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劳动力供给

合集下载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
2. 工资关系、工资水平与劳动力参与率
按劳分配使得复杂劳动应比简单劳动获得 更多的工资收入,这样就能提供劳动者提高 自身素质的内在动力。从而使劳动力参与率 水平缓慢下降或缓慢增长。
3. 工资水平与劳动力参与率 4. 工资水平越高,劳动力参与率越高。 5. 4. 个人非劳动所得状况与劳动力参与率 6. 非劳动收入增加,会降低人们谋生对于劳动
序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无从知道效 用的数值,而只能说出自己偏好的 次序.
序数效用论对消费者偏好性质的三点 假设:
〔1〕消费者对两种消费品的任意两 个组合,能够明确表达自己的偏好
〔2〕消费者的偏好有明确的单向性
〔3〕消费者对品种一样而数量不同 的消费品组合,永远偏好数量多的 组合
二、时间效用
➢余暇时间可以带来效用
本章关键词
劳动力供给 劳动力供给曲线
效用理论 余暇-收入无差异曲线
收入效应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
劳动力的流量 转移率
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供给弹性 收入约束曲线
主体均衡 替代效应 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 劳动力的流量表
本章知识点扫描
1. 劳动力供给的含义 2. 劳动力供给的根本假设 3. 影响个人劳动力供给的因素 4. 劳动力供给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5. 个人劳动力供给的无差异曲线 6. 个人劳动力供给的约束变量 7. 个人、家庭和市场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8. 对劳动力共总供给产生影响的人口因素 9. 劳动力参与率及影响因素 10. 使用劳动力流量表
U1 W1
U2

庭 收
W2

பைடு நூலகம்
余暇时间
wr
wr 劳动时间
根本 收入
第五节 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

第二章 劳动力供给

第二章     劳动力供给
无差异曲线表示给个人带来某一特定水平的效用或满 足的实际收入和闲暇时间的组合。
每 天 收 入
0
2
4
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8
10
闲暇时间
工作时间
1.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无差异曲线具有负斜率;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边际替代率递减(MRShy);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效用水平越高。
每 天 收 入
a b
c d
0
2
4
6
8
10
W
S
图2-1
L
2.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是劳动力供给量的 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映程度,即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 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
Es
L / L W / W
A(ES=0) E(ES<1)
W
C(ES=1)
D(ES>1) B ES
(1)供给无弹性,即ES 0 (2)供给有无限弹性,即 ES (3)单位供给弹性,即 ES 1 (4)供给富有弹性,即 ES 1 (5)供给缺乏弹性,即 ES 1
思考:
1. 下列哪些人属于劳动力资源,哪些不属于劳动力资源? 残疾人、精神病人、未成年工、重新被聘用的退休职 工、农村中的半劳动力和辅助劳动力 (潜在劳动力资源等于劳动适龄人口中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和劳动 年龄以外实际从事劳动的人口之和) 2.在校学习的青年学生是否属于现实劳动力资源?
(现实劳动力资源等于从潜在劳动力资源中减去那些虽具有劳动能力 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从事社会劳动的人)
Y
c a b
0 U1 U2 H
U3
W=MRS
不参加工作的决策
Y
U1 U2

