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期末复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 - 专题五 文学文化常识与综合性学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专题五文学文化常识与综合性学习文学文化常识一、填空题。
1. 《春》是一篇 (填体裁),作者是朱自清,现代、、。
2. 《济南的冬天》选自《》,作者是老舍,著名作家,原名,字舍予,北京人,代表作有小说《》。
3. 泰戈尔,作家、诗人,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4. 《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
5.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组织编写的一部小说集。
6. 孔子,名丘,字仲尼,家学派的创始人。
《》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7. 《诫子书》选自《》,作者是诸葛亮,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8. 《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 (填国籍)著名童话作家。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是,原名,我国著名的、和革命家。
10. 《狼》的作者是,字留仙,世称,代文学家。
二、选择题。
1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咏雪》中“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的“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B. 《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
作者是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马致远。
“天净沙”是曲牌名。
C.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D. 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从儿童的视角为读者展示了一位既有美丽清新的外表,又注重自己内在涵养的美好的母亲形象。
12.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长篇小说集。
B.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C. 《吕氏春秋》,又称为《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D. 《皇帝的新装》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作者是安徒生,其代表作有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
13.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A. 法国作家让·乔诺的《植树的牧羊人》讲述了牧羊人用双手把荒漠变成绿洲的故事,告诉人们:只要满怀无私的大爱,具有不懈的毅力,就可以创造奇迹。
文化生活第十课知识点

文化生活第十课知识点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了解不同文化的知识点,可以拓宽视野,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
本文将介绍文化生活第十课的知识点,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一、文化的定义和特征1. 文化的定义:文化是指人类社会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模式、艺术风格等非物质层面的创造性成果。
2. 文化的特征:文化具有普遍性、历史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征。
它通过传承和交流,不断发展演变。
二、文化的分类1. 材料文化和非材料文化:材料文化指物质领域的文化成果,如建筑、工艺品等;非材料文化指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等无形文化。
2. 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传统文化是指历史悠久、深深扎根于民族之中的文化形态;现代文化是指在现代社会产生并逐渐形成的文化。
三、世界各国的文化特色1. 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强调和谐、中庸、礼仪,注重人际关系和家庭责任。
有着丰富的传统节日和文化文物。
2. 印度文化:印度文化以宗教为核心,尊重生命,崇尚和平与宽容,有着多元化的语言和风俗习惯。
3. 美国文化:美国文化注重个人自由和个人成就,强调人权和机会平等,对科技和时尚有着深远的影响。
4. 日本文化:日本文化强调纪律、秩序和团队合作,尊重长辈和传统价值观。
富有浓厚的艺术氛围。
四、跨文化交流与文化冲突1. 跨文化交流: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合作,可以促进文化的互补和发展,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2. 文化冲突:由于文化差异,不同文化之间可能存在误解、冲突和矛盾,因此需要尊重和包容他人的文化。
五、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1. 传统文化的保护: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修复古建筑、传习古艺等。
2. 传统文化的发展:传统文化需要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吸收新鲜事物,创新传统文化形式,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六、文化与个人发展1. 文化素养的培养:通过学习和了解不同文化,可以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2. 文化的影响力:文化对个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以引导个人的价值追求和生活态度。
高考文化常识单元 期末复习测试综合卷学能测试

高考文化常识单元期末复习测试综合卷学能测试一、高考文化常识1.下列各项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妃嫔媵嫱,指六国王侯的宫妃。
她们各有等级(妃的等级比嫔、嫱高)。
媵是陪嫁的人,也可能成为嫔、嫱。
B.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制造新词,流行一时。
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后鲍照拟作为多。
C. 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D. 晦: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朔:阴历每月的最后一日。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B.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课文《曹刿论战》《崤之战》《烛之武退秦师》都选自《左传》。
C. 《汉书》是东汉班固编撰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作,记载了上自西汉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历史。
《苏武牧羊》选自《汉书》。
D. 报告文学是兼具新闻真实性与文学艺术性两种特质的文体。
它允许采用除虚构以外的其他文学艺术手法,允许多种表达方式共用,在既不虚构又不夸张的前提下,对大量材料进行巧妙的概括和提炼,运用形象的语言、精心的结构反映社会上的人物和事件。
《包身工》《王选的选择》都属于报告文学。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史记》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全书共130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
B. 西汉司马迁著《史记》,东汉班固著《汉书》,南朝宋范晔著《后汉书》,西晋陈寿著《三国志》,为二十四的前四史,皆为纪传体通史。
C. 《汉书》是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它记载了西汉一朝230年的历史。
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期末复习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必修3

八、走进文化生活1、当代文化生活的特点及原因特点:①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②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着多种选择。
原因: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产设备、多样的文化载体、快捷的传播工具,使文化产品的大批量、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与流通成为可能,也使大众传媒迅速发展。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特点。
