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硫酸氧化性的案例

合集下载

浓硫酸高中实验报告(3篇)

浓硫酸高中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浓硫酸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 掌握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3. 通过实验观察浓硫酸与其他物质的反应现象,加深对浓硫酸性质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浓硫酸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和脱水性。

浓硫酸的吸水性使其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脱水性则能使有机物中的水分子脱离,导致物质碳化。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通过稀释浓硫酸、观察其与木条、铜片等物质的反应来验证浓硫酸的性质。

三、实验器材1. 浓硫酸2. 蒸馏水3. 烧杯4. 玻璃棒5. 试管6. 铜片7. 木条8. 酒精灯9. 火柴10. 滴管11. 滤纸12. 移液管13. 容量瓶14. pH试纸15. 酚酞指示剂四、实验步骤1. 稀释浓硫酸- 在烧杯中加入约100ml蒸馏水。

- 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 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后,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

2. 观察浓硫酸与木条的反应- 将一小段木条插入稀释后的浓硫酸中。

- 观察木条的变化,记录现象。

3. 观察浓硫酸与铜片的反应-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铜片。

- 将试管倾斜,缓慢加入稀释后的浓硫酸,使硫酸沿试管内壁流下。

- 观察铜片的变化,记录现象。

4. 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蔗糖。

- 用酒精灯加热试管,观察蔗糖的变化,记录现象。

5. 浓硫酸的氧化性实验-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铜片。

- 将试管倾斜,缓慢加入浓硫酸,使硫酸沿试管内壁流下。

- 观察铜片的变化,记录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稀释浓硫酸- pH值约为1,说明稀释后的浓硫酸仍具有强酸性。

2. 观察浓硫酸与木条的反应- 木条逐渐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3. 观察浓硫酸与铜片的反应- 铜片表面逐渐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氧化性。

4. 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 蔗糖逐渐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5. 浓硫酸的氧化性实验- 铜片表面逐渐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氧化性。

六、实验结论1. 浓硫酸具有强酸性、吸水性、脱水性和氧化性。

浓硫酸性质及其应用

浓硫酸性质及其应用

完整版pt
13
经典实验—黑面包
取10g蔗糖放入小烧杯中,用2mL水调成糊状,再加入 1mL浓硫酸,用玻璃棒搅拌。
观察物质的颜色、体积变化并闻味。
描述实验现象并思考该实验体现浓硫酸的哪些性质?
完整版pt
14
实验现象:①蔗糖转变为黑色,并膨胀为疏松结构
②实验放热,瓶壁发烫 ③产生大量酸性气体
现象解释:
完整版pt
3
可见,浓硫酸有着不同 于稀硫酸的性质
浓硫酸更多的体现它 的特性
完整版pt
4
浓硫酸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透明,粘稠油状液体
密度比水大,能以任意比与水混溶 高沸点,难挥发
稀释浓硫酸:
应将浓硫酸缓慢的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散热
完整版pt
5
浓硫酸的三大化学特性
3min阅读P100—P102
思考: 浓硫酸具有哪三大特性
蔗糖变黑—“炭化”—脱水性
放热—气体体积膨胀—吸水性
产生大量酸性气体—浓硫酸与碳反应—强氧化性
完整版pt
15
变式应用
1.指出下列实验事实,或实验现象中硫酸所表 现的性质:
(1)工业上用铁槽车或铝槽车运输浓硫酸: ___强__氧__化__性__(__钝__化__现__象__)_____。
(2)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浓度变小: _________吸__水__性_____________。
(B)大于0.45mol小于0.9mol (D)小于0.45mol
解析:硫酸物质的量为0.9mol,随着反应进行浓
硫酸浓度降低,变为稀硫酸反应即停止,所以参 与反应的浓硫酸的物质的量小于0.9mol。按照方 程式的关系,所以,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小 于0.45mol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公开课)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公开课)

稀释浓硫酸 如何操作?
浓硫酸的特性
1、吸水性
不能干燥的气体:
NH3 H2S HI HBr
实验:4——31
实验现象: 蔗糖变黑,体积膨胀,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
状的炭,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原因:
浓硫酸
C12H22O11
12C+11H2O
C + 2H2SO4(浓) = CO2 + 2SO2 + 2H2O
吸水性
使纸张,棉 布,木条等 碳化变黑 脱水性
小结
浓 氧化性 硫 酸
在加热条件下与大多 数金属反应
常温下,铁、铝遇浓 H2SO4钝化,可用铁、 铝槽车运输浓硫酸。
在加热条件下与大多 数非金属反应
与其他还原性物质反 应
3、SO42-的检验
检验SO42-的方法:
取样,先加稀盐酸酸化,无明显现象,再加 BaCl2,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溶液中有SO42-
2:脱水性
脱水性是浓硫酸的化学特性, 物质被浓硫酸脱水的过程是 化学变化的过程,反应时, 浓硫酸按水分子中氢氧原子 数的比(2∶1)夺取被脱水 物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
3氧化性 ①与大多数金属反应
Ⅰ:与铜反应
思考 1、 如何使反应发生和停止?
向下放铜丝,让铜丝与浓硫酸接触并加热,反 应发生,向上拉铜丝当有2mol 浓H2SO4与1mol Cu 反应时, 是否会有1mol SO2生成?为什么
钝化反应
浓硫酸由于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和金属铁、铝发 生了化学反应,把金属铁、铝表面氧化生成致密氧 化物保护膜。 工业上用铝槽车盛放、运输冷的浓硫酸
做干燥剂, 干燥中性气 体,酸性气 体,无强还 原性气体,
3、请你设计一套实验,验证浓硫酸与碳共热生成的混合 气体。 提供以下试剂与装置(装置可多次使用)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知识及化学考试易丢分小细节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知识及化学考试易丢分小细节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知识及化学考试易丢分小细节1.与金属的反应(1)Fe、Al的钝化常温下,当Fe、Al遇到浓硫酸时,会与浓硫酸发生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出现“钝化”现象。

