧思貌。

辗:半转。

反侧:反身,侧身。

(5)琴:五弦或七弦乐器。

瑟:二十五弦乐器。

友:交好。

(6)芼(音帽):有选择之意。

钟:金属打击乐器。

鼓:皮革打击乐器。

2、《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4《氓》导学案(无答案)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4《氓》导学案(无答案)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4、对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
1.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三种表现手法。最早的记载见于《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后来,《毛诗序》又将"六诗"称之为"六义":"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2.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4.
4.《诗经》两首—《氓》
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掌握《诗经》的有关文学常识,并识记基础字词;2、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并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3、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结合文本相关诗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学习重点】掌握《诗经》的有关文学常识;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并疏通文意
【学习难点】了解并体会《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C.“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用了赋的手法,写出女主人公嫁到夫家后生活。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
比:比喻。相当于现在的比喻修辞方法。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兴就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4.氓-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导学案(无答案)

4.氓-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导学案(无答案)
有一层薄薄的水雾模糊了视线,眼前只闪动着当年你忠厚的笑脸,耳边只回响着你当年那一句“能不能只为我织衣”。可是以后,为你织衣的人还会是我吗?
我默默地收拾行装,默默地离开,默默地在心底与你道别。我知道兄弟们会嘲笑我,乡亲们会视我,但总要好过这样的痛苦与孤独。
我坐上车子,像一枚枯黄的桑叶从枝头飘落,不知道该到哪里去寻找我的归宿。道路漫长,总也走不到尽头,我用回忆来填补心头的痛楚。年少的时候,你爱谈天我爱笑,河堤上到处都留下我们快乐的足迹。还记得你眼里的万种柔情,口中的海誓山盟,天真的我一心只想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欢天喜地嫁到你家,然后却是慢慢心灰意冷。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可是你的心啊,为什么总是飘忽不定、难以捉摸?
送你渡过淇水去,送你送到顿丘边。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啊,是你没有请个好媒人来。愿你不要生气啊,到秋天我就嫁给你。
天天登上那倒塌的城墙,遥望复关的方向。望到落日也看不见你来,眼泪就簌簌地落下。终于盼到你的身影,我高兴地有说有笑。你用龟板蓍草占卜,幸亏没有不祥的预兆。你用车子来迎接我,我带上嫁妆跟你走。
春天里桑叶新鲜又润泽,那斑鸠鸟儿在树上贪吃着桑葚。我也像那鸟儿,陶醉于爱情的美好,却不知自己像那蚕儿,钻进了厚厚的茧里。
秋天里桑叶枯黄而飘落,我曾经美好的容颜,连同我们的情感,一并被岁月收藏。虽然我从来没有抱怨家的贫寒,虽然我日日早起晚睡,虽然我里里外外忙个不停,虽然我上上下下照顾周到,但你的眉眼却渐渐变冷,对我的一切操劳、所有感情都视若无睹。你的愿望得到满足,就变作了另一个人,凶狠野蛮,再听不到你一句温柔的话语。甚至在我做了满桌的饭菜为你庆生的那天晚上,你让我等到半夜,才醉醺醺地回来,手里还握着一条香气浓郁的丝帕——但不是我为你织的那一条……
《诗经氓》导学案
2、在婚恋往事的回忆中,女主人公的情感有哪些起伏变化?据此归纳概括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必修二导学案氓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必修二导学案氓

【学习设想】高中阶段,课文涉及到的爱情诗不多,《氓》是一首爱情悲剧诗,很有时代意义。

当下,早恋现象已是一种普遍现象,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感情,是一种自发的不由自主的情感冲动,同时也是个体的一种自我选择。

本导学案,试图从欣赏爱情的角度入手,通过诵读经典,分析《氓》的爱情悲剧根源,引导学生唱自己喜欢的爱情歌曲,歌曲情调,代表一个人的品位,希望能够唱出高尚的爱情歌曲,从而提高自己的人生品位。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2、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把握《采薇》的主题。

3、深入探索爱情观,加强学生品德修养【学习重点】1、主人公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

2、针对学生早恋现象,拓展学习,培养高尚的爱情情操【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1、掌握文学常识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__________,原本只称《》,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所以又称。

《诗经》也是我国________主义诗歌的源头,它首创的比兴艺术手法和写实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三部分,按表现手法可分为“”“”“”三类,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的六义。

③《诗经》自汉代被奉为儒家经典。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是指《》《》《》《》“五经”是指《》《》《》《》《》。

2、、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以及工具书,疏通理解全诗:重要字词解释。

氓.:来即.我谋:至于..顿丘: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以我贿.迁:无与士耽.:女也不爽.:靡.室劳矣:言.既遂矣:静言.思之:总角之宴.:二、文本探究1、讲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_________ 2、从全诗看,女子对于往事是一种什么心情?(女子内心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3、本文三处提到淇水,划出原句。