2、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人们文化生活的影响: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积极的影响):能够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精神生活;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易于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推动生产的发展。
②文化市场的自发性与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消极的影响):有些部门和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社会效益,肆意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有些文化产品迎合低俗趣味;有些媒体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炒作“新闻”。
③必须对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进行管理,正确引导,决不能放任自流,要加强法制建设,提高经营者素质,依法制裁取缔文化市场的混乱现象和违法行为,使大众传媒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要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文化。
3、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为什么?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怎么样发展?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无论什么类型、风格的文化,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应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
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
高中政治试卷(8)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夯实基础)(解析版)

政治期末复习测试卷(人教版必修三必修四)——《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A卷(夯实基础)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2020年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掷地有声、情真意切,爱国主义精神、女排精神等词语振奋人心,不仅鼓舞了中国人民,还向全世界展现了我们过去一年的非凡成就,国际社会赞叹我国人民共同致力于国家与民族的发展,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
这说明①中华文化的力量来源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②中华文化的力量增强了中国人民的凝聚力③中华文化的价值在文化传播中得到彰显④中华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世界尊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详解】①:中华文化的力量来源于中华各族人民的实践,①错误。
②∶材料的主旨不是增强中国人民凝聚力的问题,②排除。
③④∶爱国主义精神、女排精神等词语振奋人心,向全世界展现了我们过去一年的非凡成就,国际社会赞叹我国人民共同致力于国家与民族的发展,这说明中华文化的价值在文化传播中得到彰显,中华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世界尊重,③④符合题意。
2.疫情期间,各地开启“网课”教学,教师网上授课,学生通过电脑、电视等设备可以足不出户,安全地接受教育。
这一做法主要是基于A.教育是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B.教育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C.大众传媒具有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D.大众传媒能最大限度超越时空的局限【答案】D【详解】D:疫情期间,学生通过电脑、电视等设备可以足不出户,可以通过网络安全地接受教育。
这一做法主要是基于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界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D符合题意。
A:材料主要强调借助大众传媒开展网络教学,不体现教育是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A与题意不符。
B:教育是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不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B错误。
C: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教育具有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C错误。
期末专题复习训练卷(二)

文化生活期末专题复习训练卷(二)1.网络新词,像“给力”“涨时代”“神马都是浮云”等,多为新事件、新闻人物的浓缩和概括。
这表明()。
A.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B.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目的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D.文化创新来源于创作者的灵感1.C2.“雷锋传人”郭明义的模范事迹和高尚品德,让人们得到心灵的洗礼,感受到人性的光辉,增强了对生命价值的理解。
可见()。
A.优秀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B.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C.优秀文化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D.优秀文化是对人性真善美的反映2.B1.《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著名的作品之一。
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这是一首意志战胜宿命、光明战胜黑暗的颂歌。
每当人们听到这首乐曲,总会给人以极大的振奋和力量。
这表明优秀文化作品能够()。
A.丰富人的精神境界B.增强人的精神力量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D.促进人的科学世界观的形成1.B解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战胜”“振奋和力量”,据此可知正确答案为B项。
2.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
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中庸》)④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论衡》)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B解析:②中的“天地与我并生”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③中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表明包括人在内的“万物”是可以和谐相处的。
①中内容是指个人思想道德修养;④讲述了德与才的关系,与题目要求不相符合。
3.微博的力量,让人不可小觑。
微博在汇聚民众智慧、凝聚民众力量的同时,也可能成为谣言散布的手段,而且由于其具有强大的传播力,破坏性更大。
这说明()。
A.优秀文化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B.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C.大众传媒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上显示出强大的功能D.文化市场的滞后性和传媒的盲目性引发令人忧虑的现象3.C 解析:容易误选D项,材料有两层含义,一是微博的积极意义,二是微博的消极作用,D项只表达了一个方面。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复习

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所以 人们都是消极被动的接受文化的影响。
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性意味着永不 改变。
3.文化对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起促 进作用。
走出误区
× 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所以
人们都是消极被动的接受文化的影响。
× 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性意味着永不
B
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 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考点5-6:文化对人的影响和作用 思考: 文化通过什么对人产生影响?