(2)与氢之前的活泼金属反应:Zn+2H2SO4(浓)=ZnSO4+SO2↑+2H2O规律:①浓硫酸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②浓硫酸一旦变稀,就发生:Zn+H2SO4=ZnSO4+H2↑。

(3)与氢之后的不活泼金属(除Au、Pt外)反应:Cu+2H2SO4( 浓) CuSO 4+SO2↑+2H2O规律:①反应需加热,否则不反应;②氧化产物是硫酸盐,金属显高价,还原产物为SO 2;③浓硫酸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④随反应进行,硫酸浓度变小,一旦变为稀硫酸,反应就会停止。

2.与非金属反应C+2H2SO4( 浓) CO2↑+2SO2↑+2H2O规律:(1)反应要加热,否则不反应;(2)氧化产物是含氧酸或非金属氧化物,还原产物为SO 2;(3)浓硫酸只表现氧化性;(4)随反应进行,硫酸浓度变小,一旦变为稀硫酸,反应就停止。

(5)不能氧化H 2、N 2、O 2、Si、Cl 2、F 2、Br 2等。

3.与还原性化合物的反应常见的还原性物质FeSO 4、Na 2S、H2S、HBr、HI等均能被浓H2SO4氧化。

4.浓硝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这是因为石蕊被浓HNO3氧化。

【特别提醒】浓H2SO4强氧化性的理解(1)浓H 2SO4与稀H 2SO4氧化性的区别(2)常温下,Fe、Al遇浓H 2SO4“钝化”①“钝化”不是不反应,而是生成的致密氧化膜阻止金属与浓硫酸继续反应。

②加热条件下,Fe、Al与浓硫酸反应而不会“钝化”。

(2)检验单质与浓H2SO4反应气体产物的实验设计①若为Zn与浓H2SO4反应,则Zn与浓H2SO4反应的最终产物为ZnSO4、SO2、H2、H2O。

可以依次通过CuSO4、品红溶液、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浓H2SO4(或碱石灰)、灼热CuO、CuSO4、碱石灰实现对H2O、SO2、H2的检验。

5.3 “众酸之王“-硫酸 第2课时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doc

5.3 “众酸之王“-硫酸 第2课时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doc

资源信息表5.3 “众酸之王”——硫酸(共三课时)第2课时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设计思想]对于酸的通性、浓硫酸的部分特性(吸水性和脱水性),在本节第一课时里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学习和巩固。

作为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即浓硫酸的最主要的特性,学生从本节课开始接触。

使学生掌握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不但使学生全面掌握硫酸的性质,而且为今后学习硝酸等强氧化性酸的性质打好基础。

所以,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是本节的重点。

强调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并不是说一般酸没有氧化性,这一点往往是学生在学习中容易混淆的地方。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通过稀硫酸和浓硫酸的对比及浓硫酸与铜的实验探究,分析浓硫酸与铜反应的本质,从而揭示浓硫酸强氧化性的核心所在。

因此,做好浓硫酸与铜的演示实验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成为该课的关键之一。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浓硫酸的强氧化性(B)。

2.过程与方法通过浓硫酸的性质实验,经历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用实验进行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铜与硫酸实验的探究,体验创新的同时,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三.教学用品浓硫酸、铜片、铝片、品红溶液、浸有碱液的棉花、玻璃棒、试管、铁架台、铁夹、导管、酒精灯、火柴、多媒体。

2.流程说明1材料创设情景:清华大学机电系四年级学生刘海洋先后两次用火碱、浓硫酸将北京动物园的五只熊烧伤,其中一头黑熊双目失明。

刘海洋为何用浓硫酸残害黑熊? 为什么浓硫酸会对动物造成那么大的伤害的呢?2稀硫酸、浓硫酸与铜反应的比较分析,并结合浓硫酸与铜的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五.教学案例1.教学过程强调]生成的气体使品红溶液褪色后,应用碱液吸收尾气。

