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总结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3ee30e16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1b.png)
3.1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目录模块一知识网络 (1)模块二知识掌握 (2)知识点一、植物向性与感性运动 (2)知识点二、生长素 (5)【巩固提高】 (9)模块一知识网络学习目录知识重点模块二知识掌握知识点一、植物向性与感性运动1、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
(表现:植物感受刺激后,其形态、生理和行为发生相应的改变。
)2、植物体上的某些器官能发生移动,且移动的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向性运动。
茎:向光性、向触性、向热性;根:向地性、向水性、向化(肥)性。
3、向光性:植物体在单向光的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的现象称为向光性。
4、植物的根在重力的影响下,会顺着重力方向生长,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向地性。
茎(或芽)和根的向地性不同,茎会背着重力方向向上生长(称为负向地性)。
5、含羞草属于防御行为,捕蝇草和捕虫花属于捕食行为。
6、意义:使植物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有利于生存。
[例题1](2022秋•嘉兴期末)放在阳台上的滴水观音叶片都向外生长,体现了植物的向性运动。
以下不属于向性运动的是()A.菊花的茎总是背着地面生长B.桂花树的根在土壤中朝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C.郁金香的花通常在温度升高时开放,温度降低时闭合D.梧桐树的根在土壤水分分布不均匀时会朝水多的一侧生长【解答】解:A、菊花的茎总是背着地面生长,体现了茎的负向地性,属于向性运动。
A不符合题意。
B、桂花树的根在土壤中朝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体现了根的向肥性,属于向性运动。
B不符合题意。
C、郁金香的花通常在温度升高时开放,温度降低时闭合,不属于向性运动,而属于感性运动。
C符合题意。
D.梧桐树的根在土壤水分分布不均匀时会朝水多的一侧生长,体现了根的向水性,属于向性运动。
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例题2](2022秋•嵊州市期末)人有生物钟,植物也有生物钟。
如图表示的是某种植物体内影响叶张开或闭合的物质质量分数变化情况。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植物的“生物钟”是白天叶张开,晚上闭合;属于感性运动B.该植物的“生物钟”是白天叶闭合,晚上张开;属于感性运动C.该植物的“生物钟”是白天叶张开,晚上闭合;属于向性运动D.该植物的“生物钟”是白天叶闭合,晚上张开;属于向性运动【解答】解:由图可知从4﹣16时,使叶片张开的物质增加,使叶片闭合的物质减少,因此白天叶片张开,从16时开始,使叶片张开的物质减少,使叶片闭合的物质增加,因此到了夜晚叶片闭合。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b78658d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6a.png)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人的视觉和听觉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记住书P79眼球结构图)角膜:无色透明,可透光巩膜:白色,俗称眼白,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虹膜:有色素,中央是瞳孔,通光,虹膜收缩可调节瞳孔大小眼球壁中膜(脉络膜: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内膜:视网膜,上有大量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形成物象内容物:晶状体:双凸镜,折射光线。
曲度可以调节,使眼睛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
2、瞳孔的大小与光线强弱关系(强小弱大)光线强—瞳孔缩小;光线弱—瞳孔扩大3、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折射光线)→玻璃体→视网膜(形成物象)→视神经(传导)→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4、照相机拍照时,镜头、光圈、胶卷分别起什么作用?它们各相当于人眼球的哪部分结构?答:镜头——调焦(调节物距)一晶状体光圈——调光(调节光线进入)—瞳孔胶卷——感光-—视网膜5、眼的卫生保健:近视:特点: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戴凹透镜远视:矫正:戴凸透镜二.人的耳和听觉1.外耳:耳郭(收集声波)、外耳道(传递声波);中耳:鼓膜(接受刺激,产生震动)、听小骨、鼓室;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和前庭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相关(如晕车);耳蜗内有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听觉感受器;咽鼓管:与咽相通,调节鼓膜两侧压力平衡。
鼻炎患者可通过此结构引起中耳炎。
注意:遇到巨大响声时,要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使鼓膜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以免震破鼓膜。
2、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传递放大)→耳蜗(感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听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1.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
中考生物生物总复习知识点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中考生物生物总复习知识点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6b14fafe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18.png)
考点一:激素调节1.分泌腺:外分泌腺:通过导管运输分泌的液体,分泌到体外(唾液腺、肠液、胃液、胰腺、肝脏)。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等物质通过毛细血管进入循环系统(甲状腺、胰岛、肾上腺、性腺)分泌的物质是激素,量少2.激素由人体的内分泌腺分泌的物质,含量少,但对人体的生殖、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起重要调节作用。
3.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性腺(卵巢睾丸)4.激素的主要功能和病症(1)生长激素分泌腺:垂体作用: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分泌异常: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少:侏儒症。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巨人症。
成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
(2)甲状腺激素分泌腺:甲状腺(人体最大的分泌腺)作用:促进新陈代谢、生长发育、促进神经系统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分泌异常: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呆小症。
成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甲亢。
症状:食量大但身体消瘦,甲状腺肿大,眼球突出,暴躁,注意力不集中。
注:碘是制造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人体缺碘:地方性甲状腺肿,但是该病不是由缺乏激素引起的。
(3)胰岛素分泌腺:胰岛作用:降低血糖、(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病症:分泌量少,导致糖尿病(三多一少)治疗:注射胰岛素(4)性激素分泌物:睾丸卵巢作用: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维持生殖功能。
问:侏儒症和呆小症的区别?问:胰腺和胰岛的区别?胰腺既是外分泌腺也是内分泌腺。
胰腺的外分泌部分分泌胰液,内分泌部分分泌胰岛素。
因此,胰腺包含胰岛,胰岛是胰腺的一部分。
考点二:神经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单位——神经元(1)神经元:细胞体+突起(树突和轴突)轴突+髓鞘:神经纤维(2)作用:神经元:受到刺激,产生并传导冲动(或兴奋)细胞体:代谢和营养中心树突:接受刺激,把冲动传向细胞体。
