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从文物鉴定的角度谈明代玉器的分期及具体纹饰特征-精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文物鉴定的角度谈明代玉器的分期及

具体纹饰特征

明代玉器是我国玉器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充分继承辽宋金元玉器形神兼备传统风貌的基础上,逐渐彰显时代气息,形成了追求精雕细琢、装饰古朴的审美风格,展现出了其拟古尚意的自身面貌。明代后期,随着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发展,民间收藏之风大盛,古玩商为适应收藏、玩赏古玉的社会风气,制作出各式的仿古玉器,也使明代玉器呈现出多元的艺术气息。本文以时代顺序为主线,在结合出土品及部分公私收藏明代玉器范例的基础上,从文物鉴定的角度阐述明代玉器的特点。

一、明代玉器艺术的整体概况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建立明王朝,历17帝、经276年,亡于1644年的各地农民起义及满清入关。从《明史》等明代文献来看,明代玉雕工艺之所以比前代有所创新,其原因是来自多方面的,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由于城市经济繁荣、商品化速度快,再加之明王朝和西域交往频繁,从而使大量玉料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原地区。同时社会对玉器需求量的增大,使得玉雕作品在风格上世俗化速度加快,为玉雕业的生产、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据记载,宫廷造办处有“御用监”机构,下设玉作,制作玉器以供宫廷使用。王公贵族的官服上以不同的玉饰显示出各自的身份地位,更以用玉赏玉为特权。官方的重视和需要,极大地促进了玉雕业的迅速发展,故明代玉器的审美多趋向于雍容华贵、富丽堂皇一脉。另外,我们从明人的笔记中可以了解到,继北宋末年之后,明代中后期好古之风又起,在艺术领域的各类拟古题材作品逐渐增多。明人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说:“近日,吴中工巧,模拟汉宋螭玦钩环,用苍黄、杂色、边皮、葱玉或带淡墨色玉,如式琢成,伪乱古制,每得高值。”①这段文字说明当时的仿古玉器,在制作上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图1)仿古玉几乎在各历史时期均有出现,但各时期的仿品在形制、纹饰、工艺均有不同。明代玉器中仿战汉古玉的纹饰较多,虽饶有古意,但纹饰阴刻线深而粗,不似彼时线条灵动有力,而在切割处也不见战汉时期的错落台痕与厚薄不均的特点。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明代江南地区在人文与经济条件上的优势,以苏州为中心的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精美秀雅的玉雕制品,被称为苏作,为明代玉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明代玉器的形制与纹饰

明代的考古资料有限、明代古玉标准器的品类也还不甚完备,所见古代文献中对明代玉器记载最为详尽的是《天水冰山录》所载查抄嘉靖时期宰相、权臣严嵩、严世蕃父子家产清单中的玉器部分,除金镶玉器外,所载玉器近千件,这其中大致可分为服饰、装饰、器皿、文房、陈设、拟古器共六大类。由此可以推知,传世品的种类也大体如此。

1.明代玉器的形制

中国古代玉器艺术发展至明代,器物形制已臻完备,礼器类有璧、圭、璜、珩、环及各类仿古器物;佩饰赏玩类玉器有玉牌、玉锁、玉坠、圆雕童子、动物、仿战国及两汉纹饰玉件等;服饰类玉器有手镯、纽扣、发簪、耳环、发冠、带饰、衣帽花片等;陈设器物可见山子、插屏、花插、仿古觚、尊、佛道神像、炉、鼎、簋等。装饰类玉器可见器柄、杖首、家私或车舆上用于装饰的玉器等。实用器皿有碗、盘、碟、盂、壶、炉等。文房用具中,有笔筒、墨床、笔管、砚、砚滴、笔架、镇纸、臂搁、印章、印盒、墨床、水盂、案头把玩圆雕玉件等造型。

2.明代玉器的纹饰

明代玉器在纹饰方面有琳琅满目、雅俗共赏的艺术特点。可见装饰有如日、月、云、石、山等自然景观类的器物;也有装饰着如桃、菊、荷、荔枝、扁豆、灵芝、岁寒三友等植物类的纹饰;以及龙、凤、螭、獬豸、狮、牛、马、猴、狗、鹅、鸭、鱼、蝉、蝗虫、螳螂、蝴蝶等各类纹饰及造型的神兽动物、水禽昆虫等器物。人物类的纹饰与器物有高士、老翁、仙女、飞天、童子、胡人神道佛像等题材。有万字、云鹤、云蝠等纹饰题材;以及兽面纹、弦纹、谷纹等仿古纹饰题材。