第二章 劳动力供给

第二章 劳动力供给

(2)在一个由两个以上劳动者所构成的家庭中,每一个家庭成员在进行工作时间决 策时,总要与其他家庭成员相互协商,并考虑自身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劳动力供求特 征。某一个家庭成员的工作决策既受其他家庭成员的制约,同时也影响着其他家庭成 员的工作决策行为。
劳动经济学
32
2.3 家庭劳动力供给
2.3.2 就业与非就业的选择
劳动经济学
43
劳动经济学
39
2.4 社会劳动力供给
2.4.1 社会劳动力供给的客观基础: 人力资源状况
1)人口规模与劳动力供给 2)人口自然结构与劳动力供给 3)个体身体条件与劳动力供给
劳动经济学
40
2.4 社会劳动力供给
2.4.2 社会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因素
(1)宏观经济状况。
宏观经济状况
(2)国家的社会经济政策。
劳动经济学
5
2.1 劳动力供给概述
2.1.3 劳动力供给的含义
劳动力供给(Labor Supply)是指在一定 的市场工资率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 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 劳动时间。 个人劳动力供给、家庭劳动力供给 和社会劳动力供给
劳动经济学
6
2.1 劳动力供给概述
2.1.3 劳动力供给的含义
劳动经济学
16
2.2 个人劳动力供给
2.2.1 劳动力供给的时间约束和效用分析
2)效用分析 • 图2-5 劳动时间分配的无差异曲线
劳动经济学
17
2.2 个人劳动力供给
2.2.1 劳动力供给的时间约束和效用分析
2)效用分析 • 图2-6 无差异曲线与边际替代率
MRS
=
ΔY ΔH
劳动经济学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
1)潜在的劳动力资源
2)现实的劳动力资源
2019/9/20
4
二、劳动力供给及其表达方式
1、含义: 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
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 时间。
2、分析工具 1)劳动力供给函数
用 S代表劳动力供给,以 X i 代表影响因素,
则劳动力供给函数为:
SfX 1 ,X 2, ,X n Xi 1,2, ,n
2019/9/20
11
一、效用与闲暇--收入无差异曲线
(一)相关概念
1、工作:指从事有报酬的工作时间。 2、闲暇:指从事各种无报酬活动的时间。 3、效用:是从某种物品或劳务的消费中所得 到的满足。
4、无差异曲线是用来描述某劳动者为获得某 一既定水平的效用,或满足的各种实际收入 和闲暇时间的组合。
2019/9/20
2)所有家庭决策相互依赖;
2019/9/20
21
3)某一家庭成员劳动供给决策部分依赖其他成 员所拥有的机会。
二、家庭劳动力供给决策
1、其他收入的影响:非工资收入的增加将导致大 多数商品消费量的增加,从而,引起市场工作时 间减少。
2、工资率提高的影响: 1)用于消费的时间减少,用于工作的时间增加 (替代效应);
I
懒汉
0
2019/9/20
闲暇 0
闲暇 16
二、预算约束
收入/天
预算约束线:
96
是指在既定的
72
工资率(工资
48
水平)条件下, 24
一个工人可能
获得的收入和
闲暇的所有组 合。
0
工作 24
2019/9/20
24 闲暇 0
17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
Y1
W5 W4 W3 W2 W1 X
日闲暇小时数 日劳动力供给小时数
工 资 率
SL
W*
A
日劳动力供给小时数
图2.13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推导
(二)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与劳动力供给弹性
1、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一般形状
工资率
SL
市场劳动力供给量
图2.14 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斜率为负且凸向原点
每日货币 收入(元)
Y1 Y2 Y3 Y4 H1 H2 H3 H4 A1
A2 A3
A4
U1
每日闲暇时间(小时)
图2.3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与凸性
第三,不同人之间的无差异曲线形状是存在差异的
每 日 货 币 收 入 每 日 货 币 收 入
闲暇偏好者X的 无差异曲线
货币收入偏好者Y 的无差异曲线
3、工作-闲暇决策
每日货币收 入(元) 160 E 80 40 B C U2 0 16 4 12 8 8 12 16 0 每日闲暇小时数(H) U1
U0
4
每日工作小时数(L)
图2.7 工作-闲暇决策
从图2.7中我们不难看出,当我们把一位劳 动者的无差异曲线与这条预算约束线合并 在一张图上时,我们可以看到三种无差异 曲线:第一种是与预算约束线相切的无差 异曲线(U0),第二种是高于预算约束线的 无差异曲线(用U1来代表),第三种是低于 预算约束线的无差异曲线(用U2来代表)。 但劳动者的最终工作-闲暇决策点却是无差 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相切的那一点,即图 中的B点。
1、无差异曲线
每日货币 收入(元)
Y1
A
B U1 U2
Y2
8
每日闲暇时间(小时)
图2.2 同一位劳动者的两条无差异曲线

第 2 章: 劳动力供给

第 2 章:   劳动力供给


其斜率为负 斜率等于负的工资率 当工资率变化时,预算线 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当存在着非劳动收入时, 预算线将沿着Y轴平行向 上移动
OY 劳动收入 tg OH 时间
预算约束线的斜率即为个人放弃 闲暇从而获得收入的比率,即工 资率。另外一方面,亦可以看作 是闲暇的机会成本。
图六:预算约束线
劳动力供给与福利制度