轴突:把冲动传离细胞体,传到神经末梢外有髓鞘。
2.神经系统的组成(1)组成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提纲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823250b3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22.png)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提纲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知识点1、眼和视觉1、感受器官感受器是感受外界刺激的结构,人体的各种感觉都是依靠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器获取的。
感受器分为简单的感受器和带有附属结构的感觉器官,常见的五个感觉都是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
2、眼球的结构眼球是视觉感受器官之一,从外界获取的信息中,大多来自视觉。
眼球的结构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以及壁、内容物和瞳孔等附属结构。
眼球的功能类似于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镜头,瞳孔相当于光圈,视网膜相当于胶卷,脉络膜相当于照相机暗室的壁。
3、视觉的形成视觉的形成是通过光线的折射作用成像并传导兴奋产生的,物象的成像部位是视网膜,视觉形成部位是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在视网膜上形成的物像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4、眼镜的调节功能眼镜的调节功能包括瞳孔的调节和晶状体的调节。
在强光下和近处,瞳孔会变小,而在弱光下和远处,瞳孔会变大。
晶状体的凸度可以调节,凸度越大,折射能力越大。
知识点2、近视及其预防近视是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凸度过大导致的。
预防近视需要注意三要和三不要:正确的读书姿势,保持眼与书的距离在33厘米左右;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会儿,远眺几分钟;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大脑皮层中的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如果这个中枢或者与它相连的传出神经纤维受到损伤,就会出现对侧肢体的瘫痪,即半身不遂或者中风。
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中,如果长了瘤压迫到此部位,人就会失明。
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能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小脑通过一些神经纤维与脑干相连,并进一步跟大脑、脊髓发生联系。
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部与脊髓相连,是连接大脑、小脑和脊髓的桥梁。
脑干中有些部位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
如果这些部位受到损伤,心跳和呼吸就会停止,从而危及生命,被人们称为“活命中枢”。
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整理
![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3f543df76a20029bd642d84.png)
第二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二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NO.XA019 2014-5-15一、人体的神经调节1、神经系统(1)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中的脑(大脑、小脑和脑干)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从脑和脊髓发出的遍布全身的神经。
(2)基本单位——神经元①结构:由细胞体、树突(短)、轴突(长)构成。
(轴突和树突称为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称为神经末梢。
)②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③种类:传入(感觉)神经元、传出(运动)神经元、中间(联络)神经元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构成。
(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的调节人体某些生理活动的结构。
传出神经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原因:K+外流)→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原因:Na+内流)→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3)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传递结构: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传递过程: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
生命活动调节知识点生物
![生命活动调节知识点生物](https://img.taocdn.com/s3/m/962a7f0f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2f.png)
生命活动调节知识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通过调节来维持其内外环境的相对稳定。
这种调节过程被称为生命活动调节。
生命活动调节是维持生物体正常功能的关键机制,它使生物体能够适应和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
这篇文章将介绍一些生命活动调节的知识点。
1.内环境稳定性内环境稳定性是生命活动调节的核心概念之一。
生物体的内部环境是指细胞内液体的组成和特性,包括温度、pH值、离子浓度等。
维持内环境稳定性的机制主要包括负反馈调节和神经调节。
2.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是指通过感知环境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维持内环境稳定的调节过程。
例如,当体温升高时,身体会通过出汗和扩张血管等方式来降低体温。
这种调节过程能够使内环境稳定在一个相对恒定的状态。
3.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生物体响应外界刺激的一种调节方式。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传递信号,使生物体能够及时、准确地对刺激做出反应。
例如,当手触摸到热物体时,神经系统会迅速传递信号给大脑,引发退缩反应,以避免受伤。
4.激素调节激素是生物体内分泌系统分泌的一类化学物质,它们通过血液传递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调节生物体的生理功能。
激素调节是一种相对缓慢的调节方式,但其调节范围广泛且持久。
例如,甲状腺激素可以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速率,使身体保持正常的能量平衡。
5.免疫调节免疫调节是生物体对外界病原体入侵做出的防御反应。
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和清除病原体来保护生物体免受感染。
免疫调节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方式,它们通过活化和调节免疫细胞来保持身体的免疫功能。
6.生物节律生物节律是生物体内部的生物钟系统产生的周期性变化。
生物节律可以调节生物体的活动和代谢,使其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例如,人体的睡眠-觉醒节律会随着白天和黑夜的变化而变化,调节人体的睡眠和清醒状态。
总结:生命活动调节是一种维持生物体内外环境稳定的关键机制。
通过负反馈调节、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免疫调节和生物节律等方式,生物体能够适应和应对不同的环境变化,保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人教选择性必修1单元核心知识点总结:第5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人教选择性必修1单元核心知识点总结:第5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95a41dae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39.png)
