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劳动力供给和需求

合集下载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重点章节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重点章节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重点章节一、经济学基本概念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如何生产、分配和利用资源的学科。

它涉及到许多基本概念,理解这些概念对于掌握经济学的基础知识至关重要。

1.1 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指参与生产活动的各种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创新技术。

劳动力是指人们的劳动能力和技能;资本是指用于生产的机器、设备、工具等;土地是指自然资源;创新技术是指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工艺。

1.2 供给与需求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1.3 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额外增加的消费或生产所带来的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则说明了随着消费或生产的增加,每一单位的效用会递减。

二、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和市场的经济行为的学科。

2.1 供给与需求的均衡供给与需求的均衡是指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的状态。

在均衡状态下,市场上的商品价格和数量稳定。

2.2 弹性弹性是指某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变化的敏感程度。

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或供给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

2.3 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单位生产或消费所付出的额外成本,边际收益是指增加一单位生产或消费所获得的额外收益。

在最优决策中,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应该相等。

三、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的学科。

3.1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GDP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增长。

3.2 通货膨胀与失业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失业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的人口比例。

通货膨胀和失业通常是宏观经济中两个重要的问题。

3.3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五.效用理论
2.效用含义
效用是指商品或劳务存在于消费者心目
中的满足欲望或需要的能力,它表示商 品或劳务同消费者的愉快或痛苦之间的 关系. 比如劳动者;把时间花在劳动上,得到 了收入,但去掉了休息娱乐;把时间化 在休息上,减少了收入. 效用最大化
五.效用理论
3.基数效用论(看书) (1)假设效用和重量\长度等一样是可以衡量
三、劳动力需求的分类
为了便于后面学习以及对劳动力需求与供给
进行分析,有必要对劳动力需求进行分类。 1、市场需求、行业需求、企业需求
2、长期需求、短期需求
四、企业劳动力需求行为
1、前面讲了劳动力需求表与需求曲线,也与
大家提到过劳动力需求的一种基本分析方法, 边际边际法。边际分析法假定每增加一定量 的劳动力,对企业的利润(或者产量)的影 响。 解释边际分析法。
劳动力供给是指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在一定劳动条件
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 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量):从量的角度来说, 是指一个经济体在某一段时期中,可以获得的劳动 者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一、劳动力供给的含义
个体决策:劳动力供给取决于劳动力供给方在一定

二、劳动力需求表、需求曲线
回忆劳动力需求的含义;注意的是:劳动力
需求所显示的数量其实更是一种数量关系。 本质上为价格与需求的关系。 价格为工资率=工资/劳动时间(如A元/小时) (我国8元—10元/小时,美国是我国的20 倍—40倍,美国平均国民收入4万美元,中国 1200美元)
二、劳动力需求表、需求曲线
劳动经济学
引言
一、劳动经济学的重要性
引言
二、劳动经济学的含义

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三级基础知识)PPT课件

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三级基础知识)PPT课件

平均工资为P1时, 劳动力供需平衡
平均工资为P2时, 劳动力需求小于供 给,会存在数量为 Q2 Q4的失业人口。
平均工资为P3时, 劳动力需求大于供 给,会存在数量为 Q5 Q3的短缺劳动力。
24
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
• 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1. 人口规模 2. 人口年龄结构 3. 人口城乡结构
结构
(共1次考题:2007.5)
第四节 就业与失业
(共13次考题:
2007.5/2007.11/2008.5/2008.11)
9
9
劳动经济学基本内容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问题的经济学,是经济学的 一个分支,以劳动力市场为研究对象。 劳动经济学的框架体系可以概括为:四个主线两个层次 四个主线:供给、需求、价格和政府 两个层次:微观和宏观
男性成年人(一级劳动力)的劳动参与率与经济周期不存 在敏感的反应
16
劳动力需求
• 劳动力需求弹性
劳动力需求弹性是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于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 劳动力需求弹性公式: Ed D / D W /W
1)需求无弹性,即Ed=0。 (2)需求有无限弹性,即Ed趋向于无 穷大。 (3)单位需求弹性,即Ed=1。 (4)需求富有弹性,即Ed>1。 (5)需求缺乏弹性,即Ed<1。
17
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
• 短期的生产实际上就是产量取决于一个可变要素 的投入。可变要素投入发生变化,产量相应地发 生变化。当把可变的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 他生产要素上,最初劳动投入的增加会使产量增 加;但是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 开始递减。这就是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 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 起的产量变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边际产量递增阶段 – 边际产量递减阶段 – 总产量绝对减少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一)概念1、劳动力:指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就业与失业者)2、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人口的比率3、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反应程度1)供给无弹性(各自表示符号,含义) 2)供给有无限弹性 3)单位供给弹性 4)供给富有弹性 5)供给缺乏弹性(二)劳动力参与率生命周期1、15-19岁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2、女性劳参率呈上升趋势1)教育水平提高 2)制度劳动时间缩短 3)人口出生率下降 4)科技进步对家务劳动效率的影响3、老年人口参劳率下降4、25-55男性成人参劳率保持高位(三)经济周期与劳动参与假说1、附加性劳动力假说。