讲解]实验中的灰黑色物质是副产物2.板书记录1、浓硫酸与铜反应flash课件(来源/course/40410/HX-21-02-009)2、“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改进”————(来源)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改进①实验用品:带支管的试管一只(2×18厘米),一段长约10厘米、内径2厘米玻璃管,一个不漏气的塑料袋,铁架台,酒精灯,一段长20厘米的粗铜丝(或铁丝)一个3号胶塞,一个4号胶塞,一段长4厘米的铁丝.浓硫酸,细铜丝一束(约5厘米长),品红试纸一片(1.5×1厘米)②装置(见下图):1、铁架台 2、铁夹 3、酒精灯4、浓硫酸溶液5、细铜丝6、具支试管7、胶塞8、粗钢丝9、带一段铁丝的胶塞 10、品红试纸11、玻璃管12、塑料袋③仪器制作✧带粗铜丝胶塞的制作:取适合具支试管的4号胶塞一个,用一端较尖的粗铜丝(长约20厘米)穿透胶塞,粗铜丝在胶塞上能够上下活动即可,然后在铜丝伸入试管内的一端束上一束长约5厘米的细铜丝。

中学化学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实验教案

中学化学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实验教案

中学化学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实验教案实验教案:中学化学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探究其反应特点和应用。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1. 浓硫酸(浓度为98%)2. 漏斗3. 燃烧瓶4. 毛细管5. 磁力搅拌器6. 烧杯7. 托盘8. 点燃棒9. 安全眼镜、实验手套等安全用具三、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a. 穿戴好安全用具,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

b. 将磁力搅拌器置于托盘上,将燃烧瓶放在磁力搅拌器上。

c. 在燃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浓硫酸。

2. 实验操作:a. 将磁力搅拌器启动,使浓硫酸充分搅拌。

b. 将毛细管插入燃烧瓶中的硫酸中,注意保持毛细管末端在硫酸中的位置。

c. 将点燃棒置于毛细管末端,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3. 实验现象及记录:a. 硫酸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棉花使火焰变长。

b. 实验前后棉花的变化:实验前的棉花白色蓬松,实验后的棉花变为黑色,体积减小。

四、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1. 实验现象:硫酸的强氧化性使得棉花燃烧,棉花变为黑色。

2. 结果分析:浓硫酸是一种强氧化剂,能够氧化白色的棉花,并产生炭化物。

这是由于硫酸分子内的氧原子能够轻易地失去电子,从而与其他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五、实验应用与进一步探究1. 实验应用:a. 用浓硫酸可以轻松地将其他物质氧化,常用于实验室中的氧化反应。

b. 浓硫酸还可以作为催化剂,促使某些有机物发生反应。

2. 进一步探究:a. 探究不同浓度的硫酸对反应的影响:可以逐渐改变浓硫酸的浓度,观察燃烧现象的变化。

b. 探究其他物质的氧化反应:可以选择其他物质,如铜、锌等,观察其与浓硫酸反应的氧化现象。

六、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 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实验时需戴好安全眼镜、实验手套等保护装备。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

2. 实验时注意操作轻柔,避免溅出硫酸。

3.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实验器材的整洁,做到及时清理溅落在容器边缘的硫酸。

七、实验小结本实验通过观察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探究了其反应特点和应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4.4.2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4.4.2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化学 · 必修1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情景设第计2 页
2003年1月29日、2月23日,清华大学机电系四年级学生刘海洋先后两次 用火碱、浓硫酸将北京动物园的五只熊烧伤,其中一头黑熊双目失明。 这一故意残害动物的事件经媒体披露后,引起了公众的强烈愤慨!同时, “高材生为何会犯如此低级错误?一个‘好学生’为什么没有必然成为 一名好公民”的疑问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讨论与深入的思考。

S + 2H2SO4(浓)== 3SO2↑+ 2H2O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硫酸的用途
总结感第悟11 页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玻尔巧藏诺贝尔金奖章 丹麦有位叫玻尔的科学家,37岁时他获得了1922年 的诺贝尔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 间,玻尔被迫离 开即将被德军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 回祖国的决心,他决定将诺贝尔奖章留在实验室。 玻尔把金奖章溶解在盛有王水试剂瓶里。后来, 纳粹分子窜入玻尔实验室,那个试剂瓶就在他们 的眼皮底下,他们却一无所知。战争结束后,玻 尔 从王水中把金还原出来,并重新铸成奖章。而 玻尔配制王水的主要组 成之一是“硝酸”。
思考:浓硫酸的吸水性与脱水性有什么不同?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实验探第究8 页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现象分第析9 页
现象: ①固:红→黑 ②液:无→棕黑→蓝色 ③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使 品红溶液褪色。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总结感第悟10 页
4、强氧化性:
Cu + 2H2SO4(浓)=∆= CuSO4+ SO2 ↑+2H2O
总结感第悟14 页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硝酸的强氧化性 1、与金属反应: Cu +4HNO3(浓)=Cu(NO3)2 + 2NO2↑+ 2H2O 3Cu +8HN03(稀) =3Cu(NO3)2 + 2NO↑+ 4H2O 2、与非金属反应: C+4HNO3(浓)=CO2↑+4NO2↑+2H2O S+6HNO3(浓)=H2SO4+6NO2↑+2H2O P+5HNO3(浓)=H3PO4↑+5NO2↑+H2O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跟金属反应
①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铁、铝等金属钝化.主要原因是硫酸分子与这些金属原子化合,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防止氢离子或硫酸分子继续与金属反应,如铁一般认为生成Fe3O4
②加热时,浓硫酸可以与除金、铂之外的所有金属反应,生成高价金属硫酸盐,本身一般被还原成SO2.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Fe+6H2SO4(浓)==△==Fe2(SO4)3+3SO2↑+6H2O
Zn+2H2SO4(浓)==△==ZnSO4+SO2↑+2H2O
在上述反应中,硫酸表现出了强氧化性和酸性.
(2)跟非金属反应
热的浓硫酸可将碳、硫、磷等非金属单质氧化到其高价态的氧化物或含氧酸,本身被还原为SO2.在这类反应中,浓硫酸只表现出氧化性.
C+2H2SO4(浓)==△==CO2↑+2SO2↑+2H2O
S+2H2SO4(浓)==△==3SO2↑+2H2O
2P+5H2SO4(浓)==△==2H3PO4+5SO2↑+2H2O
(3)跟其他还原性物质反应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实验室制取H2S、HBr、HI等还原性气体不能选用浓硫酸.
H2S+H2SO4(浓)==△==S↓+SO2↑+2H2O
2HBr+H2SO4(浓)==△==Br2↑+SO2↑+2H2O
2HI+H2SO4(浓)==△==I2↑+SO2↑+2H2O。

