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市渭南生态区河道综合整治效益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渭河市渭南生态区河道综合整治效益分析

摘要:河道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恢复完善的河道生态系统是关键。本文针

对渭河存在问题,提出河道整治的原则和思路以及整治内容,通过综合整治,放

眼渭河,清澈的河水、蜿蜒的堤防、如菌的河岸、秀美的河道,宛如一条斑斓的

丝带串起整个关中平原。

关键词:渭河生态区;河道;综合整治;效益分析

一渭河渭南段现状。

渭南市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渭河下游,总面积13134km2,占全省总面积的6.2%,辖四区两市和六县,而渭河又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流域面积13.48万km2,干流全长818km,陕西境内流域面积6.71万km2,河段全长512km,渭南

市域河段属弯曲河段,该河段主河槽宽300-500m,滩面宽1500-3500m,河道

比降为1.5-2.0%,弯曲系数为1.2,河相系数为5-10。河床质为中、细砂组成,沿程由粗变细,河道左右两岸修筑有防洪大堤。堤距宽度不等,工程河段的滩区

宽度在2100-3600m。

二河道存在问题。

多些年来,渭河支流入境水量减少十分突出,河道纳污、冲沙能力大大降低,渭河支流河道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加之河道现状蓄洪区只具备防洪功能,应该承

担的亲水、休闲等功能较为欠缺,河道功能相对单一。加之滩面生态环境乱差,

生态区果园、片林和大棚温室较多,临渭区以下滩地基本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不利于敞洪泄水,这些不予清除,势必影响渭河全线整治效果,也影响到沿

岸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渭河全线整治工程能较好地解决了渭河长期存在的防洪

安全,但水面、湿地、滩地、林地等生态涵养功能不足,水生态保护与栖息地建

设缺乏有效的措施与手段,河堤之外的各类生态建设尚未有序推进,局部区域人

为破坏和侵损严重,河口淤积加大,河堤内外各类生态建设缺失,河道与两岸城

乡之间缺少生态缓冲带与衔接空间。

三、综合治理基本原则。

必须站在陕西水系、关中水系的大背景中进行准确定位,牢固树立系统治水、柔性治水思想,把治水与治山、治林、治田有机结合起来,把人工治理工程措施

和自然修复非工程措施有机结合起来,构建起洪时蓄水、旱时补水、蓄洪兼筹,

丰枯调剂、多源互补、调控自如的柔性水系,实现流域水资源时空科学调控配置;优先利用和保护渭河生态及沿岸生态环境,以生态建设保护为基础,坚持“以生态保护带动开发利用、以开发利用促进生态保护”的理念,尊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合理进行建设,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效益最大化,促进渭河生态区

可持续发展;以自然河道为主、人工工程为辅,环绕自然河道,采取林草涵养、

蓄滞区工程蓄水、湖泊吸纳、湿地积存等措施,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一体、河湖两利。

四渭河渭南段综合治理的内容

4.1一河、两堤和两带综合治理的内容。以渭河为轴线,充分利用渭河丰富的自然资源,在渭河安澜的基础上,将渭河建设成为宽畅、水量充沛、灵魂、生物

多样性特征明显的渭河,形成一年四季或奔腾或静静流淌的大河景观,同时在渭

河两岸堤防治理要按生态化、景观化、绿色交通化的标准,提升防洪、应急与日

常交通的功能,并在沿途设置管理、服务、休息、警示等功能区域,对渭河堤顶

外侧,分别结合不同的地形地貌、交通环境、城乡格局、产业布局、自然景观、

文化特点,形成两条复合产业集聚、观光休闲、绿色交通等多功能的滨河产业带。

4.2四区综合治理的内容。根据渭河生态区规划范围及整治目标、结合相关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等规划,确定渭河生态区功能区划分为河道保护区、堤防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四个功能分区。

渭河主河道的主要功能为行洪,在获取主管部门审批、不妨碍河道行洪、不

破坏和干扰原有自然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可适宜进行涉水、跨河桥梁工程、河道

滩面整治、河流疏通等活动,河道清障和滩区整治,整治中要保持现状,滩面不

抬高。城市段河道滩地结合水面或滨河公园建设全部停止耕种,中游农村段河道

滩地结合生态、湿地建设逐步退耕还河,下游农村段河道结合生态、湿地和农作

物结构调整,在确保不种植高秆作物的同时,尽可能实施退耕还河。

堤顶道路主要为防汛抢险通道,兼顾城乡休闲绿道、旅游观光通道。除对堤防、堤顶道路、河道工程进行加固维修,堤顶和堤坡进行植绿美化外,严禁在该

区域进行任何开发建设,堤顶道路应与周边交通做好衔接。城市核心区渭河干流

背河堤坡脚外100m,支流50m,城区段背河堤坡脚外500m,农村段背河堤坡脚

外800m范围为一级保护区,应当以植被、水源地和生物多样多样性保护为主,

恢复植被、退耕还林还草、引导超过区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人口逐步迁移。本区

域原则上禁止开发建设,因特殊情况需要占用,应做出相应的生态评价,提出补

偿措施,经相关部门批准后实施。城市核心区渭河干流背河堤坡堤坡脚外100m

-200m、城区段渭河干流背河堤坡脚外500-1000m、农村段背河堤坡脚外800

-1500m范围为二级保护区,禁止建设有污染的工业项目,严格限制房地产开发,控制各类开发建设活动的空间范围和规模。以发展现代农业、生态旅游为主,经

相关部门批准后,可以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可承载的产业项目和必要的村镇、道路

交通、集散服务设施建设。

五综合治理后效果

5.1经过综合治理,渭河生态环境改善,将有效提升水质,使渭河达到规划的Ⅳ类水质要求,有效改善沿岸周边生态环境,提高渭河生态基流的保证率,增多

生态良好流量的天数,改善水生物生存环境,使滩涂湿地烃成自然景观优美的绿洲,为水生物提供更好的生殖环境,将变成“天然物种库”,与黄河湿地连成一片。

5.2经过综合治理,将改变渭河冬春污水横流、黄沙满天及夏秋杂草丛生的状况,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为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提供良好外部环境,这些整治措施,对促进城市发展、改善城市功能、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改善投资环境、促进旅游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历史意义,为

提高城镇综合竞争能力,逐步实现一河清波、两岸绿色、鸟语花香的水文和谐生

态景观创造了条件。

5.3经过综合治理,渭河沿岸将具有美化环境、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和土壤、减弱噪声、降低灰尘功能,进而使渭河两岸成为依水而建,水清、草绿、生态良好,适于居住、宜于观赏的旅游风景区,为居民提供了优美、舒适的

生活环境和娱乐健身场所,水面和绿地的扩大,增加了人和自然的亲和性,使人

和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改善了市民生存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

5.4经过综合治理,渭河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将实现“城水相依、水文相生、

农旅两宜、产城一体”的产业格局,一批低碳环保的新型工业集中区、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小城镇建设示范项目沿渭布局,带动周边城镇和乡村高品位、高品质发展;文化产业的繁荣,以渭河文化为标志的文化景观、城镇发展、文化旅游开发

将成为渭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沿渭农业的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