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市渭南生态区河道综合整治效益分析
渭河流域关中段水污染特征分析及“十二五”综合治理对策建议

良好流量分别为 1 0和 3 O立方米/ 秒 ;到 2 0 1 5年 , C O D同比 2 0 1 0
年静态削减 7 . 6 %, 氨氮静 态削减 9 . 8 %。 “ 十二五 ” 期间 , 环保 工作仍 会坚持以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 总
资源化是渭河水污染防治的重要措施。 综 上所述 , “ 十二五” 乃至未来较长时间 , 在合理 配置水资源 、
确保 胃河生态基流 的前提下 , 采取 V类 向Ⅳ类水质转变 的系统 治 河举措应 是渭河综合整治 的首要任务 。“ 十二五” 期间, 渭河要在 继续控制 C O D的基础上 , 高度重视并初步解决氨氮污染问题。沿
年渭河干流水质达到 Ⅲ类标准 , 这是对沿渭各市政府 、 水利与环保 行政主管部门提 出的最严肃 、 最关键的执政命题 。 本文在探寻渭河
加 1 7 . 5万 吨和 1 . 5万 吨 , 水 污染物减排 压力依然 巨大 ; 渭河流域
关 中段 目 前 的污水 资源化利用率不足 1 0 %, 严格排放标准 和污水
流域关中段水污染特征的基础上 , 遵照政府部门“ 事权划分” 原则,
针对渭河 流域关 中段“ 十二五” 水污染治理提出对策和建议 。
1渭 支流及干流城市段污染综合治理 、污水深度处理 资源化 、 伴随着 “ 六五” 到“ 十一五 ” 三十年来关 中经 济社会 发展 , 可 以 } 产业结构调整是污染减排的重要抓手。 说渭河水生态环境 经历 了 “ 十年污染一十年恶化一十年治理 ” 三 个大的阶段 , 到2 0 1 0年年底初步扭转 了恶化趋势 。
水处 理厂 出水标准 。三是氨氮排放源 多面广 , 畜禽养殖业 和非 点
渭河渭南城市段河流湿地的发展策略

渭河渭南城市段河流湿地的发展策略作者:韩晨杨秀英来源:《价值工程》2017年第31期摘要:本文探讨渭河渭南城市段的河流湿地生态恢复中的现状和发展策略,探讨在解决水资源与防洪的前提下,发挥渭河湿地的防洪、生态、休闲、教育、产业功能,达到人与水的和谐发展,这对于本区的自然和社会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河流湿地;发展策略;城市湿地1背景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是陕西人民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在陕西乃至西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战略地位。
2016年,陕西省政府印发了《陕西省渭河生态区建设总体规划》,指出渭河生态区建设将以“一河、两堤、两带、六区”的总体布局,统筹兼顾左右岸、上下游关系,大力实施滩面整治、河道疏浚、水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及湿地建设、水量保障、水生物保护、河湖连通、综合开发利用、建设管护等工程项目,推进沿河地区在特色优势产业和重点领域加快发展,形成流域协调联动发展新格局,把渭河打造成“安澜河、生态河、景观河、文化河、致富河”,实现渭河沿岸“生态环境优美、历史文化相连、产业集群发展、基础设施完备”的特色生态区目标。
渭河渭南城市段河流湿地是渭河生态区坐落在在渭南临渭区城市段的河流水体及其河漫滩。
按照我国湿地资源调查采用的分类系统,本研究区湿地属于河流湿地,包含干流湿地(渭河河床)和滨岸湿地(河漫滩)翻。
目前渭南城市段防洪工程主体部分已基本建设完成,但渭河滩区整治工程建设滞后,河道环境欠佳。
河滩大部分为农耕地,零星点缀少量村庄、葡萄园和莲藕池,还有一部分为未开发利用的沙地。
滩区内乱垦乱种,河床内无序挖沙,弃土乱堆等问题突出,严重影响行洪畅通,破坏滩面平整,由此造成河道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
因此,本研究区的湿地恢复将关注湿地功能的恢复,通过退耕还湿还河的湿地重建模式,恢复河流湿地的防洪、生态、休闲旅游和文化教育的功能。
2渭河渭南城市段河流湿地现状分析2.1自然状况分析2.1.1范围界定研究区为渭河渭南城市段,它是渭河生态区的一部分,位于渭南主城区、高新区与经济开发区之间,西起零河入渭河口东到沈河入渭河口,南北分别以渭河南北大堤为界,包括河床和河漫滩,总面积约40km2,是渭南重要的防洪排洪通道,属于洪泛区(见图1)。
河道整治工程建设效果分析