分析:AC段这个“钉子”造成了工作动机问题。原因有两
点: 第一,处于C点(不工作点)的人重新工作时,发现因为 工作其收入大幅度下降,工作产生的工资报酬将会被津贴的 减少而抵消,造成负“净工资”,这一计划造成的替代效应 显然妨碍人们工作。 第二,工人在C点比在f点(受伤前的工资与闲暇的组合) 境况更好,因为他处于无差异曲线 U2 而非 U1 上,这样,收 益者不工作时的境况比工作时更好,产生了收入效应,阻碍 收益人重返工作岗位。


工作和闲暇:过去与现在的比较

一百年间,一个典型的美国成年男性工作 和闲暇时间的比较
年份 1880 年 1980 年 工作时间 家务劳动 睡觉、吃饭等 闲暇时间 闲暇时间所 必要活动 占比重 75 小时/周 12.5 小时/周 20% 68 小时 /周 42 小时/周 60%
66.5 小时/周 14 小时/周 44 小时/周 14 小时/周
中国城市女性就业历程

第一个阶段:迅猛起步阶段(1949年至1957年)
就业方式为不完全计划式,就业领域从集中于轻纺等 传统行业向商业、服务业、邮政业等较广泛的领域拓进。
规模: 60万人 比重: 7.5%

328万人 13.4%
第二个阶段:主观激增阶段(1958年至1980年)
就业方式为计划就业式。就业领域几乎包罗了所有行 业和多种职业。 规模:1960年,猛增到1008.7万人 比重:提高到20%,比1957年上升了6.4个百分点

2劳动力供给-PDF

2劳动力供给-PDF

13
第二节 工作时间的决策理论
(个人劳动力供给分析模式)
劳动和闲暇 偏好和无差异曲线 工资、收入和预算线 均衡的工作时数的决定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个人与市场劳动供给曲线
14
一、劳动和闲暇
劳动供给涉及到劳动者对其拥有的既定时间资源 的分配。 劳动者可以看成是消费者,他们在闲暇和劳动二 者之间进行的选择,就是在闲暇和劳动收入之间 进行选择,以满足自己效用最大化的愿望。
17
三、工资、收入和预算线
工资率、工作时数和总收入之间的关系就是所谓的预算约 束。它表明在既定的市场工资率条件下,单个消费者所能够提 供的收入和工作时数的各种组合。
预算约束线的性质:
其斜率为负,且等于负 的工资率 当工资率变化时,预算 线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当存在着非劳动收入 时,预算线将沿着Y轴平 行向上移动
40
年龄别(性别)劳动力参与率 =
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
P40
人们在生命周期的不同时期 内,从事市场工作的生产率与 从事家庭工作的生产率不同, 因此人们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 劳动市场供给的工作时数也不 同
w
• 当一个人得到工资报酬的能 力高于家庭生产率时,会倾 向于从事更多的市场工作; 当获得工资报酬的能力比较 低时,会从事家庭生产。
1)无限弹性的劳动力供给 2)劳动力供给的正弹性 3)劳动力供给无弹性 4)劳动力供给的逆变弹性
8
1)无限弹性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般认为,欠发达 国家的劳动力供给 具有这样无限的弹 性。 在一个完全竞争的 市场上,劳动力对 单个企业的供给也 具有无限的弹性。
W
无限弹性的供给 W0 S
O 图2-1 无限弹性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W
S

劳动经济学(全) 第二章 劳动力供给

劳动经济学(全) 第二章 劳动力供给

劳动经济学
48
.
第四节 社会劳动力供给
二、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
如果劳动力市 场是个开放的市场, 市场劳动力供给曲 线就一定是一条从 左下方向右上方倾 斜的曲线。
劳动经济学
49
.
第四节 社会劳动力供给
三、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
W S
C
W2
W0
A
B
W1
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
在同一条劳动力供
给曲线上的移动。
0
(罐)
(个)
0
100
0
1000
50
90
100
900
100
80
200
800
150
70
300
700
200
60
400
600
250
50
500
500
300
40
600
400
350
30
700
300
400
20
800
200
450
10
900
100
500
0
1000
0
总支出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劳动经济学
5
.
第一节 劳动力供给概述
一、劳动力
就业者(E):有工作可以做并且至少获得1个小时工资 支付的劳动者,或是从事非支付性的工作至少达到15个小时。
失业者(U):从某一工作岗位暂时下岗,或是没有工作, 但在参照周的前4周里一直在积极地寻找工作。
劳动经济学
6
.
第一节 劳动力供给概述