高考实验题设计与创新尝试一例——浓硫酸的氧化性和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高考实验题设计与创新尝试一例——浓硫酸的氧化性和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该实 验 既可 作 为 新 课 教 学 , 行 探 究 实验 , 进 也 可作 为该 章 复 习 或 高考 实验 复 习时 的一 个 综 合 实
验教 学 。这个 实验 设 计 是 针 对 教 材 中两 个 实 验 的
有 红 溶 液 的棉花
不 足之 处 , 两个 实 验 重 新 设 计 成 在 一 个 封 闭 体 将 系, 用来 一次 完成 浓 硫酸 的 氧化性 和二 氧 化 硫 的漂
锰锌 铁 氧化 体 的组 成 ( 次 加 入铁 粉 还 可 进 一 步 二
除 去汞 ) 。
2 1一 O9— 2 01 l
6 从 产 品 的- 成 考 虑 组
有 时 化 工 生 产 中 经 过 一 系列 操 作 之 后 , 品 产
的元 素组 成 比不 符 合 要 求 , 以再 加 入 一 些 物 质 可
4 3 1 连 接好 装 置 ,分 段 ) .. ( 检查装 置气 密性 。 4 3 2 取 下 图中 a 分 中具支试 管 上 部带 有 胶 头 .. 部
滴 管 的橡 皮塞 , 向具 支试 管 中加 入 2 ml 硫 酸 ,  ̄3 浓
验 于一体 , 两个 反 应在 完 全 封 闭 的体 系 内完 使
白性 的一 个探 究 实验 。设 计原 理科 学 , 验具 有 很 实
强 的启 发性 , 有 多 个 优 点 , 利 于 培 养 学 生 的创 具 有
新 精神 。
图 1
剂生 成更 难 溶 的 物 质 ; 大 离 子 浓 度 使 Q > K , 增 从 而产 生沉 淀 。
例 9 2 1 南 通二 模 ) (0 1 高铁 酸钾 ( F O ) K。 e 4 是一
20 0 mm 的 u 型 管 内加 入约 5ml ~ 1 的氢 0 9 5, O 6

浓硫酸的氧化性如何

浓硫酸的氧化性如何

(作干燥剂)
思考: 浓硫酸具有难挥发性。将其敞口放置,其浓度
答:
会的。浓硫酸是常用的干燥剂,能吸收空气中 的水,所以浓度会变小,质量会增加。
注:
干燥对象除碱性气体(NH3等)、还原 性气体(H2S、HI、HBr等)以外的气体
2018/10/11
2、脱水性 【实验2】 在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的木屑,再加入 少量的浓硫酸,观察现象。 现象:木屑变黑。 思考: 1.生成的黑色物质是什么物质? 2. 这些物质怎么转变为炭的? 结论:
2018/10/11
知识回顾:
填表:
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H2SO4===2H++ SO42﹣
2H++Cu(OH)2= Cu2++2H2O
2H++CuO==Cu2++H2O Zn+2H+===Zn2++H2↑ Ba2++SO4 2﹣ ===BaSO4↓
2018/10/11
二、浓硫酸的特性
1、吸水性
和质量会不会发生改变?
木屑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 此过程称为炭化。
2018/10/11
思考:
实验1和实验2中,浓硫酸表现出的性质是否相同?
答:不同。实验1中的“水”是以水分子形式存在的,
而实验2中的“水”没有水分子,而是反应生成了水分 子。我们把在实验1中浓硫酸体现的性质称为吸水性; 而在实验2中,浓硫酸使有机化合物中的氢、氧元素按 水的组成从有机物中“脱离”出来,结合成水分子, 该性质称为脱水性。
水调成 糊状再加入15ml浓硫酸,用玻璃体搅 拌,观察物 质的颜色,体积变化并闻味。
现象: 生成了黑色固体;体积膨胀,呈疏松多孔状;有

