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人教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一. 本周教学内容:

暑期第二期——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二. 教学目标:

1. 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

2. 理解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3. 理解性质与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三. 教学重点、难点:

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概念。

2. 物理变化与物理性质,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的区别与联系。

四. 教学内容:

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周围有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各种物质,如晶莹的水晶、清澈的流水、闪亮的金属、绚丽的花朵等等。我们周围世界的物质还在不断地变化,例如,潺潺的流水能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可以变成天空的白云,白云可以变成雨滴或雪花重新降落到地面。铁矿石能冶炼成钢铁,而钢铁又可能变成铁锈。煤能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这些变化发生的实质是否相同呢?这就是我们现

小结:前两个实验,物质变化时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后两个实验变化后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以上实验中的两种变化就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一)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1.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例如:液态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转变为气态的水蒸气;较大颗粒的蓝色胆矾在研钵中被研为细小颗粒;铝匙被折断等,它们只是物质的形态(外形和形状)发生了改

变,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所以这些变化为物理变化。

2.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例如:银白色的镁条点燃后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了不同于镁的白色固体氧化镁;黑色木炭燃烧时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了不同于木炭的无色无味气体;绿色的碱式碳酸铜粉末在加热条件下逐渐变为黑色粉末,试管口有水珠,同时从玻璃导管导出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是二氧化碳),显然碱式碳酸铜已转变为另外三种物质,这三种变化的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的物质,所以这些变化是化学变化。

3.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物质变化的两种基本形式,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变化后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4.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系:

在化学变化中,常伴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无化学变化的发生,但不是判断的依据。而是以“有无新的物质生成”为依据。例如:白炽灯泡内的钨丝在通电时会发光放热,而我们不能认为这一变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因为钨丝在通电后,虽然发光放热,但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当停电后,钨丝还是原来的钨丝。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往往同时发生,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例如:蜡烛燃烧时,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而燃烧则是化学变化。 但在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金属导电。 (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1.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如:镁是银白色的固体;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酒精具有挥发性;金属铝具有导电性等等。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

2.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镁能在空气中燃烧,具有可燃性;碱式碳酸铜受热能分解,其热稳定性差等,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物质的性质,无论是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均指物质的特有属性,不同的物质其特有属性不同,因此性质也不同。

(三)变化与性质的关系

化学变化是指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强调变化的过程和结果;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强调物质自身的一种能力。

例如:酒精燃烧是化学变化 酒精可以燃烧是化学性质

(四)利用文字表达式记录化学变化过程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镁+氧气−−

→−点燃

氧化镁 加热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

→−加热

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化学变化又称化学反应。很多化学反应都可以用相应的化学用语,如文字表达式、化学方程式来记录其发

生的过程。

元素符号和化学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同学们必须熟悉记忆和掌握,今后我们还将不断学习积累。

【典型例题分析】

[例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①蜡烛燃烧;②汽油的挥发;③湿衣服晾干;④火药爆炸;⑤铁铸成锅;⑥铜器在潮湿空气中表面有铜绿生成;⑦铜导电

A. ①③⑤⑥⑦

B. ①②④⑥

C. ②③④⑤⑦

D. ①④⑥

解析: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新的物质生成,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火药爆炸产生大量的气态新物质,铜器表面生成铜绿(碱式碳酸铜),它们均有新物质生成,故都属于化学变化。所以选D。

[例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时,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 发出耀眼的白光

B. 产生大量的白烟

C. 放出大量的热

D. 生成固体氧化镁

解析:现象一般是指人的感觉器官能直接感觉到的事物的表面状态,在化学实验中常伴随的是颜色的变化,或气泡的产生,或沉淀的生成等。至于气体、沉淀等生成物是什么,单凭现象是不能确定的。因此,在描述化学实验现象时,最忌的莫过于指明生成物的名称。本题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是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依据实验现象经过推理而得出来的,选项D混淆了实验现象与结论是错误的。所以选D。

[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B. 物质通过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C. 物质从液态变为该物质的气态一定是物理变化

D. 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概念的辨析题,区分二者关键是看有无新物质生成。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不一定生成新物质,如物理中学过的某些物质的升华是物理变化,碱式碳酸铜加热生成三种新物质是化学变化,水加热变为水蒸气是物理变化,所以不能以变化是否需加热来进行判断。发光放热是一种现象,现象不应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的依据,电灯发光放热时并不生成新物质,这是物理变化。选项C,因明确了物质变为该物质的气态,所以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所以选C。

[例4] 辨别下列物质,必须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 水和汽油

B. 食盐和白糖

C. 铜和铝

D. 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

解析:水和汽油可用是否可燃的化学性质加以判别,但也可以用气味来进行辨别,所以不是必须用化学性质辨别的物质。食盐与白糖可以用味道来辨别,这也是利用物理性质,铜和铝可以从颜色或密度的物理性质来辨别,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只能利用是否助燃或是否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性质来辨别。所以选D。

[例5] 氢气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 相同条件下,是密度最小的一种气体

C. 具有可燃性

D. 难溶于水

解析:物质的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而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是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属于物理性质,因此答案为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