人教选择性必修1单元核心知识点总结第5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1.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P91)2.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于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P91)3.温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由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
温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P92)4.向光性原理: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与光照无关);单侧光刺激时,胚芽鞘尖端感受单侧光刺激,并将产生的生长素在尖端先横向运输,再向下极性运输,从而使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得多,生长得快,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得少,生长得慢。
即向光性外因是单侧光刺激,内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5.有学者根据一些实验结果提出,植物向光性生长,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某些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P92“相关信息”)6.植物体内没有分泌激素的腺体。
7.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有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在这些部位,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极性运输,即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属于跨膜运输中的主动运输),而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输导组织进行非极性运输。
(P93)8.生长素多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尖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
(P93)9.在植物体内,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起着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等作用;在器官水平上则影响器官的生长、发育,如促进侧根和不定根发生,影响花、叶和果实发育等。
(P93)10.生长素首先与生长素受体特异性结合,引发细胞内发生一系列信号转导过程,进而诱导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产生效应。
(P93“小字内容”)第2节其他植物激素1.列表比较几种植物激素2.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共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总结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8f8dff3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77.png)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总结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总结:
1、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利用太阳能来进行光化学反应从而产生有机物质的一种活动,其中叶绿素和气体交换作用是重要的调节过程。
2、水分代谢:植物需要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并且在叶片、茎部等器官形成水分循环,这就是水分代谢,植物水分代谢的调节有几个重要的因素:光照、温度、湿度、土壤水分等。
3、光敏性:光敏性是植物的一种基本生理特性,即植物对外界光照的反应。
主要表现为对光强不同反应不同,可分为植物叶绿体对外界光照的反应以及植物叶片对外界光照的反应。
4、植物激素: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各种生理活动的调节物质,它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至关重要。
5、植物营养素:植物发育所需的养料,包括氮、磷、钾等元素,也就是植物所需的养分,植物将这些养分从土壤中吸收,并在其生长发育中进行利用,其调节作用也是极为重要的。
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
![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8e3f1dbe518964bcf847c9d.png)
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一.知识梳理(一)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植物的感应性概念: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
(1)植物的向性运动概念:植物不能整体移动,但某些器官却能发生移动,且移动的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有关。
(2)分类向光性:植物体在单向光的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
向地性:植物的根在重力的影响下,会顺着重力的方向生长。
茎会背着重力的方向生长(称为负向地性)。
向水性:植物的根会向水分充足的方向生长。
向化性:植物的根在土壤中总是朝着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
2、植物的感性运动概念:植物的运动是由外界的某种因素或内部机制引起的,但运动方向与刺激方向无关。
举例(1)捕蝇草、猪笼草等食虫植物遇机械触动会产生捕食运动;(2)凤凰木、酢(zuò)浆草等植物的叶片,因光照和温度改变的刺激而引起白天叶片张开,夜晚或雨天便闭合下垂;(3)郁金香和番红花的花,通常在温度升高时开放,温度降低时闭合;3、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比较相同点(1)都是植物感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2)都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
不同点(1)引起向性运动的刺激是单向刺激;而引起感性运动的刺激对方向没有要求。
(2)向性运动的运动方向与刺激方向相关;而感性运动的运动方向与刺激方向无关。
(3)向性运动是生长运动,不可逆;而感性运动在刺激消失后又会恢复到原来状态。
4、植物激素概念:植物激素是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植物向光性的实质:植物受单侧光照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生长素由胚芽尖端产生后,在向下运输过程中,因受单侧光照射的影响,生长素背光一侧分布多,生长快,所以植物的茎会弯向光照方向生长。
植物生长素发现的历史(1)达尔文实验说明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胚芽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会对胚芽生长产生影响;(2)温特实验说明胚芽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能够控制胚芽的生长;(3)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从植物中分离出了这种物质,因为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所以命名为生长素。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2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2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a316496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dd.png)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2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一、神经系统的组成:1、神经系统的组成: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2、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3、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