绿色化学理念在实验教学中的案例

绿色化学理念在实验教学中的案例

绿色化学理念在实验教学中的案例一、案例背景。

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有一个经典的实验是铜与浓硫酸的反应。

这个反应可以用来探究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传统的实验做法是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铜片,然后倒入浓硫酸,加热观察现象。

二、传统实验的问题。

1. 药品用量。

在传统做法里,往往对药品的用量没有很精确的控制。

就像大厨做菜时,盐放多放少全凭感觉,在这个实验里,硫酸可能就会取多。

这不仅是一种浪费,而且浓硫酸是危险化学品,多取了就增加了实验的危险性。

铜片也是,有时候为了保证实验现象明显,会放很多铜片,其实可能用不了那么多。

2. 尾气处理。

这个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

二氧化硫可是个“捣蛋鬼”,它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传统实验装置如果没有很好的尾气处理装置,那二氧化硫就会大摇大摆地跑到空气中去,让周围的空气变得刺鼻难闻,还会对环境和师生的健康造成危害。

三、绿色化学理念下的改进实验。

1. 微型化实验。

我们可以采用微型化学实验仪器。

比如说,把试管换成微型的具支试管。

对于药品用量,精确地用滴管来量取浓硫酸,只取很少的量,比如0.5 mL就足够了。

铜片也不用一大块,剪一小片,像小指甲盖那么大就行。

这样做就像我们过日子一样,精打细算,既节约了药品,又能达到实验目的。

在这个微型的具支试管里进行反应,现象依然很明显。

加热后可以看到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慢慢变成蓝色,而产生的少量二氧化硫也比较容易被后续处理。

2. 尾气处理改进。

在微型具支试管的支管口连接一个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球。

这个棉花球就像一个小小的“守门员”,当二氧化硫这个“捣蛋鬼”想要跑出去的时候,就会被氢氧化钠溶液给“抓住”,发生反应变成亚硫酸钠或者硫酸钠,就不会跑到空气中去污染环境了。

四、绿色化学理念下实验教学的好处。

1. 从环保角度。

这样改进后的实验,就像是给二氧化硫这个“污染物小怪兽”设置了重重关卡,让它无法在空气中兴风作浪。

教室里不再弥漫着刺鼻的气味,周围的环境变得友好起来。

浓硫酸的氧化性如何

浓硫酸的氧化性如何




稀硫酸——弱氧化性——H+体现——可与 活泼金属反应,生成H2;(非氧化性酸)
浓硫酸——强氧化性——H2SO4分子中S体 现——加热时可与绝大多数金属、非金属 及某些还原性化合物反应,将会发生什 么反应?会产生H2吗?
练习.完成下列方程式,并指出硫酸在 反应中表现出的性质。
C12H22O11
浓H2SO4
2C+11H2O
想想看: 吸水性和脱水性有何区别
思考:
浓硫酸的吸水性与脱水性有何区别? 吸水性是指浓硫酸直接与水作用形成稳 定水合物的性质。 脱水性是指浓硫酸可将许多有机物(含C、 H、O元素)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例 脱去。
前者是物理作用,后者是化学作用。
蔗糖与浓硫酸的反应生成有刺激性 气味的气体SO2。
c.与某些化合物反应:
H2S+H2SO4 (浓) =SO2↑+ 2H2O + S↓
思考:
与稀硫酸相比,浓硫酸的氧化性如何?
答:
浓硫酸的氧化性更强。 浓H2SO4的氧化性由其分子中S(最高价)引起。 稀硫酸也有氧化性,如 Zn+2H+====Zn2++H2↑ 由H+表现,而Cu+H2SO4(稀)不反应。 可见,H+的氧化性比S的氧化性弱且还原产物不同。
怎样稀释?
(4)沸点:338°C
难挥发性
浓硫酸的特性
(1)浓硫酸的吸水性
浓硫酸吸水
注意:不可干燥碱 性气体(NH3)和还 原性气体(H2S) HBr、HI


作干燥剂
结晶水
干燥气体,如H2、HCl、CO2等
蓝色胆矾变白
可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有H2、O2、N2、 CO、CO2、CH4、SO2、HCl、Cl2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及二氧化硫性质探究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及二氧化硫性质探究

752019年第 9 期下SHI JIAN TAN SUO/实践探索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及二氧化硫性质探究熊立红一、本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铜和浓硫酸反应实验,是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P101)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实验,在研究浓硫酸的化学性质时,Cu与浓硫酸的反应是用来说明浓硫酸具有很强的氧化性的典型反应之一,为使学生能全面理解并掌握这一重要化学反应,在教材中设计了有关铜和浓硫酸发生反应的演示实验。

人教版教材必修一中的实验装置图为:二、原实验中的缺点若按教材中所提供的装置进行实验在橡胶塞侧面挖一个凹槽嵌入铜丝,会因铜丝和橡胶塞的摩擦过大而抽动比较困难,反应完毕后大试管中残留有SO 2打开后会逸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