第二章 劳动力供给

第二章 劳动力供给
规模: 60万人 比重: 7.5% 328万人 13.4%
第二个阶段:主观激增阶段(1958年至1980年)
就业方式为计划就业式。就业领域几乎包罗了所有行 业和多种职业。 规模:1960年,猛增到1008.7万人 比重:提高到20%,比1957年上升了6.4个百分点
中国城市女性就业历程
第三个阶段:理性调整阶段(80年代以来)
1. 劳动力供给主体的目标假设:
追求效用最大化为主要目标 2. 关于劳动力质量的假设:同质
第二节 人口与劳动力供给
一、人口结构与劳动力供给
二、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劳动参与率
三、影响劳动参与率的因素 四、经济周期与劳动参与率假说
一、人口结构与劳动力供给
劳动力供给量是人口的函数
业主
就业者
劳动力 16岁以 上人口 人口 完全失 业者 受雇者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无差异曲线


重视闲暇 (A)
不重视闲暇 (B)
h
h
原因:主要是个人偏好差异
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其无差异曲线也可 能不同
比如:女性在孩子小、孩子大的不同时 期,无差异曲线一般是不同的
孩子大的时候 孩子小的时候
无差异曲线的边际替代率
即:无差异曲线上任意一点切线的斜率
其经济含义是在主体保持效用不变的条件 下,闲暇时间的变化量与劳动收入变化量之 比。公式:
劳动收入
Y1
Y2
U
h1 h2
闲暇时间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1. 在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 差异曲线上的所有点之间效用相同,不同的 无差异曲线效用不同。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 曲线效用越大。
2. 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

第二章 劳动力供给理论

第二章 劳动力供给理论

L3 L1
L2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劳动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市场工资率与劳动力供给:睡眠时间
睡觉占去了人大部分的时间,男性每周的睡眠时间一般在56个小 时,而女性的睡眠时间一般在每周56.9个小时。尽管大多数人都认为 睡眠是由人的生理状况所决定的,但是最近的研究却表明,睡眠在某 种意义上可以被看成是一种人们配置时间这种稀缺资源的活动之一, 与市场活动一样。 在睡眠时间达到生理要求的情况下,人的睡眠需求是可以随着经 济环境的变化而作出反应的。 比如,在人的收入获取能力与睡眠时间之间就存在一种负相关的 关系。教育水平较高的人的睡眠时间更少,每多受4年教育,平均每 周的睡眠时间减少大约1个小时。类似地,工资率上涨20%会导致睡 眠时间下降1%,或者是每周的睡眠时间减少34分钟。因此,当工资 率很高的时候,似乎做梦也变得越来越昂贵了。
21世纪劳动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第一节 劳动力供给的一般原理
2.1.1 经济中的劳动力供给总量
出生率
死亡率
人 口
净人口 流入率
劳动参与率
劳动力数量
可使用 劳动力
周工作时间
劳动力质量
总量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劳动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参与率(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实际劳动力和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1、劳动者个人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重合,彼此 平行 2、离远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高



3、无差异曲线斜率为负且凸向原点
4、不同人之间的无差异曲线形状是存在差异的
劳动经济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劳动经济学第二劳章动力供给

劳动经济学第二劳章动力供给
劳动力流动
全球化促进了劳动力流动,使得劳动力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更好 的就业机会。
国际移民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1 2
劳动力数量
国际移民可以增加劳动力供给数量,特别是在一 些人口老龄化的国家,移民可以填补劳动力市场 的空缺。
技能水平
国际移民的技能水平也会影响劳动力供给,高技 能移民可以提供更高质量的劳动力供给。
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灵活性较高,劳动力流 动较为自由;新兴市场国家则较低,劳动力 流动较为困难。
全球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就业机会
全球化使得就业机会更加多样化,跨国公司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 找成本更低的劳动力,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技能需求
全球化对劳动力的技能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 增加,对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减少。
劳动力供给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包括人口数量、年龄结构、性别比例、 教育水平、就业状况等。
劳动力供给的决定因素
人口数量和年龄结构
就业状况
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和比例是决定劳动力 供给的重要因素。
就业状况的变化会影响劳动力的供给,例 如经济繁荣时期,就业率提高,劳动力供 给增加。
教育水平
产业结构
教育水平提高可以增加劳动力的技能和知 识,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同时也会延长教 育时间,减少劳动年龄人口。
02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
劳动力需求
指在一定工资水平下,企业愿意并能够雇佣的劳动力数量。
劳动力供给
指在一定工资水平下,劳动者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劳动力数量。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
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关系决定了劳动力市场的均衡状态,当供给等于需求 时,市场达到均衡。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xiti)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xiti)