河道整治工程建设效果分析河道是自然界的一道风景线,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如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等,河道逐渐变得污浊,堆积了大量垃圾,这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也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此,政府在不断推进河道整治工程,以改善河道环境,提高生活品质,本文将分析河道整治工程建设的效果。
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河道整治工程建设的效果之一就是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过去,河道的环境污染和建筑围堵给居民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由于工业wastewater 将污染从工程塔抬高至了生态环境,普通居民谈何生存环境。
现在经过整治,河道水质得到极大提高,周边居民可以更加安心使用这个自然资源,起居、饮食不再受到污染的影响,同时也提高了城市形象,为市民创造了美好的生活环境。
二、自然生态环境恢复河道整治工程的另一个效果就是促进自然生态环境的恢复。
河道的水质得到提升后,对于水体中的生物,也是一种福音。
水质的改善,产生了进一步的生态效益,在整个流域上形成良性循环。
此外,河道的整治也包括了对河道两岸的植被和野生动物的保护。
在整治过程中,保护和营造自然环境得到了重视,生态环境逐渐恢复,生态系统的一些元素也得到改善。
三、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增强河道整治工程建设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提高河道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
由于气候变化,暴雨、台风等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也在增加。
如果没有整治前期科学规划和整治过程中严格的管理,极端天气可能会导致河道的洪水和水患。
但经过整治后,河道内的污染物和杂物得到大量处理,洪水排放区得到极大限制,水流畅通,水位下降。
因此,河流的能力可以负荷更多的雨水,减少洪水和水患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四、建筑和基础设施的发展环境整治改变了城市环境,提高了城市形象,城市的建筑和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提升。
河道整治工程建设的长期目的不仅是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还是城市建设的重要项目,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河道整治工程被建造。
由于河道周边环境的改善,对于城市发展也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陕西渭河生态区建设的做法与启示

到 陕 西 渭 河 流 域 渊 研 , 重 点 对 渭 河 生 态 区建 设 情 况 进 行 察 看 座 谈 ,调 研 认 为 ,陕 西 省 积 极 创 新 以水 资
源 为 主 的 生 态 空 间 管 理 思 路 , 加 强 顶 层 设 计 , 划 定
控 制 红 线 , 强 化 治 理 与 保 护 , 对 水 流 产 权 确 权 特 别
是 对 水 域 、岸 线 等 水 生 态 空 间 确 权 具 有 一 定 的 借 鉴
意 义。
依托 2 0 0 5年 国 务 院 批 复 的 《 渭 河 流 域 重 点 治
1 渭 河 生 态 区 建 设 的 主 要 做 法
成 。
治 水转 变 的思路 ,对 关 中 3 8 8 k m 河 段 实 施 了 综 合
整 治 , 防洪 能 力 、水 污 染 防 治 、水 生 态 建 设 成 效 显 著 。在 渭 河 综 合 整 治 过 程 中 ,提 出 了 预 留 渭 河 生 态
空 间 的 构 想 ,2 0 1 6年 陕 西 省 政 府 研 究 决 定 沿 渭 河
do i :1 0. 1 3 9 2 8 /j .e n k i .wr d r . 2 01 7. 05 . 0 0 6
中 图 分 类 号 :T V 2 1 3 . 4 ( 2 4 1 )
文 献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 6 7 1 — 1 4 0 8 ( 2 0 1 7 ) 0 5 — 0 0 1 8 — 0 3
水 利发 展 研 究
2 0 1 7・ 5
陕 西 渭 河 生 基建 设 韵 发聂研 梵 卑心 靶 ̄ . 1 o 0 0 3 8 )
渭南渭河工作总结

渭南渭河工作总结
渭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渭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今年4月以来,市委市政府多次派员进行督导,指导渭南各级政府部门开展整治渭河的工作。
通过实施重点治理工程,采取各项综合措施,对渭河进行全面整治。
一是坚决遏制渭河污染。
严格执行水污染物治理法规,明令要求渭河流域内的工业企业按期上报废水排放情况,隐患断源治理企业违法排污。
开展围绕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排污执法监管。
二是推进支流治理。
联合环境部门对主要支流进行清污治理,解决卫生部门排泄及生活污水直接排放问题。
截止今年底,初步完成唐河等4条支流入汇前段的整治。
三是加快河道修复。
开展渭河主干及支流河道的整治改造,疏浚河道,强化河道两岸的绿化防护。
初步完成渭河流经城区段20公里河道绿化整治。
四是提高公众参与度。
利用网络平台和媒体宣传,引导社会各界为渭河治理出力入则。
部分居民区开展志愿者河道清淤绿化活动,为保护渭河流域环境作出贡献。
渭南渭河生态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但也面临新的挑战,下一步还需加大力度,以保护好我渭南的“母亲河”。
河流治理工程的生态效益分析