(1)大脑:表面是大脑皮层,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2)小脑: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3)脑干:脑干中有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部位。
➢①植物人没有损伤脑干。
➢②走路歪斜,酒精麻痹小脑。
➢③胡言乱语,酒精麻痹大脑(语言中枢)。
4、脊髓: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脊髓的功能是反射和传导。
➢脊髓的外围是白质,起着传递神经冲动的作用。
➢脊髓的中央是灰质,灰质里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如排便反射、排尿反射、下肢受刺激而收缩的防御反射等。
5、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包括细胞体和突起,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①辨析神经、神经纤维、神经末梢①神经纤维:单个神经元的轴突+鞘②神经末梢:轴突末梢③神经:许多神经纤维+膜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1)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2)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草履虫、植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叫应激性。
➢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与肌肉(或腺体)组成。
➢传入神经受损,无感觉无反射。
➢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有感觉无反射。
➢缩手反射:先缩手再感觉到烫。
2、反射类型:简单发射和复杂反射。
(1)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
➢简单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膝跳反射、缩手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吮吸反射、吃梅止渴、飞蛾扑火。
七下生物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
![七下生物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2f00455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9c.png)
七下生物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人体的生命活动是通过多种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这些调节机制可以分为内部调节和外部调节两类。
内部调节由体内的调节系统来完成,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来调节;外部调节则是通过环境的变化来引起相应的生理调节。
一、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系统是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主要调节系统,它由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网络和神经细胞)组成。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冲动的传导和化学传递,在不同的生理和环境刺激下,调节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功能和活动。
例如,当体温升高时,神经系统可以通过调节皮肤的血管收缩和汗腺的分泌来降低体温。
另外,神经系统还可以调节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如呼吸、消化、排泄等。
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内分泌系统是由分泌内分泌物质的内分泌腺和通过血液传递这些物质的靶器官组成的。
内分泌腺分布在全身,包括下丘脑的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腺等。
这些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能够直接影响目标组织或器官的功能和代谢。
例如,胰岛素是由胰腺分泌的重要激素,它可以调节血糖水平,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防止血糖过高。
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相对较慢,但持续时间较长,是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机制之一三、体温调节体温是人体内部环境的一个重要参数,维持合适的体温对于保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至关重要。
人体通过热量的产生和散失来调节体温。
正常情况下,体温维持在36℃-37℃之间。
当体温升高时,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将通过增加汗腺分泌、扩张皮肤的血管以及调节呼吸和心跳等措施来散热,促使体温降低;当体温过低时,身体会通过增加新陈代谢、收缩表皮小动脉、发抖等手段来增加体温。
四、水盐平衡的调节水盐平衡是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的另一个重要调节机制。
体液的平衡主要是通过肾脏、皮肤和呼吸道来调节。
肾脏利用排尿的方式调节体内的水和电解质在正常范围内的浓度。
当人体缺水时,肾脏会减少尿液的排泄,保留体内的水分。
此外,体内的盐分浓度也需要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肾脏可以通过调节盐的吸收或排泄来保持水盐平衡。
高考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总结整理
![高考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总结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173254599b6648d7c0c7461a.png)
高考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总结整理
生物是高考理科中的文科,以下是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请大家认真阅读。
1.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2.动物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
3.高等动物生命活动是在神经系统-体液共同调节下完成的。
4.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少,生长的慢;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多,生长的快。
5.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
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
一般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6.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
7.垂体除了分泌生长激素促进动物体的生长外,还能分泌一类促激素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
8. 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9.(多细胞)动物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基本结构是反射弧(即: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希望可以帮助考生更好的复习。
七下生物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
![七下生物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bdb9461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63.png)
知识点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1.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④f 无芭"透明,可以透过光线外脱[⑤;白色•坚制h 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脉绪麗:含有丰富的⑥和色素,为视网膜提供育菲.井便眼内册成-个“喑室"中膜]虹膜:有色素.中央的小孔叫&—、能调节谨入眼球内光践的多少.睦林怵:内存平泪肌,可调曲度内膜:⑨作为视觉感爱器,有感光细胞,能感爱朮的I 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居水J 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玻瑞休;透明族狀物.支挥U 艮球率』折射进縊【特别提醒】(1)平常所说的白眼球实际是巩膜,而黑眼球是指虹膜。