三、改进后实验教学创新之处 把大试管换成具支试管,将铜丝与注射器的活塞相连,将盛放探究SO 2的性质的试剂的试管固定在展示板上 :1.解决了铜丝抽动困难的问题;2. 抽开注射器容易终止实验,操作简便,降低了实验的危险系数;3.方便 SO 2性质的探究。

4.完成实验后将装置中的气体排出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尾气处理,使整个实验更绿色环保。

四、实验器材铁架台(带试管夹)、酒精灯、具支试管、注射器、软管、止水夹、导管、烧杯;浓硫酸、铜丝、石蕊试剂、品红溶液、 酸性高锰酸钾、氢氧化钠溶液。

五、实验原理及其装置说明六、实验过程按上图组装好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在具支试管中加入2mL浓硫酸,并依次加入品红溶液、石蕊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盖好橡胶塞;关闭止水夹,将2号注射器活塞推入,使铜丝与浓硫酸接触,加热,使放出的气体依次通入石蕊试剂,品红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现象。

熄灭酒精灯,打开止水夹,拉开2号注射器活塞,终止反应,挤压1号注射器活塞,将残余的气体挤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冷却。

七、实验效果该实验操作安全简便,现象明显,环保无污染。

八、自我评价1. 本实验改进后解决原实验因铜丝与橡胶塞摩擦过大抽动困难问题,同时也防止了因橡胶塞所挖凹槽过大造成气密性不好的问题;2.对SO 2 的性质的探究实验操作简便;3.本实验改进后,操作简便,大幅度降低了SO 2的排放,减少了污染更环保;4.本实验改进后适合浓硫酸和铜反应,也适合浓(稀)硝酸和铜等反应。

高考化学总复习重点精品课件:_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108张)

高考化学总复习重点精品课件:_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108张)

实验 操作
现象 及原 因分 析
现象 1:蔗糖逐渐变黑。原因是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浓硫酸
C12H22O11 ――→ 12C+11H2O 现象 2:蔗糖体积膨胀,形成黑色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 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原因是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把炭氧化成 CO2,并有 SO2 气体放出
③强氧化性 a.Cu 与浓硫酸的反应(教材 P101 实验 4-9)
那么,玻尔是用什么溶液使金质奖章溶解的呢?原来他用的 溶液叫王水。王水是由浓硝酸和浓盐酸按 1:3 的体积比配制成 的混合溶液。你知道其中的硝酸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吗?
新知识·导学探究
●新知导学 一、硫酸 1.酸的通性
(1)电离方程式:□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可与酸碱指示剂作用,也可与□2
+2H2O □13 钝化
□ □ △
14 C + 2H2SO4( 浓 ) ===== CO2↑ + Biblioteka SO4↑ + 2H2O 15 H2
□ □ 16 4HNO3( 浓 ) + Cu===Cu(NO3)2 + 2NO2↑ + 2H2O 17
□ 8HNO3(稀)+3Cu===3Cu(NO3)2+2NO↑+4H2O 18 铁、铝
□ Cu 和浓 H2SO4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2
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常温下,冷的浓 H2SO4 能使 Fe、Al 发生 13 ______。
③与非金属反应 加热时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滴入石蕊溶液并微热,浓硫酸先变红然后红色消失, 稀硫酸只变红色。

李祎浓硫酸的氧化性 -完整获奖版

李祎浓硫酸的氧化性 -完整获奖版

浓硫酸的氧化性学院化学学院专业化学(师范)年级 2013级学生姓名李祎指导教师二零一六年六月二十五号浓硫酸氧化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和初步了解浓硫酸的强氧化性;理解硫的不同价态元素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观察探究能力,分析推理能力;认识氧化还原原理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浓硫酸与稀硫酸性质的不同认识到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通过对实验中产生的有害气体的处理,形成绿色化学理念;认识到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复杂的往往有副反应伴随发生;能用氧化还原的思想进行同种元素不同价态化合物的学习。

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依据《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硫酸硝酸》中“硫酸”这节内容编排的15分钟课程。

在这节内容之前,编者在第二章中编排了氧化还原反应,在本章前一节编排了硫和氮的氧化物,这些都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做了铺垫,学生通过这节内容的学习也能加深对氧化还原这一重要原理的理解。

2、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在初中时他们已经学了硫酸的基本性质,对浓硫酸的特性和稀硫酸的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高中学习本节内容之前他们学了物质分类、离子反应以及氧化还原反应、因此这节课是对以往知识的巩固应用和进一步的阐述和完善。

高一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探究意识,观察更富有目的性、系统性和稳定性,因此通过播放实验视频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学习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2、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分析书写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结合硫的其它化合物用氧化还原的原理学习变价元素不同价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四、教学活动管通到另外一个试管的品红溶液中,另外一个小孔中我们插入一根可以抽动的铜丝,接下来我们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组装实验装置。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完好后,我们在塞有双孔塞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浓硫酸,加入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能碰到手上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浓硫酸氧化性的案例探索浓硫酸的氧化性教学案例(一)案例部分一、教材分析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化学教学大纲要求,"浓硫酸的化学性质"为D级水平,要达到能够分析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能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其中,浓硫酸的"氧化性"则是浓硫酸化学性质的重中之重,也是本章教学的重点所在。