对人的什么产生影响?有何特点? 对人产生怎样的影响?
1.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 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1)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 潜移默化 深远持久
4.作用: 优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
(2010天津文综)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 “人是环境的产物”。某论坛上,主讲人让听众 写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6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 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测试结果的 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物以类聚,人以 群分。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 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这 种现象说明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A. 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国内) B. 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重 要内容。(国际)
(2010北京文综)《阿凡达》是一部运用3D 技术制作的电影,目前已创造了超过27亿美 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 这体现了
①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 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部编中考 语文期末专题复习 文化常识训练及解析

部编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化常识训练及解析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我们学过的小说中有不少性格鲜明的少年形象,如鲁迅《故乡》中的少年闰土、曹文轩《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和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的英子等。
B. 法国作家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我的叔叔于勒》就选自其小说集《羊脂球》,其代表作品还有《项链》《巴黎圣母院》等。
C. 谦称是表示自谦的称呼,如:卑职、愚、不才、鄙人等。
D. 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答案】 B【解析】【分析】B.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
《巴黎圣母院》为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作品。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把握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文学常识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如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等,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
2.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叙述错误的是()A. “是日更定”,旧时晚上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更定。
B. “故自号曰醉翁”,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号;生前有谥号,如范仲淹谥号为“文正”。
C. 下面称呼按年龄从小到大的排序为:垂髫、豆蔻、及笄、弱冠、而立。
D. “晚生蒙老先生垂爱,得赐登龙,已出望外。
”中的“垂爱”是敬辞。
【答案】 B【解析】【分析】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号。
死后有谥号。
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鲁迅的《孔乙己》、契诃夫的《变色龙》和阿城的《溜索》都是短篇小说,刘绍棠的《蒲柳人家》是中篇小说。
浙江省金华市江南中学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复习导学案设计

江南中学高二年级政治学科导学案班级小组姓名【学习目标】1、识记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2、理解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
【学习重点】1、如何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 2、传统文化的特点 3、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学习难点】1、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2、怎样进行文化创新【学法指导】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三颗的必须掌握。
(学习程序:课外先认真自学课本,后独立完成基础部分和要点部分——课前学科组长评好分)基础部分(课内组内对学、群学5分钟——展示、点评2分钟)★【自主学习】——带着下列问题,自主阅读课本,在教材中圈划出问题答案,试着快速记忆。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从三个方面讲人类文化的发展)一、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一)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1. 文化多样性主要通过 __________和 __________表现出来(1)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____________的集中展示,是 __ _______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标志;对研究人类文明有重要意义,对展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独特作用。
2.透视文化的多样性(价值与内涵)3.尊重文化多样性。
▲怎样尊重:①正确态度:既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②遵循原则与要求: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要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期末复习】《文化生活》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4.文化塑造人生(①②③) 【 P17-21】 (文化的作用,个人方面)
材料题常见设问
1.从文化与生活【第一单元】(例题) 2.文化与社会【第一课】(例题) 3.文化对人的影响【第二课】(例题) 4.文化的作用【第一课+第二课】(例题) 题型:1.原因型; (例题) 2.意义型;(例题)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3.文化的作用(社会) 【 P9-11 】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 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 影响。P9 ②A.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在经济、政治的基础上 P9 B.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③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3.体现型;(例题)
4.认识型; (例题)
影响是文化与经济是作用和反作 用的关系。交融是文化里有经济, 经济里有文化。 【例】经济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 交融。下列各项能够说明两者相 互交融的是( D ) 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 定 B.经济发展了文化就一定能够发 展 C.先进文化促进经济发展,落后 文化阻碍经济发展 D.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日益重要