虹膜色素的不同,决定了眼球的颜 色差异。
(2)物像的形成部位工视觉的形成部位:物像的形成部位是,形成的物 像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而视觉的形成部位是大脑皮层的。
2.眼球对光线和距离的调节⑴瞳孔控制光线进入的多少a .当光线变强时,瞳孔,以光线的进入量,保护内部结构,例如从光线暗的地方进入光线强的地方。
b .当光线变弱时,瞳孔,以光线的进入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的光的刺激,例如从光线强的地方进入光线弱的地方。
⑵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a .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曲度,对光线的折射能力增强,成像距离近,适合看近处的物体。
注视物体由远到近过程中,晶状体曲度不断增大。
b .睫状体舒张时,晶状体曲度,对光线的折射能力减弱,成像距离远,适合看 远处的物体。
注视物体由近到远的过程中,晶状体曲度不断减小。
(3)视觉的形成:物体反射的光线T 角膜T 瞳孔T 晶状体(折射光线)T 玻璃体T 视网膜(形成物像)T 视神经T 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眼球磴内容挪产生振动,并将振动传给听小勞耳蜗:含有內耳出⑭半规管 L前庭【特别提醒】晕车和晕船与前庭和半规管有关。
4. 听觉的形成:声波T 外耳道T(产生振动)T T内的听觉感受器T 与听觉有关的神经T 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5. 耳的保护:咽鼓管通常是闭合的,当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使咽鼓管张开,或 闭嘴、堵耳,以保持两侧气压平衡,防止鼓膜破裂。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5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汇总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5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8413a86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e4.png)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5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汇总一、植物的生命活动的特点•植物的特性:植物的细胞具有细胞壁和细胞质,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具有自养功能。
•植物的生命活动主要包括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物质运输、植物生长和发育。
二、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机制1. 光合作用的调节•光合作用的条件: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
•光合作用的调节机制包括光合速率的光合成光补偿点和光抑制点,以及光合速率的温度补偿点。
2. 呼吸作用的调节•呼吸作用的条件:氧气和有机物质。
•呼吸作用的调节机制主要包括呼吸速率的氧气浓度补偿点和呼吸速率的温度补偿点。
3. 水分的调节•植物通过根细胞的渗透调节和气孔的开闭调节来控制水分的吸收和散失。
•植物在干旱条件下会通过减少气孔开放的时间和数量来减少水分散失。
4. 温度的调节•植物的温度调节主要通过气孔调节和特殊解剖结构实现。
•植物在高温条件下会通过增加气孔关闭的时间和数量来减少水分散失,并通过特殊解剖结构来降低体温。
三、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障碍1. 病、虫害和逆境•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障碍主要包括病菌、虫害和生态环境的逆境,如干旱、高温、低温等。
•植物通过产生抗性物质、调节生长和发育等方式来应对这些调节障碍。
2. 公害和生境破坏•公害和生境破坏也会对植物的生命活动造成影响。
•植物通过调节抗性物质的产生、调节生长和发育等方式来适应这些环境变化。
四、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与环境的关系•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与环境的关系密切,植物能够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节和适应。
•植物通过调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分吸收和散失、温度等生物学过程来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
五、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意义•植物的生命活动调节机制使植物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保持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是植物生存和繁衍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也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机制。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小结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小结](https://img.taocdn.com/s3/m/a63463760975f46526d3e13e.png)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1.人体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大多来自视觉。
眼球的结构与功能:角膜:无色,透明,可透光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眼球白色部位)虹膜:有色素(决定人眼的颜色,黑色、褐色、蓝色等),中央的小孔是瞳孔脉络膜:有血管(给眼球提供营养)、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瞳孔:光线进入的通道,大小可以调节。
亮光时瞳孔缩小,暗光时瞳孔扩大。
视网膜:上有大量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形成物象。
晶状体:双凸透镜,曲度可以调节,折射光线,使眼睛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睫状体:调节晶状体曲度。
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支撑眼球壁,折射光线。
2.视觉的形成:(1)成像:(2)形成视觉:外界光线→在视网膜上成像,感光细胞产生兴奋,产生神经冲动→视觉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3.眼的卫生保健:(1)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戴凹透镜(2)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矫正:戴凸透镜(老花镜)(3)保护视力,预防近视,应该做到“三要”“四不要”。
4.耳的结构和功能:(2)听觉的形成-沿着听小骨传导5.遇到巨大声响时,或者迅速张开口,使咽鼓管张开;或者闭嘴、堵耳,两种方式都是保持鼓膜内外两侧大气压的平衡,避免损伤鼓膜。
咽部有炎症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咽鼓管联通咽部与中耳)。
6.鼻:嗅觉。
舌:味觉。
皮肤:触觉。
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1.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2.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的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区别于:应激性(所有生物都具有的,对刺激做出反应的特性)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要有完整的反射弧。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总结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5f04322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72.png)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总结一、人体调节机制的作用原理:1.反馈机制:即负反馈调节。