总水平下降时,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二级劳动力寻找工作劳动参与率与失业率成正比2、悲观性劳动力假说。

就业率下降,一级失业率上升并滞留在市场。

二级也因悲观退出市场。

参与率下降,与失业率成反比二、劳动力需求(一)概念: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

(8页公式及五种情况)1、需求无弹性。

工资率不论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量固定不变2、需求有无限弹性。

工资率不变,或其变动百分比为零,而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百分比绝对值大于零(平行)3、单位需求弹性。

工资率变动百分比与需求变动百分比绝对值相等4、需求富有弹性。

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倾斜且较为平缓的曲线5、需求缺乏弹性。

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倾斜且较为陡峭的曲线(会解释图1-3)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一)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最初劳动投入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

1、边际产量递增阶段。

不变的生产要素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劳动投入增加,可以使固定不变生产要素充分利用,边际产量增加2、边际产量递减阶段。

不变的生产要素已接近充分利用,可辨的劳动要素对不变的生产要素的利用趋向于极限3、总产量绝对减少。

劳动与劳动力供需关系

劳动与劳动力供需关系

劳动与劳动力供需关系劳动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而劳动力则是劳动的主体。

劳动力供需关系的平衡与调节,直接影响着经济的运行和社会的稳定。

本文将从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探究劳动与劳动力供需关系的特点、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

一、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是指劳动者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劳动数量。

劳动力供给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

1.1 劳动力供给的特点劳动力供给具有以下的特点:首先,劳动力供给与劳动者的数量有关。

人口总量和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决定着劳动力的总量,并且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而变化。

其次,劳动力供给与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有关。

教育水平、培训机会和职业技能的提升,直接决定着劳动力的质量和特长。

最后,劳动力供给与劳动者的意愿和选择有关。

个体的意愿和家庭背景将影响个人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决策。

1.2 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因素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首先,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年龄结构的变化,劳动力总量和质量也会发生变化。

其次,教育水平和技能培养。

教育和培训的发展程度对劳动力的供给结构和素质有重要影响。

最后,社会制度和政策环境。

宏观经济政策、劳动法律法规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等,直接影响劳动者对就业、劳动条件和福利待遇的选择。

二、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是指用人单位为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需要而对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的需求。

劳动力需求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

2.1 劳动力需求的特点劳动力需求具有以下的特点:首先,劳动力需求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

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和结构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其次,劳动力需求与技术进步相关。

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和质量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最后,劳动力需求与社会需求关系紧密。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和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2.2 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因素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首先,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第2章劳动力供给:1.劳动力参与率是测度和反映人口参与劳动程度的指标,总人口劳动力参与率=经济活动人口(包括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总劳动年龄人口某100%,年龄别(性别)劳动力参与率=某年龄(性别)经济活动人口/该年龄(性别)人口某100%。

影响因素:工资水平、个人非劳动收入的比例、居民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率变化、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宏观经济状况的影响、教育制度及水平、国家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

2.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劳动力供给价格:劳动力供给者提供一定量劳动时间所愿意接受的工资率。

劳动力供给函数:S=f(W)(画图时坐标轴是反的)。

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E=,=0,无弹性,>1,富有弹性(E大于1实际上就是在图形中斜率小于1)。

3.劳动力供给量(1)变动:其他条件不变,仅有工资率变动引起的劳动力供给的变动,为同一条曲线上的移动。

劳动力供给(2)的变动,工资率不变,由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变动,是曲线的整体移动。

4.效用是从某种物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

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递减:越是相对稀缺的物品,替代能力越强。

特征:在同一平面上存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线表示效用水平相同/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表示的效用水平越高/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如果相交,那么在交点上两条无差异曲线表示相同的效用水平/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值、凸向原点的曲线。

斜率为负,表明主体为了保持或得到相同的效用,增加一种物品的消费必须减少另一种物品的消费,两种物品不能同时增加或减少/凸向原点则是由边际替代率递减决定/主体的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不同。