河流治理工程的生态效益分析引言河流作为水资源供给的重要媒介,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进入河流,严重污染了水环境,使得河流生态系统遭受到巨大的破坏。
为了恢复和保护河流生态系统,各地纷纷实施了河流治理工程。
本文将从净化水质、恢复生态系统和保护物种多样性三个方面探讨河流治理工程的生态效益。
净化水质带来的生态效益河流治理工程对水质的净化是其最直观和重要的生态效益之一。
通过建设湿地、植被修复以及加强污水处理厂等手段,可以有效去除大量的污染物,提高河水的水质。
这不仅有助于保护河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还能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净化水质使得水中的氧气含量增加,有助于水生植物和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同时,高质量的水源也为人类提供了更加安全和可靠的饮用水。
所以,河流治理工程的净化水质对于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恢复生态系统带来的生态效益河流治理工程的另一个生态效益是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
许多河流由于过度开发,导致河岸退化、湿地消失和生物多样性降低。
河流治理工程通过湿地重建、河岸绿化和水生物修复等方式,恢复了受损的生态系统。
修复后的湿地成为河流上下游生物的重要栖息地,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安全的繁殖环境。
同时,恢复湿地也有利于调节水量和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提高了河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因此,河流治理工程的生态系统恢复效益对于维持河流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保护物种多样性带来的生态效益河流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基地,拥有大量的特有物种。
然而,随着河流水质的污染和生态系统的受损,许多物种面临濒临灭绝的危险。
河流治理工程通过净化水质、恢复栖息地和保护物种等手段,保护和增加了物种的多样性。
河流中的鱼类、水生植物和鸟类等特有物种得到了有效保护,使其得以继续繁衍和生存。
此外,河流治理工程还扩大了物种的适应范围,使得一些濒危物种的种群得到恢复,从而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渭河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渭河综合治理实施方案渭河是中国黄河的主要支流之一,流经甘肃、陕西两省区,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区。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渭河流域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水质污染、河道变窄、河岸塌陷等问题日益突出,给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解决渭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保护水资源,改善人民生活,制定并实施渭河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一、总体目标。
本方案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综合治理,实现渭河水质持续改善,河道生态环境逐步恢复,水资源合理利用,为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环境保障。
二、主要任务。
1. 水质治理,加强对渭河流域的污染源治理,提高水质监测和排污监管能力,减少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确保渭河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2. 河道整治,对渭河河道进行整治,加大河道清淤和疏浚力度,恢复河道自然生态,减少河岸塌陷和水患风险。
3. 生态修复,加强对渭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工作,推动湿地保护与恢复,增加植被覆盖,改善生态系统功能。
4. 水资源管理,加强对渭河流域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推动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障水资源供应。
5. 社会参与,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渭河综合治理工作,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治理的良好氛围。
三、实施措施。
1. 加大投入,加大财政投入,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支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多方合力,确保渭河综合治理工作顺利推进。
2. 完善政策,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明确渭河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责任分工和考核评估办法,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3. 加强监管,建立健全渭河流域的监测和监管体系,加大对污染源的监督检查和处罚力度,确保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4. 科技支撑,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环保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应用,提高治理工作的科技含量和效率。
5. 宣传教育,加强对渭河综合治理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分析渭河流域开发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

分析渭河流域开发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范围主要在陕西省中部。
渭河也是我们陕西的母亲河,几千年来,它无私的养育了我们三秦儿女。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开发渭河。
给渭河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
渭河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东至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
南有东西走向的秦岭横亘,北有六盘山屏障。
渭河流域可分为东西二部︰西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东为关中平原区。
渭河流域是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和神农炎帝的起源地。
黄帝与炎帝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渭河流域地貌复杂,山地包括横贯陕甘的秦岭山脉北坡及六盘山、陇山,断陷盆地包括关中冲积平原及黄土台原,黄土高原包括陇东、宁南、陕北的高原沟壑及丘陵沟壑区。
河源至宝鸡峡出口为上游,长430公里,河道狭窄,川峡相间,水流急湍,平均比降1/260。
宝鸡峡至咸阳铁桥为中游,长177公里,河床宽浅,沙洲较多,水流分散,为游荡性河床,比降由1/500逐渐变缓为1/1500。
咸阳至潼关河口为下游,长211公里,华县船北以下,河道蜿蜒曲折,单股无汊,由于泥沙淤积和受黄河三门峡水库回水影响,河道纵坡由1/5 000渐变为1/6 000。
渭河下游在三门峡水库修建前为输沙近于平衡的相对稳定河道,渭河入黄口高程323米。
三门峡水库建成后,由于回水淤积影响,潼关渭河入黄高程最高曾到329米,因而影响渭河下游河道也淤积抬高,常有洪泛发生,因而在渭淤36断面以下的208公里,两岸修建堤防控制,并建有一些护滩控导工程。
大堤维修及河道整治工程任务较大。
后三门峡枢纽经过两次改建并改变水库运用方式,潼关渭河入黄高程有所降低,大致稳定在326~327米。
渭河流域属大陆性气候,年均温6~13℃,年降水量500~800毫米,其中6~9月份占60%,多为短时暴雨,冬春降水较少,春旱、伏旱频繁。
咸阳站年径流量54亿立方米,年输沙量1.7亿吨。
水量主要来自右岸支流,沙量则主要来自左岸支流。
河道疏浚评价分析报告