它通过感受器、控制中枢和效应器之间的通路,通过控制信号的负反馈作用,使生物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产生相反的变化,维持稳态。
2.正反馈:与负反馈相反,它通过加强刺激的传入,使得机体的变化越来越大,远离稳态。
3.神经内分泌调节: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冲动的传递来实现的,而内分泌调节是通过体液的分泌和传递来实现的。
二、人体调节机制的类型:1.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通过对内脏器官的调节来控制和调节器官的功能及其血液供应。
2.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分泌的激素组成,它通过血液对机体的各个细胞和器官起调节作用。
3.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冲动的传递,调节人体各器官及功能。
4.循环系统:通过控制心脏收缩力和频率、平滑肌的收缩力度、血管的血管阻力等,维持恒定的血压和血液的流量。
三、调节器官和调节物质:1.调节器官:生物体中许多器官能够感受外界刺激并产生响应,其中包括感受器、控制中枢和效应器。
如皮肤、眼、耳、鼻等感受器官,大脑和脊髓等控制中枢,肌肉、腺体等效应器官。
2.调节物质:包括神经递质和激素两大类。
神经递质是神经冲动传递的化学物质,例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化学物质,例如胰岛素、甲状腺激素等。
这些物质通过血液传递,对机体内部产生调节作用。
四、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1.体温调节:人体能通过皮肤血管的扩张和收缩、出汗等方式,调节体温在一定范围内保持恒定。
2.血压调节:通过调节心脏收缩力和频率、血管的血管阻力等,维持恒定的血压。
3.血糖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可以调节血糖浓度,使其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
4.酸碱平衡调节:通过呼吸系统和肾脏的作用,调节体液的酸碱平衡,维持PH值的稳定。
5.水盐平衡调节:通过肾脏的调节,使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浓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维持水盐平衡。
以上只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人体的调节机制非常复杂且多种多样。
8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8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d6fed81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f3.png)
8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生命活动与调节1.1 生命活动的特点生命活动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组成元素简单:生物的基本单位为细胞,而且细胞由生物大分子组成,这些大分子由单一的元素组成。
•运动与代谢:生命体在有机的高分子和水的带动下进行代谢,因此表现出动态的特征。
•特异性无限制:生命体在遗传物质的指导下,能无限制地生成新的遗传形态。
1.2 调节的形式调节的形式分为以下几种:•神经调节:运用神经传递信息的方法,能使器官适应变化。
•内分泌调节:通过生物体内部某些激素的调节,来达到周期性的调节目的。
•光周期调节:用光信号调节生物体的一些生理功能和环节。
•季节调节:通过外界温度和气候的变化,使生物体适应环境的变化。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2.1 DNA和RNADNA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基础,而RNA则是DNA编码的重要工具,目的是把DNA上的信息转换成可被翻译的序列。
2.2 遗传物质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承载体,是决定生物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础。
•基因:一段决定特定功能性状的DNA序列。
•基因组:在某个细胞中,所有基因的总和所组成的一个表。
•染色体:在非分裂状态下,基因和其调控元素等包含在染色质上。
2.3 基因组和DNA重组基因组是一个生命体的全部基因序列的总和。
DNA重组则是指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变动,担负着基因演化和进化的重要作用。
第三章生物的繁殖3.1 生殖方式生物有以下两种生殖方式:•有性繁殖:两个生物产生的生殖细胞相互融合,形成一个新的生物体。
•无性繁殖:生殖细胞只有一个,直接形成新个体。
3.2 生殖细胞的形成生殖细胞的形成是由生殖腺的细胞分裂形成的。
3.3 生殖的生物学意义生物体通过生殖途径可以传承自己的遗传物质,同时还可以进行进化和适应环境的变化。
第四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4.1 生态环境因素生态环境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物因素:生物和生命体在环境因素下的相互关系。
•气候因素:气温、气压、湿度等影响生态环境的因素。
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一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总结
![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一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8efebb9af45b307e9719725.png)
第六章人体体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总结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1.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的内容物构成眼球壁从外向内分为三层:外膜(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中膜(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内膜(即________)眼球的内容物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1)、(白色,坚固起保护作用)(2)、________(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给视网膜提供营养)(3)、(感受光刺激并成像)(4)、(透明,有弹性,起主要折射光线作用)(5)、视神经(6)、_______(透明胶状物质,支撑眼球壁,并折射光线)(7)、(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8)、(有色素,中央为,调节通光量)(9)、_______(内含平滑肌,调节晶状体曲度)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并经过________的折射,在视网膜上形成________,视网膜上________ 接受获得图像信息是,会通过________将信息传给________,形成视觉。
近视眼是由于眼球的径过,晶状体曲度切不易恢复原大小,远处物体所形成的物象落到视网膜的方,从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就形成了。
近视眼可以配戴________加以矫正。
预防近视,应该做到“三要”“四不要”。
2.人眼的“白眼球”和“黑眼球”,实际上分别指的是、。
3、从暗室走到阳光灿烂的地方,瞳孔的变化是,从阳光灿烂的地方到暗室,瞳孔的变化是。
4、由远看近,晶状体的变化是。
由近看远,晶状体的变化是。
5、眼球结构与照相机的结构做类比,镜头是,光圈是,胶卷指,暗箱的壁指。
6.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外耳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中耳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内耳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其中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化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的是______和_________。
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
![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39456866529647d272852ae.png)