预算约束线:在时间和劳动能力状况约束下,所能消费闲暇和获得收入的最大组合线。

斜率:个人放弃闲暇从而获得收入的比率,即工资率。

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需求与供给

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需求与供给

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需求与供给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变化的领域,它涉及到劳动力的需求和供给。

劳动力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平衡对于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劳动力市场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并分析其中的挑战和机遇。

一、劳动力需求的因素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或组织在特定时期内,为了完成生产和经营活动而需要雇佣的劳动力数量。

劳动力需求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增长、行业结构、技术进步和政策环境等。

首先,经济增长是决定劳动力需求的重要因素。

当经济增长迅速时,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会扩大,从而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来满足市场需求。

相反,当经济增长放缓或衰退时,劳动力需求可能会下降。

其次,行业结构也会影响劳动力需求。

不同行业的发展状况和需求特点不同,因此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会有所差异。

一些新兴行业如科技和互联网领域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较高,而传统行业如制造业对熟练工人的需求较多。

技术进步也是影响劳动力需求的重要因素。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许多传统工作岗位可能会被自动化或机器人取代,从而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

但同时也会出现新的工作岗位,对技术熟练和创新能力要求更高的劳动力需求也会增加。

最后,政策环境对劳动力需求也有一定影响。

例如,税收政策、劳动法规和移民政策等都会对企业的用工成本和用工环境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决策。

二、劳动力供给的因素劳动力供给是指劳动力市场中愿意参与工作的劳动者的数量。

劳动力供给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结构、教育水平、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等。

首先,人口结构对劳动力供给产生重要影响。

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情况。

例如,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劳动力供给的减少,而性别比例失衡也会影响到特定行业的劳动力供给。

其次,教育水平也是决定劳动力供给的重要因素。

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从而增加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就业机会。

相反,教育水平低下可能导致劳动力供给的质量不高,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建设工程项目中的劳动力供需矛盾与解决方案

建设工程项目中的劳动力供需矛盾与解决方案

建设工程项目中的劳动力供需矛盾与解决方案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设工程项目在我国的各个城市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和推进。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劳动力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

本文将探讨建设工程项目中的劳动力供需矛盾,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劳动力供需矛盾的现状1.1 建设工程项目的高需求随着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建设工程项目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特别是在大型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建设工程项目的数量庞大,对劳动力的需求更加迫切。

1.2 劳动力供给的不足然而,与建设工程项目的高需求相比,劳动力供给却显得不足。

一方面,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外流,城市的劳动力储备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建筑工种的特殊性,技术工人的培养周期长,造成了技术工人的供给不足。

二、劳动力供需矛盾的影响2.1 项目进度延误由于劳动力供需矛盾,建设工程项目的进度往往会出现延误。

缺乏足够的劳动力,施工进度无法按时完成,给项目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2 建筑质量下降劳动力供需矛盾也会对建筑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由于劳动力紧缺,施工单位可能会迅速招募工人,但这些工人的技术水平往往无法得到保证,容易导致建筑质量下降。

三、解决劳动力供需矛盾的方案3.1 提高劳动力供给为了解决劳动力供需矛盾,首先需要提高劳动力的供给。

政府可以通过鼓励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提供培训机会等方式,增加城市劳动力的储备。

此外,还可以加大对技术工人的培养力度,提高技术工人的供给。

3.2 引进智能化技术在建设工程项目中引进智能化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

例如,可以使用机器人进行一些重复性劳动,减少对人工的依赖。

这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减轻劳动力供需矛盾。

3.3 加强施工单位管理为了提高建筑质量,施工单位需要加强对工人的管理。

可以通过加强培训,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机制,激励工人提高工作质量等方式,提高工人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结论:劳动力供需矛盾是建设工程项目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劳动经济学 重点知识 劳动力需求与劳动力供给 (吐血整理)

劳动经济学  重点知识  劳动力需求与劳动力供给 (吐血整理)

第一章导言一、劳动经济问题的重要地位:例:经济增长为什么没有带来显性就业?首先,反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对解决自然失业是无能为力的;其次,在反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所能调节的周期性失业方面,由于宏观经济政策所引导的投资方向往往是就业密集度较低的行业,进而导致反周期措施拉动就业的能力大为降低。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就业增长主要是通过中小企业、民营经济以及非正规经济,通过逐渐发育起来的劳动力市场机制所创造的/另一方面,城镇实际失业率也持续提高,劳动参与率逐年下降,政府主导投资带动的就业增长效果不显著,从而导致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没有显性的就业增长。