(一)个体决策 (二)个人意愿 (三)时间要素
二、劳动力供给假设
1. 劳动力供给主体的目标假设 2. 市场环境假设 3. 关于劳动力质量的假设
劳动力供给决策
S =f(X1X2,……Xn)(Xi=1……n)
劳动供给 工资率
组合
150
1.5 a
200
2b
280
2.5 c
380
3d
500
3.5 e
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趋势
四、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1.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趋势
女性的劳 动力参与 率大幅度
地上升
劳动参与率周期变化
四、经济周期与劳动参与率假说
经济周期的含义; 两种假说的前提; 附加性劳动参与率假说; 悲观性劳动参与率假说; 统计研究。
第三节 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
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劳动年龄人口 ×100%
年龄别(性别)劳动力参与率 =某年龄(性别)劳动力/该年龄 (性别)人口×100%
三、影响劳动参与率的因素
1.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 2.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 3.工资水平 4.个人非劳动收入 5.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 6.社会保障制度 7.宏观经济状况 8.其他因素
一、影响劳动供给的自然因素
1.人口规模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2.人口的自然结构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3.劳动者个人的身体条件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二、影响劳动供给的经济因素
1.劳动者的工作偏好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2.经济周期波动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三、影响劳动供给的社会制度因素
1.劳动制度 2.工资制度
习题:
1.均衡工资水平由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曲线决定, 且随这两条曲线的变化而变化。也即劳动力供给 的变化多引起均衡工资的变化。在下列因素中, 不引起劳动力供给曲线变化的是( )。 A非劳动收入即财富 B社会习俗 C人口的总量及其年龄、性别构成 D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需求量

第2章劳动力供给分析..

第2章劳动力供给分析..

2.2.3福利制度与劳动力供给
2.2.1个人劳动力供给假设
理性的经济人 完全竞争
匀质假设
2.2.2工作时间决策理论
(1)劳动和闲暇 (2)偏好与无差异曲线
(3)工资,收入和预算约束线
(4)均衡的工作时间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6)工资变化与工作决策
(5)
(1)劳动和闲暇时间 时间划分: 在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时候,我们总 是做一下划分:一天24小时,分为可以 自由支配的时间(16小时)和不可以 挪用的固定时间(8小时),可以自由支 配的时间分为劳动时间和闲暇时间(忽略 了家务劳动和闲暇时间的区别)。 工作决策:个人劳动力供给就是单个劳 动者在外出工作与闲暇之间的选择
(5)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在保持工资率不变的情
况下,收入变动对劳动力供给的影 响 替代效应:个人可支配时间不变,收 入不变,工资率变动对劳动力供给的 影响
收入效应:在保持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变动。
因此,其影响是使得预算约束线平行移动。上移,闲 暇增加,工作减少。
Y
E2 E1 U2 U1 H2 H1 H H
⑤供给缺乏弹性,即ES<1。如图 二的E
图二:劳动力供给曲线
概念五:劳动力供给的变动是指工资率不变的 情况下,由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劳动力供 给的变动
图三: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2.1.1 自然因素
人口规模:长期影响因素
人口的自然结构:性别结构、年龄结 构、民族构成(如:美国中年黑人男子 劳动参与率只有83.4%,而白人男子为 92.5%, Freeman) 劳动者自身的身体条件:身体素质和 健康状况
劳动力 总人口劳动力参与率= 100 % 总人口