答: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 响。家风不仅仅是每个家庭的事情,同时也关乎整个社会 的风气。给社会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3分)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 化活动。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实践活动、 认识活动、思维活动。家风会影响人的行为方式、作风作 派。(3分) ③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家风是一种 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滋润着人 们的心灵,塑造人们的品格,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方方面 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3分) ④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良好的家风会滋润人们的心灵,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3分)
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本单元复习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本单元复习提升易混易错练易错点1 不能准确把握文化的内涵、特点1.(2020福建三明第一中学高二期中,)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①2019年10月9日,土耳其对叙利亚发起军事行动②2019年元宵节故宫被“点亮”,故宫文化再引全球关注③2019年7月1日起,降低普通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收费标准④2019年动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热映,广受好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21江苏扬州高二期中,)筷子,不仅仅是饭桌上的用餐工具,更是中华儿女情感的纽带。
一双筷子,承载了中国人千年不断的情感。
这体现了( )①文化包含着人们的情感、意志、审美、价值追求②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④行为是文化的重要载体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易错点2 误以为文化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3.(2020山西晋城一中高二月考,)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但无论是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对《曾国藩家书》推崇备至。
它不仅仅是一部记录家常的书信集,更是一部教人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智慧之书。
这说明(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②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③文化对人的影响都是积极的④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易错点3 误以为文化对社会发展总是起促进作用4.(2021安徽皖北名校高二联考,)2020年湖南省十大特色文旅小镇授牌仪式在长沙举行。
特色文旅小镇突出民族风情,拥有较强的旅游吸引力和辐射带动效应,对乡村振兴、精准脱贫、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文旅融合具有极大促进作用。
截至2020年7月,湖南省共有20家特色文旅小镇。
评选特色文旅小镇的文化生活依据有(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传统文化推动经济繁荣③文化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④文化保证经济发展方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2020山西长治二中高二月考,改编,)《那年花开月正圆》讲述了清末传奇“女商圣”周莹,在遭遇家庭和家族事业的诸多变故和挫折时,逆境生存,将濒临倾覆的家族事业重振的奋斗故事。
地域文化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计20分)1、1972年在密山新开流发现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文化叫新开流文化.2、“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的兵民一体、军政合一的社会组织形式被称作八旗制度。
3、黑江著名的河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嫩江、牡丹江、绥芬河。
主要湖泊有兴凯湖、镜泊湖、五大连池、连环湖。
4、在产业的划分上,基础产业是农业、主导产业是工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第三产业5、黑龙江精神的核心包括开拓创业、无私奉献、包容精神、其中开拓创业是黑龙江精神的底蕴,无私奉献是黑龙江精神的品格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1、什么是北大荒精神。
“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是北大荒精神的主要内容。
“艰苦奋斗”是北大荒人的苦乐观,是北大荒精神的核心和精髓,突出表现为北大荒人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以苦为荣的乐观精神和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勇于开拓”是北大荒人的进取观,反映出北大荒人的意志品质,突出表现为北大荒人不畏艰难的进取精神,勤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尊重科学的求实精神;“顾全大局”是北大荒人的大局观和行为准则,充分反映了北大荒人“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无私奉献“是北大荒人的价值观,反映了北大荒人的道德风范,突出表现为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任劳任怨的敬业精神、勤政廉政的公仆精神。
2、我省工业经济的主要特点。
1)工业基础比较雄厚,一些领域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2)工业是全省国民经济的主导,重化工特征比较明显3)国有经济仍是全省工业的主体,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4)大中型企业是全省工业经济的骨干,中央直属企业占有很大比重。
3、简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衡量新农村建设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志。
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基础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4、北大荒文学艺术区别于黑龙江其他黑土文化的特色表现。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文化:文化是人类群体或社会的共享成果,这些共享成果包括价值观、语言、知识,也包括物质对象。
符号: 符号是指一群人所认可的任何能有意义地表达其自身之外的事物的东西。
语言:所谓语言,简而言之,是指人们所使用的口头和书面的言说方式,它是我们重要的符号系统。
物质文化: 一个社会普遍存在的物质形态——机器、工具、书籍、衣服等,被称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 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社会心理文化:社会心理指人们日常的精神状态和思想面貌,是尚未经过理论加工和艺术升华的流行的大众心态,诸如人们的要求、愿望、情绪等等。
社会意识形态文化:社会意识形态则指经过系统加工的社会意识,它们往往是由文化专家对社会心理进行理论归纳、逻辑整理、艺术完善,并以物化形态——通常是著作、艺术作品——固定下来,传于后世。
文化整合:许多文化要素之间看上去相互具有某种一致性,当各个文化特征相互之间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时,我们说这个文化体现了很高程度的文化整合。
自然环境: 又称地理环境,指被人来改造、利用,为人类提供文化生活的物质资源和活动场所的自然系统,即“人化的自然”。
社会经济环境: 指人类加工、改造自然以创造物质财富所形成的一套生产条件,包括工具、技术、生产方式等等。
社会制度环境:指人类创造出来为其文化活动提供协作、秩序、目标的组织条件,包括各种社会组织、机构、制度等结合而成的体系。