目前的高失业率,有很大的部分是自燃失业率,主要由于劳动力市场不健全、产业结构调整和各种不利于就业扩大的规制而产生。

这个失业组成部分并不能通过宏观反周期政策予以消除。

而在宏观经济政策可以有所作为的范围内,又由于政策导向不是就业最大化,以致当宏观经济政策刺激起经济增长时,就业增长效果并不显著。

三、现实中的劳动经济现象和问题:2)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联合国的相关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该国或地区人口总数的10%或以上,或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人占该国或地区人口总数的7%或以上,那么,该国家或地区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老龄化会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

首先人口老龄化将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下降,劳动力供给将会逐步萎缩。

劳动力是社会再生产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劳动年龄人口比例的下降可能导致劳动力短缺,劳动力的短缺将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速度,因此我们把研究方向指向未来劳动力供求状况。

在人口预测的基础上,我们将人口按年龄分为三个年龄段得到了未来40年的劳动力供给数据,经作图发现劳动力供给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

其次在将未来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一同作图后我们发现我国在2020年之前劳动力供求状况一直都是供大于求,而随着劳动力供给的减少与需求的增加,在2020年后劳动力供给缺口将不断扩大。

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和供给

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和供给

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和供给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和供给也不断变化。

劳动力市场是一个由企业、政府和个人组成的市场,随着各个领域的不断变化和需求的变化,劳动力市场也不断地调整和变化。

本文将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来分析现代劳动力市场的状况和未来的趋势。

需求端需求方是指企业和政府对于劳动力的需求。

现代的劳动力市场,企业需求的劳动力主要是技术型人才、管理型人才和基层型人才。

技术型人才包括工程师、计算机专业人员、研发人员等,这些人才在技术领域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知识。

管理型人才包括企业高管、中层管理人员等,这些人才具有较强的管理和组织能力。

基层型人才包括助理、操作工等,这些人才在生产和管理方面具有优秀的手段和技能。

政府需求的劳动力主要是公务员和社会服务型人才。

公务员是指那些在政府机构中工作的人员,这些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政治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法律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优秀的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

社会服务型人才包括医生、教师、社会工作者、公益活动人士等,这些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服务意识,以及扎实的专业技能。

或许看上去需求方就像是一只大手,不断地在摆弄着劳动力。

然而,需求方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是受到市场法则影响的,不同领域的需求是相互影响的。

企业和政府对劳动力的需求是因其自身业务发展和工作职责需要而产生的,总需要量并非随意为之,各行各业之间需求的不同也会影响市场的需求供给状态。

供给端供给方是指劳动力市场中的求职者。

现代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供给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高校毕业生和其他在校大学生,二是其他职业人员。

供给人员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就业,一是就业前景,二是收入和福利。

所以,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方向往往会受到社会保障制度、税收体系、消费行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现代社会,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学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工作机会的供给并没有随之增长,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也变得空前激烈。

所以,供给方不仅要考虑自身的职业发展和未来的职业规划,还需要具备全面的职业素养和技能。

企业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平衡的分析

企业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平衡的分析

企业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平衡的分析人力资源是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如何平衡企业的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是企业管理者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将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企业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一、人力资源供给的分析人力资源供给是指企业能够获取和利用到的劳动力资源数量。

在分析人力资源供给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1 劳动力市场的情况劳动力市场的情况直接影响着企业的人力资源供给。

如果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劳动力紧缺,企业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来获得足够的劳动力资源;而如果劳动力市场较为宽松,劳动力供给充足,企业则可以较为轻松地获取到所需的人力资源。

1.2 教育培训水平教育培训水平直接影响人力资源的素质和能力水平。

优质教育和培训能够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知识储备,使其更加适应企业的需求。

因此,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并与教育机构合作,确保劳动力供给的素质和能力达到企业的要求。

1.3 人口结构与分布人口结构和分布的变化也会对人力资源供给产生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结构逐渐趋向老龄化,人口红利逐渐减弱。

这就意味着劳动力供给会受到限制,企业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平衡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二、人力资源需求的分析人力资源需求是指企业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量。

在分析人力资源需求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2.1 企业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决定了其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量和结构。

例如,如果企业计划扩大市场份额,那么就需要增加销售和市场营销人员;如果企业计划研发新产品,那么就需要增加研发人员。

因此,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合理规划人力资源需求。

2.2 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对人力资源需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一些传统的工作岗位被自动化取代,而涌现出一些新的技术岗位。