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浓硫酸的氧化性往往是通过浓硫酸与铜的验证性实验以及通过举例浓硫酸与非金属碳的反应来进行说明。

学生作为信息的接受者,虽然接受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的观点并不难,但这样的课堂教学显得沉闷、乏味而且被动。

不符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学习的时代要求。

因此,我考虑要打破教学常规,创设富有个性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以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欲望,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为达到教师、教材与学生三方的和谐统一,我在仔细分析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把本课设计成"四自"课型:自己组合、自主思维、自主实验、自行总结。

"自己组合"意味着学生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可以选择配合默契、性情相投的合作伙伴,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自主思维"是因为每个学生的知识、经验、兴趣、能力以及思维方式各不相同,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较大的自主空间,任其发挥,如果过多地干预,势必会扼杀个性和创造力。

"自主实验"、"自行总结"是指给学生提供均等机会,使每一位学生的才能、潜力都得到发展。

教师则仅在一旁起到穿针引线、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了解浓硫酸在加热时氧化性更强,以及常温下与铝、铁可发生钝化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思维开发智力、挖掘潜能,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通过学生的自主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创新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并通过改进实验方案等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设计思路本案例重在打破常规,给学生创造一个积极、活泼的探究情境,因此主要特点是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活动时间约需两课时,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规律、稀硫酸的物理化学性质、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以及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我确定以稀硫酸为"引子"带入浓硫酸,进行色、态、密度、沸点等多方位对比,然后提出问题:二者在化学性质上是否也有差异?同时对照进行浓硫酸、稀硫酸与蔗糖的实验,学生通过观察"黑面包",立即回答出二者的化学性质不相同。

教师继续追问:它们的氧化性情况如何?学生首先回忆稀硫酸的氧化性。

然后根据化合价对浓硫酸的氧化性进行预测,并考虑相应的还原产物的检验方法。

接着教师告诉学生已为每个实验小组(课前组合)提供镁、铝、锌、铁、锡、铜、木炭屑、硫粉与浓硫酸,以及所需的实验仪器,请各小组自主思维,选择其中3-4种药品设计实验方案。

等各小组基本确定了实验方案之后,教师投影实验须知,指导实验注意事项。

接着学生开展实验,教师则巡回,提供适时的指导和帮助。

待实验完毕,组织学生小组汇报、展示成果,教师同时把重要的实验结论记录在黑板上。

然后,让学生根据板书自行总结、寻求规律。

最后,得出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的结论,并且由教师提供实验改进方案,展示实验改进装置。

具体流程如下:四、教学准备实验药品的准备:浓硫酸、镁条、铝片、锌粉、铁钉、锡粒、铜丝、木炭屑、硫粉,以及品红试液、紫色石蕊试液、湿润的醋酸铅试纸等。

实验仪器的准备:铁架台、铁夹、酒精灯、试管、导气管、水槽、玻棒等。

实验室的布置:将桌椅妥善安排,以方便各个实验小组的四位成员开展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

检查实验室内排风装置是否有效。

五、教学过程5.1巧妙引题、设置悬念[教师]展示稀硫酸和浓硫酸,比较它们在外观上有何不同?[学生]观察、比较、回答:稀硫酸透明澄清而浓硫酸粘稠油性。

[教师]①提供浓硫酸(98%)的密度、沸点等物理性质情况,与稀硫酸比较,得出二者由于浓度不同造成物理性质差异的结论。

②提出问题:二者在化学性质上是否也有差异?③进行浓硫酸与蔗糖的"黑面包"实验,同时对照进行稀硫酸与蔗糖的实验。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二者化学性质不相同。

[教师]①追问:它们的氧化性情况如何?②让学生回忆稀硫酸的氧化性情况。

[学生]回忆、思考、回答:稀硫酸在与氢前金属反应中表现出氧化性,而且是其中的H得电子,表现出氧化性。

但不与氢后金属反应,说明其氧化性较弱。

[教师]让学生根据化合价对浓硫酸的氧化性进行预测,及相应的还原产物的检验方法。

[学生]思考、回答:其中的H和S可能表现氧化性。

假如是H表现氧化性,对应产物是,可用爆鸣实验检验。

假如是S表现氧化性,对应可能生成S(SO2)、S、S(H2S)。

可用品红试液、紫色石蕊试液、湿润的醋酸铅试纸等进行检验。

[教师]告诉学生可提供自行探索的实验条件。

象这样,以稀硫酸引浓硫酸,进行多方位对比,然后切入正题--浓硫酸的氧化性。

使得整个课堂进程自然流畅,同时"黑面包"的出现极大地激发了悬念,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预想的效果。

5.2自主思维、设计方案[教师]请同学们根据桌面提供的实验药品从中选择最感兴趣的3-4种,并根据确定的反应物讨论设计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写在实验报告上,其中包括各项实验用品的选择、实验步骤的设计和预计产物的检验方法。