河道疏浚评价分析报告河道疏浚是指对河道进行清淤、疏通、加固等工程技术措施,旨在改善河道的通畅程度,预防洪涝灾害和水环境污染。
河道疏浚评价分析报告对河道疏浚的效果和成本进行评估,以便了解疏浚的效果和经济效益,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下面是一份河道疏浚评价分析报告的模板,共计700字。
河道疏浚评价分析报告一、背景介绍河道疏浚工程是为了改善河道通畅程度和预防洪涝灾害而进行的工程技术措施。
我市XX河道疏浚工程于XX年XX月开始施工,工程包括清淤、疏通、加固等方面的工作,并于XX年XX月完工。
为了评价疏浚工程的效果和成本,特编制此报告。
二、疏浚效果评价经过疏浚工程,XX河道的通水能力明显提升,河道的水流速度加快,水位明显下降,河道内的淤泥和杂草得到了有效清除。
疏浚后,河道中的水质明显改善,水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鱼类和底栖生物的种群数量明显增加。
同时,河道的退水时间明显缩短,河道内积水和滞洪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三、经济效益分析疏浚工程的投资经费共计XXXX万元,其中资金用于清淤、疏通等工程措施的施工成本为XXXX万元,人工和材料的成本为XXXX万元。
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预防洪涝灾害:疏浚工程提高了河道的通水能力,减少了河道堵塞的风险,有效预防了洪涝灾害的发生。
据统计,该河道疏浚工程每年可避免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XXXX万元。
2. 改善水环境质量:河道疏浚使得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减少了污染物的积累和扩散,为周边居民提供了更加干净的水源。
这不仅改善了居民的便利生活环境,还为当地开发旅游业、发展农业等提供了有力的环境保障。
3. 促进交通运输:河道疏浚提高了河流的航行能力,促进了水上交通的发展。
这有助于减轻公路交通压力,提高物资运输的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存在问题与建议在河道疏浚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1. 对于部分难以清理的河床结构和河岸边坡处未进行彻底处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陕西省渭南市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分析

陕西省渭南市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属于资源性 重度缺水城市;加之长期以来水资源得不到科学合理 的利用,出现了地表水资源量总体较少,时空分布不 均,地下水资源由于不合理地开发利用,导致区域地 下水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渭南市 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工业化的深入推进,区 域供水需求不断增长,使得水资源的瓶颈制约问题更 加突出,从而也使得渭南市的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经济 的发展受到阻碍 。 [8-9]
北洛河发源于陕北白于山,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延 安,于白水县铁牛河以上入境;又经白水、澄城、蒲城、 大荔县西寨东南处注入渭河。 在渭南市辖区内,河长 为 212.0 km,控制集水面积 3 756.00 km2,占全市面积 的 28.6%。 直接汇入北洛河右岸的支流有:铁牛河、南 洼河、白水河;汇入左岸的支流有:北麓角沟、孔走河、 长宁河、县西河以及大岭河等。
另外,通过区内而直接汇入渭河的还有石川河;太 华山南坡的文峪、 蒿平峪等河均汇入黄河的支流— —— 南洛河。 据统计,全市河流集水面积在 100 km2 以上的 共有 25 条,集水面积在 50 km2 以上的有 45 条,集水 面积在 10 km2 以上的有 144 条。
2.2 渭南段黄河干流水资源状况分析
中 图 法 分 类 号 :TV213.4
文 献 标 识 码 :B
DOI:10.16232/ki.1001-4179.2018.S1.013
1 研究背景
水资源是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不可 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对于发展国民经济具有 不可替代的作用。 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 不可少的重要物质,然而,在世界许多地方,对水的需 求已经超过了水资源所能承载的程度,同时有许多地 区也濒临水资源利用不平衡的问题。 目前,水资源面 临的三大重要问题是:干旱缺水、洪涝灾害和生态环 境恶化,而且这三大问题已然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 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因素 。 [1-3] 因此,区域水 资源评价是目前国内外关于水问题研究的热点之一, 它也是衡量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 水资源的 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以及可持续利用,使有限的区 域水资源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大家 目前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 [4-7]
渭河的调研报告

渭河的调研报告渭河的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渭河是中国重要的河流之一,流经陕西省,是黄河的主要支流之一。
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发利用和环境污染等原因,渭河面临着严重的水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渭河流域的环境状况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为保护渭河生态环境提出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我们走访了渭河流域的几个重要节点,包括渭河源头、中游地区以及流入黄河的口岸等地,对河流水质、生态环境和附近居民的生活情况进行了实地观察。
同时,我们收集了大量的相关数据,包括渭河的水质监测数据、土壤质量数据以及公众的意见反馈等。
三、渭河水质状况根据我们的调研数据显示,渭河的水质状况较差。
水体中存在着大量的重金属污染物,如铅、镉和汞等,超过了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
另外,渭河的氮磷含量也较高,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促进了藻类的大量繁殖。
这些问题导致了渭河的水质下降,对周边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居民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
四、生态环境状况渭河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破坏。
河道两岸的植被覆盖率较低,导致了水土流失的加剧。
洪水、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使地方农作物受灾严重。
同时,由于河水污染,大量的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死亡,生态链条断裂,对渭河周边生态系统的恢复产生了很大的障碍。
五、调研结果分析从调研结果来看,造成渭河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开发和污染排放。
农业、工业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大量的农药、化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渭河中,导致了水质的恶化。
此外,渭河上游的水土流失和下游堆积泥沙也加剧了河道淤积和污染。
六、建议和对策为了解决渭河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和对策:1.加强水质监测,建立监测网络,实时监测渭河的水质状况,并对违法排污企业进行严厉处罚。
2.大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鼓励农民采用生态农业种植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土地利用率。
3.加强工业和城市污水处理,建设更多的污水处理厂,降低污染物排放水平。
河道生态修复项目的投资与效益分析