因此,企业需要关注技术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和优化人力资源的结构。

2.3 经济环境和市场需求经济环境和市场需求对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也具有重要影响。

人力资源劳动力市场

人力资源劳动力市场

人力资源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源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关键的领域,它涉及到招聘、培训、就业和离职等各个方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改变,人力资源劳动力市场也在不断进化。

本文将探讨人力资源劳动力市场的现状、挑战和发展趋势。

一、劳动力市场概述劳动力市场指的是劳动者与雇主之间的交易和交流平台。

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劳动力市场起到了物色、选拔和分配劳动力的重要作用。

它对于个人和企业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1 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是劳动力市场的基础。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然而,供给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质量不均衡、技能不匹配等,这给劳动力市场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1.2 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同行业和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

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招聘和培训,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二、人力资源劳动力市场的挑战人力资源劳动力市场面临许多挑战,以下是其中的几个主要挑战:2.1 技能升级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改变,许多传统职业技能逐渐被淘汰。

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关注劳动者的技能升级和培训,以满足新兴领域对技能的需求。

2.2 人才流失人才流失是一个常见的问题,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行业。

如果企业不能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和发展机会,员工就会选择离职。

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提供培训和晋升机会,以留住优秀的人才。

2.3 劳动力稳定性劳动力稳定性对企业的运营至关重要。

员工频繁的离职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还会增加企业的成本。

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团队文化,以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稳定性。

三、人力资源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人力资源劳动力市场也在不断发展。

以下是一些人力资源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趋势:3.1 数据驱动数据驱动是当前人力资源劳动力市场的主要趋势之一。

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人力资源管理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员工情况,从而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分析

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分析

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分析引言概述:我国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关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领域。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市场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进行分析,探讨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1.1 劳动力市场供给我国劳动力市场供给主要来自农村转移就业人口和城镇居民就业人口。

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的实施,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劳动力市场供给不断增加。

1.2 劳动力市场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劳动力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新兴产业和高技能岗位的需求增加,而传统产业和低技能岗位的需求逐渐减少。

1.3 劳动力市场供求匹配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匹配存在一定的不平衡现象。

一方面,部份地区和行业存在劳动力短缺问题;另一方面,部份劳动力难以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

二、劳动力市场薪酬水平分析2.1 薪酬水平差异我国劳动力市场薪酬水平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和行业差异。

普通来说,城市劳动力的薪酬水平要高于农村劳动力;高技能岗位的薪酬水平也要高于低技能岗位。

2.2 薪酬水平提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力资本的提升,劳动力市场薪酬水平逐渐提升。

但是,薪酬水平提升的速度和幅度存在差异,部份劳动力收入增长缓慢。

2.3 薪酬水平公平我国劳动力市场薪酬水平公平性也是一个重要议题。

要实现薪酬水平的公平,需要建立健全的薪酬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劳动力市场就业形势分析3.1 就业结构调整我国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正在发生调整,服务业和高技能产业的就业比重逐渐增加,而传统产业和低技能产业的就业比重逐渐减少。

3.2 就业岗位稳定性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市场就业岗位的稳定性也在提升。

但是,部份劳动力仍面临着就业岗位不稳定的问题,需要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

3.3 就业环境改善我国政府积极推动就业环境改善,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便性和适应性。

通过减税降费、扶持创业等政策措施,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和就业环境的改善。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精品文档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精品文档

答案: C
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与需求
供给富有弹性表示为( ) A. Es<0 B. Es>0 C. Es<1 D. Es>1 答案: D 对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 比,判断正确的是( )。
A. Es>1
C. Es>2
B. Es<1
D. Es<0 答案: B
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与需求
答:C
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与需求
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p9 (考点) 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2级2019.5)
MRP=VMP=MP*P=MC=W MRP: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 VMP: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 MP:边际产量 P:价格 MC:边际成本 W:工资
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与需求
劳动力需给量变动百分比
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与需求



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分类(考点) 需求无弹性:Ed=0 工资率不论如何变化,劳动力 需求量固定不变 需求无限弹性:Ed→∞ 工资率不变,劳动力需求量 变动的百分比的绝对值大于零
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与需求
单位需求弹性:Ed=1 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需求 量变动的百分比的绝对值相等 • 需求富有弹性:Ed>1 需求量变动百分比大于工资 率变动百分比 • 需求缺乏弹性:Ed<1 需求量变动百分比小于工资 率变动百分比
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与需求
(一)劳动参与率的概念 劳动力供给弹性的分类 p6 供给无弹性 Es=0 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动,劳动力供给 量固定不变。 供给有无限弹性 Es→∞ 工资率给定,劳动力供给量 变动的绝对值大于0。