《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1、植物的向光性和生长素。
(1)植物体内的激素: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激素,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2)生长素是由胚芽尖端产生的激素,控制胚芽的生长。
达尔文猜想胚芽尖端会产生生长素,温特实验证明了达尔文的科学猜想,郭葛从植物体内分离出生长素。
(3)植物向光性:观察现象,胚芽弯向光源生长。
产生条件:①单侧光照射;②具生长素且分布不均匀。
产生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面生长素分布多,胚芽生长快;节神经调节1.动物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并以神经调节为主。
2.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
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微,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许多的生理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3.小鸟、小虫遇到敌害时会迅速躲避,驾驶员看见红灯就会刹车,这些感觉和反应都是由神经系统来控制和调节的,快速而短暂;而体液对生物体的调节缓慢而持久。
人在感知环境的刺激后,会迅速地做出相应的反应。
在这个反应过程中,需要有许多的器官或组织参与,如眼、鼻、耳、皮肤、神经、脑、脊髓和运动器官,这是一个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作出反应的连续过程,是许多器官协调作用的结果。
(一)、神经元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神经元的功能。
神经元上的树突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即产生信息),并传向细胞体,然后由轴突把兴奋传导到其它他神经元。
这种能够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即兴奋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在神经系统中进行传导。
3.看图3—6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所示结构的名称:①细胞体;②细胞核;③树突;④轴突;⑤髓鞘;⑥轴突分枝(2)③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把兴奋传递到细胞体中。
(3)(二)(三)1.脑神经:2.脊神经:由脊髓(四)1. 脑和2.(五)1.2.(六)1.大脑。
(1)(2)(3)沟、(4)类特有的。
2.3.(七)1.脊髓是2.,主要有传导和反射两个方面的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总结591up随身学 第一节植物的激素调节名词:1、向性运动:是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如光、重力等)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2、感性运动:由没有一定方向性的外界刺激(如光暗转变、触摸等)而引起的局部运动,外界刺激的方向与感性运动的方向无关。
3、激素的特点:①量微而生理作用显著;②其作用缓慢而持久。
激素包括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
植物激素: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到作用部位,并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动物激素:存在动物体内,产生和分泌激素的器官称为内分泌腺,内分泌腺为无管腺,动物激素是由循环系统,通过体液传递至各细胞,并产生生理效应的。
4、胚芽鞘:单子叶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状物。
胚芽鞘为胚体的第一片叶,有保护胚芽中更幼小的叶和生长锥的作用。
胚芽鞘分为胚芽鞘的尖端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的尖端是产生生长素和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下面的部分是发生弯曲的部位。
5、琼脂:能携带和传送生长素的作用;云母片是生长素不能穿过的。
6、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的尖端,单侧光刺激胚芽鞘的尖端,会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发生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的运输,从而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
7、生长素的竖直向下运输:生长素从胚芽鞘的尖端竖直向胚芽鞘下面的部分的运输。
8、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影响的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
一般说,低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高浓度范围内抑制生长。
9、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使这里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缘故。
解出方法为:摘掉顶芽。
顶端优势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实例是棉花摘心。
10、无籽番茄(黄瓜、辣椒等):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
要想没有授粉,就必须在花蕾期进行,因番茄的花是两性花,会自花传粉,所以还必须去掉雄蕊,来阻止传粉和受精的发生。
无籽番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
语句:1、生长素的发现:(1)达尔文实验过程:A单侧光照、胚芽鞘向光弯曲;B单侧光照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C单侧光照尖端罩有锡箔小帽的胚芽鞘,胚芽鞘直立生长;单侧光照胚芽鞘尖端仍然向光生长。
——达尔文对实验结果的认识:胚芽鞘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能在单侧光照条件下影响胚芽鞘的生长。
(2)温特实验:A把放过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B把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
——温特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并运到尖端下部促使某些部分生长。
(3)郭葛结论:分离出此物质,经鉴定是吲哚乙酸,因能促进生长,故取名为“生长素”。
2、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成分是吲哚乙酸,生长素是在尖端(分生组织)产生的,合成不需要光照,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往下端(如胚芽鞘的尖端向下运输,顶芽向侧芽运输),而不能反向进行。
在进行极性运输的同时,生长素还可作一定程度的横向运输。
3、生长素的作用:a、两重性:对于植物同一器官而言,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
浓度的高低是以生长素的最适浓度划分的,低于最适浓度为“低浓度”,高于最适浓度为“高浓度”。
在低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促进生长的效果越明显;在高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对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大。
b、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根、芽、茎最适生长素浓度分别为10-10、10-8、10-4(mol/L)。
4、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a、在低浓度范围内: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不易生根的枝条,可促进枝条生根成活;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b、在高浓度范围内,可以作为锄草剂。
5、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成,发育中需要生长素促进,而生长素来自正在发育着的种子。
6、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分布在正在分裂的部位,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脱落酸和乙烯(分布在成熟的组织中,促进果实成熟)。
7、植物的一生,是受到多种激素相互作用来调控的。