其用意是什么?4、赏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三、课后检测1、《氓》中哪些诗句是比兴句?好处是什么?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暗示了什么?这里用桑叶来打比方,好在哪里?3、《采薇》这首诗表现了士兵对戍守边防的态度是怎样的?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4、《采薇》最后一章在内容和写法上都与前面各章大不相同,它在整首诗里起什么作用?四、拓展训练1、你认为真正的爱情应是什么?2、历史上典型的伉俪情深的和负心男子你熟悉哪些?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3、今日爱情观:爱是一种默契,爱是一种牺牲,爱是一种谅解,爱是一种吸引,爱是理解,爱是尊重,爱是能力,爱是一种创造,爱是敬畏,爱是神圣,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爱更是一种责任。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语文第4课诗经两首 氓第2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语文第4课诗经两首 氓第2课时导学案

高中语文第4课诗经两首氓第2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1结合课下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了解作品内容与情感;熟读成诵。

2 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3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重点难点]1 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 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

3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4 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展开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的对话交流。

[学习内容][预习提高][正音释义]岁亦莫(mù)止:莫,同暮。

猃狁(xiǎn yǔn )之故: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

载(zài)饥载渴:又饥又渴。

王事靡盬(gǔ):没有止尽。

我行不来(lài):无人慰问。

彼路(lù)斯何:路,通辂。

四牡骙骙(kuí):马强壮的样子。

小人所腓(féi):隐蔽,掩护。

象弭(mǐ)鱼服:用象牙装饰的弓。

雨(yù)雪霏霏:下雪。

[词类活用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雨(yù),名词作动词,雨雪犹“落雪”。

[古今异义]⑪不遑启居:启,古意是跪,今意指开启;居,古意指安坐,今意指居住。

⑫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文中指主帅,今指有品德的人;小人,文中指士卒,今指品行差的人。

[通假字]岁亦莫止(莫,通“暮”,傍晚)我行不来(来,通“勑”,慰勉)维常之华(华,通“花”,花朵)一月三捷(捷,通“接”,与敌交战)玁狁孔棘(棘,通“急”,紧急)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彼尔维何(尔,通草字头的尔,花盛开的样子)象弭鱼服(服通“箙",盛箭的器具)[文本探究]读《采薇》,思考下列问题:1. 这首诗共六章,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各写了什么内容?2.《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3. 前三章,据你看,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4. 从4-5章来看,你又发现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 归纳诗歌主旨【合作探究】1.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高中语文必修2 《古诗两首:氓》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2 《古诗两首:氓》导学案

《氓》导学案【新课标解读】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2、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

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

3、阅读语言文字方面的著作,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释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现象,探索有关问题。

【学习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能力。

2、反复朗读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学习重点】1、熟背本诗,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2、比兴手法的运用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导学】一、知识链接——作品零距离:知识卡片一——追溯背景:《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记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社会生活。

原本只称《诗》,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大都是各地民间歌谣,这是《诗经》的精华;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有诗40篇。

《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广的影响。

后人习惯上把“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的“六义”。

《氓》是卫风中最长的一首民歌,也是《诗经》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首弃妇诗。

氓,古义指民众、百姓或男子,念méng;而今义指道德败坏的人,如“流氓”,念máng。

知识卡片二——《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比、兴。

(1)赋者,铺也,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也。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导学案:4氓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导学案:4氓

<<诗经·氓 >>教课设计学习课时建议: 2 课时。

学习目标:1.正确掌握要点词语的读音与意义,认识要点字词所包括的文言现象。

2.自主学习,合作研究,正确掌握诗经的相关知识,认识诗经的地位。

3.掌握文章的感情脉络,探导女主人公爱情惨剧的本源。

学习要点、难点:要点文言实词及文言现象难点女主人公爱情惨剧的本源教课构思:1.依照预习案通读全文,有感情地朗诵;让学生深味古代爱情的心酸。

2.达成预习自测题:全部题目都书面达成。

3.将预习中不可以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在后边“我的疑问”处。

4.部署小作文题目。

让学生对男女主人公的爱情观予以评论。

(一)预习案一.简介《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反应了公元前11 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 6 世纪春秋中期的 500 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本来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 世纪的春秋期间,共 305 篇,因此又称“诗三百”。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 “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 15 国风,多数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代常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派别,后代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

可是再以后的很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天壤之别,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报首弄姿”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这是古文中三种写作手法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者也。

也就是表达比者,以彼物比此物。

也就是比喻,比方兴者,先言它物以惹起所咏之辞也。

借物咏物二、整体感知:1、思虑该用如何的感情与语气朗诵这首诗。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 《氓》导学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 《氓》导学案

《氓》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2、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3、《氓》的情节和主题。

【学习重点】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

2、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学习难点】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学习方法】朗读法,自主学习方法。

【学时安排】1学时【知识链接】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原本叫做“诗”,因其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并收录诗歌 305 首,所以又称“诗三百”。

到了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才更名为“诗经”。

②《诗经》按其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主要是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多属于现实主义作品,后人把它和屈原的浪漫主义作品《离骚》并称为“风骚”。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自主学习】1、给下列字注音匪愆将载于说蚩淇徂汤裳靡隰夙筮徂渐2、全诗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感情基调?表达了怎样的主题?【合作探究】1、《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