单位供给弹性 Es=1 在这种情况下,工资率变动的百 分比与劳动力变动的百分比相同。

劳动经济学(二)

劳动经济学(二)

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 P5(一)劳动参与率的概念劳动参与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是指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的比率。

劳参率计算公式:总人口劳参率=劳动力/总人口年龄(性别)劳参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该年龄(性别)人口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二)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 P6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趋势:15-19岁年龄组青年人口劳动参与率下降女性劳动参与率呈上升趋势老年人口劳动参与率下降25-55岁男性成年人的劳动参与率保持高位水平(三)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假说 P71.附加性劳动力假说经济总水平下降时,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二级劳动力寻找工作劳动参与率与失业率成正比。

2.悲观性劳动力假说就业率下降,一级失业率上升并滞留在市场,二级也因悲观退出市场。

参与率下降,与失业率成反比。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

二、劳动力需求 P7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定义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

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与工资率存在着如下关系:工资率上升,劳动需求减少,工资率下降,劳动需求增加。

计算公式: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P9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1、需求无弹性 E d = 02、需求有无限弹性 E d →∞3、单位需求弹性 E d= 1 4、需求富有弹性 E d > 1 5、需求缺乏弹性 E d < 1MRP=VMP=MP*P=MC=WMRP: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VMP: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MP:边际产量P:价格MC:边际成本W:工资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P11(一)劳动力市场的含义劳动力市场的主体:劳动力所有者个体;使用劳动要素的企业。

劳动力市场的客体:劳动者的劳动力,即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能力。

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

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

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对于劳动力市场的各个方面都会有影响。

在这个系统里,劳动力供给和需求是两个重要的变量,他们的相互关系直接影响着劳动力市场的状态和发展。

一、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是指单位时间内,愿意向市场提供一定量劳动力的人口数量与质量的总和。

因此,劳动力供给的大小和质量取决于多个因素,如受教育程度、人口结构、劳动力市场的吸引力等。

受教育程度高、就业机会多、劳动力市场稳定的地区,其劳动力供给会比受教育程度低、就业机会少、劳动力市场不稳定的地区更为充足。

千禧一代的加入也对劳动力供给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一代人具有高素质的教育,但也有更多的选择权。

千禧一代往往更加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不着急在任何场合都出现。

他们更加注重工作质量,而非工作量。

国家和企业如果不能满足这一代人的需求,这一代人将流向其他地方或自己开创事业,从而影响到劳动力的供给情况。

二、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单位企业、单位业务领域或全社会所需要的各种类型的劳动力数量。

劳动力需求量的大小因多种因素而异,例如经济发展、投资和政府政策等。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企业的经营目标为利润最大化,因此,他们往往根据市场需求和市场规模来确定所用的劳动力的数量和种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需求不仅受到市场需求和市场规模的影响,还受到一些其他重要因素的影响,例如技术的更新和人力资本的投资。

新技术的应用常常会取代旧技术,从而影响到劳动力的使用。

人力资本的投资也会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

如果企业能够对员工进行人力资本的投资,例如培训、学习和成长,那么企业的技术素质会得到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也会相应提高。

三、劳动力供求关系是指在劳动力市场形成的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关系。

当劳动力供过于求时,就会使失业率上升,从而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从而降低其产品的竞争力。

当劳动力需求过于供应时,将会导致企业因员工不足而面临生产瓶颈和生产停滞,从而降低其产出和效益,这也会对整个市场体系造成不利的影响。

劳动力市场供需

劳动力市场供需

劳动力市场供需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就是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

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劳动力市场的平衡与失衡,对经济的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

一、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主要指的是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

劳动者的数量取决于人口结构和人口规模。

人口结构的变化,如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会直接影响到劳动者的供给。

同时,人口规模的增长也会带来劳动力市场供给的增加。

此外,劳动者的质量也是供给的重要方面。

高素质的劳动者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生产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因此,教育资源的投入和培养机制的完善对于提升劳动力市场供给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主要来自于企业和组织对劳动力的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不同领域和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高技能和高薪酬的职位对劳动力的需求更为旺盛,而低技能和低薪酬的职位的需求相对较少。

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还受到经济周期和政策法规的影响。

在经济下行周期,企业可能会减少用工需求,导致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失衡。

而一些就业促进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实施,则有助于提高劳动力市场需求的稳定性。