第二节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体液调节名词:1、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2、垂体: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
借漏斗柄连于下丘脑,呈椭圆形。
3、下丘脑:即丘脑下部。
间脑的一部分,位于脑的腹面,丘脑下方,下丘脑是调节内分泌的较高级中枢。
4、反馈调节: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与分泌,而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合成与分泌。
5、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
如: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6、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
如: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产生)是升高血糖含量,胰岛素(胰岛B细胞产生)的作用是降低血糖含量。
语句:1、垂体能产生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激素。
甲状腺能产生甲状腺激素,胰岛能产生胰岛素,2、人体主要激素的作用:生长激素----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促激素----促进相关腺体的生长发育,调节相关腺体激素的合成与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胰岛素----调节糖类代谢,降低血糖含量,促进血糖合成为糖元,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
3、分泌异常症:A、生长激素:幼年分泌不足引起侏儒症(只小不呆)、幼年分泌过多引起巨人症,成年分泌过多引起肢端肥大症。
B、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甲亢,幼年分泌不足引起呆小症(又呆又小)。
4、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下丘脑通过促垂体激素对垂体的作用,调节和管理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5、激素的调节:①纵向调节:A、促进作用:寒冷刺激→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代谢加强。
B、抑制作用:甲状腺激素增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维持正常(反馈调节)。
②横向调节: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6、在体液中除激素外,还有CO2、H+等对机体也有调节作用。
二、神经调节名词:1、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反应。
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2、非条件反射:动物通过遗传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3、条件反射:动物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4、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通常由5个基本部分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5、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包括细胞和突起两部分。
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枝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枝的树突。
6、神经纤维: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
7、兴奋:动物和人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动状态或弱活动态变为强活动态。
8、突触:把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接触的部位,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膜和突触后膜。
9、突触小体: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每个小枝末端都膨大成杯状或球状小体。
10、大脑皮层: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
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由神经元的细胞体构成的灰质,叫大脑皮层。
11、言语区:人类的语言功能与大脑皮层的某些区域有关,这些区域叫做言语区。
12、运动性失语症(say):当皮层中央前回底部之前(S区)受到损伤时,病人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的谈话.但却不会讲话.也就是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能看,能听,不会说)13、感觉性失语症(hear):当皮层颞上回后部(H区)受到损伤时,病人会讲话会书写,也能看懂文字,但却听不懂别人的谈话.(能看、能写、不会听)语句:1、兴奋的传导:①.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静息状态的膜电位----外正内负,兴奋区域的膜电位----外负内正,未兴奋区域的膜电位---外正内负,兴奋区域与未兴奋区域形成电位差。
形成局部电流回路:a.膜外电流:未兴奋区→兴奋区,b.膜内电流:兴奋区→未兴奋区。
②.细胞间的传递(通过突触来传递):a、突触是由突触前膜(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触间隙(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的间隙)和突触后膜(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或树突膜)三部分构成。
b、兴奋传递过程:膜电位变化→突触释放递质→膜电位变化;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前膜时,引起突触小泡破裂,释放出递质到突触间隙内,递质与突触后膜的特殊受体结合,改变了突触后膜的通透性,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了兴奋或抑制。
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方向是:细胞体→轴突→树突。
2、躯体运动中枢(存在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a、当刺激中央前回顶部时,可引起下肢运动;刺激中央前回底部时,倒出现头部器官运动;刺激中央前回其他部位时,可以出现相应器官运动。
b、分布特点: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皮层代表区的大小与躯体的大小无关,而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
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a、不同的:神经调节反应速度迅速、准确,作用范围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反应速度比较缓慢,作用范围比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
b、联系:神经调节为主,体液调节为辅,两者共同协调,相辅相成,共同调节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三、神经调节与行为名词:1、趋性:是动物对环境因素刺激最简单的定向反应,如某些昆虫和鱼类的趋光性,臭虫的趋热性,寄生昆虫的趋化性等,它们都与神经调节有关。
2、本能:是由一系列非条件反射按一定顺序连锁发生构成的,大多数本能行为比反射行为复杂得多,如蜜蜂采蜜,蚂蚁做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哺乳动物哺育后代等都是动物的本能行为。
3、印随:刚孵化的动物有印随学习,如刚孵化的小天鹅总是紧跟它所看到的第一个大的行动目标行走,如果没有母天鹅,就会跟着人或其他行动目标走。
4、模仿:幼年动物则主要是通过对年长者的行为进行模仿来学习的,如小鸡模仿母鸡用爪扒地索食。
语句:1、垂体分泌的激素与动物行为:a、催乳素:照顾幼仔,促进某些合成食物的器官发育和生理机能的完成,如促进哺乳动物乳腺的发育和泌乳,促进鸽的嗉囊分泌鸽乳的活动等;b、促X腺激素:垂体分泌的促X腺激素能够促进X腺的发育和X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动物的X行为。
2、行为分为:(1)先天性行为:趋性、非条件反射和本能。
(2)后天性行为:印随、模仿和条件反射。
3、判断和推理是动物后天性行为发展的最高级形式,是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