河道生态修复项目的投资与效益分析一、项目概述河道生态修复项目旨在改善和恢复河道生态环境,提升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效益。
本文将对该项目的投资与效益进行深入分析。
二、项目投资分析(一)项目投资内容河道生态修复项目的投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环境评估与规划:对河道生态环境进行评估,并制定合理规划。
2. 水质治理设施建设:包括河流污染源治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
3. 生态景观建设:修复河道生态系统,包括河道岸线绿化、湿地保护等。
4. 河流岸线整治:整治河岸的硬化和绿化工作,提高河道周边环境质量。
5. 河流水量调节设施建设:建设水闸、堤坝等设施,保证河流的水量稳定性。
(二)项目投资规模河道生态修复项目的投资规模根据不同的河道特点和修复目标而定,一般涉及较大的资金投入。
具体投资规模需要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
(三)项目投资回报河道生态修复项目的投资回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效益:通过修复河道的生态系统,提升自然生态环境的质量和稳定性,保护和增加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2. 水资源保护效益:河道生态修复旨在改善水质,减少水污染源,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3. 经济效益:河道生态修复项目可提高周边地区的环境质量,促进旅游业和休闲产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增长。
4. 社会效益:该项目的实施将改善当地民众的生活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增加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三、效益评估方法(一)指标体系的建立为对河道生态修复项目的效益进行评估,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指标体系。
比如:生态环境质量指标、水质指标、生物多样性指标、旅游收入指标等。
这些指标可以客观地反映项目的效益情况。
(二)数据收集与分析通过实地调研和相关数据的收集,对项目实施前后的指标数值进行对比分析。
可以从水质监测站、生态环境监测站、旅游收入等方面获取数据,并进行统计与分析。
四、投资与效益分析在进行河道生态修复项目的投资与效益分析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投资成本:对项目的投资成本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资金投入、人力资源投入等。
河道水污染治理的经济成本与效益分析

河道水污染治理的经济成本与效益分析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河道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解决河道水污染问题,进行治理是必然选择。
然而,治理所需的经济成本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对河道水污染治理的经济成本和效益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关系和影响因素。
一、治理经济成本分析河道水污染治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水生态环境以及修复受损河流等。
针对不同的治理手段和工程,其经济成本也存在差异。
首先,减少污染物排放需要加强工业和农业等各行业的污染防控措施。
这涉及到企业和农民的投资成本,例如购买和安装先进的污染治理设备,改良农业生产方式等。
此外,还需要加强监督与管理,增加执法力度和机构建设,以确保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这些都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的投入。
其次,改善水生态环境需要进行生态修复和恢复。
比如,对受损湿地进行恢复,保护和增加湿地资源;修复河道,提高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净能力。
此类工程涉及土地征用、物资投入以及工程建设等成本。
最后,河道水污染治理还需要进行治理效果的监测和评估。
这需要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水质监测和评估工作,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总的来说,河道水污染治理的经济成本主要包括企业和农民的污染防控设备投资、政府的监管和管理投入以及生态修复和治理效果评估等方面。
二、治理效益分析河道水污染治理带来的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河道水污染治理可以改善水质,保障人民饮用水安全。
随着水污染治理的不断改善,人民的健康水平也会相应提高。
其次,水质改善会促进水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
良好的水质有利于鱼类、水生植物等生物种群的繁衍与生长,提高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这对生态旅游、渔业以及沿河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是积极的影响。
此外,河道水污染治理还有助于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形象,增加人民居住、工作和生活的舒适性。
河岸边的景观和环境质量的提升,将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体验。
渭河整治工程建设管理报告

----渭河全线整治大荔112+462-119+462段堤防加宽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报告大荔县渭河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二0一一年十二月十五日编制单位:大荔县渭河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编制:校核:审核:批准:监理单位:陕西咸阳郑国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监:审核:渭河全线整治大荔112+462-119+462段堤防加宽工程一、工程概况1.1工程位置渭河全线整治大荔112+462-119+462段堤防加宽工程位于大荔县下寨镇南约10公里的渭河左岸,西起临渭区与大荔交界处,桩号L112+462,东至大荔新兴险工下游,桩号L119+462。
1.2立项、初设文件批复根据省市安排,陕西省水环境工程勘测设计研究院于2011年1月完成《大荔县左岸大堤112+462-119+462段渭河综合整治工程堤路工程初步设计》。
2011年3月10日陕西省水利厅以陕水规计发[2011]24号文《陕西省水利厅关于渭河全线整治大荔112+462-119+462段堤防加宽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批复了初步设计。
1.3工程建设任务及设计标准工程建设任务为堤防加宽工程7公里。
工程设防标准渭河50年一遇10300立方米每秒洪水,堤防级别为2级。
1.4主要技术特征指标堤防加宽段设计堤顶高程为346.56-344.99m,堤顶宽20m,临背侧坡比均为1:3;堤防加宽主要以临水坡填土培厚为主,土料填筑压实系数设计洪水位以下不小于0.92,以上不小于0.94;堤防背水坡坡脚处修筑高1.0m,顶宽0.3m,底宽0.6 m的浆砌石护脚边敦,边敦埋入地面以下0.45m,巡堤道路宽度1.4m,路基高0.55m。
越上堤路6条,坡道坡度5%,宽度6m。
1.5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主要工程建设内容为:加宽堤防7公里,改建上堤路1条,越堤路6条。
修复灌溉渠道460m,改造穿堤、穿路涵管2座。
1.6工程布置西起临渭区与大荔交界处,桩号L112+462,东至大荔新兴险工下游,桩号L119+462,长7公里,设计沿堤防背水侧堤坡坡脚向临水侧加培,堤线走向维持现状走向不变,仅在个别拐弯弧度太小的堤段进行了修正,堤距相应也维持现状堤距。
浅谈陕西渭河生态区控制红线的构建