三、明代玉器的分期

明代玉器在制作上继承了宋元时期的工艺而又有所创新,其发展脉络可分为初期和中后期两个阶段。初期是指自洪武至天顺年间、中后期是指自成化至明朝灭亡。

1.明代初期玉器

明代初期墓葬中出土玉器者,粗略统计如下,见表一:

除上述大墓之外,另见有安徽歙县、四川成都及北京地区的明初墓葬可资比较。在通过对正式考古发掘出土的明代玉器和传世玉器的排比、分析后,可以看出:明代初期玉器由于受宋元玉雕风格影响较多,其工艺、题材在继承宋代玉器艺术特点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保留了元代北方民族特质。但此时更加注重玉料的选择,多选上等白玉,种类以器皿和装饰品为主。以人物、动物为题材的器物在这一时

期较为多见,其工艺、纹饰等风格特点多承自元代,器皿上的花卉、花果图案为浅浮雕,布局疏朗、留白较多,与永宣时期的瓷器、漆器有异曲同工之妙。(图2)实用器皿类的玉器更是品种繁多、雕琢精细。品种主要有玉壶、玉杯、玉盒、玉匜、玉碗等品种。各类吉祥纹饰多用比喻及谐音的动物、花卉形象表现出来,此类吉祥纹饰,自初期出现并贯穿于明代始终。

2.明代中晚期玉器

明代中晚期墓葬中出土玉器者,略经统计如下,见表二:

从表二可以看出,明代中晚期玉器经正式考古发掘者多集中于北京、江苏、江西等地,当时玉雕业主要分为南北两派,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地区所雕玉器被称为京作;以苏州、扬州等南方地区的玉雕作品被称为苏作。京作玉器工艺风格稍显粗率,大多以陈设品,如玉瓶、玉杯、玉匜、玉壶及各种摆件为主。其代表作品主要是历年来北京地区明代墓葬中的出土玉器及故宫博物院中收藏的原明代宫廷遗玉(图3)。

明代南方地区的手工业以苏州为中心,治玉亦不例外。同北京地区相比,苏作玉器选料精、工艺细、体积小,多精巧之作(图4)。明人宋应星在其著作《天工开物》卷下《玉》篇中说:良玉(料)虽集京师,而名工首推苏郡。苏州地区治玉作坊林立、人才辈出,最为著名者当属太仓陆子刚。他是中国玉器史上屈指可数的著名治玉工匠之一,其作品能够融减地阳文、镂空、浮雕等多种技法于一身,被誉为吴中绝技(图5)。据崇祯十五年刊印的《太仓州志》卷五《物产》篇记载:“五十年前,州人有陆子刚者,用刀雕刻,遂擅绝。今所遗玉簪,价一枝五六十金。子刚死,技亦不传。”传世所见“子刚”款玉器,真伪杂陈、不易辨别,有学者曾提出据明墓出土玉器而分辨出子刚玉标准器的方法②。但针对其作品来讲,仍存在着例如《太仓州志》中所描述陆氏碾玉乃是“用刀雕刻”等诸多问题③,对于这些难解的问题,尤其是真伪问题,不宜轻易下结论④,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四、明代几种常见玉器题材的表现形式经整理,现将明代玉器中常见的纹饰与器型特点进一步归纳概括如下:

1.明代玉器上龙纹的具体特点

明代玉器中的龙纹,同宋、元时期玉器上的龙纹存在着继承的关系,此类题材多用于装饰皇家玉器。⑤龙纹多为侧面龙,龙头宽大,双眼均在一侧,即同一平面内。双眼为双圈眼或似龙虾眼;眉毛为卷丝眉,短而粗;龙的鼻、嘴宽阔,颈部瘦长,龙角从中间斜伸向后且多为圆柱体;龙头上的毛发初期向后飘拂且动感强烈、中后期逐渐向上、向后过渡,龙头前有毛发无规则地伸向四方;龙身多饰鱼鳞纹,还可见无纹及火焰纹等;明代的龙多腿长,小腿较细瘦,其上布满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