[学生]讨论、分析、设计实验方案。

本阶段是充分体现民主与尊重性原则的阶段。

讨论开始了,同学们热情高涨,跃跃欲试,各个实验小组很快就选定了自己要做的实验内容,并且搜肠刮肚、竭尽所能地想出了形形色色的实验方案。

有的方案设计地环环相扣、逻辑性强,体现出严密思维之美;有的方案虽较平庸,但可行性较强;也有的方案则显得捉襟见肘、破绽百出,安全性、可行性差。

对这些差异的出现,教师持肯定和欢迎的态度,因为这是探究式课堂的必然现象。

众人拾柴火焰高,有的实验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也是教师未曾预料的。

比如,他们想到,在做好硫粉与浓硫酸的反应后,补充用火柴头与浓硫酸实验,也有的小组想到补充用"黑面包"实验所得的"面包渣"与浓硫酸反应。

对于这些思想的火花,教师应以最大的热情去鼓励他们,并提供及时的帮助。

5.3提供实验须知,提醒实验注意事项[教师]投影"实验须知",提醒学生实验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要求每个实验小组选出组长、实验员、观察员、记录员,把责任落实到户。

[学生]听、记。

5.4自己动手,开展实验[学生]动手实验,同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单。

[教师]在各个实验小组之间巡回,指正不规范的实验操作或为学生提供实验所需而桌面未提供的药品和仪器。

本阶段是整个探究过程的核心阶段,包括实验过程的实施、实验现象的呈现、反应实质的揭露和实验结论的初步形成。

由于实验的现象和结论都是不确定的,实验中学生们对每个细节都观察入微,仔细揣摩,表现出非同寻常的认真。

他们紧张又愉快的心情溢于言表。

学生们在快乐的实验过程中发展了各方面的能力。

譬如思维能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必定要考虑到各反应的条件如何?所得生成物是什么?原来设计的实验步骤是否合理?检验方法是否有效?尾气处理方法是否恰当等等问题。

这对学生养成严密思维的习惯是大有裨益的。

而且通过亲手操作实验,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实验分析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这是一般的验证性实验和课堂演示实验不可能达到的效果。

同时它也培养了学生求实的科学态度,加强学生的合作主义精神。

5.5代表汇报、展示成果[学生]各个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现象、结论并相互讨论。

[教师]把重要的实验结论记录在黑板上。

穿针引线、答疑解惑。

这个阶段可谓是最热闹的阶段,你方唱罢我登台。

每个实验小组都将自己的实验结果汇报给大家。

由于步骤、用量或操作上的原因,一些做同一实验的小组汇报的现象和结论并不一致,结果是各执一词、据理力争,掀起了课堂内的高潮。

也有的学生则向大家反映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无法解释的现象,寻求援助。

譬如,在做铜与浓硫酸反应的过程中,他们观察到有白色的细小晶体析出,该实验结束后的放置液由蓝绿色变暗的现象,或者硫粉与浓硫酸反应时,观察到硫粉受热熔化时出现的一系列颜色变化等等。

教师则把学生汇报的实验要点记录在黑板上,必要时提供援助。

实验要点记录如下:I.浓硫酸与金属单质的反应:5.6自行总结、寻找规律[教师]请同学们根据以上实验结论,对浓硫酸的氧化性进行小结。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规律、代表汇报。

[教师]记录小结要点:⑴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表现在硫元素上),能与氢后金属、非金属等反应;⑵加热时浓硫酸的氧化性更强;⑶铝、铁在常温下与浓硫酸发生钝化作用,加热时可反应。

学生在分析、归纳的过程中深化了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也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归纳、推理和表达能力。

并且在整个过程中,通过聆听他人的观点,整理自己的思路,取长补短,各有所得。

5.7总结陈词、创新方案[教师]首先要祝贺同学们,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非常出色,实验和实验结论都顺利地完成和得到了。

下面,我们来回忆一下前面老师做的"黑面包"实验,同学们思考并解释实验现象和实验原理?[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同时,老师还想提醒大家注意,我们今天的实验并不安全,主要产物SO2是一种大气污染物,所以我们还应该考虑到环境保护和自身安全,老师提供一个改进实验的装置,希望能抛砖引玉,激发同学们想出更好的点子来。

[教师]展示改进实验的装置。

[学生]听讲、观察、思考。

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可见"学"与"思"必须结合起来,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开展本案例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在于促进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结尾时提出创新方案的做法也是符合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中的"探究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反思"、"不必一次探究透、探究完"、"不仅强调探究中的动手,更要强调动脑"的若干原则。

使学生能针对某一问题螺旋式、分阶段地开展不断的探究活动。

六、评价方案本节课为2002年温州市高中化学新教材实验论坛上的一节观摩课。

应该说,课后取得了来自于听课老师和学生的广泛好评。

在学生座谈会上,学生普遍认为,教师能精心处理教材、巧妙实施教学,探究的过程充满了悬念性、趣味性、自主性和竞争性,学生切实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真正成为课堂上的自主探究者,并且提供了学生充分展示才能的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