[摘 要 ] 渭 河是黄 河的 最大 支流 ,也是 陕西人 民的“母 亲河 ”,近年 来 ,在持 续对 渭河进行 综合整 治的基 础 上 ,沿 渭河划定 了渭河 生态区 ,印发 了《陕西省 渭河 生态 区建设 总体规 划》,将 渭河 生态 区划分为四 个功能 区。针 对 国家提 出的构 建生 态红线 的要 求 ,分 别对规 定的 河道保 护 区、堤 防保护 区、一级保 护 区和 二级保护 区四个 功能 分 区进 行调 查分析 ,研 究各 区分级 别构 建生 态红线 ,并 对各 区域提 出管控 建议 ,以利于今后 渭河 生态 区生态红线 构 建 工 作 。
2 渭河生态 区构建红线 意义
国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自中共 中央办公厅 、国 务 院办公 厅印发 了 《关 于划定 并严守生态 保护红线 的若干意 见》后 ,环境保护部和国家 发改委联合 印发了《生态保护红线划 定技术指南》,2016年 10月 ,陕西 省政 府明确 14类重 点区域 将被纳入全省生态保 护红线划分范 围 ,实行分级管控。在渭河 生态 区构建控 制红线是确定渭河 生态 区范 围内具有特殊重 要 生态功能 、必须严格保 护的区域 ,是保障和维 护生态安全 的底 线和生命线 ,也是贯彻 “实行最严格 的生态保护制度”的具体举 措 。在 渭 河 生 态 区构 建 生 态 红 线 是 加 强渭 河 保 护 修 复 的 必要 措 施 ,按 照中省有关要求 ,针对}胃河生态 区涵盖 四市两 区 26县 区 、涉及众多行业这一特殊 区域 ,为 了统一协调各方关系 ,通过
1 渭河治理现状
“十二五”期 间陕西筹集 资金 215亿元 实施 了渭河综合整 治 ,对渭河干流 630 km堤 防进行 了加高 培厚 ,建设完成支流入 渭 口交通桥 53座 ,渭河全线防洪能力大 幅提 升 ,城 防段达到百 年一遇 以上 防洪标准 ,农防段达到 30~50年 一遇防洪标准 ,同 时在渭河滩 地建成生态湿地及水 面景 观 1000 hmz左右 ,产生 了显著 的生态 、经济和社会效益 ,基本实现 了渭河 “洪畅 、堤 固、 水清 、岸绿 、景美”的治理 目标 。随后 为了进一步加快渭河生态
渭河生态调研报告

渭河生态调研报告渭河是中国的一条重要河流,流经陕西、甘肃和宁夏三个省区。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引起的问题,渭河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解渭河的现状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我们进行了一次渭河生态调研。
首先,我们考察了渭河的水质情况。
通过对渭河各个断面的水样进行采集和检测,发现渭河的水质普遍存在严重污染问题。
大量的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生活污水直接进入渭河,使得河水富含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物。
这种污染不仅对渭河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还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其次,我们考察了渭河岸边的植被情况。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渭河岸边的植被状况普遍较差。
大量的野生植物消失,被人类种植的农作物占据了大部分土地。
这导致了渭河生态系统的破坏,也削弱了岸边土壤的保持能力。
在雨水冲刷下,岸边土壤容易被冲刷,导致河流水位上升,引发洪水。
最后,我们考察了渭河中的生物多样性情况。
通过对河流中的水生生物和陆生动物进行观察和统计,我们发现渭河中许多物种的数量和种类都有明显下降。
这主要是由于水质污染和丧失了合适的生境导致的。
渭河中的鱼类、鸟类和爬行动物的数量都大幅度减少,某些物种甚至濒临灭绝。
这对生态平衡和物种保护造成了巨大威胁。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保护渭河生态的建议。
首先,加强对渭河的污染治理,减少废水和农药的排放,提高水质标准。
其次,加大渭河岸边植被的恢复和保护力度,引进适应性强的植物,提高岸边土壤的稳定性。
最后,加强对渭河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修复和改善物种的栖息地,减少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综上所述,渭河的生态环境目前存在严重问题,需要采取紧急的保护措施。
通过治理污染、恢复植被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可以保护渭河的生态环境,维护人类的健康和福祉。
渭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改善对策