在回忆中运用了什么手法?具体怎样运用的?2、《诗经》开创了赋、比、兴手法,《氓》中运用了什么手法?【学后反思】【拓展延伸】《诗经》《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①“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高中<<诗经·氓>>教案学习课时建议:2课时。

学习目标:1.准确掌握重点词语的读音与意义,了解重点字词所包含的文言现象。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准确把握诗经的有关常识,认识诗经的地位。

3.把握文章的感情脉络,探导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根源。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文言实词及文言现象难点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根源教学构想:1.依据预习案通读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深味古代爱情的心酸。

2.完成预习自测题:所有题目都书面完成。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在后面“我的疑问”处。

4.布置小作文题目。

让学生对男女主人公的爱情观予以评述。

(一)预习案一.简介《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

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这是古文中三种写作手法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者也。

也就是叙述比者,以彼物比此物。

也就是比喻,比方兴者,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借物咏物二、整体感知:1、思考该用怎样的情感与语气朗读这首诗。

2。

师生互动,分角色朗读,配合学校的诗歌朗读比赛进行训练3、理解诗歌的大意,完成下列填空。

该诗是一首弃妇诗歌,记叙了女主人公不幸的婚姻生活,表现了她无处申诉的哀苦,难言的悔恨,揭示了古代休息妇女在自由和婚姻上的悲惨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所造成的迫害。

三、预习自测:1、给下列加点词注音:匪:fēi愆:qiān将:qiāng载:zài 于:xū说:tuō徂:cú汤:shāng裳:cháng 靡:mǐ隰:xí角:jiǎo2通假字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3古今异义词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3.不遑启居(启,古义:是跪|今义:指开启。

居,古义:指安坐|今义:指居住。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指有品德的人。

小人,古义:文中指士卒|今义:指品行差的人。

)4一词多义1.言:①句首助词。

如:言既遂矣。

②相当于"而"。

如:静言思之。

2.以:①把,介词。

如:秋以为期。

②而,连词。

如:以望复关。

3.作: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

如:薇亦作止。

②开始。

如:天下之难比作于易。

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

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

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

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4.曰:①动词词头,无实意。

如曰归曰归。

②叫做,称作。

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说。

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止:①语尾助词。

如:岁亦莫止。

②脚,足。

如: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③停止,停留,又引申为使动用法。

如:止子路宿。

④制止,阻止。

如:残贼公行,莫或止之。

⑤容止,礼貌。

如:人而无止,不死何候。

6.载:①记录,记载。

如:史载田横事。

②年。

如:自去舟职,五载复还。

③装载。

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引申为承担,承受。

如:载舟载舟,所宜深思。

④乘坐,乘车。

如:直上载公子车。

⑤祝词,起加强语气作用,多用于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

如:"载欣载奔"。

⑥副词,开始。

如:春日载阳,有名仓庚五、温馨提示: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和疑惑写下来,准备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讨论解决。

我的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探究案探究点㈠:1、在第一节中,诗作的叙事节奏颇似电影蒙太奇手法,选取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来表现。

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这三个场景。

明确: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2.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蚩蚩”,忠厚老实3.氓是如何来提亲的?女主人公怎样对待他,是否马上答应了他?男主人公:“抱布贸丝”,假借物物交换的买卖来和我谈婚事。

女主人公:深情远送“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婉言拒绝“匪我愆期,子无良媒”4.男主人公是如何回复女主人公的话?婚事是否谈成?男主人公:(想象)生气女主人公:“将子无怒,秋以为期”5、提问:在这些场景中表现了两人什么性格?姑娘与心上人约定了婚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姑娘是什么样的表现?明确:男青年表里不一、急躁、任性姑娘则温柔、体贴、情深意重、传统、善解人意。

“乘彼”等六句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热恋中的少女的心理及表现。

“复关”大概是男青年的居住地。

姑娘一会“泣涕涟涟”一会儿“载笑载言”,足见对男青年的思念及深情。

恋爱中的姑娘是那样的天真、活泼、热烈。

6.结婚前氓做了什么?结果如何?“尔卜尔蓍,体无咎言”7.结婚前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男:对婚姻很郑重其事,认真女主人公:痴情8.女主人公为什么突然写到“桑树”叶落前和叶落后的变化,这是什么手法?看到桑树想到其荣枯前后,如同自身命运比兴9.女主人公对女子发出什么感慨?你如何看待她的观点?无与士耽10.女主人公婚后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她认为婚姻悲剧的过错在哪里?三岁食贫夙兴夜寐,靡有朝矣11.周围的人是如何看待女主人公?咥其笑矣12.婚后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男:不体谅人暴躁三心二意女:勤劳肯吃苦任劳任怨专情柔弱13.最后一段中女主人公对男子表现出一种什么态度?“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暗含什么意思?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决绝分离的态度比兴,一方面说自己的愁思,另一方面也表明自己的态度,对男子的忍耐也有极限男:易变女:决绝,刚强(三)训练案一、巩固课堂:1、分析本文的男女主人公形象。

(不少于20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拓展提升:分析阐述:梁山伯与祝英台、焦仲卿与刘兰芝、牛郎与织女、陆游与唐婉的爱情为什么都以悲剧告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