第2章 劳动力供给 《劳动经济学》2 PPT课件

第2章 劳动力供给 《劳动经济学》2 PPT课件
第2章
2.1 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 2.1.1 劳动力概述
1.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 2. 劳动力是存在于人体之内的,是活的人体
中的一种能力,不能离开人体而独立存在。 3. 劳动力是体力与智力的总和。 4. 劳动力和劳动不同。
2.1 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
劳动非经济活动人口
图2-9 预算约束线(二)
2.2 个人劳动力供给分析的基本模式 2.2.3 主体均衡:在约束条件下效用最大
所谓主体均衡,就是指在资源约束 的条件下,闲暇与收入的组合能使主体 获得最大效用的状态。
W=MRS (2-8)
图2-10 主体均衡
2.2 个人劳动力供给分析的基本模式 2.2.4 约束条件变化与最佳时间结构的调整
表2-2劳动力供给弹性
种类
取值
经济含义
劳动力供给无弹性
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动(在劳动力市场分析的实际可能范围 Es=0 内),劳动力供给量固定不变
劳动力供给有无限弹性 劳动力供给单位弹性 劳动力供给富有弹性 劳动力供给缺乏弹性 劳动力供给负弹性
Es→∞ 工资率给定,而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绝对值大于零 Es=1 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同 Es>1 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 0<Es<1 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 Es<0 随着工资率的上升,劳动力供给量减少
2.2 个人劳动力供给分析的基本模式
图2-11 纯收入效应
图2-12 存在非劳动收入条件下的工作决策
2.2 个人劳动力供给分析的基本模式
图2-13 替代效应
2.2 个人劳动力供给分析的基本模式
图2-14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第2章 劳动力供给 劳动经济学课件_382