渭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改善对策XXX1(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摘要:渭河流域是我国西部非常重要的区域,其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将对陕西省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对渭河流域水资源及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做了概述和分析,并针对渭河流域水土流失的特点和地面特征,以全面建立节水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目标,对其综合治理提出具体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渭河;水资源;生态环境;生态治理渭河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全长8l8 km,流域面积l34766km2[1],是黄河最大的支流。
渭河自东沟峡进入陕西,至老潼关注入黄河,陕西境内502km,沿岸有宝鸡、咸阳、西安、铜川、渭南等大中城市和杨凌示范区及一批小城镇。
渭河流域总面积13.5万km2,陕西境内6.71万km2,集中了全省64%的人口、56%的耕地、72%的灌溉面积和81%的生产总值[2],工农业非常发达,是陕西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带,也是黄河流域重要的经济区,对全省乃至西部经济发展发挥着巨大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水资源过度开发和利用,渭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急剧变化,水土流失日益加剧。
渭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 4.8万平方公里,其中中度以上侵蚀强度面积达 3.36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输沙量4.58亿吨,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地[3]。
据监测数据表明,1吨渭河洪水的泥沙含量达到486kg。
洪水挟带大量泥沙注入渭河,致使渭河入黄、支流入渭不畅,潼关高程不断抬高,黄河下游主槽严重淤积,洪涝灾害愈加突出。
2003年8月,渭河干流发生了罕见的连续5次洪峰,给渭河流域尤其是下游两岸群众带来了重大灾难。
本文在论述渭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的同时,针对渭河流域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的特点和地面特征,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治理措施。
1 渭河流域生态环境危机的状况由于人口增加、经济快速发展、用水量和排污量同步剧增、生态环境恶化、水污染日渐加剧的多重压力,渭河水环境严重超载,水质日益恶化。
河道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报告