三、劳动力市场供需的平衡与失衡劳动力市场供需的平衡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相互匹配,达到一种最优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劳动者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企业也能够满足生产和创新的需求。

然而,供需失衡的情况也经常出现。

供给过剩时,劳动者数量超过了企业和组织的需求,导致失业率上升,就业困难。

相反,供给不足时,企业和组织的用工需求无法满足,可能会导致产能下降和经济效益的减弱。

解决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的关键是提高供给和需求的匹配度。

一方面,政府可以采取职业培训和教育投入等措施,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水平,以满足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创新用工方式和提高待遇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劳动者进入特定行业和领域。

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知识

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知识

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知识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一)劳动力和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现代劳动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即社会劳动力。

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

其含义是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的比率。

"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可依若干标志进行分类,如总人口、不同年龄组人口或不同性别人口等。

以总人口计算的劳动力参与率(以下简称劳参率)称为总人口劳参率,以某年龄组计算的劳参率称为年龄别劳参率以某一性别计算的劳参率称为性别劳参率。

具体的计算公式分别为∶劳参率只是测度和反映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它本身并不是影响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的因素,社会的、家庭的经济因素影响劳动参与的选择和决策,再通过劳参率的变化影响劳动力供给。

此外,由于劳参率指标准确地反映劳动参与的变动,因此它成为分析劳动力供给变动的工具。

所谓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

其计算公式是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

设 E.为劳动力供给弹性,AS/S表示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W/W表示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则有∶通常在考察市场劳动力供给时,劳动力供给弹性值分布在0到无限大之间。

根据劳动力供给弹性的不同取值,一般将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五大类。

(1)供给无弹性,即E s=0。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动(在劳动力市场分析的实际可能范围内),劳动力供给量固定不变。

(2)供给有无限弹性,即E s→0。

这时工资率给定,而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的绝对值大于0。

(3)单位供给弹性,即E s=1。

在这种情况下,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同。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它是一个经济体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供需关系是指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它直接影响着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一、劳动力供给的因素劳动力供给是指劳动者愿意参与劳动并且具备劳动能力的数量。

劳动力供给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口因素:人口数量和结构是决定劳动力供给的重要因素。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年龄结构的变化,劳动力供给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2. 教育水平:教育水平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技能和知识水平,对劳动力供给具有重要影响。

高素质的劳动力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3. 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中从事劳动的比例。

劳动力参与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劳动力市场的供给状况。

二、劳动力需求的因素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和机构对劳动力的需求量。

劳动力需求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增长:经济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劳动力需求的规模和结构。

经济增长带动了企业的扩张和发展,从而增加了对劳动力的需求。

2. 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改变了生产方式和生产工艺,对劳动力需求产生了重要影响。

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对高素质的劳动力需求较大。

3. 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会导致不同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发生变化。

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逐渐增加。

三、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是指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

当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相等时,劳动力市场达到供需平衡,劳动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供需关系的不平衡会导致劳动力市场的问题。

如果劳动力供给过剩,就会出现失业问题,劳动力闲置,经济效益下降。

如果劳动力需求过剩,就会出现劳动力短缺,企业难以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为了保持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平衡,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教育政策和培训计划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增加劳动力的供给。

另一方面,政府还可以加大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和支持力度,鼓励发展新兴产业,增加劳动力的需求。

年龄结构对社会的影响与调整

年龄结构对社会的影响与调整

年龄结构对社会的影响与调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年龄结构的巨大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年龄结构对社会的影响,并提出一些调整措施。

一、年龄结构对社会的影响1.1 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不匹配年龄结构的变化会导致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不匹配。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力供给逐渐减少,而劳动力需求却依然存在。

这就会导致劳动力市场的紧张,可能出现就业率下降、工资上升等问题。

1.2 养老负担的增加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养老负担逐渐增加。

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设和养老金的支付将面临压力。

而且,养老人口增加还将对家庭产生影响,可能导致家庭经济负担加重,甚至出现子女照料父母的问题。

1.3 健康和医疗需求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健康和医疗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

老年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增加,而年轻人则可能对养生和健康产品有更高的需求。

这对医疗资源的分配和医疗服务的供给提出了新的挑战。

1.4 人口红利的消失随着年龄结构的变化,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曾经的人口红利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但现在随着年轻劳动力数量的减少,这种红利正在逐渐消失,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二、调整年龄结构的措施2.1 延迟退休年龄为了缓解养老负担的增加,延迟退休年龄成为一种常见的调整措施。