第2章  劳动力供给 劳动经济学课件_382

2.1 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
2.1.2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供给曲线
2.1 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
2.1.3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与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2.2 个人劳动力供给分析的基本模式
2.2.1效用与无差异曲线 1.效用 2.无差异曲线
2.2 个人劳动力供给分析的基本模式
2.2.2预算约束线
2.2 个人劳动力供给分析的基本模式
2.4.3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
本章结束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专业性、开放式、国际化的财经教育出版机构
2.3 家庭劳动力供给分析的基本模式
2.3.2不同条件下的家庭劳动力供给 1.收入效应
2.3 家庭劳动力供给分析的基本模式
2.家务劳动的影响
2.3 家庭劳动力供给分析的基本模式
3.制度劳动时间长度的影响
2.3 家庭劳动力供给分析的基本模式
4.教育、培训对劳动参与的影响
2.4 劳动力供给的实证分析
2.2.3主体均衡:在约束条件下效用最大 2.2.4约束条件变化与最佳时间结构的调整
1.纯收入效应
2.2 个人劳动力供给分析的基本模式
2.替代效应
2.2 个人劳动力供给分析的基本模式
3.个人劳动供给曲线
2.3 家庭劳动力供给分析的基本模式
2.3.1家庭劳动力供给的选择——就业与非就业选择
21世纪高等院校经济学类教材新系
第2章 劳动力供给
2.1 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
2.劳动参与率 一般来说,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 第二,社会保障等制度的完善程度 第三,性别对劳动力参与率有重要影响 第四,宏观经济状况 第五,从整个国民经济来考察,人口的年龄构成与劳 动力参与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y
MRS
h MRS y
边际替代率
效用函数和边际替代率
如果设H为闲暇,Y为收入,U为效用水平, 则有 U=f(H,Y) (效用函数) 闲暇—收入无差异曲线是效用函数的几何表示。 在无差异曲线上,设效用水平不变,即 dU=0 根据微积分的知识可以得到
U dY H MRS= dH U Y
⒊边际替代率(MRS)
边际替代率是每增加一单位(小时)的闲暇所 必须放弃的劳动收入数量,它表示无差异曲线的斜 率。 具体到劳动力消费的无差异曲线上,指在维持 消费闲暇和劳动收入的总效用不变的前提下,增加 (减少)一些闲暇时间,需要减少(增加)劳动收入的 比率。
△h——闲暇时间变动量 △y ——收入变动量 MRS ——边际替代率
收入效应
(二)家务劳动的影响
从存在既定的家务劳 动时间的条件出发, 家务劳动的存在对劳 动力参与具有负面影 响。
家务劳动与女性劳动参与率
(三)制度劳动时间长度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 况下,制度劳动时间 缩短,在追求效用最 大化的理性原则的驱 使下,将刺激劳动力 参与率提高
劳动时间长短与劳动参与
计算: 假定一个国家人口总数为一亿人。在16-60 岁人口中,在业人数为6000万人,失业人数 为600万人,不工作的人数为1800万人。计 算该国的劳动力参与率、就业率和失业率。
劳动参与率=劳动力人口/潜在劳动人口*100% =(6000+600)/(6000+600+1800)*100% =6600/8400=78.6% 就业率=就业人口/潜在劳动人口*100% =6000/ (6000+600+1800)*100% =6000/8400=71.4% 失业率=失业人口/(就业人口+失业人口) =600/(600+6000)=9.1%
⒈个人劳动力供给 个人劳动力供给:指劳动者个人一生中各个阶 段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总量。 ⒉家庭劳动力供给 家庭劳动力供给:指从家庭成立(结婚)到家庭解 体(丧偶或离异),家庭全体成员向社会提供的劳动 量的总和。
⒊社会劳动力供给 社会劳动力供给:指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为社 会提供的劳动总量,也就是一个社会的经济活动所 能利用的劳动力总量。
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因素
宏观因素
♣ ♣ ♣ ♣ 宏观经济状况 社会经济政策 劳动适龄人口规模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和 受不同教育程度的工 资率差距 ♣ 劳动保障制度和社会 保障制度
个人或家庭参与劳动 决策直接相关的因素
♣ ♣ ♣ ♣ ♣ ♣ 性别 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 工资水平 个人非劳动收入 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 社会文化、风俗习惯
②劳动经济学——在一定年龄范围之内,具有 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 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
(2)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劳动力这个概念 在劳动能力,如人们所说的“节约劳 动力”、 “开发劳动力”; 二是:指有劳动能力、从事劳动活动的人,如 “管理劳动力”、“招收劳动力”和“调配劳动力”;
依一定范围内的人口进行分类:
总人口劳动力参与率 法定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力参与率 年龄别(性别)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人口 100% 总人口劳动力参与率= 总人口
法定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力参与率 =
劳动力人口 100% 法定劳动年龄人口
年龄别(性别)劳动力参与率
某年龄性别中的劳动力人口 100% = 某年龄性别的人口总量
二、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
劳动力市场是开放市 场,则市场劳动力供 给曲线一定是一条从 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 的曲线。 原因: 工资率提高会使一部 分原来就在这个市场 上竞争的人减少劳动 供给,但同时又会吸 引一部分本来不在这 个市场上的人进入这 一市场,从而使劳动 力供给总量最终呈增 长趋势。
个人劳动供给曲线和市场劳动供给曲线
★ 一般情况下,收入效应使
闲暇增加,劳动时间减少 收入效应
(二)工资率变化与替代效应
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 ☞ 是指在保持收入不变情况 下,因工资率的变化而引 进的愿意工作时间的变化
★ 相对价格提高的商品必然
引起较小的需求,价格提 高的商品必然增加其供给
替代效应