河道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报告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道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污染水平不断上升,生物多样性逐渐减少。
为了改善河道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各地纷纷展开了河道生态修复工作。
本报告旨在对某河道生态修复工程的效果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修复方案与工程实施情况1.修复方案本次河道生态修复项目采用了生态工法,包括湿地建设、岸边植被恢复、水质净化等措施。
具体方案细节如下:(1)湿地建设:在河道两侧建设人工湿地,以增加生物栖息地。
湿地建设包括湿地生态填料的铺设、湿地植物的选择与种植等。
(2)岸边植被恢复:通过植被的种植和维护,增加河道岸边的植物覆盖率,提高景观效果,同时提供生物栖息地。
(3)水质净化:采用了人工湿地和生物物理方法对入河污水进行净化,提高水质。
2.工程实施情况本次修复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了全面的施工与监测。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了环境影响,保证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并进行了监测评估。
三、效果评估1.水质改善在修复工程实施后,对河道水质进行了监测。
结果显示,河道的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等指标明显降低,水质得到了较大改善。
大量研究表明,良好的水质是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2.生物多样性提升通过对河道两侧植被及水域中的生物进行抽样和调查,发现修复工程后,河道的生物多样性有了明显提升。
不同物种的种类和数量都有所增加,证明了修复工程在提升生物多样性方面的效果。
3.景观改善修复工程将河道两侧建设成生态湿地,并恢复了岸边的植被覆盖,使河道周边的景观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市民可以在此休闲娱乐,同时也为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存在问题与改进建议1.水环境监测体系不完善目前,我们所进行的水质监测是点位式、时间间隔较长的监测方式,无法实时辨识污染物的来源和影响程度。
建议建立完善的水环境监测体系,通过多点位、高频率的监测,更加准确地评估水质。
2.植被恢复需要加强维护河道两侧植被的恢复是河道生态修复的关键环节之一,但目前我们发现有部分植被存在生长不良和管理不善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渭河市渭南生态区河道综合整治效益分析
摘要:河道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恢复完善的河道生态系统是关键。
本文针
对渭河存在问题,提出河道整治的原则和思路以及整治内容,通过综合整治,放
眼渭河,清澈的河水、蜿蜒的堤防、如菌的河岸、秀美的河道,宛如一条斑斓的
丝带串起整个关中平原。
关键词:渭河生态区;河道;综合整治;效益分析
一渭河渭南段现状。
渭南市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渭河下游,总面积13134km2,占全省总面积的6.2%,辖四区两市和六县,而渭河又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流域面积13.48万km2,干流全长818km,陕西境内流域面积6.71万km2,河段全长512km,渭南
市域河段属弯曲河段,该河段主河槽宽300-500m,滩面宽1500-3500m,河道
比降为1.5-2.0%,弯曲系数为1.2,河相系数为5-10。
河床质为中、细砂组成,沿程由粗变细,河道左右两岸修筑有防洪大堤。
堤距宽度不等,工程河段的滩区
宽度在2100-3600m。
二河道存在问题。
多些年来,渭河支流入境水量减少十分突出,河道纳污、冲沙能力大大降低,渭河支流河道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加之河道现状蓄洪区只具备防洪功能,应该承
担的亲水、休闲等功能较为欠缺,河道功能相对单一。
加之滩面生态环境乱差,
生态区果园、片林和大棚温室较多,临渭区以下滩地基本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不利于敞洪泄水,这些不予清除,势必影响渭河全线整治效果,也影响到沿
岸经济的快速发展。
虽然渭河全线整治工程能较好地解决了渭河长期存在的防洪
安全,但水面、湿地、滩地、林地等生态涵养功能不足,水生态保护与栖息地建
设缺乏有效的措施与手段,河堤之外的各类生态建设尚未有序推进,局部区域人
为破坏和侵损严重,河口淤积加大,河堤内外各类生态建设缺失,河道与两岸城
乡之间缺少生态缓冲带与衔接空间。
三、综合治理基本原则。
必须站在陕西水系、关中水系的大背景中进行准确定位,牢固树立系统治水、柔性治水思想,把治水与治山、治林、治田有机结合起来,把人工治理工程措施
和自然修复非工程措施有机结合起来,构建起洪时蓄水、旱时补水、蓄洪兼筹,
丰枯调剂、多源互补、调控自如的柔性水系,实现流域水资源时空科学调控配置;优先利用和保护渭河生态及沿岸生态环境,以生态建设保护为基础,坚持“以生态保护带动开发利用、以开发利用促进生态保护”的理念,尊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合理进行建设,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效益最大化,促进渭河生态区
可持续发展;以自然河道为主、人工工程为辅,环绕自然河道,采取林草涵养、
蓄滞区工程蓄水、湖泊吸纳、湿地积存等措施,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一体、河湖两利。
四渭河渭南段综合治理的内容
4.1一河、两堤和两带综合治理的内容。
以渭河为轴线,充分利用渭河丰富的自然资源,在渭河安澜的基础上,将渭河建设成为宽畅、水量充沛、灵魂、生物
多样性特征明显的渭河,形成一年四季或奔腾或静静流淌的大河景观,同时在渭
河两岸堤防治理要按生态化、景观化、绿色交通化的标准,提升防洪、应急与日
常交通的功能,并在沿途设置管理、服务、休息、警示等功能区域,对渭河堤顶
外侧,分别结合不同的地形地貌、交通环境、城乡格局、产业布局、自然景观、
文化特点,形成两条复合产业集聚、观光休闲、绿色交通等多功能的滨河产业带。
4.2四区综合治理的内容。
根据渭河生态区规划范围及整治目标、结合相关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等规划,确定渭河生态区功能区划分为河道保护区、堤防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四个功能分区。
渭河主河道的主要功能为行洪,在获取主管部门审批、不妨碍河道行洪、不
破坏和干扰原有自然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可适宜进行涉水、跨河桥梁工程、河道
滩面整治、河流疏通等活动,河道清障和滩区整治,整治中要保持现状,滩面不
抬高。
城市段河道滩地结合水面或滨河公园建设全部停止耕种,中游农村段河道
滩地结合生态、湿地建设逐步退耕还河,下游农村段河道结合生态、湿地和农作
物结构调整,在确保不种植高秆作物的同时,尽可能实施退耕还河。
堤顶道路主要为防汛抢险通道,兼顾城乡休闲绿道、旅游观光通道。
除对堤防、堤顶道路、河道工程进行加固维修,堤顶和堤坡进行植绿美化外,严禁在该
区域进行任何开发建设,堤顶道路应与周边交通做好衔接。
城市核心区渭河干流
背河堤坡脚外100m,支流50m,城区段背河堤坡脚外500m,农村段背河堤坡脚
外800m范围为一级保护区,应当以植被、水源地和生物多样多样性保护为主,
恢复植被、退耕还林还草、引导超过区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人口逐步迁移。
本区
域原则上禁止开发建设,因特殊情况需要占用,应做出相应的生态评价,提出补
偿措施,经相关部门批准后实施。
城市核心区渭河干流背河堤坡堤坡脚外100m
-200m、城区段渭河干流背河堤坡脚外500-1000m、农村段背河堤坡脚外800
-1500m范围为二级保护区,禁止建设有污染的工业项目,严格限制房地产开发,控制各类开发建设活动的空间范围和规模。
以发展现代农业、生态旅游为主,经
相关部门批准后,可以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可承载的产业项目和必要的村镇、道路
交通、集散服务设施建设。
五综合治理后效果
5.1经过综合治理,渭河生态环境改善,将有效提升水质,使渭河达到规划的Ⅳ类水质要求,有效改善沿岸周边生态环境,提高渭河生态基流的保证率,增多
生态良好流量的天数,改善水生物生存环境,使滩涂湿地烃成自然景观优美的绿洲,为水生物提供更好的生殖环境,将变成“天然物种库”,与黄河湿地连成一片。
5.2经过综合治理,将改变渭河冬春污水横流、黄沙满天及夏秋杂草丛生的状况,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为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提供良好外部环境,这些整治措施,对促进城市发展、改善城市功能、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改善投资环境、促进旅游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历史意义,为
提高城镇综合竞争能力,逐步实现一河清波、两岸绿色、鸟语花香的水文和谐生
态景观创造了条件。
5.3经过综合治理,渭河沿岸将具有美化环境、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和土壤、减弱噪声、降低灰尘功能,进而使渭河两岸成为依水而建,水清、草绿、生态良好,适于居住、宜于观赏的旅游风景区,为居民提供了优美、舒适的
生活环境和娱乐健身场所,水面和绿地的扩大,增加了人和自然的亲和性,使人
和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改善了市民生存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
5.4经过综合治理,渭河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将实现“城水相依、水文相生、
农旅两宜、产城一体”的产业格局,一批低碳环保的新型工业集中区、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小城镇建设示范项目沿渭布局,带动周边城镇和乡村高品位、高品质发展;文化产业的繁荣,以渭河文化为标志的文化景观、城镇发展、文化旅游开发
将成为渭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沿渭农业的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管
理、产业化经营、市场化发展将更加合理,农业的比较优势将进一步增加,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业将成为促进沿渭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