行政区域:行政区域是国家为进行分级管理而划分的地方,它的出现是以国家的建立为前提的。
宗法制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产生于商代后期,在西周建立以后,确立起一套体系完整、等级严格的宗法制度:第一,嫡长子继承制;第二,封邦建国制;第三,宗庙祭祀制度。
家国同构“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同性。
“家国同构”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
所谓“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父权家长制。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A卷(夯实基础)(解析版)

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期末复习测试卷(人教版必修三必修四)——《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A卷(夯实基础)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答案】C【详解】①:政府加强管理,正确引导,选项不符合题意,①排除。
②③:置身于纷繁复杂的文化生活中的我们,需要提高眼力,拒绝污染又要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②③选项符合题意。
④:我们要多接触优秀文化,选项观点错误,④排除。
2.【答案】C【详解】A: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艺与经济社会发展并不是亦步亦趋的,A错误。
B:文艺工作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B错误。
C:票房排名前三的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姜子牙》和《夺冠》合计贡献了九成票房,深受观众好评,说明以上三部电影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工作导向,C正确。
D:优秀文艺对时代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D错误。
3.【答案】D【详解】①:题干反映的是国家加强对文化产业的管理和引导,“中华传统美德的引领作用”在题中没有体现,且应是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①不符合题意。
②:题中内容表明文化建设中国家要发挥监管的作用,“融通各种资源,实现综合创新”在题中没有体现,②不符合题意。
③④:为有效解决网民反映强烈的手机浏览器网络传播乱象,国家网信办对手机浏览器进行专项集中整治,这表明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国家的管理和引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弘扬主旋律,③④符合题意。
4.【答案】A【详解】①②: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让人们重温长征精神,有助于彰显革命文化的强大感召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①②符合题意。
③:对于落后文化是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而不是取缔,③错误。
④:对于传统文化要具体分析,要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④错误。
5.【答案】C【详解】①: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原则,大力发展文化产业,①排除。
②③:一些自媒体野蛮生长,种种乱象触目惊心,一些不良现象,违背公序良俗,突破法律底线,成为网络生态的重要“污染源”,这警示我们要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为群众提供广阔文化舞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②③符合题意。
期末复习备考习题3(最新版本文化生活第四单元)

复习备考习题三(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命题:赵长荣2013.12.5一、选择题部分1. “虽然不言不语,叫人难忘记,那是你的眼,明亮有美丽……”当年蔡琴在演唱这《你的眼神》时,就曾以特有的韵味打动过无数听众,在今春“我是歌手”的电视节目上,林志炫以不同以往的方式演唱此歌,诠释经典,在次让人如痴如醉。
由此可见,文化表演应该①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②倡导风格与形式的多样化③立足于满足市场需求④坚持继承和创新的统一A.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2.如今,互联网已成为未成年人认知和参与社会的新途径。
调查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中,91.4%使用过互联网,72.5%上网时遭遇过不良信息,64.9%会模仿网络语言和行为。
因此,文化建设应当①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社会文化环境②深入开展道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道德修养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方位提升文化竞争力④积极推广信息技术,促进传媒的商业化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近年来,“央视”相继推出“最美教师”、“最美孝心”等“最美”系列节目,强调社会教育和价值塑造,挖掘社会真善美,弘扬善良、勇敢、仁爱、乐观、奉献等精神,获得公众好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最美”系列节目受到公众好评,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②主流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削弱大众文化影响力③主流媒体传递正能量,对良莠不齐的文化市场起正确引导作用④主流媒体能满足人民大众真正的文化需求,决定文化发展方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古人以“桑梓”代表故乡,以“椿萱”代表父母,以“棠棣”代表兄弟……可见古人对自己生存的环境何等亲切,他们能够把周围的事物伦理化。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必须尊重和认同传统文化B.认识世界要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C.要增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D.要发挥意识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5.最美教师,最美妈妈,最美司机……,神州大地悄然崛起一个“最美群体”。
平凡中彰显大爱,震撼中激扬正气;平民英雄让感动常在,让真情永存。
文化生活》2011期末主观题复习

• 材料二: 在广州亚运会吉祥物和会徽的设计上引发了 材料二: 国内的争论, 国内的争论,这种争论反映了时代对传统文化发展的 再认识。如今我们处于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 再认识。如今我们处于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一个经 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 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 进的时代。对待传统文化应当抱三种态度,即分析的 进的时代。对待传统文化应当抱三种态度, 态度、开放的态度、前瞻的态度。 态度、开放的态度、前瞻的态度。 • 说明材料二中对待传统文化的“三个态度”的内涵。 说明材料二中对待传统文化的“三个态度”的内涵。 (10分) 分 • ①所谓分析的态度,就是要辨证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 所谓分析的态度,就是要辨证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 生活中的作用,分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 生活中的作用,分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吸取 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3分 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分) • ②所谓开放的态度,就是要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 所谓开放的态度,就是要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 化的关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化的关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既要吸取世界上各 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 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也要让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走 向世界。( 。(3分 向世界。( 分) • ③所谓前瞻的态度,就是要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与时代 所谓前瞻的态度,就是要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与时代 精神的关系,面向未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精神的关系,面向未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不断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4分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分)