(三)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二、 劳动力供给及其表达方式
劳动力供给决策时,家庭或个人面临的选择: ☞ 为是否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求工作而决策; ☞ 在个人可支配时间中,进行闲暇时间与劳动时 间分配的选择。
劳动力供给的表达方式: ☞ 劳动力供给函数 ☞ 劳动力供给表 ☞ 劳动力供给曲线
1.劳动力供给函数
S=f(x1,x2,…,xn) (xi=1,2,…,n)
劳 动 收 入
闲暇
无差异曲线的推论
• 在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线 上的任何一点的效用都相同,不同无差异曲线上的点的效 用不同。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越高;反之 效用越低 • 在同一平面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否则会与无 差异曲线的性质相矛盾 • 无差异曲线是一簇斜率为负,凸向原点的曲线。斜率为负 表明个人为得到相同的效用,增加消费一种物品,必须同 时减少消费另一种物品,两种物品不能同时增加消费或减 少消费。无差异曲线向原点凸出的程度取决于增加消费一 个单位而必须减少消费另一物品的多少,即边际替代年递 减的性质 • 主体的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不同
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第五节 劳动力供给弹性
一、劳动力供给弹性的含义
劳动力供给弹性
其计算公式为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 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的比值。 设Es为劳动力供给弹性,△S/S为供给量 变动的百分比,△W/W为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 则有:
S S ES= W W
二、劳动力供给弹性的主要形式
(一)供给无弹性 即ES=0。在这种情况下, 在劳动力市场分析的实际 可能范围内,无论工资如 何变动,劳动力供给都不 增加也不减少;这条曲线还 具有另外一层含义,即该 经济社会的劳动力已经充 分就业 (二)供给有无限弹性 即Es→∞。在实际中,这 意味着在某一工资水平时 有无穷的劳动力供给。
斜率:工资 率或闲暇的 机会成本
预算约束线
收入约束线的决定
个人可支配的时 间不同,劳动能力不 同,从而工资率不同, 从而个人预算约束线 也就不同,个人预算 线的形状决定于个人 可支配的时间及劳动 能力状况,即决定于 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状 况。
三、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
主体均衡理论 在资源约束条件下闲暇 与收入的组合能使主体 获得最大效用的状态。 主体均衡的分析工具 闲暇─收入无差异曲线 和收入约束线(右图) 主体均衡的条件 工资率等于边际替代率。 即: W=MRS
最低劳动供给价格的密度分布
二、 不同条件下的家庭劳动力供给 影响家庭劳动力供给决策的其它因素
♫ ♫ ♫ ♫ 家庭内部其他成员收入增加 家务劳动 制度规定的劳动时间长短 教育或培训
(一)收人效应
♣ 当家庭就业成员的收入 增加后,非就业成员是 否选择就业就取决于家 庭的闲暇—收入无差异 曲线的形状。 ♣ 实践证明,在家庭就业 成员收入增加后,家庭 的闲暇—收入无差异曲 线通常会变化,因此, 家庭收入增加后,对家 庭非就业成员劳动参与 有着负面影响
结论
为保持效用不变,增加一种物品的消费,就要减 少另一种物品的消费,边际替代率恒为负数。无 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就在于此。当然, 边际替代率通常取其绝对值。 无差异曲线的切线由比较陡峭变得比较平缓。这 说明边际替代率的绝对值越来越小,也就是边际 替代率递减。
二、预算约束线
人们受到的条件限制 ♣ 个人可支配时间H ♣ 个人把所有可支配时 间用于劳动所获得的 由市场工资决定的劳 动收入Y 预算约束线: 个人在时间和劳动能 力状况约束下,所能 消费闲暇和获得收入 的最大组合线。
(四)教育培训的影响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 只限于教育、培训等 人力资本投资较高回 报预期,人力资本投 资对劳动供给是负面 影响的
教育、培训与劳动参与
第四节 社会劳动力供给
一、劳动力参与率及其影响因素
(一)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参与率是指一定范围内的现实劳动 力占该范围的劳动适龄人口(或潜在劳动力)的比 例,反映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程 度,是研究劳动就业状态的重要统计指标
三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一个部门的 劳动者总和,如“工业劳动力”、“农业劳动力”和 “社会劳动力”。
(二)劳动力供给的类型
劳动力供给(Labor Supply):指在一定的市场 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 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根据分析主体不同,劳动力供给有三种类型: ♣ ♣ ♣ 个人劳动力供给 家庭劳动力供给 社会劳动力供给
第二章
劳动力供给
第一节
劳动力供给概述
一、劳动力供给及类型
(一)劳动力界定
劳动力(Labor Force)是劳动经济学中最基本 的范畴之一,从理论和现实中界定劳动力范畴有多 种解释: (1)在理论上主要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
①马克思——“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 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 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三、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与劳动 力供给的变动
(一)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
定义: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 况下,仅由工资率变 动所引起的劳动力供 给量的变动。 这种变动表现为在同 一条劳动力供给曲线 上的移动。如图
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
(二)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在工资率不变的情况 下,由其他因素的变 化所引起的劳动力供 给的变动。劳动力供 给的变动表现为劳动 力供给曲线的位移。
工资率的提高影响: ♣ 个人收入 ♣ 闲暇和劳动时间的效用 工资率变化带来的效应: ♣ 收入效应 ♣ 替代效应 工资率的变化对劳动供给决策主 体的最终影响 ♣ 取决于两种效应的相互关系 (如图) ♣ 工资率对劳动供给时间的变动 有正向影响,收人效应对劳动 供给具有负向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