通过延迟退休年龄,可以延长劳动力供给的时间,减轻养老负担的压力。

2.2 促进生育率提高为了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政策措施,例如提高育龄妇女的社会地位、加强生育保险制度等,以提高生育率,并改善年龄结构。

2.3 发展老年人才培养和就业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发展老年人才培养和就业已成为当务之急。

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老年人参与各类培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2.4 建立完善的养老金制度面对养老负担的增加,建立完善的养老金制度是一种重要的调整措施。

政府可以加大对养老金的投入,并制定合理的支付标准,确保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参与率的生命周期
2、女性老参率呈上升趋势 3、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
4、男性成年老参率保持高位水平
前提
男性劳参率与经济周期不存在敏感反映
经济周期与劳动参与假说
附加性劳动力假说
部分一级劳动力出于失业状态,二级劳动率寻找工作。二级劳动率与失业率成 正相关:失业上升,二级劳参率提高
悲观性劳动力假说
部门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二级劳动力处于悲观状态,退出劳动力市场。 二级劳动力与失业率成饭相关,失业上升,二级劳参率下降
定义
在一定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决策主体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供给无限弹性
劳动供给弹性为0 劳动供给弹性无限大
劳动力供给弹性
劳动力供给弹性=供给量变动百分比/工资变动百分比
单位供给弹性
劳动供给弹性等于1
供给富有弹性
劳动供给弹性大于0
供给缺乏弹性
劳动供给弹性小于0
1、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
劳动力市场静态与动态均衡
局部均衡分析
A马歇尔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分析单个市场的均衡与变动
均衡分析方法的分类
一般均衡分析 静态均衡分析
L瓦尔拉
在所有市场供给需求和价格相互关系中研究一个市场的均衡问题
抽象掉时间因素,变量的调整瞬间完成,其调整时间设为0
动态均衡分析
经济变量调整需要时间,着重考察经济变量在不同时间的变动
劳动力
定义
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需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 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即社会劳动力
劳动力供给 劳动力需求
1、劳参率(分析劳动力供给变动的工具)
定义
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比例
计算公式
总人口劳参率=劳动力/总人口 年龄别(性别)老参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该年龄(性别)人口
资本存量增长率高于人口增加率,结果均衡工资率提高,就业也在扩大
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计算公式
劳动边际收益MRP=劳动边际产品价值VMP=边际产量MP*价格P
完全竞争条件下边际收益=边际劳动产品价值=边际产量*价格=边际成本MC=工 资W
劳动力市场均衡
定义
广义含义 狭义含义
指劳动者所有者个体与企业之间,在劳动交换过程中所体现的,反映社会经济 特征之一的经济关系
市场机制借以发挥作用,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和形式
1、劳动力市场实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
劳动力市场
性质
2、劳动力与工资交换行为,使双方各自得到所需要的使用价值,实现各自的有 用性
3、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决定了劳动力的市场价值:工资
4、通过劳动力市场交换,实现劳动劳动要素与非劳动要素的最佳结合,是一种 高效率、低消耗、最经济的方式
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
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含义
2、同质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
3、充分就业
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1、人口规模 2、人口年龄结构 3、人口城乡结构
资本存量对劳动力的影响
存量增加,改变劳动力与资本的配置,使劳动生产率提高 价格不变,导致边际产品价值增加。劳动力供给不变,均衡工资增加
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均衡
定义
指企业在一定的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佣的劳动。是企业雇佣意愿和支付能 力的统一。
劳动力需求弹性
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需求变动百分比/工资率变动百分比
需求五弹性、无限弹性、单位需求弹性、富有弹性、缺乏弹性
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1、边际产量递增阶段
定义
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
2、边际产量递减阶段
3、总产量绝对减少阶段
边际劳动递减
计算公式
平均产量AP=总产量Q/劳动要素L 边际产量MP=增加的总产量/增加的劳动要素
1、三线都是先增后减
总产量TP 平均产量AP 边际产量MP三者之间的关系
2、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交点为平均最大值
3、边际为0时,总产量最大
对增加劳动力所支出的成本和其所增加的收入进行比较后才能坐出来的。
1、产权边界界定清晰的条件下的必然产物
本质属性
指劳动力市场维护、反映、调节的经济利益性质
2、社会主义经济调节劳动力配置,实现劳动要素与非劳动要素相结合的最有效 途径
3、劳动力通过劳动贾环进入生产领域,所开始的生产过程是上品牌生产过程。 商品生产者所生产的价值在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分配
均衡含义
1、某种经济现象所处的状态 2、指分析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