• 答:(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 :(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 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2分 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分) • (2)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改造世界 )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的过程中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的过程中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中华文化的力 深深熔铸在民族生命力、 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 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 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创造幸福 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 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中华儿女创造 美好明天的力量之源。( 分) 美好明天的力量之源。(4分 。( 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 • ②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 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强盛的精神动力, 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强盛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 族之魂,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战胜困难, 族之魂,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战胜困难,弘扬了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4分 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分)
201512文化生活填空

高二《文化生活》期末复习填空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活动及其产品。
2、文化是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的产物;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习得的;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
3、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一经形成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4、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5、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①相互影响:经济、政治文化;文化于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社会的发展,落后文化阻碍社会发展。
②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6、文化与综合国力:(1)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和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竞争的重要因素。
(2)文化竞争对我国的启示:发展中国家在文化上面临严峻挑战,我国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不竭的和强大的。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来自于特定的和各种形式的。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1)文化影响人们的和;(2)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具有和的特点。
4、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优秀文化能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素质、素质)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1)文化是的,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2)文化又是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文化,又要尊重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文化繁荣进步。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的内在要求。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基。
2020-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文学文化知识复习语文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

2020-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文学文化知识复习语文试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二期末文学文化知识复习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2分)A、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一般由别人记叙;自述生平的,称为“自传”。
传记不一定要像散文、小说那样对人物做细致入微的描摹。
B、消息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后两部分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C、“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这句话强调了我国石拱桥分布范围广,去掉“几乎”一词,语义没有什么变化,也与实际符合。
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一般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2.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三峡》选自中国第一部记述水系的专著《水经》,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B.《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文学家、思想家,著有《陶隐居集》。
C.《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D.《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
本文是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信。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必须独立成段。
B.《“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主要介绍的是中国10米跳水冠军郭晶晶在印度新德里获得冠军的精彩瞬间。
C.诺贝尔奖主要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首届诺贝尔奖是1901年颁发的。
D.《一着惊海天》是一篇通讯,主要报道的是我国核潜艇首次成功潜入深海的情况。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王维,字摩诘,唐朝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校高三(12)班学生围绕“感知低碳经济、 某校高三(12)班学生围绕“感知低碳经济、感 悟低碳文化、参与低碳生活”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 悟低碳文化、参与低碳生活” 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通过上网查阅、 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通过上网查阅、实地调查等 获得了以下信息。 获得了以下信息。 信息一: 信息一:感知低碳经济 所谓低碳经济,主要指两种:一种是低碳生产, 所谓低碳经济,主要指两种:一种是低碳生产, 一种是低碳消费。“低碳经济”要求推进节能减排, 一种是低碳消费。 低碳经济”要求推进节能减排, 进行科技创新,要求公众改变那些浪费资源、 进行科技创新,要求公众改变那些浪费资源、能源的 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 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政协第十届浙江省委员会主席 周国富在作省政协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时, 周国富在作省政协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时,提出了优 化空间布局,发展低碳经济,完善政府调控, 化空间布局,发展低碳经济,完善政府调控,加强市 场调节,健全体制机制等对策建议。 场调节,健全体制机制等对策建议。 (1)结合信息一,说明浙江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结合信息一,说明浙江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的经济意义。( 。(6分 的经济意义。( 分)
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 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 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 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 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 “和谐”思想;国家馆馆 和谐”思想; 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 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 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 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以 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 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为外墙装 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 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 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 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 化的质感。 化的质感。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6分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 分) 。(
信息三:参与低碳生活 信息三: 低碳生活是我们急需建立的一种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是我们急需建立的一种生活方式,低碳 生活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对于二氧化碳,少用10双 生活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对于二氧化碳,少用 双 一次性筷子,减排0.2千克 少开一天车,减排8.17 千克; 一次性筷子,减排 千克;少开一天车,减排 千克;用手洗代替洗衣机洗衣,减排0.3千克 千克。 千克;用手洗代替洗衣机洗衣,减排 千克。低碳 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 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是一种 责任,而不是能力。 责任,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 碳生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 惯,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 (3)请你分别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 )请你分别用经济生活、 说明,作为我们青少年该怎样去践行低碳生活。( 说明,作为我们青少年该怎样去践行低碳生活。(6 。( 分)
①低碳文化的感染力和作用力使企业和个人的生 存方式发生重大转变体现了文化影响着人们的实践 存方式发生重大转变体现了文化影响着人们的实践 。(2分 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分) 在低碳文化氛围的营造中, ②在低碳文化氛围的营造中,通过活动宣传低碳 的重要性,让人们自觉践行低碳生活,体现了文化 的重要性,让人们自觉践行低碳生活,体现了文化 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 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分 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分) 企业主动采用低碳战略,创造低碳品牌, ③企业主动采用低碳战略,创造低碳品牌,将吸 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引更多忠诚度高的用户,体现了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引更多忠诚度高的用户,体现了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2分 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分)
(三)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 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当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四)发展先进文化 1.走进文化生活 走进文化生活 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 正确对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2.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发展先进文化的基本内涵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 发展教育、 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3.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2010年 7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这是党中央、 年 月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这是党中央、 国务院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国务院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也 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多年来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是改革开放 多年来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这次 教育工作会议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 教育工作会议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 对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对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材料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的道理?(6分) 材料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的道理?(6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重视教育事业,有利于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重视教育事业, 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浙江省经济建设的发展。 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浙江省经济建设的发展。 (2分) 分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也是影响文化发 ②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也是影响文化发 展的重要因素, 展的重要因素,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 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动,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分) 分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③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 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2分 的重要内容。(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分)
(二)文化传承与创新
2008年,我国启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年 我国启动《 规划纲要( 的制定工作, 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制定工作,这是深入 年 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 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必将有力 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成为教育改革发展史上一个 新的里程碑。在深入调研、召开座谈会、 新的里程碑。在深入调研、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意 见建议的基础上,形成了征求意见稿。 见建议的基础上,形成了征求意见稿。各类学校校长 和教师代表,教育专家、学者, 和教师代表,教育专家、学者,大、中学生及学生家 长代表,教育管理系统负责人等, 长代表,教育管理系统负责人等,都对教育改革和发 展提出了许多意见建议。 展提出了许多意见建议。2010年7月,国务院印发并 年 月 启动实施《教育规划纲要》 启动实施《教育规划纲要》。 材料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的道理?(6 材料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的道理?(6分) ?(
信息二: 信息二:感悟低碳文化 低碳文化正逐渐变成影响我们发展的一种战略。 低碳文化正逐渐变成影响我们发展的一种战略。 低碳文化的感染力和作用力使个人的生存方式发生重 大转变。在低碳文化氛围的营造中, 大转变。在低碳文化氛围的营造中,通过活动宣传低 碳的重要性,让人们感悟和自觉践行低碳生活。 碳的重要性,让人们感悟和自觉践行低碳生活。企业 主动采用低碳战略,创造低碳品牌, 主动采用低碳战略,创造低碳品牌,将吸引更多忠诚 度高的用户,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度高的用户,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6分 (2)分析信息二中所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 分) )分析信息二中所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
①经济生活角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 经济生活角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者,践行生态文明观念,做到保护环境、 消费者,践行生态文明观念,做到保护环境、绿 色消费。( 。(3分 色消费。( 分) 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政治生活角度: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②政治生活角度: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切实履行公民义务,做负责任的社会公民, 切实履行公民义务,做负责任的社会公民,正确 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3分 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分)
2010年12月2日至 日,浙江省教育工作会议在杭州 年 月 日至 日至3日 召开。这是继2000年2月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之后,时隔 月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之后, 召开。这是继 年 月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之后 10年召开的事关全省教育现代化的一次重要会议。会 年召开的事关全省教育现代化的一次重要会议。 年召开的事关全省教育现代化的一次重要会议 议的主要任务是, 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 和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 和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 工作会议精神和《 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 总结交流我省教育工作经验, 要(2010—2020年)》,总结交流我省教育工作经验, 年 部署实施《 部署实施《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动员全省各方面力量积极推进 年 浙江教育改革和发展,加快浙江教育现代化建设, 浙江教育改革和发展,加快浙江教育现代化建设,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证和人力 资源支撑。 资源支撑。 联系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 联系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浙江省高 度重视发展教育的原因。( 。(6分 度重视发展教育的原因。( 分)
1.文化与社会 文化与社会 (一)文化与生活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与经济、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综合国力 2.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和特点 文化塑造人生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文化的多样性与 文化的多样性 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尊重文化多样性 文化传播的途径 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文化的继承与 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文化的继承 传统文化的特点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3.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创新的意义 文化创新的途径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